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獲諾貝爾獎的俄羅斯科學家有誰
伊•巴甫洛夫(1849-1936)著名生理學家,1904年因在血液循環與消化生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被專授予諾貝爾醫屬學與生理學獎。
伊•梅契尼柯夫(1845-1916)著名生物學家與病理學家,比較病理學、進化胎生學、微生物和免疫學的奠基人之一,1908年與德國科學家P•歐利希共獲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尼•謝苗諾夫(1896-1986)著名化學物理學家,開辟了有關燃燒、爆炸、火焰傳播的獨立研究領域,1934年創建了鏈反應的數量通論,1956年與美國科學家C•欣謝爾伍德共獲諾貝爾化學獎。
巴•切連科夫(1904-1958)物理學家,1934年在蘇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時發現了「切連科夫效應」,於1958年與蘇聯物理學家塔姆、弗蘭克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伊•弗蘭克(1908-1990)物理學家,1937年與塔姆一起,對切連科夫效應提出了理論解釋,三人因此同獲195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貳』 俄國物理學家 Рейсе 怎麼讀
lieyisai 列伊塞
連到一塊讀就可以了
『叄』 俄羅斯哪那個城市的物理學教授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物理獎:
1901 W.C.倫琴 德國 發現倫琴射線(X射線)
1902 H.A.洛倫茲 荷蘭 塞曼效應的發現和研究
P.塞曼 荷蘭
1903 H.A.貝克勒爾 法國 發現天然鈾元素的放射性
P.居里 法國 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發現放射性元素釙與鐳並發現釷也有放射性
M.S.居里 法國
1904 L.瑞利 英國 在氣體密度的研究中發現氬
1905 P.勒鈉德 德國 陰極射線的研究
1906 J.J湯姆孫 英國 通過氣體電傳導性的研究,測出電子的電荷與質量的比值
1907 A.A邁克耳孫 美國 創造精密的光學儀器和用以進行光譜學度量學的研究,並精確測出光速
1908 G.里普曼 法國 發明應用干涉現象的天然彩色攝影技術
1909 G.馬可尼 義大利 發明無線電極及其對發展無線電通訊的貢獻
C.F.布勞恩 德國
1910 J.D.范德瓦耳斯 荷蘭 對氣體和液體狀態方程的研究
1911 W.維恩 德國 熱輻射定律的導出和研究
1912 N.G.達倫 瑞典 發明點燃航標燈和浮標燈的瓦斯自動調節器
1913 H.K.昂尼斯 荷蘭 在低溫下研究物質的性質並製成液態氦
1914 M.V.勞厄 德國 發現倫琴射線通過晶體時的衍射,既用於決定X射線的波長又證明了晶體的原子點陣結構
1915 W.H.布拉格 英國 用倫琴射線分析晶體結構
W.L.布拉格 英國
1917 C.G.巴克拉 英國 發現標識元素的次級倫琴輻射
1918 M.V.普朗克 德國 研究輻射的量子理論,發現基本量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設,解釋了電磁輻射的經驗定律
1919 J.斯塔克 德國 發現陰極射線中的多普勒效應和原子光譜線在電場中的分裂
1920 C.E.吉洛姆 法國 發現鎳鋼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在精密儀器中的應用
1921 A.愛因斯坦 德國 對現物理方面的貢獻,特別是闡明光電效應的定律
1922 N.玻爾 丹麥 研究原子結構和原子輻射,提出他的原子結構模型
1923 R.A.密立根 美國 研究元電荷和光電效應,通過油滴實驗證明電荷有最小單位
1924 K.M.G.西格班 瑞典 倫琴射線光譜學方面的發現和研究
1925 J.弗蘭克 德國 發現電子撞擊原子時出現的規律性
G.L.赫茲 德國
1926 J.B.佩林 法國 研究物質分裂結構,並發現沉積作用的平衡
1927 A.H.康普頓 美國 發現康普頓效應
C.T.R.威爾孫 英國 發明用雲霧室觀察帶電粒子,使帶電粒子的軌跡變為可見
1928 O.W.里查孫 英國 熱離子現象的研究,並發現里查孫定律
1929 L.V.德布羅意 法國 電子波動性的理論研究
1930 C.V.拉曼 印度 研究光的散射並發現拉曼效應
1932 W.海森堡 德國 創立量子力學,並導致氫的同素異形的發現
1933 E.薛定諤 奧地利 量子力學的廣泛發展
P.A.M.狄立克 英國 量子力學的廣泛發展,並預言正電子的存在
1935 J.查德威克 英國 發現中子
1936 V.F赫斯 奧地利 發現宇宙射線
C.D.安德孫 美國 發現正電子
1937 J.P.湯姆孫 英國 通過實驗發現受電子照射的晶體中的干涉現象
C.J.戴維孫 美國 通過實驗發現晶體對電子的衍射作用
1938 E.費米 義大利 發現新放射性元素和慢中子引起的核反應
1939 F.O.勞倫斯 美國 研製迴旋加速器以及利用它所取得的成果,特別是有關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
1943 O.斯特恩 美國 測定質子磁矩
1944 I.I.拉比 美國 用共振方法測量原子核的磁性
1945 W.泡利 奧地利 發現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6 P.W.布里奇曼 美國 研製高壓裝置並創立了高壓物理
1947 E.V.阿普頓 英國 發現電離層中反射無線電波的阿普頓層
1948 P.M.S.布萊克特 英國 改進威爾孫雲霧室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線方面的發現
1949 湯川秀樹 日本 用數學方法預見介子的存在
1950 C.F.鮑威爾 英國 研究核過程的攝影法並發現介子
1951 J.D.科克羅夫特 英國 首先利用人工所加速的粒子開展原子核
E.T.S.瓦爾頓 愛爾蘭 蛻變的研究
1952 E.M.珀塞爾 美國 核磁精密測量新方法的發展及有關的發現
F.布洛赫 美國
1953 F.塞爾尼克 荷蘭 論證相襯法,特別是研製相差顯微鏡
1954 M.玻恩 德國 對量子力學的基礎研究,特別是量子力學中波函數的統計解釋
W.W.G.玻特 德國 符合法的提出及分析宇宙輻射
1955 P.庫什 美國 精密測定電子磁矩
W.E.拉姆 美國 發現氫光譜的精細結構
1956 W.肖克萊 美國 研究半導體並發明晶體管
W.H.布拉頓 美國
J.巴丁 美國
1957 李政道 美國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稱守恆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獲重大發現
楊振寧 美國
1958 P.A.切連柯夫 前蘇聯 發現並解釋切連柯夫效應(高速帶電粒子在透明物質中傳遞時放出藍光的現象)
I.M.弗蘭克 前蘇聯
I.Y.塔姆 前蘇聯
1959 E.薩克雷 美國 發現反質子
O.張伯倫 美國
1960 D.A.格拉塞爾 美國 發明氣泡室
1961 R.霍夫斯塔特 美國 由高能電子散射研究原子核的結構
R.L.穆斯堡 德國 研究r射線的無反沖共振吸收和發現穆斯堡效應
1962 L.D.朗道 前蘇聯 研究凝聚態物質的理論,特別是液氦的研究
1963 E.P.維格納 美國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論的研究,特別是發現和應用對稱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貢獻
M.G.邁耶 美國 發現原子核結構殼層模型理論,成功地解釋原子核的長周期和其它幻數性質的問題
J.H.D.詹森 德國
1964 C.H.湯斯 美國 在量子電子學領域中的基礎研究導致了根據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原理構成振盪器和放大器
N.G.巴索夫 前蘇聯 用於產生激光光束的振盪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
A.M.普洛霍羅夫 前蘇聯 在量子電子學中的研究工作導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製作
1965 R.P.費曼 美國 量子電動力學的研究,包括對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意義深遠的結果
J.S.施溫格 美國
朝永振一郎 日本
1966 A.卡斯特萊 法國 發現並發展光學方法以研究原子的能級的貢獻
1967 H.A.貝特 美國 恆星能量的產生方面的理論
1968 L.W.阿爾瓦雷斯 美國 對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決定性的貢獻,特別是通過發展氫氣泡室和數據分析技術而發現許多共振態
1969 M.蓋爾曼 美國 關於基本粒子的分類和相互作用的發現,提出「誇克」粒子理論
1970 H.O.G.阿爾文 瑞典 磁流體力學的基礎研究和發現並在等離子體物理中找到廣泛應用
L.E.F.尼爾 法國 反鐵磁性和鐵氧體磁性的基本研究和發現,這在固體物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
1971 D.加波 英國 全息攝影術的發明及發展
1972 J.巴丁 美國 提出所謂BCS理論的超導性理論
L.N.庫珀 美國
J.R.斯萊弗 美國
1973 B.D.約瑟夫森 英國 關於固體中隧道現象的發現,從理論上預言了超導電流能夠通過隧道阻擋層(即約瑟夫森效應)
江崎嶺於奈 日本 從實驗上發現半導體中的隧道效應
I.迦埃弗 美國 從實驗上發現超導體中的隧道效應
1974 M.賴爾 英國 研究射電天文學,尤其是孔徑綜合技術方面的創造與發展
A.赫威期 英國 射電天文學方面的先驅性研究,在發現脈沖星方面起決定性角色
1975 A.N.玻爾 丹麥 發現原子核中集體運動與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系,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原子核結構理論
B.R.莫特爾孫 丹麥 原子核內部結構的研究工作
L.J.雷恩瓦特 美國
1976 B.里克特 美國 分別獨立地發現了新粒子J/Ψ,其質量約為質子質量的三倍,壽命比共振態的壽命長上萬倍
丁肇中 美國
1977 P.W.安德孫 美國 對晶態與非晶態固體的電子結構作了基本的理論研究,提出「固態」物理理論
J.H.范弗萊克 美國 對磁性與不規則系統的電子結構作了基本研究
N.F.莫特 英國
1978 A.A.彭齊亞斯 美國 3K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
R.W.威爾孫 美國
P.L.卡皮查 前蘇聯 建成液化氮的新裝置,證實氮亞超流低溫物理學
1979 S.L.格拉肖 美國 建立弱電統一理論,特別是預言弱電流的存在
S.溫伯格 美國
A.L.薩拉姆 巴基斯坦
1980 J.W.克羅寧 美國 CP不對稱性的發現
V.L.菲奇 美國
1981 N.布洛姆伯根 美國 激光光譜學與非線性光學的研究
A.L.肖洛 美國
K.M.瑟巴 瑞典 高分辨電子能譜的研究
1982 K.威爾孫 美國 關於相變的臨界現象
1983 S.錢德拉塞卡爾 美國 恆星結構和演化方面的理論研究
W.福勒 美國 宇宙間化學元素形成方面的核反應的理論研究和實驗
1984 C.魯比亞 義大利 由於他們的努力導致了中間玻色子的發現
S.范德梅爾 荷蘭
1985 K.V.克利青 德國 量子霍耳效應
1986 E.魯斯卡 德國 電子物理領域的基礎研究工作,設計出世界上第1架電子顯微鏡
G.賓尼 瑞士 設計出掃描式隧道效應顯微鏡
H.羅雷爾 瑞士
1987 J.G.柏諾茲 美國 發現新的超導材料
K.A.穆勒 美國
1988 L.M.萊德曼 美國 從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過發現μ介子中微子從而對輕粒子對稱結構進行論證
M.施瓦茨 美國
J.斯坦伯格 英國
1989 N.F.拉姆齊 美國 發明原子銫鍾及提出氫微波激射技術
W.保羅 德國 創造捕集原子的方法以達到能極其精確地研究一個電子或離子
H.G.德梅爾特 美國
1990 J.傑羅姆 美國 發現誇克存在的第一個實驗證明
H.肯德爾 美國
R.泰勒 加拿大
1991 P.G.德燃納 法國 液晶基礎研究
1992 J.夏帕克 法國 對粒子探測器特別是多絲正比室的發明和發展
1993 J.泰勒 美國 發現一對脈沖星,質量為兩個太陽的質量,而直徑僅10-30km,故引力場極強,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間接證據
L.赫爾斯 美國
1994 C.沙爾 美國 發展中子散射技術
B.布羅克豪斯 加拿大
1995 M.L.珀爾 美國 珀爾及其合作者發現了τ輕子 雷恩斯與C.考溫首次成功地觀察到電子反中微子他們在輕子研究方面的先驅性工作,為建立輕子-誇克層次上的物質結構圖像作出了重大貢獻
F.雷恩斯 美國
1996 戴維.李 美國 發現氦-3中的超流動性
奧謝羅夫 美國
R.C.里查森 美國
1997 朱棣文 美國 激光冷卻和陷俘原子
K.塔諾季 法國
菲利浦斯 美國
1998 勞克林 美國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
斯特默 美國
崔琦 美國
1999 H.霍夫特 荷蘭 證明組成宇宙的粒子運動方面的開拓性研究
馬丁努斯-韋爾特曼 荷蘭
2000 授予三位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們的工作,特別是他們所發明的快速晶體管、激光二級管和集成線路(晶元)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這三位科學家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約飛物理技術學院的Zhores I. Alferov,美國加州聖巴巴拉加州大學的Herbert Kroemer,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Jack S. Kilby。獎金總額為900萬瑞典克朗,前兩位物理學家分享其中的一半。
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科學家艾里克A.科納爾、德國科學家沃爾夫岡.凱特納以及美國科學家卡爾E.威依邁,三人將共同平分1千萬瑞典克郎的獎金。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稱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打開了人類觀測宇宙的兩個新「窗口」。
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擁有俄羅斯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俄羅斯科學家維塔利·金茨堡以及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安東尼·萊格特,以表彰他們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作出的開創性貢獻。
2004年度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格羅斯、戴維·波利澤和弗蘭克·維爾澤克。今年的諾貝爾單項大獎獎金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6萬美元。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授予這三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文告中稱,他們是因在誇克粒子理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才獲此獎項的。誇克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基本粒子。這三位科學家對誇克的研究使科學更接近於實現它為「所有的事情構建理論」的夢想。
200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約翰·霍爾、特奧多爾·亨施和羅伊·格勞伯
成就:研究成果可改進GPS技術
未來手機信號更清楚
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約翰·L·霍爾、哈佛大學的羅伊·J·格勞貝爾,以及德國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簡稱慕尼黑大學)的特奧多爾·亨施。
『肆』 誰知道世界10位著名物理學家地名字及他們地發明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
邁克耳孫-
麥克斯韋-是19世紀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麥克斯韋主要從事電磁理論、分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光學、力學、彈性理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綜合之一。
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且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即開普勒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
洛倫茲-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生於阿納姆,畢業於萊頓大學1875年獲博士學位。洛倫茲是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
楞次-俄國物理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主要從事電學的研究。建立了楞次定律
焦耳-焦耳,英國傑出的物理學家。焦耳一生都在從事實驗研究工作,在電磁學、熱學、氣體分子動理論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赫茲-,德國物理學家,生於漢堡。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惠更斯-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伽利略-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是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合貫通了數學、天文學、物理學三門科學的科學巨人。伽利略是科學革命的先驅,畢生把哥白尼、開普勒開創的新世界觀加以證明和廣泛宣傳。
高斯-德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1777年4月30日生於德國布倫瑞克。高斯長期從事於數學並將數學應用於物理學、天文學和大地測量學等領域的研究,著述豐富,成就甚多。
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是電磁場理論的奠基人
愛因斯坦-德國物理學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他的科學業績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早期對布朗運動的研究;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開辟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
笛卡兒-,1596年3月13日,在法國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島上的圖朗城.笛卡兒最早認識到慣性定律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所在,最早把慣性定律作為原理加以確立。
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
布儒斯特-蘇格蘭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光學方面的研究
貝爾-電話發明家,1847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市。
夠了不?
『伍』 俄羅斯物理學家編寫趣味物理書
《趣味代數學》,1959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蘇)別萊利曼著,丁壽田.朱美琨譯,182頁,青年科學叢書,32開本,8.8品。
『陸』 俄國物理學家波波夫有什麼貢獻
波波夫對無線電通信的傑出貢獻,是他發現了天線的作用。在一次實驗中,波波夫發現金屬屑檢波器的靈敏度異常地高。接收電磁波的距離比起平時有明顯的增加。他沒放過這個異常現象,仔細地觀察了周圍環境,也沒發現什麼變化。找了很多原因,但都-一排除了。他感到很奇怪,再試一次,靈敏度還是異常的高。忽然,他瞥見有一根導線搭在檢波器上。很明顯,這根導線增加了檢波器的接收能力,增加了靈敏度。波波夫真是喜出望外,提高機器的靈敏度,增加傳收距離的願望竟在這無意中達到了。他使用的這根導線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線。波波夫用這架機器首先去檢測雷電。他把莫爾斯電報機接在機器上,在一個雷電風雨交加的夏夜,他的接收機收到了空中的雷電,並用莫爾斯電報機上的紙條記錄了下來。
『柒』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按年代列表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
邁克耳孫-
麥克斯韋-是19世紀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麥克斯韋主要從事電磁理論、分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光學、力學、彈性理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綜合之一。
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且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即開普勒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
洛倫茲-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生於阿納姆,畢業於萊頓大學1875年獲博士學位。洛倫茲是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
楞次-俄國物理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主要從事電學的研究。建立了楞次定律
焦耳-焦耳,英國傑出的物理學家。焦耳一生都在從事實驗研究工作,在電磁學、熱學、氣體分子動理論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赫茲-,德國物理學家,生於漢堡。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惠更斯-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伽利略-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是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合貫通了數學、天文學、物理學三門科學的科學巨人。伽利略是科學革命的先驅,畢生把哥白尼、開普勒開創的新世界觀加以證明和廣泛宣傳。
高斯-德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1777年4月30日生於德國布倫瑞克。高斯長期從事於數學並將數學應用於物理學、天文學和大地測量學等領域的研究,著述豐富,成就甚多。
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是電磁場理論的奠基人
愛因斯坦-德國物理學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他的科學業績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早期對布朗運動的研究;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開辟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
笛卡兒-,1596年3月13日,在法國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島上的圖朗城.笛卡兒最早認識到慣性定律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所在,最早把慣性定律作為原理加以確立。
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
布儒斯特-蘇格蘭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光學方面的研究
貝爾-電話發明家,1847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市。
『捌』 俄羅斯有什麼著名的科學家
俄羅斯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例如:
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
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范圍非常廣泛,特別是在1760年第一次提出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創立了熱的動力學說,並創建了玻璃科學。1755年,他創辦了俄羅斯第一所大學 -- 莫斯科大學。
尼古拉•羅巴切夫斯基
在1829年創立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後來被社會公認並完全替代了歐幾里得。喀山大學畢業生。隨後在喀山大學任教,並出任校長。
德米特里•門捷列夫
在1869年發現基本自然定律-—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他製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夠將現有元素分類,並據以預見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和它們的性能。被公認為材料科學發現史上最偉大事件。
發現電磁波的實際應用,比如,電磁波在無線電通訊領域的使用。 在1895年創建了當時最完善的無線電收音機。
伊萬•巴甫洛夫
致力於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學方面的出色成果而榮獲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金,成為俄羅斯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尼古拉•茹科夫斯基
「俄羅斯航空之父」。現代航空科學的開拓者。莫斯科大學畢業,隨後在此任教。
尼古拉•巴索夫
第一個量子發生器、其他一系列激光器的創始人。196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畢業。
彼得•卡皮察
因低溫物理學方面的基本發現和發明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獎。液化氣體工業裝置的發明人。聖彼得堡立技術大學畢業。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安德烈•薩哈羅夫
可控制熱核反應的先驅者之一。 參與第一枚氫彈的研發(1953年)。著名的公民自由思想的擁護者。在197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謝爾蓋•科羅廖夫
蘇聯宇宙火箭技術和應用宇宙航行學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成就 -- 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人類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的飛行(1961年)。
安德烈•圖波列夫
航空設計師。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超音速客機Tu-144(1968年)。 參與過一百種以上飛機的創建,其中70個進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爾費羅夫
在半導體、半導體電子學和量子電子學方面有著五十多項發明並發表了五百多篇科學論文。特別是製造了第一個發光二極體。 2000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列寧格勒電子技術學院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