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教育類優秀教育文章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教育類優秀教育文章

發布時間: 2021-03-24 07:50:18

⑴ 關於發表教育類的文章

可以在內蒙古教育的增刊發表,費用300元,只要將自己的論文或文章發到郵箱中就可以了,他們編輯部的郵箱。通常會100%採納。會寄給你一本。

⑵ 哪裡有教育類的美文

教育之做人篇
把 頭 抬 起 來
易 鳳 萍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不美麗,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女孩。雖然五官也算端正,卻每每顧影自憐。偏偏那時候我生長在一個不太和諧的家庭里,父母的爭吵簡直是家常便飯。我從小就喜歡讀一些唐詩宋詞、中外小說之類的文學作品。書中女主人公的美麗清純常讓我黯然神傷;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更讓我唏噓嘆惜。這些經歷深深地影響了我的性格,自卑和憂傷與我形影不離。
可是從小到大,沒有人窺見我內心這份脆弱,我用好成績和溫柔的性格,把它們緊緊地包裹起來,把傷心和失望寫進厚厚的日記里,小學、中學時代的老師都喜歡我,因為我成績優秀;和我相處的同學也喜歡我,說我善解人意、謙遜隨和。只有我自己明白,我遇見人說話總低著頭,不是謙遜是不自信。
這種消極的情緒一直伴隨著我走進大學,雖然大學生活相對來說自由寬鬆了許多,我的性格也樂觀開朗了一些,可骨子裡的那份悲觀卻始終揮之不去。而我多麼的幸運,在大學最後那年,不經意間發生的一件小事,不經意間聽到的那些話語,卻深深地觸及了我的心靈。
那是一次普通等級考試。考室設在學生處的辦公室里,考生按考號排隊,一個一個地進去單獨考。聽前面考完出來的考生透露:主考老師姓王,女的,40多歲,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嚴厲又挑剔。
輪到我進去考試。我好不容易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哪知辦公室門砰地一聲關上,又讓我的心咚咚地跳了起來,辦公室里有兩位監考老師,一位20多歲,負責錄音;另一位便是那位嚴厲而陌生的王老師。她先驗證了我的姓名和班級,然後把題單遞了過來,只簡潔地說了一聲:開始。
我極力地鎮定自己的情緒,便投入考試,前面幾道題都是照題單上提供的字、片語、短文進行普通話朗讀,我順地朗讀完,瞥了她一眼,她毫無表情。最後一道是三分鍾的口頭作文題,我抽到的題目是《你最喜歡哪一部小說?請簡單談談理由》思考的時候非常短,幸好我平時作文功底還不錯,迅速地組織了一下語言,便開始了口頭作文:
我相信一個人喜歡某種東西和某篇小說一定跟她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情緒有關系,我最喜歡的小說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我從小生長在一個不太和睦的家庭里,再加上在姐妹五人中我長得最平凡普通,我從小就自卑,走路都不敢抬頭挺胸,害怕看見別人失望的表情;我也不敢面對屬於自己的愛情,害怕那隻是一場游戲,會給自己帶來更深的傷害。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簡?愛》,我被瘦小平凡但堅強執著的簡震撼了。也許我無法選擇我的出生和容貌,但我多麼希望像簡那樣擁有屬於自己的尊嚴和幸福……
我的聲音中充滿傷感,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說這些,也許在陌生人面前,我不必有太多的掩飾;也許說自己的心裡話能使我更順暢地完成作文。反正那段時間,我正為工作的分配和感情的歸宿弄得心煩意亂,傷心絕望。
我說完了,低著頭,等著監考老師說:「你考完了,可以出去了。」可是那位王老師卻從辦公桌後面走了出來,她走到我面前,伸手拍拍我的肩膀:「把頭抬起來。」
我不安地抬起了頭,驚訝地發現她眼神中充滿憐愛:「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她語重心長地說,「做人首先是要把頭抬起來……再讀讀《簡?愛》,那是一部好書……」
我記不清她還說了些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出那間辦公室的,只知道有太多的感動在那一刻充溢心頭。她原本可以把這一切只當做一場考試,把我所說的話只當做一篇考試作文,然而她沒有,而是伸出了手,用溫暖的話語、用慈愛的笑容,在一個陽生女孩脆弱的心上點亮一盞明燈。
後來,我讀得最多的便是《簡?愛》。每讀一次,心裡就增添一份自信;每讀一次,我就會憶起王老師鼓勵的話語:做人首先要抬起頭來。一點點地抬起頭來,我才發現:抬頭挺胸,不僅僅是一個正常的人應有的生活姿勢,更是一種人格精神的獨立平等。
如今,我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擁有了深愛我的羅切斯特,還擁有了一群熱愛我尊敬我的學生。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失落、憂傷、自卑時,我會伸出手,拍拍他們的肩膀,鼓勵他們:「把頭抬起來。」
因為我深知:一隻溫暖的手,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對弱小的心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賞析::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卻發人深省。王老師所做的事微細而簡單。她只不過是在一次普通的職業技能測試中對一個陌生的女孩說了幾句鼓勵、關愛的話,同時投給她一個充滿憐愛的眼神。正是這溫暖的話語、慈愛的笑容使一直處在自卑與憂傷中的「我」信心倍增、力量倍增,擺脫了骨子裡的「那份悲觀」,從此把頭抬起來,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與自尊。多給孩子以關愛,點亮愛心之燈,人格之燈是多麼重要啊!教育不僅是為成才,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教會做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通過小事來反映大的主題是本文一大特色。先寫王老師「嚴厲挑剔」,後突出她的溫暖、慈愛,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值得學習。

教育之方法篇
粉筆盒裡的特殊獎品
王 道 明
人們常說:「只要是金子,遲早會發光。」可有件事教育了我,使我懂得:有時候,砂子也會發光的。
那是多年以前的一個早自習。我走進教室,發現閑聊聲與讀書聲混雜在一起,心情極為不快。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故意在教室里轉了一圈。他們依然如此,對我這個只有一年教齡的老師熟視無睹。看到他們沒精打採的樣子,我只好讓他們停下來,教室立刻安靜了。我有點激動,說:「誰要是能在十五分鍾之內背熟《威尼斯的小艇》,我就獎勵他。」
「獎勵?什麼獎勵?」學生們睜大眼睛好奇地問。
「保密。」我像一休那樣擠了下左眼,咧嘴一笑。「可是背不熟,是要受到懲罰的。男生得學女生跳天鵝舞,女生得學男生扮鬼臉。」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頓時來了興趣。
「行,沒問題。」他們很自信。
之後,再也聽不到嘈雜聲了,學生雙手捧書,聚精會神地誦讀。朗朗的讀書聲穿過窗戶飄進校園,在操場上輕輕地回盪。
時間到了,學生們舉起了手,密密麻麻。該叫誰呢?我在盤算著,卻發現坐在教室後排角落裡的吳鵬,他耷拉著腦袋,和以前一樣對學生提不起興趣。我又掃視了全班,只有他一個沒舉手,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使我很生氣。
「我們請吳鵬同學上講台背誦。」出於奚落地的目的,我故意叫起來。
「哇噻!有好戲看了。嘻嘻……」班裡好幾個學生發出了嘲笑聲。
吳鵬沒有動。
「上呀!沒事!」好心的李小燕轉過身給吳鵬打氣。
「上吧!上吧!」又有好幾個同學在鼓勵。
吳鵬終於被同學們連拉帶推地上了講台。「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彷彿田溝里的水蛇……」他磕磕絆絆,連滾帶爬終於背完了。
「跳舞!跳舞!十!九!八……二!一!開始!」調皮的男生跺著腳,用手指著他,叫喊著,為他倒計時。他的臉變得蒼白,低頭用於搓衣襟,默不做聲。正當我准備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時,班長柳歌發言了:「在吳鵬跳舞之前,我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一個每次都考80分的同學,這次只考了82分,而一個每次都考40分的同學,這次卻考了60分。誰的進步大呢?」
「當然是後者。」
「對了,吳鵬就是這樣的後者。這次,他的進步最大,我認為應當獎勵,而不應該懲罰。」
教室里又一次安靜了。
「應當獎勵。」
「應當獎勵。」
……
學生們顯然都同意了柳歌的建議。「老師,快拿獎品呀!」學生們有些著急。我哪有什麼獎品?剛才是有些激動,想激起學生們的讀書熱情,可他們卻很認真。我撒謊說獎品在辦公室,就離開了教室。我翻遍了櫃子和所有的抽屜,既沒發現課外書,也沒發現多餘的鋼筆。突然我發現了一隻裝粉筆的盒子,我馬上想到了獎品。匆匆地做好獎品把它放進去,為了製造點兒神秘氣氛,還特地在盒子外邊包了一層紅紙。
我拿著盒子走進教室,學生們議論紛紛。我左手握盒。右手輕輕打開紅紙,揭開盒蓋。學生們目不轉睛地望著,等待著神秘之物的出現。當我把用毛筆寫著「掌聲」的紅紙舉起後,學生們先是一愣,隨後教室里便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吳鵬的臉紅到了耳根。他抬起了頭,淚水奪眶而出……
幾年後的一個下午,吳鵬到我家來做客。他告訴我,過幾天他就要到××大學土木工程系報到了。談及往事,他說那天是他人生的轉折點。那掌聲使他發現了自己的價值,讓他擁有了自信,燃起了學習的希望之火。
這件事同樣也教育了我,使我不再鄙視差生,使我學會了缺點堆中找優點。差生就像河中的砂子,它沒發光,是因為我們不具慧眼,沒有發現它的閃光點。作為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心雕琢、打磨,使他的亮點越來越多,暗點越來越少。最後你會驚奇地發現,裹著污泥的砂子竟是一粒金砂。
賞析:文章記敘的是發生在課堂上極其常見的小事。成功的是這個故事給人帶來的是諸多啟迪與深思。特別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得當與否對教育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我們教育的失敗在於施教前先把學生定性地分成金子和砂子。金鑷子是會發光的,但我們忽略了只要有條件,砂子也會發光,經過用心雕琢、打磨,也會變成一粒金砂。
所有的學生都是金子,所有的砂子都能發光。這是我們讀過本文的啟示。

⑶ 求一篇關於教育系統的文章

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評價的研究北京市東城區教研科研中心 唐富春 素質教育的實施,要著眼於學生的整體發展,要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素質教育要求評價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在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面臨著新的挑戰。一、 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評價的界定及其目的 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如回答問題、完成作業、遵守紀律、學習習慣等方面做出的語言上的評判。這里的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及體態語言。教師評價學生,是教師經常用以調控教學過程的手段。這種教學中的評價,基本上是一種事實評價,絕大多數情況,要採用非量化的標准去進行評價。在學習過程中的贊許和批評,對具體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肯定與否定的表達,對回答問題,討論交流,實際操作等各種學習活動所作的評述,以及用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語言的暗示,都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所進行的評價。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變化著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憑借著教學經驗,及時地捕捉各種反饋信息,適時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並引導和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因此,教學中的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並為教師提供反饋。二、 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評價的研究現狀 從目前大量的課堂教學現狀看,很多教師不太重視課堂中對學生學習行為所做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處於盲目、隨意的狀態。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貫穿始終的,它伴隨著教學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但教師在備課時,總是會千方百計的去考慮教學的內容如何落實,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去達到教學目的,卻很少有人在備課時思考過選擇怎樣的評價方法,運用什麼樣的評價策略,使其能產生積極的效應。教師對學生行為評價主要表現為: 1、評價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很多時候,教師憑著自己的感覺,或者隨便地給學生以評價,或者認為好的學生什麼都好,差的學生什麼都差,不能用發展的觀點去評價學生。 2、評價時往往對學生要求過高。以教訓人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動輒訓斥,冷嘲熱諷,或者借題發揮,抖落出學生往日的一大堆不是,用以施加壓力,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這種評價忽視學生的心理需求。 3、評價中機械地運用一個尺度。面對千變萬化的教學過程,對所有的學生使用一個標准,表現出教師的思想僵化。也造成學生有的感覺達到標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有的覺得標准太低沒有奔頭。這樣的評價限制了一部分學生的發展。4、教師意識到對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但有時由於考慮不周,出現一些事與願違的現象。表揚了一些人卻無意中打擊另外一些人的熱情。還有時由於簡單的表揚過於隨便,重復的詞彙多次出現,學生容易產生對評價無所謂的情緒,評價也就難以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三、 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在學生中的反映對以上的這些現象,學生們是一種怎樣的態度呢?為了解學生的想法,我們於2001年的1月與5月分別做了兩次調查。兩次調查都是以學生為主,其中也調查了部分教師。1、調查對象和方法2001年1月份的調查,隨機抽取了北京市東城區10所學校的15個教學班的五年級學生,被調查的學生有658人。由於此次調查的目的在於了解具體事例,因此以卷面書寫答題為主。為了使調查的情況更科學,更真實,2001年5月份又進行了一次調查。本次調查隨機抽取了北京市東城區10所小學的36個教學班,以五年級學生為主,兼有少量的四年級、六年級學生,被調查學生共1525人。採用問卷調查和與教師、學生座談的方法。問卷有16個問題,涉及教學評價所具有的鑒定、導向、激勵、修正四方面,以及學生對老師和老師評價的態度,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教師在課上的評價語言與態度,學生對教師評價的不同心態等幾個方面。在回收的1525份問卷中,1498份有效,27份無效,有效率是98.23%,2、調查結果為了解學生對老師教學評價的一些想法,對學生在課上希望得到怎樣的表揚進行了調查。其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學生在課上希望得到表揚情況百分比表評價語言人數百分比你的回答令人滿意412.74%不錯674.47%好714.74%有進步1087.21%真精彩1359.01%有新意20413.62%很好21814.55%你很聰明28719.16%非常棒36724.50% 從統計表可以看出孩子們百分之百地希望在課上得到老師的表揚。學生僅僅是喜歡老師表揚的語言嗎?學生對老師在表揚時伴之以不同的表情及動作又是什麼態度呢?統計結果見表2:表2 學生喜歡老師評價表情、動作位次表: 喜歡的表情、動作人數百分數 位次滿臉喜悅地看著你86557.74%1看著你36724.50%2拍拍你16010.68%3看著書1006.68%4看著別人60.40%5 這是讓每個被試者在五種原因中選一種,然後統計出每種原因被選中的百分數,按百分數的高低排出順序。由上表看出學生不但喜歡聽到表揚的語言,而且希望得到老師「在滿臉喜悅地看著」自己,也就是說,學生希望得到的是非常由衷地,真誠地贊揚,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或言不由衷的誇獎。 四、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評價的影響作用 學生的學習是個動態的活動過程。因此,它必須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信息反饋,才能實現控制與調節,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學中的評價使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信息反饋得以實現,它雖然不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是評價的正確與否,對教學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成長,舉足輕重。 教師雖然要經常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但是評價本身並不是目的。評價是為了學生終身的發展。教師在學生心中向來是崇高的、神聖的,對小學生來講,這一點尤為明顯。小學生由於年齡特點,使得教師的話對他們來說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教師肯定什麼、否定什麼的態度,有時會給孩子的一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某種程度上說,還可能會影響他們今後一生的發展。 分析調查的數據與事例看出,教學中正確的評價對學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教學中的評價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正確的評價要有比較明確的目的性,它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對於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喚起學生新的認知需要和成就需要,從而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我們常說孩子是單純的,對孩子而言,恰當的評價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准確,就是要明確地告知哪個方面好,哪個方面還有欠缺。孩子知道自己的情況,也就知道該怎樣努力,要在哪方面努力了。如果學生得到的總是諸如「好」、「不錯」,「要繼續努力」等等籠統的評價語言,他們大多將無法確定努力的目標。不恰當的評價,有時還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常常使學生產生偏離目標的現象。2、教學中的評價能激勵學生產生內在的動力正確的評價要有較強的指導性,它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自動力,幫助他們開啟思維的閘門,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鼓舞他們積極向上的勇氣。正確的評價,能夠滿足學生自尊的需要,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促進學生將內在的需求外化為積極的行動。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評價,要以尊重、理解學生為前提,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尊是個人對自己的一種態度,是人格的一個主要特徵,它同樣對學生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不正確的評價,會導致學生自尊感受損,出現自卑、冷漠等行為的反應,甚至會出現自暴自棄或逆反的行為反應。3、教學中的評價能使學生有意識地克服自身的不足正確的評價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它能夠引發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差距,進而產生完善自我的心理,去努力追求更好的發展。教師要特別注意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才能使學生切實了解自己的情況,自覺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克服不足。許多人的實踐都說明,人的自卑心理往往來自失敗的打擊,而自信則更多的來自成功的鼓勵。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旺盛時期,他們非常需要來自老師的表揚與鞭策,非常需要同學的認同和鼓勵,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礎上,恰當地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以激勵其積極進取,就能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學生的自我教育。4、教學中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正確的評價應能比較准確地表達老師對學生的期待。期待就是教師對學生寄於厚望,相信學生能夠成功。教師恰到好處的誇贊學生,能營造課堂教學的激勵氛圍,激勵他們不斷產生新的追求。如果教師能夠准確地把握每位學生的認知特徵和人格特徵,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這樣的期望便有可能產生良好的自我應驗效應。實驗證明,高期待與取得優秀成績成正相關,低期待與成績不良成正相關。教師通過評價表現出的高期待,就是在給學生充電、加油,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從而獲得成功。五、 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評價的幾點建議。1、評價有多種功能,其中的激勵功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的強化理論就很值得我們借鑒。我們應當學會用正強化,用某種有吸引力的結果如表揚,獎勵等,以表示對一種行為的認可與肯定,提高這種行為重復出現的可能性。教師在評價時應以表揚為主。在課堂上不要吝惜對孩子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反饋。成功,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成功,對一個人樹立自信意識也是極為有益的。2、做到正確評價學生的關鍵是要轉變觀念,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盡量多地了解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每一個學生。社會是不斷變化的,學生也是在不斷發展的。教師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以利於盡量對每個人的公平、公正。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出以公心,盡量做到不帶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不摻雜自己個人的情緒,否則會直接影響評價的效果。如果評價失之公允,學生不但難以接受,嚴重的還會產生負作用。3、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要盡量做得一分為二,教師對每一個學生既要看到缺點,又要看到優點,而且要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學生的優點上。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們應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個人發展的根源的『機靈點』。」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表揚最值得表揚的地方,這樣的表揚,才會發揮出鼓勵及期待的效應。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單一的表揚、鼓勵、容易造成學生止步不前,在必要的時候,要給學生一些必要的「良性刺激」,指出他們存在的不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孩子們也不例外。必要的批評要以不侮辱學生的人格,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教師在評價學生時,特別是運用否定性評價時,要注意場合、地點,方式、方法,才能達到提醒他們不斷進取的目的。4、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因人而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立的人格特點和價值,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不能設想用一個統一不變的尺度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標准。因此,教師要熟悉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基礎,關注他們每一個人的努力程度,不要求學生與學生比,是學生自己與自己比,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給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5、為了充分發揮教學中評價的作用,教師不僅用嘴表達,還用眼、用手,用心去說話。「美國心理學家艾帕·梅拉列斯總結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總效果=7%文字+38%音調+55%面部表情。從公式中我們可以充分看出教師的非語言教學行為對於學生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強化作用。教師的手勢、表情、動作等都能傳遞信息,改變不同的信息傳遞通道能輔助增強語言的作用。教師在課堂評價時的語氣,也是蘊含了大量的感情信息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但要恰當,而且語氣也應適當、鮮明,使學生得到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最終受到鼓舞和激勵。6、教師在評價學生時,特別要注意的是,要與學生處在平等的地位上,學生是有思想、獨立的人,必須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調查中,讓人感到痛心的是,有些老師確實還存在著不尊重學生的現象。不記得是哪位人物曾說過「犯錯誤是上帝給孩子的權利」。孩子們是幼稚的、天真的,他們出於天生的好奇和單純,常常會說一些在成人看來不該說的話,做一些成人看來不該做的事,而這些話、這些事未必會是錯的話,錯的事。即使真的錯了,教師也應該以寬容之心,接納他們的失誤,然後再相機耐心誘導,啟迪他們的思維,化解他們的矛盾,感動他們的心靈,營造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也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把老師當作學業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摯友。7、調查中也看到,有些孩子的心理太脆弱,從他們的期望中表現出不能承受否定性的評價,反映了心理上的不健全。他們經受不住正常的、必要的批評,這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教師要注意做好這部分學生的指導性工作。8、教師評價學生時,心中要有「愛」,從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不管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評價就都會發自內心,真心真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感到老師的真誠,才會接受老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一般是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對學生評價的目的要明確,語言針對性要強,要使評價有較高的可靠性,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才能發揮評價的功能。這種形成性評價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鑒定、選拔,它關注的是每個學生的發展,它的目的是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這是一項需要認真對待的工作。張志公先生在《語文教學論集》中指出:「尤其是教師,他不僅用說話來進行工作,而且他的口頭語言對他教育過的桃李弟子的一生都會產生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正確運用評價這個手段,克服各種不良傾向,發揮其積極的功能。

⑷ 我需要一篇有關教育教學類的論文5000字左右。

《如何讓師者更有魅力》

今天我學習了《如何讓師者耿有魅力》,結合8年的教學經驗,感受到「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壇幾載風雨,備嘗苦辣酸甜,也深深認識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熱愛學生是師德教育的核心。教師的職業道德品質是否高尚,主要從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能否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看他是否熱愛學生,能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還要有一種無私奉獻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深切關注,真誠地熱愛學生已被視為當代教師的師德之魂。
一、熱愛學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任何教育的結果,都是伴隨著一定的師生關系產生的,其結果的好壞有時受師生關系好壞的影響,不同的師生關系往往導致不同的教育結果。今天的學生需要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這也是江總書記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不斷強調的。而要做到此點,師生關系的建立必須是「民主型」的。因為在民主型的關系中,由於師生之間注意協商、溝通,關系比較和諧,學生的情緒就會輕松愉快,有個良好的學習心境。在他們所認同的目標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都高。反之,若師生關系是「專制型」、「放任型」的。則會帶來學生情緒上的緊張或放任,造成內心煩躁、恐懼等,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有高效的學習,學習效果也不會好。這種情況,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兒童從導師方面受了無情的言語和鞭韃,他的心裡,就充滿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據了他的整個心理,使他再也沒有容納別種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多方面的互動,會產生種種矛盾。倘若教師沒有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即沒有與學生溝通關系的法寶「博愛之心」。不把其視為親人,視為可傾吐心聲解決困惑的朋友,讓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和保護。要真正化解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時由於學生偏見或教師有「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觀念和行為,可能會產生學生對教師的「好心」的誤解。但是教師只要走出這種愛的誤區,注意以正確的方式去體現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和關心,就能為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說,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
二、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
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麵包和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於……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對學生的愛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沖動的。盲目的愛缺乏是非感,無明確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學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對學生的愛是正直、公正、坦盪、無私的,不是偏狹、庸俗的。因權勢而愛,因門第而愛,因金錢而愛,這種愛會敗壞社會風氣,污染學生純潔的心靈。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成為有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惡等行為的真正公民,我們就應當真誠地對待他。
2.堅持「三不」。不挖苦學生。當學生做錯事時,我耐心開導,不挖苦、不訓斥,不拿大話威脅恐嚇。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如有的學生因作業沒寫好,或沒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師那樣讓學生寫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單獨找他談話,幫他找出原因。不心罰。「心罰」即對學生內在心理和精神的懲罰,它是與體罰相對應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師說學生「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還有臉往這兒坐。」「灌鉛的腦袋!」「死榆木疙瘩!」……這種心罰侮辱了學生的人格,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傷害他們的情感,損傷了他們為人的尊嚴。大家想想,學生真的遇上這樣的老師日子該多難過。所以,我們應愛護學生。維護其自尊心,盡量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老師的生命是一團火,老師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師的事業是一首詩。」……有關對教師以及教師職業的贊美之詞確實不勝枚舉。但我們應常常進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們的行為是否與那些贊美之詞相符。
3.嚴愛結合。現實中往往愛好學生易,愛差學生難。我就要求自己不僅要愛「小天鵝」,還要愛「丑小鴨」。採取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對待學生,即嚴愛結合。首先,我善於在尊重關愛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其次,我善於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去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友愛,努力創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並且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有度、有方與有恆。
二十一世紀呼喚著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著高尚的師德修養。江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是高瞻遠矚、語重心長的。不錯,教師擔當著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正如浙江某私立中學校訓所言: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愛護別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們每位教師都是「神」,那麼,我敢肯定師生關系始終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⑸ 寫教育教學經驗文章

淺談教育教學經驗文章的撰寫
教育教學經驗、體會的撰寫,我個人認為要弄清楚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為什麼要撰寫教育教學經驗體會?這個問題不需多談,無外乎下列「五個有利於」:即有利於及時積累、有利於自我提高、有利於互相學習、有利於形成風格、有利於提升自我。
第二是怎麼樣撰寫教育教學經驗體會?這里我分兩個方面來說:
一、寫什麼?即寫什麼內容,這些內容到什麼地方去找,用個時髦的話說,就是個如何去開發寫作資源的問題。我的體會兩個字「積累」。正如荀子《勸學》中所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積累:
一是來自於教學的過程。對於我們一線的老師來說,寫作的材料是從一線獲得的。只要我們把點點滴滴、零零散散的,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及時地記下來,有心情時,加以整理,便可成為文章!比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會有許多新的見解,可能是對所教內容的理解方面的,可能是就某個知識點選擇教學方法的。例如,幾年前我在備《桂林山水》一課時,發現寫桂林的山和水的句子都有一個特點,於是腦子里就萌生了一種教學法——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探究,自主仿寫、合作交流。這種學習法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課後,我就把它寫成了文章,題為《自主、合作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有的時候只得到一點點體會,不用急著去寫,那就把它暫存起來,等積累多了再醞釀撰寫。例如我寫作《沒有紀律就會喪失學生學習的自由》一文,就歷經了很長的時間才寫成的。

上課、聽課也可以得到許多可以寫的材料。比如,有一次,我去聽一個老師上公開課,這位老師設計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積極討論,踴躍回答,課堂很是生動,我在融入課堂的同時,有一種想法萌生了:為何不讓學生提點問題呢?就是這個念頭,一篇《課堂提問也屬於學生》聽課思考的文章就誕生了。這就是我聽課聽來的。
學生的作業中帶有共性、普遍性的,往往又會被我們忽視的問題,只要你做有心人,用心捕捉,記下點滴,也就為以後成文積累了材料!另外,我們更不能忽略教後記的積累,它是我們撰寫經驗文章中最有價值的素材

二是來自於閱讀所產生的共鳴。「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自有神」、「多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這是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確實,你光有實踐而不去讀書,學習、借鑒,那也是寫不出有質量的文章的。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抄得好不如抄得巧。這不是讓我們去抄襲別人的文章,而是對別人文章的觀點、內容、形式作創造性的褒貶、補充或重組,使之變為自己的東西,讓人感不到你有抄襲的嫌疑。其實這是我們從閱讀中獲得寫作材料的一個捷徑。2002年,我在《德育報》上讀到一篇題為《利用教育主陣地,培養創新人才》的文章,全文大概1500字。當時正值我醞釀函授畢業論文,我便萌生了用他的觀點寫一篇畢業論文的念頭。於是寫下了《課堂——創新人才成長的土壤》這篇文章。這是個借用別人文章的觀點另寫文章的例子。我這叫剪別人家的枝葉,育自己的花草,就像「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蜂採花而所釀者蜜,非花也。」一句話,抄文章要巧,要有創造,這個辦法,值得一試。

三是來自於聽報告或參加研討會。我們平時聽講座,參加研討會,都可能在聽取和交流中得到比較前沿的新的信息,新的啟示,這個啟示再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選個角度寫一寫,就是篇和當前改革很合節拍的好稿子。在教學研討活動中,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寫成文章,參與爭鳴。

四是來自於細致的觀察和思考。在平時的觀察和思考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寫作的素材。這里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在六年級一個班上批評幾個特喜歡不分時間場合打籃球的學生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說:隨便你怎麼打,你都打不出名堂!課後,有個學生來告訴我說:肖老師,某某說,他不打出名堂,只想把球投進圈裡!當時,我聽了這句話後,覺得很有意思,是啊,打球的目的不就是要投進籃圈裡嗎?我知道這個同學是不服氣,我沒有生氣,也沒作聲,與他們班主任商量後,在第二次上課時,我宣布,下一節課搞一次友誼籃球賽,他們聽後感到很意外也非常興奮。馬上分工協作並做好了准備,而且還給我和班主任也分別安排了角色,大家玩得很高興。活動結束,我們告訴大家,希望同學們平時認真讀書,課余可以去鍛煉鍛煉身體,打打球!從此以後,平時真的沒有同學不分時間場合去打球了。這個素材,就是一個教育案例,它在我心中涌動了好幾年,但現在都還沒有成文。

總之,寫作的素材隨手可得,就是要你做有心人。

二、怎麼寫?即如何綜合利用寫作的資源。這是個如何科學合理地組織利用材料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有這么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一要考慮寫稿的指向。你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是自已隨筆積累,還是為研討會發言,還是為參加論文評比,還是為了在報刊上發表。寫稿的指向不同,你選取用的角度、觀點、材料、篇幅等,當然也就不一樣了。

二要注意寫作的能力,不要好高騖遠。也就是說根據自己的能力,揚長避短,能寫大的就寫大的,不行就寫小的,能寫論文就寫論文,不能寫論文就寫體會、寫心得。不能心急,你要我去寫大塊頭的理論文章,就是堆一百萬在我面前來刺激、鼓勵我,我也無能為力,但實踐性強、操作性強的論文體會是比較容易寫出來的。因為我們是教學前沿的實際工作者。
三要擁有獨到的見解。大文章也好,小文章也好,都要有新鮮獨到的見解,要與教學改革的潮流合拍。

四是自我安排要帶有一點強制性。大題目早安排注意積累素材,小文章隨機寫。人天生有一種隋性,很多事情都不想去做,但逼著做,沒有辦法也能做起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自我加點壓,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會有收獲。比如這次叫我發言吧,好久沒有動筆了,我咬緊牙,硬是像擠牙膏一樣,才擠出來了這么點點不成體會的體會。但最終也算擠出來了,這不就有點收獲了嗎?起碼也算練了一次筆!

五是要聯系教學的實際,切忌泛泛而談。「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在文章中所選的教例、課例都要有典型性。
六是要給文章起一個好聽、引人注目的名字。內容重要,給文章定個漂亮的名字也同樣重要。

⑹ 教育類文章發表

每個地方的要求都不一樣,我們這是地市級以上論文兩篇,期刊不一樣價格也就不一樣,
網上很多可以發表論文的網站,有些也很不錯的,不過這個要看你的需求,你需要寫什麼類型的,什麼級別期刊發表?我是在百姓論文網上的,那邊的老師比較專業你可以去問問,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怎樣才能寫出好的教育類文章呢

A、文章創意是第一位。站在教育的高度寫不出教育類的好文章,站在學版生的角度也寫不出好的權教育類的文章,要站在非教育的高度來審視教育,才能有好的教育類文章。
B、文章不是先有事例,先有實踐,然後才總結,才去寫教育類的文章。如果是這樣了,就寫不出高度與遠度了。
C、找一個人幫忙做一個文章創意策劃,然後再開始寫作。
D、寫作並不需要靈感,靠靈感的寫作是在過一種病態的生活。
E、來源於生活的藝術只能叫總結,影響與改變生活的藝術才叫藝術。

⑻ 教育類的文章

寫作好語言的十大技巧
1、把一句話分成兩句或三句來說,能避免病句的出現;
2、倒裝內句能起到突出某個詞語的容作用;
3、在文章中適當地引用古詩名句,能夠使文章文采大增;
4、開頭段不能太長,控制在30到50個字內最佳;
5、寫記敘文時,如果無法開頭,可以從「時間+時令+景色」開始;
6、寫人時,如果不會開頭,那麼就從「人物姓名+一個外貌特徵+一個性格特點」開始;
7、寫景作文,可以從景色的一處細小的美麗開始;
8、在第一段中出現一次妙語或一個妙句,是一種很討好的開頭方式;
9、如果敘述事例一止一個,一般來說,中間和最後的那個材料要安排得更為詳細;
10、敘事中如果交待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寫景的方法來間接地說明。

⑼ 怎樣寫一篇優秀的教育教學敘事案例文章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附教育優秀敘事一例:
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今天我聽了一節練習講評課,練習講評課到底該如何上這里暫且不說,我要說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
講的是閱讀初一下《未選擇的路》完成課文練習:
第二個問題是「請你說說關於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學生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學生2: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學生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該說學生回答得都很不錯,初一的學生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課外是作了精心准備。
接著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沒聽清楚)。老師一聽,覺得很陌生,於是就問:「是誰說的?」這個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下面是一片鬨笑聲。
我感到非常遺憾!
遺憾之一:是這一位學生沒有說:「是我說的」。我們的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就灌輸要當聽話的好孩子,強調的是整齊劃一。這使我想起《讀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護好你孩子的天賦》,文章通過對1979年中美小學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較,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美國:
1.每個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優劣,都趾高氣揚,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紀的學生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鬧著要創造發明,想著把地球調個頭……
3.美國小學重視音體美,輕數學……
4.小學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
中國:
1.中國小學生課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後,老師發問才舉起右手……
2.中國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
3.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最優秀的學生,並頒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
4.中國小學生起得很早,7點鍾的時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學生……
文章最後的結論是:中國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們的分數是世界上任何學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過去了,美國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文化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
我們的學生就是不敢說「是我說的!」,缺的正是美國孩子那種自以為是的自信和躊躇滿志的敢說敢想;也許這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說出口。難怪上海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系研究生導師黎加厚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消滅掉了!
遺憾之二:是這位老師沒有鼓勵他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
教師沒有這種意識,一種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意識,這位學生的回答顯然與眾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創的,但與眾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師就要鼓勵他說出來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我說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準我們班裡將來會出一個或者幾個名人?誰敢說我們這位同學將來一定不是名人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這種自信,應該為這種自信鼓掌!這是一個多麼有發揮價值的問題。
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學生的鬨笑是明顯地傷害了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們學生之所以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敢發表獨立的見解,很重要的原因不盡是怕教師批評,而是怕講錯了被同學恥笑,講對了是英雄,講錯了就成了被恥笑的對象,因此寧肯不說。即使從保護學生的自信與發言的積極性出發,教師也應該設法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加以引導討論,讓鬨笑者明白這位學生的可貴之處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們這位教師沒有這一種意識,由此看來,教師最可貴的是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記得一位偉人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