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反推哲學論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反推哲學論

發布時間: 2021-03-24 23:50:00

㈠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解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1.1世界是事實的總體,而不是事物的總體。 1, 維特根斯坦所說的「事實」是處在邏輯空間中的,他說,「在邏輯空間中的諸事實就是世界」,這似乎表明,維特根斯坦不認為由偶然的世界,世界中的一切都處在必然的關系之中,因而,一切都是被決定的,世界中沒有自由。
2, 通常人們認為,世界由各種不同的事物組成,但是維特根斯坦卻說世界是由「事實」組成,有人說他之所以如此認為,與他的老師羅素的摹狀詞理論有關系。 我也不太懂,先回答一條。

㈡ 尋找哲學理論

哲學理論最不缺。
唯心派,唯物派
宗教的,學術的
中國的老子、朱子、王陽明
外國的黑格爾,尼采,馬克思,薩特……

㈢ 有關哲學辯論賽

參加哲學辯論,首先必須明白哲學是什麼?如果按照西方「形式邏輯」,和「愛智慧」內、「世界觀」主客二容元對立邏輯思維模式,學螞蟻死啃西方邏輯學書本,至多是矛和盾的結果。因此,要想取勝,就要大膽跳出西方哲學枷鎖的羈絆,從中國人文科學的視角來反駁現代哲學所涉及的一切問題,必然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李勝中學社(原名:李勝中2015)

㈣ 著名的哲學理論

一、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認為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霉蛋,不經意間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

㈤ 哲學論死亡

生命和sǐ亡都可能有或沒有意義(價值)。
臧克家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毛'澤東對劉胡蘭的評價:「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毛'澤東對張思德的評價: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珍愛生命,不懼sǐ亡;造福人類,意義永恆!

㈥ 請問現在世界上最新的哲學理論體系(或哲學思想)是什麼目前世界范圍內最被廣為接受的哲學又是什麼呢

現在世界上最新的哲學理論應該算是後現代哲學吧.
如果說目前世界范圍內最被廣為接受的哲學的話,
歐陸哲學一系有現象學、存在主義、解釋學等
英美哲學一系有科學哲學和分析哲學.

㈦ 亞里士多德的力學理論是從怎樣的哲學理論推導出的

1.亞里士多德根據十范疇表(見《范疇篇》)中的因果性范疇得出結論,認為運動一定是有原因的。但是當時的認識水平只能認為物體靜止是不受力的,而只要給與物體一個恰當角度的力,就可以使物體運動,如果停止力的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根據這種常識性的物理模型,亞里士多德認為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就是「力」。實際上這不是什麼唯心不唯心,而是當時認識能力和思維的有限。事實上直到伽利略設計了斜坡的理想試驗才導致了後來牛頓的力學發現。

2.不能說明,因為亞里士多德所建立的科學體系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經驗常識性的歸納總結,亞里士多德只不過將其「科學化」抽象化而已。其實,無論現代科技發展到怎樣程度,亞里士多德都被認為是最早建立科學形態和模式的第一人。

3.哲學的研究從未指導過具體的科學研究,而只是一種方法論的指導,就如培根的《新工具》、笛卡爾的《方法論》無不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㈧ 什麼是哲學理論

哲學理論是哲學認識實踐活動產生的必然結果,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哲學理論的兩種具體表現形式。

㈨ 哲學通論中有哪八種八種哲學觀

一、普遍規律說

1、「普通規律說」認為:各門科學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種「特殊領域」,並提供關於這些領域的「特殊規律」;而哲學則以「整個世界」為對象,並提供關於整個世界的運動與發展的「普遍規律」。

2 、歷史基礎:具有深遠的哲學史背景。例如,古希臘哲學「尋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德國古典哲學「尋求全部知識的基礎和提供一切科學的邏輯」等都是把哲學定位為「對普遍規律的尋求」。

3 、心理基礎:人類的思維在面對千姿百態的世界時,總是力圖在最深刻的層次上把握其內在的統一性,並期望採用這種「統一性」去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以及關於這些現象的全部知識。這就是人類思維所追求的:把握和解釋世界的「全體的自由性」。

4 、辯證看待:該學說在尋求「普遍規律」時忽略/脫離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把哲學理論混同為一般的實證知識。因此,我們需要從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出發,重新理解「普遍規律說」。

二、認識論說

1 、哲學的研究對象不是「整個世界」,而是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哲學關於「普遍規律」的認識,不是通過研究「整個世界」而獲得的,而是以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學三者統一的方式來實現的。

簡言之,「沒有認識論的本體論為無效」,也就是,哲學關於「普遍規律」的認識,必須以對人類認識的反省為前提。

2 、歷史基礎:①是在反思「普遍規律說」的過程中形成的。②當時正處於「認識論轉向」時期。

人們通常把西方哲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古代的本體論哲學,近代的認識論哲學,現代的語言哲學,並把近代哲學的變革稱為「認識論轉向」,把現代哲學的變革稱為「語言轉向」。



三、語言分析說

1 、人類必須用語言去理解和表達自己的「認識」及其所表達的「世界」,並用語言去表達自己對「世界」和自己的「認識」的理解。「語言」是思維和存在之間的中介/媒介。

2 、歷史基礎:哲學從「反思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轉向「注意表達這種認識的媒介」,即「語言轉向」。這種哲學觀,既是「拒斥形而上學」的產物,又是反思「普遍規律說」的結果。

3、辯證看待:過分地注重於「技巧」,而低估了「理論」的重要性,尤其低估了哲學理論自身和哲學反思方式的重要性。實質上是把語言當作進行邏輯分析的工具,但過分地強調了語言的邏輯性。導致:並非把語言升華到哲學的高度,反而是把哲學降低到邏輯性語言的層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哲學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