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這首詩的翻譯和哲學道理。
群嶺萬山中有一條溪,萬山阻著溪水不許往前奔,攔得那溪水在山間日夜暄鬧不停;水流到底是攔不住的,在山間不休地穿梭喧鬧著,待讓它終於來到前頭的山腳盡處時,喧嘩的溪聲已全變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悅通暢地流出前村來了。
比喻時代潮流擋不住,一切違反潮流的行徑措施不但沒有用,只是製造騷亂困擾而已的思考。
原詩:
《桂源鋪》宋代:楊萬里
萬山不許一溪奔,欄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釋義:
群山萬壑阻擋著一條小溪不讓小溪快速流淌,攔得那溪水在山間日夜暄鬧不停;溪水一直流啊流,流出了大山,前面再也沒有山了,喧嘩的溪聲已匯聚成大的溪流流出了前方的村莊。
(1)哲學堂堂擴展閱讀:
桂源鋪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情景詩。
表達的是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但只要堅持不懈,最終肯定有出路。
楊萬里,號誠齋,南宋時期江西人,做過官,因其以詩著名,這里還是說說他的詩。他的詩風基本經歷了從模仿、過渡到自成一體的過程。從現存的詩來看,有一些輕快風趣的小詩,如: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㈡ 求幾個哲學笑話
*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名詞。她是個心胸狹窄,性格冥頑不化,喜歡
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
窘不堪。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娶這么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
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
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據說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他妻子煩死人的嘮叨申訴聲中凈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
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
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
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
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
*求知* 一個青年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知識?」
蘇格拉底將這個青年帶到海里,海水淹沒了年輕人,他奮力掙扎才將頭探出水面。蘇格
拉底問:「你在水裡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空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
「對!學習就得使上這股子勁兒。」
*教擇偶* 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
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埂,只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麥穗。
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
前面有許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面還有更好的。當他快到終
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到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
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
雖說,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
*精神助產術 蘇格拉底習慣到熱鬧的雅典市場上去發表演說和與人辯論問題。他同別人談話、討論問
題時,往往採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
這一天,蘇格拉底像平常一樣,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對不起!
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人人都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麼?」
那人回答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
蘇格拉底裝作不懂的樣子又問:「但為什麼和敵人作戰時,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
騙敵人呢?」
「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
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
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
那人說:「那是戰爭中出於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道德的。」
蘇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葯,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
這不是葯,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
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
蘇格拉底並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
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它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
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
了我關於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
蘇格拉底把這種通過不斷發問,從辯論中弄清問題的方法稱作「精神助產術」。
*大圓圈和小圓圈* 一次,古希臘哲學家捷諾的學生問他:「老師,您的知識比我們多許多倍,您回答的問
題又十分正確,可是您為什麼對自己的解答總是有疑問呢?」
捷諾用手在桌上畫了大小兩個圓圈,並說:「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
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的多。但是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
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的長,因而我接觸到的無知的范圍比你們的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
懷疑自己知識的原因。」
*點燈找人 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第歐根尼(約公元前404—前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點著燈走
路。每當人們詫異地問他時,他便回答說:「我正在找人。」這是在諷刺當時社會上沒有一
個真正配得上「人」這一稱呼的有德行的人。
亞歷山大大帝來到科林特市時,拜訪了這位哲學家,並且對他說:「你有什麼希望盡管
講,我可以滿足你的一切要求。」第歐根尼爬進自己所住的酒桶,一邊曬太陽,一邊說:
「只希望你讓到一邊,因為你遮住了照到我身上的陽光。」
*智救故鄉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8—前525年)出生隨亞歷山大遠征波斯,軍隊
佔領萊普沙克斯時,他急於想拯救他的故鄉,使它免遭兵燹。
一天,他為此進謁國王。可亞歷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來意,未等他開口便說:「我對天
發誓,決不同意你的請求。」
「陛下,我請求您下令毀掉萊普沙克斯!」哲學家大聲回答說。
萊普沙克斯終因他的智慧倖免於難。
*機會均等 古希臘時期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智者和名人,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雄辯家和演說家。
狄摩西斯(公元前384—前322)就是一顆燦爛星辰,和他匹敵的另一個雅典人是福西
昂將軍。他倆不僅才氣相當,辯力相若,而且所持論點總是相左。因此,他們的遭遇總能給
人帶來智慧的享受。
一次,兩人爭得不可開交,狄摩西斯批評福西昂說:「無論何時,只要當雅典人怒火中
燒時就會殺掉你。」
福西昂則說:「可一旦他們頭腦冷靜時,就會對你絕不客氣。」
*更大的榮耀* 戴奧珍尼斯是古希臘有名的諷刺哲學家。有一天,他來到柏拉圖家中。他從不穿鞋,兩
腳很臟,就這樣在柏拉圖的地毯上來回走動,並說:「我在踐踏柏拉圖引以為榮耀的東西。」
柏拉圖說:「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榮耀。」
*不同之處* 有人問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麼不同?」
「他們活著是為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為了活著。」哲學家回答說。
*無所不在 庇希特拉圖是希臘有名的哲學家。
人們問他:「真理在哪裡?」
庇希特拉圖說:「這還要說嗎?真理無所不在。」
㈢ 堂堂巍巍,
堂堂巍巍,壁立千仞什麼意思?
答:山崖峭壁整齊,高聳,雄壯的意思.
「巍巍」是崇高雄偉狀.「堂堂」是謂庄嚴整齊與宏壯的樣子.御書開目抄(第二二九頁)——《佛教哲學大詞典》.壁立千仞形容岩石高聳.
林清玄在散文《逃情》用「堂堂巍巍,壁立千仞」比喻「情」如山岩峭壁般高,深.
㈣ 說一下古詩中的哲學有點急,非常謝謝大家了9H
轉;網路文庫教育專區高等教育哲學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寶庫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細的加以分析,其中蘊含的寓意深遠悠長.現就中小學課本中出現的古詩詞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使同學們在欣賞優美詩詞的同時,進一步理解哲學原理. 1、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C ) A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B人們的認識不能統一 C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人們的思維復雜性 D人們的思維可以改變客觀對象 2、蘇軾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主要說明(D ) A、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B、意識很難准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 D、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制約 3、找出與上述詩句意思相近的選項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B、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C、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D、將欲奪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榮"表明(B ) A、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B、事物是運動變化的 C、生命運動是最高級的運動開始 D、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一詩句蘊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聯系是條件的 B、物質是不長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D、規律是客觀的 6、賈島的"鳥宿池邊樹,曾敲月下門"堪稱遣詞造句的經典。人們寫文章之所以要"反復推敲",從哲學上看,就是要(B ) A語不驚人死不休 B盡可能准確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勝 D寫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綠字從哲學上看是(C) A客觀實際 B詩人大腦的產物 C詩人對客觀實際的認識 D詩人的主觀想像 8、白居易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開得早 B、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C、新事物一定戰勝舊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9、李商隱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詩句告訴我們(C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能動作用 B、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維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⑷任何兩事物都是矛盾關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楊萬里詩雲:"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首詩包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隨人們的心情而變 B、不同時代,規律有不同的表現 C、充分發揮主觀能動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 D、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能動性的活動 12、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詩人用擬人手法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就是(A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書是知識的源泉 C、科學的發展需要想像 D、要愛護環境 13、"春江水暖鴨先知"從唯物辯證法角度看體現了(A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聯系看 ⑵事物聯系具有客觀性 ⑶聯系的形式是多樣的 ⑷事物聯系可以主觀臆造 14、上句詩體現了認識論的(C )哲理 A、客觀事物變化導致認識的變化 B、人與萬物相區別的特點在於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C、一切真知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D、認識與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變化是直接相通的 15、毛澤東詩曰:"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詩體現的哲理是(C ) A、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相對靜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運動是永恆的,無條件的 D、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16、蘇軾的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此事古難全"蘊含哲理是( B)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關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雙方的對立無條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優點和缺點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17、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D ) A、事物是運動變化的 B、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C、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18、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芳林新時催舊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從詩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B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 ⑵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發展前途,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東西 ⑷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19、杜甫詩曰:"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是(D ) A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認矛盾客觀性,正確對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關鍵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20、清代趙翼有詩曰:"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風騷數百年。"該詩啟發我們(A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 B、李杜詩篇有膾炙人口之感 C、要弄清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處階段 D、李杜的詩已經過時 一、唯物論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2、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濰縣署中畫竹(清 鄭燮) 【哲理】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進行思考,卻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認識和結論。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 【哲理】對待知識要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弄虛作假,體現了唯物主義精神。 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哲理】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必須從實際出發,按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去尋求解決問題的
方法。 5、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哲理】說明人們既要承認事物的客觀規律,又要發揮熱鬧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鼓勵人們應當有所作為。 6、「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 【哲理】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 7、昨夜江邊春水生,猛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動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8、冬青樹上掛凌宵,歲晏花凋樹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 【哲理】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 二、辯證法 1、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2、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哲理】(1)從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前後相繼的發展過。 (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就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3)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觀點看問題。 3、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減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體和部分(全局和局部),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4、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5、長江東流去,來者方不息。白日沒西山,晨光還奕奕。春花瘁復榮。秋草黃已碧。造化無停機,循環豈終極?人生天壤間,少壯須努力! 【哲理】世界上萬事萬物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變化著。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因此,在少壯時,就必須努力拚搏,奮發進取。 6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哲理】說明事物是不斷發展的,每個時代都應創新、進步,不能因襲古人,不求進取。、 7、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哲理】說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而這種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規律的。 8、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內部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因此,我們要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就必須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全面地看問題。 9、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許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於她們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實這種特殊的矛盾規定了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 欲上時。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總是存在於個別(個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並通過個別表現出來。 11、驊騮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無造父能,乃與凡馬同。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在事物發展中,內因與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 12時術功雖細,年深禍亦成。功穿漏江海,蠶食困蛟鯨。敢憚榱梁蠹,深藏柱石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 【哲理】這首詩通過小小螞蟻造成的巨大危害,說明了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餓變化,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告誡人們切莫輕視小的變化,以至釀成大禍。 13、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篙。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哲理】從哲學角度來說,小松的成長也可比喻為新事物成長的過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14、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哲理】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無論如何也禁閉不住的。 15、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哲理】揭示了世間萬事萬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僅僅是相對的。 16、「禍兮福之所;福兮禍之所伏」。「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曲則全,枉則直, 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哲理】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雙方,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17、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起蛙聲一片。 【哲理】說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相互聯系之中,不依賴周圍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沒有的。 1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說明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們要有樂觀主義精神,要准備走曲折的道路。 19、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水 【哲理】,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0.沉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哲理】 量變到質變,矛盾雙方在1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1、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薦有新生者,一:丈龍孫繞鳳池.: 【哲理】辯證的否定 22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哲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3、「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哲理】做任何事情功都需要一定的積累過程,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24、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哲理】辦事情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 三、認識論 1、朝真暮偽何人辯,古往今來底事無。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哲理】人們對於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難辯的事物,必須透過現象,認識本質,辨別其真偽;並以種種貼切的比喻說明,人們通過分析比較,是可以辨別真偽,認識事物的本質的。 2、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哲理】馬克思哲學認為,要做到獨具慧眼,深刻地認識、把握事物的本質,一是必須在實踐中佔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須善於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發展。 3、「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一切真知源於實踐。 四、歷史唯物主義 1、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用之以發墨,不如瓦礫頑。 【哲理】價值是指客觀事物對人們需要的滿足,即對人們的有用性。有用的程度越高,價值就越大;反之,價值就越小。能夠從某一特定的方面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貢獻,滿足社會的需要,因而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哲理】在詩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具有多麼重要的導向作用。正是這種為國為民奮斗不息的價值觀,決定了周恩來革命的人生道路。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哲理】一心為民的正確價值觀。
㈤ 哲學名言
哲學名言有很多,應該是你問哪方面的,比如唯心主義的不是風動不是翻動人的心動,比如說心外無物存在,即被感知人是萬物的尺度。
㈥ 學哲學 的 進!! 高分請教
一
你認為什麼東西都是沒有,當你被感動時,你是被什麼感動的?
除非你沒被任何事情感動過。
如果被感動過,
那你不就是自己在不遺餘力欺騙自己嗎?
看來不是沒有人能騙到你吧?
我相信沒有盡頭當然你也不是什麼「盡頭」。
二
沒有你太陽就不轉了?
你自己把自己困起來不去相信所有的東西,
你別把自己當成大人物,沒有你地球照樣轉。
如果你真的毫無成分,你的死活誰在乎?
你閉起眼睛不去認為有真實,
下次睜開眼睛你可以去不想這是哪裡?你沒有這資格。
你掉進火坑,你認為是假的,以為他是幻覺,你就不會被火燒死?
那幻覺是怎麼來的?空穴來風?是誰騙了你?
沒有真實是誰告訴你什麼是幻覺?
告訴你的那誰騙了你嗎?那你還是相信了有幻覺。
三
為什麼要認為是幻覺?
既然活著,去脫離這個世界,
當你面對生活得一切,你是想逃避,看來幻覺這是你的借口,
你只是不敢堂堂正正的活。
㈦ 堂堂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一個月工資才7萬多,我命好苦呀,,,,真不知道要怎麼活下去了,,人家本科都
這就不像一個學哲學的說出來的話
㈧ 堂堂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一個月工資才7萬多,我命好苦呀,,,,
不然呢,有些大學哲學系學生已經餓死在街頭了,知足吧
㈨ 堂堂巍巍,壁立千仞什麼意思
堂堂巍巍,壁立千仞什麼意思?
答:山崖峭壁整齊,高聳,雄壯的意思。
「巍巍」是崇高雄偉狀。「堂堂」是謂庄嚴整齊與宏壯的樣子。御書開目抄(第二二九頁)——《佛教哲學大詞典》。壁立千仞形容岩石高聳。
林清玄在散文《逃情》用「堂堂巍巍,壁立千仞」比喻「情」如山岩峭壁般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