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心理學中的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都是什麼意思
1、所謂圖式(schema) ,是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另外,圖式也表徵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它影響對相關信息的加工過程,也指生物形態學的圖式(pattern)或形態(form)發生,或在計算科學中的圖式、模式識別以及系統(system),也涉及分形(Fractal)或拓樸幾何學等。
2、同化是皮亞傑從生物學移植到心理學和認識論中的概念,同化是指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轉換,以使它符合現有的認知方式,盡管這種轉換可能會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3、同化與順應是皮亞傑從生物學移植到心理學和認識論中的概念,它們的最早提出見於1936 年出版的皮亞傑的《兒童智力的起源》一書。順應指的是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而原有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環境提供的信息時所引起的認知結構發生重組與改造的過程。
4、平衡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的關鍵概念,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不斷成熟的內部組織和外部組織的相互作用,是心理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決定的因素。
(1)心理學的平衡擴展閱讀:
圖式主要作用
1、影響注意的選擇
個體知覺他人,往往與圖式有關的信息處於注意的中心。對認知對象的選擇,認知者,未必能注意到。
2、影響記憶
個體在社會知覺中記住的,往往是對他有意義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東西。
3、影響自我知覺
個體會根據已有的自我圖式,加工有關自己的信息。自我圖式是個體在以往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概括性的認識。
4、影響個人知覺
個體知覺他人,看到的往往是他想看到的東西,即個體傾向於用圖式解釋知覺對象。
Ⅱ 心理不平衡是什麼意思
1、心理不平衡即心理失衡,是中國人對內心活動表現的一種術語,與心理平衡相對。表現為,跟平常行為出現落差,容易激動,失落等情緒波動。
2、詳細解釋
(1)「心理平衡」一詞可謂是中國人獨創的心理學術語。
在西方心理學與心理咨詢的詞彙當中,是沒有psychological balance這一術語的。其實「心理平衡」就是指人們用升華、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來調節對某一事物得失的認識。中國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詞來形容這一心理調節過程,大概可以歸結到我們思維中的陰陽對立、福禍轉換的「文化基因」上。
千百年來,中國人在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時,深受老莊之道家思想的影響,故很講究內心的平衡之道。所以,中國人用"心理平衡"一詞形容自我的心理調節絕非偶然,也十分貼切。
(2)其實,心理學中常用的內向、外向的概念,就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讀了老子《道德經》之後創造的,其中即含有陰陽平衡之意。
① 心理,人的思維、內心活動。心理平衡:內心世界的和諧狀態。人的心理平衡與否,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 心理平衡聯合國衛生組織曾講,心理健康是人類21世紀最嚴重的問題。《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 所以醫病先醫「心」。現代醫學也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壓抑有關。緊張、憤怒、敵意等不良情緒容易破壞人體免疫系統,易患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症。
② 思維活動就是大腦思考,思考會使大腦分泌出荷爾蒙——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β-內啡肽等。如人氣惱發怒情緒緊張,大腦就分泌:去甲腎上腺素——毒性荷爾蒙則易引發疾病。如把事情多往好處想、心情舒暢,人腦就會分泌出強身健體的益性荷爾蒙。
已知引起人們快樂的益性荷爾蒙有20多種,最強烈的益性荷爾蒙是β-內啡肽,它的快感效力是毒品嗎啡的5—6倍。大腦能夠分泌如此快感的物質,是否意味著:心地善良做好事——產生益性荷爾蒙;貪婪縱欲做壞事——產生毒性荷爾蒙。 科學家認為:開心的「笑」可能是最好的平衡機制。
(2)心理學的平衡擴展閱讀:
心理平衡的方法:
1、堅定信念。
要堅信:正義一定勝邪惡!人要生存就必須信點什麼。首先應當相信父母、大自然的公平、公正。其次相信事物都是相對的。既然有不公平、不公正的人事,就一定也有公平、公正的人事!數量多少是另一碼事。第三要相信:因果相應。好人一定有好報。而且時間長短與償報多少成正比。如果沒有這個堅定信念,就很難做到心裡平衡。這也是各宗教、哲學、科學的共同特點——信任。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信,就會絕對化、就會精神崩潰走向滅亡。
2、克己服理。
一事當前反求諸己。控制過度內欲、抵制不當外惑。尊重細節,小錯總也改不掉就是大錯。
3、堅定不移。
鎖定目標、堅軔不拔、耐得寂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扎扎實實從小事做起。 總之,心理平衡與生理平衡同等重要,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心理不平衡就會直接影響生理健康,生理不平衡也同樣影響心理健康,只有二者都「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如果人們能夠達到心理平衡,就是把握了自體健康的金鑰匙。至於別人能否做到,則是不必多想自有因果相隨。但在原則問題上則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Ⅲ 心理平衡是什麼意思
心理平衡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自己覺得舒服,而通過找一些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或者尋求別的一些方式來建立一種認知上的平衡結構。
心理平衡一詞可謂是中國人獨創的心理學術語。 在西方心理學與心理咨詢的詞彙當中,是沒有psychological balance這一術語的。其實「心理平衡」就是指人們用升華、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來調節對某一事物得失的認識。
中國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詞來形容這一心理調節過程,大概可以歸結到中國人思維中的陰陽對立、福禍轉換的「文化基因」上。
千百年來,中國人在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時,深受老莊之道家思想的影響,故很講究內心的平衡之道。所以,中國人用"心理平衡"一詞形容自我的心理調節絕非偶然,也十分貼切。
(3)心理學的平衡擴展閱讀:
心理,人的思維、內心活動。心理平衡:內心世界的和諧狀態。人的心理平衡與否,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聯合國衛生組織曾講,心理健康是人類21世紀最嚴重的問題。
《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所以醫病先醫「心」。
現代醫學也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壓抑有關。緊張、憤怒、敵意等不良情緒容易破壞人體免疫系統,易患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症。
Ⅳ 心裡平衡是什麼意思
心理不平衡不是心裡嘀咕,是一種普遍的與特殊的矛盾,比如同樣的兩個蘋果你姐姐和哥哥每人一個沒有你的,這時你心理就會不平衡,甚至給你一個橘子也會覺得不平衡,可是你得到的是一個西瓜,你就會高興,因為你的比他們的大,但是他們會因此心理不平衡,覺得不公平,這就是普遍的和特殊的矛盾沖突,希望這樣回答對你有幫助
Ⅳ 心理平衡的簡介
「心理平衡」一詞可謂是中國人獨創的心理學術語。 心理,人的思維、內心活動。心理平衡:內心世界的和諧狀態。人的心理平衡與否,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聯合國衛生組織曾講,心理健康是人類21世紀最嚴重的問題。《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所以醫病先醫「心」。現代醫學也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壓抑有關。緊張、憤怒、敵意等不良情緒容易破壞人體免疫系統,易患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症。
思維活動就是大腦思考,思考會使大腦分泌出荷爾蒙——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β-內啡肽等。如人氣惱發怒情緒緊張,大腦就分泌:去甲腎上腺素——毒性荷爾蒙則易引發疾病。如把事情多往好處想、心情舒暢,人腦就會分泌出強身健體的益性荷爾蒙。已知引起人們快樂的益性荷爾蒙有20多種,最強烈的益性荷爾蒙是β-內啡肽,它的快感效力是毒品嗎啡的5—6倍。大腦能夠分泌如此快感的物質,是否意味著:心地善良做好事——產生益性荷爾蒙;貪婪縱欲做壞事——產生毒性荷爾蒙。 科學家認為:開心的「笑」可能是最好的平衡機制。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所有的「保健「措施。真正發自內心的「歡笑」能夠產生「益性」荷爾蒙。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益性」荷爾蒙;若人整天焦躁不安、怒氣攻心,大腦就會產生「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毒性」荷爾蒙。一個人如果做了有損他人、有損社會、招人怨恨的事情,雖因證據不足一時無法懲處,但他自己內心的「良知」就會自我譴責並矯正這種惡行——大腦分泌出「毒性」荷爾蒙,導引他吃睡不香,煩躁不安、走向瘋狂。一旦悔改,大腦就會立刻作出相應調節直至消除症狀。此時他人也就得到了自我解放。
研究表明,促成以上反應的也有電磁波與人體生物電的交流。我們的身體就象無線廣播或電視台有多個頻道,一個念頭就是一個頻道,意念對人體的調控,一是靠神經細胞內的生物電脈沖和神經細胞間的化學介質,通過神經纖維傳輸信息實現調節;二是靠腦電波、電磁場,以「無線電波」的方式對人體進行調控。現代科學對人類大腦的四種電波:b波(覺醒時),a波(閉目安靜時),q波(瞌睡時),δ波(深睡時)已有深入的研究。人腦接發b波(8—13赫茲)時,身心處於最佳平衡。
Ⅵ 怎樣做到心理平衡
所有健康長壽處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總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償功能才能處於最佳的協調狀態,一切疾病都能減少。因此誰掌握了心理平衡,誰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誰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心理平衡並非心如古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華和心靈凈化後的崇高境界,是寬宏、遠見和睿智的結晶。 呢?簡言之就是三個「三」。第一是三個正確。一是正確對待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明比智更難。二是正確對待他人,心中常有愛心。三是正確對待社會,常懷感激之情。這樣在社會交往和事業追求中才能給自己准確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觀准確,基本上處事就能夠比較得心應手,心理壓力小。 第二個是三個「既要」。既要全心全意奉獻社會,又要盡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懷殷殷報國志,在事業上力爭一流,又要有顆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於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於專業知識,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閑愛好。這樣人的心境和情緒,認知和感覺才能應深度和廣度,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背」,常「坦盪盪」而不「常戚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忙裡有餘暇,登高臨水觴詠;身外無長物,蔬食布衣琴書。 第三個是三個「快樂」。一是順境時要助人為樂。助人是人生快樂之本。「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在助人的過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華,心靈也得到了凈化。二是要知足常樂。因為幸福本無固定的標准,幸福是一種見仁見智的感受。一位哲學家說過:「生活象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樂,不能氣餒。因為世上萬物,福禍相依,風水輪流。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都是正常的輪回規律。逆境時意味著光明就在前面,正如巴爾扎克說過:「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覺保持永遠快樂的心境既是一門健康的科學,又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就看你是用「春風桃李花開日」的積極、樂觀利導思維看世界,還是用「秋雨梧桐葉落時」的消極、悲觀的弊導思維看世界了,同樣的事物結果可以完全不同。既可以「人閑桂花落」「鳥鳴山更幽」,也可以「無可奈何花落去」。心境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體的。 李政道博士在他70壽辰慶祝會上的一句話,對他自己一生做人做事的總結,是引自杜甫的兩句詩,頗耐人尋味「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絆此生」。有這樣超脫、高尚的人生境界和心靈,可以說是已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了。 立足國情,我國獨特的心理平衡特效配方「養心八珍湯」功效卓著,不需費用,人人可學,值得推廣。養心八珍湯 慈愛心 一片 正氣 三分 孝順 常想 奉獻 不拘好肚腸 二寸 寬容 四錢 老實 適量 回報 不求這配方看似平凡,實則精深。八味葯並非簡單混合,而是有機組合,君臣坐使,各司其職。其炮製過程,十分講究,必須程序規范,精心製作。八味葯先放寬心鍋內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放公平缽內研,精磨細研,越細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菩提子大小,和氣湯送下。清風明月,早晚分服。本方通過自我凈化心靈,升華人格,調適心理,陶冶情操達到心境寧靜,陰陽平衡,人格高尚,助人為樂。從而本方有六大功效:誠實做人,認真作事;奉獻社會,享受人生;延年益壽,消災祛禍.
Ⅶ 社會心理學中平衡理論又稱為什麼
海德的平衡理論又稱為P-O-X 三角理論
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建立的大部分與他人的關系是通過某些事件形成的。設主體本人為P,他以外的其他人為O,事件為X,這三者構成了環狀的封閉系統,被稱為P-O-X三角。處在三角某一端點的因素都與另外兩個端點的因素有某種關系。這些關系的特點是由主體P的認知和態度決定的。換句話說,每個具體的P-O-X三角都屬於某個特定的個體,隱含於他的心理活動中。當外界的人和事物與主體相互作用時,某種P-O-X三角便成為他當前心理活動的主要內容。其中O和X的內容依特定情景而定。
Ⅷ 心理學里的圖式、同化、順應、平衡都是什麼意思
這是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概念,也是認知心理學的雛形——日內瓦學派對認版知過程的解釋。
1、同化權是指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轉換,以使它符合現有的認知方式,盡管這種轉換可能會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2、順化是指兒童在習得新的知識之後,將舊知識的概念模型改變調適,以容納新的內容;
3、平衡化指一種動態的認知識過程,其目標指向更好的平衡狀態,一般出現在新舊信息勢均力敵、一方無法完全吃掉另一方的時候;
4、圖式是指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也是皮亞傑認為認知加工(同化、順化、平衡化)以後在人腦中的結果。
Ⅸ 心理平衡是什麼
心理平衡
說對待一些你認為不合理的事情,心裏面想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