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義學、語法學、語言學三者有區別嗎
語義學、語法學、語言學三者有區別。
一、語義學
1、語義學(Semantics),也作「語意學」,是一個涉及到語言學、邏輯學、計算機科學、自然語言處理、認知科學、心理學等諸多領域的一個術語。雖然各個學科之間對語義學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體的研究方法和內容大相徑庭。語義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語言的意義,這里的自然語言可以是詞,短語(片語),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級別的語言單位。但是各個領域里對語言的意義的研究目的不同:
2、語言學的語義學研究目的在於找出語義表達的規律性、內在解釋、不同語言在語義表達方面的個性以及共性;
3、邏輯學的語義學是對一個邏輯系統的解釋,著眼點在於真值條件,不直接涉及自然語言;
4、計算機科學相關的語義學研究在於機器對自然語言的理解;
5、認知科學對語義學的研究在於人腦對語言單位的意義的存儲及理解的模式。
二、語言學
1、若從嚴格意義上的語言學研究來分類,在現代語言學的語義學中,可以分為結構主義的語義學研究和生成語言學的語義學研究。
2、結構主義語義學是從20世紀上半葉以美國為主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發展而來的,研究的內容主要在於詞彙的意義和結構,比如說義素分析,語義場,詞義之間的結構關系等等。這樣的語義學研究也可以稱為詞彙語義學,詞和詞之間的各種關系是詞彙語義學研究的一個方面,例如同義詞、反義詞,同音詞等,找出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
3、生成語義學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於生成語言學內部的一個語義學分支,是介於早期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和後來的形式語義學之間的一個理論陣營。生成語義學借鑒了結構語義學對義素的分析方法,比照生成音系學的音位區別特徵理論,主張語言的最深層的結構是義素,通過句法變化和詞彙化的各種手段而得到表層的句子形式。
4、形式語義學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出來的一個理論陣營。最初的研究開始於蒙太古以數理邏輯方法對英語的研究,後來經過語言學家和哲學家的共同努力,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並且摒棄了蒙太古對生成語言學的句法學的忽視,強調語義解釋和句法結構的統一,從而最終成為生成語言學的語義學分支。
三、語法學
1、語法學分詞法和句法兩個部分,詞法的研究范圍包括詞類和各類詞的構成、詞形變化。句法的研究范圍是短語、句子的結構規律和類型。
2、社會語法學(Sociogrammar)是當代語言學最前沿的分支學科之一。它以生成語言的社會程序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非理想化的內省方法,注重對自然語料進行社會化處理和結構化處理,以程序為本位,以解釋為研究取向。
3、語法是生成語言的社會程序,遭受句(如「王冕七歲上死了父親」)中的「遭受」類動詞移位迫使「遭受」的主要相關成分成為句末信息焦點,生成程序是所有權原則。小稱是一種藉助形態而表小的語義特徵,其形態標記主要有重疊、音變、詞綴等三種,生成程序是突顯原則。「老+X」構式的構義是增加共勢量,生成程序是勢參數設定。
B. 語義差別法的語義差別法的缺點
被試往往傾向於對自己的感情喜好作誇大的描述,並傾向於在中性段打×,因而會產生誤差。但是,這種方法極為靈活,易於構思,便於使用和記分。因此,雖然歷史較短,卻已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經營學、市場調查、宣傳研究以及跨文化研究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C. 李克特量表和語義差異量表有什麼區別
語義差別法:
由美國心理學家c.e.奧斯古德於1957年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研究方法,又稱sd法。奧斯古德等人認為,人類對概念或詞彙具有頗為廣泛的共同的感情意義,而不因文化和言語的差別有多大的變化。因此,對「智力高的和言語流利的研究對象」,直接詢問一個概念的含義是有效的。
語義差別法由概念和若乾量尺構成。這里的"概念",既包括詞、句、段和文章那樣的語言符號,也包括像圖形,色彩、聲音等有感情意義的知覺符號。這里的「量尺」,是用兩個意義相反的形容詞作為兩極而構成的。
語義差別法的缺點
被試往往傾向於對自己的感情喜好作誇大的描述,並傾向於在中性段打×,因而會產生誤差。但是,這種方法極為靈活,易於構思,便於使用和記分。因此,雖然歷史較短,卻已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經營學、市場調查、宣傳研究以及跨文化研究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是屬評分加總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種,屬同一構念的這些項目是用加總方式來計分,單獨或個別項目是無意義的。它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克特於1932年在原有的總加量表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該量表由一組陳述組成,每一陳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種回答,分別記為1,2,3,4,5,每個被調查者的態度總分就是他對各道題的回答所的分數的加總,這一總分可說明他的態度強弱或她在這一量表上的不同狀態。
李克特量表的優點
(1)容易設計;
(2)使用范圍比其他量表要廣,可以用來測量其他一些量表所不能測量的某些多維度的復雜概念或態度。
(3)通常情況下,利克特量表比同樣長度的量表具有更高的信度。
(4)利克特量表的五種答案形式使回答者能夠很方便的標出自己的位置
李克特量表的缺點
相同的態度得分者具有十分不同的態度形態。因為利克特量表是一個項目總加的分代表一個人的贊成程度,它可大致上區分個體間誰的態度高,誰的低,但無法進一步描述他們的態度結構差異。
D. 語義分析法的介紹
語義分析法是運用語義區分量表來研究事物的意義的一種方法。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奧斯古德和其同事所創立的。該方法以紙筆形式進行,要求被試在若干個七點等級的語義量表上對某一事物或概念(如汽車、鄰居)進行評價,以了解該事物或概念在各被評維度上的意義和強度。等級序列的兩個端點通常是意義相反的形容詞,如誠實與不誠實、強與弱、重要與不重要。
E. 什麼是語義分化法
語義差異量表又叫語義分化量表,這是美國心理學家(查爾斯·埃傑頓·奧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薩奇、泰尼邦 Osgood,Suci,Tannenbaum,1957)發展的一種態度測量技術。20世紀50年代後發展起來。是一次性集中測量被測者所理解的某個單詞或概念含義的測量手段。針對這樣的詞或概念設計出一系列雙向形容詞量表,請被測者根據對詞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量表上選定相應的位置。
在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研究中,語義差異量表被廣泛用於文化的比較研究,個人及群體間差異的比較研究,以及人們對周圍環境或事物的態度、看法的研究等等。語義差異量表以形容詞的正反意義為基礎,標準的語義差異量表包含一系列形容詞和它們的反義詞,在每一個形容詞和反義詞之間有約7-11個區間,我們對觀念、事物或人的感覺可以通過我們所選擇的兩個相反形容詞之間的區間反映出來它要求人們記下對性質完全相反的不同詞彙的反應強度。
首先列舉幾組反義詞如有趣與無趣,復雜與簡單,和諧與噪雜,傳統與現代等等。然後讓人們填寫下面的的表格。從被試者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他對這種音樂的評價。
語義分化技術可以用數值的形式評分,也就是把各個尺度集合為一個分數,且以表明回答者總體的態度強度。語義分化的構建對教師而言是容易的,但它提供的關於學生的態度的信息卻是非常有意義的。
語意差別量表的主要優點是可以清楚一有效地描繪形象。如果同時測量幾個對象的形象。還可以將整個形象輪廓進行比較。
由於功能的多樣性,語意差別量表被廣泛地用於市場研究,用於比較不同品牌商品,產商的形象,以及幫助制定廣告等戰略、促銷戰略和新產品開發計劃。
語意差別量表的使用方法
1.確定每一片斷的維度供受訪者判斷。
2.界定兩個相反的術語代表每一維度的兩極。(為防止回答偏差,最好將彼此有關系的項目位置加以變化。)
3.作出語意差異的計分表。
可以對語意差別量表中的不同項目根據受訪者的回答進行打分,可採用的值,也可採用的數值。結果數據可用來分析不同測量對象、不同受訪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還可將各項目的得分加總,用以比較不同測量對象整體形象的偏好等級。
F. 語義分析的三種方法是語義指向、語義特徵、語義成分,這三種分析方法有什麼不同
語義指向實例: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鈍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壞了
從格式上看,以上各例都是「動+形+了」述補結構。但是,其補語成分的語義所指細分析起來會發現它們各不相同。請看:
砍光了[補語「光」在語義上指向「砍」的受事,如「樹砍光了」。]
砍累了[補語「累」在語義上指向「砍」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砍鈍了[補語「鈍」在語義上指向「砍」的工具,如「這把刀砍鈍了」。]
砍快了[補語「快」在語義上指向「砍」這一動作本身,如「你砍快了,得慢點兒砍」。]
砍疼了[補語「疼」在語義上有時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腳砍疼了」;有時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隸屬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因此這是一個有歧義的結構。]
砍壞了[補語「壞」在語義上有時可指向「砍」的受事,如「別把桌子砍壞了」;有時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把刀砍壞了」。因此這也是一個有歧義的結構。]
以上所說的區別,就是補語語義指向的不同,即補語在語義上指向哪兒各不相同。可見所謂語義指向就是指句中某一成分在語義上跟哪個成分直接相關。通過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語義指向來揭示、說明、解釋某一語法現象,這種分析手段就稱為語義指向分析法。
語義指向分析面面觀
不是所有的句法成分都有必要去考察它的語義指向,如「吃蘋果」,就沒有必要去考察「蘋果」的語義指向。根據語法研究的需要,有下列三種句法成分的語義指向值得考察:(一)補語,如上面所舉的例子。(二)修飾語,特別是狀語,例如:
(1)他早早地炸了盤花生米。
(2)他喜滋滋地炸了盤花生米。
(3)他脆脆地炸了盤花生米。
這三句話,就格式上看完全相同,所差只在作狀語的詞不同:例(1)用「早早地」,例(2)用「喜滋滋地」,例(3)用「脆脆地」。然而其語義指向各不相同:例(1)「早早地」在語義上指向謂語動詞「炸」,例(2)「喜滋滋地」在語義上指向「炸」的施事「他」,例(3)「脆脆地」在語義上指向「炸」的受事「花生米」。(三)謂語,例如:
(4)他很好。
(5)昨天還很好,今天他怎麼就病倒了?
例(4)謂語「很好」在語義上指向「他」;例(5)這一復句里的前一分句「昨天還很好」雖是個主謂結構,但謂語中心「很好」並不指向作主語的「昨天」,而指向其主體「他」。「他」在「很好」所在的分句里沒有出現。
以上三種句法成分雖不相同,但有共同點,那就是都是「說明成分」——補語是補充性說明成分,狀語是修飾性說明成分,謂語是陳述性說明成分。
語義指向是指句法成分的語義指向,但是有些詞,如副詞,它只能作狀語,因此有時我們也可以徑直說「副詞的語義指向」(意即副詞作狀語時的語義指向)。
對於句法成分的語義指向可從以下諸方面去考察:
一、是指前還是指後,即是指向它前面的成分,還是指向它後面的成分?例如:
(1)張三和李四都只吃了一片麵包。
例(1)里的「都」和「只」都是副詞,都是作狀語,但是,「都」指前,即「都」在語義上指向它前面的成分「張三和李四」,而「只」則指後,即「只」在語義上指向它後面的成分「一片麵包」。
二、是指向句內成分還是指向句外成分?某個句法成分在語義上通常指向句內某個成分,例如:
(2)他把餅干吃光了。
例(2)謂語中心「吃」在語義上指向其施事「他」,補語「光」在語義上指向「吃」的受事「餅干」,所指都在句內。有時所指也可在句外。例如:
(3)剩下的肉隨隨便便地炒了盤木須肉。
例(3)狀語「隨隨便便地」在語義上是指向「炒」的施事,而這個施事沒有在句中出現。
三、是指向名詞性成分,還是指向謂詞性成分,還是指向數量成分?請看實例:
(4)我只看看。
(5)我沒吃什麼,只吃了個蘋果。
(6)蘋果我只吃了三個。
副詞「只」在例(4)、(5)、(6)中都是作狀語,但語義指向有區別:在例(4)里指向動詞「看看」,在例(5)里指向名詞「蘋果」,在例(6)里指向數量成分「三個」。「只」的語義指向會受語境的影響而所指不同,例如:
(7)我沒干什麼,只玩兒電子游戲了。
(8)我沒吃什麼,只吃了一個麵包。
(9)麵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個麵包。
例(7)「只」在語義上指向述賓結構「玩兒電子游戲」,由於「只」在這里指向謂詞性成分,所以如果將名詞性賓語「電子游戲」刪去,說成(10):
(10)我沒干什麼,只玩兒了。
句子仍然成立,不影響基本意思的表達。例(8)「只」在語義上指向名詞「麵包」,只因為這樣,允許將數詞「一」刪去,說成(11):
(11)我沒吃什麼,只吃了個麵包。
甚至,在一定的語境下,動詞性成分「吃了」都可以刪去,說成(12):
(12)我沒吃什麼,只麵包而已。
例(9)「只」在語義上指向數量成分,所以句中的數量成分「一個」不能刪去,而可以刪去名詞「麵包」,說成(13):
(13)麵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個。
甚至,可以將動詞性成分「吃了」刪去,說成(14):
(14)麵包我吃得不多,只一個。
四、如果是指向名詞性成分,那麼它是指向主要動詞的施事,還是受事,還是工具,還是處所,還是別的什麼?例如:
(15)這個坑兒挖淺了。
(16)我挖累了。
例(15)、(16)里的補語「淺」「累」都只能指向它前面的成分,也都只能指向名詞性成分「坑兒」「我」,但二者又有區別,「淺」指向「挖」的受事(嚴格說「坑兒」是「挖」的結果,但也可看作廣義的受事),而「累」則指向「挖」的施事。
G. 什麼是語義差異法
語義差異量表又叫語義分化量表,這是美國心理學家(查爾斯·埃傑頓·奧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薩奇、泰尼邦 Osgood,Suci,Tannenbaum,1957)發展的一種態度測量技術。20世紀50年代後發展起來。是一次性集中測量被測者所理解的某個單詞或概念含義的測量手段。針對這樣的詞或概念設計出一系列雙向形容詞量表,請被測者根據對詞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量表上選定相應的位置。 語義差異量表簡介 語義差異量表又叫 語義分化量表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查爾斯·埃傑頓·奧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薩奇、泰尼邦 Osgood,Suci,Tannenbaum,1957)發展的一種態度測量技術。20世紀50年代後發展起來。是一次性集中測量被測者所理解的某個單詞或概念含義的測量手段。針對這樣的詞或概念設計出一系列雙向形容詞量表,請被測者根據對詞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量表上選定相應的位置。 在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研究中,語義差異量表被廣泛用於文化的比較研究,個人及群體間差異的比較研究,以及人們對周圍環境或事物的態度、看法的研究等等。語義差異量表以形容詞的正反意義為基礎,標準的語義差異量表包含一系列形容詞和它們的反義詞,在每一個形容詞和反義詞之間有約7-11個區間,我們對觀念、事物或人的感覺可以通過我們所選擇的兩個相反形容詞之間的區間反映出來它要求人們記下對性質完全相反的不同詞彙的反應強度。 首先列舉幾組反義詞如有趣與無趣,復雜與簡單,和諧與噪雜,傳統與現代等等。然後讓人們填寫下面的的表格。從被試者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他對這種音樂的評價。 語義分化技術可以用數值的形式評分,也就是把各個尺度集合為一個分數,且以表明回答者總體的態度強度。語義分化的構建對教師而言是容易的,但它提供的關於學生的態度的信息卻是非常有意義的。 語意差別量表的主要優點是可以清楚一有效地描繪形象。如果同時測量幾個對象的形象。還可以將整個形象輪廓進行比較。 由於功能的多樣性,語意差別量表被廣泛地用於市場研究,用於比較不同品牌商品,產商的形象,以及幫助制定廣告等戰略、促銷戰略和新產品開發計劃。 語意差別量表的使用方法 1.確定每一片斷的維度供受訪者判斷。 2.界定兩個相反的術語代表每一維度的兩極。(為防止回答偏差,最好將彼此有關系的項目位置加以變化。) 3.作出語意差異的計分表。 可以對語意差別量表中的不同項目根據受訪者的回答進行打分,可採用的值,也可採用的數值。結果數據可用來分析不同測量對象、不同受訪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還可將各項目的得分加總,用以比較不同測量對象整體形象的偏好等級。
H. 心理學中的語義評定任務是什麼意思
語義可以簡單地看作是數據所對應的現實世界中的事物所代表的概念的含義,以及這些含義之間的關系,是數據在某個領域上的解釋和邏輯表示。
I. 語義差別法和李科特量表有什麼區別
語義差別法:
由美國心理學家C.E.奧斯古德於1957年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研究方法,又稱SD法。奧斯古德等人認為,人類對概念或詞彙具有頗為廣泛的共同的感情意義,而不因文化和言語的差別有多大的變化。因此,對「智力高的和言語流利的研究對象」,直接詢問一個概念的含義是有效的。 語義差別法由概念和若乾量尺構成。這里的"概念",既包括詞、句、段和文章那樣的語言符號,也包括像圖形,色彩、聲音等有感情意義的知覺符號。這里的「量尺」,是用兩個意義相反的形容詞作為兩極而構成的。
語義差別法的缺點
被試往往傾向於對自己的感情喜好作誇大的描述,並傾向於在中性段打×,因而會產生誤差。但是,這種方法極為靈活,易於構思,便於使用和記分。因此,雖然歷史較短,卻已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經營學、市場調查、宣傳研究以及跨文化研究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是屬評分加總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種,屬同一構念的這些項目是用加總方式來計分,單獨或個別項目是無意義的。它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克特於1932年在原有的總加量表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該量表由一組陳述組成,每一陳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種回答,分別記為1,2,3,4,5,每個被調查者的態度總分就是他對各道題的回答所的分數的加總,這一總分可說明他的態度強弱或她在這一量表上的不同狀態。
李克特量表的優點
(1)容易設計;
(2)使用范圍比其他量表要廣,可以用來測量其他一些量表所不能測量的某些多維度的復雜概念或態度。
(3)通常情況下,利克特量表比同樣長度的量表具有更高的信度。
(4)利克特量表的五種答案形式使回答者能夠很方便的標出自己的位置
李克特量表的缺點
相同的態度得分者具有十分不同的態度形態。因為利克特量表是一個項目總加的分代表一個人的贊成程度,它可大致上區分個體間誰的態度高,誰的低,但無法進一步描述他們的態度結構差異。
J. 語義差別法的概述
由美國心理學家C.E.奧斯古德於1957年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研究方法,又稱SD法。奧斯古德等人認為,人類對概念或詞彙具有頗為廣泛的共同的感情意義,而不因文化和言語的差別有多大的變化。因此,對「智力高的和言語流利的研究對象」,直接詢問一個概念的含義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