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二思想政治練習冊答案。
040303體育教育訓練學7 01籃球教學與訓練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719體育學基礎綜合 02體操教學與訓練 同上 03田徑教學與訓練 同上 04乒乓球教學與訓練 同上 05足球教學與訓練 同上 06排球教學與訓練 同上 初試專業課參考書目:代碼考試科目參考書名稱出版社作者719體育學基礎綜合《體育心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季瀏主編殷恆嬋顏軍副主編719體育學基礎綜合《學校體育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周登嵩主編719體育學基礎綜合《運動生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鄧樹勛王健喬德才等主編719體育學基礎綜合《運動訓練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二版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 審定
⑵ 體育教育訓練專業研究生都需要考哪些教材內容
040303體育教育訓練學7 01籃球教學與訓練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719體育學基礎綜合 02體操教學與訓練 同上 03田徑教學與訓練 同上 04乒乓球教學與訓練 同上 05足球教學與訓練 同上 06排球教學與訓練 同上 初試專業課參考書目:代碼考試科目參考書名稱出版社作者719體育學基礎綜合《體育心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季瀏主編殷恆嬋顏軍副主編719體育學基礎綜合《學校體育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周登嵩主編719體育學基礎綜合《運動生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鄧樹勛王健喬德才等主編719體育學基礎綜合《運動訓練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二版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 審定http://graate.bnu.e.cn/zhaoshen/zsindex1.htm
⑶ 華中師范大學考研科目中723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包括哪些參考書以及他們的版本是哪一版的跪求!
華中師范大學723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2017年考研參考書目
體育學概論考研參考書:1.楊文軒,陳琦《體育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08月出版
2. 季瀏,殷恆嬋,顏軍《體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王斌. 《體育心理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3.運動訓練學考研參考書: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4.《體育保健學》姚鴻恩
5.《運動生理學》 鄧書勛
沒找到20考研的版本,最好是看最新或者比最新版低一版的
⑷ 請問體育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的區別在哪裡
一、性質不同
1、運動心理學:研究人在從事體育運動時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的心理學分支。
2、體育心理學:研究人們從事體育活動(包括體育教學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的專門條件下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二、研究對象不同
1、運動心理學研究對象:研究對象是人在體育運動時的心理特點和規律。
2、體育心理學研究對象:是客觀化、抽象化的,又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對象。
(4)心理學顏軍擴展閱讀:
運動心理學這個術語首先出現於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始人顧拜旦的文章中。在顧拜旦的倡議下,國際奧委會於1913年在洛桑召開了一次體育心理學特別會議,標志著這門學科進入了科學的行列。從1920年到1940年,蘇聯、德國、美國等國開展了一系列的體育心理學研究。
20世紀60年代以來,運動心理學受到廣泛關注。大多數國家都在這一領域開展了研究工作。成立了體育心理學學會,並召開了專題會議。大量的文章和書籍出版,使這門科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⑸ 請問考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07年體育經濟學的
體育學基礎綜合(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 《體育心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季瀏主編 殷恆嬋 顏軍副主編
719 體育學基礎綜合(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 《學校體育學》(高等學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潘紹偉,於可紅主編
719 體育學基礎綜合(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 《運動生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出版 鄧樹勛 王健 喬德才等主編
719 體育學基礎綜合(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 《運動訓練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 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二版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 審定
http://graate.bnu.e.cn/zhaoshen/zsindex1.htm
⑹ 誰能告訴我《體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季瀏 殷恆嬋 顏軍,這個書在哪能買到
哥們。。你找到沒有啊,我也沒有找到啊、、、
⑺ 從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歸納其與運動心理學的區別
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體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與學的效果;運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鍛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參與體育鍛煉的前因和心理效應。
研究的具體對象不同,如體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學生,也包括教師;運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運動員,也包括教練;鍛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大眾。
研究的內容側重點不同,體育心理學雖然也研究學生在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條件下所有的心理現象,但更應該側重研究如何通過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完善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運動心理學應該側重研究與運動表現和成績有關的心理學問題,即研究如何通過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和成績等;鍛煉心理學應該側重研究影響個體參與體育鍛煉的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體育鍛煉對鍛煉者的情緒體驗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等等,它不關心與運動表現和成績的有關心理學問題。
⑻ 競賽心理學方面幾個問題
隨著體育運動事業的不斷發展,體育運動的分化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體育運動大致分為三個領域,即體育教育教學領域、競技運動領域和大眾健身運動領域。由於這三個領域的蓬勃發展,促進了運動心理學的不斷分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傳統的運動心理學已經在運動表現之外拓展了相關的研究領域,最值得注意的研究領域包括生理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而且,在運動心理學的文獻中,鍛煉心理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Anshel,2003)。體育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則更早一些。如原蘇聯的丘奇馬療夫在20世紀20年代就研究了學校體育課對學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
目前,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三個研究領域齊頭並進,向前發展,都顯示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那麼,三者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三者在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聯系,主要源於體育教育教學、競技運動和大眾健身運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將體育看成是廣義的體育,體育就應該包括體育教育教學、競技運動和大眾健身運動三個領域。不管哪一個領域,實際上都是圍繞人參與身體練習活動這一中心主題展開研究和討論的。由此可見,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是圍繞人從事身體練習活動中發生的心理現象展開研究和討論的,具體來說,三者研究的共同點在於:第一,研究的對象都是參與身體練習活動的人;第二,研究的內容涉及到從事身體練習活動中人的心理現象,如認知、情感、動機、個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點在於: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體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與學的效果;運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鍛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參與體育鍛煉的前因和心理效應。第二,研究的具體對象不同,如體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學生,也包括教師;運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運動員,也包括教練;鍛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大眾。第三,研究的內容側重點不同,體育心理學雖然也研究學生在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條件下所有的心理現象,但更應該側重研究如何通過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完善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運動心理學應該側重研究與運動表現和成績有關的心理學問題,即研究如何通過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和成績等;鍛煉心理學應該側重研究影響個體參與體育鍛煉的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體育鍛煉對鍛煉者的情緒體驗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等等,它不關心與運動表現和成績的有關心理學問題。
張力為、任未多(2000)曾對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在研究重點上的差異進行了分析,指出,即便是相同的心理學主題,三者的研究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見表1-1)。
表1-1 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部分研究內容的側重點
領 域 運動心理學 體育心理學 鍛煉心理學
動 機 運動員成就動機 學生參與體育學習 大眾參與體育鍛煉
的動機 的動機
目標設置的成效 目標設置的成效 鍛煉的堅持性
情 緒 競賽焦慮對成績 體育活動對情緒的 鍛煉活動對焦慮和抑
的影響 的影響 郁的影響
賽前、賽中的應 鍛煉產生的積極愉快
激控制 感受
人 格 運動員人格對運 體育教育教學對人 體育鍛煉對人格的
動成績的影響 格的影響 影響
運動訓練對運動
員人格的影響
技能學習 高水平技能學習 中、低水平技能學習
歸 因 運動員的歸因特點 學生的歸因特點
歸因對運動訓練的 歸因對體育學習的影響
影響
自我觀念 整體自我概念 身體能力自我概念 身體能力自我概念
獨立自我與互聯自 外觀體貌自我觀念 外觀體貌自我概念
我
群體凝聚力 群體凝聚力與運 師生的交往與合作
動成績的關系
(改編自張力為、任未多,2000)
從已出版的數本教材和著作來看,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的研究體系和內容有所區別,各有特點。如Anshel(2003)所著的《運動心理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內容體系為:(1)科學的運動心理學,(2)成功運動員的特徵,(3)運動員的運動動機,(4)歸因:對運動表現和比賽結果的原因的解釋,(5)應激、焦慮和喚醒的調控,(6)運動中的攻擊行為,(7)運動隊凝聚力和群體動力學,(8)運動中的領導,(9)交流與咨詢技術,(10)教年輕人運動:一個特別的考慮,(11)應用鍛煉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領域出現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12)運動員的自我談話,(13)思考和未來的方向。從Anshel所著的《運動心理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內容體系來看,除第十一章是鍛煉心理學的內容外,其他章節都是典型的運動心理學內容。
再如,Seraganian(1993)所著的《鍛煉心理學:體育鍛煉對心理過程的影響》的內容體系包括:(1)鍛煉心理學的歷史和理論基礎,(2)有氧體能及其對心理應激的反應,(3)有氧體能與身體活動的理論描述和定量研究,(4)急性有氧練習對情感的益處,(5)鍛煉心理學的Meta-Analytic,(6)人類對急性心理應激源的Sympathetic 反應,(7)實驗與觀察研究方法,(8)老年人的鍛煉心理效應,(9)增強體能的社會心理因素,(10)發展鍛煉心理學,(11)體育鍛煉降低應激的認知觀點,(12)有氧練習在預防和治療方面的作用,(13)鍛煉心理學的現狀與未來方向。由上可見,鍛煉心理學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
體育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的分離越來越明顯,這一現象在東歐、日本等比較突出,如日本松井三雄所著的《體育心理學》被學者們認為是一門比較「正宗」的體育心理學教材(季瀏,1994)。他所著的《體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包括:(1)體育與體育心理學,(2)大肌肉活動的心理學性質,(3)從體育角度看兒童的發展,(4)體育的學習,(5)從體育角度看個人差異(松井三雄,1985)
總體而言,美國更突出運動心理學的研究,雖然在運動心理學的教材或著作中也包含鍛煉心理學的內容,但已強調運動心理學與鍛煉心理學的分離,然而,運動心理學與體育心理學的分離不明顯。中國已逐步顯現運動心理學與體育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的分離。這從以下三本書中可以窺見一斑。如季瀏、符明秋(1994)所著的《當代運動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包括:(1)運動心理學的歷史與發展,(2)運動個性,(3)運動注意,(4)運動喚醒,(5)運動焦慮,(6)運動焦慮的調節,(7)運動動機,(8)目標設置,(9)運動歸因,(10)心理社會因素與運動損傷,(11)身體活動與心理健康,(12)運動員的攻擊性行為,(13)教練員的領導心理和行為,(14)運動隊的群體心理。
再如,顏軍(2001)所著的《體育心理論稿》的內容體系包括:(1)我國體育心理學的發展與反思,(2)體育教育與心理發展,(3)體育學習心理指導,(4)體育學習策略,(5)體育學習中的焦慮,(6)運動技能學習心理,(7)體育教學交往心理,(8)體育教學環境心理,(9)體育教學方法的心理機制
又如,季瀏等(2006)所著的《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內容體系包括:(1)鍛煉心理學研究概述,(2)體能與體育鍛煉,(3)體育鍛煉與認知和情緒,(4)體育鍛煉與人格,(5)體育鍛煉與心理疾病的防治,(6)體育鍛煉的消極心理效應,(7)增進心理健康的運動處方,(8)青少年兒童鍛煉心理效應,(9)老年人鍛煉心理效應,(10)體育鍛煉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生理機制,(11)體育鍛煉增進心理健康的心理機制,(12)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
參考資料:jpkc.ecnu.e.cn/0601/sub/book2/1.doc 113K 2006-5-24
⑼ 幫忙找篇關於【體育心理學】的論文急用··感謝了
現代體育心理與運動心理學的發展 - 體育學刊 - 常乃軍運動心理學的發展動向 - 體育科學 - 無從西方現代教育改革運動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 當代教育論壇 - 張雯,張大均,當代體育運動心理學跨文化研究述評 - 心理學報 - 姒剛彥[1,2] 李慶珠,劉皓[1,2]論我國體育心理學的發展取向 - 體育科學 - 顏軍心理學——當代體育運動心理學跨文化研究述評 -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 姒剛彥,李慶珠,劉皓,中國運動心理學的發展:歷史,現狀與未來 - 心理學報 - 張力為 丁雪琴美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 咸寧學院學報 - 汪義侯中國與西方運動心理學的發展現狀比較研究 -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 王斌 馬紅宇淺談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 西北醫學教育 - 高鴻雁 王雲貴中國古代體育心理學思想研究 -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 高大光,王潤平,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與趨勢 - 教育研究 - 段蕙芬 張聲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構想 - 思想教育研究 - 楊芷英德育心理學的發展及其任務 - 昆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張世富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線索及啟示 - 河池師專學報 - 黃忠敬 李曉軍 http://www.dic123.com/pd_193b4080-ca17-4327-8dd9-1423e8769d4b.html
⑽ 請問體育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的區別在哪裡
體育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的關系
隨著體育運動事業的不斷發展,體育運動的分化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體育運動大致分為三個領域,即體育教育教學領域、競技運動領域和大眾健身運動領域。由於這三個領域的蓬勃發展,促進了運動心理學的不斷分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傳統的運動心理學已經在運動表現之外拓展了相關的研究領域,最值得注意的研究領域包括生理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而且,在運動心理學的文獻中,鍛煉心理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Anshel,2003)。體育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則更早一些。如原蘇聯的丘奇馬療夫在20世紀20年代就研究了學校體育課對學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
目前,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三個研究領域齊頭並進,向前發展,都顯示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那麼,三者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三者在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聯系,主要源於體育教育教學、競技運動和大眾健身運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將體育看成是廣義的體育,體育就應該包括體育教育教學、競技運動和大眾健身運動三個領域。不管哪一個領域,實際上都是圍繞人參與身體練習活動這一中心主題展開研究和討論的。由此可見,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是圍繞人從事身體練習活動中發生的心理現象展開研究和討論的,具體來說,三者研究的共同點在於:第一,研究的對象都是參與身體練習活動的人;第二,研究的內容涉及到從事身體練習活動中人的心理現象,如認知、情感、動機、個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點在於: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體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與學的效果;運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鍛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參與體育鍛煉的前因和心理效應。第二,研究的具體對象不同,如體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學生,也包括教師;運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運動員,也包括教練;鍛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大眾。第三,研究的內容側重點不同,體育心理學雖然也研究學生在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條件下所有的心理現象,但更應該側重研究如何通過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完善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運動心理學應該側重研究與運動表現和成績有關的心理學問題,即研究如何通過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和成績等;鍛煉心理學應該側重研究影響個體參與體育鍛煉的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體育鍛煉對鍛煉者的情緒體驗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等等,它不關心與運動表現和成績的有關心理學問題。
張力為、任未多(2000)曾對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在研究重點上的差異進行了分析,指出,即便是相同的心理學主題,三者的研究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見表1-1)。
表1-1 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部分研究內容的側重點
領 域 運動心理學 體育心理學 鍛煉心理學
動 機 運動員成就動機 學生參與體育學習 大眾參與體育鍛煉
的動機 的動機
目標設置的成效 目標設置的成效 鍛煉的堅持性
情 緒 競賽焦慮對成績 體育活動對情緒的 鍛煉活動對焦慮和抑
的影響 的影響 郁的影響
賽前、賽中的應 鍛煉產生的積極愉快
激控制 感受
人 格 運動員人格對運 體育教育教學對人 體育鍛煉對人格的
動成績的影響 格的影響 影響
運動訓練對運動
員人格的影響
技能學習 高水平技能學習 中、低水平技能學習
歸 因 運動員的歸因特點 學生的歸因特點
歸因對運動訓練的 歸因對體育學習的影響
影響
自我觀念 整體自我概念 身體能力自我概念 身體能力自我概念
獨立自我與互聯自 外觀體貌自我觀念 外觀體貌自我概念
我
群體凝聚力 群體凝聚力與運 師生的交往與合作
動成績的關系
(改編自張力為、任未多,2000)
從已出版的數本教材和著作來看,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的研究體系和內容有所區別,各有特點。如Anshel(2003)所著的《運動心理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內容體系為:(1)科學的運動心理學,(2)成功運動員的特徵,(3)運動員的運動動機,(4)歸因:對運動表現和比賽結果的原因的解釋,(5)應激、焦慮和喚醒的調控,(6)運動中的攻擊行為,(7)運動隊凝聚力和群體動力學,(8)運動中的領導,(9)交流與咨詢技術,(10)教年輕人運動:一個特別的考慮,(11)應用鍛煉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領域出現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12)運動員的自我談話,(13)思考和未來的方向。從Anshel所著的《運動心理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內容體系來看,除第十一章是鍛煉心理學的內容外,其他章節都是典型的運動心理學內容。
再如,Seraganian(1993)所著的《鍛煉心理學:體育鍛煉對心理過程的影響》的內容體系包括:(1)鍛煉心理學的歷史和理論基礎,(2)有氧體能及其對心理應激的反應,(3)有氧體能與身體活動的理論描述和定量研究,(4)急性有氧練習對情感的益處,(5)鍛煉心理學的Meta-Analytic,(6)人類對急性心理應激源的Sympathetic 反應,(7)實驗與觀察研究方法,(8)老年人的鍛煉心理效應,(9)增強體能的社會心理因素,(10)發展鍛煉心理學,(11)體育鍛煉降低應激的認知觀點,(12)有氧練習在預防和治療方面的作用,(13)鍛煉心理學的現狀與未來方向。由上可見,鍛煉心理學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
體育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的分離越來越明顯,這一現象在東歐、日本等比較突出,如日本松井三雄所著的《體育心理學》被學者們認為是一門比較「正宗」的體育心理學教材(季瀏,1994)。他所著的《體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包括:(1)體育與體育心理學,(2)大肌肉活動的心理學性質,(3)從體育角度看兒童的發展,(4)體育的學習,(5)從體育角度看個人差異(松井三雄,1985)
總體而言,美國更突出運動心理學的研究,雖然在運動心理學的教材或著作中也包含鍛煉心理學的內容,但已強調運動心理學與鍛煉心理學的分離,然而,運動心理學與體育心理學的分離不明顯。中國已逐步顯現運動心理學與體育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的分離。這從以下三本書中可以窺見一斑。如季瀏、符明秋(1994)所著的《當代運動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包括:(1)運動心理學的歷史與發展,(2)運動個性,(3)運動注意,(4)運動喚醒,(5)運動焦慮,(6)運動焦慮的調節,(7)運動動機,(8)目標設置,(9)運動歸因,(10)心理社會因素與運動損傷,(11)身體活動與心理健康,(12)運動員的攻擊性行為,(13)教練員的領導心理和行為,(14)運動隊的群體心理。
再如,顏軍(2001)所著的《體育心理論稿》的內容體系包括:(1)我國體育心理學的發展與反思,(2)體育教育與心理發展,(3)體育學習心理指導,(4)體育學習策略,(5)體育學習中的焦慮,(6)運動技能學習心理,(7)體育教學交往心理,(8)體育教學環境心理,(9)體育教學方法的心理機制
又如,季瀏等(2006)所著的《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內容體系包括:(1)鍛煉心理學研究概述,(2)體能與體育鍛煉,(3)體育鍛煉與認知和情緒,(4)體育鍛煉與人格,(5)體育鍛煉與心理疾病的防治,(6)體育鍛煉的消極心理效應,(7)增進心理健康的運動處方,(8)青少年兒童鍛煉心理效應,(9)老年人鍛煉心理效應,(10)體育鍛煉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生理機制,(11)體育鍛煉增進心理健康的心理機制,(12)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