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哲學是怎麼劃分的
基本的派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哲學中不可避免的)
可知回論與不可知論
唯物主義中有劃分為答:歷史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中有劃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哲學很復雜,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的,你有興趣可以買相關書籍研究
⑵ 哲學分支有哪些
▲按照當代中國的學科分類,共有十二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和管理學。這些學科門類又具體區分為一系列的「一級學科」,而「一級學科」中又包括一系列既相互獨立又彼此相關的分支學科(二級學科)。人文社會科學的「一級學科」包括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和歷史學。
▲哲學的「一級學科」中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和科技哲學等八個「二級學科」。其中科技哲學,包括自然辯證法和一系列人文社會科學的應用性哲學學科。這種「二級學科」的劃分是同哲學的研究領域和理論內容相互交叉的,而不是一一對應的。
▲哲學的「二級學科」,主要涵蓋下述內容: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即包括世界觀、認識論、歷史觀和價值論等在內的哲學基本理論;
(2)中國哲學史,即關於中華民族哲學思想的萌芽、產生、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學說;
(3)外國哲學史,即關於世界其他民族哲學思想的萌芽、產生、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學說;
(4)倫理學,即關於倫理道德的學說;
(5)邏輯學,即關於思維形式和思維工具、規則的學說;
(6)美學,即關於美、審美和藝術活動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學說;
(7)宗教學,即關於宗教的起源、發展、本質和社會作用的學說;
(8)科學技術哲學,即關於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及其所表現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學說;從廣義上說,科學技術哲學還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哲學,例如,文化哲學、政治哲學、法哲學、經濟哲學、經濟倫理學、管理哲學、宗教哲學、教育哲學、軍事哲學等。廣義的科學技術哲學,例如,馬里奧·本格的科技哲學體系:
v當代著名哲學家與科學家馬里奧·本格
(Mario
Augusto
Bunge,1919一
)的《科學技術哲學》一書體系是:形式科學一物理科學一生命科學一社會科學一技術科學。這個科技哲學體系是科學—技術一社會(占很少篇幅)。包括:
v1.形式科學:從邏輯到數學,包括數學、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邏輯;
v2.物理科學:從物理學到地球科學,包括經典力學與統計力學、相對論、量子論、化學、大物理學(地球科學與宇宙學);
v3.生命科學:從生物學到心理學,包括分類學、遺傳學、進化論、神經科學、神經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生物學;
v4.社會科學:從人類學到歷史學,包括人類學、語言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
v5.技術科學:從工程學到決策論,包括工程技術、生命技術與心理技術、信息技術、社會技術、一般技術(系統論與決策論)、技術在社會中的作用。
⑶ 聽說哲學分派系,那麼有哪些
哲學流派 很多很多的 從大了說 西方哲學 東方哲學 古希臘哲學
細說版 就更多了 特別是現代 哲學的劃分權更加具體 多元 什麼 經驗論哲學 現象學 語言學 權利意識學 知識論哲學... ...好多呀 說不完的
要想研究哲學
建議先把 唯物論 唯心論 和 辯證法 研究明白就夠了 特別是 黑格爾的辯證法 對世界影響很深遠
⑷ 哲學里的一分為二是什麼意思
指事物作為矛盾抄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1957年毛澤東在《黨內團結的辯證方法》中明確指出:「一分為二,這是個普遍的現象,這就是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所說的「一分為二」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都可分為兩個互相對立和互相統一的部分。
就整個物質世界的發展過程來講,一分為二是普遍的,但不能作機械的理解,應該看到事物可分性的內容、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正確地認識和把握一分為二,就既要看到矛盾雙方的對立和排斥,也要看到雙方的聯系和統一,以及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從這個意義上,一分為二也可以看作對立統一規律的通俗表達。
⑸ 哲學的分類分支
古希臘哲學家通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提的問題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這些問題分別形成了哲學的幾門主要學科:形而上學(Metaphysics),邏輯學(Logic),認識論(Epistemology),倫理學(Ethics)以及美學(Aesthetics)。 形而上學在不同的語境下意義不同,主要包括兩個。一個是指哲學中探究宇宙萬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個則是黑格爾開始使用,馬克思也沿用的術語,它指的是與辯證法對立的 ,用孤立 、靜止 、片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
形而上學的主要問題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麼,宇宙萬物的生成和演化,時間和空間的本質,自然界的規律法則,靈魂是否存在,人與宇宙自然的關系,自由意志等。總之,存在,虛無,宇宙,靈魂,自由意志……所有玄之又玄的問題,都屬於古老的形而上學話題之一。 邏輯學的發明者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狹義的邏輯學指:研究推理的科學,即只研究如何從前提必然推出結論的科學。廣義的邏輯學指:研究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的邏輯方法的科學。廣義邏輯學研究的范圍比較大,是一種傳統的認識,與哲學研究有很大關系。整個邏輯學科的體系非常龐大復雜,如:傳統的、現代的和辯證的、演繹的、歸納的和類比的、經典的和非經典的,等等。但是,它再龐雜也有相通的地方,例如:構建判斷的方法;進行必然性推理;認同邏輯真理或邏輯規律等。 認識論來源於希臘語知識和演講,它是探討知識的本質、起源和范圍的一個哲學分支。目前知識論和認識論之間的關系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它們是同一個概念,而也有人認為它們其實是存在一些密切聯系的兩個不同概念。
在哲學史上大部分時間,知識意味著被證實有絕對真實性的相信。任何缺乏絕對真實的都叫做可能的觀點。這種觀點至少在伯特蘭·羅素在20世紀早期的作品哲學的問題中還很流行。在隨後的幾十年中,這種觀點開始失去了人們的關注。
在20世紀60年代,埃德蒙德·蓋蒂爾批評《泰阿泰德篇》的知識定義。他指出,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所相信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證實,但沒有到達絕對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認為這個人並沒有得到知識。 倫理學是關於道德問題的理論,是研究道德的產生、發展、本質、評價、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養規律的學說。而道德則是社會與自然一切生存與發展的利益關系中,善與惡的行為規范,及其相應的心理意識與行為活動的總和。倫理學所研究的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是通過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為基礎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來反映的;倫理學則是通過善與惡、權利與義務、理想與使命,即人們的行為准則等一切范疇和體系來反映的。 美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美學就是藝術的哲學。西方美學的歷史是從柏拉圖開始的。盡管在柏拉圖之前, 畢達哥拉斯等人已經開始討論美學問題,但柏拉圖是第一個從哲學思辨的高度討論美學問題的哲學家。在 中國,先秦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老子、孔子、《易傳》、莊子的美學奠定了中國古典美 學的發展方向。但中國美學的真正起點是老子。
由於研究領域的不同,哲學有很多分支。
*哲學史
o 東方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
+印度哲學
+伊斯蘭哲學
+ 日本哲學
o西方哲學史
+ 古希臘哲學
+ 中世紀哲學
+文藝復興時期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
+俄國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o 辯證唯物主義
o 歷史唯物主義
o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 科學哲學
* 現代哲學
o生存哲學
o 普世應用主義人生哲學(《重大人生啟示錄》)
o 分析哲學
o人文哲學
o解釋學
o符號學
o實用主義哲學
* 倫理學
o 醫學倫理學
o教育倫理學
o政治倫理學
o 家庭倫理學
o 生命倫理學
o生態倫理學
* 美學
o 美學史
o藝術美學
o技術美學
* 形而上學
*現象學
*過程哲學
* 知識論
* 死亡哲學
* 人生哲學
* 法律哲學
*心靈哲學
* 墨家哲學
* 當代英美哲學
* 比較哲學
*當代法國哲學
* 哲學哲學
⑹ 哲學分哪幾種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流派
⑺ 哲學分為幾大類
哲學分為形而上學、邏輯學、認識論、倫理學、以及美學5種:
1、形而上學在不同的語境下意義不同,主要包括兩個。一個是指哲學中探究宇宙萬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個則是黑格爾開始使用,馬克思也沿用的術語,它指的是與辯證法對立的 ,用孤立 、靜止 、片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
2、狹義的邏輯學指:研究推理的科學,即研究如何從當前已知條件推理出未知必然結果的科學。廣義的邏輯學指:研究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的邏輯方法的科學。廣義邏輯學研究的范圍比較大,是一種傳統的認識,與哲學研究有很大關系。
3、認識論來源於希臘語知識和演講,它是探討知識的本質、起源和范圍的一個哲學方法。
4、倫理學是關於道德問題的理論,是研究道德的產生、發展、本質、評價、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養規律的學說。
5、美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美學就是藝術的哲學。西方美學的歷史是從柏拉圖開始的。盡管在柏拉圖之前,畢達哥拉斯等人已經開始討論美學問題,但柏拉圖是第一個從哲學思辨的高度討論美學問題的哲學家。
在 中國,先秦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老子、孔子、《易傳》、莊子的美學奠定了中國古典美 學的發展方向。但中國美學的真正起點是老子。
(7)哲學分榮擴展閱讀:
可以將本體論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基本派別:
唯物主義:將世界的本源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為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具體又分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該流派哲學一直強調感官認知與理性推理及客觀證據,由於自然科學發展的局限,該流派在關於世界起源仍不完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
唯心主義:將世界的本源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理念(法則)等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唯心主義十分復雜,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主張個體意識第一性,客觀唯心主義主張客體意識第一性。
⑻ 用哲學原理分析「八榮八恥」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胡錦濤同志的重要論述,概括精闢,寓意深刻,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是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進一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彰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社會的深刻變革,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的相互激盪,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產生了多方面影響。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科學文明、團結友愛,是我們社會精神風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榮辱、不辨善惡、不分美醜的現象還大量存在,不僅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阻礙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事實證明,沒有健康的社會風氣,沒有良好的道德水準,一個國家的經濟再發展,綜合國力也強大不起來,更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彰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發展中大國,加快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礎,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規范。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知榮棄恥,褒榮貶恥,揚榮抑恥,才能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發活力,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共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彰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緊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需要全體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個社會有穩定的內在秩序。一個精神缺失、進退無據、無所依憑的社會不可能構成和諧;一個榮辱顛倒、是非混淆、美醜錯位的社會無法實現和諧。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形成維系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和道德風尚。
⑼ 哲學解釋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是相互影響的,相互作用的。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內,往往會出現「一榮俱榮」或「一損俱損」的現象。而在一個開放的系統中,則往往會出現「容損並存」或"容損重疊交叉"的現象。並不必然出現「一榮俱榮」或「一損俱損」的現象。
⑽ 哲學的分類是什麼
第一部分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要求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3、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4、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部分認識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5、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
——體現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6、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推動作用)
——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做到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7、真理是客觀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8、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9、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10、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第三部分辯證法(唯物辯證法)
(一)聯系觀(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之一)
11、聯系的普遍性,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2、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1)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2)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13、聯系的多樣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14.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要樹立全局觀念,統籌全局, 尋求最優目標
15.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也會影響整體,關鍵部分的功能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16.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二)發展觀(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之一)
17、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18、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既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時勇於走曲折的道路。
19、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要重視做好量的積累,促成事物的質變。
(三)矛盾觀(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0、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1、矛盾的普遍性,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22、矛盾的特殊性,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斷實現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但又不忽視次要矛盾的解決,統籌兼顧。(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6、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
——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四)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樹立創新意識(創新觀)
27、辯證否定觀,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28、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第四部分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
29、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要尊重社會實際,樹立實踐第一的思想。
30、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要用正確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的發展。
31、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
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某些方面和環節。
3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3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例:應用於正確的價值取向;集體主義價值觀;堅持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
第五部分人生觀、價值觀
34、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5.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36.個人和社會相統一。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的發展。
要求在與社會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37、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社會提供的各種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的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引。(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兩大部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辯證唯物主義部分主要是用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世界是先有物質後有精神——來看待世界,它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唯物論,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即世界萬物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物質先於並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
第二,辯證法,即世界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包括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矛盾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和五對范疇(原因和結果、形式和內容、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現象與本質)
第三,認識論,講述認識的本質、過程以及判斷認識真理性的標准等。
(2)歷史唯物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獨創,即以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社會歷史問題。其基本觀點包括: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組成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