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心理學反叛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心理學反叛

發布時間: 2021-03-25 23:22:00

⑴ 對青少年叛逆的心理學書籍

青少年叛逆不過是一種沖動行為,推薦一本書:

《行為心理學》(學苑出版社,2003年)。章乃器學院導師推薦書目 http://znq.zjgsu.e.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810309249872.xls

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view/d94c76a20029bd64783e2c9b.html\
http://wenku..com/view/e9657c1cfad6195f312ba696.html
http://wenku..com/view/2e8ffad6195f312b3169a596.html
http://wenku..com/view/a945195f312b3169a451a496.html
http://wenku..com/view/67faa45177232f60ddcca196.html
http://wenku..com/view/2fb02f60ddccda38376baf96.html
http://wenku..com/view/76f3ddccda38376baf1fae96.html
http://wenku..com/view/6bf8af1ffc4ffe473368ab96.html
http://wenku..com/view/f28cfc4ffe4733687e21aa96.html
http://wenku..com/view/a2dcfe4733687e21af45a996.html
http://wenku..com/view/e98ca21614791711cc79179b.html
http://wenku..com/view/53fb7e21af45b307e8719796.html
http://wenku..com/view/cdd6b307e87101f69e319596.html
http://wenku..com/view/64659e3143323968011c9296.html
http://wenku..com/view/f8a243323968011ca3009196.html
http://wenku..com/view/24a13968011ca300a6c39096.html
http://wenku..com/view/51fb011ca300a6c30c229f96.html
http://wenku..com/view/688fa300a6c30c2259019e96.html
http://wenku..com/view/c993a6c30c22590102029d96.html
http://wenku..com/view/a7a00912a21614791711289b.html
http://wenku..com/view/60b1590102020740be1e9b96.html

⑵ 關於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學

為什麼你家孩子叛逆不聽話?這三個心理學效應,家長最好早知道

光明網
2019年05月10日 · 光明網官方賬號
「好孩子總是別人家」很多父母都發出過這樣的感慨,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那麼乖巧,而自己家的這位就總是調皮搗蛋不聽話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故意和家長對著干、想要一樣東西就哭鬧撒潑非要得到不可、學習自己不肯努力還和父母討價還價——考多少名需要多少的獎勵等等。這些育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家長可能不明白,自己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為什麼孩子這么地叛逆這么的不聽話呢?為什麼你家孩子叛逆不聽話?這三個心理學效應,家長最好早知道。

德西效應

所謂的德西效應,是關於獎勵和動機的一種效應,通俗一點解釋,這種心理學效應認為,一定程度的獎勵可以調動人們做一事情的動機,吸引人的興趣,但是過度的獎勵卻會讓人做事變得功利,當獎勵減少的時候,也就不願意再去做了。

有一個很出名的故事可以解釋這種效應,一群小朋友在老人家附近玩耍吵鬧,老人受不了就想了一個辦法,給孩子獎勵。獎勵跳動了孩子的興趣,每天都到這個地方玩耍吵鬧。然後突然又一天獎勵減少了,孩子們覺得不劃算,於是就到別的地方去玩耍了。

本來孩子在這個地方玩耍是自己願意的事情,因為有了獎勵他們的行為開始帶有功利性,獎勵減少覺得不劃算,所以就不願意幹了。明白這個心理學效應以後,家長就應該知道,讓孩子聽話或者是讓孩子好好學習可以有獎勵,但是不能過度,尤其是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在替父母學習。

過多的獎勵當孩子帶有一種目的性和功利性去學習的時候,他會感覺到辛苦,會覺得自己是在替父母學習,所以就會去和父母討價還價,如果父母不答應自己的要求,就不去好好學習,不肯聽父母的話。

標簽效應

標簽效應通俗點說就是給人貼上某種標簽,時間長了這個人就會產生心理暗示,行為處事越來越向著這個標簽靠攏。從小被誇獎的孩子越來越優秀,而不斷被打擊的孩子越來越自卑內向,其實就是這種心理效應在起作用。明白這種心理效應以後,家長心裡應該明白,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簽。

尤其是不要隨便給孩子貼那種負面的標簽,如「笨」「懶」「馬虎」之類的,如果孩子在心理上接受了這些負面的標簽,他會越來越向著這個標簽靠攏。家長應該多給孩子貼一些正面積極的標簽,比如「努力」「勇敢」「相信自己」「樂觀心態好」,要注意標簽不要過於誇大。適度給孩子貼這一類的標簽,孩子會更聽話,更乖巧,家長不妨試試看。

超限效應

所謂的超限效應,簡單來講,就是刺激太多了引起了不耐煩的心理,反而會麻木,沒有什麼效果。比如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對孩子進行說教,就要注意「適可而止」的原則,小孩子的耐心有限,家長的說教過多的話,對孩子的刺激過度了,反而會讓孩子感覺到很不耐煩,進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當回事,不配合。

不僅教育沒有用,孩子還會形成「免疫力」,以後你再說什麼,他都無動於衷。所以家長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要堅持適度的原則,多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說教能夠讓孩子聽進去就適可而止,反復的嘮叨會讓你的教育大打折扣,讓孩子更加不聽話。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⑶ 心理學我不明白我為什麼對社會的意識那麼的矛盾與反叛,痛苦,這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

說明你還很年輕!是不是你發現,自己想要去迎合這個世界卻感覺空虛無助?可是當你贏的了世界卻失去了自己。你的身體不會去欺騙你的,盡管你的意識很理性。適度地給自己內心一個空間,讓它盛放自己的所有的情緒與不安,也許這個世界所有人都不理解你,但是最起碼你要理解與相信自己。痛苦,會使你成長,只要不要迷失自己就好。

⑷ 什麼是逆向心理學

不知道你想問的是不是反向心理學
反向心理學(reverse psyehology)
心理治療的目的之一是消除令病人痛苦不安的症狀,為此許多心理療法採取直接「攻擊」症狀的策略。然而臨床應用表明,這種作法對某些病人療效不佳。於是人們改變策略,採用遷回的辦法一一,先鼓勵病人充分地表現其症狀,而後達到消除它們的目的。這種通過鼓動而不是攻擊症狀而達到治療目的的所有治療技術及其理論基礎,便被稱為反向心理學。拉布金(Rabkin,R.,1977)將這些治療技術分成三大類:行為的(如負性實踐、沖擊療法等)、心理動力學的(矛盾意向法、內爆法)和認知的(如治療性雙盲法、症狀處方和自相矛盾法)。

⑸ 反叛性格是怎麼造成的

在風水布局來講可能有以下幾點
1
玩偶亂堆
人形或者動物形狀的玩偶,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小玩具,且有的孩子還會有很多很多。那麼在寶寶不玩這些玩具的時候,父母就有必要,和寶寶一起,把玩偶收拾好,讓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同時,也會調整寶寶身邊的氣場。否則,亂堆玩偶,也會導致寶寶的性格越發叛逆。
2
床鋪有梯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有兩個後者兩個以上的寶寶。那麼就會有家長選擇高低床來給寶寶。在這里也要說明一下,那種上下兩層,帶有樓梯的床鋪,也會無形中催旺寶寶叛逆的因素。同時也會讓孩子之間產生矛盾。
3
照片太多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家中張貼懸掛寶寶的照片,在這里,要告訴每一位家長,家中如果懸掛太多寶寶的照片,就容易破壞寶寶的性格。我們更建議家長把寶寶的照片擺放在一個固定的桌子上,或者收在相冊里。在牆上過多懸掛寶寶的照片,就無形中會破壞孩子的心態。
4
取名有誤
孩子出生之後,第一個標記,就是他們的名字。所以,如果孩子的名字沒有取好,例如孩子的名字中有五行交戰,或者孩子的名字過於催化命運中本身已經很強旺的某種五行,都是導致孩子性格叛逆。
5
房間有煞
寶寶的卧室,無論內外,都不可以有煞氣。在外部而言,煞氣主要看是否有比較多的反光幕牆,大廣告牌的角對著房間等等。而房間內,就不允許出現尖角的物品對著孩子。
6
睡床太大
孩子的睡床太大,往往也是造成寶寶性格叛逆的一個主要原因。現在很多家長會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大床上睡。此時就要建議,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要培養孩子自己睡的習慣。給寶寶買一張合適自己的睡床。

⑹ 心理學,什麼叫做「叛逆」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

⑺ 關於青少年青春期叛逆的心理學論文

本文對叛逆心理進行了內涵的闡述,分析了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並對如何消除叛逆心理所帶來的不良後果進行了探討。關鍵字:青少年;叛逆心理;應對一、叛逆心理的概述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干」。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因為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它雖然不同於變態心理,但已帶有變態心理的某些特徵。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發展下去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不利。叛逆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青少年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認識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常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因而易與家長的意向不同。當意向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與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二、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1)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 「對著干」,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教育理論進入青少年時期後,他們隨著接觸范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內心世界豐富了,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時與父母的價值觀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於是就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父母也就變得不那麼親近了,此時,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一味簡單、生硬地管教,就會迫使子女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2)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還有,如前面舉過的小軍的家長的例子,認為只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想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獨立。於是矛盾必然產生,反抗行為在所難免。反抗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不與父母交談,有的與父母陽奉陰違,有的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隨著高中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進入青春期後,他們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完全恰當地理解自尊,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無微不至的「關懷」,啰啰嗦嗦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其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就會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麼,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4)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師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必須怎樣想,必須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例如教師在對待學生處理具體問題時,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無論是優生還是差生都應盡量做到一視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對優生偏愛姑息、對差生粗暴嚴厲,會使學生心理失衡,表現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對立情緒,造成心理抵觸,從而出現教育效果的「零效應」,甚至是「負效應」。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去處理問題,在深入實際,調查了解,掌握真實情況的基礎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結論,並注重班級群體輿論的正確引導,從而使教師處理的問題得到學生廣泛的贊同和支持。另外,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致叛逆心理一個因素。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誇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許多高中生十分欣賞電視、卡通片中描寫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對孩子人生觀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等病態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病態心理或犯罪心理轉化。三、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1) 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高中生處在青少年時期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不要認為學生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有意跟自己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其實只要家長、老師全心全意,能平和地與學生交流對事物的看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高中生一時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這就要求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們,多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子女談心,決不能專制獨裁。調查表明,62.64%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長、老師採用平等、民主的方式來教育自己,在犯錯誤時,希望老師和家長要給予理解,給予幫助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的原因,指導吸取經驗教訓;要耐心教育我們,要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去悔過;不希望給他們太多的責備,他們畢竟還是學生。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3)多與學生交流一方面要好好聆聽。成人與孩子的觀點不同。成人眼中的小問題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大問題,不妨認真聽完他們的話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多同學生談一些他們關心的問題,站在他們的角度上看問題,有意識地談出自己的觀點,幫助學生解決困惑。這樣能真正達到與學生的心相連,心相通,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傳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認同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認同則容易入耳、入腦、入心,形成「共振」效應。反之,則會出現思維盲點,產生心理障礙,影響其效能。因此,要防止和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認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必須對學生傾注愛心,講求民主作風,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處處體貼關心學生,以贏得學生的熱愛和擁護。尤其對那些常犯錯誤的學生,更應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興趣上引導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使他們從中真切感受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可信,從而消除師生之間存在的隔閡和對抗心理,使學生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勸導,逐漸改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和不良行為。(4)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高中生在這個階段叛逆心理是一個心理的弱點因為他們容易情緒沖動,看問題還很不成熟,對事物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所以不要什麼 時候都堅持認為自己是完全正確的或者對待問題情緒化,甚至總是與他人唱反調。引導他們要不斷地豐富知識,提高對社會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 納別人好的建議,要學會寬容,胸懷要寬廣,目光要遠大,不要鑽牛角尖,走死胡同,學會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5)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從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很主要的一個方面,因此學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結合家長的家庭教育,多與家長溝通和聯系,互相了解學生在學校家庭中的表現,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其實每個學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後適當地指出不足之處,提出希望加以引導,這樣孩子便樂於接受教育並且能朝著學校家長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長。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們大都視子女的幸福為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子女應經常向父母談談自己的思想和活動內容,當自己的選擇與父母的願望相違時,要通過商量來解決,要擺出事實,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參考文獻[1]原美玲.淺談如何調節學生的叛逆心理。教學研究,2009年第3期.[2]李艷波.對學生叛逆心理的研究。內蒙古教育,2009年第7期.[3]牛濤.中學生叛逆心理的探究與思考.理論研究版,2008年第12期.[4]林泳海.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網路知識,2007年第8期.[5]李淑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響因素及教育對策.職業技術,2008年

⑻ 怎樣擺平叛逆心理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你懂嗎
假期里,不少家長反映,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經常上網上到三更半夜,不聽父母的話,很難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親子沖突格外明顯。其實青春期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叛逆現象,家長發現這種問題,不必覺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試著去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心態,與孩子共同面對青春期。

「雖然放暑假成天在家,兒子跟我之間每天的交流時間竟不到半個小時!」「女兒每天除了上輔導班就是自己上網跟同學聊天、打電話,根本不理睬父母,說多了還嫌煩!」眼下暑期過了大半,記者從一些家長口中得知,暑期里由於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多了,各種親子沖突格外明顯,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行為越發明顯,父母子女間的情感危機似乎因為暑假的到來大大激化。

近日,記者就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現象和一些常見問題個案的處理方式,采訪了海南中學的心理咨詢老師唐彩霞。唐老師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有著豐富的青少年心理輔導經驗。她指出,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狀態,在14至18歲的青少年中表現得尤其明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對家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對抗,他們內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願行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們卻有意違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對抗時的快感,看見父母生氣、傷心自己反倒高興,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往往心中憂慮,甚至束手無策。

個人愛好 重引導忌粗暴干涉

個案:小邢讀初中時,非常喜歡信息技術這門課,父母則簡單禁止他「玩電腦」,一味要求他放學回家必做多少作業、多少遍練習,引起了小邢的不滿,既然家長在家不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讓成績一落千丈,明知這樣做不對,小邢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歡看到父母不舒服、干著急的樣子。升初三後,面臨中招考試,在老師真誠得體的開導下,小邢才逐漸放棄了叛逆,恢復常態考上了市重點高中,並在高一第二學期和同學合作搞電腦軟體獲得了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唐老師點評: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現出來的。比如表現在學習方面,若是父母把個人意願強加給孩子時,他們不僅不會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還會採取報復手段,故意不學習。

個案中小邢家長這樣處理顯然不妥,孩子對現代科技的愛好和探索,家長應予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不能以一成不變、簡單粗暴干涉的方式來約束孩子,應該突破傳統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父母應該在平時多留意社會的發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與孩子溝通,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後也多向老師求教,雙方配合合理引導,使孩子個人愛好與他長遠的人生目標銜接上,從而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新奇打扮 刺激父母

個案:某高中學生小陳,染了一頭黃頭發,黃頭發中間又夾染幾撮紅頭發,還喜歡穿新奇的服裝,他曉得這些為父母及老師所無法接受,但每當看到父母或長輩瞧見自己這般摸樣時的表情和表現出來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猶如自己打了勝仗一樣。

唐老師點評:叛逆心理還明顯地表現在青少年的穿著打扮上。青少年隨著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不遺餘力地追求個性,讓自己變得很另類。青少年喜歡「跟風」,追求時尚,表現個性,但缺乏對事物全面綜合評價的辨識能力,他們不一定了解時尚的東西對他們而言不一定是好的東西,有些青少年群體所追隨的東西,往往是標新立異,突出自我,卻反潮流,對自我形象不利。這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從小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意識,給孩子設立人生的界限,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美,什麼是自己應該追求的人生方向。

心靈創傷 以愛彌合

個案:某高中學生小鄭,父母關系破裂了,小鄭跟了父親。他原本品行兼優,由於父親與插足的第三者結婚,讓孩子心靈蒙受創傷。沒有媽媽的日子,小鄭無法接受,於是故意和父親作對,父親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做,吸煙、喝酒、賭博樣樣都會,還交上了社會上的不良朋友,且處處「整治」父親和繼母,為的是不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唐老師點評:對於處在破裂家庭的青少年,更要注意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心態。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必須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由於這些孩子一般精神比較緊張,而感情承受能力比較脆弱,他們比其他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因此這些孩子的監護人更要時刻關心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用愛來融化與孩子的隔閡和創傷,而作為繼母,可能需要付出更多;此外,離異的雙方在分別與孩子相處之時不要對孩子發泄怨恨的情緒,盡量維護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並且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分開是大人的事,大家雖然在不同的地方,都是愛孩子的,避免在孩子心中埋下苦毒的種子,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人格。

幫助孩子「心理斷乳」

個案:一位家長苦惱地訴說,自己的孩子過了這個暑假就念初三了。不知怎麼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寫作業就是自己悶頭上網玩游戲、聊天,對家長不理不睬。最過分的是,前兩天他和愛人想跟女兒好好溝通一下,誰知沒說幾句話,女兒就頂撞說:「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還在自己的房間門上用電腦打了幾個字「請勿打擾」貼在上面,氣得自己無話可說。

唐老師點評:中學時期的孩子正處於「心理斷乳期」,有了獨立的傾向。這階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大、變化大並難於駕馭。他們有了喜怒哀樂,不但不願向父母吐露,還要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處置不當,如對孩子的表現刨根問底,或是漠不關心就會增強他們的反抗情緒。作為父母應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當孩子的知心朋友,爭取成為他們傾吐心事的對象和安慰者。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心理斷乳期」。

叛逆心理成因

唐老師指出,青少年之所以產生叛逆心理,第一是因為青少年的心理隨著這個年齡段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沖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第二,青少年心理狀態呈現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們覺得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像個成年人,因此在面對問題時他們常常呈現一種幼稚的獨立性,並未成熟的他們會處在反抗期內。

唐老師還談到,由於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加之社會、媒體的沖擊,促使青少年對許多東西產生興趣,他們便要通過表現個性、追逐潮流來滿足自我意識和好奇心;另外,社會和家庭的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阻礙了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成了叛逆心理產生的源頭;此外,青少年如今面臨的各種壓力,比如集體壓力、學習壓力以及生活中的無聊情緒等,也是叛逆心理產生的「沃土」。

傾心交流 應對挑戰

青少年這種叛逆心理的出現打亂了正常的家庭秩序,也給自己製造了成長中的煩憂。家長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呢?

唐老師說,首先要盡早了解青少年出現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認識到他們出現的這些變化不是什麼大問題,坦然地去接受這種變化,學會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和立場上和他們傾心交談,通過對話達成共識;其次,要找出他們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然後像上述案例所提到的那樣,有的放矢,對症下葯。再次,在出現比較激烈的叛逆心理時,學會心平氣和地去開導他們,也可以適當地請教心理專家,用理解的心態逐步解決問題。

趁早管教孩子青春期不叛逆!

研究建議,父母要讓小孩不惹上麻煩,最好是在孩子中學時牢牢地看好他們。

根據愛荷華大學的Ronald L.Simons 及其研究同仁發現,盡管犯罪學者認為有行為問題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成為犯罪者,然而在問題孩子中,只有50%會成為未來的犯罪者。

Simons的研究團隊試著找出為何有些問題兒童會變成問題青少年,但有些卻不會?他們追蹤調查149名男孩及157名女生及其家庭長達四年的時間,這些受試兒童平均約是從12到13歲開始參與研究,研究人員訪問父母及小孩並且觀察家庭狀況。

有一假說是:較難相處的小孩在長大之後會愈來愈受到不良同儕的影響,所以教養的方式可以由此作些調整;不過研究人員卻有不同的看法。

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對難以相處的小孩設下更嚴厲的限制及教條,只會讓他們更可能提早開始與不良的朋友來往。這些叛逆的小孩通常會亂發脾氣、頂嘴、威脅其他學生、自私又愛責怪他人。Simons說道:「他們的行為幾乎要把父母變成惡劣的父母親,最後父母也不得不放鬆他們對孩子的管教。」

相反地,行為較佳的孩子讓父母能輕松地達到管教的目的,這樣的父母比較和藹且支持孩子,他們會為孩子設立標準的行為准則、注意孩子的行為、貫徹所訂的規矩、會向孩子解釋訂規矩的目的,並且避免不合理的處罰。

擁有行為合乎規范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時會給予較多的自由空間,然而問題兒童的父母卻會更為嚴厲。不過在研究接近尾聲的時候,問題兒童父母比起行為正常孩子的父母所花費控制孩子的心力變得較少。

研究人員觀察這兩種不同孩子的行為過程表示,大部分的孩子正處於中高年級時。

Simon 說道:「結果顯示,父母在孩子中學時的管教是十分重要的,孩子這個時期的行為可作為青少年時期的指針。

最後補充道:「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避免讓孩子違法犯紀是十分費力的,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向正途,避免與行為不當的同儕來往而誤入歧途。」

正視青春期生理變化

事例:李女士驚訝地發現,一向聽話內向的兒子自暑假以來特別熱衷於外出向同學借書,在家裡整天沉默不語、精神恍惚,除了吃飯就是躲在房間里看書。幾天前,趁著兒子不在家時,她偷偷地從他抽屜里,看到一本人體結構的書和描寫男女之間不健康的書,最令她難堪的是,床底下竟還有著忘了扔的衛生紙團。李女士感覺自己簡直像被驚雷轟擊了一樣,不知如何是好。無奈之下,只好來到了心理咨詢中心請求幫助。

專家:青春期的孩子性意識開始覺醒,他們的好奇心特別強烈。渴望了解性的有關知識。家長對此不要恐懼,也不要迴避,應有意識、有目的地看一些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的書,然後適時、適度、適當地個別與孩子進行私底下交流,也可以談一些自己身體狀況發展的情況,幫助孩子了解身體結構、生理衛生、心理需求,並引導他能正視自己,有些想法是正常的,要會克制和疏導自我,使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性心理知識教育與心理發育同步進行。

笑對青春期
(作者:鈺康)
青春期是每個人從童年過渡到成年的必經之路.在這個時期不論是生理、心理、體貌還是性格上都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樣也引發了不少問題。最常見的例如青春期的女生胸部發育很明顯,有很多女孩子總會因為這個而害羞,所以走路的時候都不能夠做到抬頭挺胸,久而久之,這些女生們就變得駝背起來。我覺得要解決類似的青春問題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擺正對青春的看法。

我也是一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記得我剛進入青春期的時候脾氣很暴燥,誰要是讓我不滿意,我就會暴跳如雷,有時候甚至會摔東西。那時候父母對我這一瞬間的改變感到很驚訝!後來我變得不愛與人溝通,自己有什麼事都擱在心裡,要麼就是寫在日記里。有一次媽媽看到我一連幾天都不是很開心,臉色陰沉沉的,多次問我也不說。就借著各種機會來開導我,給我講道理,最後我想通了說了出來,瞬間覺得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輕鬆了不少,也感受到了那種一吐為快的滋味。所以,我想提醒各位家長應該隨時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如果不及時糾正,也許就會造成不良影響。

現在的高中生中存在最多的問題就是早戀。家長們大多數都認為早戀會影響學習,但也有家長卻是贊成這種做法,在我生活周圍就有不少的高中學生雙方的父母在一起吃頓飯、喝喝茶就認同讓他們在一起了,這種如此特殊的做法在這樣一個人人都反對早戀的社會里還真是稀奇。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走在某高中的校園里,時不時的有著一對對的情侶們從我們身邊走過去,我不禁感嘆道;「如果這些同學的家長知道了他們的孩子在校談戀愛會是什麼反應?」,這時同學告訴我說,她有一個朋友,她的父母知道她在校談戀愛的第一個反應是把男方的家長請到酒店裡見面,待雙方家長對兩孩子都滿意了就結成兒女親家。我聽後真不敢相信,想不到世界上竟有如此開明的家長,以前我是很羨慕這些同學的,可後來仔細想想這也不是什麼好的事情,因為過早的戀愛會使學生們在學業上分心,畢竟現在我們還處在未成年中,思想都不成熟,而家長們這種欠考慮分析的安排很可能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去醫院的時候會看到16、17歲的少男少女相伴著來墮胎什麼的,現在的高中生中發生性行為的事情不再是少數。很多熱戀中的青年男女經常激情一來就發生性行為。第一次是因為好奇,想效仿成年人談戀愛,經歷多了就漸漸地不以為然了。記得一個朋友告訴我,一對男女談戀愛超過半年以上發生性行為就不會讓自己覺得難為情了。開始我還不大相信,詢問那些談戀愛半年至一年的朋友中曾經與男朋友或女朋友發生或差點發生性行為的機率是80%。我覺得這個問題每位家長或學生都應重視!尤其是輕意付出自己最寶貴的貞操的女生更應該注意,因為我們還小,思想還不成熟,誰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怎樣的?現在談戀愛的情侶中最終能在一起的也很少,輕意學成人過性生活太草率了!

現在社會上的犯罪行為太多了。其中排在前列的就是強奸罪!從前被毀於這些罪犯手下的多數是婦女,但是現在,罪犯卻把犯罪的予頭指向了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女們。在我眼中這種人簡直禽獸不如!很多女孩及家長在女孩受到侮辱後礙於面子不敢報案,使得犯罪分子一次又一次的消遙法外。對於這些人我們千萬不能手軟,一定要讓他們繩之以法!只有處理好了,我們才能每一天都生活在健康、快樂里!

我認為要讓少年們平安度過青春期,總結起來也就是幾點: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多與父母長輩溝通;不要輕意學成年人談戀愛,這樣東施效顰對青少年們往往是有害而無益。只有做到這些,我們這些高中生們才能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能慌了手腳,應該冷靜處理,笑著面對青春期里的種種問題!
參考資料: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