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讀教育類文章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讀教育類文章

發布時間: 2021-03-25 18:40:54

A. 教育類文章讀後感

《老人與海》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魯濱遜漂流記》
當我鄭重地翻過《魯濱遜漂流記》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後,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主人公魯濱遜懷著雲游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
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在孤島上瞬間便幾十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曾與野獸鬥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斗勇。
曾有人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著。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魯濱孫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
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雖然,我是個男生,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媽媽總是扶著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意識到家人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快樂看著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像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更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
生活就像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獲,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
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是否有去珍惜,甚至還有人會去輕生,多麼愚昧的舉動啊.想想魯濱遜,他為了生存下來,回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一直堅持不懈地拼搏著.而對於那些人們,我不知他們領悟到了什麼.生活中是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這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應該去挖掘去體會,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
我崇尚著我的生活,盡管它很普通.我熱愛生活,我要用我笨拙的筆去畫,畫出一張最美的生活!

B. 誰有關於幼兒教育類讀後感的文章

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看著看著就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關於《學習天地》的文章《幼兒教育文章讀後感》正文開始>> 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看著看著就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實我覺得每篇短文都值得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寫一篇詳細的讀後感,以加強這種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將這種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個女人天生下來都可以做「媽媽」,但是否能做一個好媽媽是需要學習的。套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世界上沒有壞媽媽,只有懶媽媽。
今天從這篇短文開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這篇文章講的是圓圓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上幼兒園時選擇了一個學畫畫的特長班。有一次老師留了一幅作業,要求畫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的畫面,並承諾選出畫的優秀作品放到幼兒園長廊里展覽一段時間。畫家之後圓圓用彩筆畫的非常用心,甚至連吃飯都不願意停下來。畫出來的畫面非常的漂亮,紅紅的太陽,綠色的草地、藍色的雲,上面有幾個玩耍的小朋友,旁邊還有一條「粉色的河流」,為了表示出是河流還畫了幾只魚兒。畫完了,她的媽媽表揚她畫的非常的漂亮,並問她河流為什麼要畫成粉色的?圓圓說因為她覺得粉色特別的漂亮,就畫了。
這幅令圓圓非常引以為傲的圖畫結果沒有被幼兒園老師選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應該畫成藍色的;白雲也不能是藍色的」。圓圓回家後把這個原因跟她的媽媽說了,並問媽媽「河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的媽媽從自來水裡接了一碗水讓圓圓說是什麼顏色的,圓圓說是白色的。然後媽媽又把水放到了一個紅桶中,讓圓圓看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答不出來。媽媽把水一邊倒出來一邊讓她分辨是什麼顏色的。她的媽媽說對,水流是透明的,沒有顏色的。
那沒有顏色的水應該用什麼顏色的彩筆來表示呢......如果要求我們要畫的准確無誤,就永遠找不出一根可以畫出河流的筆。
媽媽接著說了,一幅畫只有好看不好看,沒有對於錯。你可以運用任何大膽的顏色,只要你喜歡,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歡,你可以用任何的顏色!
——圓圓媽媽企圖用這種觀念來影響圓圓,呵護她的想像力,卻沒有能力帶著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國當前教育中的束縛及桎梏的東西。中國教育中這種條條框框的方式禁固了孩子們許多靈光突現的想像力,甚至抹殺了他們敢於去想像和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時候,也很喜歡畫畫。可是每次畫畫時,爸媽都是以畫的像或不像來評價我畫的好壞。以致於我幼小的心靈中只認為畫畫就要畫的像,不知道我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會用畫筆來表達我心中想像著的東西了,只會照著某物,用我稚嫩的畫筆盡量把它畫到最像。
是什麼扼殺了我還是孩童時本應豐富多彩、無拘無束的想像力?恐怕就是當代教育中的那請所謂的「應該」和「不該」吧。
我們無力和宏觀的教育做斗爭,只能盡量的做好身為家長的責任,好好保護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關於幼兒游戲的探討》讀後感
文章來源:太倉市實驗幼教中心文章作者:風琳菡菡 推薦給朋友收藏本頁
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中,在教育者對游戲的有效組織下,伴隨幼兒游戲興趣和願望的產生,幼兒游戲就成為教育實踐中現實的活動行為。由此可知,幼兒游戲並不是單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孩子和教師共同完成的。

通過閱讀《關於幼兒游戲的探討》一文,我更深刻地熟知了區域游戲和自主性游戲的內涵,以及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恰當的指導策略對游戲產生的影響。編者根據文章內容提出了三大問題,而這三個問題也正是幼兒游戲的根源。首先,區域游戲活動應該是在「導師」的引導下,「有準備的環境」中進行的,「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形式。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有內涵豐富、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並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的活動材料。仔細思考區域游戲的幾個本質特徵,發現它們正是區域游戲內涵的深化,更是對區域游戲更好的理解與具體實施時的有效方法。其次,自主性游戲的實施需要多種關系的配合,幼兒開展自主性游戲時,就是在這些關系的相互協調下才更好的體會到游戲的趣味性。自主性游戲中,我們既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也要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自主與規則是同步的。游戲中的自由必須是建立在一定規則約束之上的。由於身心發展的特點,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戲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教師的幫助。所以說兒童是游戲的主人,教師是指導游戲的主人。兒童在游戲成長,游戲是最符合兒童身心特點及發展的需要的,兒童通過游戲獲得快樂,在游戲中增長知識和經驗,也在游戲中獲得各種能力的發展。第三,正如上面所說的,每個游戲的開展都需要教師的介入指導,教師如何更好的將自己和幼兒及游戲融合在一起,也是一門藝術。教師介入游戲的時機、方式和方法很多,但是採取哪一個,就要根據實際的游戲情況來分辨和落實了。只有實踐過了,方能知道什麼才是最適合我們的孩子的,經驗積累多了,就能將每個游戲的開展都實施的得心應手。

最後,套用文中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把「區域活動」比作橘子、茶水和鮮花,那我們肯定是把區域活動簡單化了;如果我們把學習和借鑒「區域活動」比作品嘗橘子、回味茶水和欣賞鮮花,那我們就更是把學習和實踐區域活動簡單化了。如果囫圇吞棗,如果暴飲暴食,如果淺嘗輒止,我們也就品不出何為區域活動與區域活動何為,我們當然也就會走上誤讀和誤用區域活動的歧途。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讓我領悟到區域活動不單單是一種活動,更是我們教師與幼兒、幼兒與游戲的一種活動,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有著深遠、積極影響的一種主要活動。

關於幼兒文章的讀後感
《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讀後感

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了這篇文章,是的,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愛每一個孩子,是幼兒群體特性對幼兒教師的客觀要求。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所幼兒園,少則幾十,多則數百個孩子。在這些孩子中,由於受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形成許多差異: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氣質有動有靜,性格有活不呆,動作有靈有拙,語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熱有冷,習慣有良有莠......這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差異,呈現出幼兒群體特性的客觀存在。對此,幼兒教師應有足夠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公平施愛,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厚此薄彼。否則,一些孩子得到偏愛,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後果:得到偏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處處不同於他人的優越感,助長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會灰心泄氣,感到失望,無助和自卑,致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擺脫的陰影。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孩子漂亮活潑,老師們都特別喜歡她。對她又是親又是抱,處處關心照顧她,結果使她一度變得任性、高傲和無禮,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鬧。另有一個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師對他關愛較少。有段時間他竟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自己什麼事也不如別人。這使我深深認識到:對幼兒的偏愛和冷落,會帶來不少負而影響。正確的態度是,力戒偏向,充滿熱情地去愛每一個幼兒。

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了這篇文章,是的,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愛每一個孩子,是幼兒群體特性對幼兒教師的客觀要求。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所幼兒園,少則幾十,多則數百個孩子。在這些孩子中,由於受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形成許多差異: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氣質有動有靜,性格有活不呆,動作有靈有拙,語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熱有冷,習慣有良有莠......這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差異,呈現出幼兒群體特性的客觀存在。對此,幼兒教師應有足夠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公平施愛,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厚此薄彼。否則,一些孩子得到偏愛,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後果:得到偏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處處不同於他人的優越感,助長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會灰心泄氣,感到失望,無助和自卑,致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擺脫的陰影。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孩子漂亮活潑,老師們都特別喜歡她。對她又是親又是抱,處處關心照顧她,結果使她一度變得任性、高傲和無禮,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鬧。另有一個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師對他關愛較少。有段時間他竟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自己什麼事也不如別人。這使我深深認識到:對幼兒的偏愛和冷落,會帶來不少負而影響。正確的態度是,力戒偏向,充滿熱情地去愛每一個幼兒。

C. 教育教學論文

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輕風論文網很多的哦

我之前找他們幫忙寫的,非常專業

還有些資料
是關於案例教學論文的

教師信念研究是近年來教師教育研究的熱點。目前國內有關英語師范生閱讀教學信念研究的匱乏和閱讀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教育教學論文,本研究旨在研究英語師范生在閱讀教學方面的信念及其在教育實習中的相關教學實踐。研究問題:1)參與調查的三個英語師范生(在外語閱讀,閱讀過程,教學步驟,教師角色和教學材料等方面)關於中學閱讀教學是什麼? 研究對象的英語閱讀教學信念及其在中學教育實習中的教學行為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匹配情況?他們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不匹配的原因是什麼?本研究採用多個案研究方法。半結構式訪談、課堂觀察和錄像輔助訪談的方法收集三位研究對象的有關數據。數據收集以時間為序安排如下:根據第一個研究問題收集教學片段和半結構式訪談的數據;接著通過課堂觀察解研究對象的教學實踐;通過錄像輔助訪談方式,探討受訪者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不匹配的原因。收集時間為2010年9月至10月,三名來自廣州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參與了本次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在師范生執教前,教學法類課程是其信念構建的一個主要因素。2)研究對象關於閱讀教學的各個信念之間存在有不協調的現象。對象在閱讀教學方面的教學實踐主要反映了其相應的教學信念。三名師范生的閱讀教學信念和教學實踐個別地方存在不匹配的情況。5)導致不匹配的原因可能是指導教師的影響,師范生教學經驗的不足,學生的語言水平,課堂紀律或以往課堂教學的常規行為。教育教學論文,結果表明,有必要加強對英語師范生在閱讀教學方面的訓練,並且要重視教育實習中指導教師的遴選,為師范生提供專業化的教學指導。此外,教師教育者應當幫助師范生明確自身的教學,發揮教學法類課程在形成師范生教學信念體系的作用。一個嘗試性的研究,本文嘗試了解師范生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方面的信念和教學實踐,以期對英語職前教師教育的提高有所助益。下一步的研究可以涵括更多的研究對象,結合質與量的研究方法,對這個問題進行縱向研究

你參考下吧,不清楚的話,自己上輕風論文看看

D. 我需要一篇有關教育教學類的論文5000字左右。

《如何讓師者更有魅力》

今天我學習了《如何讓師者耿有魅力》,結合8年的教學經驗,感受到「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壇幾載風雨,備嘗苦辣酸甜,也深深認識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熱愛學生是師德教育的核心。教師的職業道德品質是否高尚,主要從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能否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看他是否熱愛學生,能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還要有一種無私奉獻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深切關注,真誠地熱愛學生已被視為當代教師的師德之魂。
一、熱愛學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任何教育的結果,都是伴隨著一定的師生關系產生的,其結果的好壞有時受師生關系好壞的影響,不同的師生關系往往導致不同的教育結果。今天的學生需要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這也是江總書記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不斷強調的。而要做到此點,師生關系的建立必須是「民主型」的。因為在民主型的關系中,由於師生之間注意協商、溝通,關系比較和諧,學生的情緒就會輕松愉快,有個良好的學習心境。在他們所認同的目標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都高。反之,若師生關系是「專制型」、「放任型」的。則會帶來學生情緒上的緊張或放任,造成內心煩躁、恐懼等,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有高效的學習,學習效果也不會好。這種情況,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兒童從導師方面受了無情的言語和鞭韃,他的心裡,就充滿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據了他的整個心理,使他再也沒有容納別種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多方面的互動,會產生種種矛盾。倘若教師沒有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即沒有與學生溝通關系的法寶「博愛之心」。不把其視為親人,視為可傾吐心聲解決困惑的朋友,讓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和保護。要真正化解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時由於學生偏見或教師有「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觀念和行為,可能會產生學生對教師的「好心」的誤解。但是教師只要走出這種愛的誤區,注意以正確的方式去體現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和關心,就能為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說,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
二、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
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麵包和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於……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對學生的愛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沖動的。盲目的愛缺乏是非感,無明確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學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對學生的愛是正直、公正、坦盪、無私的,不是偏狹、庸俗的。因權勢而愛,因門第而愛,因金錢而愛,這種愛會敗壞社會風氣,污染學生純潔的心靈。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成為有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惡等行為的真正公民,我們就應當真誠地對待他。
2.堅持「三不」。不挖苦學生。當學生做錯事時,我耐心開導,不挖苦、不訓斥,不拿大話威脅恐嚇。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如有的學生因作業沒寫好,或沒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師那樣讓學生寫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單獨找他談話,幫他找出原因。不心罰。「心罰」即對學生內在心理和精神的懲罰,它是與體罰相對應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師說學生「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還有臉往這兒坐。」「灌鉛的腦袋!」「死榆木疙瘩!」……這種心罰侮辱了學生的人格,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傷害他們的情感,損傷了他們為人的尊嚴。大家想想,學生真的遇上這樣的老師日子該多難過。所以,我們應愛護學生。維護其自尊心,盡量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老師的生命是一團火,老師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師的事業是一首詩。」……有關對教師以及教師職業的贊美之詞確實不勝枚舉。但我們應常常進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們的行為是否與那些贊美之詞相符。
3.嚴愛結合。現實中往往愛好學生易,愛差學生難。我就要求自己不僅要愛「小天鵝」,還要愛「丑小鴨」。採取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對待學生,即嚴愛結合。首先,我善於在尊重關愛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其次,我善於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去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友愛,努力創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並且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有度、有方與有恆。
二十一世紀呼喚著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著高尚的師德修養。江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是高瞻遠矚、語重心長的。不錯,教師擔當著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正如浙江某私立中學校訓所言: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愛護別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們每位教師都是「神」,那麼,我敢肯定師生關系始終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E. 教育學的讀後感文章

[教育學的讀後感文章]

教育學的讀後感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著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里,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信息,教育學的讀後感文章。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凄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梁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盡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盡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里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復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里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濕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盡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語文課本里的題目是〈小抄寫員〉),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濕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讀後感《教育學的讀後感文章》。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里,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污漬,頭發凌亂,......」,「從幼兒園里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
有父母與子女之愛,姐弟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還有對弱者之愛,對不幸者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學習之愛,對環境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及至對人民的愛,對軍隊的愛,對祖國的愛... ...
所有愛的內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動豐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這樣的愛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新學期,這本書一定要成為我們音樂班孩子們首選的愛的教育的引領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們能夠一下子就讀完全書,該多好啊!或者,在上學期,這本書的內容就已經深入孩子的心中,學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會有很大變化了呢?
這是一本學校生活的書,書中的某些閃光的人物,一定會成為許多學生心中的偶像,他們應該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學期,期待我的班級能夠出現一個「卡羅內」似的學生,這對一個班集體,對一個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著愛的教育,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教育學的讀後感文章〕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F. 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

[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雜志 名稱 《小學教師培訓》 閱讀 標題 《搭橋鋪路,讓學生習作一路走好》 閱讀 時間 11.9 教師姓名 趙宏 學 習 摘 要 一、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增強寫作的自信心 1.讓作文回歸生活,使學生懂得作文寫什麼,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 讓學生的作文回歸生活,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寫身邊的人或事物。因為自己的事,身邊的人(事)或物都是小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手所做的,他們感受深刻,體會真切,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學生感到有話要寫,有話想說,容易寫出象樣的習作來。 2.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體驗。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它涉及到學生的整個生活、實踐。因此,要讓學生走出學校封閉的空間,把社會作為課堂,拓寬視野:學生可以去旅行,觀看大自然的風雪雷電、日出日落;可以走進生活的世界,了解超級市場、觀賞名勝古跡、欣賞祖國的壯麗山河和探索鄉村變化等。這些都是直接體驗,留給學生的新鮮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後的滿足和快樂是無法比擬的,對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最有意義。學生只要有了親身體驗,就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最有興味的思想說出來,寫下來,那麼作文就成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學生肯定會樂意去寫,而且有內容寫。 3.多贊賞、鼓勵學生,讓其體驗成功的自豪感。 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及時予以表揚、鼓勵,使學生看到自己作文的進步,享受到寫文章的樂趣,樹立自信心,讀後感《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另外,教師可以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位為學生營造氛圍,提供表現的機會和展示的舞台。學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心裡就會充滿成功的喜悅。例如,鼓勵學生將寫得好的作文投向學校廣播室,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徵文比賽等。一經採用,不但能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形成創作動力,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二、激活學生的生命靈性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學生練就一雙敏銳的「慧眼」。「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教師要幫助學生時時處處有生活的觀念,並著力培養學生具有一雙慧眼,在看似單調、平淡的生活中常常有所發現,有所感悟,獲得習作的靈感和激情 2.鼓勵求異想像,培養學生練就一個敢於創新的「靈腦」。新的世紀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求異思維水平與想像能力是一個人創新能力的主要特徵。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時時有學生求異想像的活動,無疑能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比然能為提高學生未來生命體驗活動的質量打下基礎。 三、重視口頭表達能力訓練,促進習作能力的提高 1.及時捕捉寫作時機,鼓勵學生即興作文。 自然界的千變萬化是有很多值得我們用心去觀察的,而生活又是給我們靈感的寫作源泉。要引導學生及時攝下身邊動人的鏡頭,捕捉寫作的時機,進行即興作文。即興作文,是在教師出題以後,學生用短時間進行准備,在沒有經過充分的熟思過程進行的現場口述。它還包含了多種訓練的因素,它可以使學生在口頭表達時聲音、節奏、語氣、感情諸多方面得到鍛煉,而且它使學生從確定中心到選擇取捨材料;從結構安排,遣詞造句都在快速反應中能得到訓練,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長期堅持,持之以恆,就能夠開闊學生思路的,對學生思維的條理和周密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2.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好話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學生有很強的語感,筆下表達就會更加通順、流暢。學生頭腦中的素材積累需要不斷激活,才能使他們不斷發現,產生新的感受和認識。學生在和別人談論、交流時,你的感受我的認識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補充、相互融合中,產生良好的磁場效應,使學生的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口頭語言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展開聯想,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同時口頭語言又能促進書面語言的發展。言為心聲,平時說話就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寫作時,怎麼說就怎麼寫,寫作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四、加強積累,豐富底蘊 學生語言積累,直接關繫到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也就是通常說的「內功」。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積累。努力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一些課內的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背誦,逐步培養積累意識。課外要求學生大量閱讀,做好摘錄筆記,印象深的文章寫好讀後感,並把偶爾產生的靈感和對學習、生活的感受隨手記下,到了寫作時也就不怕無內容可寫了。
〔閱讀教育教學文章記錄〕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G. 哪裡有教育類的美文

教育之做人篇
把 頭 抬 起 來
易 鳳 萍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不美麗,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女孩。雖然五官也算端正,卻每每顧影自憐。偏偏那時候我生長在一個不太和諧的家庭里,父母的爭吵簡直是家常便飯。我從小就喜歡讀一些唐詩宋詞、中外小說之類的文學作品。書中女主人公的美麗清純常讓我黯然神傷;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更讓我唏噓嘆惜。這些經歷深深地影響了我的性格,自卑和憂傷與我形影不離。
可是從小到大,沒有人窺見我內心這份脆弱,我用好成績和溫柔的性格,把它們緊緊地包裹起來,把傷心和失望寫進厚厚的日記里,小學、中學時代的老師都喜歡我,因為我成績優秀;和我相處的同學也喜歡我,說我善解人意、謙遜隨和。只有我自己明白,我遇見人說話總低著頭,不是謙遜是不自信。
這種消極的情緒一直伴隨著我走進大學,雖然大學生活相對來說自由寬鬆了許多,我的性格也樂觀開朗了一些,可骨子裡的那份悲觀卻始終揮之不去。而我多麼的幸運,在大學最後那年,不經意間發生的一件小事,不經意間聽到的那些話語,卻深深地觸及了我的心靈。
那是一次普通等級考試。考室設在學生處的辦公室里,考生按考號排隊,一個一個地進去單獨考。聽前面考完出來的考生透露:主考老師姓王,女的,40多歲,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嚴厲又挑剔。
輪到我進去考試。我好不容易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哪知辦公室門砰地一聲關上,又讓我的心咚咚地跳了起來,辦公室里有兩位監考老師,一位20多歲,負責錄音;另一位便是那位嚴厲而陌生的王老師。她先驗證了我的姓名和班級,然後把題單遞了過來,只簡潔地說了一聲:開始。
我極力地鎮定自己的情緒,便投入考試,前面幾道題都是照題單上提供的字、片語、短文進行普通話朗讀,我順地朗讀完,瞥了她一眼,她毫無表情。最後一道是三分鍾的口頭作文題,我抽到的題目是《你最喜歡哪一部小說?請簡單談談理由》思考的時候非常短,幸好我平時作文功底還不錯,迅速地組織了一下語言,便開始了口頭作文:
我相信一個人喜歡某種東西和某篇小說一定跟她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情緒有關系,我最喜歡的小說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我從小生長在一個不太和睦的家庭里,再加上在姐妹五人中我長得最平凡普通,我從小就自卑,走路都不敢抬頭挺胸,害怕看見別人失望的表情;我也不敢面對屬於自己的愛情,害怕那隻是一場游戲,會給自己帶來更深的傷害。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簡?愛》,我被瘦小平凡但堅強執著的簡震撼了。也許我無法選擇我的出生和容貌,但我多麼希望像簡那樣擁有屬於自己的尊嚴和幸福……
我的聲音中充滿傷感,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說這些,也許在陌生人面前,我不必有太多的掩飾;也許說自己的心裡話能使我更順暢地完成作文。反正那段時間,我正為工作的分配和感情的歸宿弄得心煩意亂,傷心絕望。
我說完了,低著頭,等著監考老師說:「你考完了,可以出去了。」可是那位王老師卻從辦公桌後面走了出來,她走到我面前,伸手拍拍我的肩膀:「把頭抬起來。」
我不安地抬起了頭,驚訝地發現她眼神中充滿憐愛:「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她語重心長地說,「做人首先是要把頭抬起來……再讀讀《簡?愛》,那是一部好書……」
我記不清她還說了些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出那間辦公室的,只知道有太多的感動在那一刻充溢心頭。她原本可以把這一切只當做一場考試,把我所說的話只當做一篇考試作文,然而她沒有,而是伸出了手,用溫暖的話語、用慈愛的笑容,在一個陽生女孩脆弱的心上點亮一盞明燈。
後來,我讀得最多的便是《簡?愛》。每讀一次,心裡就增添一份自信;每讀一次,我就會憶起王老師鼓勵的話語:做人首先要抬起頭來。一點點地抬起頭來,我才發現:抬頭挺胸,不僅僅是一個正常的人應有的生活姿勢,更是一種人格精神的獨立平等。
如今,我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擁有了深愛我的羅切斯特,還擁有了一群熱愛我尊敬我的學生。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失落、憂傷、自卑時,我會伸出手,拍拍他們的肩膀,鼓勵他們:「把頭抬起來。」
因為我深知:一隻溫暖的手,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對弱小的心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賞析::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卻發人深省。王老師所做的事微細而簡單。她只不過是在一次普通的職業技能測試中對一個陌生的女孩說了幾句鼓勵、關愛的話,同時投給她一個充滿憐愛的眼神。正是這溫暖的話語、慈愛的笑容使一直處在自卑與憂傷中的「我」信心倍增、力量倍增,擺脫了骨子裡的「那份悲觀」,從此把頭抬起來,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與自尊。多給孩子以關愛,點亮愛心之燈,人格之燈是多麼重要啊!教育不僅是為成才,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教會做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通過小事來反映大的主題是本文一大特色。先寫王老師「嚴厲挑剔」,後突出她的溫暖、慈愛,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值得學習。

教育之方法篇
粉筆盒裡的特殊獎品
王 道 明
人們常說:「只要是金子,遲早會發光。」可有件事教育了我,使我懂得:有時候,砂子也會發光的。
那是多年以前的一個早自習。我走進教室,發現閑聊聲與讀書聲混雜在一起,心情極為不快。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故意在教室里轉了一圈。他們依然如此,對我這個只有一年教齡的老師熟視無睹。看到他們沒精打採的樣子,我只好讓他們停下來,教室立刻安靜了。我有點激動,說:「誰要是能在十五分鍾之內背熟《威尼斯的小艇》,我就獎勵他。」
「獎勵?什麼獎勵?」學生們睜大眼睛好奇地問。
「保密。」我像一休那樣擠了下左眼,咧嘴一笑。「可是背不熟,是要受到懲罰的。男生得學女生跳天鵝舞,女生得學男生扮鬼臉。」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頓時來了興趣。
「行,沒問題。」他們很自信。
之後,再也聽不到嘈雜聲了,學生雙手捧書,聚精會神地誦讀。朗朗的讀書聲穿過窗戶飄進校園,在操場上輕輕地回盪。
時間到了,學生們舉起了手,密密麻麻。該叫誰呢?我在盤算著,卻發現坐在教室後排角落裡的吳鵬,他耷拉著腦袋,和以前一樣對學生提不起興趣。我又掃視了全班,只有他一個沒舉手,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使我很生氣。
「我們請吳鵬同學上講台背誦。」出於奚落地的目的,我故意叫起來。
「哇噻!有好戲看了。嘻嘻……」班裡好幾個學生發出了嘲笑聲。
吳鵬沒有動。
「上呀!沒事!」好心的李小燕轉過身給吳鵬打氣。
「上吧!上吧!」又有好幾個同學在鼓勵。
吳鵬終於被同學們連拉帶推地上了講台。「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彷彿田溝里的水蛇……」他磕磕絆絆,連滾帶爬終於背完了。
「跳舞!跳舞!十!九!八……二!一!開始!」調皮的男生跺著腳,用手指著他,叫喊著,為他倒計時。他的臉變得蒼白,低頭用於搓衣襟,默不做聲。正當我准備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時,班長柳歌發言了:「在吳鵬跳舞之前,我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一個每次都考80分的同學,這次只考了82分,而一個每次都考40分的同學,這次卻考了60分。誰的進步大呢?」
「當然是後者。」
「對了,吳鵬就是這樣的後者。這次,他的進步最大,我認為應當獎勵,而不應該懲罰。」
教室里又一次安靜了。
「應當獎勵。」
「應當獎勵。」
……
學生們顯然都同意了柳歌的建議。「老師,快拿獎品呀!」學生們有些著急。我哪有什麼獎品?剛才是有些激動,想激起學生們的讀書熱情,可他們卻很認真。我撒謊說獎品在辦公室,就離開了教室。我翻遍了櫃子和所有的抽屜,既沒發現課外書,也沒發現多餘的鋼筆。突然我發現了一隻裝粉筆的盒子,我馬上想到了獎品。匆匆地做好獎品把它放進去,為了製造點兒神秘氣氛,還特地在盒子外邊包了一層紅紙。
我拿著盒子走進教室,學生們議論紛紛。我左手握盒。右手輕輕打開紅紙,揭開盒蓋。學生們目不轉睛地望著,等待著神秘之物的出現。當我把用毛筆寫著「掌聲」的紅紙舉起後,學生們先是一愣,隨後教室里便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吳鵬的臉紅到了耳根。他抬起了頭,淚水奪眶而出……
幾年後的一個下午,吳鵬到我家來做客。他告訴我,過幾天他就要到××大學土木工程系報到了。談及往事,他說那天是他人生的轉折點。那掌聲使他發現了自己的價值,讓他擁有了自信,燃起了學習的希望之火。
這件事同樣也教育了我,使我不再鄙視差生,使我學會了缺點堆中找優點。差生就像河中的砂子,它沒發光,是因為我們不具慧眼,沒有發現它的閃光點。作為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心雕琢、打磨,使他的亮點越來越多,暗點越來越少。最後你會驚奇地發現,裹著污泥的砂子竟是一粒金砂。
賞析:文章記敘的是發生在課堂上極其常見的小事。成功的是這個故事給人帶來的是諸多啟迪與深思。特別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得當與否對教育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我們教育的失敗在於施教前先把學生定性地分成金子和砂子。金鑷子是會發光的,但我們忽略了只要有條件,砂子也會發光,經過用心雕琢、打磨,也會變成一粒金砂。
所有的學生都是金子,所有的砂子都能發光。這是我們讀過本文的啟示。

H. 以教育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分蘋果的啟示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有過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來信,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說,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一。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想說要最大最紅的一個,弟弟搶先說出了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弟弟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了我。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來源於)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3塊,你們3個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裡,想要什麼,就必須為此付出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她可以教你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你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I. 求教育學的讀後感文章

教育學的讀後感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著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里,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信息。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凄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梁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盡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盡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里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復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里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濕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盡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語文課本里的題目是〈小抄寫員〉),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濕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里,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污漬,頭發凌亂,......」,「從幼兒園里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 有父母與子女之愛,姐弟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還有對弱者之愛,對不幸者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學習之愛,對環境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及至對人民的愛,對軍隊的愛,對祖國的愛... ... 所有愛的內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動豐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這樣的愛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新學期,這本書一定要成為我們音樂班孩子們首選的愛的教育的引領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們能夠一下子就讀完全書,該多好啊!或者,在上學期,這本書的內容就已經深入孩子的心中,學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會有很大變化了呢? 這是一本學校生活的書,書中的某些閃光的人物,一定會成為許多學生心中的偶像,他們應該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學期,期待我的班級能夠出現一個「卡羅內」似的學生,這對一個班集體,對一個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著愛的教育,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