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宋明理學是在什麼背景下興起的
背景如下:
北宋時,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又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道佛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產物(當時佛教已經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進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學、道教、佛教的有益內容,並注入哲學因素,囊括天人關系的形成的更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體系。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1)理學產生條件擴展閱讀:
宋明理學的特點
1、思辨化的儒學
理學家們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學,他們一方面借鑒道家、玄學甚至是道教和佛學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傳統儒學尋找能夠用來構築哲學形上學的因素,例如被列於 「六經之首」而最具形上學性質的《周易》的道器觀,孔子的「仁」學,《孟子》與《中庸》對於「性」與「天」的問題的探討。
理學家們吸收利用這些外來的和傳統的文明成果,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儒學形上學本體論概念,並給予系統的哲學論證。
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終於變成以哲學形上學作基礎的哲學理論體系。就此而言,它體現著宋明理學家們融合創造的哲學智慧。
2、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儒學
綜觀宋明理學,心學一派對於倫理道德以外的事物並無興趣,理學一派由於「格物窮理」的理論指導,對於萬物之理的認識彷彿也有超出倫理道德狹隘范圍的趨勢,然而其理論目的仍然指歸於對儒家倫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絕對性的把握。
所以,無論是理學的宇宙論、本體論或知識論,都不能簡單地與西方哲學相比附,其思維的對象不是自然與萬物,而是倫理與道德,其理論的旨趣不在於人類理智對於自然對象以及人類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類對於社會倫理價值與規范的正當性的認識和對於主體道德的個體自覺。
㈡ 宋代理學興起發展的原因
宋代理學興起發展的原因: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漢代儒學粗糙的天命思想以及唐代儒學大師韓愈《原道》「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財貨以事上則誅」之類恐嚇已經無法控制人心,所謂「儒門淡薄,收拾不住」。
與此同時,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吸引了眾多信徒入學的發展出現了危機。三教之間在彼此反復辯駁之中相互吸納滲透,到唐宋時期,調和之風尤其興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彌漫到社會各個領域。為了重興儒學,回應社會上禮佛,崇道的挑戰,唐宋儒家學者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
他們弘揚積極入世,關懷現實的儒學傳統,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學體系得到了豐富和更新。
(2)理學產生條件擴展閱讀:
宋代理學的發展:
對於理學,一個公認的解釋是:中國宋元明清時期以討論理氣、心性等問題為中心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大致的發展軌跡是:創始於北宋,盛行於南宋、元、明,清中期以後開始逐漸衰落。
理學發展的初始,可以說是對道教和佛教的批判。佛教和道教的盛行,讓部分儒者感到不滿和不安。他們認為佛教和道教的理論使人們的行為不受禮法的約束,會危及社會秩序。
於是有一部分人開始倡導闢佛的主張,他們認為佛教和道家的出家一說違背了忠孝之道,僧侶不從事任何生產活動,反而要大肆修建廟宇,不僅勞民傷財。
還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韓愈的「闢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另一部分人認為儒學和佛道並不是完全沖突的,可以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韓愈的好朋友柳宗元就提出佛教中的有些道理與儒家的《論語》和《易經》是相通的。還有一部分人,則更高瞻遠矚,他們借鑒佛、道形而上的理論來完善儒學,並由此建立起儒家的形而上體系。
這一體系的建立不僅彌補了之前儒學的不足,還成為之後理學的主要任務和內容。在這方面,韓愈的弟子李翱更有卓識遠見,他提出「復性說」,認為性善而情惡,只有消除情慾,才能恢復善性。
此外,他還發掘了保存儒家關於性命原理學說的《易》和《中庸》。這兩部著作正是宋明理學家闡發儒家形而上學說,並與佛、道對抗的主要經典。這些思想,為理學的形成開了端緒。
北宋以後,佛教理論日漸衰落,新儒學運動廣泛開展起來。范仲淹、歐陽修等政治革命家努力提倡儒家學說。
之後,被稱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孫復、石介以儒家的《周易》和《春秋》為依據,提倡道德性命學說,發展了韓愈的道統說。其中,胡瑗還認為應該將儒家經典作為治國的根據。
到了北宋中期,理學思潮逐漸形成,並占據了主導地位。理學流派紛紜復雜,北宋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等。
南宋時期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等等。其中,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和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陸王心學是最主要的兩大學派。
宋元明清時期,歷代統治者多將程朱理學作為官方統治思想,進一步強化了儒學在社會政、教兩方面的功能。由於倫理修養層面是直接為政治制度層面服務的。
統治者常常使得本來建立在自覺原則上的道德規范,變為強制人們接受的律條,成為「以理殺人」的工具,對封建社會後期的歷史和文化發展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
㈢ 宋明理學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宋明理學(又稱宋明道學)的興起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社會原因的:
1.經學的發展瓶頸促使了內儒學內容部的改革
2.佛教、道教對儒學的沖擊。
3.三教合一的思潮。
4. 先秦儒道、諸子分家後,儒家宇宙論、本體論、心性論的不完善。
5.理學家們的個人努力,提出復興理學。
6.儒家的正統地位受到打擊。
7.迎合了唐宋以來混亂的社會局面和思想狀態對儒學復興的要求。
㈣ 概括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
背景:
南北朝時期佛、道盛行,儒學面臨挑戰。南北朝時期佛教徒提出佛為正,儒道為邪教,三教歸佛,又稱「三教合一,隋朝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唐朝時期統治者奉行以道為主的三教並行政策,儒學的地位受到挑戰。
北宋時,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又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道佛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產物(當時佛教已經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進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學、道教、佛教的有益內容,並注入哲學因素,囊括天人關系的形成的更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體系。
(4)理學產生條件擴展閱讀
宋明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表態,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改造之後,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
這個復興儒學的運動,由隋唐之際的王通發其先聲,由唐代中期以後的韓愈、李翱、柳宗元諸人繼其後續,而至兩宋時期蔚為大觀,形成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又影響久遠的儒學運動。
在時間上,這場儒學運動持續到明清之際,影響直至當代;在空間上,這場儒學運動不限於儒學的故鄉,還牽涉到受儒學影響的東亞諸國,以至於在這些國家,所謂的儒學主要就是理學(或稱性理學)。
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道佛二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道二教展開了一種與孟子「辟楊墨」相類似的所謂「闢佛老」的文化攻勢,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現代的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由它所造成的社會及文化後果。然而也正是這個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應佛老而使儒學重新走上正統地位。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㈤ 簡要分析宋代理學的社會背景,和興起的原因
背景,1佛教 道教 傳播使儒學發展出現危機
2三教合一的潮流彌漫到社會各個領域
3 儒家學者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
宋代理學興起的原因:
(一) 宋代君主的提倡 宋代統一後,為了改變這種社會及政治上之頹風,君主大倡重視氣節,及重文輕武之政策。
(二) 私人教學之風盛:宋代,私人講學之風極盛,私人講學所多重視者為「修身」之學,而少談治世之學,並且重視發揚經義的研究,重視道德教育。
(三) 印刷術的發展:唐宋以前的書籍都由手抄,故流傳不廣,而至唐代已發展出雕版印刷術,至宋代畢升發明了活版印刷術,使到書籍流行更廣,理學傳播更易、更廣,促進理學的發展
㈥ 歷史中,宋明理學中的「理學」形成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急急!!!
1.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社會的動盪不安,使得魏晉南北朝以來,儒學信仰出現危機感,而道教的修煉丹葯長生不老,佛教的因果報應輪回來世的思想在社會迅速傳播。隨著政治穩定三教相互滲透,彼此調和逐漸趨向合一。儒家強調人世,根本目標就是強國。個人的精力應該奉獻給國家。道家強調自由,目標就是超脫塵世而獲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強調解脫。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側重於人世間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礎。科舉產生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注重氣節,對儒家經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時尚。 2.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 (1)程朱理學:①「程朱理學」說法的由來:理學的創始人是北宋的程顥、程頤等人,至南宋時,朱熹為集大成者,統稱為「程朱理學」。②理學產生的條件:宋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注意力於集中於如何防範文武重臣的篡奪之禍,消除地方潛在的割據勢力對於民間文化發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預;宋朝很少有人因為議論而獲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體有很高的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因科舉走入仕途的知識分子,對經典文本不斷探討、尋求終極的、總體的根本解釋。理學由此而生。③理學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理」,是產生萬物的本源,是離開事物而能獨立存在的一種什麼東西,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主宰,是天下萬物永恆普遍原則。它體現在社會是儒家三綱五常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過「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觸天下萬事萬物去體會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與最終貫通;個人修養要以天理為准則,要「存天理,滅人慾」。D、朱熹參考二程學說,將四書五經編輯成《四書章句集注》,作為後代科舉考試的內容。奠定了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④理學的社會影響:南宋末年,朱熹的學說逐漸成為思想的主流。元朝時,理學被確定為官學。到明代,理學則成為統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陸王心學:①陸九淵及其思想:陸九淵,南宋理學大師。提出「心即理」之說。他認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張「心」和「理」是永久不變的,以此證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條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恆不變的。他還認為,人們要了解、認識客觀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連書都不必多讀。於是提出「六經皆我注腳」的說法。為了維護封建的倫理道德,陸九淵號召人們「存心」而「去欲」,提出「發明本心」以求理,與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為封建統治提供理論根據的,反對人民為改善受壓迫的處境去同封建統治者進行斗爭。②王守仁及其思想: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明代理學大師。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即可成聖賢。強調加強自我修養,激勵人們奮發立志。
㈦ 學理學專業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理性主義特質的人適合,馬克思即是一個典型的理性主義者
㈧ 理學形成於什麼時期其主要主張是什麼
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奠基人周敦頤。程朱理學適應了版統治階級的需要,所以權被扶持。1、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與三綱五常說的封建法治思想聯系。 第一、「存天理,滅人慾」是三綱五常說的哲學核心,也是其法律思想的核心。朱熹主張「革盡人慾,復盡天理」;天理與人慾是完全對立而不可並存的「天理存則人慾亡,人慾勝則天理滅」。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天理和人慾之說為三綱五常封建法律法制提供理論基礎和思想根源。 第二、「天理人慾」的變法理論和改革主張。朱熹用區分「天理」、「人慾」的方法來劃分歷史,朱熹認為夏、商、周三代是「天理流行」的時代,三代以下是「利慾之私」泛濫的時代。他要求效法三代,改革時弊,重建「天理流行」的盛行。在變法的指導原則上,他指出封建的綱常名教是本,法律制度是末,不能本末倒置。在朱熹看來,變法不過改變人心的一個條件。
㈨ 據所學知識指出理學產生的經濟思想條件
經濟條件: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
思想條件:隋唐時期的「三教合一」。
㈩ 理學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奠基人是誰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研究內容 概括說來,理學討論的問題主要有:①本體論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理學家雖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認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張載提出氣本論哲學,認為太虛之氣是萬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論哲學,認為觀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為「本」,氣為「具」的學說。②心性論問題,即人性的來源和心、性、情的關系問題。張載提出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和心統性情的學說,認為天地之性來源於太虛之氣。程顥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無內外的命題,把心、性、天統一起來。程頤則提出性即理的命題,把性說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認為心之本體即是性,是未發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發之和 ;性和情是體用關系,而心是「主宰」。③認識論問題 ,即認識的來源和認識方法問題 。張載首先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兩種知識,並提倡窮理盡性之學,成為理學家共同討論的問題。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學說;朱熹提出「即物窮理」的系統方法;
理學流派 理學流派紛紜復雜,北宋中期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南宋時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等等。盡管這些學派具有不同的理論體系和特點,但按其基本觀點和影響來分,主要有兩大派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陸王心學。
歷史作用 作為地主階級新的思想理論體系,理學一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過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學方面的發展,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對於日本、朝鮮的歷史發展,理學也曾發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是,理學在強化封建禮教 、維護宗法等方面,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發展,愈益起著消極乃至反動的作用。
說明:宋明時期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包括以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主觀唯心主義。前者認為『理』是永恆的、先於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實體,世界萬物只能由『理』派生。後者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認為主觀意識是派生世界萬物的本原。也叫道學或宋學。 [編輯本段]2.大學學科名理學是中國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學科,與工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等並列,組成了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
理學研究的內容廣泛,本科專業通常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化學、應用化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天文學、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海洋科學、海洋技術、理論與應用力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環境科學、生態學 、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統計學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