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哲學史筆記
中國哲學史筆記 (資料說明: 中國哲學史筆記,手寫版 ,字跡清晰 ,筆記詳細。 ) 北京大學哲學系考研復習資料 哲學概論(筆記) (資料說明: 哲學概論(筆記) ) 北京大學哲學系考研復習資料 西方哲學導論(筆記) (資料說明: 西方哲學導論(筆記) ) 北京大學哲學系考研復習資料 馬克思主義哲學筆記 (資料說明: 馬克思主義哲學筆記,手寫版 ,字跡清晰 ,筆記詳細。 ) 北京大學哲學系考研復習資料 《中國哲學簡史》書稿 (資料說明: 作者:馮友蘭。電子版,email發送。 ) 北京大學哲學系考研復習資料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00-03年考研真題 (資料說明: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00-03年考研真題 ) 北京大學哲學系考研復習資料 北京大學哲學系2004—200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試題 (資料說明: 分A、B兩卷 )
2. 關於哲學類書籍讀書筆記
關於哲學的讀書筆記要先通過分章閱讀,從表面到本質,歸納成體系,,再談論對此現象、此理論背後的本質自己的看法,對我們的指導意義,方法論。
3. 讀書筆記的觀點有哪些
讀書筆記種類很多,一般分為四大類(也可稱為觀點):
(1)摘要式:即將書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觀點、精彩警辟語句,有用數據和材料摘抄下來,目的是積累各種資料,為科研、教學、學習和工作作好准備.可按原書或原文系統摘錄;也可摘錄重要論點和段落;還可摘錄重要數字.
(2)評注式:評注式筆記不單摘錄,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和評價.常用方法有書頭批註.即在書中重要地方用筆打上符號或在空白處加批註、折頁作記號;也可用提綱方法把書和文章論點或主要論據扼要記敘下來;還可用摘要式綜合全文要點、記下主要內容;讀完全書或全文對得失加以評論也是一種方法.
(3)心得式:即讀後感.是讀書或讀文章後寫出的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啟發.常用方法有:札記,也叫札記,是摘記要點與心得結合的產物;心得,也叫讀後感.將讀書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綜合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並記錄下來,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
(4)記載式:1)筆記本.成冊筆記本可用來抄原文、寫提綱、記心得、寫綜述.長處是便於保存,缺點是不便分類,但可按類單獨成冊.2)活頁本.可用來記各種各樣筆記.便於分類,節約紙張和日後查閱.3)卡片.好處便於分類,可按目排列,便於靈活調動又節省紙張,但篇幅小,內容不宜長.4)剪報.把報紙和有用資料剪下來,長文章可貼在筆記本或活頁本上,短小材料可貼在卡片上.剪報材料可加評注,也可分類張貼,要註明出處,以便使用.5)全文復印.重要讀書材料,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復印編目分類留用.
4. 急求一篇3000字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讀書筆記!!!
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實踐轉向,科學地回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實現了哲學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科學的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靈魂。
由於馬克思主義發現了科學的實踐觀,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實踐轉向,從而完成了一項哲學革命。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科學的實踐原則是其基本的建構原則,科學的實踐觀點則是其首要的基本觀點。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明確地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點和源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以實踐為基礎構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生長和發展的最現實的基礎,是哲學生命力的源泉。
1:從對象看,哲學研究的詩人與世界的關系人與世界正是實踐的主體和客體,而人與世界的關系最現實最深切的基礎是實踐。因此,真正的哲學無疑應以實踐為基礎來研究人與世界的關系。
2:從內容來看,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獲得靈魂。哲學從總體上統攝時代的內容和文明,反映著時代的本質特徵。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學也從實踐中獲得的最精緻、最珍貴的東西,離開社會實踐,時不能從實踐的困擾中解脫出來。
3:從特點來看,哲學具有優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總得以現實的實踐為前提和起點。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於不受物質限制,按任何一種事物的尺度進行創造,並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實踐的普遍性,或者說實踐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現,它標志著人賴以 生活的世界范圍展開的廣度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實踐的普通性,人的實踐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現,在於實踐確證人的本質力量,人的本質力量是人在實踐中所獲成果的自然性積綻和社會性積綻,實踐的過程和結果是關照人的本質力量的一面鏡子。
二:實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和實質:
1:實踐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傳統哲學是形而上學,即關於超驗存在之本性的理倫,力國從一種「終極存在」或「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抽像的物質成了一切變化的主題,抽象的實體成了交物的本性和存在的致動固,哲學變得敵視人了,舊哲學崇尚的理念「氣」等一種抽象的存在,而黑格爾崇尚絕對精神,絕對理性也高人人聳於祭壇之上,人成了絕對理性自我實現的工具。馬克思拒斥形而上學,把唯物主義和人的主體性吻合起來,指出哲學應關注現存世界,人類世界,把人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已身上(馬恩全集161頁—162頁),現實的世界不是純粹的自然界,而是實踐著的人化的自然界,人類世界是自然與社會二位一體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聚焦點,從整個世界轉向現存世界,從宇宙本體轉向人類世界,使哲學的主題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而轉變的契機所在就是把目光轉向了人類世界。實踐把自然與社會溶為一體,社會在自然中貫注了自己的目的,同時,自然又進入社會,從而使社會成為自然的社會,自然成為社會的自然。
2:實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點:
唯物主義所唯之「物」有很大的不同,據此可分為自然唯物主義,人本唯物主義和實踐唯物主義,傳統觀點把唯物主義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以往舊唯物主義相比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都以自在的世界為研究對象。樸素唯物主義看世界是一個直觀混純的整體,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世界看成孤立存在的事物,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世界理解為聯系發展和整體,但這些都是客體哲學,只是對世界的解釋不同。馬克思主義改造舊哲學僅在於提示了世界是什麼更重要的在於說明了世界應當是什麼,使哲學成為改變世界的工具。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自然唯物主義,它把世界理解為意識和自然的二維結構,反對把一切都歸為精神,所以不得不反過來把一切歸為自然,歸於直觀和客體,把自然界的物質作為世界的本原或始基,其根源在於使哪種物質成為始基。如果說也看到了人,那人只不過是自然物質的一種表現形態罷了。自然唯物主義所研究的世界是無活力、無生氣、無主體的世界,普列漢諾夫說這是一種悲慘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人本唯物主義說,「只有人性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實在人乃是理性的尺度」,認為「思惟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這是進步,但從本質上講,費爾巴哈並未前進,因為其「人是生物學的人,不是現實的歷史的人,雖然費爾巴哈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近在咫尺,但畢竟有本質的區別。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作為自己的本質特徵,實踐內在地包含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與意識的關系,這些關系構面了現實世界的基本關系,可以說實踐以縮影的形式映現著現實世界,蘊含了現實世界的全部秘密,是一切現實矛盾的總根源,如果勞動是人類社會的邏輯起點,那麼實踐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
5. 關於時間的哲學觀點
1、時間一直流,一直流,不會停下來等著我覺悟,悔改。日子怎麼翻,我就怎麼過。頹廢似乎成了某種自豪。我厭惡著,鄙視著這樣無趣的我,無聊的人生。總該學點什麼啊。
2、人生要麼精彩,要麼平淡。既然掙扎著活了下來,就該努力讓自己的每一步趨向輝煌。還想過要去很多很多地方,西藏,敦煌,撒哈拉……即使只為四處行走,也該為理想一步步邁進。我需要鍛煉的不僅僅是腳力,最重要的是知識的累積。很多願望,不是光靠想像就能支撐住的。
3、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動著的,不僅僅是你身體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時間。聽,一絲絲抽盡,緩慢卻又急促,帶著你,由青春步入衰老。
4、一直在虛度著光陰,蒼白的日子一天天重復。看電影,聊天,睡覺,連小說都丟在了角落。好久,沒有用手機發簡訊或者打電話給朋友,他們的臉在我的遺忘中逐漸地模糊……記不清有多久沒有領略一個完整的早晨,抑或一個完整的黃昏。大多數的清晨,我尚沉睡在死寂的夢里,而大多數的黃昏,我泡在由網路編織成的死水中。5、歲月的流逝,那些曾經的往事,是否還記得它呢,如今的傷感和走過的路,感情和事業的撞擊下,會隨著歲月而變淡,時光的書卷因年久而變得模糊不清,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6、時間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走得那麼無影無蹤,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滑落到水裡的瞬間,那麼快捷那麼乾脆。日月如梭,青春,為何,抹去我的歲月,卻只留下一條傷痕?
7、時光在不經意中流逝,翻開舊日的筆記,字里行間充滿著情深意境的交錯。彷彿回到了那曾經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中去,舊時的回憶依舊,只是少了幾分憂郁,幾分繁華,多了幾分滄桑。
6. 7個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和觀點
1、泰勒士:認為萬物由水構成,水是萬物之源。這種觀點可能是因為看到海水蒸發的過程而形成的。據傳說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還曾宣稱,萬物中皆有神在。 泰勒士對希臘哲學有著重要的影響。
2、赫拉克利特:借用畢達哥拉斯「和諧」的概念,認為在對立與沖突的背後有某種程度的和諧,而協調本身並不是引人注目。認為沖突使世界充滿生氣。赫拉克利特還認為,火是萬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換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
3、畢達哥拉斯:認為社會中有三類人,而靈魂屬於輪回的結果。但同時從畢達哥拉斯開始,希臘哲學開始產生了數學的傳統。畢達哥拉斯曾用數學研究樂律,而由此所產生的和諧的概念也對以後古希臘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畢達哥拉斯還是在西方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4、蘇格拉底:蘇格拉底重視倫理學,是古希臘第一個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維去尋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學的創始人,他強調道德是由理性指導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識」,認為善出於知,惡出於無知。在歐洲哲學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義的目的論,認為一切都是神所創造與安排的,體現了神的智慧與目的。
5、柏拉圖:主要哲學思想是理念論,對西方的哲學思想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原名亞里士多克勒,家中排行老四。學園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較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公元前367年,柏拉圖再度出遊,此時學園已經創立二十多年了。
6、亞里士多徳: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從我們的感官而來的。因此,其實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開創了之後的科學方法。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們大多是教科書式的文獻,很多甚至是亞里士多德學生的筆記。在中世紀的早期,由於新柏拉圖主義的盛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沒有被翻譯。
7、盧梭:盧梭提出:在自然狀態下,人本質上是好的,是高貴的野蠻人。好人被他們的社會經歷所折磨和侵蝕。而社會的發展導致了人類不幸的繼續。強調藝術與科學的進步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好處。認為知識的積累加強了政府的統治而壓制了個人的自由。物質文明的發展事實上破壞了真摯的友誼,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懼和懷疑。
(6)哲學筆記觀點擴展閱讀
古希臘還誕生過大批偉大的哲學家,如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伊壁鳩魯等人。中世紀出現經院哲學,聖托馬斯·阿奎那為其代表人物。
「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自成體系,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這之後,西方哲學家更是人才輩出,洛克、康德、休謨、伏爾泰、盧梭、黑格爾、叔本華、尼采、馬克思等人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7. 哲學著作讀書筆記2000字以上!!急!!!!!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87/542663.shtml
8. 急求《哲學導論 張世英》 課堂筆記
我就慘了,沒的大學讀呢.這本書剛鑽研完畢.我說點學後心得,你參考一下,畢竟我不是為專了考試才鑽研它的.
首先我覺屬得它區別於通論和概論,沒有從整體上去詳細概述哲學學科,張教授這本書與其說是立論,我覺得不如說是一部美育教材,更是其自身哲學觀的集中體現.整本書從"天人合一"、"主客二分"、"後天人合一"的本體論展開,逐步開始得出將其在此意義上的審美、倫理、歷史觀和方法論,從而積極提倡超越主客二分的民胞物與精神,這是其重點與核心.
我覺得很多當代以前哲學所顯露出的弊病以及科學進步給人類帶來的反面作用這上面都給了很好的解釋和解決方法,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缺少的.為什麼要"後天人合一"?"我"實際也是宇宙本身.這個本體論思想的理解應該是這本書的難點(我花了一個月才參悟),也是所有方法論的基礎.
我由此也感到有不足,就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後天人合一"本體論意義上的,這個觀點的建立按張教授引的實例和做的論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覺得也可以說是一種尋找典型符合的推理過程,或者說是一種數學歸納法吧,所以還需要多多鑽研.
9. 如何自學哲學(已有一本《大眾哲學》),如何做學哲學的筆記與心得
剛接觸哲學時,我感到手足無措——我該讀什麼書?以什麼順序讀?怎麼讀?去哪兒找書?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復雜,但如果缺乏指引,你會在摸索中花掉不少時間。有不少人私信我表達了自學哲學的迷茫;在知乎上搜索「自學哲學」時,我發現相當多的人有著同樣的困惑,卻沒有人給出系統的答案。本文希望添補這個空白,告訴大家初學哲學時需要知道的事情。
一、一定要讀外文資料
如果只閱讀中文資料,你的學習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首先,中文哲學資料的數量少,導致你的選擇范圍和眼界受到限制;其次,中文哲學資料的質量相對較差,譯作和原創都乏善可陳。因此,我建議你至少要閱讀英文資料,同時慎重閱讀中文資料。
「可是閱讀外文資料好難啊!」——難就對了,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第一天你或許只能讀幾頁,但如果持之以恆,就會不斷進步。而且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因為哲學討論總是圍繞著比較固定的哲學概念,這意味著一旦熟悉了它們的外文表達,你就不需要經常查詞典。從這個方面講,這可比讀一本用詞花哨的外文小說簡單多了,對吧?
小技巧:如果覺得閱讀外文本文很累、很難理解,可以試試翻譯它——這會使你(不得不)讀下去而且讀懂它。
二、入門書(不定期更新)
打開國外頂尖哲學系的網站,你可以看到國外哲學教育的課程設置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模式。一般來說,學生先要學邏輯學、哲學導論和西方哲學史,然後選修形而上學、認識論、心靈哲學、語言哲學、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哲學、美學、宗教哲學等主要分支的課程,以及一些關於特定時期、流派和人物的課程。這些課程大多有對應的教材,可以幫助我們系統地自學。
推薦一些適合初學者的教材(我盡量選擇英語簡單、通俗易懂的):
哲學導論:
Robert C. Solomon and Kathleen M. Higgins:The Big Questions: A Short Introction to Philosophy (10th ed.)
Duncan Pritchard: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Philosophy?
邏輯學:
Harry J. Gensler:Introction to Logic (3rd ed.)
哲學方法:
Timothy Williamson:Doing Philosophy: From Common Curiosity to Logical Reasoning
Jay F. Rosenberg:The Practice of Philosophy: Handbook for Beginners
James Andow: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Julian Baggini and Peter S. Fosl: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2nd ed.)
哲學史:
Roger Scruton:A Short History of Modern Philosophy: From Descartes to Wittgenstein
Samuel E. Stumpf: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認識論:
Noah Lemos:An Introction to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Duncan Pritchard: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Knowledge? (4th ed.)
John Turri:Epistemology: A Guide
語言哲學:
William G. Lycan:Philosophy of Language: A Contemporary Introction (3rd ed.)
Gary Kemp: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Philosophy of Language?(2nd ed.)
Collin McGinn: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Classics Explained
形而上學:
Alyssa Ney:Metaphysics: An Introction
Robert C. Koons and Timothy Pickavance:Metaphysics: The Fundamentals
(感謝
@滄粟
的推薦,親測好讀!)
元形而上學:
Tuomas E. Tahko:An Introction to Metametaphysics
心靈哲學:
Jaegwon Kim:Philosophy of Mind (3rd ed.)
科學哲學:
Samir Okasha:Philosophy of Science: A Very Short Introction
行動哲學:
Lilian O』Brien:Philosophy of Action
倫理學:
Jonathan Wolff:An Introction to Moral Philosophy
元倫理學:
Matthew Chrisman: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Metaethics?
政治哲學:
Will Kymlicka: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Jonathan Wolff:An Intro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知覺哲學:
William Fish:Philosophy of Perception: A Contemporary Introction
現象學:
Dan Zahavi:Phenomenology: The Basics
哲學論證:
Maralee Harrell:What Is the Argument?: An Introction t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and Analysis
Michael Bruce and Steven Barbone:Just the Arguments: 100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guments in Western Philosophy
哲學寫作:
Aloysius P. Martinich:Philosophical Writing: An Introction(3rd ed.)
(注1:宗教哲學、美學、法哲學等其他分支我沒有能力推薦,希望有專業人士補充一下。)
(注2:推薦先讀哲學導論、邏輯學和哲學方法,其他的按你喜歡的順序讀。)
(注3:有人可能會抱怨這個書單偏向分析哲學。我的回應是:首先,這些書只是一個開始,之後可以自由選擇向分析哲學或歐陸哲學發展,而無論選擇哪個方向這都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其次,歐陸哲學門檻較高,我沒有發現太多適合零基礎自學的書籍。)
三、閱讀一手文獻
哲學家們的原創性著作即一手文獻,比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對一手文獻進行闡釋和研究的是二手文獻,比如《康德的先驗觀念論》。
對於學習哲學來說,閱讀一手文獻是十分重要且不可代替的。它的重要性在於,經典的一手文獻提出了重要的問題,給出了重要的觀點和論證,是哲學發展的根本源頭。它的不可替代性在於,經典的一手文獻常常帶有豐富的可解釋性,任何二手文獻都只能給出一種理解,不可能窮盡一手文獻的所有內涵。因此,在進行必要的准備後,一定要嘗試閱讀一手文獻。
然而閱讀一手文獻往往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在沒有老師指引的情況下。因此我們需要正確的策略。首先應該明確的問題是:在入門階段,應該讀什麼?不應該讀什麼?
推薦閱讀的:首先是歐洲近代哲學,包括笛卡爾、洛克、霍布斯、盧梭、貝克萊、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休謨、康德等人的著作。其次是分析哲學,包括羅素、卡爾納普、蒯因、克里普克等人的著作。推薦的原因是表述清晰易懂、不需要太多前置知識。而歐洲近代哲學家尤為推薦,因為他們是現代哲學的共同資源,無論你之後選擇研究哪個方向都能用上。歐洲近代哲學家著作中,推薦閱讀的第一本書是休謨的《人類理智研究》,它是近代哲學中最平易近人的著作之一;分析哲學家的作品中,推薦你從卡爾納普的兩篇論文開始——《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清除形而上學》和《論哲學問題的性質》,通過它們你可以學到什麼是清晰的思考。此外還推薦Selected Texts with Interactive Commentary系列,這個系列有形而上學、認識論、語言哲學、倫理學和美學與藝術哲學五本書,每本書都是貼心的「問題簡介+作者簡介+原文+逐段解釋和評論」的模式,新手可以從它們開始逐漸學會如何閱讀哲學論文。
不推薦閱讀的:古希臘哲學,因為需要太多歷史和語言的前置知識;中世紀哲學,因為需要太多古希臘哲學和宗教思想史的前置知識;康德之後的歐陸哲學(大家喜歡的黑格爾、尼采、薩特、海德格爾、福柯、德里達等就屬此類),因為語言風格晦澀難懂,需要太多哲學史的前置知識);維特根斯坦,分析哲學中獨特的一位,語言風格過於特殊,且需要數理邏輯和早期分析哲學史的前置知識。
關於譯本:盡量閱讀原文,因為翻譯問題造成的誤解實在太多了。如果不得不閱讀譯文,一定要選擇最好的譯本。可以看看二手文獻都在引用哪個譯本,看看豆瓣評分和評論(別太當真),或者問問懂的人。
關於前置知識:很多一手文獻如果事先沒有特定的知識就理解不好,因此我們需要工具書和工具網站補充它們。工具書主要包括導論、文本義疏、論文集和哲學詞典等。無論是著名的哲學家還是著名的哲學著作,都有相當多的相關工具書出版,學會在Library Genesis上搜索和下載它們。Cambridge、Oxford、Blackwell、Routledge和Penguin這幾個出版社的書質量較高。也可以查閱斯坦福哲學網路和網路哲學網路。
學會提問:閱讀時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要積極追問。平庸讀者的內心經常是這樣的——「哦這樣啊,你說這樣就這樣吧……」「哇,真厲害!」「好感動!」「不太同意,但是又說不出哪裡不對……」;而優秀讀者的內心經常是這樣的——「這個概念的定義是什麼?」「這一段的論點是什麼?」「這個論點是如何被論證的?」「這個論證有效嗎?」「這個觀點是否與作者的其他觀點有矛盾?」「可能的反駁有哪些?」「這個觀點和哪些觀點有聯系?」「這個觀點在哲學上的後果是什麼?」「作者的假想論敵是誰?」……
關於筆記:一定要記筆記,否則閱讀時可能會理解不好,閱讀後也會很快忘掉。筆記分為兩種,一種是閱讀時的筆記,另一種是閱讀後的筆記。閱讀時的筆記記在書邊,主要是總結每一段的核心論點和論證,或者記下突發的小想法。閱讀後的筆記記在筆記本或電子文檔上,主要是摘錄要點、重構論證或概括文意。摘錄的要點包括重要概念的定義和重要論點等;重構論證則是把文段中包涵的推理用符合邏輯的簡練形式重寫出來,通過上面推薦的哲學論證和邏輯學書籍你可以學會這個技能;概括文意是用小文章的形式概述文本的主要思路,上面推薦的哲學寫作書籍可以讓你寫得更好。如果能請哲學專業人士點評你的文章,你會提高得更快。
關於學習態度:「認為自己有可能沒讀懂」是一種態度,「知道自己哪裡沒讀懂」是一種能力,它們十分關鍵卻經常被忽略。如果你讀過一本經典巨著後感覺都讀懂了,一定要讀一讀二手文獻,你會發現有太多東西是你沒想到的,太多東西可以用不同方式去理解。「虛心使人進步。」此外讀書切忌求快,不要有「只要把這些書都讀完我就牛逼了」的天真想法,扎實地理解好了再讀下一本。
除此以外,有兩本書是幾乎必讀的——柏拉圖的《理想國》和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如果你想了解分析哲學,必讀的還有克里普克的《命名與必然性》。之所以必讀,是因為無論你之後研究哪個方向都很難繞過它們。當然,你不一定非要在一開始就讀它們。
說完了「讀什麼」,再說說「怎麼讀」。這里我只給出幾點最基本的建議:
四、入門之後的學習
有了一定積累後,就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向自由學習了。最好用的工具是PhilPapers,它能讓你方便地搜索和下載論文。你可以挑一本喜歡的著作深入挖掘(上面不推薦入門時讀的書現在可以讀了),也可以以哲學問題為線索進行研究。有足夠能力後,可以嘗試寫幾篇正規的學術論文,甚至追蹤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總之,以你喜歡的方式,享受哲學的樂趣吧!
10. 求一篇哲學類書籍的讀書筆記(1000字)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2010-10-18 10:48:53來自: panco (呵呵)
這段時間在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作為哲學啟蒙書來說真的不錯。
一開始就來了兩個問題:1.我是誰? 2.世界時怎麼來的? 哲學的基本問題大概也是這兩個吧。
然後提到德謨特里克斯的原子理論(atom) 我很佩服他,在當時沒有任何科學儀器的時候,僅僅只是憑借常識就將物質說的跟現在的發現一樣,真的很強悍。
然後是偉大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很喜歡柏拉圖的兩個世界理論,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前者只能用理性去認識,後者僅僅靠五官感覺就可以了,卻不大准確。 再有,理型世界是永恆的,存在的是精神物質和抽象物質;感官世界,或者說是現實世界,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馬都瘸腿了,但我們還是可以靠理性想像出一匹完整無缺的馬來。從某個角度來講,每一種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恆形體的不完美復製品。柏拉圖還將人分為三個部分: 頭,代表理性,追求智慧; 胸,代表意志,追求勇氣;腹,代表慾望,應該遏制。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倫理學,提出做人要做到 「黃金中庸」。
羅馬時代,宗教與哲學趨於統一。多種宗教的碰撞使得許多新興學派誕生。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是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和新柏拉圖派。犬儒學派認為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環境的優勢;斯多葛學派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宇宙常識的一小部分,主張宇宙間只有一個大自然;伊壁鳩魯學派主張享樂主義,盡可能避免痛苦,而前兩者則希望忍受痛苦;新柏拉圖派相信存在上帝的神聖之光照不到的的地方,最接近光源的是永恆的靈魂。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表明當不能知道現實和夢境的區別時,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處於思考懷疑狀態的自己。他認為宇宙有兩種形式的真實世界(或稱「實體」)。一種是屬於純粹意識的靈魂「思想」,另一種是屬於物質的「擴延」,此為二元論。當考慮精神時用唯心看待,「擴延」時同唯物看。
與笛卡爾相反,斯賓諾莎認為宇宙間只有一個「實體」,這就是一元論。他也認為上帝存在,而且用過自然法則作為內在因來控制世界。
經驗主義三個代表人物: 洛克,柏克萊與休姆。其中休姆認為我們心中有的只是許多不同的知覺和感受,最後像電影的原理一樣構成了自我。他也是個不可知論者,不承認也不否認上帝的存在。柏克萊認為人有「靈」,是萬物的成因,是天主。
啟蒙運動中,康德同意經驗主義中世界的了解都是透過感官而來的,也同意理性主義中認為理性中有一些因素可以決定我們如何認知世界。換句話說,他認為我們對於世界的觀念會受到人類心靈中某些狀況的影響。另外,他有個理論是: 因果律根植與我們的內心,既然我們無法確知世界本來的面目,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知識來了解世界。他認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樣的。康德在倫理學方面提出了「無上命令」的概念,這個道德准則其實也就是良心。康德的倫理管也被稱為「義務的倫理觀」,「善意的倫理學」,因為他認為只有純粹是基於責任所做的事才算是道德行為,也就是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取決於是否出自善意而為之,並非行為後果。更多地,他覺得我們只有在追隨我們的"實踐理性",並因此得以做道德上帝抉擇時,我們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也正是制定這項法則的人。
緊接其後的是浪漫主義時代——歐洲最後一個偉大的文化紀元。活躍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特徵之一是嚮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最主要的哲學家是謝林,他認為大自然的去全部,包括人的靈魂與物質世界,都是一個絕對存在(或世界精神)的表現。另外,浪漫主義的反諷指的是藝術家會在作品裡向觀眾說一些諷刺的話,表明這個虛構的世界是他操縱的。
後來,黑格爾出現了。他的貢獻在於辯證法的提出。一種事物出現了,稱為「正」,則必然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稱為「反」,然後經過一段僵持的時間後,會出現第三種觀點,稱為「合」,在吸取了正反的優點後形成被認為正確的知識。歷史就是如此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