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19世紀中國全面吸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包括北歐國家的所有文化藝術哲學思想娛樂文化會怎樣
可能變成大號的日本。不過這樣,中國的愛國者們和傳統文化愛好者們是不會答應的。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相信中國文化是獨立於世界文化的,甚至相信中國人是獨立進化的。
如果中國文化有吸取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包容性和能力,歷史上任何時候隨時都可以開始吸收,不用等到19世紀。事實是,中國達不到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程度,更不用說吸收所有的優秀文化了。
2. 西方哲學大家有哪些他們的代表思想是什麼
1泰勒斯 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希臘七賢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科學和哲學之祖」。代表思想:「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他認為世界本原是水。古希臘七賢每人都有一句特別有名的格言,而他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
2 畢達哥拉斯 神秘主義,他認為社會中有三類人,而靈魂屬於輪回的結果,用數學研究樂律,而由此所產生的「和諧」的概念也對以後古希臘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畢達哥拉斯還是在西方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
3蘇格拉底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與他的學生之一是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希臘三賢」。古希臘第一個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維去尋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學的創始人,他強調道德是由理性指導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識」,認為善出於知,惡出於無知。在歐洲哲學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義的目的論,認為一切都是神所創造與安排的,體現了神的智慧與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認為只有放棄對自然界的求索(因為那是神的領域),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才是聰明人。最有知識的是神,知識最終從神而來,真正的知是服從神。
4柏拉圖 是古希臘哲學家,其主要哲學思想是理念論,對西方的哲學思想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的思想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之名進行的談話,因此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的思想。《理想國》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5亞里士多德 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首次將哲學和其它科學區別開來,開創了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對西方文化、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亞里士多德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從我們的感官而來的。因此,其實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開創了之後的科學方法。他還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不生存在社會中便不是真正的人。他還提出三種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稱之為「Polity」)。
6盧梭 瑞士兼法國籍的哲學家、作家、政治理論家。盧梭提出:在自然狀態(動物所處的狀態和人類文明及社會出現以前的狀態)下,人本質上是好的,是「高貴的野蠻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們的社會經歷所折磨和侵蝕。而社會的發展導致了人類不幸的繼續。盧梭的《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1750)強調,藝術與科學的進步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好處。他認為知識的積累加強了政府的統治而壓制了個人的自由。他總結得,物質文明的發展事實上破壞了真摯的友誼,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懼和懷疑。描述人和社會關系的《社會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也許是盧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開頭寫道「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桎梏之中」。這本書於1762年出版,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成為了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還有很多,如奧古斯丁 托馬斯-阿奎那 洛克 霍布斯 約翰-密爾 尼采 叔本華 薩特 羅素 等等 實在是太多了,有興趣的話,看一下西方哲學史 ,如果嫌書太厚,想盡快了解,那就瀏覽一下中國的馮友蘭編寫的西方哲學簡史或羅素的西方哲學史。
3. 瑞士著名哲學家是誰吖
瑞士著名哲學家是讓-雅克 。
4. 簡要介紹幾個哲學流派的主要觀點及代表人物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傑(J.Piaget)。他是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一位心理學家,他所創立的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學派被人們稱為日內瓦學派。皮亞傑的理論充滿唯物辯證法,他堅持從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兒童的認知發展。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兒童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兩個基本過程:「同化」與「順應」。同化是指把外部環境中的有關信息吸收進來並結合到兒童已有的認知結構(也稱「圖式」)中,即個體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內的過程;順應是指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而原有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環境提供的信息時所引起的兒童認知結構發生重組與改造的過程,即個體的認知結構因外部刺激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的過程。可見,同化是認知結構數量的擴充(圖式擴充),而順應則是認知結構性質的改變(圖式改變)。認知個體(兒童)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這兩種形式來達到與周圍環境的平衡:當兒童能用現有圖式去同化新信息時,他是處於一種平衡的認知狀態;而當現有圖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時,平衡即被破壞,而修改或創造新圖式(即順應)的過程就是尋找新的平衡的過程。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這就是皮亞傑關於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在皮亞傑的上述理論的基礎上,科爾伯格在認知結構的性質與認知結構的發展條件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斯騰伯格和卡茨等人則強調了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並對認知過程中如何發揮個體的主動性作了認真的探索;維果斯基創立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則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以維果斯基為首的維列魯學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動」和「社會交往」在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這些研究都使建構主義理論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為實際應用於教學過程創造了條件。
後現代主義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范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生命哲學
生命哲學是廣泛傳播於西方各國,並貫穿與20世紀的哲學流派.一種試圖用生命的發生和發展來解釋宇宙,甚至解釋知識,或經驗基礎的唯心主義學說或思潮。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流行於德、法等國。它是在A.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和F.W.尼采?的權力意志論、C.R.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H.斯賓塞?的生命進化學說,以及法國M.J.居約(1854~1888)的生命道德學說的影響下形成的。德國哲學家W.狄爾泰?最早用「生命哲學」一詞來表示他的哲學,主張精神生活哲學的R.C.奧伊肯(1846~1926)也是這種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康德主義者如W.文德爾班?、H.李凱爾特?等人,嚴格區分了自然科學與價值論(或文化哲學、精神科學),也對生命哲學的發展給予有力的推動。20世紀初,德國H.A.E.杜里舒(1867~1941)的生機主義,法國H.柏格森?的創化論,則試圖從生命的進化或生物學的立場,為生命哲學建立自然科學的基礎。
生命哲學是對19世紀中期的黑格爾主義(見德國古典哲學)和自然主義或唯物主義的一種反抗。生命哲學家不滿意G.W.F.黑格爾?所主張的嚴酷的理性,不滿意自然主義或唯物主義所依據的因果決定論,認為這些思想是對個性、人格和自由的否定。他們要從「生命」出發去講宇宙人生,用意志、情感和所謂「實踐」或「活動」充實理性的作用。他們聲明自己並不反對自然科學和理性,只說這些經驗或知識不完全,必須提高意志、情感的地位,才能窮盡「生命」的本質。但他們誇大生命現象的意義,把生命解釋為某種神秘的心理體驗,從而使這種觀點帶有濃厚的主觀唯心主義特色。
生命哲學對現象學的創始人、德國的E.胡塞爾?和主張「信仰意志」的美國哲學家W.詹姆斯?等人均有過重要影響,尤其是存在主義者如德國的K.雅斯貝爾斯?、M.海德格爾?和法國的J.-P.薩特?等人都繼承和發展了生命哲學的觀點,他們拋棄了「意志」而改用「存在」表示生命的概念。
5. 各主要哲學派別對待世界本來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哲學中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劃分唯心主義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根源;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的哲學派別。唯物主義經歷了三種形態。 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問題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本原,物質是意識的派生物的哲學派。唯心主義經歷了兩種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原初的自發的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種或某幾種原初物質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變為獨立的存在,並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是由「神」、「上帝」的意志決定的。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機械性,用機械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形而上學性,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認識和解釋世界和事物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由人的意識決定的,「心外無物」、「存在即被感知」。現代唯物主義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形態基本特徵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一種原初的自發的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種或某幾種原初物質,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義哲學的最初形態。樸素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是:試圖在某些具體的有形物體中,在某些特殊的東西中,尋找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本原性和統一性,但是,由於認識水平的限制,它總是把某種或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看作是世界的物質本原和統一的物質基礎。1.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萬物生於水、又復歸於水; 「水、火、氣等是宇宙萬物的本原」。2.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3.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原子論關於萬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構成的原子論,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隨著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具有一定科學根據(機械力學)和論證,在反對現存政治制度、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促進社會發展和自然科學發展上做出了顯著的貢獻,同時又存在著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機械性,用機械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如認為原子或電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電子的特性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質的運動都是原子或電子的運動,都是外力推動的機械運動,甚至認為「人是機器」;二是形而上學性,即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認識和解釋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為歷史地發展著的過程;三是不徹底性,不能把對自然界的唯物主義觀點貫徹到社會領域,根本的弱點是不懂得實踐的重要性,堅持的是唯心主義的歷史觀。歸根到底,這種唯物主義者看不到人類實踐的偉大作用,沒有科學的實踐觀。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產生和形成,同這個時期自然科學發展的特點是密切相關的。這個時期的自然科學還處於分門別類地收集、整理、分析經驗材料的階段,只有力學發展到了比較完善的形態。這種狀況反映到哲學中來,這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機械的觀點觀察和解釋世界的思維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所特有的、在當時不可避免的局限性。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發展的頂峰。它既有明顯的機械性,又有一些辯證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利、狄德羅、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人:1.世界的存在就是機械運動。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動物和其他,其規律就是機械規律。換言之,用十八世紀傑出的機械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說法「人是機械」、「動物是機械」。2.機械唯物主義一個著名的假設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個智能生物能確定從最大天體到最輕原子的運動的現時狀態,就能按照力學規律推算出整個宇宙的過去狀態和未來狀態。後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稱為拉普拉斯妖。按照這種假定,宇宙中全部未來的事件都嚴格地取決於全部過去的事件,事件出現的不確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3.它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用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現象;否認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否認事物內部因矛盾而引起的發展變化,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實質上是不變的,即使有變化,也不過是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沒有質變,也沒有飛躍;離開人的社會性,不了解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把認識看作是直觀的、消極的、被動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屬於社會意識的現象當成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的實踐觀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真正科學的、完備的、徹底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發展的第三個歷史形態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也叫唯物主義歷史觀,簡稱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觀點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本身固有的客觀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 庸俗唯物主義1.承認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抨擊唯心主義思辨哲學,並努力將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如物質守恆定律、能量轉化定律、達爾文主義及生理學的成就通俗化,從中作出無神論的結論。2.他們庸俗地解釋意識與物質的關系,把意識直接歸結為物質性的東西,否認意識的特殊性。在他們看來,意識是人腦分泌出來的「分泌物」、「液汁」或「蒸發物」。這種唯物主義產生於19世紀50年代的德國和荷蘭,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士哲學家福格特、德國哲學家畢希納和荷蘭哲學家摩萊肖特等。1.福格特說,思想是腦的分泌物,正如同膽汁是肝臟的分泌物一樣。2.摩萊肖特則認為,思想就是腦髓質的位移。這就完全歪曲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抹煞了物質和意識的區別,從而也就取消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把唯物主義庸俗化了。在社會政治方面,庸俗唯物主義不懂得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以自然規律來解釋社會現象,甚至企圖用遺傳性解釋階級之間的區別。 唯心主義 基本特徵代表人物及其觀點不同點相同點 主觀唯心主義 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觀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傑出代表:門格爾、帕累托、希克斯。他們認為: 2件棉衣加上3個麵包,同1件棉衣加上5個麵包可以「無差異」,也即物理、化學等客觀狀態不一樣的東西給人帶來的感覺可以是一樣的。進一步而言,人的主觀感覺可以脫離物理、化學狀態而獨立存在,並成為決定人們行為的源泉——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者的精神症狀。1.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陸九淵(宋);2.中國的王守仁—「天下無心外之物」;3.「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王陽明(明);4.「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復合」—貝克萊(英國);5.「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法 );6.「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德);7.「物是感覺的復合」 —馬赫(奧地利);8.「萬物皆備於我」 —(孟子);9.「人是萬物的尺度」 —普羅泰戈拉(古希臘) 。以上觀點都是把感覺誇大為派生物質的根源。認為世界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物認為意識在先,物質在後,意識決定物質 客觀唯心主義 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現象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後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1.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他把這種「客觀」精神稱為「理念」;2.中國南宋唯心主義哲學家朱熹,他把這種精神稱為「理」;
3.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他把這種精神稱為「絕對觀念」或「絕對精神」。4.宿命論認為在人類諸多的神秘變化的命運現象中存有一些定數─而這些也可稱為必然法則的定數,即是組合世間諸法相的基本力量,屬於客觀唯心主義學說。認為世界是存在於世界某個地方的某種神秘的「客觀的」精神的產物
6. 世界上有哪些哲學流派、其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唯物主義 -- 唯心主義
阿拉伯亞里士多德學派 -- 網路全書派 -- 懷疑論 -- 新柏拉圖學派 -- 程朱學派 -- 米利都學派 -- 道家 -- 斯多阿學派 -- 蘇非派 -- 蘇格蘭常識學派 -- 維也納學派 -- -- 新黑格爾主義 -- 新康德主義 -- 新實在論 -- 學園派 -- 伊壁鳩魯學派 -- 永嘉學派 -- 永康學派 -- 瑜伽行派 -- 吠檀多派 -- 弗賴堡學派 -- 哥本哈根學派 -- 華沙學派 -- 劍橋柏拉圖學派 -- 劍橋學派 -- 邏輯實證主義 -- 馬堡學派 -- 麥加拉學派 -- 儒家 -- 實用主義 -- 實證主義 -- 存在主義 -- 陸王學派 -- 法蘭克福學派 -- 結構主義 -- 後現代主義 -- 分析哲學 -- 人本主義 -- 計量經驗主義 -- 辯證唯物主義 -- 科學哲學 -- 新托馬斯主義
經驗主義(Empiricism)一種認識論學說,認為人類知識起源於感覺,並以感覺的領會為基礎。經驗主義誕生於古希臘。距今已有2400餘年的歷史。期間,它不斷地與另外兩種學說發生爭議:一種學說為天賦論,主張知識屬於與生俱來的本性之觀念;另一種學說為理性主義,主張唯有理性推理而非經驗觀察才提供了最確實的理論知識體系。然而,上述的爭議雖然從未中斷過,但它們之間的沖突卻時而激烈,時而緩和。
經過邏輯而推出來的答案叫作理性主義!也就是邏輯斯維方式
經過感受或感覺來得到的答案叫做感性主義,也就是形象思維方式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傑(J.Piaget)。他是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一位心理學家,他所創立的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學派被人們稱為日內瓦學派。皮亞傑的理論充滿唯物辯證法,他堅持從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兒童的認知發展。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兒童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兩個基本過程:「同化」與「順應」。同化是指把外部環境中的有關信息吸收進來並結合到兒童已有的認知結構(也稱「圖式」)中,即個體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內的過程;順應是指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而原有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環境提供的信息時所引起的兒童認知結構發生重組與改造的過程,即個體的認知結構因外部刺激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的過程。可見,同化是認知結構數量的擴充(圖式擴充),而順應則是認知結構性質的改變(圖式改變)。認知個體(兒童)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這兩種形式來達到與周圍環境的平衡:當兒童能用現有圖式去同化新信息時,他是處於一種平衡的認知狀態;而當現有圖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時,平衡即被破壞,而修改或創造新圖式(即順應)的過程就是尋找新的平衡的過程。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這就是皮亞傑關於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在皮亞傑的上述理論的基礎上,科爾伯格在認知結構的性質與認知結構的發展條件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斯騰伯格和卡茨等人則強調了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並對認知過程中如何發揮個體的主動性作了認真的探索;維果斯基創立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則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以維果斯基為首的維列魯學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動」和「社會交往」在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這些研究都使建構主義理論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為實際應用於教學過程創造了條件。
後現代主義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范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唯心主義(idealism)
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舊譯觀念論。蒙昧時代的靈魂不死的觀念和萬物有靈的觀點,隱含著精神可以脫離物質的臆想,是唯心主義的萌芽,哲學唯心主義是在生產力的發展造成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剝削階級中的一部分人有閑暇專門從事智力活動的時候產生的。蘇格拉底,萊布尼茨{ 著有單子論》},柏拉圖等具有代表性
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有機化合物|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基本觀點概括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是費爾巴哈,辨證唯物論的代表是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
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3.恩格斯《反杜林論》
4.列寧《唯物論與經驗批判論》
7. 西方哲學家排名
1.柏拉圖:古希臘最傑出的哲學家。
2.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哲學及科學的集大成者。
3.培根:第一個提出了實驗法、歸納法,進入近代的第一人。
4.笛卡爾:大陸唯理論的創始人,確定了理性的價值。
5.洛克:對於經驗論哲學進行了最系統的闡述。
6.休謨:將近代哲學中的根本矛盾揭示出來。
7.康德:哲學大師,完成哲學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本體論向認識論轉型。
8.黑格爾:辯證法大師,全面總結了近代哲學。
9.馬克思:提出辯證唯物主義與實踐哲學,極大的影響了歷史。
10.尼采:他的唯意志超人哲學讓人深受震憾,
11.羅素:邏輯實證主義權威,學富五車的人物。
12.維特根斯坦:哲學天才,也屬邏輯實證主義
13.胡塞爾:現象學宗師。
14.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大師。
15.薩特:存在主義大師,對時代風氣有重要影響。
8. 瑞士的名人
盧梭、阿圖爾·奧涅格、費德勒、羅傑·費德勒、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
1、盧梭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
2、阿圖爾·奧涅格
瑞士作曲家,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過小提琴、對位法、賦格與指揮。他的創作同時受到了近代法國音樂和德國音樂這兩種氣質不同的文化影響。
作品數量龐大,體裁面也很廣。成名之作是交響詩篇《大衛王》,代表作有清唱劇《火刑堆上的貞德》,交響樂《太平洋231》和電影配樂《拿破崙》、《悲慘世界》、《罪與罰》、《沉默之城》、《福勒克斯船長》、《鮑爾。庫勞迪爾》等。
3、費德勒
羅傑·費德勒,1981年8月8日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瑞士男子職業網球運動員(1998年轉為職業),以全面穩定的技術、華麗積極的球風、紳士優雅的形象而著稱。眾多評論家、現役與退役的選手認為費德勒為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費德勒不僅在網球領域取得成功,亦在慈善和商業領域活躍。
4、羅傑·費德勒
羅傑·費德勒,1981年8月8日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瑞士男子職業網球運動員(1998年轉為職業),以全面穩定的技術、華麗積極的球風、紳士優雅的形象而著稱。眾多評論家、現役與退役的選手認為費德勒為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費德勒不僅在網球領域取得成功,亦在慈善和商業領域活躍。
5、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
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1921年1月5日—1990年12月14日),瑞士德語作家、劇作家。他青年時期先後在蘇黎世和伯爾尼攻讀文學、神學和哲學,畢業後在蘇黎世《世界周報》任美術與戲劇編輯。1946年遷居巴塞爾,開始職業作家生涯。
相繼於40—60年代創作了《羅慕路斯大帝》、《老婦還鄉》、《物理學家》等名作,奠定了他在世界戲劇界的聲譽。曾獲德國曼海姆城頒發的席勒獎、瑞士伯爾尼市頒發的文學獎、義大利廣播劇大獎等。
9. 瑞士哲學專業選擇什麼大學好
瑞士
的蘇黎世大學
該校成立於1833年,現有425位教授、兩萬四千餘名學生分布於7個學院、百四十多個研究所,是瑞士最大的綜合大學。
哲學也是這個學校好
10. 誰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他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創立了發生認識論
讓·皮亞傑(Jean Piaget,生於1896年8月9日,逝於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一生留給後人60多本專著、500多篇論文,他曾到過許多國家講學,獲得幾十個名譽博士、榮譽教授和榮譽科學院士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