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哲學家劉若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學家劉若

發布時間: 2021-03-24 03:38:30

❶ 請問:詩仙、詩鬼、詩聖、詩豪、詩史分別指誰

詩仙、詩鬼、詩聖、詩豪、詩史分別指的是:

1、詩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

2、詩鬼:李賀

李賀,字長吉,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李賀的詩作想像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

3、詩聖、詩史: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作詩三千多首 ,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

4、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同時具有一種空曠開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1)哲學家劉若擴展閱讀

其他唐代詩人的有趣稱號:

1、詩佛:王維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因為他篤志信佛,所以他的詩歌創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被尊為「詩佛」。

2、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 寫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

3、詩傑:王勃

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

4、詩狂:賀知章

賀知章,字季真,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少時就以詩文知名。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

❷ 山東大學的哲學教授有一個姓劉的.很有名,求其姓名

劉大鈞:山東大學哲學系教授
劉大鈞教授,男,山東鄒平人,1943年1月生。中國周易學會會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易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易研究》學刊主編,北京大學哲學系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太極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多年從事易學研究,尤精於象數易學,對易學中許多重大疑難問題提出了重要見解,並形成了象數與義理兼顧的易學研究路數。出版《周易概論》、《周易古經白話解》、《周易傳文白話解》、《周易講座》、《納甲筮法》、《周易古經白話解》(英文版)、《易經全譯》(法文版)等多部易學著作,校點整理85萬字的清人易學巨著《周易折中》,主編《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象數易學研究》(一、二輯)等多部論文集,曾擔任中國中央電視台攝制的大型系列片《中華周易》學術總顧問,在《哲學研究》、《周易研究》、《文史哲》、《中國哲學史研究》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主要專著《周易概論》曾由齊魯書社三次再版,最近又出了巴蜀新版,總印數近10萬冊,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劉大鈞教授是建國後第一位倡導開展傳統易學研究,特別是象數易學研究的學者,因而對於恢復傳統易學的研究,功不可沒。他克服重重困難,自籌經費,於10多年前創辦並主編了海內外易學界的權威學術刊物《周易研究》。該刊發行量長期保持在2萬份上下,並發行至28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他先後籌劃主持召開「首屆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1987年)和「首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1993年)、「第三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1997年),並與台灣師范大學文學院、台灣中華易經學會共同主持召開了「第四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1999年),為推動易學的交流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❸ 清代哲學家有哪些

很多,包括明末清初三大哲學家。
王夫之(1619~1692)

中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字而農,號涢齋,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曾積極組織抗清斗爭,失敗後到南明桂王的政權中任職,南明亡後,更名隱居,潛心著述。在哲學方面,認為氣是宇宙本原,氣有聚散,但無生滅,是永恆無限的實種方法即格物和致知是互相補充的,不能互相偏廢。在知行關系問題上,他強調行的主導作用,認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他還提出「知之盡,則實踐之」的命題,認為「知行相資以為用」。在社會歷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觀點,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進化的。他反對天命觀,認為歷史發展具有規律性,是「理勢相成」,他還提出民心向背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性。在倫理思想方面,他認為人性是變化的,「日生而日成」。他根據「性者生理也」的觀點,強調理欲統一。要「以理節欲」、「以義制利」。他還提出人既要「珍生」,又要「貴義」,要有「志節」,「以身任天下」。在美學方面,他認為美不是一成不變的,美是經過藝術創造的產物。他對文學創作中許多傳統美學范疇都有發揮。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國近代產生了很大影響

。遺著總稱為《船山遺 書》,有100多種,主要有《張子正蒙注》

、《讀四書大全說》、《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通鑒論》等。

顧炎武
顧炎武(161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 -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佣。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曾參加抗清斗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 他對切韻學 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顧亭林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黃宗羲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州,亦號南雷,浙江餘姚人。他的父親黃尊素為萬曆進士,天啟中為御史,是東林黨人,因彈劾魏忠賢而被削職歸籍,不久又下獄,受酷刑而死。十九歲的黃宗羲乃進京訟冤,並在公堂之上出錐擊傷主謀,追殺兇手,明思宗嘆稱其為「忠臣孤子」。黃宗羲歸鄉後,即更加發憤讀書,「憤科舉之學錮人,思所以變之。既,盡發家藏書讀之,不足,則鈔之同里世學樓鈕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則千頃堂黃氏、絳雲樓錢氏,且建『續鈔堂』於南雷,以承東發(疑係「林」字——筆者按)之緒」(《清史稿》480卷)。又從學於著名哲學家劉宗周,得蕺山之學。清軍入關後,黃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參加反清戰斗,達數年之久。失敗後返鄉閉門著述,清庭屢次詔征,皆辭免。

黃宗羲的啟蒙思想完全沒有外來思想的影響,空前絕後,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

黃宗羲多才博學,於經史百家及天文、算術、樂律以及釋、道無不研究。尤其在史學上成就很大。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議必咨之」(《清史稿》480卷)。而在哲學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最先從「民主」的立場來抨擊君主專制制度者,真堪稱是中國思想啟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訪錄》一書中。

《明夷待訪錄》一書計十三篇。「明夷」本為卦名,為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卦象為「離下坤上」。「明」即是太陽(離),「夷」是損傷之意。從卦象上看,太陽處「坤」即大地之下,是光明消失,黑暗來臨的情況。這暗含作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憤懣和指責,也是對太陽再度升起照臨天下的希盼。「待訪」是等待賢者來訪,讓此書成為後人之師的意思。另外,「明」就是太陽,亦稱為「大明」,暗合「大明朝」;「夷」有「誅鋤」之解,又有「視之不見」之解,暗含作者的亡國之痛。該書通過抨擊「家天下」的專制君主制度,向世人傳遞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這在當時黑暗無比社會環境下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原君》是《明夷待訪錄》的首篇。黃宗羲在開篇就闡述人類設立君主的本來目的,他說設立君主的本來目的是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釋其害」,也就是說,產生君主,是要君主負擔起抑私利、興公利的責任。對於君主,他的義務是首要的,權力是從屬於義務之後為履行其義務服務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僕而已,「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然而,後來的君主卻「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益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並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均見《原君》)。對君主「家天下」的行為從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

唐甄
1630~1704) 中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論家。初名大陶,字鑄萬,號圃亭。四川省達州(今達縣)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清順治十四年(1675)中舉人。曾在山西長子擔任過10個月的知縣,因與上司意見不合被革職。後曾經商,因賠本乃流寓江南,靠講學賣文維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潛書》。

唐甄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大膽的揭露和批判。他認為皇帝也是人,沒有什麼神秘,並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惡的根源,「自秦以來」的皇帝都是賊,他們為了奪取皇位常常無故殺人,殘害百姓。唐甄憤然地說:「川流潰決,必問為防之人,比戶延燒,必罪失火之主,至於國破家亡,流毒無窮……,非君其誰乎」(《潛書·遠諫》)。唐甄提出了「抑尊」,即限制君權的主張,要求提高大臣的地位,使他們具有同皇帝及其他權貴作斗爭的權力,以 「攻君之過」,「攻宮闈之過」,「攻帝族、攻後族、攻寵貴」之過,使皇帝有所顧忌。唐甄還發展了產生於先秦的民本思想,強調民是國家的根本,離開了民,便沒有國家的政治。他指出,國防靠民來鞏固,府庫靠民來充實,朝廷靠民來尊崇,官員靠民來養活。君主只有愛護人民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如果無道於民,縱然 「九州為宅,九州為防,九山為阻,破之如椎雀卵也」 (同前)。他還提出了愛民、保民、富民的具體政策,主張打擊貪官污吏,強調「刑先於貴」;呼籲政府幫助農民種值農桑,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針對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唐甄提出貧富要相對平均的主張。他指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則萬物各得其所」(《潛書·大命》),否則,必然引起社會動亂。唐甄還提倡為民的功利主義,反對理學家們「儒者不計其功」的說法。他認為儒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能定亂、除暴、安百姓。如果儒者不言功,只顧自己,那就同一個匹夫匹婦沒有什麼區別。

唐甄的反君主專制的思想和民本思想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戴震
戴 震( 1724 ~ 1777 )

清 代 考 據 學 家, 思 想 家。 字 東 原, 安 徽 休 寧 隆 阜 (今 屬 屯 溪) 人。 進 士, 曾 任 纂 修、 翰 林 院 庶 吉 士 之 職。 在 哲 學 上, 他 認 為 物 質 的 氣 是 宇 宙 本 原, 陰 陽、 五 行、 道 都 是 物 質 性 的 氣。 認 為 理 是 事 物 的 條 理, 是 事 物 的 規 律, 不 能 脫 離 具 體 事 物 而 存 在, 理 就 在 事 物 之 中,「 理 化 氣 中」。 他 還 認 為 宇 宙 是 氣 化 流 行 的 總 過 程, 「天 地 之 氣 化 流 行 不 已, 生 生 不 息」。 在 認 識 論 方 面, 他 認 為 人 的 認 識 能 力 是「 天 地 之 化」, 通 過 耳 目 鼻 口 之 官 接 觸 外 物, 心 就 能 發 現 外 物 的 規 則, 致 知 格 物 就 是 對 事 物 進 行 考 察 研 究, 只 有 經 過 觀 察 和 分 析, 才 能 認 識 事 物 的 道 理。

他 還 提 出 「光 照 說」, 認 為 心 之 認 識 如 同 火 光 照 物, 光 小 照 得 近, 光 大 照 得 遠, 這 實 質 上 是 一 種 朴 素 直 觀 的 反 映 論。 在 倫 理 思 想 方 面, 認 為 人 「有 欲、 有 情、 有 知」, 這 是 人 的 本 性, 否 定 情 欲, 也 就 否 定 了 「人 之 為 人」。 他 主 張 要 區 別 欲 與 私 的 界 限, 認 為 私 是 「欲 之 失」, 不 能 「因 私 而 咎 欲」。 要 「理 存 乎 欲」, 使 人 的 自 然 情 欲 得 到 合 理 的 滿 足, 而 不 能 只 「存 理 滅 欲」。 他 還 提 出 「以 情 潔 情」 的 主 張, 反 對 道 學 家 的 偽 善, 「以 理 殺 人」。 一 生 著 作 很 多, 包 括 算 學、 天 文、 地 理、 聲 韻、 訓 詁、 考 據、 哲 學 等 多 方 面 內 容。 有 《戴 震 文 集》 (中 華 書 局 版, 1980)、 《戴 震 集》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版, 1980 ) 等。

戴震是音韻學家江永的弟子。他對經學、天文、地理、歷史、數學都有研究。乾隆年間為《四庫全書》纂修官。對於音韻學很有研究,創立了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以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此外,他也精通訓詁學。

魏源
魏源,名遠達,字良圖,號默深。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於邵陽縣金潭沙洲上(今隆回縣金潭鄉),嘉慶二十五年(1820)全家遷居江蘇揚州新城。

魏源7歲從塾師劉之綱、魏輔邦讀經學史,常苦讀至深夜。母憐其過勤,每夜定時熄燈令卧,他伺二老熟寐,以被遮燈默讀。9歲赴縣城應童子試,考官指著畫有「太極圖」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極」囑對。魏源摸著懷中二麥餅對曰:「腹內孕乾坤。」考官大為驚異。嘉慶十五年(1810)庚午科取秀才。明年辛未歲試補廩膳生。嘉慶十八年癸酉科選拔貢。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中式舉人第二名。道光五年受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輯《皇朝經世文編》120卷;又助江蘇巡撫陶澍辦漕運、水利諸事。撰《籌漕篇》、《籌齒差篇》和《湖廣水利論》等。

道光九年應禮部會試,與龔自珍雙雙落第,房考劉逢祿作《兩生行》哀之,從此龔魏齊名。魏捐內閣中書舍人候補,內閣藏書豐富,乃博覽史館秘閣官書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時社會動亂加劇,他目睹江華瑤民起義,已深感清政權的腐敗;道光二十年爆發了鴉片戰爭,外國侵略危機使他更加憤激,進一步激發了愛國熱情。

道光二十一年,魏源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直接參與抗英戰爭,並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後見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憤而辭歸,立志著述。道光二十二年完成了《聖武記》,敘述了清朝開國到道光年間的軍事歷史及軍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財用不足國非貧,人材不競之謂貧;令不行於海外國非贏,令不行於境內之謂贏。故先王不患財用,而惟亟人材;不憂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境。官不材,則國禎富;境無廢令,則國柄強」的人才論觀點。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魏源再次參加禮部會試,中進士,以知州用,分發江蘇,任東台、興化知縣。在改革鹽政、築堤治水方面功績卓著。他依據林則徐所輯的西方史地資料《四州志》,參以歷代史志、明以來《島志》及當時夷圖夷語編成《海國圖志》50卷,後經修訂、增補、到咸豐二年(1852)成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歷史、政制、經濟、宗教、歷法、文化、物產。對強國禦侮、匡正時弊,振興國脈之路作了比較深入的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觀點,主張學習西方製造戰艦、火械等先進技術和選兵、練兵、養兵之法,改革中國軍隊。為了捍衛中國的獨立自主,他號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國人能戰勝外國侵略者。他告誡人們在「英吉利蠶食東南」之時,勿忘「鄂(俄)羅斯並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創辦民用工業,允許私人設立廠局,自行製造與銷售輪船、火器等,使國家富強。他主張革新,要求「去偽、去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並在《默觚》中發揮了「變古愈盡,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後知,屨之而後艱」的主張,實為近代中國改良思想的前驅。對清王朝長期昧於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關鎖國的閉關政策和媚外求和的投降路線予以犀利的批判。正如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指出:「《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葯」。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指出:「《海國圖志》之論,實支配百年來之人心,直至今日猶未脫離凈盡,則其在中國歷史上關系不得謂細也。」

咸豐元年(1851),魏源授高郵知州,公餘整理著述,咸豐三年完成了《元史新編》。後以「遲誤驛報」,「玩視軍機」革職。旋復職,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亂多故而辭去。晚年,潛心學佛,輯有《凈土四經》。

魏源著述等身,除《聖武記》、《默觚》、《海國圖志》等巨著外,主要著述還有:《古微堂詩文集》、《書古微》、《詩古微》、《公羊古微》、《曾子發微》、《子思子發微》、《高子學譜》、《孝經集傳》、《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學古經》、《大學古本發微》、《兩漢古文家法考》、《論學文選》、《明代兵食二政錄》、《春秋繁露注》、《老子本義》、《墨子注》、《孫子集注》等若干卷。20世紀80年代末其詩文被輯為《魏源集》。

咸豐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於杭州東園僧舍。終年63歲。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❹ 劉禹錫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著名詩人人稱是什麼

劉禹錫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著名詩人人稱是"詩豪"。

❺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分別是誰

唐朝作為封建時期一個比較繁華的朝代,出現過不少流芳千古的古詩。唐詩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唐代以及宋代文人的智慧結晶,對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的文壇中人將這些文人中詩作最好的一群人分別稱為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其中的詩聖是杜甫、詩仙是李白、詩魔是白居易、詩神是蘇軾、詩狂是賀知章、詩佛是王維、詩鬼是李賀。

李賀作為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跟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康處由於仕途不順,開始熱心於詩歌創作,來抒發生不逢時的苦悶心情。詩作想像極為豐富,引用神話傳說,托古寓今。

❻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分別是誰

詩聖:杜甫。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詩仙: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他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詩魔: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詩神:蘇軾。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詩狂:賀知章。唐代詩人、書法家,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詩佛: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詩鬼:李賀。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6)哲學家劉若擴展閱讀:

王維詩佛一稱由來: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

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網路·詩聖

網路·李白

網路·白居易

網路·蘇軾

網路·賀知章

網路·王維

❼ 全國有多少個劉哲學

據分析,叫劉哲學的人,以重慶市居多,其次是雲南省、福建省、貴州省、黑龍江等地方。

❽ 有那些姓劉的科學家

劉承釗、劉崇樂、劉思職、劉有成、劉建康、劉東生、劉光鼎、劉恢先、劉盛綱、劉敦楨、劉仙洲、劉元方、劉新垣、劉寶(王君)劉廣均、劉永坦、劉應明、劉昌明、劉振興、劉瑞玉、劉若庄、劉以訓、劉高聯、劉頌豪、劉寶鏞、劉允怡、劉嘉麒、劉伯溫

華裔科學家劉宗正
中國雙星計劃首席科學家劉震興院士
科學家劉甫翼
我國著名玉米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劉紀麟教授
已故的劉子華博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劉芝華
現代著名社會科學家劉泮溪
國家級的科學家劉元凱
中國科學家劉少創
中國科學家劉華傑
美籍華裔科學家劉一農
華裔科學家劉德喜
首席科學家劉功勤
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劉偉

❾ 北大的哲學系教授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 主任: 王東
黃楠森 資深教授 領域: 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王東 教授 領域: 列寧哲學思想、社會發展與現代化理論
豐子義 教授 領域: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社會發展與現代化理論
聶錦芳 教授 領域: 馬克思文獻學、馬克思與西方思想傳統
仰海峰 教授 領域: 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大眾文化研究
曾志 副教授 領域: 辯證唯物主義
席大民 副教授 領域: 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形態理論
楊學功 副教授 領域: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存在論(ontology);全球化
徐春 副教授 領域: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社會發展與現代化理論、人學、環境哲學
中國哲學教研室 主任: 張學智
湯一介 資深教授 領域: 中國哲學
胡軍 教授 領域: 中國現代哲學、知識論,中國現代思想史,中國現代知識論史
張學智 教授 領域: 中國哲學史、儒家哲學、近現代哲學
王中江 教授 領域: 先秦哲學 道家哲學 儒家哲學 近現代哲學
王博 教授 領域: 中國哲學史、道家、早期經學
彭國翔 教授 領域: 宋明理學;當代儒學;中國哲學、思想史和中西哲學與宗教的比較
楊立華 教授 領域: 中國哲學史、儒學、道家與道教
外國哲學教研室 主任: 韓水法
靳希平 教授 領域: 西方哲學、現象學、古希臘哲學
趙敦華 教授 領域: 西方哲學、基督教哲學、中西比較哲學
張祥龍 教授 領域: 東西方哲學比較,西方現代哲學(現象學,海德格爾,解釋學,維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東西方宗教哲學
尚新建 教授 領域: 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
葉闖 教授 領域: 語言哲學、知識論、科學哲學
韓水法 教授 領域: 德國哲學、現代西方哲學、政治哲學
韓林合 教授 領域: 西方哲學(分析哲學,維特根斯坦哲學),老莊哲學;形而上學,心靈哲學,語言哲學
李超傑 副教授 領域: 現代西方哲學 德國哲學 解釋學
吳增定 副教授 領域: 近代政治思想,德國哲學
先剛 副教授 領域: 德國古典哲學、古希臘哲學、西方哲學史
劉哲 副教授 領域: 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和法國現象學,心靈哲學和主體性理論
吳天岳 副教授 領域: 中世紀哲學,希臘哲學
邏輯學教研室 主任: 周北海
劉壯虎 教授 領域: 符號邏輯
周北海 教授 領域: 符號邏輯
陳波 教授 領域: 邏輯哲學、邏輯史、分析哲學
葉峰 教授 領域: 數學哲學,邏輯,心靈哲學,語言哲學
邢滔滔 副教授 領域: 邏輯學、數學哲學
王彥晶 講師 領域: 模態邏輯 動態認知邏輯 認知協議
倫理學教研室 主任: 徐向東
王海明 教授 領域: 倫理學與國家論
何懷宏 教授 領域: 倫理學原理、應用倫理學、中西倫理思想史
陳少峰 教授 領域: 中國倫理學史、應用倫理學
徐向東 教授 領域: 倫理學與政治哲學,知識論,早期現代哲學,形而上學
李猛 副教授 領域: 倫理學,政治哲學, 西方近代哲學,古希臘哲學
美學教研室 主任: 章啟群
葉朗 資深教授 領域: 美學原理、中國美學史
朱良志 教授 領域: 中國美學、中國藝術
章啟群 教授 領域: 西方美學史,解釋學,魏晉思想和藝術
王錦民 副教授 領域: 中國美學史
寧曉萌 講師 領域: 西方美學史,梅洛龐蒂,現象學
佛教與道教教研室 主任: 姚衛群
姚衛群 教授 領域: 佛教、東方哲學
王宗昱 教授 領域: 道教、中國民間宗教
李四龍 教授 領域: 中國佛教史;佛教哲學
周學農 副教授 領域: 中國佛教史、近現代佛教
王頌 副教授 領域: 佛教
程樂松 副教授 領域: 魏晉道教史、道教經典、宗教學研究方法
基督教與宗教學原理教研室 主任: 張志剛
張志剛 教授 領域:
徐鳳林 教授 領域: 東正教、俄羅斯哲學
孫尚揚 教授 領域: 中國基督教史,宗教社會學
徐龍飛 副教授 領域: 基督教史,中世紀神學和哲學
沙宗平 副教授 領域: 伊斯蘭教、阿拉伯哲學
吳飛 副教授 領域: 基督教哲學 宗教人類學
吳玉萍 講師 領域: 基督教史、基督教與中國文化
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 主任: 吳國盛
吳國盛 教授 領域: 自然哲學、科學思想史、科學哲學、技術哲學
周程 教授 領域: 科學社會史、科學技術與社會、科技政策與管理
劉華傑 教授 領域: 博物學史,科學哲學、科學傳播學
冀建中 研究員 領域: 數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學與宗教
任元彪 副教授 領域: 科學社會學、科技政策
孫永平 副教授 領域: 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西方哲學
王駿 副教授 領域: 科學的社會研究、科學與公共政策
蘇賢貴 副教授 領域: 科學社會學,科學與宗教,環境倫理學
朱效民 副教授 領域: 科技政策與科學傳播
外國哲學研究所 主任: 尚新建
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 主任: 吳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