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病理學的運用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病理學的運用

發布時間: 2021-03-25 22:39:34

A. 請問細胞病理學的地位和應用

一、細胞病理學涵義
人們常常認為細胞病理學就是查癌細胞。對,但不完整。Cytology、Cyto意為細胞,logy意為學問,Cyto與logy連起來則表示研究細胞的學問,即細胞學。
細胞學的本來意義包括范圍很廣大,不僅是細胞診斷學,也包括細胞生物學等。人們常常將細胞診斷學、臨床細胞學或細胞病理學簡稱為細胞學。
這門科學屬於診斷病理學范疇,當今最為提倡稱為細胞病理學(Cytopathology)。
細胞病理學是以組織學為基礎,研究組織碎片、細胞群團、單個細胞的形態和結構、以及細胞間比鄰關系並探討組織來源的一門科學。
細胞病理學包括兩大部分,脫落細胞學(Exfoliative Cytology)和針吸細胞學或稱小針穿細胞學(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or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縮寫 FNAC)。所謂小針是指穿刺針頭外徑小於1mm(瑞典)或小於0.9mm(中國),國內一般採用7號(外徑等於0.7mm)針頭進行針吸或穿刺,其針頭長度不限,依據需要選擇長短。
二、細胞病理學檢查程序
腫瘤醫院和大多數綜合醫院都設有細胞學室。一般在病理科里設有細胞學室。有些醫院細胞學為獨立科室。個別醫院在檢驗科,在國內不少婦產科中設置婦科細胞室。
當臨床醫師開出細胞學檢查送檢單後,有些細胞檢查直接到細胞室去做。例如:體表腫物針吸細胞學檢查,由細胞學醫師操作取材。有些檢查則由臨床醫師取材,例如抽取胸水、腹水、宮塗片和內臟腫瘤穿刺。有些檢查去找影像診斷科醫師取材,例如:胸腔和腹腔腫物等在超聲、CT引導下取材。有些檢查由患者自己按醫囑要求收集標本。例如:尿液和痰液等。
檢查的程序:是收集檢查標本,然後進行制備塗片。將選擇適合檢查質量的標本塗抹到藉助顯微鏡檢查的玻片上。為了保存細胞結構清晰,還需用固定液固定15分鍾以上。同時為了認清細胞的形態特徵尚需給細胞加上顏色,也就是染色。染色的方法很多,常規染色有巴氏和蘇木素-伊紅法,有時依據需要還要進行特殊染色幫助診斷。染色完畢用特殊透明膠將特製顯微鏡檢查的蓋玻片封上。最後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逐個視野尋找細胞,仔細分析這些細胞對診斷的意義,進行初步診斷。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細胞室,每天早晨工作人員集體用多頭顯微鏡閱讀有關病例,觀察和討論後再由負責醫師發出診斷報告。
細胞學的送檢單還要保留,並將診斷結果記錄於登記本中。每例玻片還要存檔保存,診斷為癌和有問題病例的玻片長期保留。沒有癌細胞的塗片需存儲兩年後處理。
多年積累的最佳常規檢查的流程,需要一定時間才能作出最佳診斷,一般48小時發出診斷報告。
三、細胞病理學在腫瘤診斷中的作用
1.進行人群或癌症高發區的普查 一般為定期有的放矢地檢查某種癌症,可發現病人自己感覺不到症狀的癌瘤,包括不少早期的惡性腫瘤,為早期治療爭取時間,大大改善病人的預後。例如:堅持多年的防癌普查使全世界宮頸癌的死亡率和晚期癌的發生率普遍下降。北京等10個省市地區612407例宮頸癌普查,發現早期浸潤癌和原位癌占癌檢出的61.02%。1974年河南林縣姚村14002人食管拉網細胞發現癌221例,其中早期癌佔78.6%;1975年林縣城關食管拉網10330人找出癌237例,早期癌達83.6%。
2.診斷癌瘤,發現早期癌,為早期治療提供依據 細胞學檢查通過宮頸刮片、宮內膜吸片、食管拉網、尿、漿膜腔積液、溢乳塗片、痰塗片、內鏡刷片、針吸內臟和體表腫塊等途徑的檢查,診斷癌細胞或肉瘤細胞並能夠進一步明確組織類型。因而是腫瘤診斷的重要方法之一。對較小腫物或體征不明顯或病人感覺不到症狀時,到醫院體檢細胞學檢查也能發現早期癌。
3.癌瘤治療後隨診 惡性腫瘤患者治療後定期復查或確定是否復發。細胞學檢查是最方便的方法之一。
4.認識癌前病變 細胞學診斷能夠發現癌前病變,所謂癌前病變就是在一些致癌因素長期作用下,其發展為癌潛在危險的某些形態變化,經過治療可以轉歸正常。因此,為癌症防治提供形態學依據,是營養干預試驗和葯物阻斷治療癌前病變轉歸的重要監測指標。
5.提示良性病變 針吸腫物亦能提示炎症感染,如淋巴結腫物針吸,依據一定形態特徵提示化膿性炎症或結核性病變等。脫落細胞學檢查也能夠明確某些良性病變,如宮頸刮片發現線索細胞提示細菌性陰道病,發現核周空穴細胞則提示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等。
四、細胞病理學的應用價值
1.無創傷性取材或微創性取材 取材途徑簡便快速,刮、塗、印、刷、抹、摩擦、離心集中和針吸、穿刺等,對病人損傷極小。以此奠定了細胞病理學應用的前景。
脫落細胞學主要利用病人分泌物和排泄物進行檢查。如病人咯出的痰,乳頭的分泌物,尿,胸、腹水等。
針吸或小針穿刺對體表和內臟腫物進行細胞學檢查。小針的外徑不超過1mm或不超過0.9mm。體表腫物操作方便,經皮取材;內臟腫物在模擬定位機、CT、超聲檢查等引導下經皮取材。理論上針吸可能引起針道種植,實際發生極少,有報道發生率0.005%。筆者尚未遇到。
針吸或小針穿刺對病人預後沒有不良影響,小針穿刺是否安全,爭論的焦點在乳腺腫物穿刺與否,實踐證明如下述:
魯賓(Robbing)等通過美國紐約紀念醫院1576例乳癌根治術患者的追蹤研究,認為針吸對乳癌5年存活率沒有影響。
勃爾(Berg)等將患者按年齡、腫瘤組織型、組織分級、原發瘤大小和淋巴結轉移五項指標分針吸組和非針吸組370對,連續觀察15年,結果兩組病人5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相仿,無統計學差異。
闞秀等總結713例行根治術乳癌病人,分為針吸與非針吸兩組,兩組原發腫瘤大小,淋巴轉移及病理類型幾種較重要的影響預後因素基本一致。結果兩組5年存活率分別為79.5%及72.7%;2年內死亡率分別為7.9%和10.8%,均無統計學差異。
當今在國際和國內廣泛開展針吸細胞病理學檢查,行之安全。
2.應用研究范圍廣泛 全身各系統器官幾乎都能應用細胞學檢查方法。鼻咽刮片、食管拉網、溢乳塗片、宮內膜吸片、宮頸和陰道刮片、痰檢、尿檢、內鏡刷片等;以及甲狀腺、縱隔和肺、胸膜、肝、胰腺、腹膜後腫物、前列腺、骨、皮膚和軟組織腫物等,針吸均可用細胞病理學方法進行診斷。
3.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尚滿意 「敏感性和特異性」為評價細胞學診斷水平的指標。宮頸和食管細胞學檢查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其在醫院的敏感性80%~95%以上和特異性95%~100%。但1994年吉梅因(Gemain)等的報道宮頸敏感性63%~79%,宮頸特異性89%~94%;另外,作者報道食管敏感性47%,食管特異性81%。針吸細胞學各個器官組織腫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盡相同。一般敏感性在70%~90%或更高,特異性95%以上。塗片細胞形態結構清晰,核內微細結構清楚,對診斷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4.難於獲取組織病理診斷時,細胞病理學達到形態學診斷目的 如肺和縱隔或腹腔腫物不適宜手術的病例,經皮穿刺細胞學大部分能夠明確腫物性質和基本的組織類型。給放療或化療提供形態學診斷依據。
5.細胞病理學可代替部分冷凍切片檢查 如乳腺腫物針吸細胞學報告肯定是癌,術中一般不再做冷凍切片檢查,縮短了手術時間。又如某些部位腫物,術中取活檢困難時可針吸塗片診斷,確診性質時直接手術切除。此時,細胞學專家掌握的診斷標准嚴格,若形態不十分肯定時,必須冷凍切片檢查。
五、細胞病理學診斷的局限性
診斷時尋找組織碎片、細胞群、細胞團和單個細胞的形態結構,以及彼此關系作為依據。雖然細胞未經脫水、包埋、切片的處理,細胞結構清晰可辨。但是觀察不到組織結構關系,至使在診斷上有時產生片面性和局限性。
1.原因
(1) 取材不滿意則降低診斷的敏感性 如收集痰並非病人從肺深部咯出則不能找到癌細胞。食管拉網充氣不足就摩擦不出癌細胞。晚期宮頸癌易出血可能塗片中僅見血細胞和壞死物則難明確診斷。針吸肺巨大腫物僅從一個部位吸出少許細胞成分,從而造成診斷的片面性。
(2) 腫瘤分化的影響 高分化腫瘤僅獲取少許細胞成分,則診斷為不典型增生或不能作出診斷報告。低分化腫瘤容易明確惡性,如何鑒別組織類型非常困難。
(3) 有些細胞雖然是良性改變,但某些特徵貌似惡性,所以給診斷帶來麻煩。例如:不典型增生細胞、組織修復細胞和某些良性改變細胞的影響,致使造成假陽性診斷。不典型組織修復細胞,常常出現大核仁、多核仁、偶爾見到核分裂相,其與低分化癌或腺癌鑒別困難,單純皰疹毒感染其細胞增大、多核和核內包涵體頗似癌細胞等。
(4) 腫瘤細胞退變的影響 惡性腫瘤生長迅速,往往發生變性和壞死。塗片中有時僅見壞死物、退變細胞碎片和退化性改變的細胞,結果不能明確診斷。
2.改善局限性的關鍵
(1)改良取材方法:改進塗片制備技術等,例如:目前國內正在逐漸推廣的液基細胞學製片方法,使有效細胞成分盡量取到玻片上,並且細胞保存良好,結構清晰,給診斷帶來方便。加強取材技術人員培訓,盡量獲取供診斷的足夠細胞成分和清晰細胞結構。
(2)探討光鏡中與惡性細胞類似形態改變的特徵,提高鑒別診斷能力。
(3)應用輔助診斷的各種新技術 電子顯微鏡、免疫細胞化學,細胞自動識別(影像分析系統和流術儀)和分子生物學、基因分子生物學技術等,應用於細胞病理學診斷的疑難病例。幫助光鏡鑒別組織類型和探討組織來源或糾正光鏡錯誤診斷組織類型,或支持光鏡診斷達到雙確診目的,或減少因視覺疲勞的漏診率。
————————————————、
僅用肉眼觀察器官病變仍然不能深刻認識疾病的本質,深入探索病灶內部微細結構的病理改變就成為當時病理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顯微鏡的發明好像「雪中送炭」,使得困難重重的病理學迎來了一個新紀元。

在細胞病理學的建立過程中,德國病理學家微爾嘯功名蓋世,他一個人幾乎壟斷了細胞病理學早期的所有成就,他的《細胞病理學》一書為此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書至今仍有可讀性。

細胞病理學確認了疾病的微細物質基礎,充實和發展了病理形態學,開辟了病理學發展的新階段。這是人類醫學史上的巨大進步。

B. 病理學在康復專業中的應用

其實病理學是學習醫學的基礎,懂得病理知識是深入了解醫學問題的橋梁,但在實際的康復中不能體現,畢竟康復是技師類別的醫學,以理療等康復治療為主,而病理學是理論知識。

C. 學習病理學的主要方法是

一. 空白到入門
第一步:病理技術、組織學、病理解剖學

方法:先實踐後理論,再實踐再理論反復循環。
先理論後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反復循環。

一般而言,前者的效果好於後者。就個人的經驗而言,我學習多數其它的知識都是運用先理論,後實踐方法。唯有病理我發現先理論後實踐效果的不好。

進入病理科後,一般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學習病理技術。這三個月對你非常重要。你會遇到你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儀器、名詞、規范、試劑、工作流程等,當然還有各色各樣的病理人。這時你要以最快的速度溶入病理科,病理科開展的項目、工作流程、科內的人員,各種儀器的名稱及用途,顯微鏡的使用(學會用雙目顯微鏡閱片可能需要半天時間甚至更長)等等。這些都需要在一周時間內了解。通過用心觀察、向不同的人請教、看病理技術人員的操作,最好是在醫、技師指導下親自地去動手操作,這一周一般不難渡過。
三個月中餘下的時間就要付出一點努力了,你要學會組織處理原理、病理常規切片、冰凍切片、免疫組化、特殊染色、病理檔案的整理和歸檔、病理科的各項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規、復習組織學、病理學教科書、掌握電腦的使用(包括電腦打字)等。
請有經驗的老師訂一個計劃會是一個好的方法。但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病理科主任都能給一個病理新兵制訂一個科學合理的計劃。沒關系,以下是我們科里畢業生新入病理科前二個月的學習計劃(附後),大家可以拿回去參考,再根據自身的特點加以修改。不同的醫院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計劃,自己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計劃,有了計劃就要按照計劃去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允許進行微調。

按計劃實施的方法:
五多:多看,這里的看不是(watch而是observation),前者是不動腦子的隨便看看,在看過以後不會有多少收獲。而後者是用心地去觀察;多動腦(如何?為什麼?這樣是不是行?)這些「?」要始終伴隨著你,試著自己去消滅這些「?」,消滅一個問號就進了一步,你應該感到高興;多提問,在病理科,對不懂或不明白的事要多問有經驗的技師或醫師,不提問有些問題你可能永遠也不會明白,或者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明白;多動手,親自去設置一下脫水機的程序,再把它回復到以前的狀態、親自去切片、做冰凍、更換染色液、配製蘇木素、在指導下做一次免疫組化、對著書配製特殊染色染液,並做出幾種常用的特殊染色片等等。只有親手操作過才會有深刻的體驗。病理技術靠讀書或者是看別人操作是學不會的。在學病理技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規范,養成按規范操作的好習慣。你所在的病理科的操作可能並不規范(據我的了解,目前至少有一半的病理科的組織處理方法是不規范的,如省略組織水洗、用硬脂酸石蠟透明、用酸性福爾馬林固定等),當然你學到的操作也是不規范的。你是新兵,你不知道也不可能去要求你們的主任改變目前的操作方法。但你應知道什麼樣的操作是規范的。如果真是這樣,你也不用著急地「一步到位」,只要你是一個有心人,在以後的工作或學習中你會逐步了解什麼是正確規范的操作;多讀書,這期間所需讀的書為病理技術書、《組織學》和《病理解剖學》。病理技術書不需要通讀,應結合科室內開展的項目有目的地查閱,每當你學習了某種操作後,可以查閱書上的相關章節,以印證你所做的操作是否規范。組織學同樣不需要通讀,而應對照教學切片,識別和消化切片中各種器官組織的形態。病理解剖學是病理醫生的必讀書,要求通讀。這本書主要利用業余時間來讀,讀這本書同樣有技巧,有些年輕人可以把這本書背熟,但會背書的人不一定能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所背的理論。這本書的重點是緒論和總論,緒論部分介紹的病理學的定義、病理學的內容和和任務、病理學在醫學中的地位、病理學的研究方法、病理學的歷史等。總論部分介紹了細胞和組織的損傷、損傷的修復、炎症、腫瘤、血液循環障礙、免疫病理、遺傳性疾病等,這一部分介紹了各種疾病(腫瘤)的普遍規律。各論部分講述的是各系統器官的特殊規律,這些特殊規律也同樣遵循普遍規律。學習時先掌握普遍的規律,再了解各系統的特殊規律,並從中強化總論的普遍規律。例如從總論中學到炎症主要有變質、滲出和增生三種變化,在各論中你可能會學到肺結核,那麼回憶一下,結核是否也具備上述三種變化。在以後病理學的學習中如果能從普遍(一般)――特殊這樣的方式來思考,你將會事半功倍。學習《病理解剖學》,每一種疾病或腫瘤,其形態特點當然重要,但在讀這本書時應盡量談化形態改變而應理解各種病變的概念、病因、發病機理、發生發展規律、預後及轉歸等。

第二步:巨檢、取材
三個月結束了,終於接觸到了病理診斷。第一關就是活檢標本的固定、巨檢和取材。固定、巨檢描述和取材和同樣需要規范。
固定液一般採用10%的中性福爾馬林,固定液與標本體積之比1:5-10,固定時間16-24小時。胃腸等空腔臟器剪開後釘在木板上,較大的實質性腫瘤和臟器沿最大面剖開,每隔1CM作多個平等切面,脾、腎等實質性臟器從皮質向臟器門部剖開,然後浸入固定液,肺用灌注法或真空抽氣法固定。
巨檢描述要求正確、全面、客觀、測量正確、必要時對腫瘤稱重(如內分泌腫瘤)、禁用診斷性語言,最好攝影留檔,一千字的描述不如一張照片(廣告語)。
巨檢描述方法與技巧:
1、 描述內容和技巧:①標本名稱。②形態、大小(重量)、數量、手感。③表面情況(顏色、包膜、是否光整等)。④切面情況(形態、顏色、境界、質地,空腔臟器和囊性腫塊描寫內表面情況)。⑤病變與周圍正常組織的關系。⑥病變的解剖定位。⑦對病變部位及取材部位應畫圖並標記。
2、 描述的順序:①先表面後切面,先漿膜後粘膜。②有幾個臟器時應先描寫一個臟器,再描寫另一個臟器。③有幾塊組織或腫塊時分別描述。
取材:不同臟器、不同標本和不同的病變組織有不同的取材規范。取材寧多勿少,必要時作補充取材。不同標本的取材規范見《阿克曼外科病量學》書後的附件。

第三步:常見病的病理診斷:
這個過程相對簡單,主要以大量閱片來主,配上一本簡單的外科病理學參考書查閱相關內容,不需要去「啃」大部頭書。最常用的方法是把本院以前發過報告的檔案片和申請單調出來閱片。一台顯微鏡、一抽屜的檔案片、一疊申請單、一本書、一本筆記本,有這幾樣東西就夠了。白天要幹活,可能沒有時間,那就晚上把。一例一例地看過去,先看片,再猜是什麼病,再看申請單底稿上的診斷,對了,PASS;如果不對,自問一下為什麼?再去查書,查書後懂了,又可以PASS;不懂,記下來,明天請教你的上級醫師。這一階段主要培養對形態的感知能力,在查書過程中也主要著重於大體和鏡下形態的改變。同時,在讀申請單底稿時你也同時強化和掌握了巨檢描述、鏡下形態描述和病理報告的格式和規范。更多的理論知識可以放到下一步去學習,如果你刻苦一點,也就需要2-3個月的時間,80%以上的常見病的形態特點和報告格式你就可以掌握了,如闌尾炎、膽囊炎、胃癌、乳腺癌等等都是最常見的疾病和腫瘤。

這一階段過後,你的日常工作就會輕松一點,因為你已經掌握了80%以上的常見病,上級知師復閱你的診斷也很輕松,每天遇到的不會診斷的病只是少數,這少數中一部分還可能是灰色病變(灰色病變的診斷下面會專門講),那麼,實際上你每天要學習的以前未見過的病例可能只有幾例,你可以利用上班的時間爭取當天解決問題。

三個月的技術組,三個月的常見病學習結束了。如此,半年過去了,病理入門了嗎?沒有,還需努力。常見病,典型的病容易掌握,因為太多見了,幾乎天天見到,不會忘記。但相對少見的疾病和腫瘤可能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有一例,即使這次理解了,幾個月以後又遇到同樣的疾病或腫瘤時,你又忘記了。另外,你會診斷發報告,並不能說明你已掌握了病理,因為病理的任務不僅僅是診斷,你還需要掌握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發生發展的規律、預後、疾病的轉歸、免疫組化的表達情況和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和治療效果。病理醫生,是一個醫生,而不是只會從形態到診斷的看片匠。實際上,在工作中經常會有臨床醫生或病人來問類似病因、預後、治療……等上述提及的問題。你不知道,你如何面對臨床醫生和病人?在以後的工作中,在掌握常見病形態改變的基礎上,著重點應放在常見病的理論學習上。病理形態的改變只是一個表象,為什麼這種病會有這樣的形態改變?疾病發生發展不同時期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形態改變?一般而言,都有其病因學、病理生理等的基礎和機理,了解了這些機理,就能更快地理解和記憶形態的改變。在此期間還應不斷地積累少見病的知識。一年以後,如果你努力,你就可以入門了。

二. 入門到深入
第一步:掌握少見病例,疑難病例的病理診斷
因為少,平時工作中不容易見到,要掌握少見疑難病例的診斷相對困難,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技巧。
1. 遇到一例,吃透一例,記錄一例,絕不放過(因為那是金子啊)。就此還不夠,還應掌握相關疾病和易混淆疾病的鑒別診斷,最好在查閱相關書籍和文獻的基礎上寫一篇讀書筆記或個案報導。這時候,你遇到的少見病或疑難病並非是真真意義上的少見或疑難病,寫個案報導不一定能發表,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寫」的過程,你能完全地掌握該病例的臨床病理知識。這就是「寫」的目的。
2. 閱讀科內教學切片。如果科內有教學切片,先讀完並掌握教學切片的病例。
3. 大量閱讀讀片會的切片。由淺入深地閱讀檔案讀片會切片。有一點歷史的醫院都積累有大量的各級病理讀片會切片材料,一般都有最終的診斷結果。這些檔案對新兵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一開始可以讀市級或地區級的讀片會切片,這些切片難度較小,以後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閱讀省級的讀片會切片。經過大量讀片會切片的訓練,知識面將大大擴展。業務能力也可明顯提高,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了讀片會切片中已閱讀過的病例,而又對此作出了正確的診斷,你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如果真有過這種「成就感」的經歷。恭喜你,你已經對病理產生了興趣,這是你事業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4. 不要放過每天的每一張切片。如果你在大一點的醫院工作,恭喜你! 大醫院往往會有多名醫生,你不可能每天都當班,但無論你是否當班,都應把當天的切片全部「掃」一遍,已掌握的快速PASS,未見過的弄個水落石出。
5. 上網。不多說了,上中國病理學網就不錯。不用怕,有什麼問題就提,有什麼病例就貼。這里的老師都是好人。

如此,又是一年過去了,或許需要二年或更多的時間,你已是一個理論診斷均不錯的病理醫生了。

第二步:進修
又是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進修一般都會選擇省級的大醫院,那裡不但有很多的病例,也有理論水平很好的老師。一般而言,教學片是很多的,會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分系統病理講座,免疫組化、分子病理、電鏡等先進的病理技術都會用於病理診斷,製片操作和報告都比較規范,還有成人屍檢。那就好好學吧!進修的一年,對多數病理醫生來說,一生也只有一次進修的機會,好好把握吧。
進修的技巧:
1、「搞定老師」。這是進修效果好壞的關鍵。不但要「搞定老師」,還要與病理科的其它人員(包括技師和其它進修人員)搞好關系。如何「搞定老師」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方法,這是一個公共關系學的課題。以下是幾條原則①不要只干病理,更要干衛生,干雜活。②老師交辦的事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③取材要規范和到位,盡可能地減少補充取材;描述、報告要規范,減少老師修改的工作量。④工作要注重效率和速度。⑤在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備。⑥在上級醫師復片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如補充病史,開出免疫組化單等。⑦注意個人儀表。⑧其它(因人而異)。
2、 每天的切片過目一遍。不管是否是你班上的切片,也不管是常規切片,還是冰凍切片,免疫組化片,陽性的細胞學片等,如果有時間,會診片也不要放過。這些都建議在當天消化吸收,不能理解的病例記錄下來找機會請教老師。這里的老師往往理論水平比較高,他們講一個病可能只有幾分鍾,但效果很好,容易記憶。
3、 講課時做好筆記。主要記錄了各種疾病(腫瘤)的要點,還有老師本人的經驗,有時復習筆記比查書更有效。
4、 對教學切片「大掃除」。最初進修的1-2個月,對進修醫院的教學切片通讀一遍,方法同前。
5、 學習正確的技術操作和診斷規范。把上級醫院良好的操作和診斷規范記錄下來,帶回到你的醫院。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6、 拾遺補缺,檔案大搜索。在進修後期,你的水平將會有明顯提高,書本上的大部分腫瘤(或疾病)可能你都遇到過了,但總還有一部分你沒見過的腫瘤(或疾病)。拿一本《外科病理學》,從第一頁一直翻到最後一頁,把沒見過的腫瘤(或疾病)都記錄下來,然後到電腦上去搜這些病例,搜到後調出切片慢慢消化。
7、 學習處理灰色病變和可能引發糾紛病例的技巧。注意二個方面,一為冰凍切片診斷中度的掌握,掌握什麼時候應該延遲診斷;二為灰色病變的處理。

第三步:從大病理到專科病理
如果一切順利,可能也就是5年多的時間吧。當你已基本掌握了大病理以後,可以進入專科病理的深入學習。選擇一個你們醫院的臨床強項專科,深入學習,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總結。專科病理的深入是沒有止境的,需要掌握的內容至少有,該系統腫瘤的各種分類,各種特殊類型、亞型的臨床病理理論(很多的內容),歷史上對它們的認識過程,當前國內國際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你個人對於專科病理范圍內的獨到的見解等。學好專科病理三要點:首先需要積累大量的病例,其次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第三要做大量的研究。

三. 從深入到專家
因為我不是專家,無法談這方面的體會。很想成為專家,但也許終我一生也成不了專家。這個問題最好請JI來作一次專題講座。如果可能,我想以下幾條將有助於你成為專家:
1、 利用一切機會接觸疑難罕見病例
2、 利用一切手段搜索深入的理論
3、 利用一切病理技術進行研究
4、 其它……

臨床病理學習工作中的幾點技巧:
1、 記憶臨床病理要點:每一種疾病都有一系列的臨床病理改變,其中有些是非特異性的,而有些是特有的。那麼記住後者吧。例如,軟組織梭形細胞腫瘤,梭形細胞是非特異性的形態,而波浪狀纖細的梭形細胞是神經來源腫瘤特點,而柵欄狀排列和有完整包膜又是神經鞘瘤的特點。梭形細胞加大量的膠原化浸潤性生長和發生於腹壁這是韌帶樣瘤的特點。在診斷是否是淋巴瘤時,是否有淋巴結結構的破壞是特點,而淋巴細胞是否有異型往往會讓人誤入歧途。在區別是T細胞淋巴瘤還是B細胞淋巴瘤時,是否有血管(上皮樣小靜脈)的增生往往比區分細胞形態更容易。在診斷高分化軟骨肉瘤時臨床的發生部位和腫瘤大小比單純從細胞異型性上判斷更為准確。
2、 縱橫交錯,織成知識網路:知識形成了網路就不容易遺忘,所謂的舉一反三就是織網的方法。如甲狀腺癌的診斷不能以腫瘤細胞異型性的大小來判斷,而應找到包膜、血管的浸潤或遠處轉移為依據。在腎上腺等其它內分泌腫瘤,這個原則同樣適用。唾液腺的腺樣囊性癌有特殊的形態特點,在肺內、乳腺內、膽囊內也可以發生腺樣囊性癌。
3、 通過胚胎發生學幫助記憶:大部分腫瘤都有一定的好發部位,而要記住這些好發部位很困難,如果能夠理解其胚胎發生,機械機憶就變成了理解記憶。如脊索瘤好發於斜坡(40%)和骶骨(45%),其它都沿著脊椎生長……。如果你了解了胚胎的脊索結構位於中線。再也不用死記以上的一套發生部位了。又如脂肪肉瘤的形態多變,有很多亞型,還有各種脂形態的脂母細胞……記憶這些形態改變也很費勁。如果了解成熟的脂肪組織是從原始的間葉組織發生的過程及各階段的形態,記憶這些形態改變就很容易了。
4、 灰色病變的學習和處理:灰色病變很多,灰色病變不僅是指界於良惡性之間的那一類病變,還有很多良性的灰色病變。如形態不典型的結核,結核的誤診將導致不必要的抗結核治療。同樣,是否是子宮內膜增生也是灰色病變,因為這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內分泌治療,甚至子宮切除。還有,是否是HPV感染的診斷可能給病人帶上性病的「帽子」。學習灰色病變沒有什麼巧門,也沒有什麼理論(如果真有理論也就是書上寫的那一通形態描述)。掌握灰色病變只有多看多練,培養一種對灰色病變形態的感知力。當你還是一個新手,又不得不面對灰色病變時,處理這類病變的技巧就變得很重要,一是建議臨床再次取材活檢,二是拿出去會診,三是用疑為…、見少量異型細胞…、不除外… 、考慮為…可能性大這樣的描述性述語。有一位資深的病理醫生曾說過「寧可讓臨床醫生說我們笨,也不要往前沖。」
5、 「地雷」的排除:病理工作中有一些公認的「雷區」,事實上很多病理醫生都有過「觸雷」的經歷。找到「雷區」是排除「地雷」的前提,只要能識別出「地雷」,排除就不是難題。常見的「地雷」有:骨肉瘤與骨痂;結節性筯膜炎與肉瘤;高分化軟骨肉瘤與軟骨瘤;乳腺小管癌與乳腺腺病;脂肪瘤與脂肪瘤樣脂肪肉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與淋巴瘤等
6、 減少冰凍風險的技巧:補充病史、多部位取材、做快速石蠟切片、了解作出診斷後臨床是否會擴大切除范圍、與臨床醫生一起面對面地與家屬溝通談話、最終延遲診斷。以上都是減少病理醫生風險的常用手段。延遲診斷過多往往會引起臨床醫生的不滿,對於冰凍延遲診斷的病例,我們往往常規也「延遲」(與臨床醫生說要做免疫組化,或者建議上級醫院會診),這樣可證明這確實是個疑難病例,因為常規也不能明確診斷,冰凍當然要延遲診斷了。
7、 整理好思路:遇到疑難病例,診斷的思路很重要,思路正確往往導致正確的診斷。正確的思路又往往不是第一感,怎麼辦?那就用緩兵之計吧。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下級醫師拿過來一張切片,在鏡下一看,唔!好像不太好嗎?沒好的思路,又不好意思當著下級醫師的面查書(丟不起那個臉啊:))。讓他們先去:再取幾塊看看、或者去問一下有…病史、要不然考慮…建議做免疫組化…先這樣把報告發了…。回到家裡,再慢慢思考,翻翻書或查查文獻。有了思路,有了診斷,第二天就可以對他們1234一大套理論。
8、 病理與概率:好發年齡、好發部位、發病率等這些都是概率。常見病、好發部位、好發年齡總是多數,你不可能總是有「好運氣」,概率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因此,當你診斷一個不常見的病或者一個不是好發部位或好發年齡的病時,請一定小心了。只有確定排除了那些常見的疾病或腫瘤以後而又有明確的診斷依據時才以作出罕見病的診斷。還是那句話「你不可能總有好運氣」。掌握概率,可以減少大部分的誤診。病理中「一元論」,和「二元論」的問題也是一個概率問題。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總是用一元論來解釋病變,而「二元論」的病例往往是很少的。
9、 免疫組化的合理應用:免疫組化不是萬能的,沒有免疫組化是萬萬不能的。一位著名的病理學家曾說過以下幾句話:
沒有任何生物標志物對所有腫瘤和細胞都完全適用。
沒有任何因定液對所有抗體都適合。
切片內所有組織都陽性實際無陽性。
免疫組化不能比使用者對它的認識更高明。

選擇合適的抗體、嚴格規范的操作、對免疫組化結果的正確理解和解釋、同類抗體的聯合應用是免疫組化技術運用成功與否的關鍵。
10、 補充取材,連續切片,補充病史:充分利用這些簡單的手段吧,可以減少相當一部分的會診。
11、 會診尺度的把握:會診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可過多,動不動發「建議上級醫院會診」這樣的報告,會讓臨床和院長看低了你。但也不要逞強,畢竟安全第一,這個度只有自己掌握了。
12、 細胞學的學習,找幹細胞老師吧
13、 上網吧,中國病理學網是一所非常好的學校。
14、 積極參加讀片會,並積極參與討論。

附:我科病理醫生技術組培訓計劃(二月)
1. 組織學,常規切片:三周。要求用兔子製作一套組織學教學片,包括2-3種特殊當染色。製作顯微攝影。
2. 記錄、登記、病理檔案,一周:掌握大體記錄,病例登記,病理各種檔案的歸檔。
3. 冰凍切片、大體攝影一周:掌握冰凍製片及大體攝影技術。
4. 細胞學:一周。掌握各種細胞學製片及染色方法。
5. 免疫組化:一周。了解免疫組化原理、在臨床病理學上的應用,了解免疫組化的操作技巧,製作一次免疫組化片。
6. 特殊染色:一周。了解特殊染色的原理及其在病理學中的應用,掌握2-3種特殊染色方法。要求自已配製特殊染色液,自己製片。
7. 學習《病理解剖學》及《組織學》本科教材。鏡下能識別各臟器正常組織結構及細胞形態。
8. 熟練掌握電腦打字技巧。
9. 了解病理科各項制度及操作規程。

D. 請問分子病理學的地位和應用

地位:分子生物學的發展, 是人們對腫瘤細胞增殖生長和轉移過程中的信號轉導通路作用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繼而為其特異性靶點而設計的分子靶向葯物的開發,使腫瘤治療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同時也為病理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並注入了新的活力。病理學不再局限於組織和細胞水平的診斷,而開拓了分子病理學的新領域:不僅為尋找新的分子靶點提供線索,還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為分子靶向治療提供依據,從而使靶向治療做到更有的放矢。目前有應用前景的靶點包括蛋白激酶、腫瘤血管生成、細胞周期調控等方面,這其中尤以針對突變激酶靶點的治療取得的進展喜人。

分子病理學的應用
一、伊馬替尼治療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與c-kit、PDGFRA基因檢測
Imatinib mesylate(伊馬替尼,過去稱STI157,商品名Glivec 或Gleevec)治療GIST是近年來一個成功的分子靶向治療模型,而有關GIST以基因型為基礎的治療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深入研究GIST的分子病理機制可以為完善其分子靶向治療方案提供實驗依據,並為其它腫瘤特異靶點的發現提供線索。
1.伊馬替尼用於治療GIST的分子基礎
2001年伊馬替尼的出現標志著針對腫瘤細胞信號轉導通路的抗腫瘤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伊馬替尼是一種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劑,是第一個基於對腫瘤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的認識而開發的抗癌葯物,在原癌基因性的酪氨酸激酶和伊馬替尼之間的基因型與葯物的反應關系對於研發其它腫瘤的靶向信號轉導抑制劑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模型[1]。最初伊馬替尼的研發是作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 (PDGFR)的特異性抑制劑,而後發現其能選擇性地抑制Bcr-Abl蛋白激酶從而抑制白血病細胞的生長及腫瘤的形成,且不影響對正常細胞生長和增殖起作用的激酶,對治療Bcr-Abl 陽性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有較好療效。Buchnger等人後來發現伊馬替尼還能阻斷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KIT的功能,使人們把它與GIST聯系起來。GIST對傳統的化療和放療無效,臨床試驗證實伊馬替尼對難切性和/或轉移性GIST非常有效,目前已經用於晚期不能切除的GIST,而且開始應用於術後的高復發危險的患者的輔助治療。我國自2001年亦開始應用伊馬替尼治療GIST,並獲得相當效果。
GIST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性腫瘤,每年發生在美國至少為2000~5000例,在中國,發生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GIST可發生於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腸最為多見,少部分發生於網膜、腹腔等。近年研究發現GIST與胃腸的間質Cajal細胞 (ICC) 在形態和免疫表型以及超微結構上具有相似性,都具有表達KIT蛋白的特徵,提示GIST可能起源於向ICC分化的幹細胞。由於目前普遍認為GIST沒有絕對的良性,尚未發現可以特異性預測惡性轉變的指標。依據Fletcher 2000年提出的GIST生物學行為分級標准可分為極低度、低度、中度和高度侵襲危險性,最終惡性的判斷取決於腫瘤的復發或轉移。這就為從分子病理學角度上重新認識GIST提出了迫切的任務。
由原癌基因c-kit編碼的KIT蛋白屬於III型酪氨酸蛋白激酶跨膜受體(RTK),由胞內的酪氨酸激酶區、跨膜區和帶有配體結合位點的胞外區構成。在與其配體幹細胞因子(SCF)結合後發生二聚體化,激活自身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使受體殘基發生磷酸化,引起胞漿內具有SH2功能域的信號轉導蛋白與受體結合,進而激活下游的信號傳導通路,如Ras/Raf/MEK/MAPK通路,PLC/DAG/IP3通路,PI-3K/AKT通路,JAK/STAT通路等,引起一系列的細胞變化,在包括增殖、粘附、凋亡和分化的腫瘤發生過程中調控細胞功能[2]。因此KIT原癌蛋白的表達是GIST發生的核心事件,也是目前普遍認可的確定GIST的特異敏感標准 (CD117陽性)。闡明KIT信號通路對臨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因為GIST病人可能最終對KIT抑制療法耐葯,因此人們正在努力研究發現下游信號中重要的蛋白分子以作為對KIT抑制療法耐葯的新靶點。
2.c-kit基因檢測對伊馬替尼治療GIST的意義
1998年報道GIST中存在c-kit的基因突變,使其在無配體結合的情況下,KIT蛋白仍然能保持持續的自身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從而激活下游的信號轉導通路。目前認為kit的這種獲得功能性的突變是GIST發生的重要機制。其中在kit基因編碼近跨膜結構域的11號外顯子中的突變最為常見,佔50%~92%,此外在胞外結構域的9號外顯子、激酶結構域的13號外顯子和磷酸轉移酶結構域的17號外顯子的突變分別佔8~13%、0~4%和0~4%。其中11號外顯子的突變形式多樣,包括框內缺失突變、點突變和框內串聯重復(Identical Tandem Duplication ITD)插入突變。國內有關GIST分子檢測的報道還很少,多集中在11號外顯子突變,且樣本量較小,突變率低,為30.8%(14/52)和41.5%(34/82),而未見9、13、17號外顯子突變的報道。我們的60例GIST小樣本研究顯示其中38例(63.3%)檢測到kit突變,均為CD117陽性:其中35例(58.3%)為11號外顯子突變,2例(3.3%)為9號外顯子突變,僅1例(1.7%)13號外顯子突變,未檢測到17號外顯子的突變[3]。進一步擴大樣本100例GIST中68%檢測到kit突變(未發表)。似乎9號外顯子在我國GIST的突變率明顯低於國外,因為有研究指出9號外顯子屬於較特殊的一種突變亞型,往往發生在胃外,生物學行為屬高度侵襲危險性。我國的這種(原診斷為惡性)GIST比例明顯高於國外,且發生在胃外的並不少見,國人GIST是否有不同的基因突變位點譜,需要進行大樣本研究。近來不少研究試圖將突變比例與組織學特徵和臨床行為相聯系,早期有一些報道進展期或高度侵襲危險性的GIST中突變多見,但目前多數報道提示基因突變情況與進展性行為有關的腫瘤大小、分裂相或分期等因素之間無明顯相關性。國內相關文獻均為高度侵襲危險性者突變常見,而我們的初步結果顯示即使是因其它疾病偶然發現的直徑小於1厘米的GIST中也有相當比例攜帶11號外顯子突變,同Antonescu CR的結果一致。因此需要大樣本進行統計分析,找尋我國GIST基因型與病理、臨床特點間的規律,並進一步明確kit突變在GIST發生中的作用。
kit突變本身是否與病人的預後相關,目前尚無定論。有研究表明kit突變是一個生存的獨立預後指標,即有突變者的5年生存率要低於無突變者。且有研究指出具11號外顯子的點突變者較缺失和插入突變者生存率高。
伊馬替尼的應用可明顯改善病人的預後。已有資料證實kit突變的位置能影響GIST對伊馬替尼的反應。一些體外和臨床研究已表明突變在激酶位點的病例對抑制劑並不有效,如與肥大細胞增生症相關的激酶區D816V突變。幸好大多數kit突變都位於調控區即非酪氨酸激酶結構域,這就使抑制劑能有效地封閉酶位點。並且11號外顯子有突變者與沒有突變者和9號外顯子突變者相比,對伊馬替尼的部分緩解率(partial response rate)明顯提高,平均生存期延長,病情進展緩慢[4~5]。
同時亦有研究提示伊馬替尼可以通過促進NK細胞活性等其他途徑來起到和增強其抗腫瘤作用。即使是KIT低表達的GIST, 伊馬替尼亦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檢測病人手術標本中c-kit基因突變的情況對判斷伊馬替尼應用的預後有重要意義。
3.PDGFRA基因檢測與GIST
對於缺乏 kit 突變的GIST的發生,近年來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由於發現即使是在包含野生型 kit 的GIST中KIT 也活化,就把人們的目光引向KIT 相關的受體酪氨酸激酶(RTK)。這一類RTK包括前原癌基因FMS,其編碼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1) 的受體;兩個PDGFR基因:包括PDGFRA和PDGFRB;FLT1與FMS相關的一個前原癌基因。其中PDGFRA 基因和 kit 基因位於人4號染色體的相鄰位置上,兩者的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近來國外報道在28%~67% 無kit突變的GIST中檢出了 PDGFRA 的突變,並且 PDGFRA 突變與 kit 突變是相互獨立的。因此目前認為獲得功能性的 PDGFRA 突變很可能是 GIST 的另一個病因。一方面PDGFRA的信號轉導通路與kit 相似,功能性的 PDGFRA 突變可以轉化小腸的 Cajal 細胞;另一方面PDGFRA的功能性突變在293T 細胞中能與野生型的 kit 結合並使之活化。這一發現進一步證實了III型RTK的激活在促進GIST發生中的核心作用。國內尚無有關PDGFRA突變的報道。我們在60例中的3例檢出了PDGFRA突變(5%),占無KIT表達病例的50%,全部為 18號外顯子(活化環結構域)的點突變D842V,為最常見的突變形式。未檢測到12號外顯子(近膜結構域)的突變。與Medeiros等人的報道相似,此類突變多見於發生在網膜/腸系膜的惡性病例。而最近Lasota J的較大量病例研究表明PDGFRA突變主要發生在胃部,且大多生物學行為呈「良性」經過[6]。因此我國PDGFRA突變的突變情況還需擴大病例數進行研究。
目前證實PDGFRA 18號外顯子突變對抑制劑療效不明顯,但仍有30%PDGFRA 突變的病例對伊馬替尼敏感的報道提示我們應重視KIT陰性GIST的診斷問題以及應進行相應基因突變檢測判斷能否適用於伊馬替尼治療。
由此是否可能將GIST按照分子水平上的改變分成至少三種類型,即kit 突變型、PDGFRA突變型和無突變型。因此GIST可以看作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由單獨的分子機制所驅動的腫瘤。而絕大多數人類的癌發病機制復雜,如能按照具有明確的分子改變分類,就有可能針對每一類型實施以特定分子為基礎的治療。由於絕大多數GIST有KIT的高表達,即使是在不具有基因突變的病例中,因此這部分GIST的發生源於何種啟動因素,目前尚無相關研究。Kit突變是GIST發生的早期事件,且具有突變的「良性」GIST 大多數並不進展為「惡性」,這表明kit突變本身並不能引起GIST的惡性轉化。而導致GIST惡性轉化的因素目前還未知。
4.c-kit基因、PDGFRA基因檢測與伊馬替尼治療GIST耐葯
盡管伊馬替尼在治療GIST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卻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耐葯的問題。初步的研究表明耐葯包括KIT依賴性或KIT非依賴性機制。多數病例的耐葯可能還是源於KIT的再活化。這其中部分病例是因為獲得了存在於或者接近葯物-蛋白相互作用位點的突變或是能導致蛋白構象發生改變而使KIT與伊馬替尼親和力降低的突變,削弱了葯物的效能。最近Chen LL等人報道了5例具有對伊馬替尼敏感的外顯子9或11突變的GIST病人在用葯過程中發生了耐葯,獲得一種新的點突變-V654V,位於kit酪氨酸激酶結構域[7]。這一耐葯很可能是由於KIT蛋白構象改變所致。
有意思的是最近Debiec-Rychter報道了一個新機制:一例病人由kit-G565R突變通過PDGFRA次級突變D842V而對伊馬替尼產生耐葯[8]。這一現象表明對伊馬替尼耐葯可以通過另一個激酶的突變(如PDGFRA)而實現。部分病例對伊馬替尼的不敏感可能與c-kit或PDGFRA基因擴增有關。因此對於GIST病人不主張使用傳統化療,可能會促進與疾病演進相關的克隆分化進展,產生影響葯物反應的基因改變。KIT非依賴性機制耐葯的提出是基於發現有病例徹底失去了KIT的表達。通過間期FISH證實標記的kit/PDGFRA基因在等位基因上丟失。同時他們還通過實驗發現對伊馬替尼耐葯的幾種突變對PKC412,另一種KIT和PDGFR的抑制劑, 反應敏感。這為尋找伊馬替尼耐葯的替代品提供了有意義的線索。部分病例發生耐葯的原因還不得而知,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綜上,深入研究GIST發生、發展及治療有效、耐葯的分子機制可以為生物靶向治療提供依據和新的靶點。
二、 Herceptin治療乳腺癌與HER2/ neu (cerbB2 )基因過表達的檢測
1.Herceptin治療乳腺癌的分子基礎
HER2/ neu 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家族的一員,此家族在細胞信號轉導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細胞生長、分化及存活的重要調節者。通常情況下,HER2/ neu 只在胎兒期表達。到成年後,只在極少數組織內有低表達。而HER2/ neu正常基因產物的過度表達,已證實在卵巢癌、肺腺癌、原發性腎細胞癌等,尤其是乳腺癌的惡性轉化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並且是預後不良的指征。
由於HER2/ neu 的過表達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人們找到了一種抗HER2/ neu 的抗體來下調其表達,命名為Trastuzumab ( Herceptin) 。其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機制影響腫瘤生長:直接機制是抗體與HER2/ neu 結合改變了受體的信號傳導功能。間接機制是抗體通過ADCC 和補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殺傷腫瘤細胞,還可誘導細胞分化,誘導細胞凋亡。目前已成功應用於治療HER2/ neu基因擴增或過度表達伴或不伴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乳腺癌患者。Herceptin無論單用還是聯合化療,無論作為一線還是二線選擇,都是一個治療乳腺癌轉移的重要選擇葯物。由於其毒副反應小,患者耐受性好,已成為靶向性治療的成功範例
2.HER2/ neu基因過表達的檢測方法
如何准確、方便地檢測出HER2/ neu基因過表達的乳腺癌病例,為運用Herceptin 治療提供依據以及判斷預後,就成為病理工作者不斷研究的課題。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ELISA、FISH(原位雜交免疫熒光)及IHC(免疫組化)法。ELISA法主要用於檢測乳腺癌患者血清或新鮮組織中的p185 總蛋白。此方法敏感、 簡單、安全且費用低,但僅適用於新鮮標本,不適用石蠟包埋組織。FISH法用於檢查分裂期細胞的核型、識別染色體數目、確定腫瘤細胞的來源。此方法特異性高且穩定、敏感,能直接觀察HER2/ neu基因的擴增量。 缺點主要是價格較貴,難以普及。IHC法因操作簡便,目前被廣泛應用。但假陰性較高,且對陽性信號程度的判讀上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我們正在試驗用real-time PCR(實時監測聚合酶鏈反應)來檢測HER2/ neu基因過表達。這項方法是分析mRNA擴增的水平,基於實時檢測PCR 擴增的產物,不需要一般的PCR 的產物處理,因而避免了因為操作所產生的各種問題[9]。能夠動態監測整個PCR 過程,具有定量性和實用性。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只有對上述檢測方法進行統一規范化,才能提供准確的HER2/ neu基因狀態,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3. 其他
除了上述兩種成功應用的葯物外,還有許多分子靶向葯物也顯示出很好的應用前景。如部分肺癌病例,對EGFR抑制劑治療有效,與其EGFR激酶結構域的突變有關。 近來抑制腫瘤介導的血管生成為腫瘤治療提供了非細胞毒性的新途徑。A vastin(Bevacizum ab, rhuMAb-VEGF) 是第一個人重組的抗VEGF 單抗, 能夠結合並阻斷VEGF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的作用, 從而發揮抗腫瘤活性。其療效除了與間質血管形成模式有關外,還與腫瘤表達VEGF的水平相關[10]。
可以預想,在今後對於腫瘤分子靶向治療的研究和運用中,分子病理學必將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時,也促進其與臨床緊密結合,向更具實用性發展。

E. 病理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是屍體剖檢。

對死亡者的遺體進行病理剖檢(屍檢)是病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屍體剖檢(autopsy)不僅可以直接觀察疾病的病理改變,從而明確對疾病的診斷,查明死亡原因,幫助臨床探討、驗證診斷和治療是否正確、恰當,以總結經驗,提高臨床工作的質量。

而且還能及時發現和確診某些傳染病、地方病、流行病、為防治措施提供依據,同時還可通過大量屍檢積累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體病理材料,為研究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為發展病理學作貢獻。

顯然,屍檢是研究疾病的極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體病理材料則是研究疾病的最為寶貴的材料。

(5)病理學的運用擴展閱讀:

病理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密切聯系,明顯地在對疾病的研究和診斷上。臨床醫學除運用各種臨床診察、檢驗、治療等方法對疾病進行診治外,往往還必須藉助於病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活體組織檢查、屍體剖檢以及動物實驗等來對疾病進行觀察研究,提高臨床工作的水平。

病理學則除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病理學)外,也必須密切聯系臨床,直接從患病機體去研究疾病,否則也不利於病理學本身的發展。

病理學長期以來被形象地喻為「橋梁學科」,這充分表明了它在醫學中,特別是在臨床醫學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理由主要是由病理學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

F. 試述病理學的研究方法及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

屍體解剖,免疫組織判斷,活體組織檢查,動物實驗,臨床診斷,細胞和組織的培養,治療預防細胞學檢查

G. 病理學課程在預防醫學專業中的作用和意義什麼呢

中公醫療衛生人才網為考生提供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預防醫學含義及特點。
預防醫學含義
預防醫學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和康復醫學組成現代醫學科學的四大支柱。預防醫學是以人群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環境-人群-健康為模式,以預防為主的觀念為主導思想,運用生物醫學、環境醫學和社會醫學等理論和方法,探討疾病在人群中發生、發展和轉歸的特點,以及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對人群疾病和健康的影響規律,從而制定群體防治策略和公共衛生措施,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的學科。
預防醫學的特點
1.價值導向的超前性;
2.服務對象和研究對象的整體性;
3.研究方法的獨特性;
4.工作范圍的全球性和廣泛性;
5.工作效率的緊迫性和時效性;
6.工作過程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7.工作效果評價的滯後性和效益影響的深遠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醫療衛生人才網!

H. 分子病理學臨床應用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從分子水平闡述基因組、基因、基因轉錄及其調控,細胞周期和信號轉錄等分子醫學基礎;主要疾病的病理變化分子機制及其關鍵性研究技術;迅速發展的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新葯的研究。

分子病理學與人體解剖病理學及臨床病理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蛋白質組學和遺傳學,以及有時被視為「交叉」學科等有一定共同點。其本質及主要側重於疾病的亞微觀表現決定了它的多學科性質。

分子病理學包括運用分子和遺傳學方法對腫瘤進行診斷和分類,設計和驗證對治療反應和病情發展的預測性生物標記物,不同的基因構成造成的對腫瘤的個人易感性,還有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對腫瘤發生的影響。

(8)病理學的運用擴展閱讀

病理學在醫學研究中的作用

現代病理學吸收了當今分子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最新成果,使病理學的觀察從器官、細胞水平,深入到亞細胞、蛋白表達及基因的改變。這不僅使病理學的研究更深入一步,同時也使病理學的研究方法滲透到各基礎學科、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葯學等方面。

如某一基因的改變是否同時伴隨蛋白表達及蛋白功能的異常,是否可以發生形態學改變;反之,某種形態上的異常是否出現某個(些)基因的異常或表達的改變。

臨床醫學中一些症狀、體征的解釋、新病種的發現和預防以及敏感葯物的篩選、新葯物的研製和毒副作用等都離不開病理學方面的鑒定和解釋。因此,病理學在醫學科學研究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I. 《病理學基礎》是運用各種方法研究認識疾病的什麼

一.對病理學課程的認識

疾病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在病原因子和機體反應功能的相互作用下,患病機體有關部分的形態結構、代謝和功能都會發生種種改變,這是研究和認識疾病的重要依據。病理學的任務就是運用各種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機體在疾病過程中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改變,闡明其本質,從而為認識和掌握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

病理學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形態結構、功能和代謝等方面的改變,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從而闡明疾病本質的醫學科學。病理學既是醫學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具有臨床性質的學科,稱之為診斷病理學或外科病理學。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還可分為人體病理學和實驗病理學。病理學診斷常常是以診斷為目的,從病人或從病人體內獲取的器官、組織、細胞或體液為對象,包括屍體剖檢、外科病理學和細胞學。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闡明:①病因學,即疾病發生的原因包括內因、外因及其相互關系;

②發病學,即在病因作用下導致疾病發生、發展的具體環節、機制和過程;③病理變化或病變,即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機體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與臨床表現之間的關系——臨床病理聯系;④疾病的轉歸和結局等。病理學為掌握疾病的本質,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奠定科學的理論基礎。而診斷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類各種疾病的病變特點,從而做出疾病的病理學診斷和鑒別診斷,直接為臨床防治疾病服務。

二.病理學的重要性

病理學長期以來被形象地喻為「橋梁學科」和「權威診斷」,這充分表明了它在醫學中,特別是在臨床醫學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J. 如何運用病理學知識做自我介紹

從校園到職場,我們的一生當中會不斷結識陌生人、接觸新的圈子,而與人打交道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自我介紹。做自我介紹這件事顯然非常重要,卻讓許多人發怵,一到介紹自己時就支支吾吾,除了「叫啥、多大、來自哪」以外再也憋不出幾句話。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做出一個漂亮的自我介紹,幫助讓我們在面試、交友等場合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不妨嘗試一下在除夕夜由得到App聯合深圳衛視、愛奇藝共同舉辦並直播的2020「知識春晚」上,得到大學演講教練馬徐駿分享的一個自我介紹「萬能公式」。
這個公式就是:「我是誰+跟你有什麼關系+對你有什麼用」。只要掌握這個公式,任何人都能夠做出一個漂亮的自我介紹。

馬徐駿以自己為例,向全國觀眾做了一段自我介紹:「你好,我是馬徐駿,一名專業演講教練。今天演講的很多嘉賓,都是我訓練的。我可以在一周之內讓一個完全沒有演講經驗的普通人,登上面對幾千人的舞台,做一場燃爆全場的演講。如果你想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可以來找我,我一定能通過演講幫到你。」
據他分析,這段自我介紹只有短短的30秒,卻包含了萬能公式中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我是誰」。「我是誰」不等同於我叫什麼,而是我有什麼關鍵特徵。在上面這段自我介紹中,「演講」這個詞出現了4次。其實這是利用了「聽覺錘」的技巧,就是把關鍵信息通過聽覺的方式,反反復復「錘」進對方的腦子里。
第二個要素:「我跟你有什麼關系」。重點是找到一個你自己與受眾的關聯點,這樣的話,聽的人會對你多一份親近,也會對你多一份接納。比如馬徐駿的這段自我介紹當中,就找到了一個與現場觀眾的關聯點:「今天演講的很多嘉賓,都是我訓練的」。
第三個要素為「我對你有什麼用」。馬徐駿強調:你得能為對方提供價值,別人才能記得住你。就像他在自我介紹中說的:「假如你想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可以來找我,我一定能通過演講幫到你。」這就是在強調自己對對方有什麼價值。
「做個漂亮的自我介紹,不需要什麼華麗的辭藻,只需要發自內心的,和對方連接,為對方服務,就夠了。」馬徐駿表示,「只有那些為世界提供價值的人,才能被世界記住。」

從馬徐駿的分享,可以看出這台「知識春晚」的與眾不同。沒有明星大腕,沒有娛樂表演,也沒有華麗的舞台效果,「知識春晚」專注於分享知識,邀請到了55位各領域行家裡手,以簡單樸素的演講方式為大眾答疑解難、提供有趣有料又有用的「美好生活解決方案」。這其中,有醫生分享「怎樣正確做體檢」,科普作家支招「如何讓家人遠離謠言」,心理學家解析「過年回家父母催婚怎麼辦」,寵物訓練師科普「如何正確遛狗」等。當聚光燈照到這群奮斗在各行各業一線的普通人身上,他們所展現出的實干精神與鮮活智慧,給見慣了娛樂晚會的觀眾帶來了驚喜和收獲。
「漲姿勢」,是廣大觀眾對這台晚會的普遍反映。例如一位愛奇藝網友就評論稱:「知識春晚不但傳遞知識,也傳遞了一種理念:知識就是力量。」還有微博網友表示:「看完知識春晚最大的感受是,這是一個辦法真的比困難多的時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