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社會學有機論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社會學有機論

發布時間: 2021-03-22 06:40:01

⑴ 杜威提出的改良主義和民主主義的社會有機論是什麼

杜威認為,個體在社會中生活,並通過社會而生活;社會存在於組成它的無數個體之中,並通過這些個體而存在。社會總是由許多團體構成,無論團體內部還是團體之間都必須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他指責美國現實制度的不民主,希望通過改良的途徑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理想社會。

⑵ 社會有機論的社會有機論-代表人物

社會有機論的代表人物是法國哲學家A.孔德、英國哲學家H.斯賓塞和德國哲學家A.舍費爾(1831~1908)等。孔德首先指出:社會是最高級的生物有機體。斯賓塞指出:社會只是一種高級的生物有機體,社會與個人的關系猶如生物體和細胞的關系一樣;生物的器官有營養、分配和調節三個系統,同樣,在社會中工人擔任「營養職能」,商人擔任「分配和交換職能」,工業資本家「調節社會生產」,而政府則「代表神經系統」。社會的階層劃分同生物體中器官及其職能的分化和依存關系是相吻合的,社會中剝削者和被剝削者、資本家和工人的存在和差別是生物規律的自然結果,否定和反對它則是違反自然的。舍費爾指出:社會是意志的有機體。他把社會中的軍隊、警察、文教機關、技術機構等各種組織比作人體的各種器官,指出它們之間構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機的聯系。

⑶ 中國古代有機論自然觀對當代科技社會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

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有機論生態自然觀"從來不把自然看作是存在於人之外的而與人隔離的對立物",而是"根據陰陽五行的宇宙一體化理論,認為自然界與人有相互聯系,有同構性、同型性,因而確信自然景物能夠寄予人的心性情感,能夠在自然中發現人自身"。[15]這種生態價值觀把人與自然看成是高度相關的統一整體,強調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整體性和有機性。現代生態學理論揭示出:整體性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特徵,自然界是由物質循環,能量循環信息變幻等多樣性構成的有機整體。每一個物種都占據著特定的生態位,都離不開與其它物種的聯系和對環境的依賴。它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看成平等的主體際關系,人對自然環境負責就是對一個"他者"負責,人類呵護自然的內在價值就是維護自己的生存權利,從而將人文法則逐步推廣到非人類的自然——從動物到植物,到所有生命的存在,再到大地生態環境。它的宇宙觀是有機論的而非還原論的,是綜合的而非機械的,是網路主義的而非分析主義的。這種古樸的生態哲學,"肯定人同自然界的有機聯系,認為自然萬物的本性及其變化關乎人類生命的存在,要求人事活動應同自然機制保持協調......這將不但為現代化提供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也是保護人類生存搖籃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一項基本措施"。[16]正如一位西方學者所說:"在對於把自然的控制方面,我們歐洲人永遠跑在中國人的前頭,但是作為自然的意識的一部分的生命都迄今在中國找到了最高的表現。然而,無論是作為自然的統治者還是作為自然的臣民,我們畢竟是自然的一部分,這種基本的綜合(synthesis)是不變的。中國人是完全意識到這種綜合的,而我們卻沒有,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比我們站的更高遠一些。"[

⑷ 比較有機論和機械論這兩種政府觀

你可是菜園的?阿拉睡衣的,真巧
政府有機論
社會實際上也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每個人、家庭和企業都是這個有機體的一個部分
政府則是這個有機體的心臟
在這樣的社會中,個人、家庭和企業只有作為這個有機體的一部分才有意義,所以在這個有機體中,社會實際上是凌駕於個體之上,個體利益必須服從整體利益
社會目標由政府確定,並引導社會去實現
例子:柏拉圖的理想國 vs 納粹主義
但是,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選擇社會目標

政府機械論
處於社會中心地位的是個人,而非群體。
政府是公眾為了更好實現各自價值目標共同創立的一個部門或組織。
公眾通過授權方式將自己的一部分私人權利委託給政府;
作為受託人的政府行為必須有利於公眾利益的實現。
2.從不同的視角分析消費券政策的經濟效應

PPT裡面竟然有答案 感謝我 啊!!!!!!!!!!

社會學的學科特點包括

社會學的學科特點
1.整體性
所謂社會學的整體性,並不是指社會學對現實社會的一切方面進行包羅萬象的研究,也不是指對社會不作具體分析,停留於整體模糊描述,而是指社會學在研究社會的過程中,始終把社會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從整體的有機性出發去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研究社會的運行與變革。社會學也開展對社會的各種具體問題的研究,但它始終注意從整體出發,聯系整體研究部分,著眼於整體綜合而立足於局部分析。整體性是社會學的一個基本特點,它實際上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學領域里的貫徹和表現,是關於客觀世界的普遍聯系與辯證發展規律的具體運用。

社會學的整體性思想在社會學史上源遠流長。早在19世紀中葉,西方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斯賓塞就已提出了「社會有機論」。這一理論的基本思想,即是把社會看作一個有機整體。斯賓塞的思想受到當時許多思想家們的肯定。特別是馬克思在研究人類社會時,也引進了「社會有機體」思想,並作了科學的解釋,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形態理論,把整個社會劃分為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三個基本子系統,從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運動的基本規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更是不斷告誡人們要把資本主義社會看作一個「活的機體」,只有對這個復雜的「活的機體」進行整體研究,才能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規律。
2.綜合性
社會學的整體性決定了社會學的綜合性。所謂綜合性,有兩層含義。首先是研究視角的綜合性。就是在研究社會時必須縱觀全局,放開視野,對任何社會現象、社會問題都不孤立地看待,而注意從這些現象和問題與其他現象和問題的相互聯系中去把握、去認識。它要求運用不同的方法,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既注意影響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不放過那些影響事物發展的非決定性因素。它是社會學的整體性特點在研究方法上的具體體現。例如,社會學在研究社會現代化時,不僅注意研究經濟現代化,而且重視歷史文化背景、民族心理與民族精神、教育狀況與觀念意識、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等等。所以,社會學在研究社會問題時,常常需要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即不僅積極利用相關的社會科學成果,而且注意吸取有關的自然科學成果,進行綜合的廣泛的研究。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綜合性。社會學在研究社會的過程中不僅創造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法,而且非常注意吸取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其中也包括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這就使社會學研究具有方法上的明顯的綜合性,真正做到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結構分析與過程分析相結合,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相結合。
3.現實性(www.guayunfan.com)
社會學的第三個特點是直接面對社會現實。就理論上講,古今中外的人類社會都可以進行社會學研究。但是,社會學研究的重點首先是現實社會。對我國來說,社會學研究的重點當然是處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中國現實。當前中國正處於一個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變革的速度、規模、難度都是史無前例的。研究這個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幫助政府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是中國社會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由於社會學研究現實社會,因而它的研究領域就具有開放性和不斷變化的特點。因為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社會學的研究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現象消失了,一些現象產生了,一些現象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所有這些都要求社會學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研究課題,不斷增加對新問題、新現象的研究。
同樣,由於社會學研究的是具體的現實社會,所以社會學研究具有區域性和本土化傾向。因為每個社會由於文化傳統不同,國情不同,其社會結構及運行規律也不盡相同。因此,社會學研究必須以本國社會為具體對象進行研究。
4.實證性
「實證」這個概念是社會學的創始人孔德首先提出來的。它的本義是「確實的」,指知識來源於具體的經驗研究。社會學雖然同其他學科一樣離不開理論分析,但它的知識主要是依靠對「社會事實」進行具體的經驗研究所獲得,是通過觀察、調查、實驗等等實證途徑獲得「第一手」資料,從中檢驗理論假設,分析概括出理論知識來。因此,社會學研究總是從理論假設開始,通過經驗研究來驗證基本假設。社會學研究的這種實證性特徵集中表現在它對社會調查的重視上。社會學在自身形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調查資料,發展與完善了各種社會調查理論、方法、技術,從而使之成為社會學研究的基本特色,並為社會學大量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了條件~

⑹ 社會學中從功能論的角度分析運動這個社會現象求!!!

結構功能主義認為社會的進步是社會各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復雜化,內造成分化,然後互相短期沖容突,接受,適應的過程,導致了社會整個大系統越來越復雜也就越來越完善。
沖突論認為的社會進步就是利益集團互相博弈的過程,其中心就是圍繞權力與利益的博弈。
互動論認為社會的所有存在都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所形成的所謂袖裡乾坤,也就是共同擁有的符號,社會的進步就是在人與人不斷交流過程中不斷豐富復雜的符號系統。

⑺ 社會科學中的有機體的含義是什麼比如在社會學中

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是我們理解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視角,是我們運用唯物史觀分析社會歷史問題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論依據,也是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重新解讀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點。當前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一、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提出及其基本內容「有機體」本來是一個生物學術語,用來泛指那些能夠自我生存和發展的生命體。人類發展史上,將社會看成是一個有機體的觀點自古有之。後來一些思想家把這個概念應用到社會科學領域,把人類社會比做「有機體」,從而提出了「社會有機體」思想。法國的孔德以及英國的斯賓塞不僅把社會視為「有機體」,並且還對它進行過比較專門而有價值的探討,他們對社會有機體的理解具有較大影響。作為社會學的創始人,孔德(Augste Comte,1798-1857)把社會與生物學中的「個體有機論」進行了比較,認為社會是遠遠復雜於生物的高級機體,它具有多種多樣的集團、階級和機構,需要更多的平衡與和諧,需要有更好的分工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