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人格的社會學解釋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人格的社會學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3-21 05:56:14

『壹』 社會學中個人的人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

在社會學中,「社會化」是一個有著特定內涵的專門術語。在廣 義社會化的觀點看來,社會化不僅是一個「生物人」向「社會人」轉 變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內化社會價值標准、學習角色技能、適應社會 生活的過程。由於成年人生活中同樣存在這樣一些問題,因此,社會 化不僅僅是青少年時期才會面臨的問題,而是一個貫穿人生始終的過 程。社會化概念的內涵存在三種不同的理解角度:文化的角度、人格 發展的角度和社會結構的角度。 迄今為止,社會學一共區分了五種類型的社會化。它們是:初始 社會化、預期社會化、發展社會化、逆向社會化和再社會化。這五種 類型,有的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比如初始社會化;有的則是不一定會 經歷的,比如再社會化。 由於社會化關繫到個體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社會文化的傳承和延 續,社會結構的維系和發展,不言而喻,它對於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行 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表現在:第一,社會化是社會按照一定 的標准培養、塑造自己的社會成員的過程;第二,文化具有完善個體 人格、維系社會共同體、推動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功能,文化 的統一和延續是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 第五章 人的社會化 第二節 社會化的條件和主體 生物個體的人經過社會化,能夠成為具備社會知識、掌握社 會規范的社會人,而為什麼豬、狗、牛、羊等動物不能呢?這說明, 社會化需要一定的生物條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經過社會化而成為 社會人的。另一方面,那些「狼孩」、「豬孩」和「熊孩」,具備了 人類的生物條件,為什麼最終卻只能像動物一樣爬行和嚎叫,而不能 成為正常的社會人呢?這說明,社會化是需要一定社會條件的,離開 這些條件,即使具備了生物條件的人類個體也不能成為正常的社會人。 個體的社會化是以人的生物遺傳素質為基礎的。在生物界中,只 有人類個體能夠接受社會化的訓練而具備社會屬性並參與人類社會生 活,人以外的其他動物則沒有這種能力。也就是說,離開了人類特有 的生物素質,社會化的活動就無法進行。這種社會化所依賴的生物基 礎主要在於人類具有經生物進化和人類長期勞動實踐而形成的高度發 達的大腦。人腦在容量和結構上與其他動物有很大差別,從而使人腦 在功能上大大超過動物的腦,形成了人類具有接受社會化的一系列潛 在能力。 人的社會化過程會涉及一系列個人、群體和機構。這些個人、群 體和機構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者被稱為社會化的主體。 這些主體主要 包括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同齡群體和大眾傳播媒介等。對於一個 健康、正常的兒童來說,其社會化過程的完成還有賴於他所處的環境 中是否具備社會化所必需的這些社會條件。如果剝奪了某些必要的社 會環境條件,個體社會化必然出現重大缺陷而無法達到正常的水平。

『貳』 人格到底是什麼

你這里的人格指的是為人的信譽和名聲。

理學中的人格有如下解釋:

人格,英文personality,這個詞源於拉丁語Persona,是指演員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好比我們今天戲劇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臉譜。心理學借用了這個詞,使之成為一個專門的術語,用來說明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於他人的精神面貌。把人格比喻為面具,好象是一種褻瀆,但又不得不承認這個比喻的貼切。
那麼什麼是人格?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定義,莫衷一是,至今還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的說法。人格心理學家阿爾波特說:「人格乃是個人適應環境的獨特的身心體系」;艾森克說:「人格乃是決定個人適應環境的個人性格、氣質、能力和生理特徵」;卡特爾說:「人格乃是可以用來預測個人在一定情況下所作行為反應的特質」。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從這種意義上說,人格的本質就是人的社會性。人若脫離了社會,不與人們交往,也就談不到人格,至少不是健全的人格。就像初生的嬰兒只能算是個體,還沒有人格;人格乃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人際關系的結晶。所以,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質基礎的人,在不盡相同的社會環境中所形成的意識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是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等諸多學科研究的對象,心理學只是從意識傾向和個性心理特殊方面去研究它。

『叄』 請問人格該怎麼樣解釋

人格
personality

個體特有的特質模式及行為傾向的統一體。又稱個性。人格是個體內在的在行為上的傾向性,它表現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自我,是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給人以特色的身心組織。
人格有生理類型和心理類型兩類。生理類型分類如古希臘體液的氣質分類、中國古代陰陽25人分類、E.克雷奇默的體型分類等。心理類型分類如榮格把人分為外傾和內傾兩類;E.施普蘭格爾把人格分為理論、經濟、藝術、社會、政治 、宗教6型。這些是根據人的思想、情感、感覺、意志等特點來劃分的。
有代表性的人格理論有以下幾種:①特質理論把人格當作許多個別特點的組合。認為對一個人的描述如能確實代表此人在某種情境下的行為特點,它也預示在另外的場合下他將會怎樣表現。這種行為的一致性和傾向性可概括為某人的人格結構,即特質,它是人格最基本的測量單元,也是行為不同於他人又相似於他人的原因。②精神分析人格理論創始人S.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兩部分。意識只佔心理生活的小部分,是淺層的經驗部分;無意識是深層的、更重要的部分,對人的思想和行為起主導和決定的作用。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一動力組織,其能量的來源是「里比多」(即性力)。心理性慾的發展階段也就是人格的發展階段。任何階段的發展阻止或停滯都會對個體的人格產生持續的後效。弗洛伊德過分強調人格的本能和生物方面,受到其他新精神分析論者的批評和修正。他們強調社會及文化因素的決定性影響,被稱為精神分析「社會文化歷史學派」。③現象學人格理論把注意力集中在個人的當前和未來。如C.羅傑斯強調人的功能的完善性;A.馬斯洛的人的自我實現觀點等。他們都強調個人是如何知覺和解釋事物的,都重視個體對世界的獨有的觀點。

『肆』 人格的內涵包括哪些

人格是指一個人對內外環境刺激所持有的反應方式(或態度)和行為模式」,其內涵非常豐富,包括性格、氣質、素質、興趣、愛好、才能、能力、智力、理想、信念、道德品質、責任心、榮譽感等等。
「人格」:反映一個人真實、恆定的對社會的態度。從社會學觀點看, 人格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統一;按照倫理學觀點,人格是指人在道德品質上的善惡程度;從法律學觀點去認識,人格是指人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在一些心理學 人格表示個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人格,必須從人的本質即人的本性著眼。人格是人作為人的資格, 這種資格直接源於人的本性,人是由於具有了人的本性才成其為人、才具有作人的資格的。 人的本性確指人的「內核」,人格指謂人的「含核之果」。
因此,在我看來,人格是人作為 人的資格,是人的本性的統一的、綜合的表現。 
人格是指一個人經常出現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是具有特徵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模式,它可以區分每個人和他人之不 同,而且在不同的時間和情境中具有持久性。

『伍』 社會學,怎麼解釋

社會學是具體地研究社會主體、社會行為和社會關系的學科。
1、社會學和社會哲學是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2、社會學和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等學科是並列關系,統稱社會科學;或者說,社會學是社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陸』 人格的兩種解釋是哪個著名學者指出的

是弗洛伊德說的。
"人格"一詞可做兩種解釋:一是心理學里的個性,主要指氣質和性格。二是社會學里的品格。前者是個體的差異,即人格的個性特徵。但兩者又密不可分,很難區別人格的個性特徵和品格特徵。教師的人格,即體現著教師之間的個性差異,諸如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穩定的態度、積極的興趣、剛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
人格心理學為心理學的分支之一,可簡單定義為研究一個人所特有的行為模式的心理學。「Personality」一般都會被譯作「性格」,心理學學界則把它譯為「人格」。「人格」不單包括性格,還包括信念、自跡氦管教攮寄歸犀害簍我觀念等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佔,赴英國避難,次年於倫敦逝世。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柒』 社會學意義上的人格

在社會學中,「社會化」是一個有著特定內涵的專門術語。在廣 義社會化的觀點看來,社會化不僅是一個「生物人」向「社會人」轉 變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內化社會價值標准、學習角色技能、適應社會 生活的過程。
由於成年人生活中同樣存在這樣一些問題,因此,社會 化不僅僅是青少年時期才會面臨的問題,而是一個貫穿人生始終的過 程。社會化概念的內涵存在三種不同的理解角度:文化的角度、人格 發展的角度和社會結構的角度。
迄今為止,社會學一共區分了五種類型的社會化。它們是:初始 社會化、預期社會化、發展社會化、逆向社會化和再社會化。這五種 類型,有的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比如初始社會化;有的則是不一定會 經歷的,比如再社會化。 由於社會化關繫到個體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社會文化的傳承和延 續,社會結構的維系和發展,不言而喻,它對於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行 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表現在:
第一,社會化是社會按照一定 的標准培養、塑造自己的社會成員的過程;
第二,文化具有完善個體 人格、維系社會共同體、推動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功能,文化 的統一和延續是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 第五章 人的社會化 第二節 社會化的條件和主體 生物個體的人經過社會化,能夠成為具備社會知識、掌握社 會規范的社會人,而為什麼豬、狗、牛、羊等動物不能呢?
這說明, 社會化需要一定的生物條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經過社會化而成為 社會人的。另一方面,那些「狼孩」、「豬孩」和「熊孩」,具備了 人類的生物條件,為什麼最終卻只能像動物一樣爬行和嚎叫,而不能 成為正常的社會人呢?這說明,社會化是需要一定社會條件的,離開 這些條件,即使具備了生物條件的人類個體也不能成為正常的社會人。 個體的社會化是以人的生物遺傳素質為基礎的。在生物界中,只 有人類個體能夠接受社會化的訓練而具備社會屬性並參與人類社會生 活,人以外的其他動物則沒有這種能力。也就是說,離開了人類特有 的生物素質,社會化的活動就無法進行。這種社會化所依賴的生物基 礎主要在於人類具有經生物進化和人類長期勞動實踐而形成的高度發 達的大腦。人腦在容量和結構上與其他動物有很大差別,從而使人腦 在功能上大大超過動物的腦,形成了人類具有接受社會化的一系列潛 在能力。 人的社會化過程會涉及一系列個人、群體和機構。這些個人、群 體和機構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者被稱為社會化的主體。 這些主體主要 包括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同齡群體和大眾傳播媒介等。對於一個 健康、正常的兒童來說,其社會化過程的完成還有賴於他所處的環境 中是否具備社會化所必需的這些社會條件。如果剝奪了某些必要的社 會環境條件,個體社會化必然出現重大缺陷而無法達到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