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熬夜的心理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熬夜的心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3-18 09:58:59

⑴ 用經濟學說年輕人熬夜是什麼心理

首先是對睡眠健康知識的不了解和不重視,當然這個影響因素並不僅限於年輕人。我們需要知道,晚上晚睡,白天卻未必能晚起,還需上班上學,因此晚睡往往帶來睡眠缺乏的問題。睡眠缺乏在生理層面增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心理層面降低注意、短時記憶等認知能力、降低自控力、增加負面情緒和問題行為。

例如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白天所經歷的不愉快的事件被消化鞏固成為記憶,但與此同時不愉快的情緒卻得到了消解。此後人再回憶起這些事件的時候,能夠記得事件當時的情況,但痛苦的情緒則會大大降低。而睡眠缺乏會影響這一過程,負面的情緒可能長時間保留,難以消解。此外,晚睡往往帶來夜晚進食,而夜晚進食進一步促發肥胖、糖尿病等風險。

其次年輕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使他們更容易忽視身體的睡眠相關信號。從生理狀態來說。年輕人熬夜恢復得較快較好,而中年以後的熬夜往往帶來主觀感受上明顯的較長時間的不適,促使中年人更可能避免過晚睡覺。從心理狀態來說,年輕人尚未感到自身疾病和死亡的迫近,更可能感到當前不健康的行為未來還有彌補餘地。

年輕人普遍的手機使用。這個影響因素同樣不局限於年輕人,但是年輕人中手機重度使用的用戶比例更高。睡前使用手機,會從多個方面影響入睡延遲入睡時間,其一是手機屏幕的光線,即藍光對睡眠節律的干擾。

手機的使用往往使人喪失准確的時間估計,沉溺其中,不知不覺時間比預期流逝的更多。第三通過手機交換的大量社交信息及其他信息可能帶來情緒上的波動,干擾平靜入睡的狀態。我們的調查發現,超過90%的人會把手機帶到床邊;而帶到床邊的人超過70%會在熄燈後仍然使用手機。要減少手機對睡眠的干擾,首先應該盡量避免把開機的手機放在枕邊。



(1)熬夜的心理學擴展閱讀:

此外,年輕人的一些情緒特點和心理需求會加重晚睡的問題。一方面年輕人的情緒問題更加突出。我們的全國國民心理健康調查發現,從青春期開始到35歲是心理健康波動很大的階段。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可能影響入睡,影響睡眠質量。另一方面,年輕人往往有很強的自主需求。能夠按自己的喜好選擇時間入睡也代表著一種自主。

最後順便提醒大家注意一些不健康的睡眠習慣。

第一:平時欠債,周末補覺的睡眠模式。首先,睡眠欠債帶來的生理心理損害並不是簡單通過周末兩天補覺可以彌補的。

其次,理想的睡眠模式是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起床和入睡,這樣能夠在入睡期間保持最佳的睡眠效率。如果睡眠起止時間經常變化,在調整過程中的睡眠效率會受到損害。

第二:飲酒助眠。有些有入睡困難的人,喜歡喝一點小酒促進入睡。但事實上酒精的攝入會降低睡眠質量,影響睡眠效率。長期入睡有困難應從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方面進行排查,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或治療。

⑵ 請簡說心理學的睡眠(sleep)

人的一生中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過程中腦電圖會隨睡眠的不同時期而改變專,根據屬腦電圖可將睡眠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混合的、頻率和波幅較低的腦電波,這個階段是淺睡狀態,身體放鬆,呼吸變慢,容易驚醒,持續約十分鍾。第二階段,偶爾會出現短暫爆發的、頻率高、波幅大的腦電波,稱睡眠錠,這時較難被喚醒,持續約二十分鍾。第三階段,腦電頻率降低,波幅變大,有時也會有睡眠錠,持續約四十分鍾。第四階段,腦電大多頻率低、波幅大,為深度睡眠階段,這時肌肉進一步放鬆,身體功能的各項指標變慢,會發生夢游、夢囈、尿床等。前四個階段睡眠約經過一個消失九十分鍾,之後睡眠者通常會翻身,容易驚醒,接著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這時腦電呈高頻、低波幅,與個體清醒時類似,眼球作上下左右運動,做夢就在此期,心律血壓不規則,呼吸急促,肌肉仍松軟。這幾個時期不斷循環,快速眼動期時間逐次增長,黎明臨近時,三、四階段睡眠會逐漸消失,且深度睡眠在前半夜多於後半夜,所以大家最好不要熬夜到後半夜,否則會休息不好,希望能幫助你

⑶ 年輕人熬夜是什麼心理用經濟學解釋

為了生活不易生活壓力,有些年輕人非常容易熬夜,但是熬夜對人的健康營養最大的自由也是一個非常壞的毛病。

⑷ 經常熬夜的人會造成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嗎

-- 熬夜的危害 ※ 不規律的睡眠及壓力,會影響內分泌代謝不完全,造成皮膚水分流失,容易導致皺紋出現、皮膚暗淡、長暗瘡、黑眼圈加重等,尤其是上完妝後情況會更糟,妝很難化均勻。在一連串的熬夜之後,如果覺得臉緊緊的、癢癢的,有脫屑現象,還可能會患脂漏性皮炎。 ※ 從健康的角度講,熬夜的害處多多。因為人若經常熬夜最容易疲勞、精神不振,人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感冒、胃腸感染、過敏等等都會找上你。 ※ 如果長期熬夜,更會慢慢地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精神症狀。過度勞累使身體的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引起體內主要的器官和系統失衡,比如發生心律不齊、內分泌失調等等,嚴重的就會導致全身的應激狀態、感染疾病的幾率相應提高。疲勞症狀強烈的人比一般人患上呼吸、消化系統、循環器官等各種感染症的機會也增加許多。 睡眠專家認為: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沒有睡眠就沒有健康,睡眠不足,不但身體消耗得不到補充,而且由於激素合成不足,會造成體內環境失調。美國的免疫學家在對睡眠和人體免疫做了一系列研究後認為,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勞,還與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著密切關系。有充足睡眠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均有明顯上升,而這兩種細胞正是人體內免疫力的主力軍。睏倦是大腦相當疲勞的表現,不應該等到這時才去睡覺。只有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保證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才能維持睡眠中樞生物鍾的正常運轉。所以,年輕人也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生活習慣,不讓自然節律被打亂,陷入惡性循環。

⑸ 怎麼用心理學解釋晚睡的原因

對周圍的環境的不信任。不想睡覺
人類一般對夜晚有種恐懼感。選擇安全的睡覺

⑹ 大學生晚睡的社會心理學原因,望專業人士給予正規回答!!

對大學生熬夜現象和成因的調查報告和社會心理學角度的分析 研究動機及目的• 對大學生熬夜現象很熟悉,並對其成因感到興趣,即其是因為外部壓力還是其他因素造成該現象的普遍存在是我們的研究動機。• 根據大一學習的社會心理學知識和統計學方法找到大學生熬夜現象的原因則是我們的研究目的。 研究的相關理論背景• 主要運用社會心理學的從眾理論• 從眾理論的理論成果和現狀:••••謝里夫Sherif的從眾效應理論研究:「游動效應」實驗阿希Asch的從眾效應理論研究:線段判斷實驗米爾格拉姆Milgram的從眾效應理論研究:現場實驗法伯的從眾效應理論研究:毛毛蟲實驗跨文化的從眾心理學研究:包括阿西 貝瑞 邦德和史密斯• 影響從眾現象的因素分析群體影響因素:群體規范和群體規范;個人在群體中的地位;群體中其他成員行為對個人眾中的影響:是否有其他非從眾者和群體成員態度的改變;個體對問題答案的確定程度;文化差異。從中現象的成因免社會支持的喪失;求得團體的接納;來自同伴的壓力。從眾的影響和結果知覺改變;認知結構改變;從中在相關領域的相關概念 研究過程• 我們認為熬夜現象和從眾效應是有關的,以研究從眾效應理論中有關個人獨立性、從眾的情境因素、個人控制感、性別和年齡對個人是否熬夜的影響為目的設計調查問卷,採用問卷法和SPSS11.5軟體進行數據分析,希望找到造成熬夜現象的部分原因及影響因

⑺ 長時間熬夜的危害,心理和生理

按照中醫的觀點,經常熬夜的害處是很大的。人的晝夜周期和地球的自轉周期、太陽的升與落是相合的,晚上11點以後應該睡覺,陽氣在睡眠中充分地從體表進入體內蟄藏,為第二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陽氣蟄藏於腎,即是腎陽。所以,長期熬夜或者失眠,會導致男性腎虛『陽痿等。
長期違反這個晝夜周期,用現代醫學的觀點看,會降低抵抗力,早衰,內分泌紊亂等等。

⑻ 大家熬夜是出於一種什麼心理

心理學角度分析熬夜

那麼現在,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如今大家都喜歡熬夜。

1.拖延症

熬夜其實也可以說是拖延症的一種,前面小編也介紹過拖延症,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了解一下。

心理學:是什麼導致了拖延症,拖延症如何改善?

拖延症可以是大部分人都有的,程度不一樣而已。拖延睡覺的背後其實更多反映背後的情緒,也許是對現在狀態的不滿,也許一想到睡覺,會讓你想到今天就要結束了,明天又要開始新的一天,白天的事情那麼多,那種狀態讓你沒有勇氣面對,讓你想躲避;也許是想到要睡覺了,還有準備一系列儀式:洗臉,刷牙,擺放東西等等,曾有研究表示,討厭睡覺的這些准備行為也是拖延睡覺的原因。

2.對時間沒有合理的規劃,到了晚上彌補

還有一部分人,缺乏時間管理和規劃事情的能力,做事效率沒有那麼高,到了晚上會彌補回來,利用晚上的時間完成白天沒有完成的任務,甚至會造成一種自認為自己很努力拚搏的錯覺。

3.補償心理,難得有屬於自己的時光

白天,很多事情占據了我們的時間:工作,讀書,社交等等,白天的我們總感覺沒有什麼休息放鬆做自己的時間,到了晚上,我們就會想把握這難得的時間,有可以自由支配掌控的時間感覺真好。於是,很多人開始進行補償,過度熬夜。晚上的補償是為了彌補白天所沒有的屬於自己的時間。

4.自己喜歡熬夜,認為熬夜可以延長生命

這里不乏會有一些人,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的,他們喜歡主動去熬夜,認為這樣自己的時間就會比其他人多很多,這樣對他們來說也是延長生命的一種方式。

5.熬夜已經成為習慣

經常會有人總是信誓旦旦的揚言:明晚開始一定要XX點之前上床睡覺。結果,到了晚上,大腦還是那麼活躍,這個時候,他們依然選擇拿出手機刷微博,看微信,刷各種社區論壇,不知不覺時間又過去了,依然還是熬夜的情況。其實想要一下子改變熬夜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熬夜已經成為習慣了,大腦和身體的生物鍾都以及按照平時的狀態延續了,這時候可以慢慢循序漸進,先改變提前幾分鍾或十分鍾入睡。

6.生理因素造成熬夜

有些人因為存在失眠情況,睡眠質量差,也會出現熬夜的情況;還有一種睡眠障礙:睡眠時相延遲綜合症(是一種與生物鍾有關的睡眠問題,是晝夜生物節律睡眠障礙),這一般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有這種睡眠障礙的青少年會比其他同齡人還要晚睡,入睡會比較遲。

7.自控力不足

熬夜也可以說是自控力不足的表現。到了晚上,也許我們想放鬆一下,於是,打開電腦追劇,玩游戲,或是打開手機刷微博,這些東西玩起來時間總會覺得過得特別快,占據了我們每個碎片化時間,它帶給我們快感,讓我們感到滿足。大腦控制不住這種感覺,特別是到了晚上,我們的大腦也是相對白天疲憊的,所以我們的自控力也會比白天差,於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就這樣在各種現代化工具中消耗了夜晚的時間。

如果大家晚上想早點入睡可以:避免帶手機等工具到床上、睡前一小時不要做劇烈運動:跑步的話盡量提前點、睡覺可以泡腳,疏通經絡、睡前喝點牛奶、保證卧室的溫度適宜,這些都可以幫助大家早點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