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哲學價值觀知識點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學價值觀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3-19 06:53:50

A. 高中哲學 價值觀 人生觀 認識論分別包括什麼內容

價值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堅持集體主義
人生觀: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認識論: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不斷深化拓展向前推移;創造性思維;;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
大概其吧!

B. 哲學的知識點

一、 辯證唯物論(第一課、第二課) 1、 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物質具有促進作用。 方法論:①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②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 2、 規律的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辨證關系 原理:規律是客觀的,它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 方法論: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變害為利。 二、 唯物辯證法(第二、三、四課) (一)聯系的觀點 1、 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系之中,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 事物的聯系又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不能否認和割斷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也不能主觀臆造聯系。 方法論: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系,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改變條件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2、 因果聯系 原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既是先行後續的關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原因總是伴隨一定的結果,結果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處於因果聯系的連接之中,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方法論:①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3、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原理:整體處於統帥的決定地位,部分從屬於整體,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功能的形成離不開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狀態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①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②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二)發展的觀點 4、 發展的觀點 原理: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①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②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③要明確事物處於怎樣的階段和地位④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5、 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系 原理: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法論:堅持用內因和外因辨證關系的觀點看問題,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外因。 6、 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系 原理: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准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都是在量變和質變的兩種狀態中不斷發展的。 方法論:①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②要堅持適度原則③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④要重視量的積累⑤學會優化結構 7、 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原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堅持用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備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觀點 8、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敢於承認和揭露矛盾;要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9、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0、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 原理:二者是辨證統一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聯結;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①學會正確認識事物,掌握認識秩序②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 11、主次矛盾關系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則處於從屬地位,不起決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善於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 12、主次方面關系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則是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 13、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原理 方法論: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 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五課、第八課) 14、實踐和認識(理論)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實踐決定認識(理論),認識(理論)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阻礙作用。 方 法 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思想僵化。 15、認識隨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擴展、推移 原理內容:從深度上說,認識需要不斷深化;從廣度上說,認識應當不斷擴展;從進程上說,認識必須向前推移。 方 法 論:反對思想僵化、認識固定化的觀點,反對一切停止、悲觀、無所作為的觀點。 16、認識的根本任務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17實踐決定認識原理 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檢驗標准,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於實踐。 方法論:從實踐中獲得認識、發展認識、檢驗認識,並用認識去指導實踐 四、人生觀、價值觀(第六、七、八課) 17、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歷史唯物主義)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起阻礙作用。 18、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 原理內容: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導向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C. 高二政治生活與哲學知識點總結

《生活與哲學—知識結構圖》
第一單元考點瀏覽: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哲學是什麼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哲學與時代精神 哲學的作用
(2)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第一單元線索圖:
什麼是哲學 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派別 真正的哲學 哲學史上的偉大的變革

第二單元考點瀏覽: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自然界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哲學的運動概念: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物質運動的規律:規律的概念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6)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辯證唯物論的線索圖:
物質 運動 規律 意識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7)實踐:實踐的概念 實踐的特點
(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動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是認識的目的
(9)真理: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的具體性 真理的條件性 真理和謬誤
(10)認識過程:認識的反復性 認識的無限性

認識論的線索圖
實踐的概念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真理與謬誤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第三單元考點瀏覽: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1)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的多樣性
(3)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系統優化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發展的概念 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
(5)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7)辯證的否定觀:辯證否定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8)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創新的社會作用

唯物辯證法的線索圖:
聯系觀 發展觀 矛盾觀 否定觀

第四單元考點瀏覽:擁有更美的人生
(1)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系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2)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3)價值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4)價值觀實現途徑:對社會、他人的奉獻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創造並實現價值的途徑

歷史唯物主義的線索圖: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社會歷史的主體 價值與價值觀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D. 哲學中的價值觀包括哪些原理

哲學價值觀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對什麼是好的、是應該的總看法,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准,是個性心理結構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為帶有穩定的傾向性。價值觀是人用於區別好壞,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傾向體系。它反映人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評價,人不同於動物,動物只能被動適應環境,人不僅能認識世界是什麼、怎麼樣和為什麼,而且還知道應該做什麼、選擇什麼,發現事物對自己的意義,設計自己,確定並實現奮斗目標。這些都是由每個人的價值觀支配的。價值觀決定、調節、制約個性傾向中低層次的需要、動機、願望等,它是人的動機和行為模式的統帥。人的價值觀建立在需求的基礎上,一旦確定則反過來影響調節人進一步的需求活動。人們對各種事物,如學習、勞動、享受、貢獻、成就等,在心目中存在主次之分,對這些事物的輕重排序和好壞排序構成一個人的價值觀體系。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一個人行為及態度的基礎。價值觀受制於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受其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經濟地位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由於個人的身心條件、年齡閱歷、教育狀況、家庭影響、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人們對各種職業有著不同的主觀評價。從社會來講,由於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相對落後,各種職業在勞動性質的內容上,在勞動難度和強度上,在勞動條件和待遇上,在所有制形式和穩定性等諸多問題上,都存在著差別。再加上傳統的思想觀念等的影響,各類職業在人們心目中的聲望地位便也有好壞高低之見,這些評價都形成了人的職業價值觀,並影響著人們對就業方向和具體職業崗位的選擇。

價值觀是一種內心尺度。它凌駕於整個人性當中,支配著人的行為、態度、觀察、信念、理解等,支配著人認識世界、明白事物對自己的意義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設計等;也為人自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足的理由。我們這里考察的職業價值觀,不是看人們如何看待「職業價值」的本質,而是注重探討人們在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活中,在眾多的價值取向里,優先考慮哪種價值。

價值觀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從個人或社會的角度來看,某種具體的行為類型或存在狀態比與之相反的行為類型或存在狀態更可取。這個定義包含著判斷的成分,這些成分反映了一個人關於正確與錯誤、好與壞、可取與不可取的觀念。價值觀包括內容和強度兩種屬性。內容屬性告訴人們某種方式的行為或存在狀態是重要的;強度屬性表明其重要程度。當我們根據強度來排列一個人的價值觀時,就可以獲得一個人的價值系統。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一個層次,這個層次形成了每個人的價值系統。這個系統通過我們賦予自由、快樂、自尊、誠實、服從、公平等觀念的相對重要性程序而形成層次。

價值觀對於研究組織行為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了解員工的態度和動機的基礎。同時它也影響我們的知覺和判斷。每個人在加入一個組織之前,早已形成了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思維模式。當然,這些觀點不可能與價值觀毫無關系,相反,它們包含著對正確與否的解釋,而且,它們隱含著一種觀念:某種行為或結果比其他行為或結果更可取。因此,價值觀使客觀性和理性變得含糊不清。

『價值觀具有下列特性』

(l)價值觀是因人而異的。由於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和後天環境不同,人生經歷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同。

(2)價值觀是相對穩定的。價值觀是人們思想認識的深層基礎,它形成了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發展,在環境、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培養而成的。人們的價值觀一旦形成,便是相對穩定的,具有持久性。

E. 哲學價值觀

哲學價值觀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對什麼是好的、是應該的總看法,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准,是個性心理結構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為帶有穩定的傾向性.價值觀是人用於區別好壞,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傾向體系.它反映人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評價,人不同於動物,動物只能被動適應環境,人不僅能認識世界是什麼、怎麼樣和為什麼,而且還知道應該做什麼、選擇什麼,發現事物對自己的意義,設計自己,確定並實現奮斗目標.這些都是由每個人的價值觀支配的.價值觀決定、調節、制約個性傾向中低層次的需要、動機、願望等,它是人的動機和行為模式的統帥.人的價值觀建立在需求的基礎上,一旦確定則反過來影響調節人進一步的需求活動.人們對各種事物,如學習、勞動、享受、貢獻、成就等,在心目中存在主次之分,對這些事物的輕重排序和好壞排序構成一個人的價值觀體系.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一個人行為及態度的基礎.價值觀受制於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受其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經濟地位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由於個人的身心條件、年齡閱歷、教育狀況、家庭影響、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人們對各種職業有著不同的主觀評價.從社會來講,由於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相對落後,各種職業在勞動性質的內容上,在勞動難度和強度上,在勞動條件和待遇上,在所有制形式和穩定性等諸多問題上,都存在著差別.再加上傳統的思想觀念等的影響,各類職業在人們心目中的聲望地位便也有好壞高低之見,這些評價都形成了人的職業價值觀,並影響著人們對就業方向和具體職業崗位的選擇.

F. 哲學常識中價值觀有哪些內容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
人生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l)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要求。(2)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3)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

G. 哲學價值觀的內容有哪些

哲學價值觀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對什麼是好的、是應該的總看法,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准,是個性心理結構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為帶有穩定的傾向性。價值觀是人用於區別好壞,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傾向體系。它反映人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評價,人不同於動物,動物只能被動適應環境,人不僅能認識世界是什麼、怎麼樣和為什麼,而且還知道應該做什麼、選擇什麼,發現事物對自己的意義,設計自己,確定並實現奮斗目標。這些都是由每個人的價值觀支配的。價值觀決定、調節、制約個性傾向中低層次的需要、動機、願望等,它是人的動機和行為模式的統帥。人的價值觀建立在需求的基礎上,一旦確定則反過來影響調節人進一步的需求活動。人們對各種事物,如學習、勞動、享受、貢獻、成就等,在心目中存在主次之分,對這些事物的輕重排序和好壞排序構成一個人的價值觀體系。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一個人行為及態度的基礎。價值觀受制於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受其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經濟地位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由於個人的身心條件、年齡閱歷、教育狀況、家庭影響、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人們對各種職業有著不同的主觀評價。從社會來講,由於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相對落後,各種職業在勞動性質的內容上,在勞動難度和強度上,在勞動條件和待遇上,在所有制形式和穩定性等諸多問題上,都存在著差別。再加上傳統的思想觀念等的影響,各類職業在人們心目中的聲望地位便也有好壞高低之見,這些評價都形成了人的職業價值觀,並影響著人們對就業方向和具體職業崗位的選擇。 價值觀是一種內心尺度。它凌駕於整個人性當中,支配著人的行為、態度、觀察、信念、理解等,支配著人認識世界、明白事物對自己的意義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設計等;也為人自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足的理由。我們這里考察的職業價值觀,不是看人們如何看待「職業價值」的本質,而是注重探討人們在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活中,在眾多的價值取向里,優先考慮哪種價值。 價值觀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從個人或社會的角度來看,某種具體的行為類型或存在狀態比與之相反的行為類型或存在狀態更可取。這個定義包含著判斷的成分,這些成分反映了一個人關於正確與錯誤、好與壞、可取與不可取的觀念。價值觀包括內容和強度兩種屬性。內容屬性告訴人們某種方式的行為或存在狀態是重要的;強度屬性表明其重要程度。當我們根據強度來排列一個人的價值觀時,就可以獲得一個人的價值系統。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一個層次,這個層次形成了每個人的價值系統。這個系統通過我們賦予自由、快樂、自尊、誠實、服從、公平等觀念的相對重要性程序而形成層次。 價值觀對於研究組織行為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了解員工的態度和動機的基礎。同時它也影響我們的知覺和判斷。每個人在加入一個組織之前,早已形成了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思維模式。當然,這些觀點不可能與價值觀毫無關系,相反,它們包含著對正確與否的解釋,而且,它們隱含著一種觀念:某種行為或結果比其他行為或結果更可取。因此,價值觀使客觀性和理性變得含糊不清。 『價值觀具有下列特性』 (l)價值觀是因人而異的。由於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和後天環境不同,人生經歷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同。 (2)價值觀是相對穩定的。價值觀是人們思想認識的深層基礎,它形成了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發展,在環境、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培養而成的。人們的價值觀一旦形成,便是相對穩定的,具有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