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學中有湮滅的相關理論嗎有的話,都有些什麼理論
湮滅的基本理論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只不過狄拉克在量子微擾理論基礎上,對處於初態粒子先後受到兩個擾動作用的物理模型進行演算時,發現處於光錐外的粒子有可能具有負能量,狄拉克就把具有負能量的這種粒子命名為反粒子,反粒子與正粒子的結合就產生湮滅現象。湮滅的整個過程都遵從量子力學原理和相對論原理。
1932年,由美國的安德遜在宇宙射線中發現了正電子,從而證實了狄拉克的理論。
詳細推導過程,請參見狄拉克的有關著作。
2. 湮滅是什麼意思
湮滅的意思是埋沒;磨滅。
湮滅:[ yān miè ]
詳細解釋
1、埋沒;磨滅。
《史記·游俠列傳》:「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
2、 消滅;銷毀。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彼吳蜀之湮滅,固可翹足而待之。」
拓展資料: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吞雲吐霧中,物物皆湮滅。
2、他收買警方,企圖湮滅證據,逍遙法外。
3、地覆蓋了所有,湮滅了迷茫,驕傲與哀痛,當一切歸於沉靜時,世界突然變得清亮明朗。
4、人們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滅許久的往事,憶起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5、對一個不悔恨的人記憶也許很美,但對一個懊悔的人,湮滅一切卻能讓自己再次感到靈魂純潔,而生命彷彿新生。
3. 泯滅跟湮滅的區別
兩者區別在於一個是指精神層面,一個指物理意義。
比如泯滅人性, ,因此泯滅特指理念層次上的消亡。例如物質湮滅,, 因此湮滅含物理意義上的毀滅。
【拼音】yān miè
【基本釋義】互毀、相消、對消滅
物質與其所對應的反物質碰撞後消失並產生高能光子(γ射線)等能量的過程,例如電子與正電子的碰撞,稱之為湮滅
4. 物理學上什麼是「物質與反物質湮滅驅動裝置」
看起來像科幻小說作家構思的
據我所知 反物質製作起來都很困難的 這都有湮滅裝置了?
to 豌豆ミ 反物質不是猜想 正電子在1932年就被Carl Anderson發現 反質子與1955年在加州伯克利被發現
5. 物理學中的 湮沒 什麼意思
一種粒子與其反粒子相遇時,會同時消失而轉化為另一種粒子的現象。質量100%轉化為能量,而核聚變能量的轉化率也只有2%。如電子和正電子相遇會轉化為一對方向相反、能量相等的光子。 其實這是我搜的。
6. 化學上物理通常說的湮滅反應。導致後來釋放大量能量。那麼,在此之前的抽象狀態是什麼可以理解為混沌嗎
混沌不太恰當吧,在眾多宇宙起源學說中,宇宙大爆炸有一個解釋,宇宙從一個奇點開始膨脹,裡面從誇克物質衍伸到粒子,粒子又衍伸至正粒子與反粒子,正反粒子開始互相湮滅,據質能方程可得出其湮滅時的能量。 簡單來說「混沌」就是正粒子與反粒子。
7. 為什麼五千萬分之一克反物質湮滅在物理學中只能釋放180焦耳的能量 不是根據E=mc的平方算嗎嗎
只能釋放180焦耳的能量
你是哪裡看來的
8. 正物質與反物質互相湮滅
實際上正反物質的形成至今仍是科學界的一個未解之謎,但是其存在性已被證實。德國的科學家曾稱,他們已經找到答案:反物質是由中子星和黑洞撕裂恆星產生的。但是還在探索之中。
至於「反物質能有巨大的能量 」並不是說反物質本身具有多大能量,而是因為正反物質相遇時會互相湮滅,完全轉化成能量(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由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詳細請看:
國外媒體報道,反物質是一種極其神秘的物質,它們與普通物質一起構成了整個宇宙。但長期以來,反物質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德國的科學家近日稱,他們目前已經找到答案:反物質是由中子星和黑洞撕裂恆星產生的。
在粒子物理學里,反物質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如同普通物質是由普通粒子所構成的。例如一顆反電子和一顆反質子(正電子)能形成一個反氫原子,如同電子和質子形成一般物質的氫原子。 物質與反物質的結合,會如同粒子與反粒子結合一般,導致兩者湮滅,且因而釋放出高能光子或伽瑪射線。根據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告訴我們,質量泯滅,產生能量。正反物質湮滅時質量幾乎損失殆盡,產生的能量比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產生的少許質量差異大得多,爆發的能量也大得多,會將100%質量轉化成能量,而利用聚變反應的氫彈則大約只有7%的質能轉換。 1932年由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在實驗中證實了正電子(也稱反電子)的存在。隨後又發現了負質子(也稱反質子)和自旋方向相反的反中子。根據科學家的設想,反質子、反中子和反電子如果像質子、中子、電子那樣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反原子。
反物質倘若能製造出來的話,也需要用磁場或重力場等某種特殊手段約束在真空環境里 反物質無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縱即逝的少量存在(例如因放射衰變或宇宙射線等現象)。這是由於反物質若非存在於像物理實驗室的人工環境下,則無可避免地隨即與自然界的物質發生碰觸並湮滅。 盡管在人們已經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為數眾多的反原子,然而目前在自然界中尚沒有發現反物質。反粒子(例如反氫)可以人工製造出極少量,但卻不足以達到可對這些物質驗證其理論性的程度。反物質倘若能製造出來的話,也需要用磁場或重力場等某種特殊手段約束在真空環境里。 理論上宇宙大爆炸時所產生的粒子與反粒子應該數量相同,但是為什麼現今所遺留下來的絕大多數都是正粒子,這即重要的物理猜想——「正反物質對稱性破壞」(對稱破缺)。 一種在科學界受到普遍認同的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早期曾產生了數量相當的物質和反物質,隨後發生的物質和反物質的湮滅消耗掉了絕大部分的正、反物質,遺留下的少部分正物質構成(正粒子與反粒子的衰變略有不同)了現如今空曠遼闊的宇宙。
1997年4月,美國天文學家宣布他們在宇宙中發現一個高達2940光年的「反物質噴泉」 反物質研究是物理研究的前沿領域。在科學與科幻領域,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質、如何人工製造反物質、如何駕馭反物質,都成了物理之謎中的最大難題之一。 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1996年,美國的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7個反氫原子。 1997年4月,美國天文學家宣布他們利用伽馬射線探測衛星發現,在銀河繫上方約3500光年處有一個不斷噴射反物質的反物質源,它噴射出的反物質形成了一個高達2940光年的「反物質噴泉」。 2000年9月18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們已經成功製造出約5萬個低能狀態的反氫原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實驗室條件下製造出大批量的反物質。
因為物質與反物質的湮滅時帶來最大的能源效率,且所以一直有人研究其作為新能源的可行性,主要用於在太空很難補給燃料的航天用,甚至作為反物質武器。 但是由於目前人為製造反物質的方式,是由加速粒子打擊固定靶產生反粒子,再減速合成的。此過程所需要的能量遠大於湮滅作用所放出的能量,且生成反物質的速率極低,因此尚不具有經濟價值。生產一千億分之一克的反物質,需要耗資近60億美元!
9. 帶電粒子可以產生和湮滅
湮滅是物質與其所對應的反物質碰撞後消失並產生高能光子(γ射線)等能量的過程,例如電子與正電子的碰撞。
物質和它的反物質相遇時,會發生完全的物質-能量轉換,產生光子等的能量形式,此過程即為湮滅(英文:annihilation),又稱互毀、相消、對消滅。宇宙中存在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反物質世界」,它的基本屬性同我們周圍的世界正好相反。反物質的原子核是由反質子和反中子構成的「反核」,外有正電子環繞。反物質一旦同我們世界的「正物質」接觸,便會在瞬間發生爆炸,物質和反物質變為光子或介子,產生「湮滅」現象。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把量子力學與高速運動所必須的相對論力學相結合導致產生了反物質的概念。而後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趙忠堯的發現驗證了狄拉克的理論 。
在宇宙中,經常會出現短暫的γ射線爆發,有一種非主流理論認為,這種爆炸是由正、反物質的湮滅引起的,威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