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哲學技術化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學技術化

發布時間: 2021-03-17 16:46:53

哲學對科學技術的意義

哲學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其方法有兩種:物質生活變美好,精神生活變美好。
科學技術,是哲學裡面的一個分支,它的目的也是為了讓人的生活變的更美好,只是科學技術只在物質生活上面改變人們的生活,卻沒有注重精神生活。
所以哲學與科學技術的目的是一樣的,科學技術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哲學包含科學技術。哲學為科學技術指明了方向,具有指導作用。

㈡ 如何從哲學視角看社會分工和科技專業化的利弊

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矛盾分析法,堅持一分為二,兩分法以及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版做到兩點權論與重點論相統一。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社會分工與科技專業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與結果,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增加財富的方式只能是擴大生產性勞動的規模和效率,這就必須發展社會分工和專業技術。
通過經濟的市場化和不同部門之間的自由交易,促進了組織創新和技術進步,引發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計劃體制是經濟管理體制的主體.計劃體制改革,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和未來,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這里,想著重談談發展社會分工和改革計劃體制的問題. 計劃體制改革要著眼於發展社會分工社會分工是否有進一步發展,經濟效益能不能顯著提高,這是檢驗計劃體制改革成功的方法。
其實中國古代哲學家們在社會分工影響人性這一問題上做出了廣泛的討論,他們肯定從事讀書、農耕勞動等職業有利於保持人們的善良本性,而當官、做工匠、從商則給人性帶來負面的影響.同時他們還看到社會分工對人性影響的相對性,自然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人性的可塑性和個人修養也是影響人性的重要因素.

㈢ 什麼叫技術文化中的哲學

哲學有一個學科,就是 技術哲學 ,這是近幾十年剛剛興起的一個哲學門類。我們國內這方面比較又名的是北大哲學系的教授吳國盛老師。他也有一個關於技術哲學的講座:《什麼是技術》搜索可以看到。

㈣ 科學技術哲學學什麼是屬於文科還是理科

科學技術哲學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活動的基本方法、科學技術及其發展中的哲學問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等內容。
目前大學里將哲學歸在人文學科下,但現在很多哲學都與物理、化學等邏輯思維密切相關。畢竟哲學是關於對世界和人生的研究,對世界的認識現在更多依賴自然科學。所以,很多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提出的自然理論也是某種程度的哲學理論。
科學技術哲學屬於哲學的重要分支學科。由於科學技術活動已成為獨立的社會活動,因此,將科學技術作為一個單獨對象考察和研究無論對科技發展還是對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哲學原稱自然辯證法,其研究實際主要包括科學技術史、科學學、哲理數學、數學哲學、工程哲學、技術哲學、技術經濟學等學科。中國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的學術組織是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是隸屬於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下的交叉學科一級學會。
研究領域遍及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工程哲學和科技方法論等基礎研究,數學哲學、物理哲學、天文哲學、化學哲學、地學哲學、醫學哲學(主要包括醫學辯證法和醫學倫理學兩方面的內容)、生物哲學等應用研究。科學社會學、科學與宗教、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科學思想史及傳播學、科學倫理學、生態哲學、環境哲學、經濟哲學、科學學、哲理數學,以及各個產業、行業領域的一些哲學、方法論、科技政策、發展戰略等都是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范圍。

㈤ 技術哲學的主要觀點

什麼是技術哲學
技術哲學是指專門研究技術的本質以及認識論和方法論。

技術哲學的內容
研究技術的哲學理論。以技術為研究對象,是對哲學的技術思考。1877年德國卡普(E.Kapp)出版《技術哲學綱要》一書,被認為是技術哲學的奠基人。

20世紀以來,經歷了著重研究技術的本質和技術設計、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技術的價值以及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等三個階段。主要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工自然的角度研究技術的本質和特徵,分析技術的組成要素及其聯系方式,揭示技術進步的內在機制,探究技術發明、技術創新的方法論問題;技術在社會生產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技術、經濟、社會之間的協調發展;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產業革命和社會革命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等。

技術哲學向來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個是作為部門哲學、哲學的分支學科、哲學關注的特殊領域,另一個是作為一種新的哲學傳統、哲學視角、哲學眼光。前者從屬於一種或幾種哲學傳統和哲學綱領,後者本身就是一種哲學綱領。作為哲學綱領的技術哲學往往具有原創性和革命性,作為部門哲學的技術哲學則相對比較平庸,往往從屬於某種既有的哲學傳統,在這個哲學綱領指導下做具體工作,拓展領域、解決難題,屬於科學哲學家庫恩所謂的「常規活動」。

技術哲學的研究[1]
傳統的技術哲學是按照哲學的研究傾向分為工程技術哲學和人文主義技術哲學。工程技術哲學是指專門研究技術的本質以及認識論和方法論。在產生時間上比人文主義技術哲學更早,更多的是將技術視為社會發展所創新出來的物質工具,技術是人類器官功能的延伸。工程技術哲學將技術看作人類在參與自然地創造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

人文主義的技術哲學主要是從技術之外用人文的觀點來解讀技術在社會中的意義,強調人文價值,這種技術哲學對技術持批判的態度.認為人是技術的創造者,技術是人的從屬物,技術應該處於人的控制之下。人文主義的技術哲學主要足對技術在社會中的使用使人產生異化提出批判,海德格爾就是20世紀的人文主義技術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海德格爾是西方二十世紀最早提出技術問題,並從哲學層面思考技術危機的哲學家。他在技術存在主義的現象學框架之內進行思考,認為技術與人具有內在的關聯,認為現代科學住實質上是一種技術,技術將人置於一種危險的境地。法蘭克福學派的技術哲學思想也是屬於人文主義的技術的社會批判理論。在該學派的技術研究中,著重關注技術對人的壓抑,認為技術是現代社會制度通過其對人實施控制的工其,在發達工業社會中,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意識形態,從物質到精神對人實施控制。

傳統的工程技術哲學和人文主義技術哲學從研究方向和價值取向方面仃顯著的差別,工程技術哲學表現的是下面的樂觀的傾向,技術的發展進步必將為人類社會創造更為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美好的生存環境。而人文主義的技術哲學更多的是對技術表現出悲觀的態度和批判的觀點。

現代技術批判理論發展概況技術社會學和科學社會學在20世紀的發展對技術哲學的研究帶來新的影響,特別是社會建構論和物質符號淪,物質符號論是塒技術進行社會理解的理論。符號論可以應用到環境、程序語占或是相關文本中,將符號置於物質中分析物性的意義,從而消除主客體之問的界限,通過分析技術世界中社會的物質性和物質的社會性,將技術作為文本加以解釋。這種觀點主要包括:技術作為一種文本,是山多種包括技術的因素在內的多種異質因素的聯合,技術設計的日的和使的日標一致,技術與社會聯系緊密並共同發展,技術世界通過備種組成的異質因素的互動而形成社會秩序,從而在實踐意義上建立現實的技術世界。於20世紀70年代山愛丁堡學派開展的對科學知識的研究,稱為科學知訓社會學,是科學社會學的發展的轉向,主要內容包括有強綱領,利益理論和相對主義綱領,論述分析綱領,科學工作的建構主義和人類學研究等等,其中重要的理論是建構主義,學者將這種對科學爭論、實驗室的形成對科學知講產生過程的共同看法稱為科學知識的建構主義綱領。技術哲學家甲奇則將強綱領支配下的實驗室研究、科學爭論研究和科學家進分析稱為社會建構主義綱領。同時,由於認為技術是科學知泌社會建構中的特殊問題這些理論被借用於技術的社會研究。將科學和社會學相關理論延伸至技術最終建立技術的社會建構方法。

相關條目
技術樂觀主義
技術學
參考文獻
↑ 諸華 .20世紀技術批判理論發展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
0
分享到:

㈥ 從哲學、科學和技術之間的關系看我們要如何實施技術

我們國來家講究修身和修心。修源身代表你有多大的力量,修心代表你能掌握多大力量。與之同理,科學技術代表我們擁有多大力量,而哲學的發展則代表我們能否使用好我們的力量。科學技術具體表現為生產力,哲學具體表現為道德和法律,教育、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等。當今的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我們不缺乏力量。但我們缺乏掌控力量的心。所以,才有屠殺,所以才有戰爭。縱觀人類歷史,其實一直是一個約束自身力量的歷史。那麼,我們到底如何實施技術?這個話題太空泛太大,我答不出來。只能說一句:有節,有理,有利。那樣,我們也許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少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

㈦ 「科學技術哲學」和「科學技術學」是一回事嗎

有這么一篇論文:

【標題】 從「科學技術哲學」到「科學技術學」——實現自然辯證法學科建設的第二次調整

㈧ 技術異化問題屬於科技哲學范疇嗎

當今,個人主義價值觀滲透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個人主義者認為社會存在只是實現個人目的的手段,他們視個人主義大於一切,任何行動都圍繞著體現個人價值方向進行運轉。他們以小家為重,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在對待個人與社會的關繫上,他們認為個人是最後的目的,具有最高的價值。個人主義價值觀強調在滿足個人需求的前提和基礎上談集體和社會,把個人利益置於集體之上。極端個人主義不重視集體和社會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個人主義,尤其是極端個人主義為社會和國家帶來了極其消極的影響。在個人主義價值觀指導下的技術,在選擇技術和使用技術的層面上,只考慮個人的利益,卻損害了他人利益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利益。比如,在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技術時,企業往往會率先考慮此技術在短期內帶來的經濟效益,在預期的效益超出預期支出時,企業就會引進此技術,與此同時,採用此技術可能會對社會造成消極影響,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企業會把他們交付於社會來解決,企業忽視長遠利益,只著眼於眼前利益,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應受到社會的譴責。

經濟功利主義價值觀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以經濟為出發點的。然而,經濟的增長依靠技術的進步。所以,將技術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就可以使經濟無限增長。

㈨ 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工程哲學異同

科學/技術/工程同科異「學」,同處於哲學范疇之下再細分出去。

㈩ 科學技術哲學的未來展望

對中國自然辯證法(科技哲學)界基本形勢的估計,首先不能不考慮的是它的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對科學家們的政治緊箍咒已經全然解除,因此,不再有多少科學家們心甘情願來聆聽「科技哲學家」們的「教誨」了。從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的歷屆領導人名單中可以看出,第一屆那種科學家踴躍加入的興盛景象已經不再可能,一線科學家們基本上不再關心這里的問題。如果說還需要對科學家們進行統戰的話,那自然辯證法也不再是一個合用的統戰工具了。由於這種政治功能的弱化,自然辯證法界進一步發展的外部資源大打折扣。出於「長治久安」計,需要從內部挖潛,也就是要搞學科建設。
當然,作為政治角色的另一大外部資源即理工農醫研究生的政治必修課制度還在,意識形態,因此具有不確定性。可靠的做法是,盡快將這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漸轉化為科學-人文素質教育功能,使這部分不確定的資源轉化為穩定的教育資源。
如何搞學科建設?如何轉化必修課的教育功能?
要搞學科建設,首先要順應學科分化的趨勢,對哲學方向和社會學方向分頭搞學科建設。在二級學科下面進一步分研究方向,是通行的做法,比如在「外國哲學」下面分「西方哲學」和「東方哲學」,在宗教學下面分「基督教」、「佛教」和「道教」等。但方向又不宜分得太細,像研究會的專業委員會那樣的分法,沒有體現本專業的綜合性特徵。劃分研究方向的判據很簡單:只要兩個方向所公認的研究生必修課沒有或很少共同之處的話,那麼它們就是可以真正分開的兩個研究方向。從學科現狀看,分哲學方向和社會學方向是可行的。讓一個將來從事科學的社會研究的學生,苦苦地必修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著作、數理邏輯和分析哲學的訓練、研讀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著作,似乎也有些過分。哲學方向和社會學方向應該各自設計出一套招生和培養方案特別是必修課方案。比如,社會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可以有如下必修課:科學社會史名著選讀、科學社會學原著選讀、社會統計學方法研究、科技政策與科研管理案例研究、STS(科學技術與社會)案例研究等。
哲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應該具有三大基礎:即自然科學基礎(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學、普通心理學、數理邏輯等的合取或析取)、哲學基礎知識(哲學通論、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等的合取或析取)、專業基礎課(科學哲學、科學史的合取或析取)。應該接受如下四門必修課訓練:自然哲學原著選讀、科學思想史名著選讀、科學哲學原著選讀、技術哲學原著選讀,此外可以把社會學方向的課程作為自己的選修課,也還應該選修物理學哲學、生物學哲學、科學與宗教等課程。必須看到,即使是哲學方向,也有無比廣闊的研究領域,但這個方向的學生如果有了比較好的哲學史和科學史基礎,那麼不論研究什麼問題,其視野和思路都會有哲學的特徵和意味。
其實,碩士期間的哲學方向到了博士期間還應該細分,這時可以分得更細一些。做歷史研究的和做哲學研究的,在文獻要求和素質要求方面是不完全一樣的。國內十多年來出版了不少自然辯證法方面的教科書,但都是為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課編的,為本專業的研究生編的教材不多,系統性更談不上,要搞好本專業的學科建設,需要一套比較系統的教材和參考書。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北大科技史與科技哲學叢書》,正按照「將科技哲學建設成為哲學學科」的思路,系統積累學科基本文獻,分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編寫教材和參考書,希望以此慢慢取得共識。
學科建設之外的另一個基本對策是對「政治必修課」制度進行適度改革,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轉化成科學-人文的素質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結合人文教育來做,我們思想教育的某些失誤或者失敗,可能與它們割裂了與人文教育的傳統紐帶有關。對理工農醫科的學生(不單單是研究生)而言,對他們進行科學-人文的素質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聽規定的老師講課」的這種「三規」式的必修課制度,可以變成:在學制所規定的時間內(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須在科學人文類課程中修滿一定的學分,至於具體什麼時間聽、聽哪門課、聽哪位老師講,可以由學生自由決定。
這樣改革的另一個好處是,促使教師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開出自己最拿手的課程,講授自己最熟悉的問題。多年來,講公共課的教師總是比其他教師「矮」一些,他們平時教學量大、教學內容單調,因此沒有時間去搞科研,久而久之也創新乏力,所以一到評職稱的時候,他們總是被作為照顧的對象。如果公共必修課能夠改造成限制性選修課,對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對於打通自然辯證法界的教學陣地和科研陣地,也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