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古典管理學里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古典管理學里

發布時間: 2021-03-24 00:25:31

① 古典管理學理論包含哪幾點主要要點分別是什麼

古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韋伯的科層管理 、泰羅的科學管理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原理 。其貢獻在於:突出了管理中采 用科學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堅持學習會不斷地改善工作方法;確定了在組織有效運作中的許多重要原則;強調了薪金作為激勵因素的潛在重要性。

一、泰羅的科學管理
科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是泰羅(F.W.Taylor,1856-1915),他首次提出了科學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學管理原理》一書,被公認為"科學管理之父"。主要內容: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其主要內容是:a.使工作方法、勞動工具、工作環境標准化;b.確定合理的工作量;c.挑選和培訓工人,使其掌握標准工作方法;d.實行差別工資制;e.實行職能工長制。
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
法國人法約爾(HenriFayol,1841-1925)對組織管理進行了系統地、獨創的研究,l925年出版了《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一書,後人把他稱為「管理過程之父」。
主要內容:法約爾提出,管理活動包含5種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並且他給出了14條一般管理原則。
三、韋伯的管理組織
韋伯(MaxWeber,1864-1920)著重於組織理論的研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主要內容:韋伯認為理想的行政體系具有以下特點:a.明確的組織分工;b.自上而下的等級體系;c.合理地任用人員;d.建立職業的管理人員制度;e.建立嚴格的、不受各種因素影響的規則和紀律;f.建立理性的行動准則。
其中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泰羅(美國),他提出了賣買標准操作、工作定額原理和標准化原理;法約爾(法國),他提出了管理不同於經營,而是經營的六種職能活動之一,即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韋伯(德國)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強調必須建立不受個人情感影響而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規則和紀律,組織中人員之間的關系完全以理性准則為指導;厄威克(英國),他提出了自認為適用於一切組織的八項原則,即目標原則、相符原則、職責原則、組織級層原則、控制廣度原則、專業化原則、協調原則和明確性原則;吉利克(美國),他把各家有關管理職能的理論加以系統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職能論,即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協調、報告和預算。

② 管理學原理中古典管理理論的內在聯系是什麼

古典管理理論的不同理論,不同角度都是圍繞提高生產效率這一基本點展開的。
古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韋伯的管理組織 、泰羅的科學管理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原理 。

泰羅、法約爾、韋伯 從三個不同角度,即個人、組織和社會來解答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宏觀和微觀的管理問題,為資本主義解決勞資關系、生產效率、社會組織等方面的問題,提供管理思想的指導和科學理論方法。
古典管理理論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用科學的方法來探討管理問題,實質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對管理上的要求,要求管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反過來管理思想的發展,管理技術和方法的進步,又進一步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③ 古典管理學家有哪些

亨利·法約爾

④ 古典管理理論

樓主的意思是想問「結合實際談對學習『古典管理理論』感受最深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吧?
題目的意思就是說,首先弄懂什麼是「古典管理理論」,知道幾個人:泰羅、法約爾、韋伯等,知道他們的理論是什麼。然後呢,你選擇一個你熟悉的理論,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對該理論的認識。
行,舉個例子吧~~~~~最重要的人:泰羅(也譯為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不詳述,這個書上都有~~~)
(1)中心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
(2)工作定額。
(3)能力與工作相適應。
(4)標准化。
(5)差別計件工資制。
(6)計劃與執行相分離。
(7)例外原則。
(8)工人和僱主都必須進行思想變革。
結合實際。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的企業管理水平較低,存在著企業員工多,但是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在這些企業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合理制定職工的日工作量。對於加工製造業企業來說,各種不同工種有不同的生產方式和工作效率,不能一條標准要求所有的人。
(2)標准化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對於很多加工企業來說,一般傾向於招收文化水平低、沒有接受專業化訓練的農村勞動力。這種工人進入工廠後,一般跟隨老職工學習一段時間再獨立工作。所以工作方式都是以一傳一的方式延續,缺乏系統的培訓和規范。標准化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這些人的工作效率。(這種情況多見於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地區的私營企業)
(3)差別計件工資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4)科學管理理論的最大意義在於科學生產觀念的引入,它改變了長期以來人們依靠經驗解決問題的做法,重視科學技術和規范化在生產中的作用,是對工廠管理的重大突破。
以上是積極方面,但是科學管理理論同時也是有缺陷的。
因其對效率的追求而忽視了對人的關懷。管理是管人與管事的結合,忽視了對人的關懷,僅僅把人作為生產線的一部分,會造成員工的抵抗情緒。尤其在我國,運用科學管理必須把提高效率與關懷員工結合起來(可以聯系什麼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啊之類的都行~~)。

⑤ 古典管理理論

古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韋伯的科層管理 、泰羅的科學管理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原理 。其貢獻在於:突出了管理中采 用科學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堅持學習會不斷地改善工作方法;確定了在組織有效運作中的許多重要原則;強調了薪金作為激勵因素的潛在重要性。
古典管理理論誕生於20世紀初期的美國,是與美國當時的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按照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的經濟成長五階段論,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傳統階段、起飛前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和高消費階段。古典管理理論形成的時代正是美國處於起飛階段時期。
古典管理理論
在這一時期,社會出現持續的增長,在主要成長部門有可能通過革新創造或者通過利用新的資源,從而形成很高的成長率,並帶動社會經濟中的其他方面擴充能量。由於經濟起飛時期,幾乎整個經濟都在快速地增長,從而使具有經濟現代化觀念的人戰勝堅持傳統社會觀念的人,在社會和文化等方面取得勝利。起飛階段所迸發出來的強大刺激力量,既可以表現為工業革命的形式,也可能是技術革新的形式,還可能是管理方式改變的形式。當年,正是因應起飛階段的經濟發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論破土而出。
古典管理理論的偉大意義在於: 1.古典管理理論確立了管理學是一門科學。通過科學研究的方法能發現管理學的普遍規律,古典管理理論的建立使得管理者開始擺脫了傳統的經驗和憑感覺來進行管理。 2.古典的管理理論建立了一套有關管理理論的原理、原則、方法等理論。古典管理理論提出了一些管理的原則、管理職能和管理方法,並且主張這些原則和職能是管理工作的基礎,對企業管理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也為總結管理思想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3.古典管理學家同時也建立了有關的組織理論。韋伯提出的官僚組織理論是組織理論的基石,因此,他被人們稱為組織理論之父。韋伯提出了一種官僚管理體制的設想,而且,他們還就應當建立組織的結構,以及維護這種組織結構的正常運行,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則。今天企業管理的組織結構雖然變得更加復雜,但是,古典組織理論設計的基本框架仍未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4.古典管理理論為後來的行為科學和現代管理學派奠定了管理學理論的基礎,當代許多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皆來源於古典的管理理論。古典的管理學派所研究的問題有一些仍然是當今管理上所需要研究的問題,當今的許多技術與管理方法也都是對古典的管理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編輯本段存在的問題古典的管理理論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用科學的方法來探討管理問題,實質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對管理上的要求,要求管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反過來管理思想的發展,管理技術和方法的進步,又進一步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古典管理理論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人性的研究沒有深入進行古典管理理論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對人性的研究沒有深入進行,對人性
現代管理書籍
的探索僅僅停留在「經濟人」的范疇之內。 泰羅對工人的假設是「磨洋工」,而韋伯把職員比作「機器上的一個齒牙」。在古典管理理論中沒有把人作為管理的中心,沒有把對人的管理和對其他事物的管理完全區別開來;而在現代管理理論中,人是管理研究的中心課題,而正是因為對人性的深入探索,才使得現代管理理論顯得豐富多彩。 沒有認識到組織的本質古典管理理論對組織的理解是靜態的,沒有認識到組織的本質。 韋伯認為純粹的官僚體制應當是精確的、穩定的、具有嚴格的紀律的組織。當代的組織理論家們普遍認為,韋伯所倡導的官僚組織體制只適合於以生產率為主要目標的常規的組織活動,而不適合於從事以創造和革新為重點的非常規的非常靈活的組織活動。 法約爾認為:「組織一個企業,就是為企業的經營提供所必要的原料、設備、資本、人員。大體上說,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物質組織與社會組織。」當時人們認為,組織就是人的集合體。例如,一個企業組織,就認為是經營管理者與職工的集合體;一個醫院,就是醫生與病人的集合體等。由此可見,法約爾的組織概念還停留在對組織的表象和功能的表述上,並沒有抓住組織的本質進行深入的研究。而後來的巴納德不是從組織結構的角度,而是從行為的角度對組織下定義。他反對把組織看成是人的集團,他說:「組織不是集團,而是相互協作的關系,是人相互作用的系統。」 對企業外部環境和組織系統的影響考慮少古典管理理論的著重點是組織系統的內部,而對企業外部環境對組織系統的影響考慮得就非常少。 古典管理理論研究的著重點是企業的內部,把如何提高企業的生產率作為管理的目標,這對企業提高生產率是有相當大的指導意義的。然而任何一個組織系統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下生存發展,社會環境在不斷變化,企業的生存發展是在不斷地和環境變化進行相互作用下前進的,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要研究外部環境的因素和企業的之間相互適應關系,使管理行為和手段都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些都是古典管理理論沒有進行研究的,由於古典管理理論對組織環境以及環境的變化的考慮較少,因此對管理的動態性未予以充分的認識和關注。 編輯本段理論回歸在現代管理理論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我國管理學界,古典管理理論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古典管理理論回歸的論斷。呼喚古典管理理論回歸,有的是來自對中小企業管理的考察,有的是來自對管理職業化的理性分析,也有的是來自對古典管理理論自身的評判。一種觀點的形成絕不是空穴來風,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這些原因,回望並深思作為現代管理理論繁榮基礎的古典管理理論,對推進管理理論中國化,促進企業管理科學化,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較強的現實意義。 具有自身的科學性及較強的應用價值古典管理理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科學方法探討管理問題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古典管理理論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集管理理念、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於一體,對企業管理實踐有著強大的指導意義。它猶如一隻有形的手,科學有效地調動和配置企業的各種資源,在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同時,促進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一般認為,泰勒、法約爾和韋伯是古典管理理論的三位先驅,古典管理理論的科學性首先在於它的實踐性,它是從企業管理實踐中概括出來的理論。作為古典管理理論代表人物的泰勒和法約爾,有著豐富的企業工作經歷。泰勒就是在生產一線發現並注意到 「磨洋工」現象的,對這一現象的仔細觀察,使他找到了工人「磨洋工」原因。他認為工人「磨洋工」有三個原因,即:工人們害怕不斷增長的生產帶來失業;失敗的薪金制度不鼓勵工人高效率的工作;工廠沒有給工人提供科學的工作方法。這些觀察和分析,成為科學管理理論構建的起點。雖然法約爾與泰勒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但他也一直處在企業管理的中、高層,漫長而成績卓著的經營管理生涯使他對企業管理有更加寬闊的視野和更高層次的認識。 古典管理理論的科學性還在於管理理念的先進性。泰羅認為,科學的工作方法是管理中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需要僱傭雙方把視線從分享利潤這塊蛋糕轉移開,共同想辦法把「蛋糕做大」。他說:「管理的主要目的應該是使顧主實現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聯系著使每個雇員實現最大限度的富裕。」並且認為,對僱主來說,「最大利益」不僅代表著短期內有較大的利潤,也包括為達到公司的長期繁榮而全方位地發展。對雇員來說,最大利益則不僅代表著高工資,還有他們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使他們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最高等級的工作。在他看來,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勞資雙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富裕。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輝,以至於王義昌先生在《一封辭職信——成就組織和個人發展的第六項修煉》後記中,還要遺憾:這么多年過去了,讓僱主和雇員關系和諧共同發展,卻至今依然是我們企業管理實踐者和理論者的重大任務。作為一般管理理論的構建者,法約爾認為,管理是一種可應用於一切機構的獨立的活動;一個人在某機構內地位愈高,管理活動愈加重要;管理是可以教授的。正是這種對一般管理的認識,使管理理論作為一種普適工具在廣泛的社會領域得到了運用。由於韋伯是一個置身企業管理之外的「旁觀者」,站在更加超脫的立場冷靜分析企業管理的基本問題,他的管理理念更顯深邃。他指出一套支配行為的特殊規則的存在,是組織概念的本質所在。沒有它們,將無從判斷組織性行為。這些規則對行政人員的作用是雙重的:一方面他們自己的行為受其制約,另一方面他們有責任監督其它成員服從於這些規則。韋伯理論的主要創新之處導源於他對有關官僚制效率爭論的忽略,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確性、連續性、紀律性、嚴整性與可靠性。韋伯這種強調規則、強調能力、強調知識的行政組織理論為社會發展提供了一種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體制。直到今天,在組織中普遍採用的高、中、低三層次管理就是源於他的理論。 古典管理理論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泰勒所提出的科學管理的四個原理:即對工人操作的每一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用以代替舊的、單憑經驗的勞動操作;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以代替允許工人憑自己的愛好選擇工作的作法;管理人員與工人之間親密協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建立起來的規章制度去辦;管理人員和工人在工作和職責上要分工,各自承擔最適合的工作,以代替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責任都推卸給工人的辦法。這些原理,對於夯實企業的管理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法約爾提出的14條管理原則,以及他對管理過程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五個要素進行的詳細分析,則是企業管理過程科學化必不可少的。韋伯要求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所具有的八個特徵,即實現明確的分工、實行等級原則、實行考核和訓練制度、所有公職的擔任者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選出的、行政管理人員領取固定的薪金、行政管理人員不是他所管理的那個單位的所有者、組織是根據明文規定的法規規章組成的、組織中人員之間的關系完全以理性准則為指導,正是企業形成完整、有序和高效組織體系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邏輯前提和應用基礎古典管理理論從創建到現在已經整整100年,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這些變化推動著管理理論向前不斷發展,形成流派紛呈的格局。但是,站在21世紀回望古典管理理論,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它們的真理光輝,也清晰可見它們與現代管理理論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邏輯前提,古典管理理論不僅在理論上是現代管理理論創新的基礎,而且本身也是現代管理理論的構成內容,同時還是現代管理理論在實踐中應用的基礎。 古典管理理論先驅們所試圖解決的問題,是管理學面臨的兩個根本問題,即效率和組織問題。它們是任何管理理論都不可迴避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管理理論都是在古典管理理論的啟發下或指導下,在古典管理理論已經搭建的平台上的創新,而且可以肯定地說這種創新會一直持續下去。古典管理理論所研究的問題仍然是現代管理學所要研究的問題,比如對計劃和策略的研究、對發展戰略的研究、對組織形式的研究、對管理工作環境的研究,等等,都是對古典管理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就是在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里,通過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所要解決的也是泰勒在百年前所關注的僱主和雇員關系和諧及共同發展問題。 古典管理理論不僅為現代管理理論搭建了創新的平台,經過發展和完善的古典管理理論已經成為現代管理理論的構成內容之一。在現代管理理論叢林的九大管理學派中,管理過程學派和經驗主義學派就是古典管理理論的現代版本。管理過程學派也叫管理職能學派、經營管理學派,其開山鼻祖正是古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之——法約爾。這一學派因美國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等人的發揚光大,成為現代管理理論叢林中的主要學派,在現代管理理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經驗主義學派也被稱為經理主義學派,他們以向大企業的經理提供管理企業的成功經驗和科學方法為目標。他們認為,有關企業管理的理論應該從企業管理的實際出發,特別是以大企業管理經驗為主要研究對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後傳授給管理人員,向經理提出建議。經驗主義學派中的許多代表人物深受古典管理理論影響,而且其中的多數人長期擔任大公司的顧問或直接在大公司高層供職。經驗主義學派走的是與泰勒、法約爾一樣的研究道路,把實踐放在第一位,以適用為主要目的。雖然,由於時代的變遷和實踐對象的不同,經驗主義學派所概括出來的理論並不是古典管理理論的翻版,但是他們的出發點和思想方法是完全一致的。但是, 由於現代管理理論抓住了管理中效率與人性這一被古典管理理論忽略的矛盾,所提出的一些觀點,對於處理好管理中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人及組織與環境的關系,從而保持組織的平衡和諧狀態,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用現代管理理論指導現代企業管理,是無庸置疑的。然而,當現代管理理論在實踐中應用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離不開古典管理理論所構建的組織體系的基礎性支持。現代管理理論為企業管理提供了許多工具,比如管理方格、決策模型、激勵手段,等等,都要放在按照古典管理理論構建起來的、能完整地履行計劃、組織、指揮、控制、監督職能的組織體系中,才能發揮其作用。

⑥ 管理學中classical approach和contemporary approach 的區別

古典管理理論和現代管理理論的主要區別如下:
(1)勞動分工。
傳統觀點:個人專門從事某一部分的活動而不是全部活動。它使不同工人持有的多樣技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現代觀點:在某一點上,由於勞動分工所產生的非經濟性會超過專業化的經濟優勢。如,厭倦、疲勞、壓力、劣質品增加、曠工、高離職率等。
(2)統一指揮。
傳統觀點:每一個下屬應當而且只能向一個上級主管直接負責。
現代觀點:大多數情況下(尤其當組織相對簡單時),統一指揮的概念是合乎邏輯的。但有時它也因過於僵化而會造成某種程度的不適應性,妨礙組織取得良好的績效。
(3)職權與職責。
傳統觀點:職權指的是管理職位所固有的發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執行的權力。它是把組織緊密結合起來的粘結劑,可以授予下屬。它是管理職位所具有的某種特定的、內在的權力。它僅與組織內一定的職位相關,而與該職位管理者的個人特性無關。職責是與職權相應的責任。授權不授責必然導致職權的濫用。應區別兩種不同形式的職責:執行職責與最終職責。執行職責可以下授。但是應對他所授予了執行職責的下屬的行為最終負責。因此,管理者應當下授與所授受的職權相應的執行責任,但最終的責任永遠不能下授。直線職權是指給予一位管理者指揮其下屬工作的權力,正是這種上級至下級職權關系貫穿著組織的最高層到最底層,從而形成所謂的指揮鏈。擁有直線職權的管理者均有權指導下屬人員的工作並無須徵得他人意見而作出某些決策。有時,「直線」一詞也用來區分直線管理者與輔助管理人員。一位管理者的職能究竟應歸類為直線的還是輔助的,完全取決於組織的目標。每一個管理者都對他的下屬擁有直線權力,但並不是每個管理者都有牌直線職能或職位中。後者的確定取決於該項職能是否直接貢獻於組織的目標。當組織的規模得到擴大並變得更為復雜後,直線管理者會發現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技能、方法來處理工作中龐大的信息,使工作保持高效和順利達成目標。為此,需配置參謀職權來支持、協助工作,提供建議,以減輕直線人員的信息負擔。傳統的觀念認為,組織職位所固有的權力是影響力的唯一源泉。
現代觀點: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組織復雜性的增加,你不必成為一個管理者也可以擁有權力,權力未必與個人在組織中所具有的地位完全相關。職權是一種基於個人在組織中所居職位的合法權力。它與職務相伴隨。職權只是更廣泛的權力概念中的一個要素。
(4)管理跨度。
傳統觀點:盡管對具體的人數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經典的主張是保持較小的轄度為宜(通常不超過6人),以便對下屬保持緊密的控制。
現代的觀點:越來越多的組織正努力以寬跨度來設計扁平結構。管理跨度日益根據權變因素變化的情況向上調整。
(5)部門化。
傳統觀點:勞動分工創造了專家,也對協調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將專家歸類到各部門中,在一個管理者的指導下工作,可以促進這種協調。並無單一的劃分部門的方法。實際中部門化應反映最有利於實現組織目標和各事業單位目標的要求。常見的部門化的方法有:職能部門化、產品部門化、顧客部門化、地區部門化和過程部門化。
現代觀點:隨著工作任務的復雜化,專家技能的多樣化受到重視。部門的劃分更應考慮到權變、靈活。有兩個趨勢:顧客部門化越來越受到度的重視;跨越傳統部門界限的團隊的採用,正使得原來僵硬的部門劃分得到補充。

⑦ 簡述古典管理理論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主要觀點有:

  1. 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1)科學管理中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效率。

(2)為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必須為工作挑選第一流的工人。

(3)為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必須研究工時與標准化。

2.韋伯的古典行政組織理論:

(1)為了實現一個組織的目標,要把組織中的全部活動劃分為各種基本的作業,作為公務分配組織中的各個成員。

(2)各種公務和職位是按照職權的等級原則組織起來的,每一職位有明文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形成一個指揮系統或層次體系。

(3)組織中人員的人用,完全根據職務上的要求,通過正式考試或教育訓練來實行。

(4)管理人員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規定的升遷制度,是一種「職業的」管理人員。

(5)管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組織規定的規則和紀律,使之不受任何人的感情因素的影響,保證在一切情況下都能貫徹執行。

(6)組織中的各級官員必須完全以理性為指導,他們全沒有個人目標,沒有仇視、偏愛、憐憫、同情,然而卻有理性,盡管這種理性帶有機械性。

(7)古典管理學里擴展閱讀

法約爾的十四條管理原則分別是:

(1)分工。分工不局限於技術工作,而且也可適用於管理職能專業化和許可權的劃分。

(2)權力和責任。權力是下達命令的權利和強使人服從的職權。法約爾把由於擔任的職務地位而擁有的正式權力,與由於他的智慧、經驗、品質、能力、過去的功績而產生的個人權力區別開來。這兩者是相互補充的。此外,權力和責任也是相互聯系的,行使權力就要承擔責任,委以責任就要授予相應的權力。

(3)紀律。紀律建立在尊重而不是畏懼的基礎上,紀律好壞關繫到企業的成敗。

(4)統一指揮。「一個雇員不管採取什麼行動,只應接受一個上級的命令。」

(5)統一指導。同一目標的許多工作只能有一個領導和一個計劃指導。

(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7)人員報酬。報酬必須公平合理。

(8)集權。根據企業的規模、特點和領導者的能力等具體條件,規定集權和分權的程度,把集權和分權做到恰到好處。

(9)等級鏈。從最高的權力機構到最基層的上下級關系要形成階梯形的權力鎖鏈,表明權力等級的順序和傳遞消息的途徑。為了克服由於統一指導原則而產生的信息溝通方式的延誤,法約爾提出了允許橫跨權力線進行橫向交往的聯系板,被稱為「法約爾跳板」。

(10)秩序。物資存放有秩序,廠區必須整潔,每個職工都有明確的崗位職責。

(11)公平。善意和公正地處理職工之間的關系。

(12)人員保持穩定。

(13)創造性。在一切工作中要積極主動充滿熱情、富有創造精神。

(14)集體精神。在企業內部建立和諧與團結的氣氛。

法約爾的十四條管理原則具有獨創性的見解,對於管理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性。

⑧ 下列管理理論中,不屬於古典管理理論的是()

人類需要層次理論不屬於古典管理理論。

在20世紀上半葉,隨著管理者不斷探索工廠的管理方法,古典管理理論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此期間,出現了三個管理流派:組織管理理論、古典科學管理理論以及行政集權組織理論。

三者在探索最佳工作方法上各有其獨特之處。這三個流派將在接下來的課程中詳細解釋。古典管理理論之後又出現了很多管理流派,但當今許多組織仍在使用古典管理理論,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8)古典管理學里擴展閱讀

古典管理理論的演變

工業革命時代革新了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方式,19世紀發明的生產機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反過來降低了消費者的成本。低價格導致產品的需求量增加,因而需要更多的工廠和工人。

隨著工廠數量的增加,經理們不斷地尋找某種方法,以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改善僱傭關系和提高工作效率,關注點由「改善工廠機器」變為「怎樣提高員工的生產力和效率」。

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注意到工廠系統中的一些新問題,員工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條件不滿意,很多人缺乏必要的培訓,導致無法有效地完成工作。

管理者開始制定和測試可能的解決方案,其中一個方案就是:如何讓員工最好地執行和管理任務。這一研究促進了古典管理理論的發展。

⑨ 有哪些古典管理理論

古典管理理論是西方管理理論發展的第一階段,該階段由三種理論組成:①早期管理理論該理論產生於18世紀下半期,其主要代表有亞當·斯密,他提出了勞動價值論, 勞動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他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研究了資本、工資、利潤和地租,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管理的中心問題和剝削本質等.②傳統管理理論該理論的特點是,根據企業多年管理實踐的經驗積累而成的一套管理理論和方法。 其代表人物有:巴貝奇,他發展了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學說;提出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則;麥尤斯,提出了管理六原則;白朗倡立了管理三原則,等等。 ③科學管理理論該理論的顯著特點是以科學技術作為建立管理理論的主要依據,這其中又包括了不同的理論學派。 其中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泰勒(美國),他提出了賣買標准操作、工作定額原理和標准化原理;法約爾(法國),他提出了管理不同於經營 ,而是經營的六種職能活動之一,即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韋伯(德國)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強調必須建立不受個人情感影響而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規則和紀律,組織中人員之間的關系完全以理性准則為指導;厄威克(英國),他提出了自認為適用於一切組織的八項原則,即目標原則、相符原則、職責原則、組織級層原則、控制廣度原則、專業化原則、協調原則和明確性原則;吉利克(美國),他把各家有關管理職能的理論加以系統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職能論,即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協調、報告和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