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教育社會學馬和民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教育社會學馬和民

發布時間: 2021-03-19 21:53:37

Ⅰ 馬和民的教育經歷

1982年至1986 年,就讀於華東師大教育學系學校教育專業,獲教育學學士
1986 年至1989年,就讀於華東師大比較教育研究所,攻讀教育社會學方向,師從張人傑教授,獲教育學碩士
2000年至2003年,華東師大教育學系,攻讀教育哲學方向,師從陸有銓教授,獲教育學博士

Ⅱ 馬和民的學術團體

中國教育學會 會員
中國社會學會 會員
中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 副理事長
上海市教育基本理論專業委員會 秘書長
上海市社區教育學術委員會 委員

Ⅲ 誰有這本書 新書舊書無所謂 《新編教育社會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馬和民 我會加懸賞20-30

可以上淘寶網上書店購買

Ⅳ 馬和民的獲獎情況

1.參與編撰的《教育大辭典》獲國家圖書獎(1992)
2.參與編寫的《當代教育學》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02)
3.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教育社會學的課程建設與實踐
4.華東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教育社會學的課程建設與實踐
5.華東師范大學優秀教材三等獎(2003):《新編教育社會學》
6.華東師范大學優秀教材鼓勵獎(2003):《網路社會與學校教育》
7.上海市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2003):《新編教育社會學》。

Ⅳ 小學班主任必讀書目推薦

1.《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

2.《班主任工作十講》陳宇

3.《一個學期打造優秀班集體》鍾傑

4.《中小學班級常規管理》田恆平

5.《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王曉春

6.《愛心與教育》李鎮西

7.《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鎮西

8.《第56號教室的奇跡》雷夫

9.《震撼教育36計》萬瑋

10.《致青年班主任》張萬祥

第二階梯:主題閱讀

1.主題班會

《魅力班會課》(丁如許)

《打造魅力班會課》(丁如許)

《班會課100問》(丁如許)

《小學主題班會36課》(丁如許)

《初中主題班會36課》(丁如許)

《高中主題班會28課》(待出;丁如許)

《魅力班會是怎樣煉成的》(楊兵)

《讓品格同青春一起成長——常態班會課》(孫曉暉)

素材型班會課》(王加文)

《小活動 大德育——活動體驗型班會課》

(李季、賈高見等)

Ⅵ 如何理解「教育機會均等」

對「教育機會均等」含義的認識及其啟示

關鍵詞:教育機會均等;自由教育;學校選擇制度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20(c)-0159-01

一、「教育機會均等」的含義
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對教育機會均等的界定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要數美國的科爾曼和瑞典的胡森的論點。J・科爾曼把「教育機會均等」這一概念歸納出四種涵義:1.在前工業社會中,家長制盛行,還沒有教育機會均等目標出現;2.在工業社會中,教育機會均等發展到創辦面向人民群眾子女的、基礎的、義務的和公款資助的教育;3.在歐洲的自由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那裡,教育機會均等被界定為「為所有兒童提供同樣的教育機會」,即不論其社會出身,人人都能不受限制地接受教育;4.在自由主義的理論中,教育機會均等觀念被解釋為受教育結果或學業成績的均等。科爾曼還指出,教育機會的均等,「只可能是一種接近,永遠也不可能完全實現。」T・胡森則分別對「平等」和「機會」進行界說。他認為「平等」有三種涵義:1.指每個人都不受任何歧視地開始其學習生涯的機會(起點均等論);2.以平等為基礎對待不同人種和社會出身的人(過程均等論);3.促使學業成就的機會平等(結果均等論)。「機會」則是指幾組變數:1.學校外部的各種物質因素;2.學校的各種物質設施;3.家庭環境中某些心理因素;4.學校環境中某些心理因素;5.學習機會(即教學條件)。另外,還有麥克馬洪(McMa hon)的三類型說:1.水平公平,指相同者受同等待遇;2.垂直公平,指不同者受不同待遇;3.代際公平,指確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現象不至於全然延續下去。在科爾曼的觀點里,「教育機會均等」概念經歷了這樣的演變過程:由沒有均等目標出現到創辦面向勞動人民子女的義務教育,到為所有兒童提供同樣的教育機會,最後發展為追求教育結果的均等。而胡森則認為平等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注意到人的差異性,從而促使取得學業成就的機會均等,平等目標的達到又取決於學校內外部的各種因素。麥克馬洪強調區別對待和代際公平。從三者的觀點我們可以發現,教育機會均等在西方發達國家已不僅僅局限於所有人都有入學的機會,已經發展到追求教育結果均等這一高度。
二、對「教育機會均等」含義的認識
要深刻理解教育機會均等的定義還必須從平等原則的含義上加以認識。平等原則的含義,即「在國家財力所能負擔的經費范圍內,在使學生從他們的訓練中最能得益的條件下,使恰當的學生從恰當的老師那裡得到恰當的教育」([英]格魯厄姆・巴爾福爵士)。「平等不僅僅是通過免費使學生較易受到教育,僅僅把學校的大門向所有學生打開,這件事本身並不會帶來平等,這要依靠社會背景。」(顧明遠)教育機會的均等不是教育機會的同一,應該使恰當的學生接受適合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達到最能受益的的狀態。同時我們應該從經濟、文化、社會大環境中理解平等,因為脫離歷史背景、社會發展現狀的絕對的、無條件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對目前爭論激烈的「教育平等」問題也要有個正確的全面的認識。一方面要認識到在市場化的進程中,教育機會均等原則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存在很多問題,另一方面也必須認識到具體的環境、具體的條件下教育機會均等有不同的內容及其體現,不能用單一的僵化的眼光看問題。
在西方發達國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教育機會均等也受多個方面的影響。對於初等教育來說,影響因素主要有初等學校系統、國民經濟的發展、舊制度的殘余、學校和社會福利事業、教學與班級人數。對於中等教育而言,其影響因素主要有學校和課程的類型、學生的分科、自由教育等。在中等教育中學術性課程是一種特殊的、與證書或文憑相聯系的課程,家長和公眾都把學術性以外的中等教育類型看做低人一等。過分重視證書和特權反映著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奢望,並不反映教育的原則,使中學分化問題復雜化,成為最嚴重的問題。同時,在分科中,學術性課程被置於主要的位置,形成與應用性課程對立的局面。
三、美國的學校選擇制度及其借鑒意義
從而在整體上提升教育質量。學校選擇的理念主要產生於提倡自由的思想,強調作為人權的一部分的教育權和學習權,要求把教育權交受教育者自己,讓他們自主地選擇最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教育,通過選擇使更多人的教育機會擴大,本質上是一種重視人權的理念。目前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現狀是大部分地區已在數量上普及義務教育,達到數量公平,但在質量上並沒有實現公平,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自由教育。我國目前存在嚴重的「擇校」問題是一種教育嚴重不公平的表現。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政策對學生入學選擇權的限制、「電腦派位」對學生選擇學校權的侵害。在素質教育改革進程中,結合學校選擇制度的實施,可促使多樣化的特色學校的發展,有利於使教育滿足不同個性的學生充分發展的需要,並在此過程中引導家長和學校等多方面人員的教育觀念的重要轉變,最終有助於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同時,實施學校選擇制度產生的多樣化教育的質量競爭能抑制某些民辦學校的不良發展傾向,同時也有利於激發並促進民辦學校教育質量的改善。筆者認為,由於經濟實力的原因,我國目前全面建立多樣化的教育、實施學校選擇制度存在一定的困難,只能從局部做起,但這是我國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公平的未來選擇之一。
作者單位:吳蘇芳 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謝衛華 江西中醫學院教師
作者簡介:吳蘇芳(1977- ),女,江西永新人,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助講,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謝衛華(1977- ),男,江西永新人,江西中醫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經濟管理。
參考文獻:
[1]馬和民.新編教育社會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
[2]謝維和.教育活動的社會學分析――一種教育社會學的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美]康德爾著.王承緒等譯.教育的新時代: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翁文艷.教育公平與學校選擇制度[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