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理學家情感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理學家情感

發布時間: 2021-03-23 06:55:51

理學家是什麼意思

專門研究「理」的儒家學派。
四書的《大學》開頭有一段:
大學之版道 在明明德,在權親民,在止於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在這段文章里,作者認為,要使天下太平的根本就是「格物致知」。翻譯成現在的白話就是:考察客觀事物得到普遍規律。或者說:由具體的實踐總結出抽象的理論。
宋朝時期的儒家,認為這就是儒家的真諦,於是著重研究由具體實踐總結出的抽象的「理」。因此,又被稱為理學家。
其實,把理學家與現代科學家對比,發現,他們初衷都提出了研究客觀實際,以從中得到一個規律,但理學家在研究客觀實際中,並沒有下多少工夫。

② 理學家什麼意思

理學家:專門研究「理」的儒家學派。

③ 一位外國的哲學家說男人和女人的情感是建立在性上的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應該有些道理吧。如果男人與女人間沒有性,時間長了確實很難維系情感。在古代由於封建思想,加上社會交流也少,出軌的機會不多,所以沒有性估計還可以,但是現代社會人們的思想已經自由,再加上現在女人的社交也廣泛,如果兩個人沒有性,時間長了肯定會出問題的,進而導致感情崩塌

④ 理學家是干什麼的

專門研究「理」的儒家學派。
四書的《大學》開頭有一段: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專,在屬親民,在止於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在這段文章里,作者認為,要使天下太平的根本就是「格物致知」。翻譯成現在的白話就是:考察客觀事物得到普遍規律。或者說:由具體的實踐總結出抽象的理論。
宋朝時期的儒家,認為這就是儒家的真諦,於是著重研究由具體實踐總結出的抽象的「理」。因此,又被稱為理學家。
其實,把理學家與現代科學家對比,發現,他們初衷都提出了研究客觀實際,以從中得到一個規律,但理學家在研究客觀實際中,並沒有下多少工夫。

⑤ 理學的天理和人慾同笛卡爾的理性和情感有何異同

泰州學派作為陽明後學,在王陽明肯定情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情慾的地位,這造成了理性和情慾的巨大失衡。為了遏制泰州學派的激進主張,同為陽明後學的黃宗羲提出了「情理相即」的折中方案。

事實上,在王陽明本人那裡,心學雖是程朱理學的反動者,但他反的並不是「存天理」,而是「滅人慾」。也就是說,王陽明試圖將程朱理學中對立的情與理相融合。在《牡丹亭》中,湯顯祖亦做了這種嘗試。下文筆者即從情和理的角度出發,探討陽明心學對《牡丹亭》敘事的影響。

一、陽明心學「情」之主體對《牡丹亭》敘事的影響

《朱熹章句·序》雲: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王陽明則反問道:天理人慾不並立,安有天理為主,人慾又從而聽命者?朱熹所說的「道心」屬本體論范疇,王陽明的反問雖不像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那樣明確人之主體,但無疑已經來到了主體論的大門之外。泰州學派的王艮在王陽明的基礎上確定了人的主體性地位,其雲: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才欲安排如何,便是人慾

⑥ 請問理學家沒有感情嗎

人非草木怎麼會沒有感情呢?如果沒有感情就不是人了。只是理學家比較理性,比較克制,不會容易那麼沖動吧。

⑦ 一般的哲學家都很有感情的嗎

我想是的,大哲學家應當是,感情豐富到了極致,理性到了極致,。
因為感情太過強烈,幾乎無法控制,所以理性就要很強。
如果感情理性不能平衡,就會出現問題。
當然很多大科學家也是,。
畢竟科學開始確定的時候,人們開始探索自然宇宙的時候。
哲學,自然科學也是不分家的。
所以感性和理性也或許可以這么理解。
比如,我們要保護我們族群,我們想辦法抵禦野獸,所以看什麼樣石頭對他們傷害大,比如尖的。
然後為什麼尖的,受力等等。

⑧ 晚明批判理學,堅持情慾合一的思想家有哪些

1、李卓吾

李卓吾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他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在文學方面提出「童心說」,主張創作要「情慾合一」,抒發己見。

2、馮夢龍

馮夢龍受李卓吾的影響,敢於沖破傳統觀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為情之范,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強調真摯的情感,反對虛偽的禮教。在《敘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葯」的文學主張,表現了沖破禮教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特質。

3、湯顯祖

晚明思想風氣漸開,湯顯祖在批判吸收王陽明、泰州學派的思想後形成了以"主情說"為核心的美學思想。在戲曲理論的闡發和戲曲作品的創作實踐中以"情"為核心,以人為中心,以"情"勝"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和個性解放的時代要求。

4、李贄

李贄是晚明思想啟蒙運動的旗幟,他崇尚情慾合一,鼓倡狂禪,揭露封建社會「無所不假」、「滿場是假」的虛偽現實,反對儒家的泛道德主義,建立了以「童心說」為核心的新思想體系。

5、袁宏道

袁宏道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為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系。在《敘曾太史集》中,言明自己文章的特點是"真",並指出"真"就是"直寫性情,情慾合一"。

⑨ 哲學家為什麼沒有感情或是感情淡漠

哲學家並不是沒有感情,而是具有不同於常人的邏輯思維,而且常常專注於思索某一問題,這就導致他們不善於向平常人一樣溝通並表達感情,給人造成的印象就是沒有感情或特別淡漠。其實這都是溝通障礙造成的。實際上他們感情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