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法學書籍讀書筆記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法學書籍讀書筆記

發布時間: 2021-03-23 09:20:14

1. 求一篇關於法律書籍的讀後感

在《社會契約論》的第一卷里,盧梭得出過這樣一個結論:一個專制的政府要成為合法的政府,就必須讓每一代年輕人都可以自由地決定是接受它還是拒絕它;如果做到這一點,該政府就不再是專制的政府了。
我在想我在決定接受我們的執政黨時有沒有選擇的自由,沒有,我都從來沒有奢望過會有,也就無所謂了。但據說我有選舉的權利,我又在回憶我的選舉權行使的歷史。
從小時開始選什麼優秀、三好、幹部,這些班級內的選舉時,我是有表決舉手的權利的,但選的對象多為老師時常在班裡表揚的好學生,我也因此得到過實惠:沒做過什麼事,但老師常表揚文章寫得好、字很漂亮,也就得過什麼優秀的,但我自認為自己真不怎麼優秀來著。印象很深的一次選舉班長,原任班長是個學習成績很好,但不關心他人的女生,全班對些很有非議,於是選舉的結果是該女生下課了。但班主任在選舉後進行了長時間的演講,表述該女生的成績和與眾不同,看著年邁老師的期盼,放學時間已到,沒有任何事能與家裡的飯菜香和此時的飢餓感相比,在老師要求下全班又重新投票,女生繼續當著班長,一波才算了了。
沒有人去懷疑老師的權威,也不可能有人去質疑第一次選舉的有效和第二次選舉的拉要票作弊,學生的民意在此可見無力。
再說憲法給的選舉權吧。在高中時,有同學到了18歲,參加過選舉了,據說投了票的還給點錢什麼的,以車費還是以什麼名義給,我記不清了,但學生有總比沒有好。問那些被選舉的人他認識不,都不認識,也不了解,反正有多種原因可以決定選擇其中之一:名字好聽一點的,或者性別為男的,或者聽說過的,或者住在同一小區的,或者一個學校畢業的,或者……總之,有一個條件正好對上眼感覺舒服就成,至於是不是符合真正的被選舉的條件,道德、知識水平如何,都無關緊要,政府或者有關組織(想像中的公正機構)會幫我們把關的。後來才知道,一切制度的制定時,都要把當政者當成賊來防,而我們忘記了這一點,以為人性本善,漏洞大開,賊也紛入。以至於賊會罵,我不是生來是賊的,還不是體制提供的機會,我只是犧牲品。
說遠了,不過直到現在,我也沒真正按我的意願行使過選舉權,都是別人畫好的饃讓我點,饃的口味如何,沒有人知道。刑罰中剝奪政治權利的處罰,是不能參政議政,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剝奪與否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於他們而言這根本不算處罰。

2. 求一遍關於法律著作的讀後感!~~~~

讀完葉航老師的《效率與正義:一個經濟學法學的對話》後,我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經濟學和法學的對話。不過由此引發了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我們能不能把經濟體系分為「純市場經濟」和「純計劃經濟」這樣兩個極端情況來包含所有的經濟體系?其他的經濟體系只不過是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的問題。當我們分析兩個極端情況時,可不可以這樣認為:「純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效率」第二;在「純計劃經濟」條件下,「效率」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公平」第二。請注意這里表達的觀點與傳統的觀點不同,這是本文想要討論的問題。
我國經濟體制目前總體上講還是處於計劃經濟范圍內。我們只要看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中的「發改委」對國民經濟「計劃發展」擁有絕對的權力就清楚了。只是目前我國正在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經濟體制將一直處於「計劃」多於「市場」的體制下運行。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認為我國現在已經是市場經濟了。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們對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認識似乎出現了偏差。我們可以這樣來認識「純計劃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爭時期的經濟」可以視為「絕對的計劃經濟」,在這個體制下,只有效率,沒有公平可言。戰爭在政治上追求的是正義,而在經濟上打的就是高效率,而且不分政治體制,效率之高,超乎想像。

這實際上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需要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的問題。如果我們希望效率高一點,那麼政策就偏向計劃就多一點。如果希望公平多一點,政策就就偏向市場多一點。目前我國正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總體上是效率優先,也就是說,我國的經濟體系還是偏向計劃多一點。這是本文的一個基本判斷。與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經濟地位的判斷結論基本一致。

縱觀我國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我國的經濟沒有出現市場經濟國家通常出現的周期性經濟衰退的情況,而是穩步向前發展。這恰恰說明,我國經濟「計劃」多於「市場」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但事物的另一方面顯示,這又加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以及社會道德風氣下降。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對經濟活動的立法,執法以及社會財富的分配等等問題,公平問題顯示出這是一個非常迫切而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又顯得非常矛盾。

一般來講,我們「順理成章」的接受「純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公平第二;在「純計劃經濟」條件下,公平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效率第二。經濟學講義常用「蛋糕故事」來解釋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行為。比如,我國經濟學傳統觀點認為,「純市場經濟」可能首先強調的是效率,要做大蛋糕;「純計劃經濟」可能首先強調的是公平,要分配好蛋糕。我原來也是這么認為和分析的,並且堅信不移,而且專家也是這么講的。可是看了葉航論述的觀點後認為(本文認為葉航是效率派的代表),如果這樣分析問題,會由此帶來理論和實踐問題。 假如在「純市場經濟」條件下,當我們想要做大蛋糕時,做蛋糕所需的材料是市場各個交易方根據公平的原則提供的,請注意,此時蛋糕還未開始做!在所有參與做蛋糕的各方在做蛋糕前必須達成一個公平一致的契約後(誰出多少面,誰出多少奶油,誰出多少糖,誰出多少水,誰出多少資金等等),才開始做蛋糕,這里涉及到的是公平問題。假如在「純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考慮的是如何分配蛋糕時,蛋糕已經做好了。那麼我們想問在蛋糕做好之前,做蛋糕消耗了多少資源,這些資源是如何「計劃」達到最優經濟配置的等等,這里涉及到的是效率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市場化程度越高,法制越嚴厲。在嚴刑峻法的環境下,必將首先體現公平,第二才是效率。在發達國家,有些法律的誕生,可能需要幾年或幾十年,而且執法嚴厲。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恰恰相反。我國越是邁向市場經濟,越將面臨更多的立法和執法問題。

總而言之,效率和公平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在不同的經濟體中,效率和公平總可以找到一個暫時的平衡點。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效率和公平的搏弈,這個平衡點也在不斷的變化。在一般人眼裡,維護公平的「法律」似乎可以不計成本,而為了實現「效率」似乎可以隨心所欲。

以上這些似乎是和目前的傳統思維發生沖突,而且很難理解。這里先提出問題,供大家思考。

問題的提出:

我們假設經濟體系可以分為「純市場經濟」和「純計劃經濟」這樣兩個極端情況來包含所有的經濟體系。當我們分析兩個極端情況時,可不可以這樣認為:「純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效率第二;在「純計劃經濟」條件下,效率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公平第二。

討論:

從一個工程師的角度提出的問題:如果「純市場經濟」和「純計劃經濟」這兩個極端情況的假設模型成立,那麼在他們之間的中間點或者平衡點上必定存在一個市場和計劃各佔一半經濟體制。在這一平衡點上,該經濟體制中所期望的公平和效率將相等或同等重要。那麼從平衡點向市場靠近或向計劃靠近,將帶來的公平和效率問題,既優先公平還是優先效率的問題。本文認為離「純市場經濟」這極越近,「公平」的作用將越大,「效率」的作用將越小;離「純計劃經濟」這極越近,「效率」的作用越大,「公平」的作用越小。如果在計劃經濟中過分強調「公平」,可能會引發(經濟)混亂或衰退。而在市場經濟中過分強調效率,可能會引發(社會)「混亂」。

3. 怎麽寫關於法律書籍的讀書筆記

看你是什麼老師布置的作業吧……

如果僅是入門通俗易懂的話,有劉星、林達的書……洞穴奇案之類的書吧。
如果是專業課,就要分門別類找一些專業的書來看了。不用貪多,但是一定要好好精讀%

4. 有什麼適合寫讀書筆記的法學書籍嗎

中國社會和中國法律怎麼樣?

5. 關於法律名著的讀後感800字(法律方面)

讀完葉航老師的《效率與正義:一個經濟學和法學的對話》後,我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經濟學和法學的對話.不過由此引發了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我們能不能把經濟體系分為「純市場經濟」和「純計劃經濟」這樣兩個極端情況來包含所有的經濟體系?其他的經濟體系只不過是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的問題.當我們分析兩個極端情況時,可不可以這樣認為:「純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效率」第二;在「純計劃經濟」條件下,「效率」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公平」第二.請注意這里表達的觀點與傳統的觀點不同,這是本文想要討論的問題.
我國經濟體制目前總體上講還是處於計劃經濟范圍內.我們只要看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中的「發改委」對國民經濟「計劃發展」擁有絕對的權力就清楚了.只是目前我國正在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經濟體制將一直處於「計劃」多於「市場」的體制下運行.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認為我國現在已經是市場經濟了.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們對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認識似乎出現了偏差.我們可以這樣來認識「純計劃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爭時期的經濟」可以視為「絕對的計劃經濟」,在這個體制下,只有效率,沒有公平可言.戰爭在政治上追求的是正義,而在經濟上打的就是高效率,而且不分政治體制,效率之高,超乎想像.
這實際上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需要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的問題.如果我們希望效率高一點,那麼政策就偏向計劃就多一點.如果希望公平多一點,政策就就偏向市場多一點.目前我國正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總體上是效率優先,也就是說,我國的經濟體系還是偏向計劃多一點.這是本文的一個基本判斷.與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經濟地位的判斷結論基本一致.
縱觀我國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我國的經濟沒有出現市場經濟國家通常出現的周期性經濟衰退的情況,而是穩步向前發展.這恰恰說明,我國經濟「計劃」多於「市場」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但事物的另一方面顯示,這又加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以及社會道德風氣下降.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對經濟活動的立法,執法以及社會財富的分配等等問題,公平問題顯示出這是一個非常迫切而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又顯得非常矛盾.
一般來講,我們「順理成章」的接受「純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公平第二;在「純計劃經濟」條件下,公平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效率第二.經濟學講義常用「蛋糕故事」來解釋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行為.比如,我國經濟學傳統觀點認為,「純市場經濟」可能首先強調的是效率,要做大蛋糕;「純計劃經濟」可能首先強調的是公平,要分配好蛋糕.我原來也是這么認為和分析的,並且堅信不移,而且專家也是這么講的.可是看了葉航論述的觀點後認為(本文認為葉航是效率派的代表),如果這樣分析問題,會由此帶來理論和實踐問題. 假如在「純市場經濟」條件下,當我們想要做大蛋糕時,做蛋糕所需的材料是市場各個交易方根據公平的原則提供的,請注意,此時蛋糕還未開始做!在所有參與做蛋糕的各方在做蛋糕前必須達成一個公平一致的契約後(誰出多少面,誰出多少奶油,誰出多少糖,誰出多少水,誰出多少資金等等),才開始做蛋糕,這里涉及到的是公平問題.假如在「純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考慮的是如何分配蛋糕時,蛋糕已經做好了.那麼我們想問在蛋糕做好之前,做蛋糕消耗了多少資源,這些資源是如何「計劃」達到最優經濟配置的等等,這里涉及到的是效率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市場化程度越高,法制越嚴厲.在嚴刑峻法的環境下,必將首先體現公平,第二才是效率.在發達國家,有些法律的誕生,可能需要幾年或幾十年,而且執法嚴厲.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恰恰相反.我國越是邁向市場經濟,越將面臨更多的立法和執法問題.
總而言之,效率和公平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在不同的經濟體中,效率和公平總可以找到一個暫時的平衡點.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效率和公平的搏弈,這個平衡點也在不斷的變化.在一般人眼裡,維護公平的「法律」似乎可以不計成本,而為了實現「效率」似乎可以隨心所欲.
以上這些似乎是和目前的傳統思維發生沖突,而且很難理解.這里先提出問題,供大家思考.
問題的提出:
我們假設經濟體系可以分為「純市場經濟」和「純計劃經濟」這樣兩個極端情況來包含所有的經濟體系.當我們分析兩個極端情況時,可不可以這樣認為:「純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效率第二;在「純計劃經濟」條件下,效率被視為第一交易原則,公平第二.
討論:
從一個工程師的角度提出的問題:如果「純市場經濟」和「純計劃經濟」這兩個極端情況的假設模型成立,那麼在他們之間的中間點或者平衡點上必定存在一個市場和計劃各佔一半經濟體制.在這一平衡點上,該經濟體制中所期望的公平和效率將相等或同等重要.那麼從平衡點向市場靠近或向計劃靠近,將帶來的公平和效率問題,既優先公平還是優先效率的問題.本文認為離「純市場經濟」這極越近,「公平」的作用將越大,「效率」的作用將越小;離「純計劃經濟」這極越近,「效率」的作用越大,「公平」的作用越小.如果在計劃經濟中過分強調「公平」,可能會引發(經濟)混亂或衰退.而在市場經濟中過分強調效率,可能會引發(社會)「混亂」.

6. 求一片關於法律書籍的讀後感

在《社會契約論》的第一卷里,盧梭得出過這樣一個結論:一個專制的政府要成為合法的政府,就必須讓每一代年輕人都可以自由地決定是接受它還是拒絕它;如果做到這一點,該政府就不再是專制的政府了。

我在想我在決定接受我們的執政黨時有沒有選擇的自由,沒有,我都從來沒有奢望過會有,也就無所謂了。但據說我有選舉的權利,我又在回憶我的選舉權行使的歷史。
從小時開始選什麼優秀、三好、幹部,這些班級內的選舉時,我是有表決舉手的權利的,但選的對象多為老師時常在班裡表揚的好學生,我也因此得到過實惠:沒做過什麼事,但老師常表揚文章寫得好、字很漂亮,也就得過什麼優秀的,但我自認為自己真不怎麼優秀來著。印象很深的一次選舉班長,原任班長是個學習成績很好,但不關心他人的女生,全班對些很有非議,於是選舉的結果是該女生下課了。但班主任在選舉後進行了長時間的演講,表述該女生的成績和與眾不同,看著年邁老師的期盼,放學時間已到,沒有任何事能與家裡的飯菜香和此時的飢餓感相比,在老師要求下全班又重新投票,女生繼續當著班長,一波才算了了。
沒有人去懷疑老師的權威,也不可能有人去質疑第一次選舉的有效和第二次選舉的拉要票作弊,學生的民意在此可見無力。
再說憲法給的選舉權吧。在高中時,有同學到了18歲,參加過選舉了,據說投了票的還給點錢什麼的,以車費還是以什麼名義給,我記不清了,但學生有總比沒有好。問那些被選舉的人他認識不,都不認識,也不了解,反正有多種原因可以決定選擇其中之一:名字好聽一點的,或者性別為男的,或者聽說過的,或者住在同一小區的,或者一個學校畢業的,或者……總之,有一個條件正好對上眼感覺舒服就成,至於是不是符合真正的被選舉的條件,道德、知識水平如何,都無關緊要,政府或者有關組織(想像中的公正機構)會幫我們把關的。後來才知道,一切制度的制定時,都要把當政者當成賊來防,而我們忘記了這一點,以為人性本善,漏洞大開,賊也紛入。以至於賊會罵,我不是生來是賊的,還不是體制提供的機會,我只是犧牲品。
說遠了,不過直到現在,我也沒真正按我的意願行使過選舉權,都是別人畫好的饃讓我點,饃的口味如何,沒有人知道。刑罰中剝奪政治權利的處罰,是不能參政議政,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剝奪與否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於他們而言這根本不算處罰。

7. 求法學名著讀後感一篇

真誠的建議,還是自己寫吧,一方面增加修養,一方面提高寫作;如果實在不想自己寫,可以找代寫,似乎不便宜,所以綜合考慮,自己動手收獲是最大的,性價比是最高的

8. 法學專業怎麼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怎麼寫呢?寫讀書筆記通常會是學生最為頭疼的作業。下面就說一下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讀書筆記一般分為摘錄、提綱、批註、心得幾種,格式及寫法並不艱深,心得筆記中的讀後感有點麻煩,但只要懂得論點、論據和論證這三要素的關系,就會輕松拿下,因為讀後感不過就是一種議論文而矣。我覺得以失敗告終,是因為你學而不用。很多應用文種只有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具體應用,而讀書筆記屬日用文類,應即學即用。 你猜:一定要說到頭懸梁錐刺骨和螢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說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的話?總不至於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吧?你很聰明,並且對書敬畏而疏遠。電視、卡通書和流行歌已經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還想為書開墾出一畝三分地兒。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讀書筆記

摘要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確無誤地抄錄下來。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准。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讀書筆記

索引讀書筆記是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藏書處。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日後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談為誰立傳》,《光明日報·〈史學〉》

(2)抄錄原文讀書筆記

抄錄原文讀書筆記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寫上分類題目,在引文後面註明出處。

2、評注式讀書筆記

評注式讀書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注式筆記有時對摘錄的要點做概括的說明。評注式筆記有下列幾種:

(1)書頭批註

書頭批註,是一種最簡易的讀書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批註,或者是折頁、夾紙條作記號等等。這種筆記方法不但對書中的內容可以加深理解,也為日後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綱

提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摯領地敘述出來。提綱可按原文的章節、段落層次,把主要的內容扼要地寫出來。提綱讀書筆記可以採用原文的語句和自己的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來寫。

(3)提要

提要和提綱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提要除客觀敘述讀物內容外,帶有一些評述的性質。

另一種提要,是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梗概作簡要的說明。

(4)評注讀書筆記

評注讀書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注釋,這樣的讀書筆記叫作評注筆記。例如魯迅讀《蕙櫋雜志》中的一段:清嚴無照《蕙櫋雜志》:西湖有嚴嵩和鄂王《滿江紅》詞石刻,甚宏壯。詞即慷慨,書亦瘦勁可觀,末題華蓋大學士。後人磨去姓名,改題夏言。雖屬可筆,然亦足以懲奸矣。

案:嚴嵩篇和岳飛詞,有如是作為,後人留詞改名,有如是自欺,嚴先生以為可筆而又許其懲奸,有如是兩可。寥寥六十字,寫盡三態。(魯迅《集外集拾遺·書苑折枝(二)》)

(5)補充原文讀書筆記
補充原文的讀書筆記,是在讀完原書或文章之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原文不是隨意地加以補充,而是要圍繞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發揮。

3、心得式讀書筆記

心得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幾種:

(1)札記

札記也叫札記,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這種札記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長可短。

(2)心得

心得筆記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這些讀書筆記,可以寫讀書時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對原文的某些論點的發揮或提出批評、商榷的意見。寫這種筆記,一般是以自己的語言為主,也可適當地引用原文。

(3)綜合讀書筆記

綜合讀書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筆記。

上述三種類型的讀書筆記,不論採用哪一種類型,目是都是為學習、工作、科學研究和寫作服務。作筆記時開始可採用摘要式,以後讀書多了,有了比較,產生了看法,就可以寫譯注式,至於心得式是更進一步了,它是屬於科學研究的范疇。

歸納小結:

作讀書筆記不僅能提高閱讀書、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作用,不但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

9. 求 法學專業 讀書筆記兩篇(5000以上的)~

神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