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中英,教育學導論觀後感
昨天開始讀石中英的《教育哲學導論》,這是WY師妹強烈推薦的。打開一讀,發現確實值得推薦。到現在,看完了導言和第一章,看得很細很慢,因為確實比較好看的。
導言《哲學與教育》提出並回答了三個問題:教育活動需要哲學嗎?哲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嗎?一般哲學可以替代教育哲學嗎?在我看來,這三個問題分別指向教育哲學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對第一個問題,作者從教育活動、教育目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論四方面進行了問答,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對於第二個問題,讀完之後讓我覺得哲學並非高高在上,它已經進入草根層面,它是對生活的反思與追問。第三個問題的回答自然也是肯定的,因為教育哲學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領域。
第一章《什麼是教育哲學》從以下三個角度集中分析教育哲學學習和研究的基本問題:教育哲學的定義、教育哲學的價值、教育哲學的學習和研究。這里具體介紹第一節《教育哲學的定義》。
這一節分三小節:我國教育哲學家的定義、國外教育哲學家的定義、教育哲學的新定義。自然,前面兩小節是第三小節的背景、基礎和鋪墊。在界定新定義之前,又介紹了20世紀末哲學的五個轉向:從「大寫的哲學」到「小寫的哲學」、從「貴族的哲學」到「平民的哲學」、從「認識的哲學」到「存在的哲學」、從「規范的哲學」到「解放的哲學」、從「抽象的哲學」到「具體的哲學」。在我看來,之後,作者並沒有給出教育哲學清晰、明確和完整的定義,但從「視角和目的」、「對象和內容」、「性質和特徵」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說明。尤其對新的教育哲學的性質(實踐性、反思性、批判性、價值性)做了具體說明。在我看來,這四個新性質主要是強調,研究者(「我」)作為主體的介入(「我的介入」)。
這書的語言很通俗,不象一般哲學書那麼艱深拗口。它的一些觀點也比較新,思路很清晰,結構也非常合理。所以,這是一本學教育學的人值得一讀的書。
B.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西方教育哲學的異同
19世紀中葉前後開始,西方人再度開始進入中國,並以各種媒介帶來西方的新知識。
鴉片戰爭後,他們的基本思想就是了解夷情,「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些卓識遠見表明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思潮的始初就和愛國精神交融在一起。
包括林則徐組織人力翻譯慕瑞的《地理大全》部分章節而編成的《四洲志》、林則徐將資料交付魏源編成的五十卷巨著《海國圖志》,以及徐繼舍的《該環志略》、江文泰的《紅毛英吉利考略》、楊炳的《海錄》(1842年)、肖會裕的《英吉利記》(1842年)、梁廷扔的《合眾國說》(1844年)等。
從1840年到1861年,中國的文人學者寫出了至少二十二部介紹夷情的著作。
甲午戰爭以後,由於中國當時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命運,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更積極全面地向西方學習,出現了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們向西方學習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政治上也要求改革。這一時期大量的西方知識傳入中國,影響非常廣泛。
許多人以轉譯日本人所著的西學書籍來接受西學。進入民國時期,由於對政治的不滿又進一步導致知識分子們提出全盤西化的主張,在五四時期這種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一波的西學東漸,一直持續到當代而未止。
盡管如此,縱觀中國近代西學東漸的歷史,它的成就是巨大的。雖然經歷了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艱難探索和吸收過程,但畢竟使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大大加速,客觀上加快了清王朝滅亡的腳步,為中國早日推翻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奠定了基礎。
但墨守成規、亦步亦趨的學習心理使中國的每一步學習都事倍功半,成效大打折扣.學習中的'一邊倒'現象和盲目照搬現象使中國的西學東漸走了許多彎路,學習中的'急功近利'思想也是造成西學東漸成效甚微的重要原因。
C. 石中英走進教育學觀後感
昨天開始讀石中抄英的《教育哲襲學導論》,這是WY師妹強烈推薦的。打開一讀,發現確實值得推薦。到現在,看完了導言和第一章,看得很細很慢,因為確實比較好看的。
導言《哲學與教育》提出並回答了三個問題:教育活動需要哲學嗎?哲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嗎?一般哲學可以替代教育哲學嗎?在我看來,這三個問題分別指向教育哲學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對第一個問題,作者從教育活動、教育目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論四方面進行了問答,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對於第二個問題,讀完之後讓我覺得哲學並非高高在上,它已經進入草根層面,它是對生活的反思與追問。第三個問題的回答自然也是肯定的,因為教育哲學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領域。
第一章《什麼是教育哲學》從以下三個角度集中分析教育哲學學習和研究的基本問題:教育哲學的定義、教育哲學的價值、教育哲學的學習和研究。這里具體介紹第一節《教育哲學的定義》。
D. 英國懷特對教育哲學的定義
英國是世界上教育哲學研究比較發達的國家,有著專門的教育哲學教席、學會、雜志、網站、研究生培養計劃。20世紀的英國的教育哲學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歷史時期。
20年代40年代之前的英國教育哲學可以概括為"規范教育哲學"。"規范教育哲學"是美國教育哲學家弗蘭肯納(Frankena,W.K.)提出的,與"思辯教育哲學"和"分析教育哲學"相對。這一時期教育哲學還沒有成為一門學術性學科和專業,只是哲學家的"業余愛好"。這一時期代表人物和作品有:羅素(B.Russell) 的《教育論》(1927)、懷特海(A.N.Whitehead)的《教育的節奏》(1922)與《教育目的》(1929)、沛西·能(Nunn,P.)的《教育原理》(1920)等。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英國教育哲學可以概括為分析教育哲學。這一階段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開始對教育概念、命題和理論形式的概念分析。1942年,倫敦大學教育學院開始在英國率先設立教育哲學教授職位,由里德(Reid,L.A)擔任,這在教育研究領域還是第一次。哈迪(C.D.Hardie)的《教育理論中的真理與謬誤》(1942)和奧康納(D.J.O'Connor)的《教育哲學導論》(1957)是分析教育哲學代表作。
E. 教育哲學導論,宗教文化學導論這兩門選修課怎麼樣
20世紀以來,教育哲學的研究和教學始終面臨著三個主要問題:教育哲學有必要嗎?教育哲學是不是太抽象?有哲學就行了,何必又添一個教育哲學?
哲學對於教育活動之必要性通過對教育理論的影響而間接地表現出來,眾所周知,教育活動是蘊涵著理論的,即使這些理論可能只是一些緘默的理論。從邏輯上說,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論指導或影響的教育活動,就是那些最藐視教育理論的人實際上也在實踐著某種形式的理論,也許可以將其稱為「極端的行為主義」或「經驗主義」理論。
F. 教育哲學導論 教育哲學通論 哪本好
請給出作者和版本啊,否則怎麼說啊,叫這個名字的書有好多啊
G. 中國教育哲學如何促成馬來西亞的教育目標
教育哲學是教育科學分支學科。具有方法論性質的基礎學科。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的一些根本問題進行哲學探討,以為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指導。具有概括性、規范性和批判性等特點。19 世紀末成為獨立學科。1848 年德國哲學家羅遜克蘭茲著《教育學體系》一書,後由美國教育學家布萊克特於 1886 年譯為英文,改名為《教育哲學》。一般認為,此即「教育哲學」一科的由來。嗣後教育哲學著作日益增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是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 1916 年出版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副標題為「教育哲學導論」),該書共 26 章,論述教育中的一些根本問題。[1]
H. 教育哲學的哲學體系
從教育哲學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來看,它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因而從體繫到內容,至今尚處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階段。從國內外的教育哲學著作來看,概括起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體系:①以研究教育基本問題為主的教育哲學體系;②以研究教育流派為主的教育哲學體系。前一種可以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為例,全書共講了26個專題,從教育的本質、作用到教材、教法以及知識、道德等問題都作了全面的論述。後一種可以當代美國教育哲學家G.F.尼勒的《教育哲學導論》作為代表,全書共講述了實用主義、進步主義、要素主義、永恆主義、改造主義、存在主義、分析哲學等幾個主要教育哲學流派。有的教育哲學論著,兼有上述兩種體系的內容,如當代美國教育哲學家J.S.布魯巴克的《現代教育哲學》。在該書中除分別論述了學校與社會、教育目標、課程、方法論、職業權利與義務等問題外,還對當代各個教育哲學流派作了介紹和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的教育哲學論著,多屬第一種體系,也有兼采第二種體系的。其論述的內容一般包括有教育本質論、教育目的論、教育價值論和教育方法論等基本問題。也有的從論理學、倫理學、美學來論述教育的,或者從心靈論、知識論、道德論、社會學等方面來論述教育問題的。總之,雖體系各異,但概括說來,一類是從哲學的體系出發來論述教育問題,另一類是從教育的基本問題出發來作哲學分析。
I. 尋石中英老師的《教育哲學導論》電子版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95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