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佛教哲學部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佛教哲學部

發布時間: 2021-03-19 21:37:41

㈠ 佛教和哲學有共同之處嗎

這世界上,哲學思想有很多種.佛學只是其中的一種. 佛祖釋迦牟尼試圖破解"人生",這個超級大難題.他想解答「人生」是怎樣的?「世間萬物」因什而有? 釋迦牟尼他用苦、集、滅、道四諦詮譯人生,用「空」和「無」概括人的一生。是具體的「苦」,抽象的「空」和「無」的完美結合。 他用"因緣""和合"描述世間萬物現象,表現了自然物質存在和轉化之間的辨證關系。比"神造萬物萬象"的觀點要進步。

記得採納啊

㈡ 佛教哲學思想和學說是什麼

佛教哲學是佛教思想的精華,亦是佛教文明的代表。印度佛教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與學說,但是從整體上看,影響最大、最能代表印度佛教哲學的有三種學說。它們是:釋迦牟尼的初期佛教學說、龍樹的大乘中觀派學說、無著的大乘瑜珈行派學說。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人生的痛苦問題,力圖把人從生活的苦難中解救出來。因此,他的哲學是以探討人生問題為主要宗旨的,即討論人為什麼活著、如何活著、人生命運、道德行為等等問題。但是,在討論人生問題的同時,他也不可能不涉及宇宙方面的問題,如萬物的起源、世界的形態等等。所以,釋迦牟尼的哲學是以討論人生為主,也包括宇宙起源、世界形態等方面的問題。其主要內容有諦說、緣起說、五蘊說、諸法無我說等。

㈢ 推薦一些佛教哲學入門書籍

六祖壇經
達磨大師悟性論
相信您懂

㈣ 佛教哲學是什麼

佛教哲學是佛教思想的精華,亦是佛教文明的代表。印度佛教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與學說,但是從整體上看,影響最大、最能代表印度佛教哲學的有三種學說。它們是:釋迦牟尼的初期佛教學說、龍樹的大乘中觀派學說、無著的大乘瑜珈行派學說。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人生的痛苦問題,力圖把人從生活的苦難中解救出來。因此,他的哲學是以探討人生問題為主要宗旨的,即討論人為什麼活著、怎樣活著、人生命運、道德行為等等問題。但是,在討論人生問題的同時,他也不可能不涉及宇宙方面的問題,如萬物的起源、世界的形態等等。所以,釋迦牟尼的哲學是以討論人生為主,也包括宇宙起源、世界形態等方面的問題。其主要內容有諦說、緣起說、五蘊說、諸法無我說等。

㈤ 什麼是佛教哲學

涅槃——佛教的最高境界

涅槃,佛教用語,意義是指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具有不回生不滅答、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也即成佛,指經過幾年或則幾十年的修養,調理自己的思想,斷除大腦裡面不好的思想、程序、情感,最終達到沒有煩惱,超脫生死的境界,也就是無所得,無執著,隨緣而不變的圓滿境界。佛教認為,輪回是一個必然過程;人死去以後,「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只有到達涅槃的境界方可擺脫輪回。
涅槃又譯為般涅槃、波利昵縛男、泥洹、涅槃那,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回。
中觀學派
《中論》中說:
受諸因緣故,輪轉生死中,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㈥ 佛教哲學

我最喜歡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專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屬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陲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 礙 無 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㈦ 佛家哲學主要思想

佛法的來目的是佛祖自己經常說自的話:我所教導的僅僅是「苦」和「苦的解脫」。一切空、因果等理論其實都是由此而產生的。
佛法的主要認識是從「緣起」入手來理解分析一切事物,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有緣,而後有果,緣的存在導致因果的變化;
佛法的主要理論是從眾生皆有「自性清凈心」來發揮,認識自己的自性,認識本來面目,才有覺悟的意義和方向;
佛法的主要修行方法是「一切都不要執著」。
假設只用簡單詞語來解釋佛法,一定是掛一漏萬的。

㈧ 哪部佛經最哲學

《般諾波諾密心經》《金剛經》都不錯,有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