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怎麼樣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是國內最頂尖的,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是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很強的
㈡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跟北京大學是什麼關系
北京大學來1913年設立物理源學門,我國物理學本科教育從此開始。1919年更名為物理系。抗戰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物理系合並於西南聯合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物理系集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物理精英成為我國高校實力最強的物理重鎮,並先後創辦或參與創建全國高校第一個核科學專業、半導體物理專業、地球物理專業、微電子專業等。2001年,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在原物理系以及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技術物理系核物理專業、地球物理系大氣物理與氣象專業、天文系的基礎上組建成立。
㈢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你可以上網路查
㈣ 上北大物理系前途怎樣
還是很有前途的,祝你成功!
北大物理學科在國際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年,北京大學設物理門(後改名物理系),這是我國最早的物理學本科。抗戰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物理系培養了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鄧稼先等一大批傑出科學家。1952年院系調整,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物理精英合並成新的北京大學物理系,聚集了饒毓泰、胡寧、黃昆、虞富春、周培源、葉企蓀、王竹溪、楊立銘、褚聖麟等一大批中國物理學界的領軍人物,使北大物理系成為中國高校中首屈一指的物理重地。20世紀50年代後期,從北大物理系分出了地球物理系和無線電系。1955年,從全國各地調入教師建立了我國高校第一個核科學專業——物理教研室(後該名為技術物理系)。解放後的50年,北大物理學科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90多名兩院院士。北大物理的教學和系列教材享譽國內外,王竹溪、黃昆、趙凱華、郭敦仁、曾謹言等名師名課在國內外影響深遠。北大物理的科研工作碩果累累,胡寧、楊立銘、甘子釗、楊應昌、胡濟民、陳佳洱、趙柏林、陳建生等,帶領北大物理學活躍在科研前沿,有很大的國際影響。
北大物院相對於清華物理,組織規模上要大的多; 2004年以前清華物理招生規模每屆60人,基礎科學班60人,當然基礎科學班的六十個人最終大約只有20-30人沉澱在物理方向上。2005年以及以後,招生方式變為基礎科學班統一招收數學系,物理系和一部分電子信息的生源,共計8個班250人左右,數學與物理不再單獨招生;從試行的情況來看,最終沉澱在物理方向上的不超過3個班約90人,所以相比之下北大物院學生規模龐大了很多。
教授的數量亦如此,關於全國性的學科評比和排名,很多時候規模會產生大的影響---所以即便處於高速上升期,清華物理系最好大概只排到過第三。
但是這些對於個人在本科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未來的發展究竟會有怎樣的實際意義-----實際意義是沒有意義。
在我看來,北大物院的真正優勢是有更多會講課的教授,而且有些教授甚至主要以授課為主-----對於理論而言,甚至整個本科階段需要的都是扎實和廣博的數理基礎。 相比之下清華物理系教授少,科研普遍較重,所以就無法對教學做太高的要求,有教學天賦和沒有的,往往都有需要負責的課程。理論物理方向的清華物理學生有時會到北大去旁聽課程。
但是規模小同時意味著本科階段,你就有更多機會可以接觸資源,並和教授進行更多的一對一的交流,我覺得這是清華物理的優勢。教授人都很nice,對一個班授課可能會受交流能力的影響,但對一個人就不同了。每個學生只要願意,都可以獲得來自多方面的,針對個人的幫助和指導。
這種小規模的優勢在基礎科學版擴大規模後稍有弱化,但大三定下方向後還是會凸顯出來。
基礎科學班開始與數學系合辦以後,由於兩系辦學理念需要融合的時間,導致清華物理近幾年的本科生具備了全國物理系最好的數學基礎水平-----因為每一個人在開始的時候也同時是數學系的潛在學生。
說完教學說科研,小規模的清華物理更多的採用集中方向進行突破的方式:表面物理,低溫強磁場凝聚態,量子計算在最近的幾年裡引進了國際一流的人才。 其他方向只要你用心調查應該也會發現有一些元老級和大師級的人物在。 北大物理相對而言方向更全,教授更多,也有其中的利弊。既然你想做理論物理,應該對理論物理有所了解,那麼想想那個方向是你希望從事的,再有針對性的看看在清華和北大是誰在主持這個方向的研究,我想是更現實的事情。
說完科研說出路。 不是每個想學理論物理的人都end up as a theoretical physician。 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 基礎科學班的組織特色就是寬口徑,清華物理也有培養各方各面學生的傳統---電子,生物物理,材料,金融等等-----沒有一條路是封死的-------但你也會面臨更多的迷惘和選擇。
如果最終在理論物理的路上走下去,那麼多半本科畢業是要出國。在這方面上,統一招生以前,獨立存在的基礎科學班有很大的平台優勢,絲毫不遜於北大物理。而擴大招生以後的2005級目前還沒到接受考驗的時候。 但客觀上說,在基礎科學班獨立存在的時候,相對的,物理系兩個班在出國上則比北大物理的學生面對的困難大很多,這是個reputation的問題。
既然選擇了,那就堅持吧!
㈤ 北大物理系與清華物理系哪個好
從傳統上講,北大物理系好
本來北大/清華都是綜合性大學,但1958年我國搞了一次院校調整,把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為主的北京高校理科院系,調整到北京大學;工科院系,調整到清華大學。所以,1960-2000 年左右的40年間,北大是國內文科/理科綜合水平最高的大學;而清華是工科綜合水平最高的大學
理科和工科不同,理科更偏向於基礎研究,工科強調應用成果。同時,因為清華變成的單一的工科院校,其綜合性大學的地位已經名不符實。而缺乏全面的學科建設和交流,對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是不利的....
當然,最近十幾年,我們又折騰著搞綜合性大學.... 北大除了合並了北醫外,貌似並沒有明顯增加工科力量。屬於一種缺乏工科的綜合性大學(對於北大這樣的學校,這方面的不利影響十分有限)。清華重新組建了物理系(原來清華根本沒有物理系,最接近的是「現代應用物理系」,注意,應用).... 而重新組建一個基礎學科院系,不管多麼努力,只要不是把北大物理系拆一半分給它,那總得十幾年,幾十年才能見成效....
所以,清華/北大物理哪個好,這個就根本不用說.... 當然是北大物理更好了....
另外,北大內部也是有差距的,最好的院系和最一般的院系,水平相差很大,這方面,不像清華那樣各院系比較平均。北大傳統上最好的幾個院系:中文/物理/生物, 數學/計算機可能都不能算最好,物理系在北大內部的地位,絕對比物理系在清華的地位高....
㈥ 北大物理系和清華物理系,哪個更好
從傳統上講,北大物理系好
本來北大/清華都是綜合性大學,但1958年我國搞了一次院校調整,把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為主的北京高校理科院系,調整到北京大學;工科院系,調整到清華大學。所以,1960-2000
年左右的40年間,北大是國內文科/理科綜合水平最高的大學;而清華是工科綜合水平最高的大學
理科和工科不同,理科更偏向於基礎研究,工科強調應用成果。同時,因為清華變成的單一的工科院校,其綜合性大學的地位已經名不符實。而缺乏全面的學科建設和交流,對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是不利的....
當然,最近十幾年,我們又折騰著搞綜合性大學....
北大除了合並了北醫外,貌似並沒有明顯增加工科力量。屬於一種缺乏工科的綜合性大學(對於北大這樣的學校,這方面的不利影響十分有限)。清華重新組建了物理系(原來清華根本沒有物理系,最接近的是「現代應用物理系」,注意,應用)....
而重新組建一個基礎學科院系,不管多麼努力,只要不是把北大物理系拆一半分給它,那總得十幾年,幾十年才能見成效....
所以,清華/北大物理哪個好,這個就根本不用說....
當然是北大物理更好了....
另外,北大內部也是有差距的,最好的院系和最一般的院系,水平相差很大,這方面,不像清華那樣各院系比較平均。北大傳統上最好的幾個院系:中文/物理/生物,
數學/計算機可能都不能算最好,物理系在北大內部的地位,絕對比物理系在清華的地位高....
㈦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物理系那個水平高
根據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北京大學的物理學得分A+,全國第一,比清華大學水平更高。清華大學也不差,但是得分低一點,A
㈧ 北大的物理系怎麼樣
這個是09年全國高校物理學的排名
A等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南開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清華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內蒙古大學
浙江大學
中山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吉林大學
B+等(30個):寧波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雲南大學、天津大學、山西大學、武漢大學、揚州大學、西北大學、遼寧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廣西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湖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渤海大學、東南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南昌大學、煙台大學、河南大學、遼寧大學
B等(30個):曲阜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深圳大學、中南大學、山西師范大學、鄭州大學、安徽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蘇州大學、雲南師范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湖南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溫州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貴州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徐州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湘潭大學
㈨ 北大物理系與清華物理系哪個好
我覺得這個會對你有幫助 :
「就理科而言眾所周知,由於歷史上的院系調整,北大強於清華,但清華近幾年也在發展,還成立了基科班。相對於數學和化學,在物理方面,清華的差距更小」
整個這一段客觀上都是很正確的。 但是個人發展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問題,雖然與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但這種關系是什麼類型的有時候沒法提前預料。
北大物院相對於清華物理,組織規模上要大的多; 2004年以前清華物理招生規模每屆60人,基礎科學班60人,當然基礎科學班的六十個人最終大約只有20-30人沉澱在物理方向上。2005年以及以後,招生方式變為基礎科學班統一招收數學系,物理系和一部分電子信息的生源,共計8個班250人左右,數學與物理不再單獨招生;從試行的情況來看,最終沉澱在物理方向上的不超過3個班約90人,所以相比之下北大物院學生規模龐大了很多。
教授的數量亦如此,關於全國性的學科評比和排名,很多時候規模會產生大的影響---所以即便處於高速上升期,清華物理系最好大概只排到過第三。
但是這些對於個人在本科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未來的發展究竟會有怎樣的實際意義-----實際意義是沒有意義。
在我看來,北大物院的真正優勢是有更多會講課的教授,而且有些教授甚至主要以授課為主-----對於理論而言,甚至整個本科階段需要的都是扎實和廣博的數理基礎。 相比之下清華物理系教授少,科研普遍較重,所以就無法對教學做太高的要求,有教學天賦和沒有的,往往都有需要負責的課程。理論物理方向的清華物理學生有時會到北大去旁聽課程。
但是規模小同時意味著本科階段,你就有更多機會可以接觸資源,並和教授進行更多的一對一的交流,我覺得這是清華物理的優勢。教授人都很nice,對一個班授課可能會受交流能力的影響,但對一個人就不同了。每個學生只要願意,都可以獲得來自多方面的,針對個人的幫助和指導。
這種小規模的優勢在基礎科學版擴大規模後稍有弱化,但大三定下方向後還是會凸顯出來。
基礎科學班開始與數學系合辦以後,由於兩系辦學理念需要融合的時間,導致清華物理近幾年的本科生具備了全國物理系最好的數學基礎水平-----因為每一個人在開始的時候也同時是數學系的潛在學生。
說完教學說科研,小規模的清華物理更多的採用集中方向進行突破的方式:表面物理,低溫強磁場凝聚態,量子計算在最近的幾年裡引進了國際一流的人才。 其他方向只要你用心調查應該也會發現有一些元老級和大師級的人物在。 北大物理相對而言方向更全,教授更多,也有其中的利弊。既然你想做理論物理,應該對理論物理有所了解,那麼想想那個方向是你希望從事的,再有針對性的看看在清華和北大是誰在主持這個方向的研究,我想是更現實的事情。
說完科研說出路。 不是每個想學理論物理的人都end up as a theoretical physician。 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 基礎科學班的組織特色就是寬口徑,清華物理也有培養各方各面學生的傳統---電子,生物物理,材料,金融等等-----沒有一條路是封死的-------但你也會面臨更多的迷惘和選擇。
如果最終在理論物理的路上走下去,那麼多半本科畢業是要出國。在這方面上,統一招生以前,獨立存在的基礎科學班有很大的平台優勢,絲毫不遜於北大物理。而擴大招生以後的2005級目前還沒到接受考驗的時候。 但客觀上說,在基礎科學班獨立存在的時候,相對的,物理系兩個班在出國上則比北大物理的學生面對的困難大很多,這是個reputation的問題。
以上是我想到的一些,總的看清華物理系的內環境更寬松,人性;但對意志不堅定的人則更殘酷,更難以成功。 清華物理系除去是個物理系,還是清華的一部分,這點比很多其他的事情都更重要-----對一個本科生而言我想很多時候學校本身的性格和氛圍對個人的影響是僅次於專業內容的。
希望多少能提供一點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