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理學中什麼叫變性
所謂變性(degeneration)乃指細胞或細胞間質的一系列形態改變並伴有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功能下降),表現為細胞間質內出現異常物質或正常物質而數量顯著增多。但使用這一定義時必須慎重,因為有時細胞內某種物質的增多恰屬生理現象而並非病理性改變。
一般而言,變性是可復性改變,當原因消除後,變性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仍可恢復。但嚴重的變性則往往不能恢復而發展為壞死。
變性可概括分為二大類;細胞含水量異常;細胞內物質的異常沉積。
2. 什麼叫病理變化病理變化有哪些
當雞患病時,在其特定的部位因致病因素作用和機體病理反應而出現肉眼可見或不可見的變化。通過觀察這些變化可以了解疾病發生的部位、性質和程度。病雞的常見病理變化主要是:
(1)充血、淤血、出血和貧血。
充血:局部器官組織的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含量增多,稱為充血。肉眼可見充血部位發紅、增溫並輕微腫脹。充血是動物機體的一種防衛反應,主要見於炎症。例如雞患傳染性支氣管炎時,氣管與肺部充血。
瘀血:又稱靜脈充血,是靜脈血液迴流發生障礙所引起的,肉眼可見局部發紫、腫脹、溫度降低;切開時,從血管內流出多量暗色不凝固的血液。瘀血大多發生於肺、肝、脾、腎等實質器官。
出血:指血液流到心臟血管系統之外(破裂性出血)或血液中的紅細胞從小血管滲出(滲出性出血)。前者僅見於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病雞喉部血管因炎症嚴重而破裂出血,而咳出凝血塊;或腸球蟲病和盲腸肝炎,盲腸血管被寄生蟲破壞,流出血液,隨糞便排出。滲出性出血見於很多疾病,大多因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繁殖,使血管壁通透性改變所造成,表現為局部器官組織有出血點或小的出血斑,例如雞患新城疫時,腺胃乳頭常有出血點。
貧血:血液中紅細胞數量不足稱為貧血,表現為皮膚、粘膜蒼白。引起貧血的原因比較多,主要有失血、營養不良、溶血(紅細胞被致病因子破壞)、紅細胞再生障礙(多見於慢性中毒)等。
(2)水腫和積水。組織間隙積聚過多的液體稱為水腫,體腔和心包積聚過多的液體稱為積水。水腫和積水主要見於急性炎症、心肝腎病、營養不良和中毒。
(3)萎縮。器官組織體積縮小和功能減退稱萎縮。萎縮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雞的法氏囊,在性成熟後正常萎縮是生理性的。而雛雞發生傳染性法氏囊炎,導致法氏囊萎縮,則是病理性的。
(4)壞死。動物體內局部組織細胞的病理性死亡稱為壞死。在各種雞病中,壞死主要是由於病原微生物直接破壞細胞及其周圍的血液循環所造成的。壞死有三種類型:凝固性壞死,即組織壞死後,蛋白質凝固,形成灰白或灰黃色、乾燥、無光澤的凝固物,如禽霍亂病雞肝臟上所出現的壞死點;液化性壞死,即組織壞死後分解液化,成為膿汁;壞疽,即壞死後腐敗。
(5)糜爛與潰瘍。壞死組織脫落後形成的淺層缺損稱為糜爛,較深的缺損稱為潰瘍,例如雞發生盲腸肝炎時,肝臟上出現許多黃綠色近似圓形的潰瘍。
(6)炎症。炎症是動物機體的一種防衛性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和機能障礙,炎區出現變性、滲出、增生三種基本病理變化。變性是炎區在病因刺激下,蛋白質、脂肪和糖的分解增強,但分解不完全,造成氨基酸、脂肪酸和乳酸等酸性產物蓄積,同時組織細胞發生變性、壞死。滲出是炎區先充血,繼而由於酸中毒等原因,血管壁鬆弛,血流變慢,以致瘀血,同時血管中血漿和紅細胞滲出,白細胞游出。增生是炎區一些細胞增殖,修復受損組織,這在炎症的後期較明顯。雞的許多傳染病都伴有炎性反應,不僅局部組織,而且還伴有全身性變化,主要是發熱、血液中白細胞增多及整個機體抗感染機能增強。
(7)敗血症。病原微生物進入血液,並在其中繁殖產生毒素,引起嚴重的全身症狀,稱為敗血症,敗血症常使血管壁的通透性改變,紅細胞滲出,在許多器官造成出血性病變。
(8)腫瘤。機體一部分細胞的生長失去正常控制,發生異常增生,形成腫塊,稱為腫瘤。腫瘤分良性、惡性兩類,惡性腫瘤的特點是生長迅速,能向周圍組織浸潤擴散,能向其他部位轉移,對機體危害嚴重。雞的惡性腫瘤見於馬立克氏病、白血病等。
3. 病理改變什麼意思
就是從病理學角度,通過病理技術觀察到的臟器組織的變化發展轉歸等形態結構上的非正常改變
4. 常見的病理變化有哪些
凡鴿組織器官受到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作用後都會出現病理學變化,這種病理學變化統稱為病變。常見的病變如下:
(1)充血
是指組織器官區局部小動脈內血液量增多而顯現出紅色景象,壓迫血管紅色即可消退。
(2)出血
血液從破裂的血管流出稱為出血。如果微血管沒有破裂,但由於血管壁的滲透性發生改變,血球通過血管壁向周圍組織滲出而造成的出血,稱滲透性出血。這種現象用手指壓迫出血區部位,紅色不會褪去,這種病變較為普遍和常見。按出血面的大小,可以形容為點狀出血、條狀出血、出血斑和彌漫性出血等。
(3)腫大
實質器官體積超過正常時稱為腫大,通常器官邊緣純厚,切開組織時刀口不閉合,諸如肝腫大、脾腫大等。
(4)腫脹和水腫
當組織器官內局部病理性滲出液增加,引起局部凸出、異常時稱為腫脹或水腫。通常出現膨大、松軟,切開呈膠凍樣或有液體流出。
(5)壞死
局部組織細胞死亡、變色稱為壞死。局部壞死有點狀、斑狀和塊狀,常稱為壞死點、壞死斑或壞死灶。
(6)潰瘍
組織器官壞死向深層發展,最後導致細胞崩解,組織潰爛形成污穢、下凹的潰瘍灶。
(7)萎縮
病變器官、組織的體積小於正常體積並導致功能減退或喪失,稱為萎縮,例如法氏囊萎縮、腎萎縮等。
(8)貧血
全身器官或局部組織中血液或紅細胞明顯減少稱為貧血。貧血組織器官會失去原來的色澤而呈現蒼白。
5. 病理變化是什麼意思
健康的人到生病的人,健康的組織到生病的組織,這個過程或者狀態,可以稱為病理變化
6. 病理學變性的類型和特點
類型和特點分列如下:
細胞水腫(水變性),細胞明顯腫脹,胞質淡染,肉眼觀受累回器官體積增大,邊緣圓答鈍,包膜緊張。
脂肪變,胞質內脂肪成分聚成有膜包繞脂質小體,融合成脂滴,器官體積增大,淡黃色,邊緣圓鈍,切面呈油膩感。
玻璃樣變(透明變),細胞內或間質中出現半透明狀蛋白質蓄積。
澱粉樣變,沉積於細胞間質、小血管基膜下或沿網狀纖維支架分布,HE染色其鏡下為淡紅色均質狀物,並顯示澱粉樣呈色反應。
黏液樣變,疏鬆間質內有多突起星芒狀纖維細胞,散在於灰藍色黏液基質中。
病理性色素沉著,病理情況下,正常人體內含鐵血黃素、脂褐素、黑色素及膽紅素等多種內源性色素,碳塵、煤塵和紋身色素等外源性色素增多並積聚於細胞內外。
病理性鈣化,顯微鏡下呈藍色顆粒狀至片塊狀,肉眼呈細小顆粒或團塊,觸之有沙礫感或硬石感,導致組織器官變形、硬化或在中空性器官內形成結石。
7. 組織挫傷病理學具體改變有哪些
,組織病理學改變與其它周圍神經受損改變相似,可發生損傷遠端的Wallerian變性內,近中的逆行性容變性,嚴重者可發生跨神經元變性,整個受損神經Schwann細胞及纖維細胞反應,以及Wallorian變性引起的軸突內化學物質,主要是酶的改變以及神經膠質細胞的活性降低等。
8. 病理學中,機體的適應性改變有哪四種類型
增生:細胞數量的增加。
肥大:細胞體積的增大。
萎縮:細胞數量及體積的減少。
化生:一種成熟組織化生成另一種成熟組織,如氣管柱狀上皮化生成鱗狀上皮。
機體的一種組織由於細胞生活環境改變或理化因素刺激,在形態和機能上變為另一種組織的過程,是機體的一種適應現象。如支氣管黏膜的柱狀上皮組織長期受刺激變為鱗狀上皮組織。
(8)病理學改變擴展閱讀:
萎縮的細胞、組織、器官體積減小,重量減輕,色澤變深,細胞器大量退化。萎縮細胞胞漿內可出現脂褐素顆粒,後者是細胞內未被徹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細胞器殘體。萎縮細胞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增加,或者兩者兼有。
局部組織在病理情況下的一種適應性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體可能是有益的。鱗狀上皮的化生能增強粘膜的抵抗力,使粘膜在不利的情況下仍能生存。
9. 病理學為什麼在醫學界受到重視
病理學(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形態結構、功能和代謝等方面的改變,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從而闡明疾病本質的醫學科學。病理學既是醫學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具有臨床性質的學科,稱之為診斷病理學(diagnostic pathology)或外科病理學(surgical pathology)。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還可分為人體病理學和實驗病理學。病理學診斷常常是以診斷為目的,從病人或從病人體內獲取的器官、組織、細胞或體液為對象,包括屍體剖檢(autopsy)、外科病理學和細胞學(cytology)。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闡明: ①病因學(etiology),即疾病發生的原因包括內因、外因及其相互關系; ②發病學(pathogenesis),即在病因作用下導致疾病發生、發展的具體環節、機制和過程; ③病理變化或病變(pathological change 或lesion),即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機體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與臨床表現(症狀和體征)之間的關系——臨床病理聯系(clinical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④疾病的轉歸和結局等。病理學為掌握疾病的本質,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奠定科學的理論基礎。而診斷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類各種疾病的病變特點,從而做出疾病的病理學診斷和鑒別診斷,直接為臨床防治疾病服務。 ###病理學長期以來被形象地喻為「橋梁學科」和「權威診斷」,這充分表明了它在醫學中,特別是在臨床醫學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理由主要是由病理學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 (一) 病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與我們已經學過的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不同,它們是研究和探討正常機體生理狀態下的形態結構、機能及代謝的變化規律,而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狀態下的變化規律和特點,是以學過的各學科知識為基礎的。病理學將要回答疾病狀態下的形態結構、機能代謝的改變,這些改變與臨床上出現的症狀、體征之間的關系、疾病的診斷、轉歸和結局這些臨床醫學中的種種問題。因此,在學習醫學的過程中,病理學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或「橋梁」的作用。(二) 病理學(診斷)在醫學診斷中具有權威性病理診斷是在觀測器官的大體(肉眼)改變、鏡下觀察組織結構和細胞病變特徵而做出的疾病診斷,因此它比臨床上根據病史、症狀和體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診斷(常有多個診斷或可能性診斷)以及利用各種影像(如超聲波、X射線、CT、核磁共振等)所做出的診斷更具有客觀性和准確性。盡管現代分子生物學的診斷方法(如PCR、原位雜交等)已逐步應用於醫學診斷,但到目前為止,病理診斷仍被視為帶有宣判性質的、權威性的診斷。由於病理診斷常通過活體組織檢查(biopsy)或屍體剖檢,來回答臨床醫生不能做出的確切診斷和死亡原因等問題,國外將病理醫生稱之為「doctor』s doctor」。然而,病理診斷也不是絕對權威,更不是萬能的,也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其固有的主、客觀的局限性。因此,提高自身技術水平、臨床-病理醫生相互溝通,對於減少和杜絕漏診、誤診是十分必要的。參見第十七章「診斷病理學及其應用」。 (三) 病理學在醫學研究中的作用現代病理學吸收了當今分子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最新成果,使病理學的觀察從器官、細胞水平,深入到亞細胞、蛋白表達及基因的改變。這不僅使病理學的研究更深入一步,同時也使病理學的研究方法滲透到各基礎學科、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葯學等方面。 如某一基因的改變是否同時伴隨蛋白表達及蛋白功能的異常,是否可以發生形態學改變;反之,某種形態上的異常是否出現某個(些)基因的異常或表達的改變。臨床醫學中一些症狀、體征的解釋、新病種的發現和預防以及敏感葯物的篩選、新葯物的研製和毒副作用等都離不開病理學方面的鑒定和解釋。因此,病理學在醫學科學研究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10. 病理學在醫學中有什麼作用
病理學(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形態結構、功能和代謝等方面的改變,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從而闡明疾病本質的醫學科學。病理學既是醫學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具有臨床性質的學科,稱之為診斷病理學(diagnostic pathology)或外科病理學(surgical pathology)。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還可分為人體病理學和實驗病理學。病理學診斷常常是以診斷為目的,從病人或從病人體內獲取的器官、組織、細胞或體液為對象,包括屍體剖檢(autopsy)、外科病理學和細胞學(cytology)。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闡明: ①病因學(etiology),即疾病發生的原因包括內因、外因及其相互關系; ②發病學(pathogenesis),即在病因作用下導致疾病發生、發展的具體環節、機制和過程; ③病理變化或病變(pathological change 或lesion),即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機體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與臨床表現(症狀和體征)之間的關系——臨床病理聯系(clinical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④疾病的轉歸和結局等。病理學為掌握疾病的本質,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奠定科學的理論基礎。而診斷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類各種疾病的病變特點,從而做出疾病的病理學診斷和鑒別診斷,直接為臨床防治疾病服務。 ###病理學長期以來被形象地喻為「橋梁學科」和「權威診斷」,這充分表明了它在醫學中,特別是在臨床醫學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理由主要是由病理學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 (一) 病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與我們已經學過的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不同,它們是研究和探討正常機體生理狀態下的形態結構、機能及代謝的變化規律,而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狀態下的變化規律和特點,是以學過的各學科知識為基礎的。病理學將要回答疾病狀態下的形態結構、機能代謝的改變,這些改變與臨床上出現的症狀、體征之間的關系、疾病的診斷、轉歸和結局這些臨床醫學中的種種問題。因此,在學習醫學的過程中,病理學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或「橋梁」的作用。(二) 病理學(診斷)在醫學診斷中具有權威性病理診斷是在觀測器官的大體(肉眼)改變、鏡下觀察組織結構和細胞病變特徵而做出的疾病診斷,因此它比臨床上根據病史、症狀和體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診斷(常有多個診斷或可能性診斷)以及利用各種影像(如超聲波、X射線、CT、核磁共振等)所做出的診斷更具有客觀性和准確性。盡管現代分子生物學的診斷方法(如PCR、原位雜交等)已逐步應用於醫學診斷,但到目前為止,病理診斷仍被視為帶有宣判性質的、權威性的診斷。由於病理診斷常通過活體組織檢查(biopsy)或屍體剖檢,來回答臨床醫生不能做出的確切診斷和死亡原因等問題,國外將病理醫生稱之為「doctor』s doctor」。然而,病理診斷也不是絕對權威,更不是萬能的,也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其固有的主、客觀的局限性。因此,提高自身技術水平、臨床-病理醫生相互溝通,對於減少和杜絕漏診、誤診是十分必要的。參見第十七章「診斷病理學及其應用」。 (三) 病理學在醫學研究中的作用現代病理學吸收了當今分子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最新成果,使病理學的觀察從器官、細胞水平,深入到亞細胞、蛋白表達及基因的改變。這不僅使病理學的研究更深入一步,同時也使病理學的研究方法滲透到各基礎學科、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葯學等方面。 如某一基因的改變是否同時伴隨蛋白表達及蛋白功能的異常,是否可以發生形態學改變;反之,某種形態上的異常是否出現某個(些)基因的異常或表達的改變。臨床醫學中一些症狀、體征的解釋、新病種的發現和預防以及敏感葯物的篩選、新葯物的研製和毒副作用等都離不開病理學方面的鑒定和解釋。因此,病理學在醫學科學研究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