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篇社區服務的大學社會實踐文章
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區居委會幫忙,進行社區服務。從2.21到2.27,一個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會服務,幫那裡的工作人員整理資料和文件,走訪人民群眾,了解社區居民的生活情況。
剛開始,我並不適應那裡的工作,覺得很無聊,很沒用。但是,通過與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的接觸,我逐漸了解到了這個社區服務的樂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資料,如何照顧老人,如何體貼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艱辛、努力——這一切的一切,若是沒有走出家門,參與服務,就不會體會到的。
通過這次社區服務,我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擴大了視野,對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僅發現了自己知識結構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發。
比如說,居委會的資料總是井井有條,分類整齊,通過居委會大媽的言傳身受,我知道了學習應該也像整理資料一樣,每天都應該按門按科地把知識梳理一遍,這樣,不僅有利於查找,而且還有利於記憶。不只是學習,家裡的一切也應當是這樣,書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區里的老人那裡慰問。臘月寒冬,劉爺爺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劉爺爺年輕的時候喝酒喝得太多,導致了中風,現在,每天他都會推著嬰兒車在院子里練習走動。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幫他收拾完家之後,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紀都不會像他這樣日日不停,風雨不住地鍛煉,可見他的毅力有多麼堅韌了。我以前曾經問過他,為什麼要天天鍛煉,他告訴我說,這是必須的,如果不天天鍛煉的話,就永遠走不動了。他還告訴我說,自己年輕時貪杯好飲才導致了現在這個結果,現在社會上,好多小孩13.4歲就開始吸煙、喝酒。他們的這些做法都是對自己對父母對社會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轍,要健健康康的成長。聽了這些話,我受益匪淺。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
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
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
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 ,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干勁,
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
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貳』 社會學當中的社區觀察筆記怎麼寫
村子位置、特點、人口、人口組成結構、生產方式、經濟來源還有你的觀察時間這些基本的你總要先寫寫吧~其他的應該主要是他們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還有思維習慣等等的吧。
我也沒寫過就是了=。=
『叄』 推薦幾本社會學研究的書籍撒!
社會學四大家 塗爾干《社會分工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 《宗教生活基版本形式》 韋伯《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經濟與社會》…… 齊美爾《論社會分化》《貨幣哲學》…… 馬克思 《資本論》…… 除此,費孝通先生的也是必看 江村經濟》《生育制度》《鄉土中國》…… 還有就是 《街角社會》《論集體記憶》《開放社會學》《兩性社會學》《結構主義社會學》……
『肆』 社區與社會的區別
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構成社區要具備五個要素:
有聚居的一群人;
有一定的地域;
有一定的生活服務設施;
居民群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居民群之間發生種種社會關系;
為謀求規章制度具體落實,產生各種社會群體和機構(如求詢者生活的城區、街道、鄉村、生產隊和大企業等)。
社區蘊藏著巨大的資源優勢,具有經濟性、社會化、心理支持與影響、社會控制和社會參與等多種功能,在社區中開展艾滋病關懷支持工作,必然會增強關懷支持工作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
當德國社會科學家滕尼斯1887年在《社區與社會》一書中最早提出社區這一概念時,了解、關注它的人微乎其微。即使到了1933年,費孝通和燕京大學的幾個同學翻譯美國社會學家帕克的社會學論文,第一次將英文「community」譯為「社區」向國人推介時,了解、關注它的人仍然屈指可數。而今天,「社區」已經成為人們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彙,受到廣泛關注,成為包括社會學家在內的許多領域的專家和實際工作者研究的新課題。
那麼,什麼是社區呢?有的資料稱,社會學家給社區下出的定義有140多種。盡管社會學家對社區下的定義各不相同,在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上認識還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認為一個社區應該包括一定數量的人口、一定范圍的地域、一定規模的設施、一定特徵的文化、一定類型的組織。社區就是這樣一個「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如果按照結構功能來給社區分類的話,可以分為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城市社區又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市轄區;二是街道辦事處轄區;三是小於街道辦事處、大於居民委員會轄區建立的區域功能社區;四是規模調整後的居民委員會轄區。目前我們所說的城市社區是指後面兩種情況。
二、「社會」一詞我們經常用到。那麼,到底如何來理解「社會」的概念呢?它有廣義和狹議之分。
【廣義】
人一出生就成了社會的一員。人是社會中最基本的要素。社會是一個群體組織,是人們共同生活的共同體。
不同的社會環境使我們扮演的角色不同。
社會環境 角色
家庭 孩子等
學校 學生等
街道 行人等
商店 顧客等
公園 遊客等
公司 職員等
【狹義】
社會是指除家庭、學校等以外的所有有人參與的環境和場所。例如,我們經常說「等你步入社會後必須學會適應社會」「積累社會經驗十分重要」……
社會一詞並沒有太正式明確的定義,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建而成的社群,占據一定的領土,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由於社會一般被認為是人類所特有的,所以社會和人類社會一般具有相同的含義,在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等等裡面,有時亦可作「外星人社會」。狹義的社會,可以只指群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范圍,例如是村、鎮、城市、聚居點等等;廣義的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范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英國社會、東方社會、東南亞或西方世界,均可作為社會的廣義解釋,也可以引申為他們的文化習俗。
『伍』 有沒有學社會學或社會工作專業的同學,幫我解答一下以下這些問題,我要用這考試的,所以希望能認真回答
「社會解組是指一個社會系統中所出現的異常情況,它阻礙了某些集團和個體目標的充分實現。……當我們說一個群體或組織或社區被解組時,我們所指的是其地位和角色的結構不能有效地運作,以達到其價值目標」。它包括無規范、文化沖突和崩潰三種形
社會解組,不是來自人們未能達到其社會地位的要求(如越軌行為那樣),而是來自於這些地位的不當組合,從而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社會系統。
社會解組的根源是:
——利益與價值的沖突。「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Merton:「人們很可能追求很不相同的目標,因為他們所遵循的是其各不相同的社會地位上的規范」。
——地位和角色責任的沖突。地位叢中的地位可以具有不同的目標取向。面對這些不同取向,若社會系統不能確立一套被廣泛接受的優先目標時,人們將會是各行其是。他們的行為將變得不可預測和具有社會分裂性,盡管可以對它們是「好」還是「壞」作出判斷,但這兩類情況都屬於解組性的。
——社會化欠缺。社會化為人們履行其社會角色或有效地矯正角色而提供所必需的態度、價值、技能和知識。這一過程的欠缺是導致社會解組的一個重要源泉。
——社會溝通的欠缺。
處於一定社會關系、地方社區或國家社會中的人必須能夠溝通,因為他們是相互依賴,以實現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和他們個人自己的目標。許多研究已表明,組織中的溝通化欠缺,即便沒有嚴違背利益和價值,也能導致解組。
越軌行為:
越軌行為是指明顯地背離了人們的社會地位相關規范的行為。當一個成年人「像孩子一樣」做事,或一個普通人「像醫生一樣」去做時,它們就是越軌行為。
失范,往往與無政府狀態相關。在杜爾凱姆看來,由於經濟與政治的危機使得社會規范失去效力。失范的結果是人們失去一切約束,直到他們把自殺看作是唯一的出路。
羅伯特·默頓認為,失范是「文化結構的崩潰」
拉爾夫·達仁多夫認為失范「是一種違犯規范不受懲罰的社會狀態」
因此」失范」 一般情境是:沒有方向感、不明正確與錯誤、不能確認成敗、社會孤立、身份地位間的過多轉移等。
(2)存在的原因:
1、社會原子化
2、集體的喪失(空虛感)
3、社會轉型
4、無法界定的成功及無序競爭的大量存在
5、不再幻想(對傳統的社會問題解決辦法失去了耐心)
6、模糊性:我是誰?我為什麼這么做?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去做?
結論:
社會學中的功能主義取向關注社會有機體的整合與失范.它認為一旦當結構的差異和變化打破了社會功能平衡,那麼個人就無法找到安全的社會位置.
它主要從社會的基本結構及其相關功能兩方面來理解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
在此基礎上誕生了許多理論與化解社會問題的原則、方法。「在目的一致的地方,惟一有可能存在的問題是手段問題,它們不是政治的,而是技術的,也就是說,就像工程師與醫生間的爭論一樣,它們是可以由專家或機械解決的」(Isaiah Berlin:《自由論》,186頁)。
什麼是社會問題:
I、社會問題是指社會關系和社會環境失調、影響社會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的共同生活、破壞社會正常活動(或正常社會秩序)、妨礙社會協調發展的現象。它以矛盾(contradictory)、沖突(conflict)或悖論(paradox)等形式存在著。
II、理想與現實(或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差距便構成了問題,按照同樣的邏輯,那麼,社會問題就是社會現實與社會理想之間的差距。
III、問題是通過公共活動得以實現、未實現的需要、價值或改進的機會。
總之,「凡是影響社會進步與發展,妨礙社會大部分成員的正常生活的公共問題就是社會問題。它是由社會結構本身的缺陷或社會變遷過程中社會結構出現功能障礙、關系失調和整合錯位等原因造成的;它為社會上相當規模多的人所共識,需要運用社會力量才能消除和解決」(陸學藝)
社會問題的研究1950年代以來成為社會科學中的「顯學」.社會轉型時期就是社會問題、政策問題大量聚集的特殊時期,是社會問題的多事之秋。
社會問題產生要素
1、客觀性: 它們對個人或社會造成了物質或精神損害,這種損害影響了多數人且全引起他們的注意並且使多數人感到對此應採取某種行動。
2、主觀性: 它們觸犯了社會里一些權力集團的價值觀或准則
理論上,社會准則與社會現實之間的不一致,便是社會問題。這種不一致的存在,便存在著問題的可糾正性:
——某種社會規范的建構。這種規范是以某些規定(prescriptions)、贊許(preferences)、許可(permissions)和禁止(proscriptions)等形式存在的(4p要素)。
——糾正某一社會問題,涉及某種生活哲學。一般說來,生活在高壓的嚴厲專治統治下的人們容易形成宿命論的觀點。
——當宿命論的倫理被關於責任的倫理所取代時,有關社會問題的來源的認識和努力對它們的控制就變成為一種道德責任。責任倫理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社會問題就會變成顯在問題,而不是潛在問題。
3、持續性:它們持續很長時間且有可能繼續下去。
I、由於相互關聯造成的持續性
II、由於一些人從中獲利造成的持續性
(亞當·斯密:「經濟人」假設;霍布斯:「魔鬼假設」)
III、由於欲速則不達而造成的持續性
4、爭議性:由於處於不同社會地位的群體會做出不同的判斷,對它們的解決方案也往往多種多樣,因此在如何解決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
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過多對策(cultural difference)
似是而非的理論(quasi-theory)
必然性的謬誤(fatal fallacy):君權神授與個人崇拜
這是我們課上學的,你的問題太多了~沒精力
『陸』 「社區」的概念起源於( )社會學家滕尼斯的著作《社區與社會》。
【答案】C
【答案解析由易考吧提供】「社區」的概念源於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的著作。1887年,他在社會學名著《社區與社會》中使用了「社區」一詞。故選C
『柒』 在社會學中,關於社區問題的歸因的幾種模式是什麼
在社會學中,關於社區問題的歸因的理論模式:
社會回病態論:社會猶如生物一樣,也是一個答有機體,分正常的健康狀態和不正常的病態狀態,二者是同時並存的.因此,任何社會都會出現一定的社會問題,它是社會有機體發展過程的必然伴隨的現象社會解組論:.社會解組就是失去規則,它有三種形式:無規則,文化沖突,崩潰.導致社會解組的原因是社會變遷。
價值沖突論:認為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不同,所以對同一問題的價值觀點和立場就不同,這就會對某一類社會行為進行爭論和沖突。
行為偏差論: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不當的社會化過程,它主要發生在初級社會群體,因為限制了學習正統的社會行為,增加了對偏差行為的學習,限制獲取合法目標的機會,產生了緊張和壓迫感,導致以偏差方式來解決這些感覺。
『捌』 社會學怎麼復習
不是高手,只是考過來覺得有些經驗教訓吧,說幾句,覺得不適合自己的話應該去探索自己的路。 1.第一遍認真看書,做筆記。 第一遍仔仔細細的看課本,把每一章每一節講什麼都認認真真看,然後自己總結提煉,看到哪兒就做筆記做到哪兒。因為總結提煉筆記其實就是你理解和記憶的過程,自己都不理解也就做不了筆記,其實這也是個強迫自己理解書里每一段話的過程。身邊也有人不做筆記,從開始就背書的,反正看你覺得怎樣適合自己吧。 當時學校指定了三本書,有一本是入門的書,就看了一遍就放下了。風笑天《社會學教程》的鄭杭生的《社會學概論新修》這兩本書是主要看的書,但兩本書主題思路還是差不多的,所以就綜合了兩本書的內容,相互補充著做筆記,所以做完一遍筆記就已經把兩本書啃得差不多了。有些東西兩本書說的不同甚至相反,當時挺困惑的,不知道該按哪個理解,就求助前輩了,前輩告訴我研究生入學考試不是考死記硬背,考的是學生的理解力和領悟力,考得是學生自己的觀點,聽完覺得恍然大悟,希望這句話對你們也有用。 2.在做筆記的同時結合看一些社會學經典著作或者是沒指定的教材 在做指定書目筆記的同時,用小塊兒的時間看看別的書,拓寬點兒知識面兒。我當時做的其實不是很好,經典著作都沒整本看過,只是看了些沒指定的社會學史方面的書,對於我這種跨專業考研的人來說這還是很必要的,能補充點兒專業背景知識。 3.看筆記,背書,寫大綱 做完筆記,對整本書內心有個數以後就差不多要背書了。要定計劃多久背過一遍,一本書怎麼也得背過兩三遍才行,其實放心,在做完筆記之後背書其實很容易。第一遍用多點時間把書好好背,後幾遍基本就可以快速的過了。我在背書的同時,過一章就把每章每節的框架再整理到白紙上,就像寫提綱一樣,一張a4紙寫一章的提綱,然後看著綱差不多就能把整章的內容說個大概。這樣心裡會比較清楚,不會想起來某章覺得亂七八糟很多內容,會清楚地回憶起講過幾個問題,每個問題分幾個方面闡述的,不過缺點是我這人完美主義,把提綱都寫得很整齊,拿尺子畫大括弧什麼的,結果很浪費時間,到後來時間不多了我就不注重形式了,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結合真題 一門課重點只有那麼多,老師出題一般也都有自己的習慣套路,所以分析真題很重要的。在做筆記那遍開始就結合真題看,不一定要找到答案,但涉及到這個問題了就要重點看,而且不能局限於真題的考法,要弄透,有可能老師還考這個點,但換個角度,所以要做到考過的問題要完全理解。不要覺得考過肯定不會再考,其實分析前五年的題就能看出來,很多點都是隔一兩年就出現一次,不過換個角度換種形式而已。接下來,到後面的時間,還要適當的分析卷子,押一些重點,我周圍幾個要好的朋友都是自己押的題,而且押得比較准,因為前面說過了,老師出題一般還是有點兒規律可循的。自己押的時候肯定范圍比較大,或者是好幾年沒考的重點問題,只有自己覺得有可能的,就總結起來,完整地整理一遍,做到不管從哪個角度考都能應付。真題很重要,要反復看,有心的同學還會把北大中科院等院校的真題也都列印出來看,其實很有用,看過之後會對一個問題理解更深入,也知道都可以從哪個角度考。 以上是具體的,講講習慣和時間安排什麼的吧。 1.時間安排: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吧,而且具體的英語水平也不同,要按自己的實際來分配時間。但是專業課方面一定要保證時間,現在這段時間和九月十月十一月可以說是專業課打基礎的時間,一定要保證每天大塊兒的時間用來看專業書做筆記。英語政治要用比較散的時間來做,尤其是政治,可以每天看一點兒,但不要用太多時間。 2.態度:然後就是打基礎階段態度一定要認真。因為前面的時間是打基礎,自己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時間,如果粗心不認真,很可能誤導後面的學習。我就老是粗心大意的,教訓還是很深刻的。我當時一看真題,怎麼每年都考那幾個派別的重要理論,都不是書上的,覺得自己特聰明,知道分析出題思路,覺得只有先搞定這個才行,所以狂找社會學理論和社會學史來看,還把每個流派整理好,可以說對書的把握都放鬆了些。直到快考試了,我才發現自己看錯了題,自己的慣性思維一上來,其實一開始就把題讀錯了,而且連著好幾個月反復看真題都沒發現自己讀錯了,害怕了好一陣,趕緊又鞏固指定書目,還好筆記背書什麼的都跟著計劃走的,也沒耽誤太大,還正好補了補基礎知識,考試也用上了,要不然後悔死我了。希望大家吸取教訓,尤其是在復習第一遍,一定要認真。 3. 未完待續...
『玖』 學生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實踐心得100字
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區居委會幫忙,進行社區服務。從2.21到2.27,一個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會服務,幫那裡的工作人員整理資料和文件,走訪人民群眾,了解社區居民的生活情況。
剛開始,我並不適應那裡的工作,覺得很無聊,很沒用。但是,通過與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的接觸,我逐漸了解到了這個社區服務的樂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資料,如何照顧老人,如何體貼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艱辛、努力——這一切的一切,若是沒有走出家門,參與服務,就不會體會到的。
通過這次社區服務,我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擴大了視野,對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僅發現了自己知識結構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發。
比如說,居委會的資料總是井井有條,分類整齊,通過居委會大媽的言傳身受,我知道了學習應該也像整理資料一樣,每天都應該按門按科地把知識梳理一遍,這樣,不僅有利於查找,而且還有利於記憶。不只是學習,家裡的一切也應當是這樣,書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區里的老人那裡慰問。臘月寒冬,劉爺爺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劉爺爺年輕的時候喝酒喝得太多,導致了中風,現在,每天他都會推著嬰兒車在院子里練習走動。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幫他收拾完家之後,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紀都不會像他這樣日日不停,風雨不住地鍛煉,可見他的毅力有多麼堅韌了。我以前曾經問過他,為什麼要天天鍛煉,他告訴我說,這是必須的,如果不天天鍛煉的話,就永遠走不動了。他還告訴我說,自己年輕時貪杯好飲才導致了現在這個結果,現在社會上,好多小孩13.4歲就開始吸煙、喝酒。他們的這些做法都是對自己對父母對社會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轍,要健健康康的成長。聽了這些話,我受益匪淺。
參加社區服務,對我是種鍛煉,也是種磨礪。雖然今後的學業會加重,但是在節假日,我一定會抽出時間參加這些服務。
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
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
踐中檢驗自己。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
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
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
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
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 ,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干勁,
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
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拾』 社會學概論.社區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社區是指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人類群體進行特定的社會活動的活動區域。我國目前所稱的社區在城市一般指街道,在農村則指鄉、鎮或自然村。
社區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的要素構成:
⑴地域要素社區必須佔有一定地域,它是人們從事社會活動的區域。
⑵人口要素社區要有一定數量的人群。在社區的人口要素中,要搞清三方面的內容,即社區人口的數量、構成和分布。
⑶區位要素社區中人口及其活動空間的分布,具有某種內在的規律性,某些活動常常集中於社區的某一特定的區域。
⑷結構要素社區的結構是指社區內的各種社會群體和組織相互之間的關系。目前社區的結構變得起來越復雜。
⑸社會心理要素社區的性質和規模對社區的結構有非常大的影響,而社區的結構又會對社區成員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的長期生活相處,社區成員對所在的社區也會產生歸屬感。
⑹約束要素每個社區都有要求本社區群體、組織和成員遵守的規范和准則。
⑺物質要素一個社區必須要有一定的辦公場所、服務設施、辦公設備、經費來源等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