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理學十大效應
十大心理效應指:木桶效應、羊群效應、鯰魚效應、暈輪效應、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效應)、近因效應、自驗預言(皮格馬利翁效應)、馬太效應、仰巴腳效應、刻板效應
1、木桶效應
一隻木桶,裡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
2、羊群效應
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沖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裡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3、鯰魚效應
挪威人把鯰魚裝入魚槽,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4、暈輪效應
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5、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效應)
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一些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6、近因效應
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
7、自驗預言(皮格馬利翁效應)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8、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
9、仰巴腳效應
人們更傾向於喜歡精明又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上稱此現象為「仰巴腳效應」。
10、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
(1)心理學症狀擴展閱讀:
心理學的應用: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人心理機能在社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
❷ 心理學都有哪些綜合症
1、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征,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
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於是,他們採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度,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2、卡普格拉妄想症
1923年由法國的精神科醫生卡普格拉(J.Capgras)首先描述,也稱卡普格拉綜合症(Capgras delusion),該症狀通常由於視覺信息從梭狀回到杏仁核到邊緣系統的線路受損而產生。
核心表現是患者認為一個現實的人(多數是親屬)被另外一個人所冒充或取代,這兩個人同時都存在,而且長相和其他特徵都是一樣的,值得注意到是,通過電話聯系患者還是可以辨認出來到(因為聽覺信號到邊緣系統的線路沒有受損)。
3、學者綜合症(Savant-Syndrome)
學者綜合症是指有認知障礙,但在某一方面,如對某種藝術或學術,卻有超乎常人能力的人。自閉症患者中只有10%是學者綜合症,他們在一些特殊測試中常常勝於常人,被稱為白痴天才。
4、高大罌粟花綜合症(Tall Poppy Syndrome)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一個流行用語,用來形容一種在社群文化中,集體地對某類人的批判態度,屬於意識形態表達的一種方式。
當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上達到某程度上成功的時候,而惹來社群中不約而同的,自發性的,集體性的批評。通常,這種批評也會從社區領袖們口中而出,亦帶有反智主義,特別是對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5、被愛幻想症
又稱為被愛妄想症( erotomanic delusions, or erotomania)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會對他人產生錯誤的浪漫幻想,錯誤地以為自己在和此人談戀愛。
根據McEwan,Mullen,& Purcell(2007),少數跟蹤狂就是因為對跟蹤對象產生了被愛型幻想而跟蹤對方,並且有證據表明,相比於其他類型的跟蹤狂,此類跟蹤狂侵犯跟蹤對象的可能性較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卡普格拉妄想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者綜合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大罌粟花綜合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被愛幻想症
❸ 關於心理學的一種症狀
這是你的性格導致的,你是個急性子。對每件事情都要求很高,或者擔心做不好。其實,你不必這么在意每件事。心裡想著把這件事做壞了也沒事,這樣就不會那麼急躁了。
❹ 心理學現象
距離產生美是因為兩個相愛或相知
女友或者初戀或者網友產生落差是因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
❺ 症狀是什麼意思(心理學)
心理學症狀的意思指心理問題引起患者的主觀不適、異常感覺、功能變化或明顯的改變。
❻ 心理學上有哪些綜合病症
司湯達綜合症:
司湯達綜合症(Stendhal syndrome)司湯達綜合症或佛羅倫薩綜合征, 是指在藝術品密集的空間里,觀賞者受強烈美感刺激,引發的心身疾病 ,導致心跳加快,頭昏眼花, 混亂 ,甚至產生幻覺時的症狀。
科塔爾綜合症
科塔爾綜合征(Cotard syndrome): 以虛無妄想(nihilistic delusion)和否定妄想(delusion of negation)為核心症狀 患者主要是認為自身軀體和內部器官發生了變化. 部分或全部已經不存在了 如某患者稱自己的肺爛了 腸子也爛了 甚至整個身體都沒了.
患者認為自己已經死了 不復於人世或者五臟六腑已經被掏空 即使正和外人說話也不認為自己是活著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Tall Poppy Syndrome)
社會心理症侯,不屬於精神病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Tall Poppy Syndrome)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一個流行用語,用來形容一種在社群文化中,集體地對某類人的批判態度,屬於意識形態表達的一種方式。當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上達到某程度上成功的時候,而惹來社群中不約而同的,自發性的,集體性的批評。通常,這種批評也會從社區領袖們口中而出,亦帶有反智主義,特別是對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阿斯伯格綜合症(Asperger』s Syndrome簡稱AS)
神經發展障礙的一種,可歸類為自閉症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其中一類[1]。在外界一般被認為是「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在精神病學常用的美國心理學會的診斷基準 (DSM-IV-TR) 當中,則稱之為亞斯伯格障礙。人際關系的障礙,對他人情緒的推測力,也就是有精神理論(Theory of mind)障礙的特徴。對特定的范疇會表現出特別執著,運動機能也會顯現出輕微障礙。但像自閉症一般帶有語言障礙與智力障礙則較為少數。對視覺和背誦方面的表現普遍良好,許多科學家和數學家也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
被診斷為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兒童,必須具有以下三種征狀:社交困難 (Social deficit)、溝通困難 (communication deficit) ,和 固執或狹窄興趣 (rigidity or restricted interest)廣場恐懼症
廣場恐懼症是一種焦慮症。
廣場恐懼症患者會害怕人群擁擠的情況,尤其是在封閉的空間當中,而且通常會引發恐慌症狀。因此,廣場恐懼症患者通常待在家裡面,對外出則感到困難。
彼得潘綜合症
童話中出現的彼得潘,離開了大人們居住的世界,永遠像少年一樣的活著。因此,人們就把這種即使年紀已經很大了,但行動與個性卻都還表現得像小孩子的人稱為 「彼得潘癥候群」患者。患了彼得潘癥候群的大人,比起跟其他大人相處,他們更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模型或娃娃,懷念小時候父母無微不至的關照,所以即使長大 了,行為還是像小孩子一樣,而這也被稱為大孩子(kilt),也就是像小孩的成人。
患者有不少孩子的弱點,如優柔寡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絕等。因此,他們的行為與年齡很不相稱。患「彼得潘綜合症」的人渴望永遠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願成為父偏側空間失調症:
幽閉恐懼症是對封閉空間的一種焦慮症。幽閉恐懼症患者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電梯、車箱或機艙內,可能發生恐慌症狀,或者害怕會發生恐慌症狀。
幽閉恐懼症被普遍的認為是廣場恐懼症的反例,不過這樣的論點是過分簡化的結果:幽閉恐懼症患者會害怕待在群眾當中,而這也是廣場恐懼症的特徵之一。所以在充滿群眾的市政廣場的中,可能同時引發幽閉恐懼症和廣場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