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哲學支配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學支配

發布時間: 2021-03-21 10:02:36

㈠ 思想支配行動的哲學名言

王陽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

㈡ 心理學中的三個哲學問題

文/夏 休

為博諸君一笑而作。

整理了一段心理學中的哲學問題,就形而上而言,心理學依附於哲學,還沒有自己的學科範式。如同物理學有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一樣,很多「理論心理學家」尤其在早期,都是屬於哲學思辨范疇的。心理學中永恆的疑問自然要歸類於哲學問題。

Question1.心身關系mind-body mind.
一元論認為心身不可分的單一實體,二者間沒有因果關系,受單一原則支配。
一元論包括(1)唯物論,身體是唯一身體,身外無心,心只是腦的機能而已。(2)唯心論,精神是終極實體,身體活動是心的表現。

二元論認為心與身是兩個獨立實體,受不同原理支配。
二元論包括(1)心身交感論,認為心身相互影響,且心對身影響更大。(2)心身平行論,認為二者同時產生,獨立運行,互不影響。

教科書中「心理」「意識」定義為「腦的機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這是一元論唯物主義定義。即,身體是唯一實體,心理只是生理的機能罷了。
唯物主義中的「物質」是什麼?
(1)外在物理,文化環境。如埃里克森人類文化學
(2)生物,化學過程。格賽爾成熟勢力說(生理成熟程度對動作發展的決定意義),詹姆士格蘭理論(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
(3)基因

二元論理論呢?康南巴德學說(情緒和生理體驗同時發生,二者平行運作),皮亞傑認為意識為蘊含體系和神經系統為因果體系,二者各自平行運作。

thinking:心身關系是個究極問題,甚至影響哲學根基。從心理學層面看,個人傾向二元身心交感。主流教育倡導一元辯證唯物論,也並沒有對與錯。
只是此問或許可參照人類的自殺行為做探討。人與動物不同,動物因為心理疾病,無法做出一些維持生命的活動,以至於結束了生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殺。因為大多數動物都沒有自我意識。有少量可能的例外,比如黑猩猩。如果一個動物不知道何為「我」,自然無法做出「我要殺死我」的決定。那麼,自殺的前提是具有「意識」,這種「意識」與身體的動物性求生本能進行了較量,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變數分離的方式。也就是:認為心身相互影響,且心對身影響更大

㈢ 比利所有哲學語句

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無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別來接受。

支配自己的命運需要大智慧,計劃的執行只需要笨人就行。

我們知道,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裡,我們才不再悲傷。

大多數的人都會在不同的時間里想做一大堆不同的事。

神是由那些畏懼未知事物的人創造出來的,人們崇拜耶穌,是因為他們畏懼死後可能發生的事。

我們知道,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沒有感情的世界... ...但是,沒有感情的世界正是沒有痛苦的世界。

由於不理會真實世界的事物,因此我們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裡和平相處。

人都只會做下承諾,然後就忘了。不要離開我!

看到這里我還是有兩個疑惑,那些人格出現的時候怎麼會知道自己叫什麼,還有各種體態特徵呢?他們不都是負載在比利身上的么?說性格、擅長不一樣可以理解,怎麼眼睛、頭發的顏色、身高體重還會有區別?真的是不理解!

有件事你必須記著,你接受過審判,獲刑無罪,如今在我眼裡你已不是罪犯。無論你曾經做過什麼,或者你體內的人做過什麼,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你開始了一個新的人生。你在這兒所做的一切,你的進步狀況、接受各種事物的情況——如何與比利相處、自我融合——都是為了使病情好轉。你必須有這樣的願望,在這兒不會有人看不起你。

阿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必須要有人站出來。那裡有一盞很大的白色聚光燈,每個人都待在那盞燈周圍,看著它或者在床上睡覺;誰要是站在光圈裡,誰就得到這個世界來。阿瑟告訴我們,站在那兒的人才擁有知覺。

「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他說道,「我想我已經有正常人的反應了,我能感受到我常聽到的『悲喜交集的情感』了,這是以前未曾有過的感覺。」

盡管返回了現實,但是我仍在思考內心的爭辯。那隻討厭的蟲逃掉了。我暗自滿足於自己的知覺,因精神與肉體的勝利而感到驕傲。在精神上我並非無能,仍然還有戰斗能力。我沒輸但也沒贏。我打破一扇窗,但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么做。

他是個強奸犯,他精神有病,但我不能不同情和憐憫他,他依然是個心底善良的人。比利,可憐可憫,卻不可恨,因為他也是受害者,或者說他受的傷害超過了所有人。

由於不理會真實世界的事物,因此我們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裡和平相處。我們知道,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沒有感情的世界……但是,沒有感情的世界也正是沒有痛苦的世界。

突然,這還是生平頭一遭,在未經角色轉換的情況下,他覺得自己像他們,這就是真正的融合,他已成了廿四個不同人格的整合體了,他既未變成羅賓漢,也未變成超人,而是一個非常普通、反社會、沒有耐性卻擁有智慧與才能的年輕人。正如喬哈丁醫師曾經說過的,融合後的比利,或許會遠不如各個「人格」的總和。

「真是個蠢蛋!」他說:「該擔心的是你的性命,結果你卻擔心貞操!」

這里可以欣賞到前方的景色溶入虛無飄渺的意境中。清晨三點是他最喜歡的時刻。

㈣ 哲學里的三大規律 五大范疇是什麼關系

三大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五大范疇:是對事物最普遍的辯證關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辯證思維的邏輯形式,它們從不同側面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發展。

內容和形式: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必須通過形式表現,形式對內容具有反作用,內容和形式存在於統一體中,不可分割。

現象和本質: 本質和現象是揭示客觀事物內部聯系和外在表現之間相互關系的范疇,二者既對立又統一。

原因和結果: 對立表現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圍內,原因和結果具有確定的界限和先後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結果就是結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顛倒。

可能性和現實: 對立表現在:可能性是潛在的、尚未成為現實的東西,現實則是已經存在的東西。

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


(4)哲學支配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社會經濟學的分析手段,擅長於用矛盾沖突的觀點分析社會中利益存在沖突的社會群體,是一套「經典」的社會學理論。

馬克思採取了唯物的看待歷史的觀點,假設社會變化的原動力在於階級之間的沖突。認為歷史有其客觀的支配規律,認為社會變化是辯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對階層沖突的分析來幫助理解系統性的經濟社會變遷。

㈤ 什麼樣的態度,他們還得受哲學的支配.問題只在於

怎樣理解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自然科學家可以採取他們所願意採取的那種專態度,他們屬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問題只在於:他們是願意受一種壞的時髦哲學的支配呢?還是願意受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的形式的支配。」

㈥ 哲學上的矛盾到底是什麼

所謂哲學,也可以說它研究的是最普遍的規律性,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自專然、社會、屬思維)不存在哲學揭示的規律不受到哲學闡釋的規律支配。哲學所說的矛盾是指無論任何東西都是矛盾體都有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組成,都是一分為二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就沒有問題,(正和負,作用和反作用,雌和雄,加和減,呼和吸,上和下等等),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比如所有的量都可以數1、2、3等等),但各種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比如一個、一斤、一尺等等),叫做矛盾的特殊性。這樣「矛盾」思考問題的根本意義,更在於研究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大多不是勢均力敵的,雙方斗爭的結果彼消此長,矛盾狀況就發生變化,於是事物就發展變化,這就是矛盾的斗爭性。基本的是這些,詳細的去讀《矛盾論》

㈦ 支配型和被支配型的人

分析型溝通的特點有有條不紊、語調單一、合乎邏輯、准確語言、注意細節等等。支配型溝通特點有果斷、獨立、有能力、熱情、有作為等等。 分析(英語:Analysis)是將復雜的話題或事物逐漸拆分的過程,以此來達到對話題更好的理解。盡管「分析」作為一個正式的概念在近年來才逐步建立起來,這一技巧自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經應用在了數學、邏輯學等多個領域。分析可以指:金融分析;系統分析;分析化學;分析力學;結構分析(土木工程);模流分析(塑膠);頻率分析(密碼學);時間序列分析(統計學);數學分析(數學);實分析;復分析;調和分析;泛函分析維數分析;語意分析(語言學);語音分析(語言學);哲學分析。支配是指支配主體按照給定的條件和目標,對支配客體施加影響的過程和行為。最初運用於技術工程系統。現在,支配的概念更加廣泛,它已用於生命機體、人類社會和管理系統之中。從一定意義上說,管理的過程就是支配的過程。因此,支配既是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又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

㈧ 如何理解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提到的壞的時髦哲學的支配

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視自然科學,然而不論馬克思還是恩格斯,在當時所處的條件下都不可能把大量時間花費在更深地研究自然科學問題上。馬克思幾乎把全部精力用於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資本論》的寫作上,而恩格斯為了在經濟上援助馬克思,違心地過著商人兼職業革命活動家的雙重生活,對自然科學只能時斷時續地作些零碎和片斷的研究。在1870年9月恩格斯從曼徹斯特移居倫敦之後,才終於擺脫了商業的羈絆,把主要精力投注到自然科學的研究之中。他曾花了近八年的時間對數學和自然科學進行比較廣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實現了他自己所謂的「脫毛」的過程。正是從這時起,恩格斯計劃寫一本《自然辯證法》巨著。大約從1873年到1876年間,恩格斯搜集了大量的自然科學材料,但是僅寫了一個《導言》和一些論文札記;1876年到1878年春,恩格斯因忙於和杜林主義作斗爭,暫停了《自然辯證法》一書的寫作,但在《反杜林論》中利用了他所積累的大量自然科學材料;1878年後,恩格斯繼續研究自然科學,寫成了《自然辯證法》一書的大部分論文和一部分札記;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由於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整理《資本論》第二、三卷遺稿,同時還擔負起了對國際工人運動的全部指導工作,所以只能斷斷續續地寫作一部分,最終沒能全部完成。
《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於1873年至1886年期間陸續寫作的一部未完成的哲學著作。在恩格斯生前除2篇(《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和《神靈世界中的自然研究》)外其餘均未發表。直到1925年才由蘇聯第一次以德、俄文對照本的形式正式出版。
《自然辯證法》之所以產生於這個時期,除了個人興趣的原因外,還有更為深廣的社會歷史原因。首先,恩格斯寫作《自然辯證法》是為了引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自然科學的健康發展。19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在歐洲大陸已經得到了巨大發展,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巴黎公社起義失敗的經驗表明,無產階級要在與資產階級的斗爭中取得最終勝利,必須有自己的政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為指導。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和無產階級革命經驗的總結,而且也是對自然科學成就的概括和總結。然而,要確立唯物的同時又是辯證的自然觀,需要具備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這正是恩格斯研究自然辯證法的根本目的。其次,當時,一些自然科學家在資產階級思潮的影響下,由於缺乏唯物主義立場,受形而上學的束縛,因而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為了把自然科學從唯心主義神學的束縛下解脫出來,為了引導自然科學健康發展,也必須創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科學觀,即創立自然辯證法的理論。第三,在當時的自然科學領域內,由於自然科學的許多新的發現,積累了大量的科學材料,迫切需要運用正確的哲學觀點以及方法去概括和總結,以指導和促進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恩格斯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決心寫作《自然辯證法》的。
《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它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如果說馬克思貢獻了作為歷史辯證法典範的《資本論》的辯證法,恩格斯則正好提供了自然界的辯證法。一方面《自然辯證法》的誕生標志著舊自然觀的終結,它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首次全面論述了自然界的辯證法,探討了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從而引起了自然觀的偉大變革。另一方面,《自然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首次正確解決了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相互關系問題。《自然辯證法》還為自然科學家提供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方法論和辯證邏輯等偉大的認識工具。

㈨ 為什麼自然哲學家採取的態度受到哲學的支配

因為所有的社會存在/社會表現都表現/體現出哲學的存在,

這是哲學的本質,是哲學的必然,

至於支配,無從談起,因為它本質上不存在,它不是一種具體的和現實的直接的和標准化/條例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