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有《心理學史導論》 [美]B.R.赫根漢 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的 麻煩給我一份唄 [email protected]
我有的,不過是書,沒有電子版的
❷ 心理學史
德國和奧地利心理學家多的原因是他們的文化氛圍所致,眾所周知,德國人內思維縝密,容考慮問題周到,而且非常注意細節問題,就拿德國的機械製造業來說吧,德國西門子公司就很好的向全世界詮釋了這一點。關注每一點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性思維,這就導致了他們愛思考,深探究的習慣。不可避免的,有些人就往人類這個方向走了,久而久之的經驗積淀,就形成了思考問題哲學化的現象。而法國、英國則主要是是以爛漫文學為主,所以出現了哲學家地域性分布現象的出現。後期美國的迅速,是因為前期的空白,使整個政府有意識性的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而造成了哲學的高速發展。當然,還有長期的被殖民統治也為美國的哲學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契機。
❸ 關於心理學的發展史
心理學誕生於古代哲學,古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關於心靈的論述。19世紀中期,英國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試圖糾正被神學歪曲了的心理學思想,並給予符合科學的解釋。培根的歸納科學方法論對整個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認識來源於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聯想的概念,這都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法國網路全書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機器》一書中乾脆把人說成是一架機器,這些雖然不免有機械唯物論的觀點,但都有進步意義。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從此宣告脫離哲學而成為獨立的科學。他的研究稱為「生理心理學」,也稱為「實驗心理學」。因為這是分析的方法,所以後人又將他的心理學稱作「元素心理學」或「構造心理學」。
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創建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心理學要建立在可以客觀觀察的事物上面,認為行為才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20世紀40年代前後出現了「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是斯金納,他強調要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研究人和動物的行為。
在行為主義興起的同時,在歐洲又出現了兩大心理學派別,一個是格式塔學派,另一個是精神分析學派。格式塔心理學誕生於德國,代表人物是韋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他們認為人在觀察外界事物的時候,所看到的東西並不完全決定於外界,而是在人的頭腦中有某種「場」的力量把刺激組織成一定的完形,從而決定人看到的外界東西是什麼樣的。20世紀60年代認知心理學發展起來,認知心理學以研究高級心理活動,特別是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為主要目標。這一點正是格式塔心理學的主張。認知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是信息加工理論,所以又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50~60年代,紐厄爾和西蒙把人類所具有的概念、觀念、表徵等腦的內部過程看作是物理符號過程,這就是當代認知心理學中極為重要的物理符號系統假設。這一假設在人腦的思維活動和計算機的信息操作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從而在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研究基礎上,可以設計計算機程序來模擬人的心理過程,特別是思維、問題解決等高級心理活動。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產生了人工智慧這一新學科。
精神分析學派來源於精神病學,奧地利的弗洛伊德是首創者。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心理學是研究「無意識」的作用。認為人的根本心理動機都是無意識的沖動。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麼強調生物沖動的作用,而更為重視人際間的社會關系。在西方社會中精神病發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論很容易被接受。
蘇聯心理學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專門研究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學說促進了美國行為主義的興起。
發展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比較活躍的一個分支,今天許多心理學家認識到,發展貫穿於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受前一時期的影響,同時又影響到以後的發展。
❹ 心理學史和心理史學的區別
心理史學是一門結合歷史學與心理學的一種跨學科研究,按現代西方史學中的研究方法劃分出來的一個分支學科,利用現代西方心理學理論,特別是精神分析學說,根據集體的行為來解釋歷史現象和歷史進程,進而推斷社會未來的發展。 起源由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所開創,後由艾力克森(Erik H. Erikson)加以發揚光大,成為美國歷史學界一個新的發展。迄至1970年代以來,約有三十多所大學開設有心理史學的課程,影響所及,藉助精神分析學說撰寫歷史人物傳記蔚然成風,也成為心理史學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美國《心理史學評論》(The Psychohistory Review)系其主要的發表重鎮,為目前重要的心理學學術刊物。「心理史學」在華語社會中因著名科普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的科幻小說,及田中芳樹「銀河英雄傳說」的故事得以普及,但真正認識這門學說的人並不多。
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盡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像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❺ 簡述心理學史的發展階段
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現代(科學)心理學的產生
艾賓浩斯曾經說過: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但卻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
在中國,兩千多年前,儒家學說中就有論述心理學思想的不少論述。
在國外,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是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心理現象的著作。
三個德國人共同創立了科學的心理學
1、馮特在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公認1879年是心理學的正式誕生之年,馮特被譽為「心理學之父」。
2、費希納創立了心理物理學
3、艾賓浩斯用實驗法研究高級心理現象
(二)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馮特建立心理學後,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進入派別林立的時代。
1、構造主義
代表人物,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識,意識可以分解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種元素。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內省(即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去了解在不同的刺激情境下各種元素的結構。2、機能主義
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威和安吉爾。認為,心理學應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或意識的功能;意識不是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是個人的,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功能的。
在研究方法上,機能主義認為不應局限於內省法,可以採用觀察、測驗、調查等方法。
機能主義對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過程起了推動作用。3、行為主義
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其最重要的特點是:
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應研究行為。認為意識看不見,摸不著,無法進行觀察和測量。
2、個體的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受環境因素影響被動學習的。反對遺傳決定論,代之以環境決定論。
3、把對動物研究得到的結果,(行為的原理原則),用來解釋人的行為。
4、格式塔心理學
代表人物是韋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是「形狀」或「組型」之意,有整體的意味,這個名稱代表了這個學派的宗旨。
特點:
1、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元素。認為人的心理現象是一個整體,知覺是心理組織的過程。
2、在知覺、學習、思維和問題解決方面做了大量實驗研究,有重要的貢獻。
3、名言:「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並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
5、精神分析論
代表人物是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這一理論不僅是心理學中影響最大的理論之一,也是20世紀影響人類文化最大的理論之一。特點如下:
(1)理論觀點不是來自大學教授的書齋和實驗室,而是來源於精神病治療的臨床實踐;
(2)不以人的意識和正常行為為對象,而以人的無意識和異常行為為對象;
(3)不採用實驗法,而是用臨床方法(精神分析法)做為研究方法。
(4)在很長時間內被拒於心理學主流之外,有時也被稱為 「非學院派的心理學」。
6、人本主義心理學
被稱為當代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因為它既反對行為主義,又反對精神分析。
主張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應研究人不同於動物的一些復雜經驗。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是善良的,人不是受無意識的慾望驅使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人就會努力去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人類本性中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
7、認知心理學
20世紀40年代末,在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影響下,誕生了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家將人的認知過程類比為計算機的信息加工過程,用實驗法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
❻ 《心理學史導論》 [美]B.R.赫根漢 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想問這本書好嗎?還是什麼問題呢?這本書非常不錯,作為全面了解心理學的書籍非常有用。但是只適合了解,和專業人員在面上拓展,要深入學習的話要具體看其他書。這本很全,但是基本屬於點到為止。
❼ 簡述心理學史上的三次思潮
三次思潮是針對經典的極有影響心理學理論來說的。先說心理學三大勢力,精神分析,以1900年Freud的《夢的解析》為標志;再然後是行為主義,以1912年華生的《一個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為標志;第三勢力就是人本主義,以馬斯洛、羅傑斯為代表。參見網址: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clp.10020/abstract(這個更權威一點)
三次思潮(什麼是思潮?thought?School Of Thoughts In Psychology?不好翻譯)第一思潮:構造主義,機能主義,同時代還有格式塔心理學;第二思潮:1950s,行為主義,同時還有精神分析如Sigmund Freud、Anna Freud、Carl Jung和Erik Erikson等;第三思潮:認知主義心理學,如皮亞傑、維果斯基、奈賽爾,同時還有人本主義;當代的第四思潮:積極心理學。(除了第一思潮是構造主義意外,其它的都是我參考時間順序寫的,歡迎指正!)(http://psychology.about.com/od/historyofpsychology/a/schoolsthought.htm,指出了第一思潮,非學術網站,但比多數的網路網頁學術型好一些)
(附註:如果這是心理學考研中的模擬題,建議不做。大多數相當的爛。)
❽ 心理學發展史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這樣概括地描述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1885)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科學心理學的發展
19世紀生理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准備了必要條件。德國感官生理學家韋伯(1795—1878)首先確立了感覺的差別閾限定律。稍後,費希納(1801-1887)發展了韋伯的研究,運用心理物理法確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現象之間的函數關系。
他們的研究方法成為科學心理學研究的楷模。心理學從哲學中真正分離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由德國生理心理學家馮特(1832—1920)完成。1879年,
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用實驗的手段來研究心理現象,這被公認為是心理科學獨立的標志。
馮特反對用哲學思辨的方式探討心理現象,堅持用觀察、實驗以及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的方法去揭示心理過程的規律,因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培養了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馮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譽為「心理學獨立的宣言書」,是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體系的心理學專著。馮特是科學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學史上第一位專業心理學家。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類尚未擁有科學心理學這一探索內在世界的途徑,但是人類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卻早已揚帆起航!
二百年後的人類將以何種形式繼續這個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無比的堅信,只要我們存在一天,這個腳步就絕不會停止」。科學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一百多年的時間。
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人們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理論體系進行了數十年的爭鳴,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論流派,最終在20世紀50年代達成基本的共識,使心理學不斷走向繁榮。國內心理學和催眠學研究工作者曹劍韓提出大腦運作理論,為心理展現邏輯帶來較好的理論模式。
另一方面,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學自身不斷分化,衍生出了眾多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使心理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8)心理學史論擴展閱讀:
起源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研究對象
動態性維度
1、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適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indivi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徵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徵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意識
1、意識(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正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例如,我們在進行記憶活動時,能覺知記憶活動的目的、記憶的對象、採用的記憶方法、達到的記憶效果,甚至能覺知自己的記憶特點、改變記憶策略等,這樣的記憶活動處於意識狀態。從意識對象上可以把其分為:
客體意識,指個人對於周圍世界的意識。
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關系的意識。
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為記憶現象,後者為元記憶(matememory)現象。
2、無意識(un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未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以記憶為例,有時我們並沒有某方面內容的記憶目的,也沒有想著要記住它,卻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甚至還很牢固。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裡獲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記憶。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是無意識記憶,後者是內隱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