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城市社會學王穎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城市社會學王穎

發布時間: 2021-03-25 18:47:56

❶ 蘭台世界的文章目錄參考

■史料研究
1論漢代的獄吏--------------------------------------------郜俊斌
4清朝在東北地區實行的參務政策-----------------------------廖曉晴
6論我國古代流刑演進史-------------------------------------梅象華
7古詞人姜夔折射宋代音樂理論發展之路-----------------------李珊
9《空際格致》中的氣象科技思想探微--------------------查慶玲張軍
10再論李世民篡改國史--------------------------------------黨斌
12蘇軾在黃州的文學創作------------------------------------楊文花
13宋代的刑訊及其在審判中的作用----------------------------李超
15明清以來徽州宗族對宗教的態度----------------------------陶明選
16從拙政園看明代蘇州園林建設設計-------------------張入心顧靜
18我國古代先買權制度探析----------------------------------孫永祥
19秦漢時期「重農抑商」政策淺析------------------------------王娟
21咸同之際取用能員與督撫用人權擴張------------------------張季
■以史為鑒
22司馬遷政治思想體系探源----------------------------------楊銀行
24明清時期的集體審判制度--------------------------黃共興周書霞
25宋代「律師」的出現及其原因分析----------------------------李雪菁
27清民時期中國國際私法研究--------------------------------王小驕
28唐代大運河與沿岸城市經濟發展研究-----------------田蓁子李國娟
30清代民間立嗣繼承探析------------------------------------呂寬慶
32唐代審級管轄制度---------------------------------------馮勇
33辛亥革命准備時期「排滿」思潮述析-------------------吳磊於春洋
35清末民初三次學制改革對近代學校體育教育影響探究----侯寬李丹
36從清代民事訴訟中疑難案件看訴訟制度-----------------------奉曉政
38清代衛生防疫制度考略---------------------羅小林段華慶李曉文
39清代前期的刑事訴訟程序及其意義-----------馬亮張元鵬劉會鳳
41商鞅法治和廉政建設及道德教育方面的觀點和措施-------------王琦
42從洪亮吉上書事件看人口學觀念---------------------何靜胡尹慧
■史學爭鳴
44清代教育家林伯襄「明恥強邦」辦學之路考述-------------------董慶
45多元化理念在清朝蒙古立法中的體現及作用考究--------何文翟王方
47《呂氏春秋》樂論與《文心雕龍》「文之樞紐」的關系研究------------范英梅
48大宋朝國子監的教育傳播職能及影響------------------------付建軍
50李鴻章對晚清洋務運動的歷史影響與愛國實踐---------王林郭枝
51論秦律中的婚姻解除條件述考-----------------------王曉敏鄧春景
53從宋代賒買賣制度看其法制特點----------------------------王穎
54先秦文學對陶淵明詩文創作之影響考辨-----------------------張小俠
56秦公子幾人被秦二世所殺?-------------------------王霄雲賀潤坤
57明代工商業發達與民法的發展-----------------------徐文華陳凌聲
59唐朝音樂興盛的內在動力探究------------------------------田瑞芳
60宋代與吐蕃茶葉貿易之緣由史考---------------------陳顯明趙瑞華
62明代戲曲音樂創作的民間性研究----------------------------馮曄
63蜀漢後期政治重要輔臣之姜維的功與過-----------------------馬英姿
■檔案解讀
65由蘇軾的禪宗歷程觀其文人畫美學思想及實踐-----------------張萍
66董仲舒「春秋決獄」與漢家制度的考證-----------------袁金勇湯建華
68元代案件審判的管轄制度--------------------------趙勇李玉娥
69從「阿雲之獄」看宋代法律制度------------------------------武敏
71張居正財政改革對明代稅收的影響--------------------------馮才華
72抗金英雄楊再興的民族氣節對大宋武魂的影響---------靳穎李琳燕
74甲午海戰名將鄧世昌名垂青史的抗倭愛國事跡-----------------宋素敏
75試論宋太宗對音樂發展的作用與貢獻------------------------譚嫄
77漢代法律儒家化的表現及影響------------------------------黨穎
78宋代教育的懲戒制度研究--------------------------呂閩康博涵
80梨園祖師——風流皇帝李隆基的音樂人生---------------------王芳
81神醫華佗與高效祛病健身的五禽戲-------------------祝學剛薛屹
83「跨國驢友」鼻祖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意義----------------------賈曉雅
■歷史考證
84馬球運動對唐朝體育繁榮的內在價值-------------------------孫玉寧
86「賽活猴」孫祿堂的學武經歷與武學聲名------------------------劉永濤
87俠士竇爾敦對武術精義的詮釋-------------------------------宋正華
89從明代晚期袁宏道「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看其「紀游」觀---徐娜王靜
90唐太宗時期中央官學的教育特徵及影響-----------------------辛欣
92丁發祥對武魂的詮釋-------------------------------蒙軍宋曉宇
93宋代新編童蒙讀物研析------------------------------------楊曉光
95「德業」「舉業」合一—看湛甘泉對明朝教育事業的影響------------張鋒
96從石刻史料看遼代女性的崇佛-------------------------------呂富華
98翻譯使佛教融入中國文化的歷史軌跡-------------------------劉揚
99唐代對外貿易中的誠信思想--------------------------------李葉宏
101唐宋音樂對契丹民族音樂發展的影響------------------------蔣詔宇
102舉重活動與古代武舉制度發展的探究------------------------劉瑋
104音樂改良掌舵人蕭友梅的音樂教育思想----------------------張敏
■文史探源
105唐代葡萄酒文化傳承與發展探析--------------------劉妍柳雯
107奢香和劉淑貞民族公關的哲學智慧--------------------------孟欽武
108董仲舒政治思想核心—大一統論--------------------王海彪孫晶
110引領八極拳入京的滄南「神棍」——王中泉-------------黃梅王成科
111清末學前教育之「蒙養院」的重要意義及影響---陳曉鳳吳小玲錢慶芳
113漢代園林的景觀特徵及歷史意義--------------張立昆王琬張曉明
114西周制陶:非一般的圓滿之美-----------------------朱斐翡黃煥義
116論慈禧的改革與守舊------------------------------杜以同劉澤玉
117乾隆江南巡遊對當地的發展影響探微----------------蔣萍金渝琳
119北宋時期樂律理論和樂器制度在朝廷政治氣象中的表現---------湯紅娜
120「孔融讓梨」政治生態觀念的嬗變----------------------------張永剛
121魏文侯以用人之道稱雄戰國初年----------------------------杜杏華
123兩宋時期經濟中心南移的思考------------------------------楊國利
■百家思想
125管子「三分損益法」樂音數學規律及其影響--------------------牛思萌
126「前清學者第一人」戴震的「西學中源」學說發微-----------------孫燕寧
128隋代宇文愷的建築設計探微-------------------------------武小紅
129清初時期顏元的人才觀考證------------------------肖立新牛偉
131剖析東晉旅行家謝靈運旅遊觀------------------------------賈紅麗
132北宋「明道先生」程顥的教化觀考證------------------王願徐文彬
134後梁「鐵槍王」王彥章的精武歷史價值------------------------潘友連
135漢文帝實施「德治仁政」的政治原因--------------------------吳小彥
137從左宗棠經濟活動看其經濟觀念----------------------------張小萍
138從曹操「求賢令」看其用人心理------------------------------趙偉
140元以曲取士:看晚明曲論家沈德符的成就及影響----------------李艇
141東漢王符的治道政治思想與其《潛夫論》中的理想國-------------黃春英
■文博考古
143崑曲鼻祖顧堅對崑曲的影響研究----------------------------熊友軍
144唐代「三絕」之裴旻舞劍鉤沉-------------------------------徐利峰
146從《太和正音譜》看明代雜劇曲譜理論發展--------------------周蔚
147明代中晚期蘇州工藝美術的發展及影響----------------------廖霞
149「古代計算機」算盤的起源、演變及其重要影響------------------范桂齡
150宋代經濟「農商社會」的時代特徵--------------------寧雲霞樊亞男
152何妥「黃鍾一宮」調在隋唐開皇樂議中的運用------------------王任亞
153獨具魅力的明代木版年畫歷史概貌--------------------------肖紅廷
155漢代講武習射比賽對軍隊將士的影響------------------------常春芳
156宋瓷藝術的審美價值以及對後世的啟示---------------譚丹莉李萬康
158從樂舞《破陣樂》看唐代音樂的發展--------------------------廉玉柱
159淺析漢代畫像石、畫像磚的藝術風格-----------------李征姚鵬

❷ 【高分】跪求中國知網里的兩篇文章~~急用!!!請幫忙下載一下。

伴隨著我國社會整體經濟水平的顯著提高,我國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開始擴大,成為收入分配領域最突出的變化,也是影響和制約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結合數據分析目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並從多個角度闡明引起這種差距的原因,對於進一步採取對策縮小差距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收入差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城鄉差距問題在解放前就存在,但是由於城鄉收入差距近幾年不斷呈擴大趨勢,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首先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接著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的改革發展要求中將「統籌城鄉發展」位於首要位置。黨的十七大又明確提出了「要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意義更加重大。2004年和2005年的兩個中央一號文件,其最終目標也就是想要通過農民收入的提高,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城鄉統籌。
由此,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是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和新階段三農問題、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客觀要求,對於促進城鄉關系的協調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城鄉收入差距在我國整體的現狀數據分析

(一)城鄉居民總體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社會整體經濟水平顯著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 645.2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 529.9億元,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00 670億元,增長了81.5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為381元,2007年為18 934元。①

經濟整體水平提高的同時,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具體參見下頁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攀升,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到1985年為739.1元,1994年為3 496.2元,到2008年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值增加到15 781元,相比較1978年增長了45倍,這是與經濟發展同步的。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8年的37.9%;與此同時,我國農村人均純收入也由1978的133.6元增加到2008年的4 761.0元,增長了近35倍。恩格爾系數也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7%。這表明城鄉居民的總體收入增加,家庭消費總支出中食品消費支出的比重下降,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整體來看,城鎮和農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斷增加的,但也伴隨著城鄉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在傳統體制初步建立的1957年,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為農村居民收入的3.48倍。到文革前的1964年,前者是後者的2.38倍左右。」這一差距一直持續到1979年。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遠遠大於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速度,這種速度差距決定了城鄉之間收入分配差距變化的整個趨勢(如圖1所示)。扣除物價上漲因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率在1984年以前是農村超過城鎮。1985以後,除個別年份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實際增速相比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都要小。
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值來看,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總體上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如圖2)。1978年城鄉收入差距為2.57∶1,到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 78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4 761.0元,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為3.31∶1。
從絕對差額上來看,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人均純收入多209.8元。此後絕對數值方面的差距不斷加大,1985年為341.5元,到1994年增加到2 275.2元,2008年我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 995.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增加620.6元,不到城鎮居民收入增量的1/3,絕對差額也增加至11 020元。過去的30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絕對額差距增加了近52倍。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和絕對數值方面的差距表明,我國城鄉間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已很大,並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由表1和圖2的數據變化特徵也可以看出,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動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1978—1985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開始縮小,由2.57倍縮小到1.86倍,這是由於農村的率先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收入迅速增加,歷史上居高不下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開始迅速縮小;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開始改革,城鄉收入差距又開始拉大,城鄉居民收入的比例擴大到1994年的2.86∶1;從1994年開始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從1997年起中國農民收入增長幅度連年下滑,差距又逐步擴大:1997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僅相當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2年城鄉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1,達到3.11∶1,2007年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達到3.33∶1,2008年為3.31∶1。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比值不能准確地反映城鄉居民收入的實際差距,如果再加上城鎮居民享有社會保障、各種福利和補貼,城鄉收入差距將更大,實際的城鄉收入比應為6倍左右。來自世界銀行的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城鄉收入之比為1.5∶1,我國的這一比例大大超過了世界各國的水平。

二、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體制原因

1.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體制
歷史上我國存在的城鄉二元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城鄉居民勞動生產率方面的巨大差異,但實行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體制加劇了城鄉發展的不同步,是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主要原因。建國以來,我國實行的是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使得工業發展迅速並快速積累,農業發展緩慢且不穩定,農民收入長期增長緩慢,非均衡發展,從而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另一方面,由於實行城市和農村兩種戶籍制度,造成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和城市勞動力市場對農民的封閉,加固了城鄉二元結構的格局。城鄉兩種戶籍制度的長期存在阻礙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自由流動,農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業機會、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並且農民進城務工也會面臨很多障礙,這種種因素都把農村勞動力長期禁錮於農村和農業,使農民的非農收入減少,這在客觀上也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促使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2.體制改革
(1)1978年,我國由農村開始進行體制改革,1985年面向城市進行改革。體制改革給經濟注入了活力,使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但在改革過程中,農村居民內部和城鎮居民內部的個人收入增長都是不平衡的,城鄉改革不平衡加劇了城鄉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因此,改革本身帶來了收入差距的擴大。
(2)體制改革的另一個負面後果是產生各種壟斷行為以及通過壟斷行為獲得暴利的尋租活動。在我國,郵電、金融、保險等行業享受國家投資和佔有公有資源等便利條件,實行壟斷經營,形成壟斷收入,壟斷行業的收入持續快速增長,職工的工資收入以及各種福利比非壟斷性行業要高。而且雙軌制的實施,為某些尋租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制度缺陷
1.分配製度
在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新的分配機制下,按照投入生產的要素的貢獻來分配收入,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由於擁有要素的數量、質量不同而獲得不同的收入。這對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由於城鄉空間地域在市場化等方面的顯著差異,城鎮居民從中受益較多而農村居民從中受益不大,結果在客觀上也起到了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2.稅收制度
我國實行的是個人所得稅稅制,目前稅制不規范,個人所得稅難以發揮調節社會貧富差距的作用。首先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過低,只能使得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更低,而對高收入階層影響很小,這導致稅收調節的低效應,城鄉居民之間承擔的稅負不均。此外,我國稅收管理薄弱,依法治稅水平不高,對地下稅、黑色稅收打擊乏力,對於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嚴重不到位等都使稅收在居民收入差距產生後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
3.社會保障制度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覆蓋面低。迄今為止,我國農村仍未能建立一套象城市那樣的社會保障體系,而且養老保險方面,絕大多數農民基本上還都是通過家庭自保來實現保障的。此外,進城農民工的合法權利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難以納入城鎮社會保險體系;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沒有系統的解決辦法。因此,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國不斷拉大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加劇。
4.監督制度
我國監督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相對滯後,許多非市場因素在發揮作用,導致各種違法行為、非法獲取暴利的活動以及尋租行為的出現,形成非法收入。這些非法收入,破壞了正常的分配關系, 這也成為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政策性因素
政策性因素主要體現在國家經濟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財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執行就業、資金投入、財政稅收政策、教育及各種醫療社保和其他福利待遇等方面實行「城鄉分治」,優先發展工業和城市的政策,為促進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而以犧牲農業發展和農民利益為代價,通過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將資本從農業轉向工業。同時,農民承擔的負擔有增無減,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升無降,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第二篇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現狀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從目前收入分配現狀入手,分析產生這種狀況的四種原因,
然後從注重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完善社會保障
體系、擴大中等收入人群四個方面提出了縮小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對策。

[關鍵詞]分配現狀;收入差別;對策

收入分配,是涉及每個人切身利益的敏感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
配製度的改革和實踐是富有成效的,打破平均主義,適當拉開收入差距是改革開
放的初衷,也是推動改革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伴隨著我國經
濟的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多樣化,經濟利益在不同利益群體中重新調整分配,我
國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擴大。其分配現狀主要表現在:地區收入差距在
逐步加大,總體來說是東部明顯高於西部;城鄉及城鄉內部差距十分顯著;不同
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比較嚴重,如壟斷行業、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和新興產業等
收入高,而一些傳統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收入在相對下降。

1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是眾多因素影響的結果,但大體上可以歸結
為以下幾個方面:

1.1體制改革本身帶來了收入差距的擴大

就改革後20多年來收入差別的擴大趨勢而言,也主要來源於對經濟體制、政
治體制的重大改革。體制改革給經濟注入了活力,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多種
分配方式並存,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等,使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但
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農村居民內部和城鎮居民內部的個
人收入增長都是不平衡的,這在客觀上推動了收入差別的逐漸拉大,並逐漸形成
高、中、低各種層次的收入階層,這不能不歸結為體制因素作用的結果。從城鄉
整體角度講,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與農村和農業改革的相對滯後是有關系
的。 1.2城鄉二元結構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顯著,這與政府長期的認識和採用的政策有較
大的關系。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為了支撐工業的發展,國家採用人為的方式使
資源從農業向工業轉移。同時政府不允許農民 「進城」,認為如果允許農民 「進
城」的話,可能導致現有城市規模急劇膨脹,引發許多社會問題,而且,政府要
給城市居民各種補貼,大量農民 「進城」,政府將不堪負擔。事實上,這種政策
將城鄉割裂開來,導致大量的勞力擠在土地上謀生,使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其它
國家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現代化的過程也是城市化的過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
化,經濟將永遠停留在二元結構上。

1.3市場機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

市場機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亂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
原因。具體表現在:

1.3.1壟斷現象嚴重,有些部門和單位憑借行業壟斷及某些特殊條件而獲得
壟斷利潤,為其職工發放額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

1.3.2有的行政機關把屬於職責范圍內的工作 「商品化」,強行向服務對象
收費或攤派。

1.3.3有些部門和單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財產和用偷稅漏稅、
權錢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個人私利,造成部分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大等。

1.4制度轉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擴大了收入差距

政府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是對的,也極大的激勵了生產力的發展,
問題在於許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條件是 「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1984年,
我國開始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但同時伴生的竟是國有資產流失,損了國家而肥
了一小撮 「內部人」,特別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
最後一次 「免費午餐」。這些年,因為監督機制缺位,甚至是權力的介入,產生
大量黑色收入,導致一部分人暴富,為廣大人民深惡痛絕。另外,還有一些介於
合法與非法之間的 「灰色收入」。西方把這種因享有特權而獲得的額外利益的現
象稱為尋租行為。尋租泛濫,很多人產生嚴重的不平等。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
些人站在較高的起點上,在新一輪的角逐中,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
[NextPage]

2改革居民收入分配製度及緩解收入差距的對策建議

我國目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擴大是不合理的,因為有的收入是遵循了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原則,而有的收入並非基於市場公平競爭原則,而是由
於我國發展不平衡,改革不到位和政策措施滯後、手段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對於
這些原因造成的差距應該採取措施加以制止,否則改革發展帶來的利益會落到少
數人手中,由於我國實現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共同
富裕是我們的根本原則,如果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必然導致兩極分化,就會不利
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所以應採取 「適度差距」原則,在堅持市場經濟的平等
法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同時,加強宏觀調控,調節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控
制在社會可容忍的限度內,最終達到既合理拉開收入差距,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
性,又不讓收入差距過分拉大,在促進經濟效率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社會公平的目
的。為達此目的,筆者認為應採取以下幾項對策:

2.1注重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

解決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必須把解決城鄉之間居民收入差距放在突出的位置
上。建國後,通過 「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發展戰略,為工業化體系的形成奠定
了基礎。改革開放以來,農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城鄉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的格局
一直未有大的改變。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目前的城鄉差距呈不斷擴大之勢。這
種態勢發展下去,城鄉之間的矛盾會逐步加深,最終會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不
利影響。為從總體上消除城鄉之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差距應努力做到:

2.1.1注重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

2.1.2加大農村教育投入。

2.1.3認真研究和做好農村的社會保障工作。

2.1.4為農村勞動力流動創造公平的環境。 2.1.5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逐步取消各種稅費以減輕農民負擔。

2.1.6不斷推進基層民主建設,有效制約變相增加農民負擔的假借政府名義
的行為,如各種不當罰款。

2.2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調節機制

全面改革現有的收入分配製度,在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
分配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制度建設,通過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環境,使得
分配秩序和分配行為合理化、有序化,建立起有效的收入分配機制:

2.2.1打破壟斷行業。其原來得到的政府管制和特惠將逐步取消,最終走向
市場競爭。應率先對壟斷性行業改革,當前最主要的任務是消除行政權力的經濟
壟斷行為。

2.2.2必須出台嚴格、透明的法律規定,嚴厲打擊以各種方式獲取非法收入
的行為。在市場經濟的運行中,政府要充分發揮作用,創造有效率的、公正的市
場環境。通過政策、立法的透明性、統一性推進市場建設。要大張旗鼓開展打擊
權力尋租活動。

2.2.3要充分考慮農業等弱質行業和農民等弱勢群體的利益保護問題。

2.2.4建立有效的個人收入調節機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應著力改
革稅制,逐步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

2.2.5建立平等競爭自由流動的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消除城鄉間的就業
歧視和擇業差別,克服因就業選擇限制而產生的收入差別。

2.3建立對低收入群體保護機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近年來,一方面下崗人員增多,職工貨幣收入增幅下降,導致社會中低收入
階層規模急劇擴大,另一方面企業保障制度正向社會保障制度轉變,舊的福利制
度被打破,新的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必須盡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 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解決低收入群體問題、增加就業、擴大就業的有力措施。完善
的社會保障體系對緩解收入差距的擴大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現階段,我國社會保
障體系的建設要與國情結合起來,要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從薄弱環節入手,
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范圍。要建立合理的、可持續的養老基金補充機制,給老百
姓以穩定的預期。從長遠看,政府應通過立法和規制,使城鄉居民每個人有平等
的受教育、就業和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機會。[NextPage]

2.4切實擴大中等收入人群以縮小收入差距

這也是目前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即通過規范收入分配行為、加大
再分配作用,形成 「中部大、兩頭小」的新分配格局。具體是通過分配製度改
革,提高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及技術工人的收入水平。
機關單位在機構改革和精簡人員的基礎上,提高其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努力增
加新型農業、規模農業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同時通過加強再分配,調節過高收
入,規范分配秩序,這樣就是將高低收入兩類人群都往中間收入層趕,從而達到
做大中間收入層的總體目標。
行不???

❸ 王穎的主要著作

·城市社會學 王穎 著 2005-09-16
·觀察社會的視角--社區新論 方明 王穎 著 2004-11-09
《新集體主義:鄉村社會的再組織》(經濟管理出版社,1996)

❹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演叫什麼,是什麼時候出品的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扮演的13歲小女孩馬蒂爾達Mathilda

◆ 姓 名:Natalie Portman
娜塔莉·波特曼
妮妲莉·寶雯
娜塔莉·波曼
◆ 出生日期:1981年6月9日
◆ 出 生 地:Jerusalem, Israel
◆ 國家地區:美國/USA
◆ 主要身份:Actress

◆ 人物簡介:

娜塔莉1981年6月9日生於以色列耶路薩冷,3歲後隨全家搬到紐約。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母親是藝術家,父親是名醫生。一天,她正在長島的大街上閑逛的時候,幸運悄然降臨——一個星探看中了她,把她推薦給導演魯卡·貝森。魯卡當時正在為即將開鏡的《殺手雷昂》招聘女主角。雖說娜塔莉當時年齡太小,但最後她還是幸運地贏得了這個角色。結果從未涉足表演的她自此一鳴驚人,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拍戲的生涯。

娜塔莉好象總能與好萊塢大腕們同台演出。接下來1995年她在麥克爾曼的《盜火線》中做了艾爾帕西諾的繼女,96年在《火星人攻擊地球》中出演傑克尼科爾森的女兒。同年她又出現在伍迪·艾倫的音樂喜劇《人人都說我愛你》里。娜塔莉在劇中的輕松表演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96年娜塔莉在電影《美麗女孩》中的演出又一次獲得好評如潮。在劇中她扮演的女孩叫馬蒂,那可是個頗有心計的早熟女孩,一心一意想把心上人從他的未婚妻手中奪走。評論家對娜塔莉在劇中的演技評價甚高,有一點絕不可否認:她是整部劇中最出色的亮點。

1997年娜塔莉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她竟然推掉《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莉葉》兩部巨片,心甘情願地登上舞台出演《安妮·弗蘭克的日記》。這個舉動曾讓眾人大惑不解,但是從《安妮》一劇每次結束後長達近一個小時的謝幕中,我們就明白她演的有多麼出色。娜塔莉在舞台演了整整1年,直到1998年才離開《安妮》劇組。

世紀末娜塔莉出演了她最為廣泛議論的角色——在風靡全球的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前傳:幽靈的威脅》中飾演高貴而美麗的阿米達拉女王。盡管毀譽皆有,這部影片創下了全球巨額票房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娜塔莉的美麗形象也如同當年的赫本世人皆知。

從最初站在鎂光燈下到今天,昔日的女孩如今已長大,純真依舊,但是卻多了份成熟女人的自信與風情。娜塔莉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她是好萊塢新一代演員中最具實力,最有前途的女星。

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與眾多渴望成名、成名之後更渴望成大名的演員不同的是,雖然「星球大戰」前傳之《幽靈的威脅》(The Phantom Menace)使得娜塔麗-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成了一位家喻戶曉的明星,但這位被譽為「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第二」的19歲女孩卻在好來塢與哈佛的較量中選擇了後者,甚至可能因為臨床心理學而放棄其前途不可限量的演藝事業。

娜塔麗-波特曼在紐約長島的一家比薩餅店被星探相中時年僅9歲,她出演有讓-雷諾(Jean Reno)及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等大牌明星加盟的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時才12歲,而在出演真正能夠證明其表演才能的百老匯戲劇《安妮的日記》時,娜塔麗- 波特曼也才17歲。

但問題卻在於,娜塔麗-波特曼似乎將表演看作是僅比好玩的意義稍多一點的一件事,當然也是她一項有利可圖的副業,而她對表演的興趣能否長久維持卻大有疑問。她說:「我現在仍然不知道表演是否是我願意一輩子去做的事,因為其它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仍然熱愛表演,但我將來也完全可能從事其它職業。」

波特曼並不缺乏選擇。除了目前在哈佛大學主修的心理學之外,她還精通法語、西伯來語和日語。雖然她還年輕得有些害羞,但她的頭腦已足以常常讓導演和其他的明星出現困惑。她有些纖弱,年齡看起來也不足19歲,說起話來充滿了青春少女的氣息,但她的表達能力已遠遠超出其實際年齡。在充斥著粗魯且剛剛邁出高中校門的准明星的好來塢,娜塔麗-波特曼的存在無疑是個異數。

娜塔麗-波特曼的表演才能在其最新影片《我心何處?》(Where the Heart Is?)中再次得到體現。在該片中,波特曼飾演一位名叫諾瓦麗-雷辛(Novalee Nation)的17歲女孩。雷辛在離開已生活多年的位於田納西的拖車式房屋後,准備去加利福尼亞尋找新生活。但在俄克拉荷馬,懷孕多時的雷辛卻遭到男友無情的拋棄。

由於沒有錢,雷辛只好躲在當地一家沃爾瑪商店裡生下了孩子,並因此成了當地的「名人」。她決定把這一給了她新生命的地方當作新的家,並與一點陣圖書管理員產生了真摯的戀情。

影片中諾瓦麗的生活與紐約市郊Syosset的模範學生的波特曼的生活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娜塔麗-波特曼生於耶路撒冷,父親是醫生,母親則是一名藝術家。3歲時,波特曼舉家遷居美國。至今,波特曼在感情上對父母依然十分依戀,其父母對女兒也極盡保護之責。在「露華濃」公司(Revlon)發掘出娜塔麗-波特曼後,她卻決定不入為多少少女艷羨的模特這一行。波特曼的父母為其雇了一位經紀人,小小年紀的她在一個夏令營里開始了演藝生涯。

她在大銀幕上正式露面始於《這個殺手不太冷》。波特曼在該片中飾演一個被職業殺手(讓-雷諾飾演)收養的孤兒。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哄騙這個當時才12歲的小姑娘作了一些後來頗受非議的表演。但自此以後,波特曼便遠離了一切可能引起爭議的東西。她拒絕出演《冰風暴》 (The Ice Storm)里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的角色,理由是影片「太暗」;之後她又拒絕了阿德里安-萊恩(Adrian Lyne)的《洛麗塔》(Lolita),理由是影片太「低劣」。去年,波特曼答應與蘇珊-薩蘭敦(Susan Sarandon)一起主演《管到太平洋》(Everywhere But Here)一片,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刪除劇本中的一段性描寫。

波特曼稱,她是自己決定做什麼以及不做什麼,「我總是自行選擇我要做的事。父母會給我一些意見與建議,但最終決定總是由我自己作出。」但她也承認,她不會接受出演可能讓父母產生不安的影片。「因為,對我而言,讓父母感到快樂與驕傲更加重要。如果冒犯他們,我會比失去某些愚蠢的影片中的角色更讓自己生氣。」

為了避免受到追星族的干擾,波特曼將她祖母的姓氏用作她的藝名。但她試圖避免公開所上大學的名字的做法卻不太成功。盡管人人都知道她選擇了哈佛,她自己還是拒絕說出它的名字。她為此辯解說:「我不想影迷來訪。我聽說當年波姬-小絲在普林斯頓時,每年有好幾百人去探訪。我不想也落得這種下場,因為我不願意與陌生人交往。也許有人覺得我這樣做不太禮貌,但我確實不需要這樣的交往。」

即使波特曼的影迷能夠更進一步去接近她,他們與她也沒有多少相同之處。

波特曼是典型的能力超群者,她喜歡與她差不多的人交往,這也是她為什麼要選擇哈佛的一個原因。她說:「我身邊的人都非常出色。就拿我宿舍的人來說,她們中有一位曾經與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同台演出,另一位則出過詩集。另外,我也認識一些參加過奧運會的同學。他們簡直是太棒了!」

波特曼是一位認真而敏感的女孩,一提起男朋友的話題還禁不住臉紅。據傳,她與名不見經傳的加拿大演員海登-克里斯藤森(Hayden Christensen,將在下一部「星戰前傳」影片中出演天行者阿那金-Anakin)有些交往。

我們還能夠繼續在銀幕上看到娜塔麗-波特曼的表演嗎?我們還能看多久?這一切都是未定之數。娜塔麗-波特曼談起臨床心理學時的興奮之情遠大於表演話題,盡管她也知道她的知名度很快將妨礙她從事一份「正常」的職業。她說:「我從前作演員的經歷將不利於我去從事臨床心理學的職業,但我仍然可以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稱:這個殺手不太冷
英文名稱:Leon
發行時間:1994年
電影導演:呂克 貝松 (Luc Besson)
電影演員:
尚 雷諾 (Jean Reno)
加里 奧爾德曼 (Gary Oldman)
內泰利 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導演: 盧 貝松 (Luc Besson)
編劇: 盧 貝松 (Luc Besson)
主演: 尚 雷諾 (Jean Reno)
加里 奧爾德曼 (Gary Oldman)
內泰利 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國家:法國/美國

劇情簡介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殺手裡昂》的讀解

《殺手裡昂》一片無疑是呂克貝松轉向的一部重要作品,即由作者電影向商業電影的轉向。影片延續了《霹靂煞》的殺手主題,講述一個職業殺手在一次意外中邂逅了一個13歲小女孩的故事。

集編劇與導演於一身的呂克貝松在這部影片里向好萊塢證明了自己拍商業電影的能力。呂克貝松絕對是一個對電影流程及其技巧以及好賴塢電影運作模式極為熟悉的導演,以至於在這部電影里的視聽語言運用的極其純熟。

影片的開始,也就是在字幕的部分,運用了幾個航拍的鏡頭就簡約地向觀眾介紹了這個電影發生的地點:海洋--公路--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後是漸隱,黑屏。注意!這是黑色電影的標志--黑色,地下。我們看到的城市是被切割得很分散的街景,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影片由一個黑色鏡頭引出了主角。

但導演並不想這么快就讓我們知道LEON的正面形象,而是同過一系列的超級大特寫來營造人物的神秘感。一雙放在桌子上的手,兩只手中間有一杯牛奶。就是這杯牛奶在影片的開始部分暗下了伏筆,以便後面揭示人物特性之用。最精練的對白,LEON的鏡片反射出對面坐著的他的老闆點煙的形象--鏡片節省了反打的鏡頭!在這場戲里那個胖子的照片出現了兩次,給了我們足夠的暗示,那是轉場的標志。

下一個鏡頭就是照片上的胖子氣勢洶洶地走來。看門的那個老頭臉部不斷被走過的人的陰影所遮擋,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事情和這些人的身份--沒有一句多餘的台詞,完全是運用了光影的變化揭示人物的身份特徵。待胖子一幹人等進入了房間,當胖子看見那個妓女的時候改變了行動時間,只說了一句話:一小時。--潛台詞是昭然若揭的。語言的精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LEON的出場更是令人叫絕!胖子的五個手下在被LEON殺的時候,鏡頭里幾乎沒有LEON的正面的特寫形象:幾聲槍響,帶血的電話聽筒掉在地上;站在走廊里的人象樓下張望,鏡頭從他背後慢慢推進,這讓觀眾以為殺手在其背後,但這人最終卻是被來自上方的繩索勒死的,等等等等。從這短短的幾個鏡頭里就可以看出好萊塢電影的製作風格--一定會讓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但運用的方式是你永遠想像不到的!

最後胖子發現自己的手下都死於LEON之手後,畫面里是他慌亂地在房間里尋找能逃跑的各種途徑,聲音是他急促的喘息。就當胖子撥通警察局的電話時,一把刀子從他身後伸出來架在他的脖子上--音樂,音響(胖子的喘息)都停止了,畫面里除了打在胖子和LEON身上的一束側光之外是一片漆黑。導演只讓我們看到這兩個人!

妓女的的出現給這個場景增色不少。之前LEON和胖子的對峙相當緊張,這時候剛才的那個妓女出現了,看著這兩個人尷尬的笑了笑,然後走開了。導演用了很少的幾個鏡頭就勾勒出了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孩。這是好賴塢的又一大特點--人物的出現必須擔負一定的使命,否則就乾脆不讓他出現。在這個故事裡,妓女起到了緩和氣氛使觀眾放輕松的作用。因為前面一場戲的氣憤過於緊張,妓女和之後在殺戮那個小女孩一家人的那場戲里那個老太太調節了整個片段的節奏。

還是LEON和胖子對峙的這場戲。最後胖子嚇的求饒,畫外的警笛大作。從聲音上提示我們--該轉場了。

生活中的LEON只用了短短的幾個鏡頭:在雜貨店裡買牛奶;在浴室里痛苦的洗澡,在房間里燙衣服;在窗前細心地擦拭他心愛的那盆花的每一片葉子。LEON 對待這盆花是一個伏筆,為之後他救助那個小女孩在作鋪墊。對待一盆花都這么細心,那怎麼能不去救那個個女孩呢?

在小女孩瑪替塔一家人被殺之前,我們可以通過她在這一早上的言行看出編劇的一點點痕跡:整場戲的目的是把瑪替塔支走。那麼家裡的這些人就必須有留在家裡的充分理由。媽媽在上班前被爸爸纏住了--衛生間里做愛的鏡頭和媽媽在浴缸里洗澡的鏡頭;爸爸就不用說了,他沒有正式的工作;姐姐在對著電視做健身操;唯一讓瑪替塔喜愛的小弟弟因為太小,沒有出去的理由。只有瑪替塔這個不大不小的孩子在與姐姐發生了爭執之後被媽媽逼著上街去買東西。這就為接下來的屠殺和瑪替塔以後決定復仇的故事埋下了伏筆。她不愛她的父母,不愛她的姐姐,但她最喜歡的弟弟被那些警察殺了。

瑪替塔在走廊里遇見了LEON,並說要幫LEON買牛奶。瑪替塔對LEON的觀察如此細致入微,以至於她知道LEON所要的牛奶是兩誇脫!這就讓我們對之後瑪替塔和LEON的傳奇故事一點也不奇怪了。

在瑪替塔購物回來發現自己的家人都被殺害了之後,她竟徑直走向LEON的房間並祈求LEON把門打開。在瑪替塔行走過程中是升格(慢動作)拍攝的。因為她在這行走的時候要完成發現自己的家人被殺--忍住悲傷--決定走過自己的家門去尋求LEON的保護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如果換成正常的拍攝時間,這些心理活動是很難通過鏡頭表現完全的。這里運用的升格拍攝是假定了時間被延長了,從而讓觀眾能夠在這個假定被延長的時間里完成對瑪替塔心理活動的重建。

LEON的舉動很讓我們著急--他一直在對著鑰匙孔觀察外邊的屠殺,我們都知道LEON一定會給瑪替塔開門的。於是最後門終於打開了,溫暖的象徵生命的陽光照在小女孩的臉上--瑪替塔獲救了!

影片安排了瑪替塔和LEON的戀情。並且安排了一個變態的警察形象,這在好萊塢電影和西方的主流社會里是不可能出現的!但該片的結尾處給了觀眾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LEON和那個警察同歸於盡了。盡管影片給我們展示里一個極為有人情味極為可愛的殺手,但殺手畢竟是殺手,是不被整個主流社會所允許生存的人物。 但是這個電影如果讓我們的國內導演來拍,一定是:最後LEON死了,小女孩帶著悲憤的心情從事發現場離開,向遠處走去,鏡頭從近景升為大全景--結束。如果這么拍就不是商業電影了!

呂克貝松聰明在讓整個影片有兩個結尾--一是讓LEON死掉,二是讓小女孩瑪替塔重返校園。結尾奠定了整個電影的基調--面對的是絕大多數人,換句話說也就是影片的商業性。

❺ 誰能推薦幾本關於行政管理方面的書籍給我

《市政管理》王翠文 天大出版;《市政管理學》楊宏山 人大版; 《地方政府學》徐勇,高秉雄, 高教版 《城市社會學》王穎 上海三聯;《理解公共政策》托馬斯戴伊 ;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托馬斯戴伊 人大版;《公共政策學》寧騷 高教 《政策科學》陳振明 人大版;《政府經濟學》喬林碧,王耀才 《政府經濟學》孫榮,許潔 復旦版;《公共管理學》黨秀雲張成福 人大 《公共管理學》黎民 高教; 〈當代西方國家政治制度〉唐曉等 世界知識出版 〈西方國家政治制度比較〉周民鋒 華東理工出版 《公共組織學》張建東 陸江兵 高教 《政治學概要》朱光磊 ;《政治學導論》楊光斌 人大 《行政學原理》孫榮 復旦; 《行政管理學》張永桃 高教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 高教;《行政學》沈亞平 南大

❻ 中國籃球學校那個做好

中國籃協阜新籃球學校位於遼寧省阜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南部,是一所專門培養籃球後備人才的籃球專業學校。1999年11月22日正式掛牌成為阜新市籃球學校,是國家首批籃球城市。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籃球訓練重點單位」、「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協會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003年9月24日正式被中國籃球協會和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命名為中國籃協阜新籃球學校,是國家正式命名和批準的中國4所籃球學校之中的唯一一所獨立辦學的籃球專業學校,隸屬阜新市體育局的正縣級事業單位。2005年年初又傳來喜訊,我校作為籃球專業學校可以直接參加全國少年籃球比賽,並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家籃球專項學校入選;並在2005年全國籃球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進行經驗交流。這是國家體育總局對我校近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的充分肯定。 學校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設有多功能綜合訓練大樓,標准室內訓練場地5塊,運動員綜合公寓(4人標准間)、健身力量房、燈光球場、下設籃球業余體校一所,按年齡分別設有啟蒙組,兒童甲、乙組,少年甲、乙組,呈梯形結構,形成了基礎大、訓練梯隊結構合理的青少年籃球訓練體系。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到目前為止有來自全國20個省3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134個市的五百多名學生在校訓練學習,其中外地學員已佔學校的三分之一以上。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素質優良的教學和管理隊伍。學校在職教職員工37人,其中教練員為11人,高級教練3人;中級教練3人;這支隊伍為學校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學校文化課與阜新市實驗中學進行聯合辦學,採取強強合作的辦法,文化課教學由市優秀教師為學生授課,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並配有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師,負責學生的生活管理。阜新實驗中學是阜新市省級重點學校,是阜新市教育系統唯一一家由國家教育部命名的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校。我校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就讀市實驗高中,兩校聯合辦學,各取所長,即培養了優秀球員又學到了文化知識,將運動員學生轉變為學生運動員,擴大學生的發展出路,為其以後升入高等院校和上級籃球專業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化課實行由職業教育向普通高中模式過渡直至融合,專業課適應籃球運動訓練專業,突出一專多能,開設籃球理論和籃球裁判等專項技術課,強化專項技能的社會效益,培養高水平籃球後備人才,重視人才的從小培養和運動隊的梯隊建設,形成合理的人才培養階梯。 我校在籃球人才培養和輸送方面,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阜新特色的人才培養之路。在先後為國家女籃培養輸送了潘薇、陳曉莉、柏華、張珏、王穎等多名國手,培養出岳鵬飛、劉欣然、賈楠、劉維偉等參加全國男籃甲A聯賽球員的基礎上,2年來又輸送到各省籃球俱樂部9名;省級以上專業隊18名;大專院校78名;企事業、部隊 22 名;又培養了多名教練員,均在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山西等大學、省市俱樂部任教。通過人才的培養和輸送,為阜新籃球城建設又增添了濃墨重彩。

❼ 最高懸賞300分,近幾年每個省的本科生就業率,我要具體數字

06年本科就業率:

一級學科就業率

哲學 83.96% 經濟學 75.33% 法學 80.49% 教育學 65.16%

文學 78.96% 歷史學 83.92% 理學 87.36% 工學 86.39%

農學 57.99% 醫學 81.80%

二級學科就業率

哲學類 86.94% 歷史學類 81.48% 地礦類 88.82%
兵器類 98.17%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75.90% 公安技術類 100.0%
圖書信息檔案學類 88.31% 材料類 88.93% 工程力學類 90.79%
經濟學類 72.72% 數學類 90.31% 機械類 88.79%
工商管理類 78.05% 物理學類 88.98% 儀器儀表類 90.00%
管理工程類 82.73% 植物生產類 60.03% 電子與信息類 88.24%
法學類 79.98% 化學類 86.04% 電工類 86.28%
社會學類 77.68% 熱能核能類 81.68% 土建類 84.91%
政治學類 75.02% 生物科學類 81.94% 動物生產與獸醫類64.54%
公安學類 100.0% 天文學類 89.36% 水利類 88.78%
教育學類 94.06% 環境保護類 60.73% 水產類 61.31%
思想政治教育類 89.77% 地質學類 84.46% 測繪類 95.50%
體育學類 47.89% 地理科學類 86.32% 管理類Ⅰ 51.82%
職業技術教育類 87.01% 地球物理學類 94.00% 管理Ⅱ 93.08%
中國語言文學類 77.97% 大氣科學類 87.52% 力學類 94.54%
外國言文學類 82.12% 海洋科學類 87.84% 輕工糧食食品類 68.54%
基礎醫學類 94.12% 森林資源類 42.26% 信息與電子科學類 92.33%
化工與制葯類 86.91% 環境類 76.91% 農業工程類 58.86%
預防醫學類 77.53% 口腔醫學類 74.05% 新聞學類 73.27%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79.67% 材料科學類 83.64% 林業工程類 60.54%
中醫學類 94.47% 護理學類 87.21% 葯學類 86.86%
藝術類Ⅰ 73.40% 交通運輸類 89.24% 航空航天類 92.60%
藝術類Ⅱ 86.44% 環境科學類 79.36% 科技信息與管理類 90.09%
心理學類 94.81% 紡織類 82.87%
法醫學類 75.00%

❽ 海南島海岸帶變化與城市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丁式江1 徐忠勝2 吳國愛2

(1.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海口570206;2.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海口570206)

摘要:本文評述海南島海岸帶形態特徵,對岸線的侵蝕、淤積作了對比研究,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研究了海岸地質環境變化引發的紅樹林退化、土地沙化、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等環境地質問題。研究了海南島主要城市的地質環境特徵,城市規劃發展過程中應注意或易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提出了海岸帶及城市地質環境保護的建議。

關鍵詞:地質環境;海岸帶;城市;海南島

海南島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島嶼,陸域面積33920km2,海岸線長度1528km,大小海灣84個。本文海岸帶是指平均海平面向內陸10km的范圍,面積9230km2(見圖1)。海岸帶是海南島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居住著全島60%以上的人口,海南省的省會城市海口市、著名旅遊城市三亞市、化工基地東方市、洋浦開發區等均分布於海岸帶上。經多年的自然條件的演變及人類社會的開發利用,海岸帶及主要城市的地質環境已有了明顯的變化,因此研究海岸帶及主要城市地質環境的變化,提出保護建議,是一項急迫的任務。

1 海南島海岸帶特徵及其變化

海南島海岸特徵主要體現在海岸類型與地貌類型上。

1.1 海南島海岸帶特徵

海南島海岸帶呈環形分布,海岸線曲折綿長、形態復雜多變,海岸類型有砂岸、岩岸、泥岸、生物海岸,其中岸線的64%為砂岸。海南島具有典型的熱帶海岸特徵,潮間帶內有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全省現有紅樹林面積4300公頃,以東寨港和清瀾灣分布面積最大。珊瑚礁岸線長717km,主要分布於文昌市、瓊海市、三亞市。海岸地貌有山地、丘陵、台(階)地、平原,海岸地貌以平原地貌為主,面積4898km2,占海岸帶面積的53.5%,其次為台(階)地地貌,面積3054km2,占海岸帶面積的33.4%。

由於自然條件及海洋動力作用的不同,海南島海岸帶分為北部、東部、南部、西部海岸4段。北部海岸從臨高縣的臨高角到文昌市的木蘭頭之間;東部海岸從木蘭頭到陵水縣黎安港之間;西部海岸從鶯歌海以北到儋州市之間;南部海岸位於陵水縣黎安港到鶯歌海之間(見圖1)。

1.2 海岸帶變化

海南島海岸帶的變化體現在海岸線的變遷及地質環境的變化。

1.2.1 海岸線的變遷及其成因

1.2.1.1 海岸線變遷

海南島原始海岸大多為山地丘陵組成的基岩港灣岸,而後隨著海岸的侵蝕堆積過程,有些地區發育了沙壩堆積岸,使全島海岸具有海蝕—海積型的特點並且兩類海岸交錯分布。對全島海岸線的變化採用了遙感解譯、不同時段地形圖的海岸線對比及實測的方法進行研究,得出了海岸侵蝕與淤積的變化。

圖1 海南島海岸帶范圍圖

(1)海岸侵蝕

全島侵蝕岸線長度約為218.77km,尤其是東部和西部沿海侵蝕作用更加強烈(見表1)。

比較嚴重的侵蝕岸段有東部文昌市的清瀾灣、東郊、萬泉河河口,北部海口市的海甸島、後海、新海角、澄邁縣玉包角,西北部的洋浦灣、西部的八所灣及南部陵水黎安岸段。典型侵蝕岸段文昌市東郊的邦塘灣,經10年觀測海岸線後退200m,平均年侵蝕速率達到了20m(見圖2)。

萬泉河河流入海口沙堤壩形狀發生了了明顯的變化,1991北沙堤長1.6km,寬1.2km,南沙堤寬1.2km,至2001年,北部沙堤已完全消失,河口由原來180m寬變成510m寬,南部沙堤寬度變為480m,比1991年凈減720m,同時由於受到海水的侵蝕,沙堤向東偏移360m(圖3)。

寧遠河河流入海口處發生侵蝕現象,河口地貌發生巨大的變化(圖4),通過兩期影像對比發現,1991~2001年期間,海岸向內地侵蝕了300m,年均侵蝕30m;河漫灘被海水淹沒1.4km2

表1 海南島主要侵蝕岸段統計表

1.2.2.8 城市地下水環境問題

海南島主要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曾遭遇地下水環境問題。地下水曾是城市初期生活、工業、商業用水的主要水源,隨著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人口規模、工業規模及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地下水作為一種優質水源,其開采量也快速增加,開采中心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開采漏斗急劇擴大,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地質壓力,比較典型的城市為海口市。

海口市地下飲用水含水層為一套濱海相的砂岩與生物碎屑岩,含水層厚度巨厚、水量豐富、水質優良,自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開采井數量與開采量增加較快,海口地區地下水降落漏斗急劇擴張,漏斗中心水位快速下降;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水位恢復上升,漏斗縮小(表5,圖8)。

表5 海口地區第2承壓水環境地質狀況表

2 海南島海岸帶與城市地質環境保護建議

2.1 海岸帶保護建議

海岸、河口的動力條件是極其復雜的,其作用能量也是極大的,現有海岸、河口形態是海洋、河流動力長期作用的結果。東北風是本島的主流風向,東部海岸的河流輸沙量極少,本島東部海岸是侵蝕的主要岸段,淺海珊瑚礁對保護海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護珊瑚礁是保護東部海岸的重要手段。此外本島主要海灣內的紅樹林也是保護海岸的重要因素。國內外多年的海岸保護研究表明,人為改變海洋、河流動力條件,會引發海岸、河口形態的急劇變化。海岸、河岸侵淤變化最終會遵循物質守衡定律,如果沿岸輸沙或河流輸沙能夠補充侵蝕量,則海岸會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狀態,因此在侵蝕岸段增加輸沙量,在淤積岸段減少輸沙量是海岸、河口保護較為科學的方法。因其費用巨大,人工護岸工程僅作一種補救的措施,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國內外海岸工程的經驗表明,丁字壩是人工海岸防護的一種較好的選擇,在敏感岸段或人口、資金密集岸段建造丁字壩,起到防護海岸作用。

圖8 海口地區第二承壓水漏斗中心水位

礦業開采、高位池養殖業對海岸地質環境的影響與施工工藝、生產方式相關。礦業開采應按科學規劃、分塊開采、及時復墾的流程作業,可最大限度減少礦業開采對海岸的破壞;高位池養殖業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池底、池壁、管道的滲漏而造成,採取的嚴格的防滲措施,杜絕滲漏可預防養殖池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2.2 城市環境地質保護

城市區域地質構造穩定性是關繫到城市規劃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安全的重要問題。海口市的近東西向斷裂、北東、北西向斷裂第四紀以來仍有活動,斷裂運動的概率比較高,斷裂運動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惟有採取避讓措施才是防護的選擇。我國現有的城市規劃、建築與勘察規范對此都有作了明確的規定,嚴格按相關規范實施可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斷裂構造的活動性監測是城市環境地質保護必須重視的問題,准確、有效的監測與預報是避免生命與財產損失的前提。

地下水環境的保護關繫到優質地下水的可持續利用及其引發的地面環境地質問題。地下水的開采與環境保護應是合理開采、科學保護,在有效的環境保護下,合理開采利用地下水資源,為社會與人民造福。消極的禁采與過量開采都是不可取的方法。過量開采地下水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可通過水質監測、地面沉降觀測來監測,監測方法與實施都比較成熟,因此城市地下水環境保護的最低界限為地下水的持續惡化、開采漏斗區地面持續沉降。

為了更加積極地保護城市地下水環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1)優質高價的資源利用觀,優質地下水取高價、一般地表水取低價,利用價格原理調節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的消耗量;(2)優先滿足飲用水的需要,抑制工業、農業等其它耗水量大的行業開采利用地下水;(3)分散開采,避免集中過量開采。集中開采容易造成地下水漏斗降深過大,容易引發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的環境地質問題;(4)加強地下水環境的監測與保護工作研究,海口市的地下水監測網部分監測井由於自然損耗,個別監測井已報廢,監測網精度降低。監測手段幾十年來均為繩測,電子技術已發展到較高的程度,地下水監測也應跟隨科技的進步,朝應用自動化、高精度、高頻度的方向發展。

Study on Coastal Zone Change and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Urban in Hainan Island

Ding Shijiang1, Xu Zhongsheng2, Wu Guoai2

(1. Hainan Bureau of Land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Haikou 570206;2. Hai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ikou 5702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ments coastal zon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inan Island, contrasts and researchs the corrosion and siltation of the coastlin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which forms.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environment geologcal question such as the mangrove forest degeneration,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shallow groundwater quality worsening and so on, which the seacoast geology environmental change initiate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of main city in Hainan Islan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estion which was easy initiated should be payed attention in the urban planning developing process. Las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astal zone and the city ge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gges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astal zone; Urban; Hainan Island

❾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成果綜述

汪慶華 董岩翔 鄭文

(浙江省地質調查院,蕭山311203)

摘要: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以調查為基礎、評價為該心、研究為紐帶,對浙江農業地質環境開展了不同層面、不同層次、不同尺度的調查、研究與評價,獲得了一大批重要的調查研究成果、示範性成果和應用性成果,大大豐富了我省農業基礎資料,增加了農業地質的技術儲備。這些成果既可為浙江農業區劃、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提供技術支持,也為浙江「生態省」建設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基礎性服務。

關鍵詞: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工作成果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合作開展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項目。浙江省也是全國第一個以省部合作形式開展農業地質工作的省份。該項目聯合了省內外18個單位(部門),集聚了多學科、多專業的180餘位專家,投入了巨大的實物工作量,獲得了126萬多個高精度的實測數據,編制了上千張各類圖件。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查明了我省主要農業經濟區土地質量的新情況,基本掌握了某些土地資源的新優勢,初步揭示了農業地質環境變化的新趨勢,首次建立了全省農業地質環境技術支撐的新平台,拓展了淺海灘塗地質環境質量調查的新領域。

1 成果概況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實際完成的調查總面積為43613km2,其中陸域調查面積為

37737km2,沿海灘塗和近岸淺海調查面積為5876km2

本次工作投入了巨大的實物工作量。測制土壤地質柱狀剖面408個,土壤地球化學剖面1354km,採集土壤、淺海沉積物、淺層地下水、農作物等各類樣品66554件,進行了土壤元素全量、有效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70多個指標、淺層地下水24項指標、農產品20餘項指標的分析測試;獲取了各類測試分析數據約126萬個,編制了450餘張基礎性圖件。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形成的調查及研究報告共29份,其中,總項目綜合性成果報告5份、基礎性調查報告4份、專項研究報告7份、專題研究報告6份、示範區調查報告7份。圖集5套:浙北、浙中、浙東3個地區的《地球化學圖集》各一套,《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圖集》、《浙江省生態地質地球化學圖集》。

2 調查成果

2.1 獲得了海量多介質、多元素、多指標的高質量實測數據,編制了系列基礎性地球化學圖件,全面更新和充實了浙江區域地球化學資料,為多部門、多學科的應用,構件了基礎信息平台

通過對浙北平原區、浙中丘陵盆地區及浙東沿海地區3個重點農業種植區的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獲得了126萬余項多介質的元素地球化學分析測試數據,主要包括:

(1)浙江省主要土壤及土壤母質Cd、Hg、Cr、Pb等52種元素及有機碳、pH值分析數據;

(2)浙江省主要土壤Fe、Mn、Cu、Zn等12種元素的有效量分析數據;

(3)浙江省主要土壤有機氯(六六六、DDT)農葯殘留量分析數據;

(4)浙江省主要土壤有機污染物(多氯聯苯PCBs)分析數據;

(5)浙江省主要農田土壤淺層地下水NO3、NO2、NH4等24項水質分析數據;

(6)浙江省近岸淺海和灘塗沉積物的52種元素及有機碳、pH值分析數據。

利用區域調查所獲得的實測數據,按技術規范要求,編制了52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圖、11種元素有效態(可浸提量)分布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分布圖等一大批基礎性圖件;為開展農業地質環境評價和綜合研究提供了依據。在區域評價和綜合研究基礎上,首次編制了《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圖集》和《浙江省生態地球化學圖集》;這些成果是自第二次農業普查和全國第二次地球化學掃面以來所獲得的最系統、最可靠、最新的基礎性成果,海量的基礎資料,是「數字浙江」的重要數據源,具多部門、多學科、多領域的長遠應用價值。

2.2 查明了浙江省主要農業經濟自然區的地質環境現狀,「摸清了家底」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2.2.1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

評價結果表明,浙北平原、浙東沿海和浙中盆地3個主要農業種植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上較好。功能類型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在被調查的3個區約3.7萬km2的范圍內,一類土壤佔21.14%,二類土壤佔61.04%,三類和超三類土壤分別佔16.63%和1.19%。

依據農業部綠色食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標准,結合全省1999年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對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的種植適宜性評價表明,在浙北、浙東和浙中3個調查區236.5萬公頃農用地之中,能滿足安全農產品生產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農用地面積為179.8萬公頃,佔三地區農用地面積的76.0%,其中,水田147.9萬公頃,佔三地區水田的74.9%;旱地25.7萬公頃,佔三地區旱地總面積的86.7%;園地面積7.3萬公頃,佔三地區園地總面積的78.6%。不適合種植綠色農產品的非綠色農用地面積為47.2萬公頃,佔三地區農用地面積的20.0%。

2.2.2 土壤污染程度評價

受來自工業、農業及城市等多方面的影響,我省土壤已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屬元素的污染。調查評價成果統計,浙北、浙中、浙東沿海3個區中,輕度污染面積占調查區總面積的38.1%,中度污染佔9.0%,重度污染佔1.61%。

研究表明,在快速發展的工業化進程中,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變化大大超過了自然作用的變化,在短短的12年間,Cd、Cu、As、S等元素平均相對累積率達15%以上,浙北平原、浙東沿海平原和浙中盆地3個區表層土壤中均出現Hg、Cd、Pb、Zn、Cu、As等元素的富集。調查顯示,重金屬污染主要是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化肥、農葯等農用化學品以及其他人為的作用下,通過如大氣降塵、灌溉、施肥、滲透等形式廣泛進入到土壤環境。

2.2.3 土壤有機污染現狀評價

調查表明,六六六、滴滴涕這類有機氯農葯在停用近30年後仍在土壤中廣泛殘留,但總體上未超過國家環境質量的標准。

2.2.4 農田淺層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

調查顯示,3個重點調查區的農田淺層地下水水質主要為Ⅳ類和Ⅴ類,其中Ⅳ類水佔42.0%,Ⅴ類水佔49.2%;浙東沿海地區的Ⅴ類水達65.7%。

淺層地下水的重金屬污染不突出,主要集中在鐵、錳及亞硝酸鹽等指標上,其中鐵超標比例為61.8%,錳為73.3%,亞硝酸鹽為25.2%。

2.2.5 農田土壤營養微量元素豐缺評價

浙北、浙東、浙中三地區土壤肥力和微量營養元素豐缺評價結果表明,土壤養分之間的不平衡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土壤肥力與養分豐富水平或平衡狀況較差的土壤面積接近50%,浙中地區問題最為突出;平衡性較佳的土壤面積比例較小。沿江臨海的墾區,土壤普遍缺Zn、Mo、Cu等元素;B不足具有廣泛性、區域性,有92.2%的土壤存在缺B問題。

2.2.6 灘塗及近岸淺海沉積物環境質量評價

調查表明,除Ni元素在樂清灣一帶超標較高外,沿海灘塗尚未發現明顯的重金屬污染。

2.3 通過調查,首次發現並評價了浙江富硒土壤。該成果不僅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也具有資源開發價值

2.3.1 富硒土壤及評價

通過研究,首次提出了根據土壤的含硒水平和硒反應性、富硒土壤的面積、土壤中硒的富集程度、硒的有效性、土壤環境質量和生物效應等指標的富硒土壤資源綜合評價方法,將富硒土壤分為較高富集(Ⅰ級)、中等富集(Ⅱ級)、一般富集(Ⅲ級)3個等級。經評價,在浙北平原、浙東沿海平原和浙中盆地3個區圈出了29處約7654km2的富硒土壤區;其中,Ⅰ級區5處,Ⅱ級區15處,Ⅲ級區9處。

2.3.2 富硒農產品調查

通過富硒區農產品的實地調查驗證,新發現海寧、平湖、諸暨的水稻,金華的葡萄,衢州、開化、慈溪的茶葉,龍游志棠白蓮,瑞安馬蹄筍、天目山竹筍等農產品的硒含量已達到標注富硒農產品標准。

3 評價成果

3.1 土壤地質研究

以地學為基礎,提出了「土壤地質單位」的新觀念,系統劃分了浙江成土母質類型,實現了地學與土壤學的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浙江土壤地質研究水平。

以「母岩—母質—土壤」的地質地球化學相關性研究為切入點、以土壤地質剖面研究和土壤母質地學分類為基本方法,通過對農業地質背景的系統研究,提出了「土壤地質單位」的新概念。由於地質工作能准確釐定各類岩石、地層的空間展布、詳細描述其生成地質環境、地球化學等特徵,建立在地學基礎上的土壤母質分類將更具准確性。依據分類原則,建立了36個土壤母質類型,劃分了118個土壤地質單位,編制了新的浙江土壤母質圖;並對不同土壤類型進行了土壤礦物學、土壤磁性等方面的研究,從成土母岩、土壤母質及不同成壤環境等方面,系統總結了浙江省土壤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豐富了農業環境的基礎資料,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3.2 特色農產品適生地質—地球化學環境研究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浙江主要特色農產品的適生地質—地球化學模型,為科學指導特色農產品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規劃,提供了地學支持。

本次工作分別對浙江名茶、竹筍、臨安山核桃、諸暨香榧、常山胡柚、玉環柚、長興銀杏等7種特色農產品的立地地質背景進行了研究,研究認為,除地形地貌、坡向和小氣候條件之外,特色農產品的分布及其品質明顯受到地質地球化學背景的制約與影響。研究揭示了這類農產品的適生規律,建立適生地質—地球化學模型,並依從已知到未知的認識論,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進行了種植適宜性區劃,結果表明,浙江省優質名茶種植的最適宜區面積為10803km2(圖1),佔全省土地面積的10.2%;次適宜區面積51621km2,佔49%;毛竹、竹筍的適種面積為適宜區18814.28km2,佔全省面積的18.47%,次適宜區55330.96km2,佔54.32%;臨安市山核桃的適種面積佔全縣面積的17.2%;常山縣適宜和較適宜種植胡柚的面積約400km2;長興縣銀杏的適宜和較適宜種植區面積約154km2;諸暨香榧適宜和較適宜種植區面積約306km2;玉環柚種植的適宜區和較適宜區面積約188km2。這一成果,為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布局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圖6 浙江省綠色(無公害)、富硒糧油產業綜合區劃圖

在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所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以農業地質環境和農業自然生態環境要素為基礎,以農作物種植適應性評價和發展潛力評價為核心,以優勢比較為原則,提出的「農業綜合區劃方法」充分考慮了農產品產地安全性、特色農業資源有效利用、農產品種植適宜性和區域經濟社會特點等4方面因素,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先進性,也是對傳統農業區劃工作的一大突破。應用這一方法提出的全省糧油(圖6)、茶葉、蔬菜、果品等4大類主要農作物的產業布局區劃,有利於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性(綠色、無公害)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對農業產業布局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4.4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建設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首次在真正意義上把調查獲得的有關土壤地質、地球化學、水文地質、農產品安全、非點源污染、特色農產立地環境、遙感、農業資源環境、海岸帶環境地球化學等海量數據以及項目文檔數據、DEM及基礎地理信息、解譯評價成果等納入農業地質資料庫。建成不同時段、不同結構、多源、多比例尺的海量空間和非空間資料庫。採用海量地形與影像管理技術、快速三維顯示技術、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一體化管理技術以及組件式GIS(COMGIS)技術等關鍵技術,應用先進的金字塔模型來管理數據,基本實現了與農業地質環境相關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使用、動態更新、統計分析及查詢、輸出等功能,構建的農業地質環境專業信息和社會公用信息的共享平台,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項目由於堅持了多系統多部門的聯合,堅持以地學為主導的多學科多專業結合、產學研結合、基礎調查與專題研究相結合、調查研究與應用相結合的原則,項目的實施達到了「摸清家底」的目的,獲得了一批全新的填補空白的調查和研究成果,為浙江「十一五規劃」編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以市縣(區)為對象開展的示範區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日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作為公益性的大型基礎應用研究項目,其成果的作用已逐漸顯現,部分成果已經開始在部分地區試用,部分戰略調整決策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我省的部分縣市級政府和農民開始認識到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所具有的潛力,紛紛要求開展相關的調查工作,社會經濟對農業地質工作的認同與需求正日益顯現。「浙江省基本農田質量調查評價」項目已經省政府批准,項目實施的總體方案正在緊張編制中。

參考文獻

[1]陳懷滿.土壤中化學物質的行為與環境質量.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黃昌勇.土壤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陸景崗.土壤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97

[4]劉黎明.土地資源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

[5]牟樹森.青長樂.環境土壤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6]毛祖法.浙江名茶.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7]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編.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暫行技術規程.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8]楊忠芳,朱立,陳岳龍.現代環境地球化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

[9]朱大奎、王穎等.環境地質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章明奎,魏孝孚,厲仁安.浙江省土系概論.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

[11]潘根興.地球表層系統土壤學.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

[12]浙江省地質礦產局.浙江省區域地質志.北京:地質出版社,1989

[13]浙江省土壤普查辦公室編.浙江土壤.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14]浙江省地質礦產廳.浙江省岩石地層.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6

[15]紀國成.硒的生理作用及開發富硒稻米的實踐.浙江農業科學,2003年增刊

[16]唐根年,陸景岡,王援高等.浙江省及鄰近地區名茶形成的土壤地質環境分析.茶葉科學,2001,21(2)

[17]翁甫金、朱雲傑、樓雲台.浙江省竹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竹子研究匯刊,2004,23(1)

[18]袁建新,王雲.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准》現存問題與建議.中國環境監測,2000,16(5)

[19]周俊,姚君津.農業資源的地質背景及其開發利用.農業技術經濟,2002(1)

[20]朱立新,周國華,任天祥等.浙江杭嘉湖平原區環境地球化學研究.物探與化探,1996,20(4)

Review of Achievements of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Wang Qinghua, Dong Yanxiang, Zheng Wen

(Zhe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Xiaoshan 311203)

Abstract: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considering survey as base, evaluation as kernel and study as tache, studies and evaluates the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aspects, degrees and scales, consequently obtaining som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t enriches our agricultural basic data and increases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technological reserve. They will supply the agricultural programming,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highly effectiv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with technological support and basic service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provi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agem.

Key words: Zhejiang Province;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chie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