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毒物與毒理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毒物與毒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3-17 10:35:10

⑴ 毒理學和衛生毒理學的區別和聯系

衛生毒理學(healthtoxicology)是與公共衛生工作有直接聯系的各個毒理學分支,包括環境毒理學、工業毒理學、食品毒理學、農葯毒理學、放射毒理學等的基礎和總稱。衛生毒理學屬於預防醫學的范疇,也是毒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任何一種化學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是對機體有害的,衛生毒理學的目的就在於研究外源化學物質的毒性和產生毒性作用的條件,闡明劑量一效應(反應)關系,為制訂衛生標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⑵ 毒理學要考哪些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文章來源:四季在線教育網。
1.易感生物學標志(biomarkerof susceptibility):反映機體對外源化學物毒作用敏感程度的指標,主要用於易感人群的篩檢與監測,在此基礎上可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2外源化學物(xenobiotic):在人類生活的外界環境中存在、可能與機體接觸並進入機體,在體內呈現一定的生物學作用的一些化學物質,又稱為「外源生物活性物質」。
3.生物學標志(biomarker):指針對通過生物學屏障進入組織或體液的化學物或其代謝產物、以及它們所引起的生物學效應而採用的檢測指標。4.閾值(threshold):閾劑量指化學物質引起受試對象中的少數個體出現某種輕微的異常改變所需要的最低劑量或濃度。5.終毒物:是指與內源靶分子(如受體、酶、DNA、微絲蛋白、脂質)反應或嚴重地改變生物學(微)環境、啟動結構和(或)功能而表現出毒性的物質6.代謝解毒(metabolic detoxication):經生物轉化大部分外源化學物的代謝產物,毒性降低,易於排出體外。7.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獨立游離存在的帶有不成對電子的分子、原子或離子。自由基主要是由於化合物的共價鍵發生均裂而產生。其共同特點是:具有順磁性、其化學性質十分活潑、反應性極高,因而半減期極短,一般僅能以μs計,作用半徑短。8.相加作用(addition joint action):指多種化學物同時存在時的毒效應為各化學物分別作用時毒效應的總和。9.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jointaction):多種化學物同時存在時的毒效應低於各化合物分別作用時毒效應的總和 。10.亞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指試驗動物連續多日接觸較大劑量的外來化學物所出現的中毒效應。
11.遺傳毒理學(genetictoxicology):研究化學性和放射性物質的致突變作用以及人類接觸致突變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應的科學12.細胞凋亡(apoptosis):為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13.危險度(risk):也叫危險性或風險,系指在具體的暴露條件下,某種因素對機體、系統或人群產生有害作用(損傷、疾病甚至死亡)的概率,確切地說是健康危險度。14.安全性評價(safetyevaluation):是利用規定的毒理學程序和方法評價化學物對機體產生的有害效應,並外推和評價在規定條件下化學物暴露對人體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1、毒理學主要分為哪三個研究領域答:描述毒理學、機制毒理學、管理毒理學
1、生物學標志可以分為
答:暴露生物學標志、效應生物學標志、易感生物學標志
毒理學一般將動物試驗按染毒期限分成哪幾類試驗答:一般將動物實驗按染毒期限分成四個范疇:急性毒性試驗: 24小時內一次或多次染毒;
亞急性毒性試驗:15-30天的重復染毒;亞慢性毒性試驗:1-6個月的重復染毒;慢性毒性試驗: 6個月以上的重復染毒。
5、為什麼要研究劑量-反應關系,簡述其前提和意義答:劑量-反應關系表示外源化學物的劑量與某一群體中質反應的發生率之間的關系,即隨著化學物的劑量增加,出現某種效應的個體在群體中所佔比例增加。劑量-反應關系研究在毒理學中有重要的意義,明確的劑量-反應關系是判斷某種外源化學物與機體出現的某種損害作用存在因果關系的重要依據,劑量-反應關系研究所得到的有關參數可用於比較不同化學物的毒性;劑量-反應關系研究是安全性評價和危險性評定的重要內容。
1、生物轉運方式包括哪三大類答:⑴主動轉運:外來化合物透過生物膜由低濃度處向高濃度處移動的過程。
主動轉運對於已吸收的化學物在體內的不均勻分布和排泄具有重要意義。如: 許多外源化學物的代謝產物經由腎臟和肝臟排出;機體需要的某些營養物質如某些糖類、氨基酸、核酸和無機鹽等由腸道吸收進入血液。主動轉運的主要特點:①可逆濃度梯度轉運,消耗能量;②,轉運過程需要載體參加;③,載體對轉運的化學物有特異選擇性;④,受飽合限速和競爭性抑制的影響。載體是生物膜的組成成分,所以有一定的容量;當化合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載體可以飽和,轉運即達到極限;如果兩種化合物基本結構相似,在生物轉運過程中又需要同一轉運系統,兩種化合物之間可出現競爭,並產生競爭抑制
⑵、被動轉運:包括簡單擴散,易化擴散和濾過。一、1、簡單擴散的概念: 外來化合物在體內的擴散是依其濃度梯度差決定物質的擴散方向,即由生物膜的分子濃度較高的一側向濃度較低的一側擴散,當兩側達到動態平衡時,擴散即中止。
2. 簡單擴散的特點:
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不受飽合限速與競爭性抑制的影響。
3、簡單擴散能夠進行的條件:
a膜兩側存在濃度梯度。如O2由肺泡進入血液和CO2由血液進入肺泡細胞。b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系數來表示,即當一種物質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達到平衡時,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來說,脂水分配系數越大,越容易透過生物膜而進行擴散。c外源化學是非解離狀態。解離型,極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過生物膜;反之,非離解狀態的化學物容易透過。因此弱有機酸在酸性環境中,弱有機鹼在鹼性環境中多處於非解離狀態,易於透過生物膜。
二、1、易化擴散的概念:
非脂溶性的化學物,不能以簡單擴散形式透過生物膜,它們可以與膜 上的載體結合由高濃度向低濃度處轉運。如葡萄糖、某些氨基酸、甘油、嘌呤鹼等親水化合物,可在特定載體和順濃度梯度的情況下進行轉運。2、易化擴散的特點:a順濃度梯度進行,不消耗謝能量。b需要載體。c轉運非脂溶性化學物;d具有特異性和飽合性。三、1、濾過的概念濾過是指化學物質透過生物膜上親水性孔道的過程。
主要動力是:滲透壓梯度和液體靜壓。主要轉運物質:分子直徑小於膜孔的水溶性化學物,以水作為載體而轉運。2、濾過的特點
不同生物膜孔徑差別很大。腎小球中的生物膜孔徑大,能夠允許分子量小於白蛋白的物質通過。相反,其它細胞膜孔比較小,僅允許100-200D以下的物質通過。除水分子外,有些無機離子和有機離子等外源化學物,亦可濾過。
⑶、膜動轉運。
胞吞:液體或固體外來化合物被伸出的生物膜包圍,然後將被包圍的液滴或較大顆粒並入細胞內,達到轉運的目的,前者稱為胞飲,後者稱為吞噬。入侵的細菌、病毒、死亡的細菌、組織碎片、鐵蛋白等可通過吞噬作用被細胞清除。
胞吐:某些顆粒物液態大分子物質可從細胞內轉運到細胞外,如腺體分泌及遞質釋放。
膜動轉運對外源化學物或異物的清除轉運具有重要意義
胃腸道 呼吸道 皮膚各自的吸收部位及其決定因素答:胃腸道
吸收部位:外來化合物在胃腸道的吸收可在任何部位進行,但主要在小腸。決定因素:經簡單擴散吸收,主要取決於外源性化學物的脂溶性、pKa, 以及胃腸道腔內的PH值。一些外源性化學物的結構或者性質與機體的營養素相似時,可以藉助這些相同的特殊轉運系統而吸收。
呼吸道吸收部位:空氣中的外源性化學物主要從呼吸道吸收,其中以肺泡吸收為主。決定因素:(1)氣態物質的吸收:易溶於水的氣體在上呼吸道吸收,如二氧化硫、氯 氣等;水溶性差的氣體則可深入到肺泡,如光氣、NO2。氣態物質到達肺泡後,主要通過簡單擴散透過呼吸膜而進入血液,這一過程受血氣分配系數的影響。
(2) 氣溶膠物質的吸收
影響氣溶膠物質的吸收的重要因素是氣溶膠中顆粒的大小和化學物質的水溶性。皮膚吸收部位:皮膚是機體與外界環境的屏障。許多化學物能通過皮膚大量地吸收,產生全身毒性。決定因素:經皮膚吸收主要機理是簡單擴散,擴散速度與很多因素有關。在穿透階段主要影響因素是外來化合物分子量的大小、角質層厚度和外來化合物的脂溶性。影響皮膚吸收的化學物本身因素:與化學物的脂溶性有關。與分子量成反比。皮膚的完整性,尤其是角質層的完整性。氣溫、濕度的影響。人體不同部位的皮膚(角質層厚度)毒物的通透性不同。不同物種動物的皮膚通透性不同。
氧化反應的主要酶系是什麼答:催化氧化反應的酶系主要有: ①細胞色素P-450酶系; ②微粒體含FAD單加氧酶:③醇脫氫酶和醛脫氫酶;④胺氧化酶.其中①和②主要發生於微粒體中,是微粒體酶催化的反應;③和④主要發生在線粒體和胞漿中,是非微粒體酶催化的氧化反應
簡單擴散發生的條件
答:①膜兩側存在濃度梯度。如O2由肺泡進入血液和CO2由血液進入肺泡細胞。②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系數來表示,即當一種物質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達到平衡時,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來說,脂水分配系數越大,越容易透過生物膜而進行擴散。③外源化學是非解離狀態。解離型,極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過生物膜;反之,非離解狀態的化學物容易透過。因此弱有機酸在酸性環境中,弱有機鹼在鹼性環境中多處於非解離狀態,易於透過生物膜。
2、終毒物可以分為哪四類答:1親電子劑、自由基、親核物、氧化還原性反應物。
毒作用的類型是什麼 速發與遲發作用、局部與全身作用、可逆與不可逆作用、超敏反應、高敏感性與高耐受性、特異質反應
1、影響毒性的因素
答:毒性作用出現的性質和強度主要受四個方面的影響:1化學物因素:a、取代基的影響b異構體和立體構型 c同系物的碳原子數和結構的影響 d分子飽和度 e與營養物和內源性物質的相似性 2、理化性質:溶解度、分散度、揮發性、比重、電離度和荷電性3毒物與機體所處的環境條件:a氣象條件b季節或晝夜節律 4機體因素:a物種間遺傳學差異b個體遺傳學差異c機體的其它因素。5化學物的聯合作用:兩種以上化學物同時或先後作用於機體時產 生的交互毒性作用。有五種類型:相加作用;獨立作用;協同作用;加強作用;拮抗作用
1、急性毒性實驗的目的?①確定受試物使一種或幾種實驗動物死亡的劑量水平,以初步估計該化合物對人類毒害的危險性。②為進一步的蓄積毒性試驗、亞慢性與慢性毒性試驗及特殊毒性試驗提供劑量和判斷指標的依據。
③闡明一種化合物的相對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現,找出量-效關系,以便其毒性包括臨床症狀、生理生化和病理變化、毒性性質和可能的靶器官等有初步了解。為毒理學機制研究的初步探索。
④確定機體在環境中接觸的受試物侵入機體的途徑,研究受試物的代謝動力學過程。⑤研究受試物急性中毒的預防和急救治療措施。
最常用染毒途徑答:①經口接觸②經呼吸道接觸③經皮膚接觸
1、外源化合物的致突變的類型答:①基因突變②染色體畸變③染色體數目改變
常用的致突變試驗有哪些答:1、鼠傷寒沙門氏菌回復突變試驗(Ames試驗)
檢測受試物誘發鼠傷寒沙門氏菌組氨酸營養缺陷型突變株(his-)回復突變成野生型(his+)的能力
微核試驗
2常用嚙齒類動物骨髓嗜多染紅細胞(PCE)做微核試驗
PCE是紅細胞成熟的一個階段,此時紅細胞的主核已排出,微核容易辯認,PCE胞質含RNA染色與成熟紅細胞易於區別,故為骨髓微核試驗的首選細胞群
3單細胞凝膠電泳在電泳槽中,DNA斷片在電場的作用下,由細胞核中移出,並向陽極泳動,經熒光染色後見到細胞核和移出的DNA斷片,形成有如彗星一樣的彗星頭和彗星尾,故又稱彗星試驗4染色體畸變分析觀察染色體形態結構和數目改變,又稱細胞遺傳學試驗。
將觀察細胞停留在細胞分裂中期相,用顯微鏡檢查染色體畸變和染色體分離異常。5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它顯然與DNA損傷和修復過程有關。作為一種簡便和敏感的遺傳學指標,它在誘變和腫瘤研究等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6果蠅伴性隱性致死試驗:能檢出點突變、小缺失、重排等。7顯性致死試驗它是評價化學毒物對雄性動物的生殖細胞遺傳毒性較好的方法之一。:8熒光原位雜交技術:通過分析標記探針在被檢對象中的顯示狀況而達到對特殊目標順序進行檢測、定位的目的。什麼是對照,對照設立的意義,致突變實驗中陰性和陽性對照如何設立答:陰性、陽性對照的設立:
陰性對照:即未處理對照或溶劑對照陽性對照:用某種已知能產生陽性反應的物質作對照
什麼是修復障礙,及可能引起的毒作用是什麼?
答:修復的局限性:某些損傷的修復可能被遺漏;損傷程度超過機體修復能力時,修復失效;修復所必需的酶或輔因子被消耗時,修復能力耗竭;某些毒性損害不能被有效地修復。如毒物與蛋白質的共價結合。修復障礙引起的毒性 1.炎症,其標志是微循環改變,炎性細胞聚集。2. 壞死,主要表現在細胞凋亡3. 纖維化,TGF-β在細胞外聚集引起纖維化,如肺纖維化4. 致癌作用,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3、對於致癌物檢測方法有三大類答:1、短期試驗2、動物致癌試驗3、人類流行病學調查
3、簡述發育毒性作用的特點答:發育各階段發育毒性作用的特點①著床前期 :此期受損的是早期胚胎的相對未分化細胞,可通過代償性的細胞增生加以修補,不會產生局部缺陷,最多出現發育遲緩,若受損的細胞較多,可造成胚胎死亡,稱為著床前丟失。也有例外,如小鼠妊娠第2.5天、3.5天和4.5天用甲基亞硝脲處理可造成子代神經管缺陷和齶裂。②器官形成期:此期細胞增殖分裂速度很快,組織器官生長旺盛,胚胎對致畸物特別敏感,細胞受損可導致結構畸形、生長遲緩或胚胎死亡。③胎兒期:胚胎的器官、系統的基本結構形成後,致畸物難以使之發生結構缺陷,通常是變形或異常而非畸形。胎兒期接觸外源性理化物質,很可能對生長和功能成熟產生效應,主要表現為:全身生長遲緩、特異的功能障礙、經胎盤致癌和偶見死胎。④圍生期和出生後的發育期 :此期接觸外源性化學物質,主要表現在發育免疫毒性、神經行為發育異常和兒童期腫瘤。圍生期接觸外源化學物,會嚴重影響胎兒T細胞、B細胞和吞噬細胞的發育、遷移、歸巢及功能,可能暫時甚至永久性地損傷機體的免疫系統。許多化學物質具有發育神經毒性,表現為對感覺、運動、自主和認知等方面的影響。圍生期是一生中對致癌物最敏感的時期。
簡述母體毒性與發育毒性的關系
答:1、具有胚胎毒性,但無母體毒性2、既有胚胎毒性,也有母體毒性
3、具有母體毒性,但不具有胚胎毒性4、既無母體毒性,也無胚胎毒性
(一定劑量范圍內)
4、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程序的選用原則答:1根據化學物的種類和用途來選擇相應的程序
2採用分階段進行的原則,優先安排試驗周期短、費用低、預測價值高的試驗。3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經濟的辦法,取得最可靠的結果。
文章來源:四季在線教育網。

⑶ 毒理學中的毒作用帶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知道一個概念:閾劑量(thresholddose)就是 出現某種反應的最低劑量。
內而毒作用帶(toxiceffect zone) 閾劑量作容用下限與致死毒作用上限之間的距離。其中:急性毒作用帶Zac是急性閾劑量(最低作用劑量)與半數致死量之間的距離。LD50/Limac, 大,則帶寬,引起急性毒性危險性越小;
慢性毒作用帶Zch:慢性毒性與急性毒性之間的距離。Limac / Limch,大,則帶寬,Limch小,易引起慢性中毒。

⑷ 法醫毒理學的毒物分類是哪些

按照毒物來源用途毒物作用機制分為九類
腐蝕性毒物
毀壞性毒物
腦脊髓功能障礙性毒物
呼吸功能障礙性毒物
農葯
殺鼠劑
有毒植物
有毒動物
細菌真菌毒素

⑸ 關於毒物學的書籍

你好!
《毒物分析》一本比較老的書,還行。。。
《臨床毒理學》05年的書。版。還行
《卡薩權瑞特的毒理學》這本書也不錯。。但是是英文版的
《毒物魅影》。。一本比較科普的毒理學書也是值得推薦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⑹ 關於實驗室常見毒物的毒理

白磷P:4.2類:自燃品
毒理:致皮膚灼傷,經灼傷皮膚吸收而中毒,引起中毒性肝病、腎損害、急性溶血等。
苯C6H6:3.2類:中閃點易燃液體
毒理:能麻醉中樞神經,並蓄積在人體內無法代謝,引起昏迷、抽搐、血壓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環衰竭。
氟氣F2:2.3類:有毒氣體
毒理:高濃度時有強烈腐蝕性,接觸眼和上呼吸道出現強烈的刺激症狀,引起肺水腫、肺出血、喉及支氣管痙攣。
氯氣Cl2:2.3類:有毒氣體
毒理:刺激眼及呼吸道,導致流淚、咳嗽等症狀,重者出現肺水腫。
硝酸銀AgNO3:5.1類:氧化劑
毒理:硝酸銀具有強腐蝕性,誤食可引起劇烈腹痛、嘔吐、血便,甚至發生胃穿孔。

⑺ 毒物在體內的生物轉化有何毒理學意義

1、生物轉化:進入體內的毒物,有的可直接作用於靶部位產生毒效應,並可以原形排出。但多數毒物吸收後在體內酶作用下,經受各種生化過程使其化學結構發生一定的改變,稱為毒物的生物轉化。
毒物在體內的生物轉化可概括為氧化、還原、水解和結合(或合成)四類反應。毒物經生物轉化將親脂物質最終變為更具極性和水溶性的物質,使之有利於更快地經尿或膽汁排出體外;同時,也使其透過生物膜進入細胞的能力以及組織成分的親和力減弱,從而消除或降低其生物效應。但是,也有不少毒物在生物轉化過程中反而毒性增強,或者由原來無毒成為有毒。許多致癌物如芳香胺、苯並(a)芘等,均是經代謝轉化而被活化。
2、排出:毒物可以原形或代謝物的形式從體內排出。排出的速率對其毒效應有較大影響,排出緩慢的、潛在的毒效應相對較大。
(1)腎臟:腎臟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謝物的極有效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徑。許多毒物均由此排出。腎臟排出的速度,除受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分泌及對排出物的重吸收影響外,還取決於毒物或其代謝物的分子量、脂溶性、極性和離子化程度。尿中毒物或代謝物的濃度常與其在血液中的濃度密切相關,所以測定尿中毒物或代謝物水平可間接衡量體內負荷情況;結合臨床徵象和其他檢查,有助於診斷。
(2)呼吸道:氣態毒物可從呼吸道以原形排出,例如乙醚、苯蒸氣等。排出的方式為被動擴散,排出的速度主要取決於肺泡呼吸膜內外兩側有毒氣體的分壓差;通氣量也影響排出速度。
(3)消化道:肝臟也是排泄外源物質的重要器官,許多金屬毒物如鉛、錳,可由肝細胞分泌,經膽汁隨糞便排出。有些毒物排入腸腔後可被腸腔壁再吸收,形成肝腸循環。從糞便排出的毒物常包含經口攝入而未被消化道吸收的部分。
(4)其他排出途徑:有的毒物如汞可經唾液腺排出;有的如鉛、錳可經乳腺排入乳汁;有的還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如鉛等。頭發和指甲雖不是排出器官和組織,但有的毒物可富集於此,如鉛、砷等。
排出是機體對毒物的一種解毒方式;但在排出過程中,毒物也可損害排出器官和組織,如鎘可引起腎近曲小管損害,汞可產生口腔炎。

⑻ 毒物學和毒理學有什麼不同

這問題。。。
毒物學和毒理學是互相依存的,就跟葯物與葯理。。。
有毒理學才能研究毒物,存在了毒物使我們想了解他的危害才有了毒理學。。。
所以,這兩個通常不區分。。。
但是,一定要說區別:前者更趨向於物質的研究,後者更傾向於普遍原理的研究。。。

任意部位注射。。看情況。。。
比如去甲腎上腺素就是靜脈注射效果比較顯著,有的毒物在消化道里不顯示明顯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