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各年級心理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各年級心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3-20 03:14:08

㈠ 請問下,要讀幾年級才學心理學

一般大學才能報考心理學 本科 一般4年 研究生3年 現在有專業碩士 可只讀兩年 當然初中高中都可以咨詢 不過心理學在國內發展哈很一般 不像國外 是大系 工作什麼的可能不好找

㈡ 兒童教育與發展心理學實驗,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問題,來研究不同階段兒童的反應,主要研究對象是各年級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出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
心理學家為了測定兒童的勇敢,設計了一個名叫「拾柴火」的教育性試驗。實驗者以保育院的40個小朋友為對象,把一些濕的柴火放在離宿舍不遠的地方,而把一些乾柴火放在山溝里。在冬天的夜晚,實驗者要求兒童去取柴火,發現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溝里去取柴, ① 。在幾個月的時間里,通過教育, ② ,但仍有20多個孩子沒有多大變化。這個實驗使實驗者觀察到, ③ 。
①而大部分孩子怕黑,寧願就近取濕柴 ②敢於去山溝里取乾柴的孩子逐漸增多 ③兒童在勇敢方面是有差異的(①句,1分;②③句,)

試題分析:解答補寫題,要仔細閱讀所給文段,注意從文段中篩選出有效信息。本題中,①的上文「把一些濕的柴火放在離宿舍不遠的地方,而把一些乾柴火放在山溝里」是個很重要的信息,因為它與「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溝里去取柴」有直接關系,提示了「另一些孩子」所乾的事必定是「怕黑,寧願就近取濕柴」,從得出此處應填語句。②填的應是「受過教育」後的情形,且「仍有20多個孩子沒有多大變化」,於是可知②應填的句子內容該是「去山溝里取乾柴的孩子逐漸增多」之類。由「這個實驗使實驗者觀察到」一語可知,③填的應該是結論,此結論應同文段開頭所說「心理學家為了測定兒童的勇敢,設計了一個名叫『拾柴火』的教育性試驗」有關。

㈢ 如何學好心理學,六年級新生入門

喜歡心理學,最好不要去市場上買一些不靠譜的偽科學書籍,最好先看看《心理學與生活》《40項心理學研究》,或者去ted看看相關的視頻,力比多學院有很多心理學公益的視頻,都可以來學習和研友交流

㈣ 心理學上的想像放鬆法適用於幾年級學生呢

我第一次看到朋友在這里交朋友的?呵呵?我不知道,網路看起來很高興的???

,PS NEXT與業主的愛好是一致的。

㈤ 六歲讀一年級好還是不好從心理學方面分析

一位有心的小學教導主任,做了長達17年的關於入學與年齡的研究,結果是:到了六年級,7歲入學的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比6歲以下入學的孩子好得多。他還挑選了一批認為是足夠成熟和足夠聰明的6歲入學孩子,做了12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這些人中有四分之一比和他們同時入學的正常年齡的孩子學習要差,其中許多人要留級一次。
據心理學家分析:過早入學的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感,他們在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等方面,較一般的孩子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同一班級的孩子,在小學所學習的內容,所進行的活動卻是相同的。這時,年齡偏小的孩子,就會處於一種落後的狀況,產生一定的挫折感和失敗感,久而久之,便導致自卑心理的產生。這對孩子往後的學業和社會性發展,無疑會造成一定的消級影響;過早入學的孩子,不易被同伴接納。孩子們一般是以同一的年齡為基礎,形成自己獨特的群體,並在群體范圍內進行游戲、交往等活動。年齡偏小的孩子,往往會因志趣、能力等原因,遭到同伴的輕視、排斥、他們很難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加入到群體活動中去。同時,因活動范圍的限制,他們在小學,又不能形成自己的群體,這就很容易陷入一種相對孤立的境地。這種情況,不僅容易使孩子滋生一些不良情緒,而且還會限制孩子的社會性發展,甚至造成孩子性格、心理上的某些缺陷;過早入學的孩子容易對小學的日常工作帶來不便,反過來說, 也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因素。因為學校施行的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行為規范等,是與某一年齡的孩子所應達到的智力、能力、道德水平相適應的,而過早入學的孩子,往往難以掌握、適應超出自己的年齡所能達到的智力、道德水平范圍的知識和規范,這就必然會影響學校的日常工作秩序。反過來說,也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因素
(此回答是復制的,但因樓主需要,所以復制下來了,樓主要是不滿意,我盡量改進)
望採納,(*^__^*) ···

㈥ 小學各年齡階段學生心理

小學各年齡段學生心理特點:
一年級
一般心理特點

獨自進入新環境:孩子進入小學後就開始獨立處理周圍環境的事情,擺脫對大人的依賴了。由依戀不舍到輕松愉快,這是一年級學生的共同特徵。過去聽父母講的一些事,現在可以獨自去看,去聽,無拘無束地去干自己想乾的事,這種新鮮感充滿了孩子的頭腦。
二年級

一般心理特點

逐漸穩定: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十分活躍,語言和行為歡快活躍。二年級生可以熟練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並能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記下來。無論寫字、繪畫還是課余時間的游戲都比較自如。在此之前,與成年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不會用文字表達思想。由於個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二年級學生心理趨向穩定,顯示出一定的個性特徵,個人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自信心不斷增強,一年級的恐慌心情已經很少見到,即使遇到了什麼困難,也不會像一年級學生那樣馬上哭泣起來。
年級:

在學校表現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在三年級學生看來是最重要的事。

一般心理特點。

外向性——活潑、開朗。

三年級學生的共同特點是積極做事,什麼都想聽一聽、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願意主動參加集體活動,開朗活潑。這是求知慾旺盛、身體發育迅速的表現。與二年級孩子明顯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來了,互相聯系,成群結隊地玩耍,看上去他們的關系非常好。

㈦ 六年級小學生自學心理學,給點建議

從最簡單的案例分析開始,多例子,然後在初中轉入基礎理論與心理學歷史學習,在高中就能看一些大學的心理學教程。高二就讀讀弗洛伊德等等吧。基礎的內容可以看看戴爾卡耐基的,比較容易理解,高端的一搜就好,心理學要與時俱進,上中國知網看論文也不錯,但是這是幾年以後的事了,不容易哈~

㈧ 心理學十大效應

十大心理效應指:木桶效應、羊群效應、鯰魚效應、暈輪效應、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效應)、近因效應、自驗預言(皮格馬利翁效應)、馬太效應、仰巴腳效應、刻板效應

1、木桶效應

一隻木桶,裡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

2、羊群效應

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沖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裡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3、鯰魚效應

挪威人把鯰魚裝入魚槽,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4、暈輪效應

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5、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效應)

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一些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6、近因效應

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

7、自驗預言(皮格馬利翁效應)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8、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

9、仰巴腳效應

人們更傾向於喜歡精明又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上稱此現象為「仰巴腳效應」。

10、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

(8)各年級心理學擴展閱讀:

心理學的應用: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人心理機能在社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

㈨ 一年級學生看讀懂心理學嗎

一年級學生看讀懂心理學。
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小學一年級 心理特徵:對小學生活既新鮮,又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並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溝通方法: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