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在六個月前被診斷為驚恐障礙焦慮症,曾經有想學心理學來做自我調整,請看下面。
醫者不自醫,即便是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也是有督導的。如果想緩解自己的情況,可以選擇接觸一些比較輕松的事物,比如說輕音樂,有氧運動等等。
㈡ 有沒有關於哲學或者心理學的動漫或者電影 介紹幾部
在這個心理學統治抄的世界裡,其實我們處處都會看到心理學的影子,比如說以前的動畫《聖鬥士》,裡面的一些拳法,就是很講究「道」的,也就是講究哲學的思考和哲學的方法的運用。
關於心理學的電影,就更多了。《A面B面》從哲學的角度告訴我們世界物質的正反兩方面。至於說《心靈捕手》,就在一定程度上告訴了我們如何在臨床進行真正的心理咨詢。《變態者電影指南》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一些電影中的潛意識的隱喻。呵呵。
好的,回答請採納,也請您在有其它問題時聯系我。謝謝。
㈢ 用心理學來分析自我
自我評估是心理學中自我意識的一個方面
自我評價是心理學中自我意識的一個方面,是指人對本身前提、素質、才乾等各方面情形的一種斷定。大學新生對自我的評價切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涯中的學習效力、職業抉擇和事業奮斗中的自信念。
正確的自我評價是贊助咱們作出正確的奮斗方向的條件。在實踐的鑒別中,大航海時代4威力加強版,在與他人的比較中,要使思維方法盡可能地全面些、辯證些、機動些。
准確地進行自我評價個別能夠通過兩種渠道:直接的自我評價跟間接的自我評估,魔獸秘籍大全。
人的常識、能力通常是處於離散、朦朧狀況的,須要人們一直地發掘、發現和開發。從個人喜好愛好、思維方法的特色、毅力的恆久性、已有的知識構造、獻身精力與果敢魅力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核和測試,將為你作出迷信的自我評價供給有利的輔助。
間接的自我評價法,是指通過與他人行動的對比及情況的對照,發現自我熟悉的錯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每次跟一位友人聊天,這是一些人不能對自己作出正確的自我評價的起因之一。當事者迷,那麼就不妨用與別人比擬較的方式及用自己在不同領域中取得的不同結果比較的辦法辨別一下。
其次,是用本人在不同范疇的實際中(如對各個科目標學習)獲得的不同成就相比擬,以發明自己的長處,斷定斗爭的目的。
對女大學生來說,她們在自我評價的標題上常常會存在兩重性,一方面好空想,把個人的境遇、發展、前程勾勒得殘暴多彩;另一方面又時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才能,自我評價常常是過謙的甚至是比較自大的。
進行直接的自我評價,首先要熟習到自己的天然條件,包含健康情況、心理狀態、感情特點、愛好偏向、知識水準、專業專長、智力情況、能力特點,還可以測定一下自己的生物節律周期、智商指數、氣質類型、性情類型等作為參考。
「生成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短處。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卻有高明的組織才能;有的人興許不解數字之謎,但卻心靈手巧,擅長工藝;有的人可能不會琴棋書畫,但熱愛大做作,精於園藝;有的人或者記不住良多外語單詞,但有一副動聽的歌喉,善於文藝。
㈣ 機動能力什麼意思
機動能力,即實施機動作戰的能力,主要有機動的規模、速度、手段三方面。
機動:
軍隊為爭取主動或為形成較敵有利的態勢,有組織地移動兵力和轉移火力的行動。按性質、任務和規模分為戰略機動、戰役機動和戰術機動。按空間分為地面機動、空中機動和水上(下)機動。按內容分為兵力機動和火力機動。兵力機動有翼側機動、沿正面機動、由後向前的機動和由前向後的機動。 突擊 、 包圍 、迂迴、退卻 等都是兵力機動的樣式。火力機動,一般是通過改變射擊方向或射擊距離完成的。適時而靈活地實施機動,是殲滅敵人、取得作戰勝利的極為重要的條件。
因作戰目的和情況的不同,機動的時機、規模和方法也各不相同。諸如進攻時,為了合圍敵人,增強突擊力量,斷敵退路,阻敵增援或追殲逃敵,都須適時實施機動。防禦時,為了加強受威脅方向的力量, 封閉突破口 或實施反擊等,也須實施機動。機動時,應切實掌握有利時機,行動力求隱蔽、迅速,出敵不意,採取措施限制和破壞敵之 反機動 ,周密組織 協同動作
和可靠的地面與空中掩護以及其他保障。機動制勝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戰爭中就得到運用。《孫子·勢篇》中提出的「以正合、以奇勝」的用兵原則,就含有機動的思想。古代戰爭中的機動,是隨著車戰、步戰、騎戰的逐步發展而形成的。那時的機動是在 戰場 上採取變換各種陣法,近距離的移動和迂迴、包圍等手段進行的。17世紀以後,隨著 步兵 、 騎兵 和 炮兵 聯合作戰的出現,兵力機動和火力機動的內容和手段也隨之有所變化。20世紀,特別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來,由於武器裝備的不斷更新,機動的規模、手段和速度等又有了巨大的發展。它不僅在地面,而且在空中和海上都被廣泛運用,成為一種重要的、常見的作戰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 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常常以出敵不意的機動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四渡赤水 ,以高度靈活的機動行動,擺脫了國民黨軍隊重兵的圍追堵截。在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性機動,打亂了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的戰略部署(見 進軍大別山 )。
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未來戰爭中,軍隊機動能力將進一步提高,機動的規模、速度、手段等將有更大的變化,機動與反機動的斗爭也將更加復雜和激烈。
㈤ 考駕校教練證要具備哪些條件
一、理論教練員
1、取得相應的機動車駕駛證,具有2年以上安全駕駛經歷;
2、年齡不超過60周歲;
3、具有汽車及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或者汽車及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規、駕駛理論、機動車構造、交通安全心理學、常用傷員急救等安全駕駛知識,了解車輛環保和節約能源的有關知識,了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教學知識,具備編寫教案、規范講解的授課能力。
二、駕駛操作教練員
1、取得相應的機動車駕駛證,符合安全駕駛經歷和相應車型駕駛經歷的要求;
2、年齡不超過60周歲;
3、具有汽車及相關專業中專或者高中以上學歷;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規、駕駛理論、機動車構造、交通安全心理學和應急駕駛的基本知識,熟悉車輛維護和常見故障診斷、車輛環保和節約能源的有關知識,具備駕駛要領講解、駕駛動作示範、指導駕駛的教學能力。
(5)心理學機動擴展閱讀
一、根據《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規定,教學人員分為以下幾類:
1、普通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理論教練員證。
2、普通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實際操作教練員證。
3、道路客貨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培訓教練員證。
4、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從業資格培訓教練員證。
二、根據《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有關規定,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有下列不具備安全條件情形之一的,由發證機關吊銷其從業資格證件:
1、機動車駕駛培訓教練員身體健康狀況不符合有關機動車駕駛和相關從業要求且沒有主動申請注銷從業資格的。
2、機動車駕駛培訓教練員發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且負主要責任的。
3、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立即採取消除措施,繼續作業的。
被吊銷的從業資格證件應當由發證機關公告作廢並登記歸檔。
㈥ 心理學,現實里的夢里與現實的人.
種種理論說的都很玄,我說說自己這些年做夢的感覺和經驗。我們每個人都做夢,每天醒來都會記得很多夢,也會忘記更多的夢,但無論什麼樣的夢,在醒來以後都會發現在夢里的經歷和場景其實都很假,或者是很荒誕,比如夢里大多沒有顏色,有時死去的人也會在夢里出現等等。但做夢的時候我們幾乎不太可能意識到這些不合理,更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偶爾可能我們自己會發現自己在夢中,我曾經有過多次這種經歷,用下面引用的書來說有點「清明之夢」的意思,但也僅限於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具體的思維、感知依然是不靈活的,我記得最近一次我在夢里發現家裡進來壞人,為了醒來我甚至用匕首扎了自己的肚子。醒來回憶夢境,會發現夢里依然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只有清醒才會發現。
那究竟夢里的經歷和清醒時候的判斷究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就像你說的現實與夢混合為一體的時候,如何用心理學解釋當時似醒非醒的狀態?明明能意識到一些現實,但卻同時又類似有做夢的特徵?
我的想法是:做夢也好,半夢半醒也罷,其實當時的意識狀態是處於類似於催眠的狀態,就是意識的注意力被限制在某個狹窄的方面。具體說我們現實清醒的時候隨時隨地都接觸著海量的信息,但所有耳聞目睹、所感所想的信息並不是全部被意識到,而是經過篩選,這就是注意。就像戰爭中拚死戰斗以後可能才會發現自己受傷了,這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後忽略了某些疼痛。就像在催眠中,被催眠者雖然清醒,也能看到聽到周圍的一切,可他的注意力被限制了,身邊的一切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不是沒聽到,沒看到,而是不被注意力所察覺。具體說到做夢,我們做夢的時候大腦只有局部細胞活躍起來,因此我們會感覺到種種夢境,但更多的腦細胞依然在沉睡,我們的感覺通道很多是關閉的,所以夢中我們往往看不到顏色,看不到與夢中情節無關的其他景象,但卻一點也意識不到這種「看不到」是不正常的。
半睡半醒也是這樣,有時候人特別勞累,精神恍惚的時候,迷迷糊糊無法入睡時候,可能也會出現這種感受,會覺得自己似乎看到、聽到某些虛幻的東西,就像做夢。但這時畢竟我們還沒有真正睡著,許多感覺通道還沒有完全關閉,而這時候大腦中尚未沉睡的腦細胞要遠遠多於睡眠時刻,所以很容易意識到自己虛幻的感覺中的不合理之處。
我的總結是:夢和被催眠、半夢半醒這三種狀態中的感知判斷是有類似之處的,都是聽、看、觸、嗅、味、思、疑等各種感覺、知覺、邏輯判斷等通道大多被關閉,只有個別的腦細胞活躍起來,所以在夢中會感覺到各種不同的經歷體驗,偶爾會察覺自己在做夢,但只有完全醒來,才能依賴清醒時刻的理智發現夢中的不合理之處。
㈦ 教育學心理學是機考還是筆試啊是60分過嗎
筆試,120分的題,一般都是70到75分過,這個每年分數線不一樣
㈧ 心理學如何正確面對戀愛中的挫折,沖突
第一,沉著冷靜,不慌不怒。
第二,增強自信,提高勇氣。
第三,審時度勢,迂迴取勝。所謂迂迴取勝,即目標不變,方法變了。
第四,再接再厲,鍥而不舍。當你遇到挫折時,要勇往直前。你的既定目標不變,努力的程度加倍。
第五,移花接木,靈活機動。倘若原來太高的目標一時無法實現,可用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來替代,這也是一種適應的方式。
第六,尋找原因,理清思路。當你受挫時,先靜下心來把可能產生的原因尋找出來,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七,情緒轉移,尋求升華。可以通過自己喜愛的集郵、寫作、書法、美術、音樂、舞蹈、體育鍛煉等方式,使情緒得以調適,情感得以升華。
第八,學會宣洩,擺脫壓力。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有人惆悵,有人猶豫,此時不妨找一兩個親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裡的話全部傾吐出來。從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洩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帶來的精神壓力,可以減輕精神疲勞;同時,宣洩也是一種自我心理救護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緒得到淡化和減輕。
第九,必要時求助於心理咨詢。當人們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時,不妨求助於心理咨詢機構。心理醫生會對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循循善誘,使你從「山窮水復疑無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第十,學會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洩積郁、平衡心態、製造快樂的良方。當你遭受挫折時,不妨採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比如「吃虧是福」、「破財免災」、「有失有得」等等來調節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難得糊塗」,冷靜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調整心態。
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風得意,事事順心。面對挫折能夠虛懷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種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徹悟人生的大度。一個人要想保持健康的心境,就需要升華精神,修煉道德,積蓄能量,風趣樂觀。正如馬克思所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㈨ 結合自身的個性心理,從機動車駕駛者和行人兩個角度談談如何防範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1.出行前(後)的有效避險知識
行車前,要認真做好車輛的檢查工作,特別是對輪胎、轉向、制動、燈光、安全帶等的檢查。
輪胎--氣壓與泄漏,防範行駛中突然爆胎而釀成翻車、跑偏等意外車禍。
轉向--零部件情況,防範行駛中機構因振動松脫而釀成轉向失控最終導致傷亡。
制動--管路零部件,防範行駛中漏氣、漏油等而釀成追尾、跑偏直至重大車禍。
車燈--有無損壞等,防範行駛中無法明確自車的行進目標而極易釀成追尾、刮擦等險情。
裝備--有無遺忘等,防範行駛中出現意想不到的險情時自救,如著火用的滅火器、備胎、破窗小錘等。
裝載--有無超載超限、超員等,始終是車輛行駛過程中最大的「天敵」,防範行駛途中出現剎車失靈、軸承端裂、壓塌公路橋梁等情況出現。
作為駕駛員,對以上項目的檢查,並非要求我們每位駕駛員都會去做,但必須懂得這些項目檢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學會留意自車狀況,發現隱患所在。例如,最易被忽視的「輪胎檢查」,恰恰是重中之重、生命攸關的項目,平時一定要學會注意到在正常狀態下,輪胎與地面接觸時是如何形狀,偶然發現輪胎有些變形了,就應馬上意識到,輪胎是不是被扎了?氣壓是否不足了?等等,發現問題,自己又無法解決時,應當及時到維修企業進行檢查和修理。
起動車輛前,駕駛員首先要系好安全帶。安全帶,可謂駕駛員的「生命帶」,正確使用安全帶,在發生正面撞車時,死亡率可減少57%,側面撞車時可減少44%,翻車時可減少80%。安全駕駛首先從系好安全帶做起。
2.行車中的有效避險知識
行車中的事故防範比起出行前(後)的情況要復雜得多。當前,公路歷程不斷延伸、交通量與日劇增、交通行為千差萬別,如何在行車中有效防範意外事故,需要駕駛員特別強化和提高預見性駕駛、應急駕駛和特殊環境駕駛三方面的能力。
(一)預見性駕駛
許多交通事故都是由於駕駛員對險情確認遲緩或判斷失誤所致。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預測在什麼的場合會有怎樣的險情,對於安全駕駛非常重要。
學會判斷--不要因錯誤判斷或盲目自信導致事故;及時確認--對復雜的交通環境中可能出現的險情進行及時確認;有效操作--根據險情的程度,理智的採取相應駕駛操作。
預見可能發生的行車危險
可能的危險信號
應預測到的危險
看得見的危險
前方有玩耍、上學或放學的兒童 跑到行車道上、突然改變奔跑方向
前方車輛要在道路右側停車 行人搶行跑上主路的危險、開車門的危險
在優先道路上行駛時,有車輛從左(右)交叉路口行駛 從自己車輛前面橫穿的危險
看不見的危險
前方有停放的車輛 行人會從停止車輛前面突然跑出的危險
對面有大型汽車左轉時 車輛會從大車背後駛來的危險
行駛在交叉路口前,從右後方有摩托車駛來 颳倒摩托車的危險
(二)應急駕駛
很多交通事故往往是因為一些突然情況所致,比如:爆胎、轉向失控、制動失靈、火災、碰撞、天災(地震、發大水等)。駕駛員一旦遇上這些緊急情況,一定要採取必要的應急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或化解事故帶來的損失和傷亡。
行駛中的應急情況
造成的因素
應急駕駛措施
輪胎漏氣
氣門心漏氣、車輪被扎 1、緊握轉向盤,慢慢制動減速,極力控制方向,駛離行車道;2、不要採取緊急制動,避免翻車或他車追尾
輪胎爆裂
超載、氣壓不足(輪胎側壁彎曲折斷)、氣壓過高、銳利物傷及、過度磨損等而導致車輛在持續高速行駛中,其薄弱部位突然破裂 1、後輪爆胎時,車輪搖擺,但不會失控,只要雙手握緊轉向盤,車輛還能保持直線行駛;2、前輪爆胎時,危險較大,但一定要極力控制轉向盤,迅速搶掛低檔
轉向失控
方向柱等零部件松動、脫落等故障 1、若能保持直線行駛狀態時,切勿緊急制動;2、手要輕捏制動握把;3、若車輛偏離直行方向時,應果斷制動
制動失靈
制動鼓、回位彈簧、制動摩擦片等故障 1、握緊轉向盤,搶掛低檔;2、避讓障礙物,避讓中要掌握「先避人,後避物」的原則
(三)特殊環境駕駛
在惡劣條件下駕駛,行車視線受阻,道路狀況變差,往往出現平時道路上從未出現過的、不可預見的異常情況。為了確保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安全行車,駕駛員應對下列各種惡劣條件下的駕駛予以充分了解。
雨天駕駛:車輛在潮濕的路面上行駛時,車輪的附著力隨車速的增加而急劇變小,很容易發生「水滑」現象,因此,駕駛員不能急踩制動踏板或猛打轉向盤。
霧天駕駛:霧天能見度降低,視野變窄,視線模糊。要防範行駛中行過晚發現前方交通狀況(行人、慢行車、故障車、事故車、凹坑等),並防範其他駕駛員未發現自車而導致事故,因此,必須及時開啟防霧燈、減速,並保持安全車距。
冰雪路駕駛:融雪在零度以下時凝結成薄冰,路面極滑。要防範行駛中因緊急制動而側滑、與其他車輛發生接觸等,必須降低車速、加大安全距離緩慢行車。
泥濘路駕駛:因路面松軟粘稠,行駛阻力大。要防範行駛中車輛側滑而引發交通車禍,駕駛員必須停車察看、控制車速,並掌握勻速一次性通過等技能。
涉水駕駛:因水流作用,路橋可能受到損壞,此時事故隱患極大。要防範因冒險涉水行駛而釀成重大車禍,駕駛員必須預先對險情調查,並掌握一定的涉水駕駛要領。
山路駕駛:因山區道路地形復雜,路面崎嶇不平、坡陡彎急和氣候變化無常,比較平路駕駛,其駕駛特點與危險性均非同一般。要防範山路行駛中的不測,駕駛員必須充分做好進入山區道路前的准備(物品、車檢、氣候調查、路線、休息),進入山區道路要注意主動避讓、適時鳴喇叭,以取保山路行車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一直以來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但近年來,在社會經濟建設日益強盛、人均收入逐年增高、全國道路通車里程逐漸增長、特別是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機動車擁有量也在逐年遞增,而車輛的交通違章和行人交通安全知識的匱乏,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屢屢發生,令人扼腕的同時,也對公安機關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借「蝴蝶效應」就行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危害進行思考的同時,提出幾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與大家共勉。
行人:
一、「蝴蝶效應」的簡述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於1963年提出「蝴蝶效應」,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洛倫茲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延伸到行人發生交通事故,就是指:在整過交通活動中,行人、車輛微小的違法行為,就會導致巨大後果的發生。
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每年,雖然公安交通管理、安監等相關部門都針對行人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形式各樣的、不計其數的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行人也大都具備了較強的安全防範意識,但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數仍未明顯減少。就拿我縣今年上半年的死亡事故來說,行人死亡數占交通事故總死亡數的48.57%,在行人死亡數中,50周歲以上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總數的0.59%,18周歲以上50周歲以下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總數的1.76%,18周歲以下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總數的17.65%,且全是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此筆者認為,此類事故源於行人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年齡的原因。就我縣發生的死亡事故中,行人死亡的年齡特徵主要集中在年齡較大的老人和較小的孩子。老人由於年齡較大,身體反應較慢,甚至因身體的器官退化,如:耳背、腿腳不利索等造成避讓不及而發生事故。小孩則是由於年齡較小,沒有危險意識,不懂交通規則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二是不善於運用交通安全知識的原因。老年人在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方面的能力較為緩慢,且運用能力也較差;兒童在接受交通安全知識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交通安全知識來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也就較弱,年齡在7周歲以下的兒童更是無法靈活運用安全知識來保護自己,再小一些的孩子在危險來臨時也許還沒有意識到。
三是監護不力的原因。老年人在出行時,家屬一般都沒有專門陪同,即使一同外出,都未在意老人在參與交通活動時,由於年老體弱且在思維方面、身體反應方面較慢,由此存在的安全隱患未引起足夠重視。小孩由於活潑好動,但危險意識較差甚至沒有危險意識,家長輕視或忽視了安全隱患的存在,特別是公路沿線的居民,自認孩子打從一出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日常生活中也教育不少,因此輕信危險能夠避免,而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事故發生後的危害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後,行人參與交通活動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凸顯出來,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由「蝴蝶效應」看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即在社會學界來說: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的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據觀察,往往行人發生交通事故後,家屬的第一反應就是抓住車方駕駛員和車主,輕則辱罵,重則出手毆打。又由於行人一般都是發生交通事故地點附近的居民或是事故地點附近居民的親屬,因此,在發生事故後,勢必會迅速的集結一定數量的群眾,形成圍觀,甚至造成交通阻塞。作為交通民警,在處理此類事故中如果方式方法不當,就會加劇此類事故的惡性發展,進而將矛盾引到公安機關甚至政府頭上,引起群體性事件。今年3月12日,在我縣309省道202KM+800M處陳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無號牌摩托車將行人陳某某(男,7歲,家中獨子)撞死的交通事故,事故地點是死者家屬門口,又是場鎮邊,在事故發生後約10分鍾,現場就匯集了死者親屬、圍觀群眾近200人,死者親屬情緒相當激動,在事故發生時由於又有一輛軍車經過,事故摩托車駕駛員及死者親屬都曾一度稱:是軍車再次撞擊陳某某才致其死亡的。由此,我隊民警專門成立了專案組,開展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最後將是軍車再次撞擊致陳某某死亡的可能性排除。而事故摩托車既無保險,駕駛員陳某家庭經濟又相當困難,最後,駕駛員在其親屬處東拼西湊才湊足安葬費,在當地的鎮、村、組幹部開展了大量工作後,家屬才將屍體埋葬。試想,一個失去孩子的不幸家庭,長期積郁導致嚴重的精神問題,極有可能由仇恨社會轉而報復社會以尋求心理平衡,從而對社會造成隱性威脅,甚至引發社會「風暴」。
四、防範對策
在明白了「蝴蝶效應」後,我們不難發現,小的付出可以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歸結於一句眾所周知的話:「細節決定成敗」。即關注細節,防微杜漸,注重關聯,控制全局。筆者認為公安機關應從「嚴」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以達到預防行人發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目的。
(一)嚴格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宣傳工作,確保群眾提高自身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一是積極推進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社會化進程。交通安全宣傳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僅靠交警一家唱獨角戲顯得勢單力薄,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要讓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由「一家管」變為「大家管」。為推進交通安全宣傳的社會化進程,全方位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各級公安機關要積極建議地方政府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列入精神文明建設范疇,明確各職能部門在宣教工作中的職責,建立社會化的宣傳教育網路,要求各社會團體、機關、學校、企業、街道和鄉、村等單位對所屬群眾履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和管理的義務,並把交通安全工作作為評定精神文明建設達標的一項內容,形成強大的宣傳教育聲勢;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與合作,充分藉助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辦好宣傳教育欄目,擴大社會影響。以此帶動全社會人人關心交通安全,人人學習交通法規,人人遵守交通法規,使全民族的交通法制觀念、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文明意識普遍提高。
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交通安全教育考核指標,明確獎懲措施,確保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取得實效。長期以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缺乏科學的考核指標,一般以宣傳工作信息數量為考核指標,筆者以為這一指標很難保證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效,必須堅持工作數量與工作質量相結合,既考慮工作完成數量,又考慮工作質量(包括人們對交通法規的知曉率和守法率),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明確獎懲措施,充分調動廣大民警的工作積極性。
三是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科學研究,不斷改進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化宣傳教育的內涵。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涉及法學、心理學、工程學等多學科知識,必須加強對交通宣傳教育的科學研究,充分挖掘交通安全的人文內涵,創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思路,創造適合現代社會生活的宣傳教育方式、方法,潛移默化地提升群眾的交通道德水平和現代公民意識。要人們明白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是否規范不僅僅是我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情。遵守交通規則,是一種社會責任。要在宣傳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培養具有較高交通道德素質的文明公民,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交通文明素質比較低的現狀,進而創造出和諧、文明、安全的交通環境。
(二)嚴厲打擊道路交通違章行為,減少因交通違章對行人生命造成的危害。
一是加大對貨運車輛超載行為的查處力度。貨運車輛由於體型龐大,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視線盲區,加之超載造成的機件、制動等隱患,在路面行駛過程中,由於行人躲避不及,或是因視線盲區而造成對行人生命的危害。
二是加大對摩托車違章行為的處罰力度。由於摩托車經濟實惠,是縣級以下鄉鎮及農村居民出行代步的首要選擇,但結合近年來發生的交通事故致行人死亡事故分析,摩托車駕駛人交通安全知識欠缺,加之駕駛技術差,在行車過程中超速、超員等交通違章行為造成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死亡的事故屢屢發生,加大對摩托車違章行為的查處力度,嚴禁無牌、無證車輛上路行駛,提高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減少因摩托車違章致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發生。
三是加大「酒駕」查處力度,確保不因「酒駕」而致行人死亡的事故發生。由於酒後駕駛機動車時,駕駛員在思維反應、行為操作上較之未飲酒時都要緩慢,當行人在正常行走時,可能都會碰上因「酒駕」失控的車輛而無辜的丟掉生命。
四是加大對超速車輛的處罰力度。在交通事故統計中有這樣一種概述:十起事故九起快。意思是在發生的交通事故中,以車速快慢來統計分析:十起交通事故就有九起是因車速過快造成的。雖然這樣的統計說法感覺有些誇大,但不難看出,車速過快是引發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車速過快,當駕駛人判斷出危險情況發生後將信息傳到大腦,並由大腦發出信號對車輛進行避險操作的這一過程常人至少要500毫秒,而如果時速在60公里的車輛在正常行駛過程中,當發現危險到採取措施這個反應過程,車輛至少行駛了8.33米以上,因此,當車行速度過快時,遇到緊急情況發生事故就是必然的結果。
(三)做嚴、做細死者家屬的心裡引導,確保不因事故的發生給社會、政府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後,家屬是最難接受現實的,特別是死者系青壯年或是未成年人的,對家庭造成的危害就會更為劇烈,甚至會使家庭成員精神崩潰,使一個家庭重新返貧、解體,這是作為政府最不願看到的一幕。對於死者家屬,要從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最好是民政、婦聯、基層村、社,在轄區群眾家庭發生了類似不幸後,主動介入,積極開導,並定期不定期的進行慰問、交談,征對死者是未成年人且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計生、村、社等部門應積極幫助辦理准予生育證明,讓這類家庭盡快增添孩子,幫助其親屬早日走出失去孩子的心理陰影。
另外,往往行人在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後,家屬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到肇事的駕駛員討要說法,特別是一些公路沿線的居民,性格原本就很急躁,加之親屬的突然死亡,可能就會對肇事駕駛員輕則辱罵,重則就會拳腳相交或要求駕駛員背屍、磕頭、頂孝,並將屍體上的血液摸在肇事駕駛員的臉上、身上等較為極端的行為。而民警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將矛盾指向公安部門,進而直指政府。因此,民警在處理類似事故時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以及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解釋上都要慎重,不因事故處理過程中的過失造成與死者家屬形成矛盾甚至處於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