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真正的哲學就是科學的哲學這句話是不是對的
真正的來哲學」不一定完全正確.
要理自解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判斷真正的哲學的標准就是看它是否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是否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也就是說,看它是否代表了時代的主流和歷史的前進方向.
第二,不能認為凡是包含著個別錯誤結論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哲學,哲學家對問題的認識不能超越自己的時代,因此,一定時期的哲學形態在後人看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這要求我們一定要用歷史的眼光觀察問題.只要一種哲學代表了它自己所屬時代的主流和歷史的前進方向,我們就要承認它是真正的哲學.
第三,也不能認為凡是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不一致的哲學,或者為馬克思主義所批評過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哲學.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分析方法觀察問題,而不是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具體結論去衡量.
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升華 但不一定是正確的
B. 真正的哲學是正確的、科學的哲學嗎
「真正的哲學」不一定完全正確。
要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判斷真正的哲學的標准就是看它是否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是否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也就是說,看它是否代表了時代的主流和歷史的前進方向。
第二,不能認為凡是包含著個別錯誤結論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哲學,哲學家對問題的認識不能超越自己的時代,因此,一定時期的哲學形態在後人看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這要求我們一定要用歷史的眼光觀察問題。只要一種哲學代表了它自己所屬時代的主流和歷史的前進方向,我們就要承認它是真正的哲學。
第三,也不能認為凡是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不一致的哲學,或者為馬克思主義所批評過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哲學。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分析方法觀察問題,而不是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具體結論去衡量。
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升華 但不一定是正確的
C. 辨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之科學
1、「科學之科學」是對哲學的錯誤認定。
古代哲學曾是「知識的總匯」,後來很多知識陸續獨立為具體科學。近代一些哲學家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這種認定是錯誤的。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哲學不能囊括具體科學,具體科學不能否棄哲學。
2、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真理性),但不是「科學之科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指導具體科學,但不能凌駕於具體科學之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要以具體科學為基礎,但不能陷於具體科學之中。
(3)科學的哲學是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社會經濟學的分析手段,擅長於用矛盾沖突的觀點分析社會中利益存在沖突的社會群體,是一套「經典」的社會學理論。
馬克思採取了唯物的看待歷史的觀點,假設社會變化的原動力在於階級之間的沖突。認為歷史有其客觀的支配規律,認為社會變化是辯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對階層沖突的分析來幫助理解系統性的經濟社會變遷。
D. 真正的哲學與科學的哲學有什麼區別
鄙人認為: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哲學」這個句子中,「科學內」是形容詞而非名詞容。
當今的主流觀念認為,我們應當崇尚科學,用科學去指導生活。但為何還是有那麼多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存在呢?因為我們很容易忽略一點:科學是建立在我們的五種感知能力(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之上的,而我們的這五種感知能力又是有著局限性的。所以一旦某種事物或現象超越了這五種感知能力的感知范圍,我們就無法用科學去解釋。
哲學的研究應主要依賴於內心,而科學則只能依賴於五感。
所以,真正的哲學(從內心得到的)不一定是科學的(即能從科學角度作基本詮釋),而科學的哲學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哲學(憑借五感得到的東西一定是真實的么?)。
E. 哲學與科學之間是什麼關系
笛卡爾曾說過:知識好比是大樹,哲學是樹根,科學則是樹枝。
海專德格爾認為「科學的屬基礎是哲學」,並強調「這一點適合於任何一門科學」。而馬克思則在肯定了科學於歷史變革中的推進作用的同時指出了只有哲學才是批判現實世界的「思想武器」。哲學對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科學只有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才能健康的發展。馬克思稱自己的哲學為「實踐的」唯物論。
由此可見,哲學與科學不是對立、水火不容的。哲學孕育了科學,而科學則推動了哲學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在任何時候都不可偏廢。有人曾斷言:哲學與科學必然是統一的,如果始終不能統一和溝通,那麼,不是哲學有謬誤,就是科學有虛假。
F. 科學和哲學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科學的本質與哲學的本質如下:
科學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G. 哲學是不是科學為什麼
哲學是科學。
自古典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已緊密聯系在一起。科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話:「科學」和「自然哲學「有時可以互換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後變成自然科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分支,與唯物同源。
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7)科學的哲學是擴展閱讀
哲學產生於社會生產力長足進步的古代奴隸制時期,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人們認識能力的較大提高,人們開始思索世界的本質等理論問題,人類早期的哲學思想出現了。
在古代,哲學研究的對象是龐雜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給人以智慧、使人聰明的各種問題,都是哲學的研究對象。這時期的哲學研究對象,包含了具體科學的對象,哲學和科學渾然一體。
到了奴隸社會中期,數學、天文學和醫學等具體科學成為一門門獨立的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去了。哲學的研究對象縮小了,並具體化了,在哲學內形成了各種具體的哲學學科: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學
H. 哲學和科學有什麼關系嗎
1、科學與哲學的關系。
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與哲學是的關系是具體和一般,實踐和理論的關系。二者互為聯系,互相促進。研究科學離不開哲學的思維、判斷、與邏輯,研究哲學也要以科學為基礎,二者是不同的學科,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科學與哲學關系的具體表現。
第一、自然科學是哲學發展的基礎。早期的哲學家研究的對象是自然,探討的問題是什麼是萬物的本原,宇宙萬物是如何從本原產生變化而成的。哲學在以前是人們為了研究自然科學而分離出來的。哲學最先是被判斷成自然科學的,但是由於科學的發展,逐漸被自然科學分離出來 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所以,以前西方的自然科學家許多都是哲學家。
第二、自然科學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哲學淵源。任何一門自然科學的發展都離不開哲學.必然受著哲學思想的支配和制約。特別是古代社會,哲學與自然科學尚未徹底分開之時,顯得尤為密切。中醫學屬於古代自然科學范疇,其理論體系始終沒有脫離古代自然哲學。中醫學以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即氣一元論、陰陽五行學說構建其理論體系。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不僅為中醫學提供了樸素的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生命觀,並確立了中醫學的整體的研究方法,使中醫學以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認識自然、認識生命,藉以闡明人與自然、生命本質、健康與疾病等。中醫學運用哲學的概念和范疇,去觀察事物,藉以闡明中醫學中的一系列問題,並貫穿於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使之成為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雖然來自長期的經驗積累,但並沒有像其他經驗科學而被科學實驗方法所淘汰,其根本原因在於中醫學理論充滿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
第三、自然科學不斷豐富和推動哲學的發展。氣一元論、陰陽五行學說這些哲學概念和范疇通過中醫學的診療實踐,得到了探索、驗證和深化,從而又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哲學理論。
古代哲學以「氣分陰陽」的理論來闡釋宇宙萬物世界的「氣化」規律與過程,實際上是把氣兩分為陰氣與陽氣以說明氣的兩種不同趨勢和作用,進而以陰陽二氣的運動來闡釋宇宙萬物生成和變化的終極原因與規律。中醫學在哲學科學化的過程中繼承了這一合理內核,以此闡釋人體的氣化規律與過程。廣義上講,在人一身之氣中,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升發等作用的陽氣與具有涼潤、寧靜、抑制、沉降等作用的陰氣在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中升降出人、交感合和。具體體現在各個層次的氣中,如元氣、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等皆可陰陽兩分且合和,如元陰與元陽的協調共濟、宗氣之陽的上走息道與宗氣之陰的下蓄丹田、臟腑之陰陽二氣的調控沖和等。這些氣之間如元氣與宗氣、營氣與衛氣、臟氣與腑氣等也相互構成陰陽關系的交感與平衡。陰陽二氣的升降出人、交感氣氛、相摩相盪的運動,推動、調控、維系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與古代哲學類似,中醫學「氣分陰陽」理論的最大的意義在於:在氣為人體調控之本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了人體之氣的調控之道,即氣是如何推動、調節、維系人體生命活動變化的,以及遵從的規律是什麼;即生之本,本於陰陽,而陰陽之和,本於陰陽二氣。古代哲學氣分陰陽,陰陽和則萬物生化的辨證思想精華在中醫學得到充分合理的繼承與應用。
因此,中醫是古代哲學科學化的產物之一,又通過其科學哲學化不斷豐富和充實古典哲學的內容並推動了古典哲學的發展。
第四、哲學為自然科學提供邏輯范疇。范疇是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概括的反映。各門學科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疇。邏輯范疇是思維反映客觀世界辯證運動不可缺少的思維方式,是對各門科學的基本范疇的進一步概括和綜合。邏輯范疇與各門具體學科的范疇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邏輯范疇是范疇中的一般,它概括了思維領域中一切現象和過程共同的東西,反映了客觀世界最普遍的關系。
第五、自然觀為科學理論的建構提供某種契機,能夠作為科學問題產生的起點。自然觀就是對自然界的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與辨證唯物主義歷史觀一起組成了哲學。在科學認識過程中科學理論的形成是探索性活動,它從提出科學問題開始。科學問題是一定時代的科學認識主體在當時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於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又未能解決的矛盾。確定了問題就確定了求解目標,預設了求解范圍和方法。問題的恰當變換常常能開辟新的思路。問題的提出是科學認識形成過程的核心。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就使科學認識不斷的發展。在科學研究中,如果沒有問題,科學也就停滯不前了。科學認識從問題開始與「認識來源與實踐」並不矛盾,它們實質上是統一的。因為問題也是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只是前者突出了問題是認識發展的重要環節,
科學問題的主要來源是科學事實與已有理論之間的矛盾、理論自身的非自洽性、不同理論之間的分歧、已有生產技術手段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等。具有知識背景的時代性性、認識對象的客觀性、提出和認可的主體性特點。科學問題的提出必須在系統自然觀和生態自然觀的指導下,堅持實踐的觀點,運用經驗與理性相結合的方法,沿著科學哲學的規范方向與實證方向,深入地闡明了科學理論的本質特徵、形成、檢驗與發展等問題。
第六、自然觀為科學理論的建構提供總的藍圖和哲學背景,這種藍圖或核心思想為科學理論的形成提供重要思路,具有關鍵性的啟示作用。調查一下科學理論,簡直所有的科學理論都包含自然觀背景。伽利略的運動學理論和自由落體定律,其自然觀背景是:整個自然界是由少數幾種基本類型的物理實體所組成的,這些物理實體是依照少數相當簡單的數學定律相互作用的;牛頓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派生的許多運動定理的自然觀背景是:宇宙是由微粒所構成的質點組成的,它們通過隨距離改動所產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而相互作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理學的自然觀背景則是:自然界是由唯一的統一場所組成的。又如,思格斯依據19世紀的科學成就提出了「生命是整個自然界的結果」和「生命來源必然是通過化學論文代發的途徑實現的」思想,這實際上是一種自然觀的命題。這一命題後來為蘇聯科學家奧巴林創建生命來源的理論提供了重要思路。奧巴林在恩格斯這種自然觀的啟示下,綜合了20世紀初天文學、地質學、化學和生物學的成就,詳細提出了生命來源的化學演化過程的三個階段,即從無機碳化物到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從簡單的有機物到復雜的有機物如蛋白質和核酸;從蛋白質和核酸到具有新陳代謝功用的多分子體系。
由此可見,哲學起源於研究宇宙的本原,發展到研究人與動物、社會與自然關系。哲學的發展來源於自然科學,也離不開自然科學,反過來服務與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地發展,離不開哲學,離不開哲學的方式方法,離不開哲學的智慧。人們運用哲學的邏輯思維、辨證方法來研究自然科學,發展自然科學。
因此,優越的哲學思想會導致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自然科學的發展也伴隨著哲學思想的升華。作為一名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生,應該自覺學習先進的哲學思想,提高自身的哲學素養,為自然科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另外,學習先進的哲學思想,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也很有幫助,對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