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兒童心理學史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兒童心理學史

發布時間: 2021-03-18 14:54:20

㈠ 發展心理學的簡史

1、德國普萊爾1882年《兒童心理》標志兒童心理學的誕生;
2、20世紀初美國霍爾將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擴大到青少年時期;
3、20世紀30年代精神分析學派榮格提出了40歲的「中年危機」理論;
4、1957年美國《心理學年鑒》第一次使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代替了以前的兒童心理學;
5、1980年德國貝爾特斯提出「畢生發展觀」理論,標志著發展心理學的完善。

㈡ 近代西方兒童心理學產生的歷史原因

科學的兒童心理學產生於19世紀後半期。如果說,心理學正式成為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馮特(W.Wundt)在萊比錫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算起,那麼,兒童心理學正式成為科學則從1882年德國生理和心理學家普萊爾(W.Preyer,1842—1897)的《兒童心理》一書的出版算起,因為這在心理學史上是第一部用觀察和實驗方法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比較有系統的科學的著作。

但是近代兒童心理學的產生並不直接導源於心理科學的建立,而是有其自身的獨特的歷史背景的。

推動兒童心理學產生的第一個原因是由於近代社會的發展。在西方,中古時代的封建社會,也和其他各國的封建社會一樣,婦女和兒童是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的,並且甚至是受迫害的,因此,不可能產生關於兒童心理的研究。約從十四五世紀文藝復興起,新興資產階級從經濟上、政治上以至意識形態上進行了反封建反教會的斗爭,一些進步的思想家開始提出尊重兒童、發展兒童天性的口號。例如,17世紀捷克的教育家誇美紐斯(J.A.Comenius)編寫了第一本兒童課本《世界圖解》。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J.Locke)提出對兒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則」。18世紀法國啟蒙教育家盧梭(J.J.Rousseau)發表了有名的兒童教育小說《愛彌兒》,他抨擊當時的兒童教育違反兒童天性,指出:「……他們總是用成人的標准來看待兒童,而不去想想他在末成年之前是個什麼樣子。」

推動兒童心理學產生的第二個原因是由於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近代科學的三大發明:細胞、能量轉化和進化論,推翻了形而上學的科學觀,促進了辯證的自然觀,要求科學要從發展變化上來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心理科學受到這一影響,從而也先後開展了動物心理發展、民族心理發展、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偉大的進化論的創造者達爾文根據長期觀察自己孩子的心理發展的記錄寫的著作《一個嬰兒的傳略》(1876),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關於這樣的著作是很少的,這就為兒童心理學的產生准備了直接的前提。

推動兒童心理學產生的第三個原因是由於近代教育的要求。近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求了解兒童、尊重兒童。除上面提到的誇美紐斯、盧梭外,在教育理論中還有一種所謂的「心理學化的教育」觀點,主張教育應以心理學的規律作為依據。其中著名的有裴斯泰洛齊(J.H.Pestalozzi)、福祿培爾(P.Froebel)、赫爾巴特(F. Herbart)等人。裴斯泰洛齊在1774年還特別對他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用日記法寫下了大約一個月觀察記錄。雖然現在看來,科學價值不大,但這應當算是兒童心理研究的先聲。由於這些教育家的推動,到了19世紀後期,研究兒童的著作和組織就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

㈢ 心理學發展史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這樣概括地描述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1885)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科學心理學的發展

19世紀生理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准備了必要條件。德國感官生理學家韋伯(1795—1878)首先確立了感覺的差別閾限定律。稍後,費希納(1801-1887)發展了韋伯的研究,運用心理物理法確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現象之間的函數關系。

他們的研究方法成為科學心理學研究的楷模。心理學從哲學中真正分離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由德國生理心理學家馮特(1832—1920)完成。1879年,

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用實驗的手段來研究心理現象,這被公認為是心理科學獨立的標志。

馮特反對用哲學思辨的方式探討心理現象,堅持用觀察、實驗以及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的方法去揭示心理過程的規律,因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培養了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馮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譽為「心理學獨立的宣言書」,是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體系的心理學專著。馮特是科學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學史上第一位專業心理學家。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類尚未擁有科學心理學這一探索內在世界的途徑,但是人類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卻早已揚帆起航!

二百年後的人類將以何種形式繼續這個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無比的堅信,只要我們存在一天,這個腳步就絕不會停止」。科學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一百多年的時間。

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人們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理論體系進行了數十年的爭鳴,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論流派,最終在20世紀50年代達成基本的共識,使心理學不斷走向繁榮。國內心理學和催眠學研究工作者曹劍韓提出大腦運作理論,為心理展現邏輯帶來較好的理論模式。

另一方面,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學自身不斷分化,衍生出了眾多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使心理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3)兒童心理學史擴展閱讀:

起源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研究對象

動態性維度

1、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適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indivi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徵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徵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意識

1、意識(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正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例如,我們在進行記憶活動時,能覺知記憶活動的目的、記憶的對象、採用的記憶方法、達到的記憶效果,甚至能覺知自己的記憶特點、改變記憶策略等,這樣的記憶活動處於意識狀態。從意識對象上可以把其分為:

客體意識,指個人對於周圍世界的意識。

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關系的意識。

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為記憶現象,後者為元記憶(matememory)現象。

2、無意識(un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未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以記憶為例,有時我們並沒有某方面內容的記憶目的,也沒有想著要記住它,卻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甚至還很牢固。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裡獲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記憶。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是無意識記憶,後者是內隱記憶。

㈣ 兒童發展心理學中的歷史人物

普萊爾、皮亞傑、霍爾、格塞爾、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華生、斯金納、班杜拉、喬姆斯基、維果斯基、布朗芬布倫納、奧爾波特、巴斯、伊扎德、艾斯沃斯、羅傑斯、科爾伯格

㈤ 科學兒童心理學誕生前後的背景

「兒童」並未被作為個體發展的特殊的重要階段來看待,只被視為「具體而微」的成人而已。文藝復興以後,人本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們以自然主義的教育思想為主導,提出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觀念,他們強調兒童天性在其心理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教育應該順應兒童的天性。這些觀點為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隨後』,陸續出現了如福祿貝爾的「恩物」(福祿貝爾發明的用於開發兒童智力的玩具,意思是上帝恩賜給心愛兒童的禮物)、達爾文的《一個嬰兒的傳略》(1876)等兒童心理學的早期研究成果。這些都為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奠定了研究基礎。
科學的兒童心理學產生於19世紀後半期。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萊爾(W.Preyer)是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普萊爾於1882年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被公認為一部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
發展心理學界之所以把普萊爾的《兒童心理》一書公認為第一部科學兒童心理學著作,是以他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價值為依據的。
普萊爾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早期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其研究內容包括感知、動作、言語、意志等多個方面;他的研究方法涉及縱向跟蹤、橫斷比較,採用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普萊爾的研究價值在於:開啟了兒童心理學的科學性研究,推動了其後的兒童心理學研究的蓬勃發展,為心理學開創了發展心理學這一新的研究領域,對發展心理學界影響深遠。因此,他的著作被譽為兒童心理學的早期經典著作。

㈥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歷史與現狀

一、國外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歷史與現狀

(一)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歷史演變與現狀

1.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誕生於1879年 「心理學之父」★馮特 在德國的萊比錫創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從此 心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 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識」 他認為「任何人間所稱之為美德的東西」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增進的」

★柏拉圖繼承並發展了蘇格拉底的思想 他在《理想國》中用大部分篇幅談論他的教育主張

★亞里士多德在教育哲學方面繼承並發展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思想 並進一步推動了教育理論的發展 首次提出要遵循兒童的「自然行程」並根據「兒童身心成長的特點」劃分「年齡階段」和「教育階段」對學前教育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並在「兒童保健」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

中國先秦時期的★孔子倡導「有教無類」 第一個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他說「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

★孟子提倡「性善論」

★荀子提出「性惡論」

西歐中世紀文化教育倒退 宗教色彩嚴重

文藝復興以後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寫下了第一部系統的、專門的教育理論著作《大教學論》 這部著作被看成是獨立「教育學」誕生的標志 意味著「教育學」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已經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他還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號

★洛克 英國哲學家和教育家 1693年出版《教育漫畫》一方面提出了「白板說」 另一方面他提出了完整的、系統的「紳士教育理論」

★盧梭,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1762年完成了著名的教育小說《愛彌兒》的創作 系統地提出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論」

★裴斯泰洛奇 瑞士教育家 《林哈德與葛篤得》

★福祿貝爾 德國著名教育家 最早提出系統的「幼兒教育理論」和「推廣幼兒園」而享有世界聲譽 被稱為「幼兒教育之父」 其代表作《人的教育》把兒童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嬰兒期、幼兒期、少年期、學生期

★達爾文 「進化論」 《一個嬰兒的傳略》

★普萊爾 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 《兒童心理》標志「科學兒童心理學」的正式誕生

★霍爾 美國 「美國兒童心理學之父」 「復演說」

★斯太倫 德國 《六歲以前早期兒童心理學》 最早提出IQ 即測量個體智力發展水平的一種指標

★比奈 測驗研究

★華生 美國 「實驗法」 兒童情緒條件反射實驗研究

★格賽爾 追蹤研究 格賽爾嬰幼兒發展量表

★弗洛伊德 奧地利醫生 精神分析理論

2.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現狀

★瓦龍 法國 《從行動到思維》《兒童心理發展》《兒童思維的起源》《學校心理學》

★皮亞傑 瑞士 結構主義 「發生認識論」 認知發展階段四階段

★布魯諾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 結構主義教育流派

★斯金納 行為主義學派 被美國心理學界評為「20世紀心理學家中的第一人」 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提出了「及時強化」的概念以及強化的時間規律

㈦ 關於心理學的發展史

心理學誕生於古代哲學,古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關於心靈的論述。19世紀中期,英國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試圖糾正被神學歪曲了的心理學思想,並給予符合科學的解釋。培根的歸納科學方法論對整個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認識來源於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聯想的概念,這都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法國網路全書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機器》一書中乾脆把人說成是一架機器,這些雖然不免有機械唯物論的觀點,但都有進步意義。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從此宣告脫離哲學而成為獨立的科學。他的研究稱為「生理心理學」,也稱為「實驗心理學」。因為這是分析的方法,所以後人又將他的心理學稱作「元素心理學」或「構造心理學」。
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創建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心理學要建立在可以客觀觀察的事物上面,認為行為才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20世紀40年代前後出現了「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是斯金納,他強調要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研究人和動物的行為。
在行為主義興起的同時,在歐洲又出現了兩大心理學派別,一個是格式塔學派,另一個是精神分析學派。格式塔心理學誕生於德國,代表人物是韋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他們認為人在觀察外界事物的時候,所看到的東西並不完全決定於外界,而是在人的頭腦中有某種「場」的力量把刺激組織成一定的完形,從而決定人看到的外界東西是什麼樣的。20世紀60年代認知心理學發展起來,認知心理學以研究高級心理活動,特別是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為主要目標。這一點正是格式塔心理學的主張。認知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是信息加工理論,所以又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50~60年代,紐厄爾和西蒙把人類所具有的概念、觀念、表徵等腦的內部過程看作是物理符號過程,這就是當代認知心理學中極為重要的物理符號系統假設。這一假設在人腦的思維活動和計算機的信息操作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從而在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研究基礎上,可以設計計算機程序來模擬人的心理過程,特別是思維、問題解決等高級心理活動。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產生了人工智慧這一新學科。
精神分析學派來源於精神病學,奧地利的弗洛伊德是首創者。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心理學是研究「無意識」的作用。認為人的根本心理動機都是無意識的沖動。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麼強調生物沖動的作用,而更為重視人際間的社會關系。在西方社會中精神病發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論很容易被接受。
蘇聯心理學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專門研究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學說促進了美國行為主義的興起。
發展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比較活躍的一個分支,今天許多心理學家認識到,發展貫穿於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受前一時期的影響,同時又影響到以後的發展。

㈧ 兒童心理是德國心理學家誰的著作

科學兒童心理學誕生於19世紀後半期。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萊爾(W.T.Preyer)是兒童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對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每天進行系統觀察,有時也進行一些實驗性的觀察,最後把這些觀察記錄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兒童心理》,於1882年出版。這本書被公認是第一部科學的、系統的兒童心理學著作,包括三部分:兒童感知的發展,兒童意志(或動作)的發展,兒童理智(或言語)的發展。在《兒童心理》一書中,普萊爾肯定了兒童心理研究的可能性,並系統地研究了兒童的心理發展;他比較正確地闡述了遺傳、環境與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作用,並旗幟鮮明地反對當時盛行的「白板說」;他運用系統觀察和傳記的方法,開展了比較研究,對比了兒童與動物的異同點,對比了兒童智力與成人特別是有缺陷的成人智力的異同點,為比較心理學乃至發展心理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什麼說普萊爾是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呢?這是由他的《兒童心理》的問世時間、寫作目的和內容、研究方法和手段及《兒童心理》的影響這四個方面共同決定的。

從時間上看,《兒童心理》一書於1882年出第一版,1884年出第二版,是兒童心理研究一類著作中較早出版的一本。

從寫作的目的和內容上看,普萊爾之前的學者不完全是以兒童心理發展作為科學研究的課題,即使像達爾文那樣的科學家,其研究目的主要是為進化論提供依據,其著作內容主要也是從進化論角度來加以論述的。而普萊爾則不同,他寫書的目的則是為了研究兒童心理的特點,即對兒童的體質發育和心理發展分別加以專門的研究,他也正是從這一角度來展開他的研究內容的。因此,從一開始他的《兒童心理》就是以兒童心理學的完整體系出現的。

從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普萊爾對其孩子從出生起直到3歲不僅每天作有系統的觀察,而且也進行心理實驗,即科學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普萊爾把他所有的觀察、實驗記錄整理出來,撰寫了《兒童心理》。

從影響上看,《兒童心理》一問世,就受到國際心理學界的重視,各國心理學家都把它看成是兒童心理學的經典著作,並先後譯成十幾種文字出版,向全世界推廣,於是兒童心理學研究也隨之蓬勃地開展起來。因此,《兒童心理》的價值是可貴的,影響是深遠的。

㈨ 發展心理學的前身是兒童心理學,至今已有一百三十餘年的歷史。

1882年普萊爾發表了《兒童心理學》,標志著兒童心理學的產生。

㈩ 兒童心理學史

兒童心理學在抄20年代早期被人們襲所重視,後來一些人專門研究兒童心理。並開了專業的課程、成立工作室、推廣科學的教育孩子。兒童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還有很多我們未曾發現的秘密。像教育好孩子必須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及身心的發展規律,正確的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愛好、天性、創造都離不開心理學的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