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邊疆社會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邊疆社會學

發布時間: 2021-03-23 06:34:26

① 誰那裡有特納的《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性》,或者特納的其他著作,急求,謝謝啦

特納和「邊疆學說」

摘要

弗雷德里克·傑克遜·特納是美國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

30

年代初很有影響力

的歷史學家。他獨特地提出了「邊疆學說」

,強調邊疆和西進運動對美國歷史發展的重要作

用。

這一學說中體現出的特納的史學思想,

掃除了以往歷史編纂學的積弊,

提出了歷史研究

的新觀點,對美國史學界的影響極為深遠。

關鍵詞

特納

「邊疆學說」

美國史學

美國是一個建立在殖民地上的國家,

其土著居民所佔比例很小,

大多數的美國人是來自

歐洲的移民和非洲的奴隸。因此,美國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歐洲的影響。同時,美國的

學術界一向深受歐洲的影響,基於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被稱為「出口商品而進口

文化」的國家。美國歷史研究的具有歐洲傳統,許多史學家認為美國的制度、文化和歷史等

一切都來自於歐洲,探討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習慣和民族發展需從尋找歐洲根

源著手,

進而討論這些歐洲根源在美國地理環境中的發展與變遷,

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英國

和德國傳統,因為英格蘭人、日耳曼人和愛爾蘭人的移民是美國人的主體。在

1893

年,特

納在美國歷史學會年會上宣讀了他的論文《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意義》

,提出「活動邊疆」

的論斷,進而形成「邊疆學說」

。由此,

「邊疆學說」開始風靡美國,而特納也與帕林頓、比

爾德並稱為當時美國史學界的三巨擘和進步學派的領袖。他是現代美國史學的開創者。

「正

是從特納開始,美國史學擺脫了依附歐洲史學的附庸地位,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美國歷史上的「邊疆」概念不同於通常地理概念上的邊陲或邊界,它的概念是

19

世紀

美國的西部,即不斷向太平洋沿岸移動的「活動邊疆」

。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特納對這

做出系統研究,

並加以綜合,

上升到完整理論,

進而創立專門學派。



「邊疆學說」

的出現、

傳播及大獲贊譽,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的。自南北戰爭後,美國真正統一,國內經濟

體系趨於統一,美國資本主義跳躍式向前發展。高速的發展帶來了資本和財富的高度集中,

使社會財富分配日益懸殊,

各種社會問題日顯突出。

此刻,

美國處於重大的社會發展轉折時

期,急需確立新的社會秩序。在歷史學領域,特納以給美國歷史做出新的解釋的方式,對此

做出了積極反應。

他認為要了解美國,

要了解使美國成為今天這樣的那些力量的興起和作用,

就應當用新觀點去重新歷史。他以反對傳統的美國文明「歐來論」的架式出現,斷言美國文

明並非源於歐洲,而是產生於殖民時代以來的「活動邊疆」

,標榜美國歷史發展的獨特性。

美國歷史和歐洲各國歷史不同,

可以看成是一部向西擴張的開拓史。

美國發展的過程就

是向西不斷拓展的過程。同時,美國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政治制度、經濟和文化等都隨

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中,

經過長期的融合形成。

特納強調說,

他所說的邊疆不同於歐洲

人觀念中的邊疆含義。

在歐洲,

一般認為邊疆就是一條圍繞著密集居民的堅固邊界線,

基本

上是固定不變的。但是,特納認為邊疆是一個富有彈性的詞,並不需要一個精確的定義。在

美國,

邊疆應該被視作一個邊疆帶並且是不斷移動的,

它包括印第安人國家和美國人口報告

中的定居點的外部邊緣。

在美國的歷史過程中,

邊疆一直在不斷向西部推移,

它不僅僅是指

一個區域,同時也是一個與美國東部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的社會。隨著進一步的向西遷徙,

曾經暫時作為邊疆的西部地域的一切在仍然持續下來。

邊疆的影響不但滲入西部,

而且也通

過開拓者心理的積習以及西部的理想和生活對東部的影響而滲入東部。

美國的西部邊疆及其

開發西部的「西進運動」塑造了美國的特性。隨著邊疆的繼續向西移動,老的邊疆就會在居

民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下形成一個有著自身個性的地域。

每個地域的個性都是在邊疆西移的過

程中形成的,因此,美國的特性也就可以從邊疆西移的過程中找到源頭。

隨著美國經濟高速發展和西部運動的結束,

使美國國內市場顯得狹小,

資本主義迫切需

要更加廣闊的市場和投資場所,

於是,

華爾街和白宮都急於向海外拓展。

而特納

「邊疆學說」

的出現可謂是應運而生,

因而它不僅受到廣泛的喝彩,

而且還得到充分的發揮,

成為美國對

外擴張行動的理論根據和輿論工具。

特納在研究邊疆地區的時候,

發現美國與周邊鄰國有密

切的聯系。

這一些邊疆地區的國際因素使得特納開始研究美國的外交史和邊疆的關系。

特納

認為邊疆的擴張主義精神就是美國擴張主義外交政策的根源。長期以來,

「邊疆學說」對美

國對外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產生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作用。影響的方式大致一為「邊疆學說」

的學者們與美國政要人物的個人關系密切,

予以後者以直接的影響;

二為政府有關決策人物

和部門運用「邊疆學說」的理論,制定出有關的國家政策。

特納對邊疆史學的研究包括了美國的社會史、經濟史、政治史、外交史、移民史、城

市史和歷史哲學等,他的邊疆學說充分運用了地理學、統計學、社會學和政治科學的方法,

使得特納在美國的各個學科領域都保持著崇高的威望,

他的邊疆學說也被各個不同的學科廣

泛引用。

特納認為在美國歷史發展過程中,

西部邊疆的環境及其拓殖活動的作用遠遠超過了

作為移民的歐洲傳統影響。他對美國史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首先,

特納摒棄了受歐洲影響的美國傳統史觀,

樹立了美國獨立史學的旗幟。

就美國而

言,特納所處的時代是美國史學發展的中間時期。美國建立之初,史學十分落後,沒有形成

獨立的學科。

之後隨著一批留學歐洲的史學家歸國,

美國史學開始確立起來,

但是美國史學

史簡單的把歐洲思想照搬過來,由此產生了一些美國文明「歐來說」

。而當時美國地域上的

擴張、經濟上的膨脹以及文化上的成熟,都促使美國人尋求思想、學術、文學、藝術上的真

正獨立,

走出歐洲的陰影,

反映了美利堅民族獨立意識的增強及

「脫離歐洲的框架獨立地發

展本民族意識形態的要求。因此,他反對「生源說」

,而強調從美國自身因素研究解釋美國

歷史,

強調西部邊疆開發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這一學說開始使美國史學擺脫依附歐洲史

學的附庸地位,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有學者評價特納是

「真正意義上的美國民族主義歷

史學家。

其次,

特納反對傳統史觀只注重政治的傾向,

而注重歷史研究的多樣性,

大大開拓了美

國歷史研究的領域。

特納之前,

美國史內容上一般強調政治軍事史。

他認為原有的美國歷史

太過片面,遠離社會和人民,因此他主張應該擴大歷史的范圍,歷史不僅是過去的文學、政

治、經濟,還應當包括人們活動的各個領域。特納主張從多角度來研究歷史,其中尤其強調

經濟因素和地理因素在推動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他把把經濟史觀引入美國史學;他還廣泛

地理解廣大的地理區域在美國發展中的重大作用,

強調西部開發的重要性,

強調環境和地域

因素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極大的影響了後來歷史學家的。

再次,

特納強調歷史的實用性,

強調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特納之前的歷史學家只是以歷

史論歷史,

只是當成單純的學術研究,

缺乏實用性。

而特納關於歷史目的的想法是非常實用

的,

他認為歷史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從過去流傳到現在的是什麼,

從而使社會在過去的啟發下

認識自己,並給社會以啟示。因此,他主張歷史學家帶著現在的時代所決定的興趣,用時代

發展的新情況提供的新觀點、新手段、新洞察力去研究歷史。

最後,

特納革新了歷史研究的方法,

主張採用多種學科提供的方法來研究歷史。

特納在

著述時從不追求著作的行文優美,

他更重視文章內容的科學性。

他認為只有用自然科學的研

究方法來研究歷史,

才能使歷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特納強調各學科間的聯動性,

尊重

其他學科對歷史學的影響。他指出,經濟、社會、地理、藝術和宗教等所有有關的研究社會

的學科都與歷史學有著極大的聯系。

他強調歷史學家除熟悉自己從事的工作外,

還必須具備

其他相關學科的訓練,

可以利用那些學科的成果來充實史學著作。

除此之外,

特納在歷史研

究方法上,

還提出了歷史寫作中的相對主義理論。

他提倡用世界全球歷史的眼光來考察地區

性的歷史,反對單純記述歷史事件,他認為事實相互聯系的,並不是獨立存在的。

總之,在學派如林的美國歷史學界,

「邊疆學說」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它對美國學術

界,尤其是對美國政界的影響則是重大而深遠。其根本原因在於它是美國擴張時代的產物,

適應了近百年來美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

,

盡管「邊疆學說」在理論上多有牽強附會和捉

襟見肘之處,但仍可風靡美利堅,在美國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

② 考社會學的研究生只有四門課程么

是不是四門課程你得咨詢你所報考的學校才知道。各個學校所用的教材和考試范圍都是不一樣的。英語和政治,這兩門課應該是必須考的。其它的你就得去你所報考的學校問一下了

③ 四川大學社會學怎麼樣

四川大學社會學有著悠久的歷史,1910年華西協和大學成立,並開設了社會學專業,這是國內首批社會學專業。抗戰時期華西社會學系由李安宅任系主任,並聘請了國內著名專家學者馮漢驥、蔣旨昂等,他們的學術著作多被《中國大網路全書.社會學卷》收錄。
從早期的李安宅到1979年全國恢復社會學後的袁亞愚老師,四川大學社會學系歷來就有著關注西部本土研究的傳統,李安宅的藏學研究、宗教社會學研究以及邊疆研究,一直是國內該方面的權威和參考性研究。四川大學社會學系從早期開始就一直注意實地調查、學習並服務於社會。並有著建立社會研究實習站的傳統。凡此種種,成為我們研究的榜樣和繼承、發揚該光榮傳統的起點。
1999年,四川大學公共行政與社會學系成立,陳昌文任系主任,下掛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社會調查研究所、四川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四川大學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的主任由楊繼瑞副校長擔任,常務副主任由陳昌文擔任。2005年,公共行政學與社會學、心理學分離,成立了社會與心理學系,陳昌文任系主任,並兼任行政學系主任(與周敬偉並列)。我系還是四川省社會學會會長單位,陳昌文教授擔任會長,5名老師擔任理事。由我院承辦的中國社會學會2003年年會,於2003年11月在川大舉行。此外,我系在近5年已出版十多本專著及專業相關教材。
秉承傳統優勢,立足於川大所處的區位優勢,我系以西部發展作為今後社會學研究的重點。以受藏傳佛教影響的主要地區、受伊斯蘭教影響的主要地區、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為三大研究板塊,中長期研究計劃為:以社會發展及其出路作為主題,進而研究宗教和民族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宗教社會學的研究來探索西部多元性,以及多元性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作用。在此規劃下,我們自籌資金、橫向合作,形成了分布在西部的16個社會發展觀察點,每個點均設計了「50戶50年追蹤」的入戶的社會發展問卷、社會學訪談、攝影、錄像及所在行政區的「州(區)—縣—鄉」三級統計資料的收集與評估。計劃每5年復查一次(與國家五年計劃相協調),逐步形成對西部社會發展的指標又操作性的補充和校正成果。2000年七月至八月由陳昌文帶隊,對黑水、金川等縣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為四川藏區社會發展的研究作前期工作,2005年七月至八月,再次由陳昌文教授帶隊,赴黑水、金川等地成功地進行了第一個五年復查。
目前,我系正在研究的西部「第三社區」、都市生活、流行行為及其對產業形態構造過程、都市構造、社會分層所形成的強大的社會影響。同時,在繼承傳統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主要教師的專業優勢,形成了應用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口社會學、社會制度與社會政策、環境社會學(人、資源、環境綜合協調研究)七個碩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開設了社會學理論與歷史專題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應用社會學專題研究、宗教社會學專題研究、發展社會學專題研究、社會心理學專題研究、區域經濟與環境規劃專題研究、社會統計學、社會學原著選讀、社會心理學原著選讀等課程。

④ 雲大社會學怎麼樣

雲南省最有名的大學。
雲南大學位於昆明市區內,踞商山余脈的貢院坡上,前臨翠湖,左依圓通山,校園內茂林修竹,綠草如茵,一幢幢教學大樓、圖書館、實驗樓掩映在花圖錦簇中。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讀書、研究學問的好地方。雲南大學創建於1922年12月,1923年4月20日開始招生,八十多年來六易校名,從創建之初的私立東陸大學發展成為雲南省唯一的國家重點綜合大學,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專門人才七萬多人。目前,雲南大學是中央政府首批重點建設的61所「211工程」大學之一 。
[編輯本段]學校文化
辦學指導思想:立足邊疆 服務雲南 辦出特色 Service Rendering and Academic Endeavoring雲南大學地圖
雲大精神:會澤百家 至公天下 Wisdoms From Many, and Justice for All
校風:高遠 務實 勤勉 卓越 Lofty and Ambitious, Realistic and Pragmatic, Painstaking, and Distinguished
校訓:自尊 致知 正義 力行
Perfection in Moral Integrity, Excellence in Scholarly Attainments, and Greatness in Career Pursuits
校歌
1938年11月24日,雲南大學舉行改為國立後的第一次開學典禮。
雲大改國立,的確可稱為雲南大學的一個新紀元。就在這值得紀念的日子裡,熊慶來心中的激情難以遏止,以他深厚的古文功底,揮毫為自己深深熱愛著的雲南大學寫下了校歌:
太華巍巍,拔海千尋;
滇池淼淼,萬山為襟。
卓哉吾校,其與同高深。
北極低懸赤道近,
節候宜物復宜人。
四時讀書好,
探研境界更無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這首校歌氣魄宏大,意境高遠,格調莊重。以昆明的地勢氣候起筆,以國立雲大的辦學宗旨作結,催人奮發,促人上進,充滿了朝氣蓬勃的精神,洋溢著雲南學人的自豪之情。校歌傾注了熊慶來對雲大的熱愛和希望,反映了他「求新」、「求真」的辦學思想。
然後,這首校歌由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遷到昆明的對音樂頗有造詣的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哲學家和作曲家趙元任研究員譜曲。自此,由熊慶來親自寫詞的這首校歌就在雲大校園中傳唱開了。
隨著這精神飽滿、樂觀向上的旋律,雲大的莘莘學子在心中體會著歌詞的意義,思考著歌詞的內涵———巍巍西山傲然卓立,茫茫滇池胸襟寬廣。該校優秀的雲南大學,學海吞吐,兼收並容,像西山一樣,如滇池一般。在這海拔極高的雲南高原上,北極星都彷彿「低懸」於上空;地處祖國的西南邊陲,赤道與我們距離都要近一些。我們雲南氣候那麼溫和,物產那麼豐饒,一年四季都是我們學生讀書的好時光,探索研究是無止境的。我們要刻苦學習新知識,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人才;我們要奮力追求科學真理,達到世界先進國家的科學水平。成為民族優秀的人才,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就是我們的目標,就是我們的希望!
[編輯本段]學校歷史
雲南大學有著輝煌的歷史。1937年到1947年,著名數學家熊慶來教授受聘擔任雲南大學校長,按照「清華模式」建設雲大,費孝通、楚圖南、陳省身、華羅庚、嚴濟慈、馮友蘭、呂叔湘等大批著名學者應邀來校執教,使學校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外較有影響的綜合性大學。1946年,世界著名的《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把雲南大學列為中國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學之一。

⑤ 陝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是什麼單位

陝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是我校2013年3月在原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基礎上組建的研究機構,處級建制,下設若干研究所。研究院圍繞中國西部邊疆問題、西部邊疆民族歷史文化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主要進行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宗教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

⑥ 雲南民族大學的社會學研究生怎麼考要考哪幾門難度有多高

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2009年研究生入學專業目錄研究方向:
01 西南邊疆社會版問題研究權
02 應用社會學
03 性別社會學
04 宗教社會學
05 民族社會學
06 邊疆社會學
07 社會工作
08 民族人口學
09 經濟社會學
初試科目: ①政治理論②英語③社會學調查方法④社會學概論
復試備註: 同等學力加試:專業英語;民族社會學
專業目錄及導師:
01西南邊疆社會問題研究
魯剛、喬亨瑞、胡陽全

02應用社會學
張金鵬、羅陽

03性別社會學
楊國才、高崇慧

04宗教社會學
張橋貴、韓軍學、徐祖祥

05民族社會學
馬麗娟、安學斌、李立綱、樊堅

06邊疆社會學
馬敏艾、李曉莉、郭銳

07社會工作
蘇麗傑、馬永清
同等學力加試:

專業英語;社會工作概論

08民族人口學
王亞文、俞茹
同等學力加試:

專業英語;

人口學概論

09經濟社會學
甄朝黨、俞茹

⑦ 建設森林式校園可以獲得哪些社會學/經濟學/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效益

重慶與沿江中心城市合作發展的情況長江沿岸地區城市密集,經濟發展水平高,科技力量強,是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城市主要依託的地區。近年來,在黨中央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指引下,我市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區域市場統一融入為切入點,加強川、渝、滇、黔的重慶經濟協作區合作,促進與沿長江省市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合作,在服務和推動長江流域經濟帶的開發建設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推進協調機制,加強了戰略規劃編制與實施的合作結合實施《長江沿岸地區產業發展規劃》,圍繞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戰略目標,積極開展跨地區的交通通訊建設,聯合旅遊景區景點規劃,聯合培育共同市場,促進重慶與長江中下游地區人流、物流規模化的發展。我市參加了「合力建設黃金水道,促進長江經濟發展」沿江七省二市座談會,確立了共同建設黃金水道的合作機制和合作重點。通過政府高層互訪、部門的合作與交流,努力拓展區域經濟新的發展空間。在川渝「1+6」、渝黔「1+16」等合作框架下,聯合構建西南交通、能源大通道。2006年,我市主要黨政領導分別率團訪問了浙江、江蘇、湖南、江西四省,為進一步推動重慶與江、浙、湘、贛四省合作交流奠定了新的基礎。(二)優化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持企業跨區域合作,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圍繞《長江沿岸城市聯合參與和服務西部大開發,形成長江經濟帶新的經濟發展優勢的框架意見》,加強與流域間城市的合作,尋求長江中下游城市企業向重慶投資,重點是吸引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企業、資金、技術開展項目合作,加快了重慶經濟的發展。據統計,2005-2006年9月,沿江8省市(滬、蘇、浙、皖、贛、鄂、湘、川)在我市投資項目累計實際到位資金178億,占同期國內實際到位資金總額的46.5%,其中,億元以上合作項目146個,江、浙、滬佔了67.8%(其中浙江31%、上海30%、江蘇6.8%)。重慶啤酒、長安汽車、東銀、宗申等企業集團在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也都有了投資發展。兩年來,沿江省市對口支援三峽重慶庫區,在幫助破解庫區產業空虛難題、庫區移民遷建和安穩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三)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改善生態環境,合力建設黃金水道。為發揮我市水運區位優勢,增強港口輻射能力。我市和相關部門結合三峽工程和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全市水路交通建設,2005年重慶市航道里程達到4222公里,等級航道所佔比重為43.1%。目前重慶港有20個主要港區,擁有各類生產性碼頭泊位1392個、碼頭岸線98014米。「十五」末期,我市港口新增貨運吞吐能力2104萬噸,逐步完成普通客運向旅遊客運的結構性調整,全市港口形成貨運6865萬噸、客運6962萬人次的吞吐能力。富金壩、嘉陵江草街等航電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我市與沿江中心城市共同發起「聯合起來,保護母親河」的倡議,加強了城市空氣、污水和垃圾的綜合治理力度,我市生態環境質量趨於改善。(四)開展科技、人才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合作。重慶高交會、渝洽會在促進沿江省市之間經濟技術與項目對接方面發揮了作用。我市派出人員,在長三角地區專業培訓、對口掛職,擴大了視野,提高了工作能力。與沿江城市共同建立「長江網」,開辟長江網重慶欄目,為國內外客商了解重慶和來渝考察、投資,增設了交流的窗口。內陸邊疆邊疆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開始加快,但由於地區之間社會經濟、文化的差異較大,加之改革開放後採取傾斜發展戰略,使得東部沿海地區獲得了超常發展。目前,這一地區已經形成了城市群及城市帶的發展格局,並出現了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勢態。相比之下,內陸邊疆省份的城市化發展進程無論在城市規模和功能上,還是在城市效應及布局上,都還需要極大地提升和加強。一、內陸邊疆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城市化現狀及成因分析所謂內陸邊疆是指既有法定國界,又有直接國土相鄰的國家,且位居國界線內側並包括一定內腹地的經濟社會區域。我國的內陸邊疆地區是特指我國沿邊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新疆、甘肅、西藏、雲南、廣西,這9省區在地緣上同俄、哈、吉、塔、蒙、朝、越、老、緬、印、不、錫、尼、巴、阿15個國家國土直接相鄰。遼寧和廣西因兼有陸地邊境和海岸線,又屬於東部地區,故不在此文研究范圍內。1.邊疆地區經濟發展及城市化現狀從經濟狀況來看,根據1999年統計數據,7個邊疆省區的固定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0%、社會商品零售額佔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0%、外資投資額佔全國外資總額的1.8%。雖然在上個世紀末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及2003年開始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戰略行動,但從全國經濟發展的總量與結構來看,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普遍狀況是經濟總量較小,國有企業比重偏大,非國有企業比重偏小,合資及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三次產業的比重除西藏以外,基本上呈現出「二、三、一」的結構,並以傳統工業為主體,同全國其他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相比較,這些地區的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比重過小,第二產業中附加值高的工業產品所佔的比重較低。從城市發展狀況看,該地區城市化水平較高的省有吉林、黑龍江和內蒙。這其中主要是農墾、林區、礦區人口比重大等原因及「縣改市」、「鄉改鎮」等行政區劃變動導致城鎮人口增加。從城市數量和規模看,見下表:從表中可見,人口超過2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2個,城市稀缺,大中城市過少。與沿海地區相比,小城市數量較少,規模過小。這種大、中城市過少,城鎮布局鬆散、規模過小的狀況,使得城市的聚集效益低,對經濟的拉動和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不強,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積聚和合理流動。2.影響內陸邊疆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從歷史上看,中國的近代工業大多產生在東部地區。解放以後,由於歷史、國際國內政治態勢的種種原因,人們總是把邊疆等同「邊境」、「邊防」、「國防線」,其著眼點僅僅是它的政治方面,強調「屯墾戍邊」、「鞏固邊防」、「保衛邊疆」等政治的和軍事的地位,而把經濟價值放在極其次要的位置。加之地處邊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緩滯等客觀因素,就使我國廣大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長期陷於落後境地。從政策上看,解放後,中央政府出於平衡布局的考慮,力圖改變過去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更由於戰備的需要,加強了在中西部地區的工業投資,形成了一批內陸工業基地,如「一五」期間的156項工程和694個項目中,在甘肅就有16個。在106個民用工業企業中,東北有50個。然而,由於這種傾斜投資大多是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項目,缺乏輻射力以致未能形成區域經濟增長的中心,其吸收就業和帶動經濟整體發展的功能較弱,以致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的發展的功能差距一直沒有消除。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中央政府實施沿海地區發展戰略,東部地區依靠特殊政策和率先改革的優越條件加速增長的同時,中西部地區卻相對落後了。從所有制結構上看,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是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非公有經濟,而東部地區歷史上本來就是具有較好的鄉鎮企業基礎,對外開放的特殊政策又為這一地區引進外資和港澳台資金,以及建立三資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而邊疆省區的經濟主要是以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為主體,所有制結構改革滯後,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較低,沒有出現東部地區國有經濟、鄉鎮企業和三資企業三足鼎立的增長局面,與東部地區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差距。二、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化發展道路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對這兩個地區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索和把握不同地區的城市化發展規律。長江三角洲城市約佔全國城市總數的1/10,特大城市有上海、南京和廣州,大城市5個,中等城市11個,小城市25個。從整體而言,該地區城市密度大,大中小城鎮分布比較合理,彼此形成了密切的社會、經濟、生活、文化聯系,呈現城市帶的雛形,空間布局上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城鎮主群。該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加快了小城鎮的發展步伐,實現了農村城市化、農村工業化、農民市民化的城鄉經濟一體化的轉化。另一方面,就是大城市的拉動作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協作區,正在構造上海國際金融、貿易和信息中心的大部分都市面貌,而把傳統產業、傳統產品轉移到了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沿岸地區,形成物資、資金、技術、人才、信息交流的互補、互利、互動的統一市場關系。改革開放以來,長江三角洲鄉鎮企業成為城市工業的配套與補缺,改變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和經濟結構,有力支援了農業生產,並為中小城鎮的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長三角鄉鎮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身的力量籌集資金,與大中城市的經濟、科技、文化輻射相結合,促進城市化和地區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長三角城市在人口素質、技術開發能力等方面都優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自我發展能力強,其城市化運行機制屬於內發式。另外,長江三角洲地區的15個城市市長聯席會議和滬、浙、蘇三省、市的常務副省(市)長的溝通渠道和機制已初步形成,從而該區域一體化進程將進入快車道。改革開放前,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農業地區,城市化水平很低,發展速度也很慢。1978年,珠三角只有5個城市和32個建制鎮,城鎮密度很低,每萬平方公里只有9個城鎮。目前,該地區城鎮體系包括特大城市廣州、大城市深圳、中等城市5個、小城市18個,以及建制鎮401個。城鎮星羅棋布,密度達到100個/萬平方公里,城鎮間的平均距離不到10公里,有些城鎮的建成區已連成一片。該區面積占珠三角的總面積不到1/3,但卻集中了珠三角一半以上的總人口和3/4的城市人口,以及超過3/4的GDP。與長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珠三角城市化的動力不是來自區內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擴散,而是由大量外資快速推動。這些流入的外資主要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投資者由於成本因素區位選擇傾向於小城鎮,不僅有效推進了小城鎮的發展,而且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聯度大大提高,市鎮之間通過地理毗鄰、產業關聯等一系列因素而形成都市區域。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出口導向型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中,農業勞動力佔全社會勞動力的比重由75%左右迅速下降到30%左右,不僅本地農業剩餘勞動力為非農產業全部吸收,而且還吸納了2000萬外地勞動力,其中,很大一部分為農業剩餘勞動力,在外資主導型區域非農化過程中,珠江三角洲這種自下而上的、以農村城鎮化為主導的城鎮化模式是建立在港澳台及外資推動下的產業結構升級和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上的。三、邊疆內陸地區城鎮化發展的可行道路我國東部地區城市群及城市帶的形成和發展,從本質而言就是市場化和工業化的過程。因為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工業化的發展要求要素在一定的空間聚集以形成規模效應,而城市就是這一重要的載體。城市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財富生產效應。眾所周知,21世紀的經濟集中表現為城市經濟,經濟競爭集中表現為城市競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才能在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而我國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在市場化和工業化等方面的發展與東部地區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可以說,邊疆地區的落後就是城市經濟的落後,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就成為邊疆地區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起點。首先,以培育優勢產業帶動區域中心城市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在一個區域內總有一二個增長極的超常規發展,從而帶動了周邊地區的聯動發展,如深圳、珠海的迅速發展對珠江三角洲以及整個華南地區的帶動效應;上海浦東的崛起對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帶動效應;廈門對閩南三角洲的帶動效應。我國邊疆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但物質技術基礎薄弱,交通不便,城鎮化水平低,缺乏具有輻射能力的產業和中心城市。根據區域經濟理論,中心與外圍地區的發展關系在現實經濟中也就是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聯動的關系。因此,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必須沿著中心地與外圍地的發展邏輯,以現有的中心城市為發展極,培育支柱產業,重點投入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要素。如何吸引這些要素流入邊疆地區呢一是藉助發達地區的傳統產業向中部和西部地區轉移的機會,採取跟進策略,向發達地區讓出來的產業擴展。邊疆地區有資源、人力、市場、工資成本低等優勢,而東部沿海一帶有資金、技術、人才的優勢,目前正在尋找出路,讓出原來的主導產業,向更高的主導產業轉移。要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通過與發達地區的產業合作,發揮資源、技術、工業基礎等綜合優勢,利用「後發優勢」,使邊疆地區在東南沿海地區目前的水平上起步。二是利用邊疆地區現有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發展與鄰國的互補經濟。邊疆地區不可能「克隆」東部地區已走過的發展之路,如廣東的外向型加工業;蘇南的與城市大工業協作配套的產業;溫州模式等城市發展道路。邊疆地區只能因地制宜地對外開放,而與鄰國發展互補貿易是當前一種有效方式。例如,北部邊疆地區包括黑、吉、內蒙,面對的是俄羅斯遠東、蒙古共和國及朝鮮,因其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重點應建設農、副、土特產品的生產基地及加工工業基地。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周邊國家廣泛開發經貿往來;西南邊疆地區包括西藏、雲南,面對的是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特別是雲南省要抓住湄公河開發的機會,與東南亞各國開發多種經濟形式的往來;西北邊疆地區包括新疆、甘肅兩個省區,面對的是獨聯體的中亞和西亞地區。這兩個地區工業基礎都比較薄弱,應利用新歐亞大陸橋的陸路通道帶動經濟發展。三是藉助西部大開發和老工業基地改造,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在實現外開內聯雙推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黨中央提出的推進西部大開發和對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兩大戰略機遇。隨著西部重點工程的全部實施和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激活西部地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存量向西部流動,從而有利於西部地區的招商引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同時,又帶動包括雲南、甘肅等省在內的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要藉助國家政策及資金傾斜,抓住機遇,大力調整工業結構,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及城市功能的轉換,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振興東北地區的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其次,以邊貿帶動邊境口岸城市的發展。外向型經濟一直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增長的支柱,珠江三角洲是利用外資的海外銷售關系,長江三角洲地區是利用其成本和質量優勢,打開海外市場。那麼,邊疆地區必須發展邊貿經濟,以口岸城市為切入點,建立貿易網路及產業帶,大力發展外向經濟。在我國邊境地區,與周邊國家發展邊境貿易,至少擁有地緣上的、資源上的和口岸上的得天獨厚的三大優勢。如黑龍江省邊境開放城市以邊貿為突破口,以貿促工,以貿促農,調整產業結構,大力開發資源,建立起黑河、綏芬河等各具特色的、不同規模的外貿出口體系和生產基地。最後,以地域經濟帶動特色中小城市。一個城市可以構築多種產業功能,但從城市本性來看,只能突出一兩項主功能,形成一兩項強勢產業。今日的城市經濟競爭,其實是城市優勢產業並由此而衍生出來的品牌的競爭。「大而全,小而全」就會缺乏鮮活個性與特色。城市的經濟建設必須走特色化發展之路,這樣才能形成「名城效應」,才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的競爭力。邊疆地區經濟不僅具有邊貿性,而且還有濃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因而,應該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包括旅遊業、民族手工製品、民族土特產品等,這些產業應成為各中小城市及小城鎮的支柱產業。邊疆地區的城市化還應該走上發展個性化城市或者特色城市的城市化道路。縱觀世界上知名城市,無論大小無一不是產業特色顯耀、城市個性鮮明的功能城市。可見,城市的魅力不在其大而全,而在於其特色和強項。總之,邊疆地區不能步發達地區城市化道路的後塵,而應根據本地區的特點,走培育中心城市、構造特色中小城市及發展邊貿口岸城鎮三結合的城市化道路,形成相互關聯的產業帶及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要素在地區之間乃至全國的流動機制。避免改革開放以來各地方的產業結構趨於雷同化,沒有能夠完全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正如一些城市問題專家所指出的,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在於做精,重點是城市的特色化和專業化,也就是在特色化的產業和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實現城市的規模效應及綜合功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與大城市及周邊地區在產業鏈上的整合。

⑧ 特納在什麼背景下提出了邊疆學說

看這篇論文
美國是一個建立在殖民地上的國家,其土著居民所佔比例很小,大多數的美國人是來自歐洲的移民和非洲的奴隸。因此,美國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歐洲的影響。同時,美國的學術界一向深受歐洲的影響,基於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被稱為「出口商品而進口文化」的國家。美國歷史研究的具有歐洲傳統,許多史學家認為美國的制度、文化和歷史等一切都來自於歐洲,探討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習慣和民族發展需從尋找歐洲根源著手,進而討論這些歐洲根源在美國地理環境中的發展與變遷,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英國和德國傳統,因為英格蘭人、日耳曼人和愛爾蘭人的移民是美國人的主體。在1893年,特納在美國歷史學會年會上宣讀了他的論文《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意義》,提出「活動邊疆」的論斷,進而形成「邊疆學說」。由此,「邊疆學說」開始風靡美國,而特納也與帕林頓、比爾德並稱為當時美國史學界的三巨擘和進步學派的領袖。他是現代美國史學的開創者。「正是從特納開始,美國史學擺脫了依附歐洲史學的附庸地位,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美國歷史上的「邊疆」概念不同於通常地理概念上的邊陲或邊界,它的概念是19 世紀美國的西部,即不斷向太平洋沿岸移動的「活動邊疆」。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特納對這做出系統研究,並加以綜合,上升到完整理論,進而創立專門學派。而「邊疆學說」的出現、傳播及大獲贊譽,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的。自南北戰爭後,美國真正統一,國內經濟體系趨於統一,美國資本主義跳躍式向前發展。高速的發展帶來了資本和財富的高度集中,使社會財富分配日益懸殊,各種社會問題日顯突出。此刻,美國處於重大的社會發展轉折時期,急需確立新的社會秩序。在歷史學領域,特納以給美國歷史做出新的解釋的方式,對此做出了積極反應。他認為要了解美國,要了解使美國成為今天這樣的那些力量的興起和作用,就應當用新觀點去重新歷史。他以反對傳統的美國文明「歐來論」的架式出現,斷言美國文明並非源於歐洲,而是產生於殖民時代以來的「活動邊疆」,標榜美國歷史發展的獨特性。 美國歷史和歐洲各國歷史不同,可以看成是一部向西擴張的開拓史。美國發展的過程就是向西不斷拓展的過程。同時,美國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政治制度、經濟和文化等都隨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融合形成。特納強調說,他所說的邊疆不同於歐洲人觀念中的邊疆含義。在歐洲,一般認為邊疆就是一條圍繞著密集居民的堅固邊界線,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但是,特納認為邊疆是一個富有彈性的詞,並不需要一個精確的定義。在美國,邊疆應該被視作一個邊疆帶並且是不斷移動的,它包括印第安人國家和美國人口報告

中的定居點的外部邊緣。在美國的歷史過程中,邊疆一直在不斷向西部推移,它不僅僅是指一個區域,同時也是一個與美國東部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的社會。隨著進一步的向西遷徙,曾經暫時作為邊疆的西部地域的一切在仍然持續下來。邊疆的影響不但滲入西部,而且也通過開拓者心理的積習以及西部的理想和生活對東部的影響而滲入東部。美國的西部邊疆及其開發西部的「西進運動」塑造了美國的特性。隨著邊疆的繼續向西移動,老的邊疆就會在居民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下形成一個有著自身個性的地域。每個地域的個性都是在邊疆西移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美國的特性也就可以從邊疆西移的過程中找到源頭。

隨著美國經濟高速發展和西部運動的結束,使美國國內市場顯得狹小,資本主義迫切需要更加廣闊的市場和投資場所,於是,華爾街和白宮都急於向海外拓展。而特納「邊疆學說」的出現可謂是應運而生,因而它不僅受到廣泛的喝彩,而且還得到充分的發揮,成為美國對外擴張行動的理論根據和輿論工具。特納在研究邊疆地區的時候,發現美國與周邊鄰國有密切的聯系。這一些邊疆地區的國際因素使得特納開始研究美國的外交史和邊疆的關系。特納認為邊疆的擴張主義精神就是美國擴張主義外交政策的根源。長期以來,「邊疆學說」對美國對外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產生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作用。影響的方式大致一為「邊疆學說」的學者們與美國政要人物的個人關系密切,予以後者以直接的影響;二為政府有關決策人物和部門運用「邊疆學說」的理論,制定出有關的國家政策。

特納對邊疆史學的研究包括了美國的社會史、經濟史、政治史、外交史、移民史、城市史和歷史哲學等,他的邊疆學說充分運用了地理學、統計學、社會學和政治科學的方法,使得特納在美國的各個學科領域都保持著崇高的威望,他的邊疆學說也被各個不同的學科廣泛引用。特納認為在美國歷史發展過程中,西部邊疆的環境及其拓殖活動的作用遠遠超過了作為移民的歐洲傳統影響。他對美國史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首先,特納摒棄了受歐洲影響的美國傳統史觀,樹立了美國獨立史學的旗幟。就美國而言,特納所處的時代是美國史學發展的中間時期。美國建立之初,史學十分落後,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之後隨著一批留學歐洲的史學家歸國,美國史學開始確立起來,但是美國史學史簡單的把歐洲思想照搬過來,由此產生了一些美國文明「歐來說」。而當時美國地域上的擴張、經濟上的膨脹以及文化上的成熟,都促使美國人尋求思想、學術、文學、藝術上的真正獨立,走出歐洲的陰影,反映了美利堅民族獨立意識的增強及「脫離歐洲的框架獨立地發展本民族意識形態的要求。因此,他反對「生源說」,而強調從美國自身因素研究解釋美國歷史,強調西部邊疆開發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這一學說開始使美國史學擺脫依附歐洲史學的附庸地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有學者評價特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國民族主義歷史學家。

其次,特納反對傳統史觀只注重政治的傾向,而注重歷史研究的多樣性,大大開拓了美國歷史研究的領域。特納之前,美國史內容上一般強調政治軍事史。他認為原有的美國歷史太過片面,遠離社會和人民,因此他主張應該擴大歷史的范圍,歷史不僅是過去的文學、政治、經濟,還應當包括人們活動的各個領域。特納主張從多角度來研究歷史,其中尤其強調

經濟因素和地理因素在推動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他把把經濟史觀引入美國史學;他還廣泛地理解廣大的地理區域在美國發展中的重大作用,強調西部開發的重要性,強調環境和地域因素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極大的影響了後來歷史學家的。

再次,特納強調歷史的實用性,強調歷史與現實的聯系。特納之前的歷史學家只是以歷史論歷史,只是當成單純的學術研究,缺乏實用性。而特納關於歷史目的的想法是非常實用的,他認為歷史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從過去流傳到現在的是什麼,從而使社會在過去的啟發下認識自己,並給社會以啟示。因此,他主張歷史學家帶著現在的時代所決定的興趣,用時代發展的新情況提供的新觀點、新手段、新洞察力去研究歷史。

最後,特納革新了歷史研究的方法,主張採用多種學科提供的方法來研究歷史。特納在著述時從不追求著作的行文優美,他更重視文章內容的科學性。他認為只有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歷史,才能使歷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特納強調各學科間的聯動性,尊重其他學科對歷史學的影響。他指出,經濟、社會、地理、藝術和宗教等所有有關的研究社會的學科都與歷史學有著極大的聯系。他強調歷史學家除熟悉自己從事的工作外,還必須具備其他相關學科的訓練,可以利用那些學科的成果來充實史學著作。除此之外,特納在歷史研究方法上,還提出了歷史寫作中的相對主義理論。他提倡用世界全球歷史的眼光來考察地區性的歷史,反對單純記述歷史事件,他認為事實相互聯系的,並不是獨立存在的。

總之,在學派如林的美國歷史學界,「邊疆學說」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它對美國學術界,尤其是對美國政界的影響則是重大而深遠。其根本原因在於它是美國擴張時代的產物,適應了近百年來美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盡管「邊疆學說」在理論上多有牽強附會和捉襟見肘之處,但仍可風靡美利堅,在美國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

⑨ 雲南民族大學社會學開設什麼課程

雲南民族大學社會學系始於1998年設立的社會學碩士點,到2001年增設社會學本科專業回,再到2003年經答教育部批准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聯合招收培養社會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此後又於2005年獲准設置社會學碩士一級學科和社會工作本科專業,2010年增設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MSW),由此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社會學學科專業體系。此外,還有同屬社會學學科的民俗學、人類學兩個碩士二級學科學位點,但不歸口社會學系招生。

研究生招生

碩士研究生招生
社會學碩士方向主要為
01西南邊疆社會問題研究
02應用社會學
03性別社會學
04宗教社會學
05民族社會學
06邊疆社會學
07社會工作
08民族人口學
09經濟社會學
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MSW)
博士研究生(依託人大社會學系招生)
招生方向主要為
01宗教社會學
02應用社會學
03邊疆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