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活的真哲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活的真哲學

發布時間: 2021-03-22 14:20:25

1. 馬克思主義哲學活的靈魂是什麽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並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該語句是要求人們在做事、想問題時,要根據事情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論。

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條基本原則。最早是由列寧提出來的,他在《共產主義》一文中批評匈牙利共產黨員庫恩·貝拉時寫道:「他忽略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

(1)活的真哲學擴展閱讀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方法論的一個基本原則,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條基本要求和重要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意義表現在:

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也是我們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

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只有從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區分事物,認識事物的客觀情況和事物的發展規律;

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2. 被譽為「唯一到現在還活著的真正的哲學家」是誰

可能是基督教里的耶穌。

3. 我們究竟該怎麼活啊,過著哲學般的生活

如果你說的只是政治課本上的「哲學」 詞典里的解釋以及前面兩位的答案是正確的 但是,真正的哲學遠沒有如此簡單。 可以參閱張志偉先生《西方哲學史》一書中的導言 [按]這是我在幾年前為《西方哲學史》所寫的「導言」,本應該貼在西方哲學論 壇,之所以貼在這里,是因為它所探討的實際上是「什麼是哲學」的問題。我在許多帖子里都在鼓吹「哲學=哲學史」,「哲學史=問題史」,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哲學史觀,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哲學觀。無論如何我們總是繞不過去這個問題,所以索性把我的觀點都貼出來,供大家批判。 本書作為西方哲學史的教科書,按照我們約定俗成的劃分方式,講述的是從公元前 6世紀以後到公元20世紀之前的2500多年間,西方哲學產生、形成、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至於20世紀的西方哲學,我們將留給「現代西方哲學」去討論。通常與現代西方哲學相區別,這一歷史過程中的西方哲學也被稱為「古典哲學」。 我們習慣於將世界上的哲學劃分為西方哲學、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三大哲學形態, 西方哲學史有時也被稱作「歐洲哲學史」。然而,所謂「西方哲學史」中的「西方」,或「歐洲哲學史」中的「歐洲」,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理學概念,例如希臘哲學(同時也是西方哲學)的誕生地米利都位於小亞細亞地區,那應該屬於「東方」的地域;教父哲學的最大代表聖奧古斯丁曾經活動於北非地區;而中世紀時阿拉伯的阿維羅伊主義亦對經院哲學有過相當大的影響。不僅如此,西方哲學的歷史分期也與世界歷史的歷史分期並不完全一致,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不同時期的哲學思想都有其相對完整的自身延續和演變的歷程。因此,我們這里所說的「西方哲學」主要指的是一種區別於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的獨特的哲學形態。 然而,將西方哲學、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統稱為哲學並不是沒有疑義的。嚴格說 來,哲學之為哲學乃是希臘人的創造,它後來源遠流長,形成了蔚然大觀的西方哲學,而印度或中國並沒有這樣的哲學。然而,這並不是說印度或中國的思想家沒有思考過類似的哲學問題,只是說在它們那裡不存在西方哲學形態那樣的哲學。實際上,上述關於西方哲學、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的劃分所依據的標准,基本上是西方哲學的概念,例如中國哲學史最初就是按照西方哲學的模式從浩瀚的古代思想材料中疏理出來的。必須強調的是,當我們說印度與中國不存在西方哲學式的哲學的時候,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在這一方面比西方落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觀念,它們由於多種方面的差異而走了不同的道路,在這里不存在誰高誰低的問題。當然,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將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最高的意識形態稱之為「思想」,因為「思想」的普遍性似乎比「哲學」更大一些。如果我們在這個意義上來理解「哲學」,那麼毫無疑問,由此來劃分西方哲學、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應當不成問題。所以在作了上述說明之後,我們仍然按照約定俗成的原則將世界上的思想形態區分為西方哲學、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不過考慮到問題的復雜性,尤其是考慮到比較哲學尚不具備起碼的基本條件,我們不準備通過明確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差別來說明西方哲學的基本特徵。 顧名思義,所謂西方哲學史就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西方哲學的發生發展的歷史。 但是,僅此而已還不足以使我們了解西方哲學史的確切含義。顯而易見,如果我們要了解西方哲學史的確切含義,首先需要了解諸如哲學和哲學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然而,哲學和哲學史的這些基本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哲學家、甚至同一位哲學家那裡,其意義不僅有所不同,而且始終處在演變之中,因而很難給予比較確切一致的規定。由此可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返回到源頭,從哲學的產生,或者說,從哲學問題的產生,來說明哲學的本性。 一、哲學問題 對於初次接觸哲學這門學科的人來說,他所面臨的基本問題就是「哲學是什麼?」 或者「什麼是哲學?」的問題。即使是比較了解哲學的人,也同樣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因為哲學的意義往往是晦暗不明的。表面看起來,「哲學是什麼」與「什麼是哲學」 在日常語言中是沒有區別的,它們追問的是一回事,亦即哲學的意義或定義,但是實際上這兩者是可以區別對待的。通常當我們問「哲學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問的是迄今為止哲學「事實上是什麼」,而當我們問「什麼是哲學」的時候,則很可能問的是究竟什麼樣的哲學才能被稱作哲學,或者說,哲學「應該是什麼」。顯然,哲學事實上是什麼並不意味著哲學就應該是什麼,反之,哲學應該是什麼也並不意味著哲學已經象它應該是的那樣實際上是什麼了。哲學史當然要回答前一個問題,它所描述的就是迄今為止哲學思想的歷史,但是這還不夠,因為哲學史並不是已成過去的死材料的簡單堆積,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運動過程。於是,我們就涉及到了第二方面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哲學史就是通過對「哲學是什麼」的考察來回答「什麼是哲學」的問題。

4. 人為什麼活著 哲學

余華《活著》前言2010-01-20 15:07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於是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才會突然來到。
長期以來,我的作品都是源出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系。我沉湎於想像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我明確感受著自我的分裂,我無法使自己變得純粹,我曾經希望自己成為一位童話作家,要不就是一位實實在在作品的擁有者,如果我能夠成為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我想我內心的痛苦將會輕微得多,可是與此同時我的力量也會削弱很多。
事實上我只能成為現在這樣的作家,我始終為內心的需要而寫作,理智代替不了我的寫作,正因為此,我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一個憤怒和冷漠的作家。
這不只是我個人面臨的困難,幾乎所有優秀的作家都處於和現實的緊張關系中,在他們筆下,只有當現實處於遙遠狀態時,他們作品中的現實才會閃閃發亮。應該看到,這過去的現實雖然充滿魅力,可它已經蒙上了一層虛幻的色彩,那裡面塞滿了個人想像和個人理解。真正的現實,也就是作家生活中的現實,是令人費解和難以相處的。
作家要表達與之朝夕相處的現實,他常常會感到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說著丑惡和陰險,怪就怪在這里,為什麼丑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換句話說,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伸手便可觸及。正像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也有這樣的作家,一生都在解決自我和現實的緊張關系,福克納是最為成功的例子,他找到了一條溫和的途徑,他描寫中間狀態的事物,同時包容了美好與丑惡,他將美國南方的現實放到了歷史和人文精神之中,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現實,因為它連接著過去和將來。
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寫現實,可他們筆下的現實說穿了只是一個環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現實,他們看不到人是怎樣走過來的,也看不到怎樣走去。當他們在描寫斤斤計較的人物時,我們會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計較,這樣的作家是在寫實在的作品,而不是現實的作品。
前面已經說過,我和現實關系緊張,說得嚴重一些,我一直是以敵對的態度看待現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內心的憤怒漸漸平息,我開始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

5. 我覺的你活的特別哲學

人生下來就已經死了

6. 人, 活著是為什麼都活這么大了, 說說自己的哲學觀

人是因為
無明
業障
而活來的,
隨煩惱
和種種
業力
而輪回在這個世間。不是主動來到這個世界的。如果能主動有
自主選擇
的能力,人人都不願意受苦,都
希望幸福
快樂。在這個世間很少有人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不管是富豪尊貴還是貧窮卑微。但人是有能力創造幸福的,那就是好好行善積德,改造命運。
讓人生真正的成為光明美滿的一生,才是活著的真正意義。

7. 為什麼說哲學是文化活的靈魂

哲學是時代經濟政治生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學反映了時代的任務與要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是當時代認識成果的概括與總結,所以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8. 哲學的請來救救我!!為何活的,活的有什麼意義,請幫我找到活的意義吧!要然真的活不了了

一、我為什麼活著
"為什麼,我活著?"
很多次,我這樣問自己,人為什麼要活著呢?我又為什麼在這個險惡的世界苦苦掙扎呢?越想弄清楚就越發糊塗,人世間有許多事情是我們所不能明白的。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被生活的重擔壓得透不過氣來,忙來忙去就是些柴米油鹽、吃喝拉撒的事,這樣的生活不痛苦嗎?有些人生來富貴,不愁吃穿,過著奢侈放盪的生活,大肆揮豁於燈紅酒綠之間,這樣的生活又有何意思?到不如勘破生死,遠離紅塵的喧囂,採菊東籬,悠然自得。
活著為了什麼?畢竟現實太過殘酷,生活太過艱辛!現實社會激烈的競爭,讓我們不得不為了生計而勞累奔波於外;多少人在這弱肉強食的自然規律面前,倍受困苦的侵撓,償不盡的酸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硬漢又在哪裡?一個連最起碼的生活都維持不了的人,又何談人生價值和理想追求!又怎能要求其知書達理、風流瀟灑呢?"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隻脫離幽幽碧水的小魚怎麼訖求在大海深處自由游戲!
這個世界找不到沒有憧憬的人,每個人或大或小都有自己的願望和理想,一個沒有想像的人我們是無法想像的,只是有的人很幸運的實現,得償所願,而有些人只能埋藏在記憶深處,讓歲月塵封起來。每個人都渴望夢想成真的驚喜,就是夢里偷著多想幾次也是幸福的。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商界巨頭、文人騷客、名流學者、偉人領袖……畢竟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正如釣魚,釣者是一種收獲、成功的享受,被釣者是一種不幸。羅丹說過,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然是美好的。也許生活就是如此吧!
昨天同事跟我閑聊,說他們村裡有一對年邁夫婦,丈夫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不幸晚年喪子,更是貧病交加,孤苦無依,可謂困難之極。七十多歲的老奶奶仍然不屈不撓,靠撿些破銅爛鐵和村民的微弱接濟度過風燭殘年,直至生命的最後,始終細心照料丈夫、不離不棄!聽了之後,我的心禁不住一陣陣抽搐,熱淚打濕了眼眶,突然之間,我似乎頓有感悟。一個人的生命長短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度過這些日子;我們的生命也不是為了在費盡心思的刮骨索取、爭名奪利中蠅蠅度過。也許我們一生都將平平凡凡,但能夠做到一生都平平淡淡是再也偉大不過的事情!平凡本身就是一種偉大。
活著能幹多少事!如果明天我將老去,今天我該做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做我最想做而又一直沒能做的事,因為我不想帶著遺憾離去!可是我為什麼要這么想呢?為什麼不今天就這樣做呢?做我想做的,吃我想吃的,玩我想玩的,非要等到老去的時刻才空自悲切、自責自怨!
迪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活著,就要表明自己的存在,表現得與死不同。你是否開懷笑過,你是否切骨痛苦過?一個短暫的回憶足夠讓人幸福一生,痛痛快快流淚的人也是幸福的。人生在得與失,苦與樂之間不斷輪回徘徊,"在一切失去時,希望依然存在"。生活不是一種負擔,無論成敗得失,無論悲喜哀樂,無論精彩平淡,無論貧富驕奢,只有摯愛生活才能享受其中樂趣,我們擁有的是過程的精彩而不是結果的短暫。青春不會永駐,漂亮、狂喜和生命,總有一天會消逝,而愛是永恆的。愛生活,生活就會快快樂樂,不管人生道路怎樣,快快樂樂就夠了,難道還需要更好理由嗎?快樂沒有理由,生活沒有理由!
我們沒有必要羨慕別人,沒有必要自艾自怨,更沒有必要嬌媃造作的裝算,也許別人的幸福快樂只是一種虛偽的外表,虛偽不僅是一種負擔,更是一種痛苦!放開了,你同樣快樂。幸福只是一種生活的感受,生活就是一種真實的感受,只要我們嚮往明天的美好,熱愛生活的點滴,珍惜今天的擁有,你將屬於幸福、快樂永恆!
­
二、生活就是愛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完美"只有愛才是完美的。不問苦樂,不問得失,不計成敗,盡你的心去愛就是,"除真摯的心靈外,再沒有高貴的儀容"。
愛是無私的,愛是純摯的。愛生命、愛生活、愛他人……愛更多的是給予,而不是索取。泰戈爾說過:"採摘花瓣的人得不到花的美麗",花不是不美麗,而是摘花者不懂愛的真諦。比花兒美麗的是愛,花兒的美麗是大自然天然的給予,愛的花朵是人用心靈澆灌而成的精靈!
愛是高尚的,從男女之間的純真愛情,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從對家人的疼愛,到對他人的愛護;從對生活的熱愛,到對國家人民的博愛,都是高尚的。愛亦是博大的,不但要愛自己、愛生活,更重要的是愛他人、愛人民、愛國家。一個只愛自己、只顧自己的人,與其說是一種自私自利的狹隘主義,倒不如說其沒有真愛,只有具備了愛別人的博愛心靈,才能算得上高尚的靈魂!
愛本身沒有大小之分。只要是對他人、對人民、對國家的付出,無論多少都是同等偉大,所有獻出的靈魂的東西都是美麗可愛的,值得人們稱頌的!
愛,首先從自己做起,一個不懂善待自己,享受生活快樂的人又怎麼懂得珍惜生活、享受生活,又怎能懂得善待別人。
你知道小男孩的故事嗎?有一個小男孩因一時氣憤對母親說:"我恨你,我恨你……"山谷傳來迴音:"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對母親說,山谷里有個很壞的小孩說他恨他。母親帶他到山邊並要他喊:"我愛你,我愛你……"小孩照母親說的做了,這次他卻發現,有一個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對他說:"我愛你……"
愛是平等的,也是相互的。生命給你一種回聲,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你想要別人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得是別人的朋友。心要靠心來交換,感情只有用感情來搏取。
人活在這個多元的世界,就是要學會相護關愛和幫助。我們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幫助他人,同樣又有誰不期望得到別人的關愛和認同呢?沒有誰願意孤獨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顆樹本是擋不住狂風暴沙的侵襲的。生活就是愛的凝結,一個從不給予別人愛心的人又怎能得到別人的愛呢?愛是我們互相交往、共同生活的紐帶。
把愛存在心中,溫存永遠相伴!
世界因為有愛而變得美麗,生活因為有愛變得精彩,用心去生活,全心去愛生活的點點滴滴,生活會讓你天天快樂。愛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只有懂愛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
三、生命就是一種境界
"生命猶可貴,千金亦難買"人的生命是至重、至貴的,當一個人失去生命的時候,其所擁有的金銀財寶、名車毫宅都將人去樓空、毫無意義。人在一生當中,許許多多的事情並非僅僅為了生存,"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人活著不僅僅為了吃飯",生存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實現一種價值追求。
一個人怎樣實現和創造自我的價值呢?一個人,一種活法。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其生活的價值觀、人生觀的不同可分兩類。一種是以天下為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博大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另一種人,揣懷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心理,無孔而不入,損人利己,唯利是圖。但無論怎樣,為公也罷,為私也罷,沒有一個不是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奮斗來實現其人生觀、價值觀。這個世界只有一種觀念的實現是輕而易舉的,那就是選擇死亡。
人的價值的實現即是自我的實現,通俗的講就是事業的歸宿,對社會貢應有之力。這是我們所渴望的。為了這個理想,許許多多的人不顧艱辛困難,奮勇前進,不惜頭破血流,傷痕累累,甚至於拋頭盧、灑熱血亦在所不惜,只要有這個理想的支撐,生命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一直不竭!
人,就是應該具備一種精神,一種敢於斗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的大無畏精神;一種永往直前,百折不撓的信心!生命就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
一切的酸、甜、苦、辣,一切的艱難痛苦,一切的風風雨雨,一切的成敗得失,對於我們來講,從來就不是痛苦和失敗,而是失敗中的成功,是快樂的享受。不錯,我們應該把一切艱辛和失敗的痛苦當作一種享受,獨一無二的享受!我們的生命將上一個新的階段,從此就沒有所謂的"苦"和"痛","得失"和"成敗"。這也許就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聖人心境吧!
生命就是活出一種境界,一種為人處事的境界,一種奮斗努力的境界,一種成功的超脫。
­
沒有愛情的愛情又將是什麼樣的愛情呢?我也是朦朧而語。
我嚮往著夢中的女孩會如約而至,渴望著那奇跡從天而降,相信總有一天會有那一剎那的心動!
一天天,時間如飛的過,心中的失望日漸滋長,希望亦難免低落。我知道它離我已走得很遠,很遠……但我仍然禁不住那夢里的親切呼喚,那溫柔纏綿的思念和若即若離的牽動!我禁不住遐想!人有很多事情都是不由自己所控制的,更無法壓制自己的感情,就如洪水越堵就會暴發得越是洶涌!
我依然堅守著這份虛渺的信念,我相信這個世界是有奇跡的!一個根本不相信奇跡的人又怎麼會訖求奇跡的眷顧呢?只有相信才會擁有!我相信,所以我一定會擁有。誠然,這是一個沒有期限的等待,也許最終我會一無所有、心力憔瘁!但我無怨無悔,愛其本身就沒有錯與對之分。
「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無怨無悔的追求過,就已經夠了。雖然只是縹縹緲緲、若有若無的,但它給我帶來了許多溫馨的回憶!就讓我在夢里纏綿吧,這不也是一種美麗!
我知道終究會失落,不是有人曾說「讓我抱著溫柔的夢相思到老」,我想,追求的不過如此吧!
我沒有愛情,但卻永遠的擁有愛情--沒有愛情的愛情,雖然虛幻,但卻正在擁有!
你知道什麼叫孤獨?什麼叫寂寞嗎?我知道,讓我告訴你吧!孤獨和寂寞是一對雙胞台,他們一同成長,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但又相互區別,各有不同的。孤獨因為寂寞而孤獨,寂寞是前提,孤獨是結果。沒有孤獨的寂寞充其量也不過是少許的煩惱而已。
遠離孤獨就必須先遠離寂寞。
我是孤獨的,因為我曾經說過我是擁有沒有愛情的愛情,既然是虛幻的,其肯定是寂寞的。也許有人會同情我,可憐我的孤獨,但我說,你錯了,我很快樂,這是一種清高的快樂,不是沒個人都能享受的,只有身在孤獨中的人才能深深的體會,就像是沒有見過大海的人是怎麼也想像不出大海的壯闊。我喜歡這種孤獨的快樂。它讓我學會思考,讓我奮斗不息!
孤獨寂寞也罷,沒有愛情也罷,這只都是一種境界罷了。有了這種境界也就擁有了一種平和的心態,也就有了無上的快樂。其過多的追求就是一種錯誤!
­
參考資料:<<生命的意義>> 夏木軍

9. 現在中國活著的搞哲學的比較出名的人都有誰

金岳霖,生於湖南,浙江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和傑出的教育家。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名譽校長等。金岳霖先生習慣於用英語思考問題,一生用英文撰寫了許多重要論著。

李澤厚,著名哲學家,湖南長沙人,生於1930年6月,1954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
李澤厚成名於五十年代,以重實踐、尚「人化」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澤厚不斷拓展其學術論域,促引思想界在啟蒙的 路徑上艱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澤厚客居美國,出版了《論語今讀》、《世紀新夢》等著作,對中國未來的社會建構給予沉甸甸的人文關懷。

李澤厚著作要目
1、康有為譚嗣同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
2、美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出版)
3、批判哲學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4、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5、美的歷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出版)
6、中國美學史(第一卷,與劉綱紀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
7、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8、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9、走我自己的路(三聯書店1986年出版)
10、中國美學史(第二卷,與劉綱紀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出 版) 11、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87年出版)
12、華夏美學(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
13、美學四講(三聯書店1989年出版)
14、世紀新夢(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出版)
15、論語今讀(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出版)
16、己卯五說(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年出版)

張岱年,曾用名宇同,別名季同,河北獻縣人。中國現代哲學家、哲學史家。

張岱年於193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任教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後任私立中國大學講師、副教授,清華大學副教授、教授。1952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思想文化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1980年後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張岱年早年受其兄張申府(崧年)的影響頗大,熱衷於英國分析哲學的邏輯分析方法,以後又深受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影響。認為孔子的思想是「述古而非復古,尊君而不主獨裁,信天而懷疑鬼神,言命而超越生死,標仁、智而統禮、樂,道中庸而疾必因,懸生知而重聞見,宣正名以不苟言,重德教而卑農稼,綜舊典而開新風」。他指出:孔子對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作了一次重要的總結;孔子提出了人類生活的基本原則「仁」,其含義是「愛人」,這是古代人道主義的觀念;孔子又將知識傳授給一般平民,開創了學術新風。

張岱年的著作頗多,主要是:《中國哲學大綱》、《中國哲學發微》、《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發凡》、《真善美的探索》、《中國倫理思想研究》、《玄儒評林》、《張岱年文集》等。此外,張岱年還主編了許多著作。

10. 生存真的這么重要(哲學問題)

既然老天賦予了每一個活著的人生命的機會,就應該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每天什麼也不幹的人一生碌碌無為,只剩下一副靈魂的空架子擺在那裡.反之,則會擁有因為奮斗而獲取的滿足感,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不求死後會有多少人會記住自己,寧願艱苦地活著,也不願苟且偷生.你能夠選擇放棄生命,但既然你在電腦前安然無恙地向人提出這個問題時,其實還是挺看重這僅有一次的生命的.既然珍惜生命,何不來一次暢快淋漓的生命洗禮,讓其熠熠發光...... 我認為生存的意義不在於呼吸,而是留下為人類所能共享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