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哲學的范疇是什麼。包括哪些內容。說得詳細一些。
哲學范疇是哲學里概括與抽象程度較高的概念,如物質與精神、信息與能量、運動與靜止、必然與偶然、規律與混沌、對立與統一、系統與要素、結構與建構、理性與信仰、利己與利他等。
五大范疇是:
一、內容和形式: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必須通過形式表現,形式對內容具有反作用,內容和形式存在於統一體中,不可分割。
二、現象和本質: 本質和現象是揭示客觀事物內部聯系和外在表現之間相互關系的范疇,二者既對立又統一。現象是外在的、個別的、具體的、片面的、豐富的、生動的,而本質則是內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單純的。但是二者又是統一的,沒有脫離本質的現象也沒有脫離現象的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露和表現,現象背後隱藏著事物的本質,二者不可分割。
三、原因和結果: 對立表現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圍內,原因和結果具有確定的界限和先後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結果就是結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顛倒。它們的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四、可能性和現實: 對立表現在:可能性是潛在的、尚未成為現實的東西,現實則是已經存在的東西。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五、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對立表現在:二者產生的根據不同,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統一表現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滲透,在一定的條件可以互相轉化,互相過渡。
三大規律:辯證唯物主義講的是一切物質都是在不斷運動和變化的,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對立統一規律(事物矛盾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1、對立統一規律講的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基本動力」,矛盾有兩點論和重點論,所以我們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2、質量互變規律是指事物發展的規律,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告訴我們做事要注意平時量的積累,當量積累的一定時,突破了度的限制,就達到了質的飛躍。3、否定之否定規律指明了事物發展的過程,新的事物替代舊事物是歷史的必然,但我們對待舊事物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正所謂「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㈡ 哲學里的三大規律,五對范疇各是什麼
三大規律是指: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三大規律;
五大范疇是:原因與結果,內容與形式,現象與本質,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
㈢ 哲學中的范疇指的是什麼
范疇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人類理性思維的邏輯形式。各門具體科學都有各自的范疇體系。
哲學范疇不同於各門具體科學的基本概念,它不是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的反映,而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過程最本質、最普遍的聯系的反映。哲學范疇對各門具體科學具有普遍的方法論意義。
詳細:
范疇一詞語出希臘文。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第一次對范疇體系進行了較系統的整理和研究。它從產生時起,就一直同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解相聯系。G.W.F.黑格爾在《邏輯學》一書中著重研究了范疇的運動和轉化。但是,黑格爾對范疇本性的理解是唯心主義的,他把范疇看作是絕對精神自我發展和自我認識的產物。唯物辯證法是對人類歷史的實踐和認識經驗的科學概括,是一個嚴密的范疇體系,這些范疇包括:單一、特殊、普遍、形式、內容、本質、現象、原因、結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現實性等等。范疇是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一。范疇作為思維的形式是主觀的;范疇的內容則是客觀的,范疇是對現實的反映,是對現實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的概括。范疇也是主體和客體聯系的紐結。任何范疇都是包含諸種要素的概念系統,范疇的本質表現在構成它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結構中。諸種范疇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對立的范疇既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系和轉化。哲學和各門具體學科正是通過范疇的這種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構成了它們自身的范疇體系。只有通過范疇體系,才能有條件地、近似地反映永恆運動和發展的客觀世界。建立範疇體系的基本原則是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即整個范疇體系的邏輯發展順序以簡化和揚棄的形式包含、再現著事物形成的歷史。
㈣ 哲學的五對范疇中 內容和形式 這對關系 兩者能不能
內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內在要素與結構或表現方式之間關系的一對哲學范疇。
一、范疇定義
1、內容是構成事物的一切內在要素的總和。
2、形式是把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和表現內容的方式。
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以一定的化學元素為自己的內容,又以相應的結構作為自己的形式。內容相同,形式不同則成為兩種不同的化學物質。例如,甲醚(氣體)和乙醇(液體)。
就文藝作品來說,主題、人物、情節是它的內容,體裁、劇種是它的表現形式。例如,《智取威虎山》原是小說中的一段故事,後來改編成電影和京劇。
二、辯證關系
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
1、對立
內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形式是事物的存在(表現)方式。
就社會現象來說,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2、統一
第一,相互聯結、相互依存。
沒有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
語言是形式,思想是內容。要表達人的感情,往往要用相應的感嘆詞;「喔賽」「帥呆」等語言形式,總是表現一定的思想感情。
第二,相互作用、相互制約。
一方面,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於內容。
甲醇和乙醚都只有一個有氧原子,沒有它,就不能夠生產這兩種物質。
另一方面,形式反作用於內容。
大多數廣告都是在推銷一種產品。有的廣告形式有利於表現產品的特色,起到了促銷的作用;有的廣告形式不佳、令人莫名其妙,白花廣告費。
第三,內容和形式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在生產方式中,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的社會形式,在社會經濟結構中,它又是一定經濟體制的內容。
第四,內容和形式交錯組合。(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是復雜的。)
從空間上看,同一內容可以有多種形式,同一形式可以表現不同的內容。例如,江姐的故事被寫進小說、拍成電影、編出歌劇。歌劇既可以歌頌江姐也可以歌頌孔繁森。
從時間關繫上看,新內容可以利用舊形式,舊內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紅燈記》利用了京劇的形式;《西遊記》排成了電視劇,在世界上擴大了影響。
三、實踐意義
1、根據內容決定形式的原理,我們必須注重事物的內容,反對形式主義;
2、根據形式對內容有反作用的原理,我們要善於利用各種形式,反對形式虛無主義。
㈤ 哲學范疇
范疇指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的普遍本質的概括和本質。哲學的范疇包括哲學的定義和基本問題。哲學在古希臘指「愛智慧」。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的學說,是在具體各門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內容:思維與存在何為本原,思維與存在是否有同一性。人和世界的關系問題已成為當代哲學研究的重大問題。
㈥ 「過程與狀態」是一對哲學范疇嗎
①整體和部分辯證統一,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要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加強文化建設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②矛盾即對立統一(或矛盾具有普遍性),堅持全面的觀點.科學發展觀要求推動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我國文化建設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加強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去迎接挑戰.
㈦ 馬克思主義中的五對哲學范疇中的「哲學范疇」的概念是什麼
「范疇」是一個概念化的概念的輔助工具。首先應該理解「概念」的本質。人類思維能力只是在黑格爾時代後,才給「概念」下了比較實在而較認真的解釋(見黑格爾《邏輯學》)。按黑格爾的說法,在「概念」存在起始起(開端),就有「有」與「無」這對對立統一的范疇出現,經過規定「有」「無」之間的同異,找出差別以示區分,在理解了存在差別和同一的認識上,將「有」與「無」純粹化抽象化去掉內容只存形式,則有與無都是空洞的形式,互為「變」。「有」「無」「變」是最初的范疇,基本范疇是「有」「無」。「變」是對立的統一。由於「變」,進入了更加深入一層的范疇。
「質」「量」「度」也是范疇。「有限」「無限」;「時間」「空間」;「原因」「結果」;「形式」「內容」;「現象」「本質」;「普遍」「特殊」「個別」;等等。這些只是就《邏輯學》內的范疇。
范疇具備專業分類性。比如哲學有哲學的范疇(思維與存在,物質與精神,有神論與無神論,等等);數學有數學的專業范疇(有理數與無理數,三角與幾何,加減與乘除,冪與根等等);政治經濟學有政治經濟學的范疇(價值與財富,勞動與勞動力,剩餘價值與利潤,土地與資本等等)。
馬克思主義哲學統屬於哲學范疇。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他的特殊性。這就構成馬克思主義哲學范疇。五大范疇為:內容與形式;現象與本質;原因和結果;可能性與現實性;偶然性與必然性。
㈧ 什麼是哲學的五大范疇
五大范疇指的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是五大范疇,而不是五大原則)
1、內容和形式: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必須通過形式表現,形式對內容具有反作用,內容和形式存在於統一體中,不可分割。
2、現象和本質: 本質和現象是揭示客觀事物內部聯系和外在表現之間相互關系的范疇,二者既對立又統一。現象是外在的、個別的、具體的、片面的、豐富的、生動的,而本質則是內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單純的。但是二者又是統一的,沒有脫離本質的現象也沒有脫離現象的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露和表現,現象背後隱藏著事物的本質,二者不可分割。
3、原因和結果: 對立表現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圍內,原因和結果具有確定的界限和先後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結果就是結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顛倒。它們的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4、可能性和現實性: 對立表現在:可能性是潛在的、尚未成為現實的東西,現實則是已經存在的東西。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5、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對立表現在:二者產生的根據不同,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統一表現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滲透,在一定的條件可以互相轉化,互相過渡。
(8)一對哲學范疇擴展閱讀
哲學的功用
哲學能夠鍛煉理論思維。由於哲學包含真、善、美幾方面內容,因此理論思維也包括這些方面的內容。求真能培養科學精神,求善能提高道德水平,求美能造就藝術素養,融匯三者,貫通一切,就能升華為「境界」。
因此,有人認為哲學就是境界學。境界是人的總體文化素質,是對待世界人生的總態度。從這種意義上說,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也可以說是對人生的反思。概言之,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是哲學的主要功用。
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是用。這是滿足物質需求的用。還有另一種用,即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用。這類用包括文學、藝術、哲學和宗教等方面的內容。兩種用互不替代。哲學作為精神產品,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應該能滿足最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在物質需要基本滿足之後,這就是最大的需要,也是哲學最大的用處。
㈨ 什麼是哲學的五大范疇五大范疇和三大規律
五大范疇:指的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
一、內容和形式: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必須通過形式表現,形式對內容具有反作用,內容和形式存在於統一體中,不可分割。
二、現象和本質: 本質和現象是揭示客觀事物內部聯系和外在表現之間相互關系的范疇,二者既對立又統一。
現象是外在的、個別的、具體的、片面的、豐富的、生動的,而本質則是內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單純的。但是二者又是統一的,沒有脫離本質的現象也沒有脫離現象的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露和表現,現象背後隱藏著事物的本質,二者不可分割。
三、原因和結果: 對立表現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圍內,原因和結果具有確定的界限和先後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結果就是結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顛倒。它們的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四、可能性和現實性: 對立表現在:可能性是潛在的、尚未成為現實的東西,現實則是已經存在的東西。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五、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對立表現在:二者產生的根據不同,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統一表現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 滲透,在一定的條件可以互相轉化,互相過渡。
三大規律:是指唯物辯證法的三條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9)一對哲學范疇擴展閱讀:
三大規律的基本內容:
1、對立統一規律講的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基本動力」,矛盾有兩點論和重點論,所以我們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質量互變規律是指事物發展的規律,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告訴我們做事要注意平時量的積累,當量積累的一定時,突破了度的限制,就達到了質的飛躍。
3、否定之否定規律指明了事物發展的過程,新的事物替代舊事物是歷史的必然,但我們對待舊事物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正所謂「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