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哲學角度上,有善惡邏輯與是非邏輯之分。很明顯,三國中一直串演著善惡邏輯的悲劇
世界上的事,有善的也有惡的,有對的也有錯的,善的不一定是對的,惡的也不一定是錯的。
在三國中,很多人做了對的事情,但那卻是惡的,有些人做錯了,但卻是善的。善舉為錯,惡舉為錯,這就是可悲之處。為什麼會如此呢?人面對一件善而錯的事,或是一件對而惡的事時,該如何選擇呢?在最後,文化承認的英傑,其行事的准則是道德。一個沒有道德心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行善而錯之事的英傑的偉大之處的,也就是不可能為英傑的豪情壯舉而感動。
如今乞丐多半是假的,當無力維持生計之人不願意在「組織」手下行乞求生,別的乞丐會認為他是傻瓜,此人做了善的卻錯的事,而加入「組織」的人行了對而惡的事;
面對滿街假可憐的人,當有人還不斷給予乞丐支援時,很多人認為他是傻瓜,此人同樣做了善而錯的事,對乞丐視而不見的人行的對而惡的事。
有道德心的人,不會加入假乞丐「組織」;有道德心的人,就算是假乞丐,也盡量幫助;有道德心的,才不會去認為以上二者是傻瓜……
2. 人性善惡請教:有一定哲學素養的人
雖然人性本惡,但是我們這個世界並沒有在人慾橫流中毀滅掉,這是因為人有理性(時間警示)。人性可以通過後天教化加以改造。當人的自然傾向無限向外擴張的時候,如果社會屬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瀾,那麼人性就會更加墮落;相反,如果我們整個社會倡導揚善避惡,那麼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發展,這一點也不正說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修齊、治平、內聖、外王是何等重要嗎!
盡管我們承認人性本惡,(時間警示)但並不意味著人類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並不因為他白壁無瑕,完美無缺,而在於能有認識自己的勇氣,承認人性本惡;人有判斷是非的理性,能夠揚善棄惡。為了矯治本惡的人性,人們不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規范道德以減少爭斗、設立政府以處罰叛逆,而且倡導堅貞以反對意亂行迷、編寫童話去詛咒忘恩負義
正是由於人性本惡的存在,所以,在人類社會滄海桑田的演進過程之中,教化才顯得尤其重要,而且也相當艱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方從來不否認,通過後天的教化和修養,人是可以對他的人性加以改變,甚至形成偉大的人格的。但是,正因為有本惡的人性存在,所以,我們要知道,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認識到人性本惡,其實並不是人類的羞恥。真正應該反省的,是面對著真理,卻不敢去正視它。其實,人類社會演進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也就是人的尊嚴這種虛假的虛榮被不斷剝去的過程。我們看到在神學靈光籠罩之下,人類曾經是相當的夜郎自大。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說,抹去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達爾文的進化論揭示人與動物之間必然的內在聯系;而弗洛伊德則披露了在理性的冰山尖之下,人的巨大的本能的沖動與慾望。今天,我們也只有真正地認識到人性本惡這一基礎,(時間到)才能做到抑惡揚善。謝謝!(掌聲)
第一,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正視歷史和現實。回顧歷史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感到痛苦而顫抖。從希波戰爭到十字軍東征,從希特勒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到日寇在華北的細菌試驗場,真可謂是「色情與貪婪齊飛,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交織著滿足人類無限貪欲而展開的狼煙與鐵血啊!可見,本惡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將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呢?
第二,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重視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視人類文明引導的結果,培養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歷史的坎坷當中,人類並沒有自取滅亡。尤其是在面對彬彬有禮、親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人類明天會更好,這其中我們要感謝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們優良的社會教化系統。人類文明是在人類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斷茁壯成長的。飲水思源,借我們要感謝那些在人類教化路途中灑進他們含辛茹苦汗水的這些中西先哲們。正因為從他們的理論智慧當中,從他們的身體力行當中,人們才有可能從外在的強制走上理性的自約,自約人的本性的惡,從而培養一個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見,人性本惡,並不意味著人終身成為惡,只要通過社會的教化系統就可以棄惡揚善,化性起偽啊!
第三,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調動一切社會教化的手段來揚善避惡。光陰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質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而人類的精神家園可謂是花果飄零。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警惕,人性本惡這個基本的命題。可喜的是,在東方的大地上,我們說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已經從一陽來復開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們也相信,通過傳統文化的精華,必將使人類從無節制的慾望中合理地扼制並加以引導,從他律走向自律,從執法走向立法。人類才可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謝謝各位!(掌聲)
看了上面即使知道人性本惡也不會感到絕望了
3. 從哲學角度談談人性善惡論
人性善惡,呵呵,我自己閑的沒事瞎想過,正好今天拿出來給你們說說,不然就生銹拉,首先聲明,玩笑而已,不要用哲學的眼光來嚴格要求.
我個人認為,人生下來是分善惡的,而且是一半一半,各佔二分之一.也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但是我個人認為影響不大,父母很好,但他們的孩子很差,哥哥很好弟弟可能就不好,有人在詩書禮儀之家照樣道德敗壞,有人在社會的黑暗角落張大卻可以一塵不染;善和惡是天生的,和你生出來就是什麼樣一樣,而且是或者接近一比一的比例,才能夠保持平衡,不然會造成整個社會崩塌.古來所說的道德君子,是天性較好的中的佼佼者,而歷史上的大惡之人確實天性為惡中的佼佼者.至於所說的對於善惡標准不同造成對善惡判斷不同,這是由社會和公眾的判斷標准決定的,即非是由個體決定的,不影響個體天性.
4. 心和舌頭善與惡的哲學解釋
其實心和舌頭本質上沒有善惡之分,只是大腦的作用才讓他們產生了思維活動,才讓他們做出了這方面的反應。
5. 好與壞,善與惡,究竟怎麼區分,站在哲學的
區分的標準是道德規范。
凡是符合道德規范的就是好和善;
凡是違背道德規范的就是壞和惡。
6. 從哲學方面闡述~1人性善惡問題。 2人性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表現出善。
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認為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人是善於俄的統一體,任何人都有善惡兩面。
矛盾的雙方互相依存又互相鬥爭,在斗爭中互相促進和發展:人性中的善惡互相鬥爭,使人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並且時常面臨在善與惡之間選擇的掙扎。戰勝的一方則成為人的外在表現。在這種斗爭中人性不斷地發展成熟。
在一定條件下矛盾的雙方可以向對立面轉化:善惡不是絕對的,善人可能在一定環境下做出惡事,惡人也可能改邪歸正成為善人。
把握事物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一個人是善是惡要綜合來看,主要方面屬於哪一方,這個人就算哪一方。
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善,就是要克服矛盾的另一方:惡
7. 哲學上什麼是惡
哲學中關於惡的理論有很多種,略舉幾例:
無人有意作惡: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就是德性,人們做「惡」往往源於無知;
存天理去人慾:宋明理學家在人性本善的基礎上認為惡源於過分的人慾,需要注意這里強調是「過分」的人慾,例如人餓了想吃飯是天理,但吃飽了還追求珍禽美味就是人慾了。
違反定言命令:康德認為善是存在於理性之中的先驗定言命令(道德律),當人因「偏好」(可認為是慾望)的誘惑而違背理性的命令時,就是作惡。
善惡是哲學的永恆問題,以上的幾種理論都有不足(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例如對康德的批評最諷刺的是,康德自己也不得不委婉地承認他構築如此復雜精巧的概念體系,最後只是證明了惡就是「非善」。
8. 哲學之是非觀,善惡觀
想隨心所欲,為何要拋棄是非對錯?隨心所欲是想拋就拋,想要就要。超脫自我,這樣的我還是我嗎?我就是我,何必超脫,超脫以後還不是一樣是我。做自己,已經足夠了。
9. 善與惡哲學
還是努力珍惜一些真、善、美的東西吧,我們在這方面沒有得到的還有很多,而失去的卻更多。進來的少,出去的多,人生面臨一種虛空將是可怕的。若我們心中真實的想法是趨善避惡,那為著這樣一種有意義的追求,苦就苦點吧,至少在夜深人靜時我的良心能發出鼓勵安慰我的聲音,在紛擾復雜的境遇中我能俯仰無愧。
10. 善惡是非美醜都分不清的人還有什麼資格談哲學
善惡是非美醜是那麼好分的么?什麼是善?為救一千人殺生五百人算版是善是惡?什麼權是是非?矛盾怎麼來的?不就是因為雙方都覺得自己是對的?什麼是美醜,外表美麗而內心險惡這是美還是丑?什麼是資格?誰有資格?誰不犯錯?誰是絕對正確?看破而不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