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城市社會學芝加哥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城市社會學芝加哥學

發布時間: 2021-03-24 04:03:07

⑴ 芝加哥學派對人文地理學的影響或者貢獻是什麼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學系,芝加哥社會學派對這一學科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這種貢獻首先體現在它為社會學這門在歐洲孕育多年的學科奠定了最初的學科化和制度化基礎。

盡管早在1839年,法國人孔德就提出了「社會學」的概念,並為創建一門實證化的社會科學提出了完整的構想。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中,包括馬克思、迪爾凱姆、藤尼斯、韋伯和齊美爾在內的眾多歐洲思想家都為這一學科的建立做了完整的鋪墊。但是,因為知識背景、學科制度、社會意識形態方面的障礙,作為學科的社會學在歐洲一直沒有在大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僅歐洲社會根深蒂固的古典哲學和人文傳統在相當的程度上成了經驗品質鮮明的社會學生長的知識藩籬,而且歐洲的學術體制也沒有給社會學留出多少發展和生存的餘地與空間,這從上述名聞遐邇的經典大師的個人遭遇中可見一斑,他們在生前幾乎沒有任何人獲得過社會學教授的學銜(即使是幸運的迪爾凱姆也只獲得了半個社會學教授的學銜,他的另半個學銜是教育學教授),大多數歐洲社會學家基本上是在合法的學科體制之外從事自己的研究和教學。

芝加哥社會學系的成立和芝加哥社會學派的出現,改變了上述歐洲社會學的窘迫。因為美國社會在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所經歷的快速的都市化、工業化,以及與此相伴日益增多的移民、城市和勞工問題,出現了強有力的並有著廣泛群體基礎的社會改革運動,這一改革運動對高等教育構成了高度的需求;而1876年肇始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美國高等教育革命,在提高學術質量的同時,又使美國大學在規模和數量上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擴張,這種擴張為包括社會學在內的許多新興學科進入大學提供了可能。不過,盡管美國的許多大學,如哥倫比亞、堪薩斯、密執安、耶魯、布朗,在19世紀末期也為社會學進入美國作出了諸多貢獻,但從學科的意義上說沒有一所大學的貢獻能和芝加哥媲美。芝加哥創建了第一個社會學系、第一本社會學雜志、第一個社會學學會……這些第一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它們為社會學找到了真正的安身立命的場所。其意義絕對不亞於孔德為這門學科賦予了一個嶄新的名稱。

芝加哥社會學的第二個貢獻,是真正開始賦予社會學以經驗和實踐的品質。這種傾向改變了原先歐洲社會學的思辨和理論偏愛,使得孔德的設想真正成為一種現實的實踐。其實,這一品質的具備和我們前面述及的19世紀末美國社會的情景密切相連,決定了社會學和其他許多新興的社會科學一樣,是因其政治和實踐主題獲得其學術家園的,這種情形和歐洲完全兩樣。以托馬斯和帕克為例,前者的《歐洲和波蘭的美國農民》稱得上是「美國經驗社會學第一部偉大的經典型著作」,是「反對扶手椅中的社會學的里程碑式的範例」;而帕克社會學的經驗品質不僅體現在他對黑人與芝加哥社區的研究之中,更體現在他對學生的研究領域的確定之中:他的7-8位學生曾獲得過洛克菲勒地方社區獎學金,而他們的研究對象無一例外是芝加哥這個飛速發展的工業城市。

⑵ 西方城市社會學六大流派,

在城市社會學領域,世界上有七個比較有影響的理論流派。
1.傳統城市生態學派——重於生態,將城市社會視為一個生命網。典型代表為「芝加哥學派」,該學派觀察城市的角度著重於生態。
2.社會文化生態學派——突出文化、價值觀的重要作用。該學派認為,決定城市社會結構、社會空間與行為方式的首要因素是文化因素,而不是非人格的生態力量。
3.新正統生態派——更突出生態因素。該派試圖破解傳統生態派在生態要素與社會文化要素兩者之間搖擺的二元論困境,認為社會文化要素與生態要素是一元的,文化現象就在生態領域之中。
4.城市規劃界的生態城市思想——城市與自然相平衡。之所以將「城市規劃界的生態城市思想」單獨歸為一派,是因為規劃界在理論思想和學術脈絡上來自一個獨立的學術共同體,強調城市與自然相平衡。其思想溯源於英國人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同時具有城市的和農村的優點。
5.城市社會活動形式理論——對比城市和農村在社會關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差異。該理論的研究視角重在對比城市和農村的差異。這一派早期的突出代表是齊美爾,他的主要觀點是:都市環境對於人的過度刺激以及對金錢交易的刺激,制約著都市人的精神生活。
6.城市政治經濟學派——強調政治經濟因素對於城市的重要影響和作用。該理論從政治、經濟的視角觀察、分析城市現象與城市問題。
7.城市空間結構理論——同心圓、扇形和多核心模型。此理論最初是城市生態研究的延伸。北京的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顯然屬於同心圓結構,它造成中心城區巨大壓力的諸多弊端也凸顯出來。扇形結構理論認為城市中具有同一性質的區域從中心向外圍發展,目前我國一些城市的新城區、開發區有此種特徵。多核心模型反映了美國城市發展中的非中心化趨勢。

⑶ 城市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城市社會學是社會學中最早的分支學科之一。社會學的芝加哥學派。主要研究城市內的各種社容會問題、城市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研究內容包括:①人類生態學;②城市社區的劃分;③城市問題對策與規劃;④城市化。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城市化國家,城市社會學與任何一門社會學科都有聯系,如犯罪學和異常行為研究主要針對城市治安狀況;人口統計學中很大部分涉及到城市人口遷移過程和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的過程;對社會政策、家庭、老齡化、醫療、社會差別等的研究都與城市社會學有關。

⑷ 芝加哥學派屬於經驗學派還是批判學派

芝加哥學派屬於經驗學派,這個學派總體上具有重視經驗研究和以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特別是城市問題)為主的應用研究的特徵。
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是許多不同學科學派的統稱,因這些學派都源自於芝加哥大學(或芝加哥市), 故名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包括芝加哥經濟學派、芝加哥社會學派、芝加哥建築學派、芝加哥傳播學派、芝加哥數學分析學派、芝加哥氣象學派等等。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和芝加哥社會學派(Chicago School of Sociology) 。
在美國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潮影響下,芝加哥學派對新興芝加哥城市的社會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從而使這個學派總體上具有重視經驗研究和以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特別是城市問題)為主的應用研究的特徵。托馬斯和F.W.茲納尼茨基合著的《波蘭農民在歐洲和美國》(1918~1920)是該學派最有影響的代表作。芝加哥學派對人文區位、鄰里關系、人口、種族、犯罪、貧民窟等問題的研究,是都市社會學研究的範例。這一時期芝加哥學派的主要學術成果有:帕克等人著的《城市──對都市環境研究的提議》(1925)、《都市社區》(1926),伯吉斯的《家庭──相互影響的個性之統一體》(1926),L.沃思的《都市生活是一種生活方式》(1938),H.佐巴夫的《黃金海岸和貧民窟》(1929),F.R.思雷舍的《團伙》(1927),等等。芝加哥學派的經驗社會學方向對後來美國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到了30年代,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相繼形成了自己的社會學研究中心。1935年美國社會學會創辦了《美國社會學評論》,不再以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刊物為全美社會學會刊。這一變更標志著芝加哥學派在美國社會學界統治地位的減弱。

⑸ 城市社會學的主要流派

都市社會學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分化出許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
①都市化派。該派認為,都市的主要特點在於角色分化、次屬關系、價值觀的世俗化以及規范秩序解體。他們主要研究與農村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機制如何被都市取代。
②亞社會派。該派的基本觀點是競爭,把人視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認為人類在生物亞社會的壓力和動力下被迫作出種種反應,人類行為就是這種亞社會壓力和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③生存學派。該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組織自己以保證人類生存的需要。他們認為,都市化是居民創造出來的,用以容納大量居民的組織形式;都市化的進程直接取決於生存活動的分工程度,分工又取決於社會技術發展水平。
④經濟學派。該派主要從經濟角度分析都市化和都市社會問題,認為都市化是市場和經濟活動的重新組合,原來單一的第一產業逐漸派生出第二、第三產業;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特別是都市的社會組織也隨之變化。
⑤環境學派。該派認為,都市表現了人類在生存斗爭中的適應性,都市問題基本上是由於都市生活背離了人性的尺度和大自然環境,工業都市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都市污染正威脅人類生存。他們主張徹底改造都市結構,以達到與自然和諧一致的目的,並且提出了許多都市規劃和都市改造的意見。
⑥技術學派。該派主要從技術角度研究都市位置、都市間的相互依賴關系、都市人口和經濟活動的空間模式。他們往往忽視非技術因素對都市化的影響。
⑦價值學派。該派強調非經濟的、非技術的價值觀對都市結構和土地使用模式的影響,認為社會文化制度對都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居民價值觀和感情上的差別造成都市的差別。
⑧權力學派。該派主要研究都市中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競爭能力,權力在都市規劃中所起的作用。以上各種流派的觀點也常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⑹ 芝加哥學派的城市生態學怎樣解釋城市空間與人群行為關系

你好!!! 生物學規則同樣適合於城市結構分析。第一,城市社會與生物界有相同的共生現象。共生指群體關系中個體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狀況。共生的基礎是差異,城市越大,勞動分工越細,每個機構提供的服務越趨單一,個體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則越高。在城市結構上的表現就是功能互補的機構往往分布在相互鄰近的地域內。第二,如同生物界一樣,人類出於本能的驅動,必然尋找一席生存繁衍之地,於是在有限土地的使用上產生了激烈的競爭。帕克認為這是決定城市結構、決定城市人口和機構地域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城市由許多功能不等、地租各異的地塊組成。市中心功能最大,但地租也最高,這里只能由那些實力雄厚的大金融機構、商業集團占據。而貧窮的移民只能在功能小、地租低的貧民區居住。所以帕克指出,城市人口和機構的地域分布並不是隨意進行的,而是激烈競爭和適當選擇的結果。 共生和競爭決定了城市結構的基本框架。但人口和機構的地域分布是經常變動的,芝加哥學派用五個生態學概念來描述這種變動過程:(1)集中。主要指相同職能的機構向城市中樞地區匯聚,特別是對銀行和商業來說,在城市中心區集中起來會極大促進業務發展。(2)分散。指人口和機構離開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圍遷移。二戰後美國城市人口和工商企業大規模向郊區搬遷就是例子。(3)隔離。由於競爭的結果,相同收入、種族、宗教等因素的人群或相同職能的機構聚集在一個特定區域,整個城市由一塊塊各具特色的地區組成,它們彼此分離,這就是隔離。美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著與外界隔離的黑人聚居區和由外國移民組成的少數民族居住區。(4)侵入和接替。這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概念。如果一個群體離開它原來的居住地而進入另一群體的領域,便是侵入;當後來群體取代原有群體並實施對該地區的有效統治時,就形成了接替。黑人和外國移民起初在城市的居住地域很小,以後由於人數激增,黑人和移民逐步「侵入」鄰近的白人居住地,白人居民大批遷至另外的白人區或郊外,結果黑人和移民便「接替」了很多原來的白人區。 芝加哥學派大力提倡實地調查研究,從而將社會學建立在真正科學的基礎之上。他們率先走出了昔日閉門造車的象牙之塔,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以芝加哥這個沸騰的城市為實驗場進行實地調研工作,最終來修正並完善各種社會學理論前提。當然,在芝加哥學派之前也有少數人對城市社會的某些方面進行過調查,但把實地調查提高到與社會學理論闡釋相並列地位的,卻是自芝加哥學派始。而且芝加哥學派的實地調查是對以前的調查手段進行徹底改造後而出現的一種嶄新方法:舊式調查隨意摻入調查者的主觀意向,芝加哥學派則竭力實行「價值無涉」,要求准確客觀地反映城市現實,只有這樣,研究的科學性才可得到保證。另外芝加哥學派的實地調查是在一定理論體系指導下進行的,避免了空泛、零散的毛病,為創建完備的社會理論貢獻可靠的材料。 其次,芝加哥學派引入生態學的概念和方法,為城市社會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角度。生態學研究動植物間的互動關系及其與空間環境的廣泛聯系,這種互動聯系的思維方式特別適合於從整體角度來研究城市這個復合社會。因而,每當研究宏觀的城市社會課題,如城市化過程、郊區化原因、人口和機構在城市地域的分布等問題時,生態學就成為有效的方法。自從帕克和伯吉斯等人引入生態學後,一半以上的城市社會學家繼承了這種方法,並逐漸完善使之成為今日具有科學的理論框架、有獨立的學術地位的人類生態學,成為研究城市社會的兩個主要流派之一。 芝加哥學派城市社會學的第三個理論貢獻是沃思對城市生活方式的研究。沃思意識到城鄉生活方式的異同,並正確地指出了城市生活的某些特徵,如職業專門化、社會控制正式化和理性主義上升等。與人類生態學的宏觀角度相反,沃思對城市生活方式的研究是從微觀入手的。雖然在他之前歐洲一些社會學家如齊美爾已研究過城市生活方式,但沃思卻是集大成者,並在他們的基礎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祝你學業進步!!!希望你能夠採納,有機會多多交流,我對此很感興趣,謝謝你!!!

⑺ 什麼是城市社會學

城市社會學是社會學中最早的分支學科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的各種社會問題、城市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研究內容包括:人類生態學;城市社區的劃分;城市問題(如失業、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種族歧視、階級沖突、貧富不均、犯罪等)對策與規劃;城市化。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城市化國家,城市社會學與任何一門社會學科都有聯系,如犯罪學和異常行為研究主要針對城市治安狀況;人口統計學中很大部分涉及到城市人口遷移過程和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的過程;對社會政策、家庭、老齡化、醫療、社會差別等的研究都與城市社會學有關。
研究內容
1.城市社會的產生,形成和發展規律;
2.城市環境。主要指都市的自然環境,如地域、水源、氣候、綠地、自然資源等,也包括都市的人工環境;
3.城市的社會結構。都市的經濟結構、勞動結構、職業結構、家庭結構以及階級和階層結構等;
4.城市社會組織。大體可分為經濟類,行政類、文化類、政治類、社區類、家庭類以及其他類型的社會組織;
5.城市生活方式。包括都市生活方式的構成要素、特點以及影響都市生活方式變革的社會因素等;
6.城市社會心理。城市社會學很重視都市社會心理的發展變化對都市社會的影響;
7.城市問題。包括社會問題,如城市建設、人口,住宅、交通、治安、環境保護等等。
主要流派
都市社會學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分化出許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
①都市化派。該派認為,都市的主要特點在於角色分化、次屬關系、價值觀的世俗化以及規范秩序解體。他們主要研究與農村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機制如何被都市取代。
②亞社會派。該派的基本觀點是競爭,把人視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認為人類在生物亞社會的壓力和動力下被迫作出種種反應,人類行為就是這種亞社會壓力和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③生存學派。該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組織自己以保證人類生存的需要。他們認為,都市化是居民創造出來的,用以容納大量居民的組織形式;都市化的進程直接取決於生存活動的分工程度,分工又取決於社會技術發展水平。
④經濟學派。該派主要從經濟角度分析都市化和都市社會問題,認為都市化是市場和經濟活動的重新組合,原來單一的第一產業逐漸派生出第二、第三產業;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特別是都市的社會組織也隨之變化。
⑤環境學派。該派認為,都市表現了人類在生存斗爭中的適應性,都市問題基本上是由於都市生活背離了人性的尺度和大自然環境,工業都市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都市污染正威脅人類生存。他們主張徹底改造都市結構,以達到與自然和諧一致的目的,並且提出了許多都市規劃和都市改造的意見。
⑥技術學派。該派主要從技術角度研究都市位置、都市間的相互依賴關系、都市人口和經濟活動的空間模式。他們往往忽視非技術因素對都市化的影響。
⑦價值學派。該派強調非經濟的、非技術的價值觀對都市結構和土地使用模式的影響,認為社會文化制度對都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居民價值觀和感情上的差別造成都市的差別。
⑧權力學派。該派主要研究都市中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競爭能力,權力在都市規劃中所起的作用。以上各種流派的觀點也常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⑻ 城市社會學的概述

城市社會學(urban sociology),又稱都市社會學,以城市的區位、社會結構、社會組織、生活方式、社會心理、社會問題和社會發展規律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
1916年,帕克在其代表作《城市:對都市環境中人類行為之考察的建議》一書中指出,城市是各種特殊文化現象聚合而成的文化地區,認為近代社會的根本問題是城市社會問題,城市社區的結構和功能、組織和崩潰、過程和變遷是社會學的研究對象。1938年,帕克的學生路易斯·沃思探討下城市生態、社會組織和居民心理,認為城市有人口多、密度高、異質性高三個基本特徵,並主張通過科學方法、技術改造、直至制定政策等途徑宋建立正常的城市社會政治秩序。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家還以芝加哥城為社會實驗室對之進行了全面、系統和持久的調查研究,並全面總結了該研究成果,從而形成芝加哥學派。在芝加哥學派的推動下,美國的城市社會學達到鼎盛時期。進入60年代以來,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的社會學家突破了城市社會學原來狹隘的研究范圍,研究分配和權力對城市社會生活的影響,國家干預、政治和經濟權力的分配及城市社會斗爭。

⑼ 急求回答啊!!!城市社會學的問題!試比較分析芝加哥學派和洛杉磯學派。從其各自代表的城市轉型來看。

芝加哥是製造業的所在地,而洛杉磯是金融城的 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