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
(1)19世紀政治、經濟與教育的發展。19世紀後半期,隨著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普及文化教育,於是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行教育改革,使得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增加了。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教育過程本身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教育家逐漸認識到心理學知識在「了解受教育者的學習活動和規律,以改善教育過程的組織,提高教育工作的效力」方面的重要性,如裴斯泰洛齊曾主張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本性,並提出「教學要心理化」,這在客觀上推動著教育心理學的產生。(2)19世紀心理科學的發展。19世紀下半葉,由於自然科學的發展,許多原來從事物理、數學、生物或醫學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把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引入心理學,使心理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能採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研究的學科,從此心理學脫離哲學轉變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教育心理學的產生,是與心理科學的發展直接相連的。心理科學的發展,為教育心理學作為一個獨立分枝,從心理學中分出提供了可能。
2. 教育心理學的產生
教育心理學的產生,就是心理學與教育結合並逐漸形成一個獨立分枝的歷史過程。19世紀,隨著心理學的發展,不少學者試圖用心理學的觀點來論證教育過程。赫爾巴特是第一個明確提出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學者。早在1806年,他就發表了《普通教育學》一書。該書企圖用心理學的觀點來闡述教育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教學的理論問題。1835年,他又寫了《教育學講授綱要》,對前書所述的一系列教育心理學思想作了補充與發揮。赫爾巴特將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嘗試,對教育心理學的產生,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繼赫爾巴特之後,在教育工作中最早嘗試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是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他於1868年發表的《人是教育的對象》,不僅在俄國教育心理學發展史上有重大的意義,而且對於世界各國研究教育心理學發展史學的工作,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著作。其後,俄國教育家卡普捷列夫於1877年發表了《教育心理學》一書。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學著作。但由於它並沒有提供一個獨立的學科內容體系,因此,並不意味著教育心理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從此確立了。繼前面幾位先行者的心理與教育相結合的嘗試之後,類似的著作在其他各國不斷出現,但這些著作多數是把心理學知識通過推論,移植於教育的,對實際的教育心理學問題很少專門研究。這類著作的主要貢獻在於促使人們去關心教育心理學問題,但並不等於很好地解決了教育問題。由此,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提倡對兒童身心進行實驗研究的「實驗教育學運動」。「實驗教育學運動」的倡導者是德國教育家莫依曼和拉伊。他們重視對兒童身心發展與改進教育方法的實驗研究思想,深深打動了歐美的許多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在他們的倡導下,掀起了一場實驗教育運動。這對後來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測驗與實驗的應用、兒童身心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教育心理學產生做出突出貢獻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他立志於用准確、精密的數量化方法研究和解決有關學習問題。1903年,他寫成《教育心理學》一書,後來擴展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並於1913—1914年出版。在該書中,桑代克創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的完整體系,從而正式確立了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地位,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正式誕生。
⑵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誰被公認為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體系自桑代克而確立,因此他是現代教育心理學的奠基專人。
埃德伍德·桑代克(屬1874—1949)出生於馬薩諸塞州。1895年入哈佛大學,師從詹姆士。1896年在哈佛大學開始用小雞做實驗。後來得到卡特爾的幫助,轉赴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繼續用貓、狗等做實驗。1898年以《動物的智慧:動物聯想過程的實驗研究》論文獲博士學位。
科學前沿:
1心理現象是客觀事實的反應。人的心理活動,是客觀事物作用於人所引起的人的高級精神活動,是腦的反射活動。
2、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研究心理現象的規律,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機制、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徵的相互關系等多方面的規律性。
3、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研究原則是辯證唯物主義。
4、心理的生理機制包括心理現象的反射機制、刺激過程、中樞神經過程及效應過程。
5、影響心理的因素一般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言語、情緒和情感、意志、技能、能力、氣質、性格。
⑶ 在教育心理學初創期出現過哪三位重要的學科人物,其中有誰到訪過中國
20世紀20年代以前,是教育心理學的初創期。被譽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奠基人」的烏
申斯基於1867年出版《教育人類學》的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識的必要源泉,卡普捷列夫
於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學》一書,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這一時期貢獻最大的是桑
代克,他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⑷ 教育心理學之父
桑代克。
桑代克創立教育心理學學科,使教育心理學從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桑代克被稱為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⑸ 教育心理學之父是誰
桑代克被稱來為「現代教育心理學自之父」。廖世承是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 被稱為教育心理學 之父
桑代克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科學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是第一個系統論述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桑代克把人和動物的學習定義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認為這種聯結的形成是通過盲目的嘗試一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這樣一個往復的過程習得的。他的這一觀點是建立在小貓「迷箱」的動物實驗基礎上的。
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教育家。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1919年從美國布郎大學學成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及東大附中、上海光華大學、光華附中、國立師范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第一師范學院、上海師范學院,並曾任主任、副校長、副院長、院長等職。
⑹ 俄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愛德抄華·李·桑代克提出了一襲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
教育心理學創始人
並創立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使教育心理學從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桑代克被稱為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⑺ 俄國教育心理學奠基人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維奇·烏申斯基(1824-1871)是19世紀俄國教育家,被稱版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權人"。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維奇·烏申斯基(1824—1871)是19世紀俄國教育家。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曾任法律專科學校教師、孤兒院教師、斯莫爾尼貴族女子學院學監。曾因傾向進步而被解職,並被遣送出國,滯留國外達五年之久。
在烏申斯基的教育著作中,《論公共教育的民族性》(1857)一文佔有重要地位。此文是針對當時俄國主張抄襲其他民族教育制度的西歐派以及抱殘守缺的「國粹」派(斯拉夫派)而提出來的。在此文中,烏申斯基將民族性理解為每個民族由其歷史、地理和自然條件所形成的特點,主張以教育的民族性原則為教育學體系的基礎,指出教育的民族性原則的特徵是具有本民族特色,不盲目抄襲(但不排斥借鑒)別國的教育制度,將祖國語言置於教學的基礎,教育權應還之於民等。教育的民族性思想也貫穿在烏申斯基的其他著作中,並成為烏申斯基最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之一。
⑻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是誰
桑代克(E. L. Thordike,1874-1949)
⑼ 心理學之父與教育心理學之父是誰
心理學之父是威廉·馮特,教育心理學之父是桑代克。
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之父。他學識淵博,著述甚豐,一生作品達540餘篇,研究領域涉及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物理學、邏輯學、語言學、倫理學、宗教等。
1879年12月,馮特在大學里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起初學校並不太支持這個實驗室的運行,但是馮特的課越來越受歡迎,1882年實驗室從開始一個單間搬到了有11個房間的新地址,1897年實驗室甚至有了一座獨立的樓。
1881年,馮特創辦《哲學研究》雜志。這是第一個專業的實驗心理學的雜志。
(9)教育心理學奠基人擴展閱讀:
在馮特的心理學體系中,個體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的直接經驗;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
馮特認為實驗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他認為心理學和自然科學都是以經驗為研究對象,但是,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的。從經驗的主體來看,感覺、感情、意志等心理過程是主體直接經驗到的,是直接經驗(immediate experience),這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從經驗的客體來看,人對於外部世界的經驗是通過間接推論而認知的,是間接經驗(mediate experience),它是自然科學的對象。因此,馮特把心理學稱為「直接經驗的學科」。
馮特認為,實驗心理學只能研究個體的直接經驗,而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如觀念、情緒、意志等,則需要在民族心理學的體系中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