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老子哲學研究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老子哲學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3-23 08:58:27

『壹』 老子哲學是什麼

在世界史上,古老的文明國家都產生過燦爛的文化,出現過傑出的智者。在古希回臘有大哲學答家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在印度有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中國則有道家的創始者老子。他開創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

老子(約公元前580~公元前?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東)人。《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子稍長於孔子,曾當過周王朝守藏室的史官。後失去官職,並離開周王朝,死在秦國。老子晚年隱居在故鄉,過著獨善其身的生活,並寫了《老子》一書,也稱《道德經》,分上下篇,共5000多字,是道家第一部經典,是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資料。1973年從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發現的帛書《老子》寫本,是迄今發現的《老子》最古本子。《老子》哲理宏富,被稱為「哲學寶典」,有「道家為百家所從出」和「開創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之先河」的評價。中國科技史研究家英國學者李約瑟曾說:「在中國文化技術中,哪裡萌芽了科學,哪裡就會尋覓到道家的足跡。」歷代注釋《老子》者不下千家,由此可見老子在學術界的地位。

『貳』 老子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究哲學的

從可能性角度來說,應該是從官階段,即擔任國家圖書館館長階段。至於這個階段的具體時間,似乎沒有明確的。

大概說一下時間,因為我想跟泰勒斯對比一下,

【答】:其實,從生卒時間,也行的啊。
老子:約前570年(庚寅年)至前471年
泰勒斯:約公元前624至公元前547或546年

從這方面來說,泰勒斯會早幾年。不過,這種差距不明顯的

『叄』 中國哲學問題——現在在《老子》研究方面做的很好的學者有哪些

現代的學者,還應以陳鼓應先生的研究最為全面吧,他好像有一本注老子的書,中華書局出的。在香港中文大學還有劉笑敢先生也出過注老子、比較老子版本的書。古代還是以王弼注最高,其實現代人的許多註解也是根據他的註解來的。還有其他一些版本註解,如河上公章句本等等。可以上網搜搜就出來了。

『肆』 簡述老子的哲學思想

老子來哲學的核心思想自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
,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還提出對立面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事物總要走向它的反面。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認為「柔弱勝剛強」。這種觀點在一定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視矛盾雙方的斗爭,把轉化看成是無條件的循環往復。

『伍』 老子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
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始基,是天下萬物產生的根源,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從「道」產生出來的。但「道」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此「道」又叫「無」。
「無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這里的「無為」,乃是聽其自然的意思。
老子哲學思想的道,包括自然之道——宇宙法則、社會之道——為政准則、處事立身之道——做人原則三個層面。在科技發達、知識爆炸、信息頻傳的今天,對於傳承文明和指導社會仍有重要意義。
老子的道家哲學是具有濃厚社會政治思想意蘊的政治哲學,其無為而治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上善若水是統治階級在具體的施政過程中提倡高尚的政治道德和政治文明,以正治國講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這三個要素構成了有機的整體,對構建現代社會政治思想仍具有哲學啟示和指導意義。

『陸』 老子的哲學思想以什麼為核心

老子的哲學思想以「道」為核心: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是萬事萬物存在與變化的普遍原則和根本規律。「道」的提出,標志著人們認識世界的抽象思維能力已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老子首創以「道」為哲學的最高范疇,反對上帝有知、天道有為,針鋒相對地提出天道自然無為的思想。這意味著天上神權的動搖,也正是地上王權衰落的反映。但是,在老子的思想中,「道」只是個形式概念,不是積極概念,「道」本身不是一物,所以它是無名的。

『柒』 老子哲學思想及評價

老子是道家始祖,是我國古代的大哲學家大思想家。由於他生活在奴隸制沒落、新興封建勢力成長時期,反映在思想領域中的是重民輕天思想的高漲,作為擔任過周守藏史的老子,雖然一方面篤信天命鬼神,另一方面又以極大的勇氣,廢黜了天帝鬼神的神聖權威,提出了一個新的宇宙本體棗道。在他看來,「道」是「萬物之宗」、「象帝之先」、「為天下母」,是第一性的,宇宙萬物是從它派生出來的,是第二性的,道於是取代了上帝,成了宇宙萬物老祖宗。

在老子看來,道是經常無為的,但它卻能創造一切,統治者只要聽其自然,無所作為,實行較為溫和的政策,人民群眾就會服服貼貼地服從統治,出現「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三七章。)那樣一種局面。顯然,老子的「無為而治」的實質,就是要維護他所嚮往的理想社會秩序,不願看到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為了真正做到「無為而治」,老子一方面反對統治階級「有為」而治,以為「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老子》第三章。);奉勸國君「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同上。);反對各大國爭霸和兼並戰爭,認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第三一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老子》第三○章。);另一方面又主張實行「愚民」政策,認為「古之善為道者,非所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老子》第六五章。),只有實行「絕聖棄智」、「絕仁棄義」,才能收到「民利百倍」、「民復孝慈」(《老子》第一九章。)的效果。他還鼓吹:「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老子》第三章。)

這就是說,民眾只有成為愚昧無知的勞動工具,才便於統治者實行統治,這才是「聖人之治」。所以老子在教育問題上也是採取虛無主義態度的,說什麼「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老子》第二七章。)。

「善人者」和「不善人者」是相對的,「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復歸於同一,這就無所謂教育不教育了。一方面是「使民無知無欲」,另一方面又「不貴其師」,這個社會「雖智大迷」,卻得其「要妙」了。

『捌』 老子的哲學真的那麼牛嗎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國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河南鹿邑縣東) 厲鄉曲仁里人,有人說又稱老聃。具體姓名史料中也頗為不全.「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漢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名,其非常敬佩「文言文」。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現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把《德經》放在《道經》之前,也受到學者的重視。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實哲學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但《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時,前面所說的哲學,並不能涵括《道德經》(修身立命、治國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經》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成為中國歷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漢初的治國方略,在經濟上可以緩解人民的壓力,對早期中國的穩定起到過一定作用。歷史上《道德經》注者如雲,甚至有幾位皇帝都為其作注。
唐貞觀二十一年(647),譯《道德經》為梵文,傳入東天竺;唐開元二十二年(735),唐玄宗親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請《老子經》及老子「天尊像」歸國,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過影響。
道教奉為主要經典之一。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李聃)著,《呂覺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舊題西漢河上公《老子章句》將其分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名《道德經》。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國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河南鹿邑縣東)厲鄉曲仁里人,有人說又稱老聃。「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漢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名。但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老子》抄寫本,《德經》在《道經》之前。
《道德經》本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漢末張陵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為教典教悔道徒,並作《老子想爾注》以宗教的觀點解釋《老子五千年》,自此成為道教的基本經典。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坐,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發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需要是對於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道德經有多個版本,下面這部「《道德經》通行本(王弼本)」是最常見的。另外郭店出土的楚簡《老子》殘篇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展示了早期《道德經》的不同文字風貌,備受當今多數學者的重視,後面附帶《簡帛<老子>古本合校》以作為參考。
西方人最初了解老子不是通過電視的形式。從16世紀開始,《道德經》就被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可查到的各種外文版的《道德經》典籍已有1千多種。如今幾乎每年都有一到兩種新的譯本問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玖』 老子哲學的精髓

答曰:「道德經的主旨就是即:無極自然宇宙的之其道德法則之其道德原理之其道定律之其道德定理的之其最偉大的最徹底的唯物唯質主義的無極宇宙觀」。

『拾』 關於老子的哲學思想內涵

老子的《道德經》(《老子》),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座名垂千古的豐碑,是源遠留長的中華民族志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千多年來,它深刻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思想心理和社會生活。全面地把握這一光輝著作的思想內涵,是深刻理解中華文化源流和民族精神的關鍵之一。站在時代的高度,一宏觀視野和戰略眼光重新反思和研究考證《道德經》及老子的哲學思想,對於全面正確地把握它的思想內涵,對於在全球化條件下重建中華文化,顯揚其本真主義和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老子的《道德經》成書以來,歷代學者和帝王考證、訓詁和評述的論著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特別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馬王堆帛書本和郭店竹簡本的相繼出土,更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大大推進了《道德經》和老子思想的研究。但是,縱觀諸多具有代表形的研究成果,發現有二個重要的不足:一是研究的基礎版本為西晉時代王弼勘校的《老子》,這個版本已流行二千念,雖然不少學者發現它在篇章編連方面多有顛倒錯落之處,但從沒有學者敢於按內容和邏輯作重編之嘗試,以致嚴重影響了作者把握全書之思想脈絡;二是研究《道德經》的著述多是學者所為,由於種種原因,對《道德經》的研究呈現出許多歷史局限性,對勞資思想的評述特別是批補,亦多有偏頗之處。
恩格斯在評述完整社會主義者的思想是曾指出:「使我們感到高興的,倒是(他們)處處突破幻想的外殼而顯露出來的天才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而這些卻使那班庸人們所勘補倒的。」作為2000多年前的老子,其思想當然會有某些歷史局限性,但他「顯露出來的天才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確實不勝枚舉的,也是十分可貴的。在這種情況下,項目負責人擬在《道德經》新編之基礎上,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著眼於創建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針對學術界研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著力於鉤沉和評點老子哲學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貢獻特別是具有時代價值的「天才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使其發揚光大,並科學地批評其歷史局限性。
本課題研究中所採取的基本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作為方法論的唯物史觀;其次是近行比較研究,即以老子的某些思想理論觀點與後世道學之比較;與同期古希臘哲學之比較;與孔子儒學之比較;與馬克思主義之比較。在比較中進行科學分析和評價;再此是參照多種版本特別是帛書和簡本,對《老子》中的某些文字進行必要的訓詁,糾正其錯誤,搞清其本義。
課題預計的突破之點:
1、對《道德經》進行新編,這是前人未曾作過的;
2、對道德經》的每一章之內容,除進行准確翻譯(包括保持其語言風格)和注釋外,擬著力於疑點之辨析和進行高屋建瓴地評點,後者為現有學者所不及;
3、擬寫一長篇「導論」,再導論中集中闡明不同於已有學者們的見解獨到的若干思想力量觀點。此舉定會為學術界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