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概括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
背景:
南北朝時期佛、道盛行,儒學面臨挑戰。南北朝時期佛教徒提出佛為正,儒道為邪教,三教歸佛,又稱「三教合一,隋朝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唐朝時期統治者奉行以道為主的三教並行政策,儒學的地位受到挑戰。
北宋時,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又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道佛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產物(當時佛教已經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進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學、道教、佛教的有益內容,並注入哲學因素,囊括天人關系的形成的更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體系。
(1)宋明理學時代擴展閱讀
宋明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表態,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改造之後,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
這個復興儒學的運動,由隋唐之際的王通發其先聲,由唐代中期以後的韓愈、李翱、柳宗元諸人繼其後續,而至兩宋時期蔚為大觀,形成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又影響久遠的儒學運動。
在時間上,這場儒學運動持續到明清之際,影響直至當代;在空間上,這場儒學運動不限於儒學的故鄉,還牽涉到受儒學影響的東亞諸國,以至於在這些國家,所謂的儒學主要就是理學(或稱性理學)。
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道佛二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道二教展開了一種與孟子「辟楊墨」相類似的所謂「闢佛老」的文化攻勢,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現代的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由它所造成的社會及文化後果。然而也正是這個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應佛老而使儒學重新走上正統地位。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⑵ 宋明理學南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宋明理學
=============================================================================
1、宋朝來的程朱理學:
北宋源時期
程頤、程顥
二程基本觀點:萬物皆只是一個理,
是萬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與
直接聯系起來;發揮了孔子「
」的學說
南宋
朱熹
朱熹的理學內容:「
論」(客觀唯心論):理和氣不可分離。「
論」:性無不善,情應當從善,人應克制自己的感情,讓
來支配和指導行為。著述《四書章句集注》,元、明成為
考試內容
2、陽明心學:「心即理也」的主觀唯心論宇宙觀,認為
是世界萬物的本原;提出「
」學說,進一步發揮了儒家「
」的思想
⑶ 關於宋明理學的歷史地位和當代意義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宋、明儒家的哲學思想。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北宋初胡瑗、孫復、石介,稱為「理學三先生」。然理學實際創始人為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提出「理」先於天地而存在,將上的地位。其為學主張「即物而窮理」。與朱熹對立的為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題。明代,王守仁進一步發展陸九淵的學說,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斷言心之「靈明」為宇宙萬物的根源。為學主「明體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張載提出的氣一元論,與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顏元等,對程朱、陸王皆持反對態度。至戴震著《孟子字義疏征》,得出「理存於欲」,指出「後儒以理殺人」,則更給予了「理學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學,理學一名始稱於南宋,朱子曾說「理學最難」,陸九淵也說「惟本朝理學,遠過漢唐」。明代,理學成為專指宋以來形成的學術體系的概念。
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後來習慣用「理學」指稱其思想體系。(2)在宋代產生而在明代中後期佔主導地位的以「心」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狹義理學則專指程朱學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陸九淵;明代:王陽明。就主導思潮而言,理學代表人物可概括為「程朱陸王」。
主要派別:按現代學術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學體系區分為四派:氣學(張載為代表)、數學(邵雍為代表)、「理學」(程朱為代表)、心學(陸王為代表)。
宋明理學所討論的問題隨不同時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學與唐以前儒學尊《五經》一個重要不同之處,《四書》成為尊信的主要經典。價值體系和功夫體系都在《四書》。《六經》為粗米,《四書》為熟飯。理學的主要根據和討論的問題都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緊密相關。理學討論的主要問題大體是:理氣、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靜、涵養、知行、已發未發、道心人心、天理人慾、天命之性氣質之性等。
宋元明時期,是中國文化和哲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由於宋明時期中國哲學的主要代表形態是理學,人們習慣上多以「宋明理學」的概念來稱呼這一時期的哲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表態,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改造之後,對儒學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這個復興儒學的運動,由隋唐之際的王通發其先聲,由唐代中期以後的韓愈、李翱、柳宗元諸人繼其後續,而至兩宋時期蔚為大觀,形成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又影響久遠的儒學運動。在時間上,這場儒學運動持續到明清之際,影響直至當代;在空間上,這場儒學運動不限於儒學的故鄉,還牽涉到受儒學影響的東亞諸國,以至於在這些國家,所謂的儒學主要就是理學(或稱性理學);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道二教展開了一種與孟子「辟楊墨」相類似的所謂「闢佛老」的文化攻勢,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現代的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由它所造成的社會及文化後果。然而也正是這個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應佛老而使儒學重新走上正統地位。
我們研究理學哲學智慧,不僅在於了解它對回應與解決當時社會與文化問題作了怎樣的解答,更重要的還在於通過對其的分析來幫助我們思索一些諸如「什麼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如何正確回應外來文化」、「如何正確面對和處理社會成員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等對當代仍至為重要的哲學問題。從新樹立國人的信仰,正是理學智慧的意義所在。
⑷ 宋明時期理學成為封建時代主流思想的原因
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有利的維護了封建統治
⑸ 宋明理學的主要內涵是什麼
宋明理學的主要內涵是闡釋義理、兼談性命。
宋明理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運(佛教),又繼承孔孟正宗(根本),並能治理國家(目的)的新儒學,是宋明時代佔主導地位的道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宋儒則重闡釋義理、兼談性命,因有此稱。
理學是中國古代精緻、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同時成為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理學以儒家學說為中心,兼容佛道兩家的哲學理論,論證了綱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恆性,至元朝成為官方哲學。
(5)宋明理學時代擴展閱讀
宋明理學,理學一名始稱於南宋,朱子曾說「理學最難」,陸九淵也說「惟本朝理學,遠過漢唐」。明代,理學成為專指宋以來形成的學術體系的概念。亦稱「道學」。
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
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後來習慣用「理學」指稱其思想體系。
2、在宋代產生而在明代中後期佔主導地位的以「心」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狹義理學則專指程朱學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明理學
⑹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宋明理學各有哪些
宋朝:代表人物:朱熹,我們通常所說的「朱理學」的開創者,將儒思想上升到哲學思辨的高度,以「理」為核心,倡導「存天理,去人慾.」就宇宙之本問題展開討論.將儒家思想上升到哲學層面上進行討論的第一人,也是將儒家思想發揚光大,進而推廣開來對後世影響最大之人,可以說是將儒家思想以理學的形式真正普及開來的人.
貢獻:使儒家思想有了最早體系,將儒家思想體系化,再將儒家思想體系傳播開來.
明朝:代表人物:王守仁,我們通常說的「陽明心學」就是指王守仁(王陽明)學說,以「天理即是人慾」的心學為主.當然這是在朱熹的「格物致知」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將「朱理學」科學的提煉成為哲學上的「唯心論」.「陽明心學」認為是理學的發展不錯,但是卻沒有讀懂王陽明和他的心學!
世人和很多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陽明心學」倡導「心既理」,「心無外物」形而上的將其認為是「朱理學」的發展,同時很多人也將「陽明心學」認定為是「單純的形而上的唯心學說」,這實際上是對王陽明的一種誤區,而忽視了其學說中的「知行合一」!
貢獻:將「朱理學」體系以唯心的形式具體的學說化、學術化,就儒家思想而言,是將儒家思想透過唯心學說科學化,將科學化、學說化的儒家思想以「知行合一」方式運用到生活中去,類似於現在的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
⑺ 歷史中,宋明理學中的「理學」形成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急急!!!
1.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社會的動盪不安,使得魏晉南北朝以來,儒學信仰出現危機感,而道教的修煉丹葯長生不老,佛教的因果報應輪回來世的思想在社會迅速傳播。隨著政治穩定三教相互滲透,彼此調和逐漸趨向合一。儒家強調人世,根本目標就是強國。個人的精力應該奉獻給國家。道家強調自由,目標就是超脫塵世而獲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強調解脫。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側重於人世間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礎。科舉產生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注重氣節,對儒家經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時尚。 2.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 (1)程朱理學:①「程朱理學」說法的由來:理學的創始人是北宋的程顥、程頤等人,至南宋時,朱熹為集大成者,統稱為「程朱理學」。②理學產生的條件:宋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注意力於集中於如何防範文武重臣的篡奪之禍,消除地方潛在的割據勢力對於民間文化發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預;宋朝很少有人因為議論而獲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體有很高的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因科舉走入仕途的知識分子,對經典文本不斷探討、尋求終極的、總體的根本解釋。理學由此而生。③理學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理」,是產生萬物的本源,是離開事物而能獨立存在的一種什麼東西,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主宰,是天下萬物永恆普遍原則。它體現在社會是儒家三綱五常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過「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觸天下萬事萬物去體會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與最終貫通;個人修養要以天理為准則,要「存天理,滅人慾」。D、朱熹參考二程學說,將四書五經編輯成《四書章句集注》,作為後代科舉考試的內容。奠定了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④理學的社會影響:南宋末年,朱熹的學說逐漸成為思想的主流。元朝時,理學被確定為官學。到明代,理學則成為統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陸王心學:①陸九淵及其思想:陸九淵,南宋理學大師。提出「心即理」之說。他認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張「心」和「理」是永久不變的,以此證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條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恆不變的。他還認為,人們要了解、認識客觀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連書都不必多讀。於是提出「六經皆我注腳」的說法。為了維護封建的倫理道德,陸九淵號召人們「存心」而「去欲」,提出「發明本心」以求理,與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為封建統治提供理論根據的,反對人民為改善受壓迫的處境去同封建統治者進行斗爭。②王守仁及其思想: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明代理學大師。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即可成聖賢。強調加強自我修養,激勵人們奮發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