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生理學vc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生理學vc

發布時間: 2021-03-23 18:29:41

❶ 生理學問題

WBC 白細胞 EP耳蝸內電位 RNS活性氮
EPO促紅細胞生成素 TLC肺總量 EMG肌電圖
TSH促甲狀腺激素受體 CaBP鈣結合蛋白 CSF集落刺激因子
PKA蛋白激酶A CaM鈣調蛋白 PTH甲狀旁腺激素
PKC蛋白激酶C NTS孤束核 TR甲狀腺激素受體
PC蛋白質C TTX河豚毒 。。。。。。。。。。
LDL低密度脂蛋白 AHP後超極化電位
VC肺活量 ADP後去極化電位
AP動作電位 RQ呼吸商
DA多巴胺 cGMP環-磷酸鳥苷

❷ 桔子的維生素C含量是所有水果中最高的嗎

不是最高的。

含豐富維生素C的水果:

1、刺梨

每100g刺梨中含有3012毫克,是柑橘(桔子)的50倍,獼猴桃的10倍,具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成熟的刺梨肉質肥厚、味酸甜、果實富含糖、維生素、胡蘿卜素、有機酸和20多種氨基酸、10餘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過氧化物歧化酶。

2、棗子

每年12月到隔年2月,是盛產棗子的季節,清脆香甜的口感,專家指出,棗子維生C含量頗高,1顆就有45毫克維生素C,是富士蘋果的22.5倍。不過不管任何水果,還是應限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或糖分。

3、獼猴桃

獼猴桃是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之一。吃一個獼猴桃就能滿足人體一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顯示,100克獼猴桃中的維生素C含量為62毫克,而一個中等大小的獼猴桃重量約為160克。

(2)生理學vc擴展閱讀:

維生素C的作用:

1、膠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維生素C參加,所以VC缺乏,膠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導致細胞連接障礙。人體由細胞組成,細胞靠細胞間質把它們聯系起來,細胞間質的關鍵成分是膠原蛋白。

2、提高機體的應急能力。人體受到異常的刺激,如劇痛、寒冷、缺氧、精神強刺激,會引發抵禦異常刺激的緊張狀態。該狀態伴有一系列身體,包括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髓質和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腎上腺髓質所分泌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轉化而來,在次過程需要VC的參與。

❸ 含維生素C最多的食物是什麼

富含維生素C(抗壞血酸)
的食物:酸棗、山楂、柑橘、柚、草莓、辣椒、油菜、捲心菜、蒜苗、菜花、西紅柿等。

維生素C的食物(按大小排名)

排名
食物
分量(g)
數量
維生素C量(mg)

1
櫻桃
50
12粒
500
2
番石榴
80
1

216
3
紅椒
80
1/3個
136
4
黃椒
80
1/3個
120
5
柿子
150
1

105
6
青花菜
6
1/
4株
96
7
草莓
100
6粒
80
8
橘子
130
1

78
9
芥藍菜花
60
1/3株
72
10
獼猴桃
100
1個
68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可促進胎兒的生長。懷孕期間,胎兒從母體獲取大量的維生素C來維持骨骼、牙齒的正常發育及造血系統的功能,以致母體血漿中維生素C含量逐漸下降。維生素C通過胎盤是一個主動轉運過程,因此胎兒血中維生素C的水平比母體高2~4倍。而母體維生素C的水平卻比非孕婦低50%。胎兒對維生素C的分解率較高,故應適當增加維生素C補給量。孕婦如果缺乏維生素C易貧血、出血,也可導致早產、流產。建議孕婦孕早期每天攝入100毫克,孕中期、孕晚期每天攝入130毫克。

❹ 維生素C.維生素E攝取過量會怎樣

一、維生素C和E 作為一種抗氧化劑,首先能用於防止機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損傷,從而達到預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延緩衰老進程的目的。但是,如果對合成維生素的攝入過量,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二、人體不會自行產生和儲存維生素C,因此,人體內的維生素C只能從外界攝入。至關重要的是,細胞正常運作和自我修復,都需要維生素C的參與。科學家們為成人推薦的維生素C攝入劑量為每天40毫克。
三、維生素E有助於維持細胞的結構,改善細胞的營養狀況,幫助人體抵抗細菌和病毒侵襲,保護人體免受紫外線的輻射,還能有效防止血管中的血栓形成,並發揮其他的許多重要功能。成人推薦的維生素E攝入劑量為:男性每日4毫克;女性每日3毫克。
四、過量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在體內成為了有毒物質。但一些維生素在復合使用的情況下,會轉換成其他的成分,這樣對人體而言也會更安全。另外,據科學家們介紹,人體若要補充缺乏的維生素,應該通過飲食,而不是葯品。

五、真正危險的是,人們對合成維生素(即人造維生素)的使用不慎。一般情況下,人們只需根據身體實際需要,攝入含有天然成分(如植物提取物,水果、蔬菜、海藻提取物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復合物即可。並且注意只選擇被批准生產生物活性添加劑的製造商的產品。

❺ 什麼水果富含維C

獼猴桃,其次是橙子,橘子,還有黃瓜還有西紅柿,之類
一般來說,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都比較豐富。橙子桔子類除了含有維生素C之外還具有防止高血脂的作用,而蘋果則是大家公認的增強免疫能力的好DD,獼猴桃(進口)也是推薦的水果,其實咱國內原產湖南一帶的小個獼猴桃也是不錯的,但是現在市場上能買到的都是大個兒的獼猴桃,不太好吃。要是沒有時間吃水果,建議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片,比如21金維他,一定要買葯廠生產的維生素片哦。但是維生素片中一般都會補充泛酸,如果你對泛酸敏感,不要在晚上服用維生素片,會引起夜咳。
獼猴桃簡介:又名毛桃、藤梨。因獼猴桃是獼猴喜愛的一種野生水果,故名獼猴桃。因其維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一顆獼猴桃能提供一個人一日維生素C需求量的兩倍多,故被譽為"維C之王"。獼猴桃還含有良好的可溶性膳食纖維。
功效:常吃燒烤食物能使癌症的發病率升高,因為燒烤食物下肚後會在體內進行硝化反應,產生出致癌物。獼猴桃中富含的維生素C作為一種抗氧化劑,能夠有效抑制這種硝化反應,防止癌症發生。所以如果你禁不住美食所惑,或者因為應酬不得不「烤」一頓,那麼建議你飯後吃上一顆獼猴桃。最新的醫學研究表明,成人憂鬱症有生理學基礎,它跟一種大腦神經遞質缺乏有關。獼猴桃中含有的血清促進素具有穩定情緒、鎮靜心情的作用,另外它所含的天然肌醇,有助於腦部活動,因此能幫助憂郁之人走出情緒低谷。獼猴桃中有良好的膳食纖維,它不僅能降低膽固醇,促進心臟健康,而且可以幫助消化,防止便秘,快速清除並預防體內堆積的有害代謝物。祖國醫學認為,獼猴桃甘酸性寒,能夠解熱除煩,止渴利尿。
適合人群:其味酸甜可口,一般人都可以食用。情緒低落、常吃燒烤的人應食用獼猴桃。經常便秘者適合吃獼猴桃。
適用量:成人每天吃1個獼猴桃,就能滿足人體每天對纖維素和維生素C的需要了。
溫馨提示:人類不能於體內自行製造維生素C。想得到維生素C別無他法,只有不斷補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食用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而獼猴桃應該是首選的水果。獼猴桃性質寒涼,脾胃功能較弱的人食用過多,會導致腹痛腹瀉,所以脾胃虛寒的人應少食。由於獼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頗高,易與奶製品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塊,不但影響消化吸收,還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故食用獼猴桃後一定不要馬上喝牛奶或吃其他乳製品。

❻ 鮑林關於維生素C的觀點有哪些

鮑林在1970年出版了《維生素C與感冒》,提出一個人如果每天堅持服用1克甚至更大劑量的維C,就可預防感冒。這本書因其具有實用特色而一度暢銷。1976年,他將此書修訂為《維生素C、感冒和流感》出版,此書中維C的劑量已經大幅度增加,能防治的疾病也增加了流感等。1979年,他的思想再度發展,出版了《維生素C與癌症》,提出每天服用10克維C後,甚至連癌症也可輔助治療。到了1986年,在他出版的《怎樣才能感覺舒適、壽命延長》一書中說,大量服用維C「可增進健康,增加生活快樂,有助於防治心臟病、癌症和其他疾病,並且延緩衰老」。他在這本書中,還引用了艾伯特·聖特一焦爾季(1893-1986)寫給他的信中的話說:「人可以服用任何劑量的維C,一點危險也沒有。」要知道,這位出生在匈牙利的美國醫學家艾伯特,可不是等閑之輩——由於對維C等的研究成果,曾榮獲1937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❼ 生理學名詞解釋

1、內環境(environmentalism):由細胞外液構成的細胞生存環境,細胞直接接觸的環境稱為內環境,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和組織液等。
2、穩態(homeostasis):指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如溫度,PH,滲透壓和各種液體成分等的相對恆定狀態。
3、負反饋(negative feedback):在反饋控制系統中,反饋信號作用的結果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動向和它原先活動相反的方向發生改變,稱為負反饋。
4、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在反饋控制系統中,若反饋信號能加強控制部分的活動,稱為正反饋。
5、前饋(feed-forward):前饋是指受控部分接受控制部分的指令進行活動之前,控制系統又及時通過另一快捷途徑向受控部分發出前饋信號,使其活動更加准確,並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
6、自身調節(autoregulation):內外環境變化時,組織細胞不依賴於外來的神經或體液因素,所發生的適應性反應稱為自身調節。
7、單純擴散(simplediffusion):脂溶性物質由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的轉運過程稱單純擴散,屬於一種簡單物理擴散,轉運物質有O2、N2、CO2、乙醇、尿素等。
8、易化擴散(facilitateddiffusion):不溶於脂質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質由細胞膜上蛋白質幫助所實現的由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的物質跨膜擴散稱為易化擴散。
9、原發主動轉運(primaryactive transport):原發主動轉運是由細胞膜或內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供能量而將一種或多種物質逆著各自濃度梯度或者電化學梯度進行跨膜轉運。它是人體最重要的物質轉運方式。
10、繼發性主動轉運(secondaryactive transport):間接性利用原發性主動轉運分解ATP釋放的能量形成的濃度差或電位差將物質逆電位梯度或濃度梯度進行跨膜主動轉運的過程稱為繼發性主動轉運。
11、同向轉運(symport):同向轉運是指轉運體同時向同一方向轉運兩種或更多離子或分子的過程,屬於繼發性主動轉運。
12、化學門控通道(chemically-gatedchannel):化學門控通道是由化學物質控制其開、閉的通道,如骨骼肌終板膜上的N2型Ach受體。
13、電壓門控通道(voltage-gatedchannel):電壓門控通道是通道的開關受膜兩側電位差控制的離子通道,如Na+通道、K+通道等。
14、機械門控通道(mechanicallly-gatedchannel):機械門控通道是指能感受機械刺激並引起細胞功能改變的通道樣結構,如內耳毛細胞頂部的聽毛。
15、興奮性(excitability):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稱為興奮性。
16、閾值(thresholdintensity):將刺激持續時間固定,測量能引起組織興奮的最小刺激強度,稱為閾值(閾強度)。它是衡量組織興奮性高低的重要指標。
17、閾電位(thresholdmembrane potential):能誘發動作電位的臨界膜電位稱為閾電位。
18、靜息電位(RP,resting potential):靜息電位是指細胞未受刺激時存在於細胞膜內外兩側的內負外正的電位差。
19、動作電位(AP,action potential):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細胞受到一個適當刺激時,膜電位發生迅速的一過性的波動,這種短暫可逆的、擴布性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
20電緊張電位(electrotonicpotential):細胞膜的電學特性相當於並聯的阻容耦合電路,跨膜電流隨著距原點距離的增加而逐漸衰減,膜電位也逐漸衰減,形成一個規律的膜電位分布,這種由膜的被動電學特性決定其空間分布的膜電位稱為電緊張電位。
21、局部電位(localpotentia,局部反應,local response):閾下刺激或化學門控通道開放,使局部細胞膜對Na+通透性輕度增加,出現一個較小的膜去極化,稱為局部反應,由於此時膜電位距閾電位較近,使局部細胞興奮性增高。
22、終板電位(endplate potential):在乙醯膽鹼作用下,終板膜Ach受體陽離子通道開放,終板膜發生去極化變化,稱為終板電位。
23、跳躍式傳導(saltatoryconction):在有髓鞘神經纖維,局部電流僅在發生動作電位的郎飛結與靜息電位的郎飛結之間產生,這種傳導方式稱為跳躍式傳導,有髓神經纖維及其跳躍式傳導是生物進化的產物。
24、去極化(depolarization):靜息電位絕對值減少稱為去極化。
25、超極化(hyperporization阿):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稱為超極化。
26、興奮—收縮耦聯(excitation-contractionpotential):將膜的電變化為特徵的興奮過程和以肌纖維機械變化為基礎的收縮過程聯系起來的中介機制稱為興奮-收縮耦聯。其結構基礎為肌管系統,關鍵部位為三聯管結構。
27、橫橋周期(cross-bridgecycling):橫橋與肌動蛋白結合、擺動、解離、復位和再結合所完成的一次肌肉收縮的基本過程,稱為一個橫橋周期。
28、量子釋放(quantalrelease):每個突觸小泡中儲存的神經遞質量通常是相當恆定的,釋放時是通過出胞作用,以囊泡為單位傾囊釋放,稱為量子釋放。
29、鈣觸發鈣釋放(calcium-incedCa2+ release,CICR):由少量Ca2+的內流引起細胞內Ca2+庫釋放大量Ca2+的過程,稱為鈣觸發鈣釋放。
30、等張收縮(isotoniccontraction):收縮時只發生肌肉縮短而張力保持不變稱為等張收縮。
31、等長收縮(isometriccontraction):肌肉收縮時長度保持不變而只產生張力增加稱為等長收縮。
32、前負荷(preload):肌肉在收縮前所承受的負荷稱為前負荷。前負荷決定肌肉的初長度。
33、後負荷(afterload):在肌肉開始收縮時才能遇到的負荷和阻力,稱為後負荷。
34、強直收縮(tetanus):骨骼肌受到頻率較高的連續刺激時,可出現收縮過程中與前次尚未結束的收縮過程發生總和,稱為強直收縮。
35、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血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容積百分比稱為血細胞比容。正常值:成年男性約40%-50%,成年女性約37%-48%,新生兒約55%。
36、懸浮穩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將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靜置,盡管紅細胞的比重大於血漿但正常時紅細胞下沉緩慢,表明紅細胞能相對穩定的懸浮於血漿中,這一特性稱為懸浮穩定性。
37、紅細胞的滲透脆性(osmoticfragility):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發生膨脹破裂的特性稱為紅細胞的滲透脆性。紅細胞滲透脆性越大,表示其對低滲溶液的抵抗力越小,反之亦反。
38、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 rate,ESR):將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靜置,通常以紅細胞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來表示紅細胞的沉降速度。正常值在男性為0-15mm/h,女性為0-20mm/h。
39、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動的液體狀態變成不流動的凝膠狀態的過程。血凝是血漿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的過程,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參與的,復雜的蛋白質酶解過程。
40、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小血管破損後,血液將從血管流出,幾分鍾內會自行停止,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止血。
41、最大復極電位(maximalrepolarization potential):心肌自律細胞動作電位復極3期末所達到的最大膜電位值,稱最大復極電位。
42、心動周期(cardiaccycle):心動周期是指心室或者心房每一次收縮和舒張構成的一個機械活動周期,可分為收縮期和舒張期,通常指心室的活動周期。
43、有效不應期(effectiverefractory peiiod):從心肌動作電位0期始到3期復極化至-60mv時期內,任何刺激不會使心肌產生動作電位稱為有效不應期。
44、心指數(cardiacindex):以單位體表面積計算的心輸出量稱為心指數,安靜和空腹情況下的心指數稱靜息心指數。正常成人的靜息心指數為3.0~3.5L/(min•m2)。
45、心輸出量(cardiacoutput):每分鍾由一側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稱為每分輸出量,簡稱心輸出量,正常人安靜時的心輸出量平均約4.5~6.0L/min。
46、射血分數(ejectionfraction,EF):搏出量占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百分比稱為射血分數。正常成年人安靜時約為55%~65%。
47、收縮壓(systolicpressure,SP):心室收縮射血時,動脈血壓快速上升,所達到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健康青年人安靜狀態下收縮壓約為100-120mmHg。
48、舒張壓(diastolicpressure,DP):心室舒張時,動脈血壓降低,在心舒末期所達到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健康青年人安靜狀態下舒張壓約為60-80mmHg。
49、脈壓(pulsepressure):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壓。健康青年人安靜狀態下脈壓約為30-40mmHg。
50、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meancirculatiory filling pressure):平均充盈壓指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血流暫停,循環系統各段血管壓力取得平衡,此時循環系統各處壓力相等,正常人約為7mmHg。
51、平均動脈壓(meanarterial pressure,MAP):在一個心動周期中每一瞬間動脈血壓的平均值,稱為平均動脈壓。約等於舒張壓+1/3脈壓,我國正常青年人安靜時約為100mmHg。
52、中心靜脈壓(centralvenous pressure,CVP):中心靜脈壓指右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的血壓,與心臟射血能力呈反變,與靜脈回心血量呈正變,判斷心功能的指標之一。一般為4~12 cmH2O。
53、期前收縮(prematuresystole):在心室肌有效不應期之後,下一次竇房結興奮到達之前,心室受到一次人工或竇房結以外的刺激,而產生的一次提前出現的興奮和收縮,分別稱為期前興奮和期前收縮。
54、代償間歇(compensatorypause):在一次期前收縮之後出現較長的心室舒張期,稱為代償間歇。
55、竇性節律(sinusrhythm):由竇房結自律性興奮所形成的心臟節律,稱為竇性節律。
56、搶先佔領(preoccupation):竇房結的自動興奮頻率高於其它潛在起搏點,故在潛在起搏點4期自動去極化尚未到達閾電位之前,它們已經受到從竇房結發出,並依次傳來的興奮刺激作用而產生動作電位,這一過程稱為搶先佔領。
57.超速驅動壓抑(overdrivesuppression):當自律心肌細胞受到高於其固有頻率的刺激時,按外加刺激的頻率發生興奮,稱為超速驅動。在外來超速驅動刺激停止後,自律細胞不能立即表現其固有的自律性活動,需經一段靜止期後才逐漸恢復其自律性,這種現象稱為超速驅動壓抑。
58、房室延擱(atrioventriculardelay):房室交界部位興奮傳導速度緩慢,使興奮在該部延擱一段時間稱為房室延擱。
59、異長調節(heterometricregulation):異長調節指由心肌細胞初長度的改變引起心肌收縮強度改變的調節。
60、正性變時作用(positivechronotropic action):心交感神經興奮時節後纖維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與心肌膜上的β受體結合引起的心率增加,稱為正性變時作用。
61、內向整流(inwardrectification):Ik1通道對超極化時的K+內流比去極化時K+外流具有更大通透性,有如一個整流的二極體,Ik1通道對K+的通透性因膜去極化而降低的現象稱為內向整流。
62、減壓發射(depressorreflex,壓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當動脈血壓升高時,牽張刺激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動脈血壓下降,稱為減壓反射。
63.軸突反射(axonreflex):當某處皮膚受到傷害性刺激時,感覺沖動一方面沿著傳入神經纖維向中樞傳導,另一方面可在末梢分叉處沿其它分支到達受刺激部位的微動脈,使微動脈舒張,局部皮膚出現紅暈,這種僅通過軸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射,稱為軸突反射。
64、內呼吸(internalrespiration):血液或組織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稱為內呼吸。
65、外呼吸(externalrespiration):外呼吸指肺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肺通氣)和肺泡與肺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肺換氣)。
66、表面活性物質(surfaceactive substance,surfactant):肺泡Ⅱ型細胞產生的脂蛋白以單分子層形式覆蓋在肺泡液體表面,可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系數穩定肺泡內壓的化學物質,稱為肺表面活性物質。
67、肺的順應性(complianceof lung):在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擴張性稱順應性,用單位跨肺壓的變化所導致的肺容量變化來表示:C=⊿V/⊿P。
68、彈性阻力(elasticresistance):彈性組織在外力作用下變形時,有對抗變形和彈性回縮的傾向,這種阻力稱為彈性阻力。在呼吸系,則源於肺、胸廓的彈性組織,是平靜呼吸時的主要阻力。
69、滯後現象(hysteresis):滯後現象指呼氣和吸氣時的肺順應性曲線並不重疊的現象,產生原因是肺泡液-氣界面的表面張力。
70、潮氣量(tidalvolume,TV):每次呼吸時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稱為潮氣量。正常成年人平靜呼吸時平均為500 mL。
71、補吸氣量(inspiratoryreserve volume,IRV):平靜吸氣末再盡力吸氣所吸入的氣量稱為補呼氣量,正常成年人為1500-2000 mL。
72、補呼氣量(expiratoryreserve volume,ERV):平靜呼氣末再盡力呼氣所呼出的氣量稱為補呼氣量,正常成年人為900-1000 mL。
73、深吸氣量(inspiratoryvolume,IC):平靜呼氣末作最大吸氣時所能吸入的氣量稱為深吸氣量,深吸氣量=潮氣量+補吸氣量。
74、殘氣量(resialvolume,RV):殘氣量指最大呼氣末尚存留於肺內不能呼出的氣體量。正常成年人約為1000-1500 mL。
75、功能殘氣量(functionalresial volume,FRC):功能殘氣量指平靜呼氣末存留於肺內的氣體量,是指補吸氣量和殘氣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約為2500 mL。
76、肺活量(vitalcapacity,VC):肺活量是一次最大吸氣後從肺內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體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氣的最大能力,可作為肺通氣功能的指標。正常男性平均約3500mL,女性平均約2500mL。
77、肺通氣量(ventilationvolume):肺通氣量是每分鍾吸入或呼出肺的氣體總量,等於潮氣量×呼吸頻率。正常成年人在平靜呼吸時每分鍾呼吸12~18次,潮氣量平均500mL,肺通氣量約為6-9L。
78、肺泡通氣量(alveolarventilation):每分鍾吸入肺泡的新鮮空氣量。肺泡通氣量=(潮氣量-解剖無效腔氣量)×呼吸頻率。
79、通氣/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VA/Q):通氣/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氣量(VA)和每分肺血流量(Q)之間的比值,簡寫為VA/Q。正常成年人安靜時約為0.84。
80、何爾登效應(Haldaneeffect):O2與Hb的結合促使了CO2的釋放,而去氧的Hb則容易與CO2結合,這一效應稱為何爾登效應。
81.肺牽張反射(pulmonarystretch reflex,黑-伯反射,Hering-Breuerreflex):吸氣時支氣管、細支氣管被擴張,管壁平滑肌層內的牽張感受器受到牽拉刺激而興奮。牽張感受器的興奮導致吸氣抑制,促使吸氣向呼氣轉化。而肺萎陷或從肺內抽氣則引起吸氣加強。這一反射稱為肺牽張反射,包括肺擴張反射和肺萎陷反射。
82.生理無效腔(physiologicaldead space):每次吸入的氣體,一部分將留在從上呼吸道至細支氣管以前的呼吸道內,這部分氣體不參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稱為解剖無效腔,因血流在肺內分布不均而未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這一部分肺泡容量,稱為肺泡無效腔。兩者統稱生理無效腔。
83、解剖無效腔(anatomicaldead space):每次呼入的氣體,一部分將留在從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細支氣管以前的呼吸道內,這部分氣體不參與以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故這部分呼吸道容積稱為解剖無效腔,其容積約為150mL。
84、慢波(slow wave,基本電節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BER):胃腸平滑肌細胞可在靜息電位基礎上,引起電位緩慢起伏波動,即周期性去極化和復極化,其頻率較慢,稱為慢波,也稱為基本電節律。慢波決定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縮節律。
85、粘液-碳酸氫鹽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單獨的黏液或碳酸氫鹽的分泌都不能有效地保護胃黏膜免受胃腔內鹽酸或胃蛋白酶的損傷,而由黏液和碳酸氫鹽共同構成的一個厚約0.5~1.0mm的抗胃黏膜損傷屏障稱為粘液-碳酸氫鹽屏障。
86、胃腸激素(guthormones,胃腸肽,gastrointestinal peptides):胃腸激素由胃腸道粘膜下的內分泌細胞合成和分泌或胃腸壁的神經末梢釋放的多種活性物質的總稱。
87.分節運動(segmentationcontraction):當小腸被食糜充盈時,腸壁的牽張刺激可引起該段腸管一定間隔距離的環形肌同時收縮,將小腸分成許多鄰接的小節段,隨後原來收縮的部位發生舒張,而原來舒張的部位發生收縮,如此反復進行,將小腸的食糜不斷被分割,又不斷混合,這種運動方式稱為分節運動。
88、腸-胃反射(entero-gastric reflex):十二指腸內酸、脂肪、滲透壓和機械擴張刺激十二指腸壁多種化學或機械感受器,使迷走-迷走長發射或壁內神經叢短反射通過腸抑胃素的作用抑制胃運動和胃酸分泌,使胃排空減慢稱為腸-胃反射。
89.容受性舒張(receptiverelaxation):進食時,由於食物對咽、食管等部位感受器的刺激,使胃頭區肌肉舒張,胃容量增加,有利於胃容納食物,這種舒張形式稱為容受性舒張。
90.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specificdynamic effect):進食後一段時間內(從進食後1h開始持續到7-8h),機體處於安靜狀態,產熱量比進食前有所增加,食物這種使機體產生額外的熱量作用,稱為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
91、食物的氧熱價(thermalequivalent of oxygen):通常把某種食物氧化時消耗1L氧所釋放的熱量,稱為該食物的氧熱價。
92、基礎代謝率(basalmetabolism rate,BMR):在基礎狀態下,體內能量消耗只用於維持一些基本生命活動,能量代謝較穩定,基礎代謝率為單位時間內基礎狀態下的能量代謝。基礎代謝率=耗氧量×氧熱價/體表面積×100%。
93.視前區-下丘腦前部(preoptic-anterior hypoththalamus area,PO/AH):PO/AH在體溫調節中佔有重要作用,該部位熱敏神經元居多,不僅能感受局部腦溫變化,尚能對下丘腦以外的部位發生反應。PO/AH是體溫調節中樞整合機構的中心部位,按照設定的調定點進行體溫調節。
94、自主性體溫調節(autonomicthermoregulaton):自主性體溫調節是機體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通過神經體液因素調控機制,增減皮膚血液、 出汗、戰栗及改變代謝率,產熱與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
95、不感蒸發(insensibleperspiration):人即使處在低溫環境中,皮膚和呼吸道也不斷有水分滲出而被蒸發掉,這種水分蒸發叫不感蒸發。
96、發汗(sweating,sensible evaporation):汗腺主動分泌汗液的過程稱為發汗,通過汗液蒸發可有效帶走大量體熱,發汗可被意識到,是一種反射性活動,中樞位於下丘腦,亦稱可感蒸發。
97、調定點(set point):視前區-下去腦前部PO/AH神經元的活動設定了一個調定點(set point),即規定的溫度值,如37.C。PO/AH部位的體溫調節中樞就是按照這個設定溫度來調整體溫。
98、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腎小球濾過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每分鍾)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正常成人腎小球濾過率均為125ml/min。
99、濾過分數(filtrationfraction,FF):腎小球濾過率與腎血漿流量的比值稱為濾過分數,正常成年人約為19%。

❽ 維生素C有什麼功效吃什麼可以增強記憶力我是高三的!

IT耳機記憶器--增強記憶力 快速記憶器
耳機型記憶學習機器 IT記憶機器

大腦生理學孕育的「驚異的記憶機器」

您的聲音經過麥克,會直接刺激您的大腦!

❾ 正常人每天攝取維c、維B、維E、維A量是多少

維生素補充多了對身體沒有好處,最好的補充方式還是食補。即平時注意飲食均衡,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就完全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

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水溶性維生素服用後可以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毒性較小,但大量服用仍可損傷人體器官。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等攝入過多時,並不能通過尿液直接排出體外,容易在體內大量蓄積引起中毒。

常見維生素的生理學作用及過量後對人體的傷害

1.維生素A
維生素A可維持正常的視覺反應、骨骼發育和上皮組織的正常形態與功能。主要來源於牛奶、雞蛋、魚肝油、肝臟、深綠色或深黃色蔬菜及水果等。
過量危害:維生素A如在體內大量蓄積,可能發生骨骼脫鈣、關節疼痛、皮膚乾燥、食慾減退等中毒症狀。

2.維生素B6
維生素B6與新陳代謝有關,故其需要量隨蛋白質攝取量的多少來決定。主要來源於麥胚、牛奶、酵母、莢豆類、肉類,尤以肝臟為佳。
過量危害:服用維生素B6每天大於50毫克,可引起神經系統副作用,如手腳發麻和肌肉無力等。

3.每日維生素C劑量超過3克時,可導致腸蠕動增強,引起某些人腹部絞痛與腹瀉。

4.維生素E
維生素E與生殖作用有關,缺乏維生素E容易導致不育。維生素E在體內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延緩細胞老化。主要來源於植物油、綠色蔬菜、動物臟器、豆類、蛋黃、瓜果、瘦肉、花生等。
過量危害:大劑量長期服用維生素E會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還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眩暈、視力模糊等,還可引起婦女月經過多或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