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育部頒布了哪個法令規定了教師專業的基本內容
主要內容:一、背景與作用 •二、性質與理念 •三、內容與要求
一、背景與作用 (一)背景
1.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基礎教育質量提高的需要
——在全面普及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獲得快速發展之後,基礎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提高質量。
——而要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關鍵是教師質量的提升。而教師質量的提升需要有一個標准可以參照。
——我國基礎教育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存在發展的不均衡問題。 •——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尤其是教師資源。 ——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需要一個可以比較參照的標准。
2. 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開始構建以獨立設置的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性高等院校共同參與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且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也再次確認了這一改革與發展的方向。
教師教育在開放化過程中出現了質量問題:
——一些不具備培養中小學師資資質的綜合性高校,盲目「上馬」教師教育項目;
——一些師范院校在轉型為綜合性高校之後,教師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為追求規模和效益,一些院校盲目擴大師范專業招生數,導致質量受到忽視。
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必須有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為保障,而保證體系的建立和實施需要有相應的標准(機構標准、課程標准等)。
在眾多標准中,教師專業標準是基礎和前提:它是制定教師教育機構標准、課程標准和質量標準的重要參考和依據,是教師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核心。
3. 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
細化「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的需要:
《規劃綱要》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但「高素質專業化」 只是對教師隊伍的一種概括性、原則性的描述,判斷教師個體和群體是否達到高素質專業化的期待和要求,需要有更具體的教師專業標准。
推進教師專業化的需要
——集體的地位提升:制定教師素質標准,確保教師隊伍質量,可以提高教師職業專業服務的整體水平,從而也就可以提高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專業聲望
——個體的專業發展:引領和促進教師個體的發展
(二)作用
1. 有關部門進行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依據
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專業化的工作。嚴格來說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從事教師職業的。《標准》的制定為教師的准入、考核及退出提供了相對統一、客觀的依據,有利於有關部門嚴把教師入口關,確定教師管理制度,保證和維持教師的質量。
2. 教師教育機構開展教師教育的基本依據
有了教師專業標准,不僅可以規范教師教育機構的職前教育和職後培訓內容,也有利於對教師教育機構的培養培訓質量進行考核評價,另外還有利於各教師教育機構在保證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突出特色,這對於提高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質量意義重大。
3. 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主要依據
教師專業標准對教師的觀念、知識、行為等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按照這些要求,不僅能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也能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同時,對於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也有了具體的標准。這對保障教育教學的規范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4. 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指南
教師專業標准對於教師的品德、知識、能力等都做出具體的規定,提出明確的要求。這就使得教師清楚地知道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哪些內容,具體要求是什麼,可以對照標准了解哪些方面達到了要求,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目標。
二、性質與理念 (一)性質
1. 「專業」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3):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但該法律並沒有對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 那麼,教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到底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呢?
《標准》是基於教師職業是一個專業性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的基本理念而制定的「專業」標准,即是對教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的素質要求的基本規定,也代表了當下中國社會和教育發展對教師素質的基本要求。
2. 「合格」標准
《專業標准》是國家對幼兒園和中小學合格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規定的是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專業素養和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所應遵循的基本規范。
《專業標准》是關於教師素質要求的統一標准,也是最低標准。
標準的統一性與個性化:
強調統一性並非要把教師「標准化」、「模式化」,而是為了堅守教師質量的底線;專業標准不是工序流程,而是框架要求(基本要求),對教師的個性化發展留有很大的空間,而且標准內容也對教師的創新和探究等提出了要求。只是個性化發展一定建立在最低標准之上。
《標准》兼具「評價」和「導向」之特點:
作為「評價」標准,它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是教師培養、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作為「導向」標准,它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指南」。
3.「通用」標准
標准=「共同遵守的准則和依據」=在本質上是對同類事物或活動所作的「統一規定」。但同類事物或活動之中也有不同的類別,所以適用的標准也就自然不同。
根據適用對象和范圍,教師專業標准可以分為適用於所有教師的「通用標准」和適用於特定教師群體的「特殊標准」或「具體標准」。
「通用標准」規定了教師專業素質和專業活動的基本要求,相對更宏觀、綜合一些,它是制定「分類標准」或「具體標准」的依據和基礎;而「分類標准」或「具體標准」則是「通用標准」的深入和細化,它更具體,更有針對性。 按此劃分,我國的三個標准分別是適用於各自學段所有教師的「通用標准」。
(二)理念
「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 ,既是貫穿《標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實踐和發展中應秉持的價值導向和行為引領。
「師德為先」和「能力為重」 更多地體現了對中國教師群體長期堅持的基本追求的繼承;「學生為本」和「終身學習」則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會背景下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
1. 師德為先
教育活動的道德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而且,教師職業道德還是影響教育績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是教育對教師的必然要求。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師德的傳統。強調師德為先,體現了對中國傳統的繼承。
強調「師德為先」出自推進教師專業化的訴求:專業化的核心特質之一是專業精神,即把服務對象和社會利益放在首位。教師職業要成為專業,必須要有一套嚴格的職業道德守則,一方面可以規范教師的行為,保證受教育者的權益;另一方面又能以此贏得社會對教師職業的信任與尊重,使教師作為專業人員自身的權益也得到保障。
2. 學生為本
「學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這種新理念只有真正為教師所理解,所信奉,所落實,才能真正實現教育教學實踐的轉變。
《標准》高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教育,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
3. 能力為重
教師教育教學職責的履行不能只靠一顆「紅心」,更要以教育實踐能力為根本保障。研究與實踐揭示:教師不僅需要具有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更需要有將學科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不僅需要有教育理論知識,更需要將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之中並在實踐中形成個人實踐理論的能力。
《專業標准》突出了教書育人的實踐能力
由於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實踐只是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實踐+反思才是教師實現專業能力水平不斷提升的基本路徑。為此,《標准》強調教師要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4. 終身學習
教師職業是復雜的專業性職業,從事這一職業,需要終身不斷地學習。
在現今的知識社會、信息社會中,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成為生存於現代社會中的人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擔負培養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的現代人之職責的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標准》要求教師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要求,不斷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三、內容與要求
《專業標准》的「基本內容」包含「維度」、「領域」和「基本要求」三個層次。
「維度」包含三個: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 在各個「維度」下,確立了若干個領域;在每個「領域」之下,又提出了若干個「基本要求」。
(一)專業理念與師德
「專業理念」是關於教育教學的觀念和信念;「師德」是指教師在教師職業生活中處理各種關系所遵循的基本行為規范以及遵循這些規范中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
「專業理念與師德」既超越了「專業理念」所屬的「認識論」范疇,延伸至情感、意志和行為的層次;也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師德」范疇,要求教師形成堅定的專業認同和信念。
四個領域:
對待職業:職業理解與認識; 對待學生: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對待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對待自身:個人修養與行為
1. 職業理解和認識
主要要求: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團結協作
以上幾個要求中,最為核心的是「愛崗敬業」和「為人師表」,它們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有的基本素質要求和追求。而對教師職業是一個專業性職業的職業理解與認識是教師「愛崗敬業」和「為人師表」的前提和基礎
2. 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主要要求:關愛學生(全身心地關愛每一個學生,不偏愛、不歧視、不諷刺、不體罰);
尊重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信任學生,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師開展專業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尊重信任學生是關心愛護學生的深化與落實。
3. 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主要要求: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書育人。 尊重規律,因材施教。 引導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4. 個人修養與行為
教師是以心育心的職業,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飾儀表等,都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個人修養與行為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和手段。
關於教師「個人修養與行為」的要求體現了對教師「內外兼修」,「為人師表」的期盼。
三個泥瓦匠的故事
有三個泥瓦工在建造一座教堂,一個行者路過這個工地,就問一個泥瓦工:「師傅,您在干什麼?」,他回答說:「你看不見嗎?我在砌牆,因為砌牆我才能拿到工資,才能養家糊口,解決我的生活。」
而第二個泥瓦工回答說:「我在建造一座教堂,我們都是上帝的信徒,我要為我的家人,我的親戚朋友,我們這一帶的父老鄉親建造一個心靈的寄託所。」
第三個泥瓦工回答說:「我在實現我的夢想,要建造世界上最美麗的教堂。」
數年後,那三個泥瓦工都謀著不同的職業,過著不同的生活,第一個泥瓦工依然還是泥瓦工,而第二個泥瓦工成了一個牧師,第三個泥瓦工成了世界文明的建築師。
啟示:關注和境界的高度決定了成長的高度(專業理念與師德的重要性);教師要體驗教師職業的幸福和快樂,感受自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二) 專業知識
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基於分科教學的考慮,要求教師具備: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
幼兒園教師知識:幼兒發展知識、幼兒保育與教育知識、通識性知識(無學科和學科教學知識)
1. 教育知識
教師不僅要知道「教什麼」,而且更應懂得「怎樣教」,怎樣才能「教得好」。
教育知識:在從事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關於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教育知識主要包括:一是有關學生學習、成長和發展的特點與規律的知識;二是有關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與方法的知識。
2. 學科知識
學科知識:有關任教學科的知識。 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從事教學的前提。
學科知識的基本要求: 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技能
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所教學科與其他學科和實踐活動的聯系
3. 學科教學知識
學科教學知識是由舒爾曼(Shulman, L.)所提出的一個概念。
學科教學知識是指教師在面對特定的主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與能力,將自己所掌握的學科知識轉化成學生易於理解的形式,並進行教學方面的知識,是教育知識和學科知識融合的產物。
主要要求:依據國家課程標准進行課程開發的知識;根據學生學習具體學科內容時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教學的知識。
4. 通識性知識
主要要求: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有關藝術方面的知識;信息技術知識;有關中國教育國情的知識。
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是因為它是信息社會中教師應有的基本素養
要求了解中國教育的基本情況,是期望教師的教育教學不脫離當下中國的教育實際。
要求教師具有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修養主要謀求專業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平衡
哈格里夫斯和富蘭:教師發展「牽涉的不僅僅是改變教師的行為,它還涉及到改變教師這個人」,「只聚焦於行為技能而不考慮其立足的基礎及對態度和信念的影響,是誤入歧途,且可能被證明為是無效的」。
(三) 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 涵蓋: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班級管理與教育能力、教育教學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等。
進一步歸納可以歸納為三方面:教育教學能力;溝通交往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在這三個方面教師專業能力中,溝通交往能力是基礎,教育教學能力是核心,自我發展能力是保障。
1. 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上課之基,上課之本。
主要要求:教學目標設計能力;教學過程設計能力;導學設計能力。
《標准》把導學設計能力作為教學設計能力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
2. 教學實施能力
主要要求:教學環境創設能力;教學應變能力;有效教學能力;探究教學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從「基本要求」中強調「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激發與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等規定來看,《標准》體現了「學生為本」 理念。
3. 班級管理與教育能力 教師的「教書育人」使命
主要要求: 班級管理能力:建設班級;開展班級活動
育人能力:結合教學進行育人活動;組織開展德育、健康教育、學生指導等的能力
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4. 教育教學評價能力
教育教學評價能力是教師運用各種手段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以判斷是否完成預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學生是否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從而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
主要要求:評價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自我教學評價(或反思)的能力。(發展性評價;學生為本)
5. 溝通與合作能力
教師工作是一項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擁有與學生、同事、家長、社區等建立良好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是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保障。 主要要求: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與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與家庭、社區的溝通合作能力。
6. 反思與發展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是一個終身不斷的持續過程。特別是在終身學習社會中,教師只有具有自我發展能力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主要要求: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發展規劃能力。
『貳』 如何加強高職院校中的專業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高職院校實行大規模擴招,經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已初具規模。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工作的生命線,但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還不高,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就成為擴招後高職院校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針對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因素,要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需採取以下相應措施。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等職業教育,端正學習態度。高職院校應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典型、表彰先進,使廣大學生看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優勢,並及時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明確高職的培養目標、方向和任務,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提高接受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端正學習態度。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樹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
2.根據學生基礎,實施分層教學。針對高職學生文化課和專業課基礎參差不齊、起點不一的特點,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情況,因材施教,打破自然分班、「齊步走」的教學模式,實施分層教學。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激發「學困生」的自信心,整體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水平,培養學生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3.指導學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和高職教育的特點,幫助學生確立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法,注重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主動性、獨立性和高效性,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教學中需要著重培養學生在問題中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網路中學習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在創新中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中注重綜合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技能。高職院校必須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對社會職業崗位體系造成的變化,充分考慮未來職業對從業者知識能力的要求來設定教學內容體系,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為此,應擺正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堅持基礎理論以「必須和夠用」為度,增強實踐課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專業教學重視應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具有實驗、實訓、實習功能的產業基地。
2.注重中職、普高與高職之間知識領域的銜接和溝通,完善學生知識體系。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對口生源和普高生源混合培養,由於中職、普高與高職之間知識領域缺乏銜接和溝通,致使已有的知識體系重疊或不完整,在沒有相應的過渡教育的情況下,固定學年制很難如期實現培養目標。這就需要根據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瞄準職業崗位(群)或者技術領域的實際需要和具體要求,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以體現學生個體知識、能力結構以及學生個性化特徵來構建綜合化的靈活的教學內容結構體系,把銜接、溝通教育滲透到常規教學當中,使高職教育中兩種不同生源都具有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對文化課基礎較差的中職生源,加強對文化基礎課程的滲透和銜接;對專業知識欠缺的普高生源,需注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滲透與銜接。同時教學中要恰當處理教材,進行有目的、有系統地提煉新知識點,不斷穿插、補充舊知識,查漏補缺,實行教補結合。
3.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生源質量來看,要培養高素質的高職畢業生,更需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因此高職教育在強調實踐的同時,決不能忽視人文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又要重視文化素質教育。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堅持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注重人文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和諧發展,將人格培養和技能培養結合起來,重視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1.高職院校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高職教育理念。「教育觀念更新是教學改革的先導」,高職院校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得越快,教學改革的思路就會越清晰,步伐就會越快。發展高職教育,需要高職院校教師明確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樹立現代職教理念,樹立高職特色的教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主要應做到明確高職培養目標,重視高職教育;樹立「以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高職教學質量觀以及樹立高職特色的人才觀等。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是辦學之本。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此需要改變教師隊伍整體上存在的理論強、技能差的不合理結構,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不但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這也是有別於普通高校之處。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有明確的「雙師型」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真正成為既是講台上講課的好教師,又具有指導、示範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能力,是本專業、本行業實踐操作的行家能手。
為此,高職院校應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開展校本培訓,充分開展新、老教師的傳幫帶活動,幫助年輕教師盡快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3.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教師來講,修養是教育的載體,境界是教育的起點,人格是教育的風帆。教師的言語、行為、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的同時,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和敬業精神的教育,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為此教師需要完善合理的師德內容:高度的政治覺悟,熱愛學生和為學生服務的職業意識,愛崗敬業的職業規范,嚴謹治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職業品質,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德才兼備的道德風范,追求「慎獨」、「身正」修養的職業道德境界,塑造全新的高職院校教師形象。
四、構建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相適應的全面評價體系
1.加強命題的針對性,考核學生的真實水平。高職院校在考試命題時,應按照學生和教師授課的實際,增強命題的針對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考核。對基礎扎實,學習較好的學生能夠考出水平,真正拔尖;基礎較差的學生通過努力,也能獲得一定的進步,感到學有所獲,進而使所有的學生都對自己的過去、現在有所比較,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明確奮斗的方向。
2.建立以職業能力考核為主,靈活多樣的考試制度。高職院校應根據社會職業崗位(群)的需要,從職業特點分析入手,列出學生必須掌握的職業能力項目,確定職業能力標准,實行職業能力水平考試,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考核成績實行理論和實踐、校內和校外、態度與成績、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突出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定。
3.推行非規范性評價。非規范性評價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它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學生可在教師的隨機言行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期望與評價。它具有互動性、精神性、藝術性、情景性和教育性的特點。
高職院校要立足於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但要強化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全人格、意志品質、道德情感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評價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致力於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不但把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出色的「職業人」,還要努力促進他們成為一個全面和諧發展的「全面人」,促進自身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
『叄』 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科學地、教育地、藝術地、獨特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讓學校真正成為一個可延續文化、可生長文化的希望園地!
文 代鴻飛
在《學校品牌管理》總第90期(2013年12月刊)上,筆者與諸位讀者朋友分享了校園文化建設的三個目標(標准),即「真善美」。後來,有一些熱心朋友反饋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終是徒然!」有鑒於此,筆者根據多年來的策劃經歷,總結出一些關於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原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符合科學原則,主要從系統性、關聯性、專業性等方面進行考量。
首先,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原則意味著整體規劃。整體規劃強調物質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統一,人文要素與自然要素的統一,歷史要素與現實要素的統一。對大部分學校來說,整體規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學校或長或短的辦學歷史中,學校或多或少地進行了一些校園文化建設。雖然這些類似「打補丁」的做法滿足了學校在某一特定階段的需要,但是對學校的長遠發展作用不大。若這些學校要開展整體規劃,則必然要對已有的校園文化進行改革、創新。出於「跟風」的緣故,廣東省佛山市某小學曾經在校園里配備了一系列帶有古典風韻的建築裝飾,後來新到任的學校領導根據轄區教育局指示,決定啟動現代化校園建設。面對新一輪改造,校內領導班子成員意見不一,各執一詞,最後不得不請來專業團隊作為顧問。根據多番的調研,這一專業團隊幫助學校確定了以嶺南文化為核心辦學理念,再據此進行協調,保留了原有景觀中的嶺南風味,新增了符合嶺南文化中開拓創新的現代精神做。在學校領導班子與專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從辦學歷史、辦學環境、辦學特色等方面進行調整,校園環境從此有了一個完整的規劃。至於其後是統一實施,還是分步實施,就看學校資源的具體調動了。
其次,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原則意味著生態保護。關注校園生態環境平衡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要求,是保證全校師生員工身心健康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建築材料的安全性,整體布局的合理性,時刻保護生態環境。例如,在學校的園林水景設計、綠化面積配備、各樓體之間的安排等方面都需要考慮到人造景觀與原生態環境的融合,避免影響全校師生員工,甚至周邊居民的正常學習、工作與生活秩序。
再次,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原則意味著團隊專業。好的設計必然經過精細的提煉,必然涉及從內而外的表達,這並非一般團隊所能勝任。因此,筆者建議學校多藉助專業團隊的力量,綜合發揮各方面的能力,共同建設出符合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的校園文化。
『肆』 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小學校長
是學校改革發展的帶頭人。一個好校長,可以成就一所好學校。目前,全國31萬所普通中小學的校長,帶領著1000多萬專任教師,教育和影響著近2億中小學
生。針對當前中小學校長隊伍現狀,為進一步明確和規范校長的專業素質要求,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校長隊伍,教育部日前印發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
准》。
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是對義務教育學校合格校長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由5個基本理念、6項專業職責和4方面實施要求等三部分內容組成。這個標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專業理念的高位引領。校長專業標准提出了「以德為先、育人為本、引領發展、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等
5個基本理念,明確了校長的道德使命、辦學宗旨、角色定位以及專業發展的實踐導向和持續提升要求。「以德為先」是校長的道德使命,也是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的
必然要求。「育人為本」是校長的辦學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引領發展」是校長的角色定位,也是推動學校和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能力為重」是校長專業發展的實踐導向,也是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基本要求。「終身學習」是對校長持續提升專業素養的要求,也是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迫切要求。
二是首次系統建構了我國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的6項專業職責。過去,校長要辦好一所學校,從業務的角度必須
主要抓好哪幾方面工作,很多校長的認識不太全面,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也不太明確。校長專業標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
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調適外部環境」等校長的6項專業職責,體現了倡導教育家辦學的要求,得到了理論界和實踐界的廣泛認同。其中,「規劃
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體現了校長對學校的價值領導,既堅持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也為學校特色發
展留下了空間,是校長專業職責的靈魂;「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體現了校長對學校的教學領導,這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優化內部管理、調適
外部環境」體現了校長對學校的組織領導,是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管理保障。校長的6項專業職責細化為60條專業要求。每項專業職責有10條專業要求,由專業
理解與認識(3條)、專業知識與方法(3條)和專業能力與行為(4條)等三個方面組成,具有比較強的指導性和規范性。
三是針對若干突出的現實問題對校長的辦學行為提出要求。校長專業標准將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努力辦好
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根本出發點,在履行實施義務教育的工作使命、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建立聽課與評課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得違
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健全學校應急管理機制、推進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對校長的辦學行為提出明確要求,著力推進義務教育領域相關突出問題的解決。
2011年10月和2012年2月教育部先後頒布了教師教育課程標准和中學、小學、幼兒園三個教師專業標准。今年初,教育部又頒發了幼兒園
教職工配備標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的頒布,使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標准體系的建設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構建科學規范的全口徑教師隊伍建設標准體
系,是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工作要求,也是當前推進教師工作管理方式轉變,科學履行教師管理和服務職能的重要舉措。去年以來,
教育部按照「課題引領、廣集眾智,立足實際、系統設計,創新管理、服務基層」的工作原則,開展了教師隊伍建設標准體系研究,研製了《教師隊伍建設標准體系
框架》。今後,教育部將從教師專業素質、培養培訓、管理服務和保障監督等四個方面構建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綜合性的教師隊伍建設標准體系,貫穿教師培養培
訓、資源配置、資格准入、任用考核、工資待遇以及師德建設等各個環節。這個標准體系由84個標准或規范組成。部分標准或規范原來就有,已經在實施;部分標
准或規范需要修訂或新出台。教育部將精心規劃,根據輕重緩急、難易程度,逐年推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中國的教師隊伍建設標准體系。
『伍』 高職高專教育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委員會職責
(1)研究本專業類的市場需求情況,對專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向國家教版育行政部門提供高水權平的咨詢報告;
(2)指導和推動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的專業、課程、師資、教材、實驗實訓等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推動產學研結合,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3)研究制定專業類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專業類教育的質量標准,為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建設提供依據,同時協助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質量進行宏觀監控,推動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
(4)通過組織開展國際交流和研討活動、培訓師資、組織編寫及評介教材、宣傳優秀教學成果和典型經驗等方式,為高職高專教育的教學建設作好服務工作。 指導和協調各分委員會開展工作;在各分委員會工作的基礎上對本專業大類的人才培養工作進行研究、咨詢、指導、服務。各委員會的委員主要由其下屬各分委員會的正副主任及有關專家組成。
『陸』 新時期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哪些要求和挑戰
作為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主導力量和決定性因素,新時期,必須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一、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由於教師勞動的對象是能動的、千差萬別的人,從而決定了這種勞動具有創造性、示範性、長期性、復雜性。一方面,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另一方面,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如何,也是其它因素能否發揮作用和不斷提高的重要條件。從這一角度我們可以看到,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中心內容和關鍵環節。 教師的根本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指教師以傳授多方面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形式所進行的教育工作,即韓愈所謂「授業、解惑」;育人,是指教師通過教書這種形式來開發青少年一代的智能,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他們健康的個性品質和體魄,即韓愈所謂「傳道」。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能力素質以及教育理論、思想素質,這是教師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所必須具備的條件。然而,社會對人才質量規格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這又需要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進取,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精益求精,繼續提高。否則,如果教師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在時代不斷發展的條件下,就會逐漸被社會淘汰。 二、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責任感 教育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教育實踐活動主體的教師,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職責,如傳播人類文化科學、塑造年輕一代、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發展等。教師在履行這些社會職責過程中,必須遵循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提出的道德要求。這些道德要求便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原則。當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原則內化為教師個體品質後便成為一種內在力量,促使教師自覺地以滿腔熱忱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用辛勤的勞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全面履行自己職責。與此同時,他們還會以教師職業道德為准則,正確處理個體需要與社會要求、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沖突,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堅定不移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和承擔應盡的義務。因此,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有利於強化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一名教師是否能愛崗敬業,取決於他是否能盡職盡責的教書育人,是否能腳踏實地,不斷進取,是否能刻苦鑽研,科學施教……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教育過程中,當教師的行為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並產生良好效果時,他們就贏得社會贊譽、人民的愛戴和學生的尊敬。這種來自輿論褒獎所產生的激勵作用,會極大地強化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反之,如果教師的行為違反了教師職業道德,背離了社會的要求,不利於學生的成長,那麼,他們將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批評。這種輿論的否定評價,會對教師形成一種巨大的精神壓力,促使他們改變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方式,使自己的職業行為步入正確的、符合道德要求的軌道。從而按社會要求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 而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不是先天就有的,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也不是當上了教師就自然而然就存在的,它是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約束下,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能夠不斷啟迪和幫助教師明確在教育實踐中應該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應該怎樣做。教師也只有不斷深入理解、明確這些行為規范,才能體會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偉大和所承擔責任的重要,從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從事的教書育人事業,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近年來,各級政府進一步認識到教育在社會文明、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教育高看一等,厚愛一層,確定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群眾也開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教育、重視教育,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更嚴的要求,這無疑有利於教育的蓬勃發展。但是,在教育受到尊重的同時,一些不正常的現象也逐漸滲入到了學校生活當中來,影響著人才的培養、教育目的的實現、教育改革的進行以及教育行業的形象。如「應試教育的強勁東風吹得學生暈頭轉向」,「教育亂收費現象使得群眾怨聲載道」等等。這些現象的出現,盡管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但主觀方面的原因同樣不能小視。因此,我們必須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惟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宏偉的教育目標。我們說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主要理由有三: 其一,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 由於受舊的傳統思想影響,許多家長把教育片面看作是子成龍、女成鳳的途徑和手段,因而極力追求子女升學。這種思想作為一種價值觀,影響並滲透到學校教育,使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愈演愈烈,出現「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師的法寶!」這一畸形教育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學校教育中的五育在這種情況下,實質上變成一育——智育。要想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必須強化教師職業道德,使廣大教師真正確立忠誠並熱愛人民教育事業的信念,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實踐中,按社會需要培養各行各業全面發展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其二,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的廉潔從教的前提 有的教師經不住商品經濟的挑戰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不良風氣。由此滋生了學校的亂收費、高收費現象。使得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人際交往中染上「銅臭」的氣味,進而導致許多社會矛盾的出現,敗壞了教育的形象,降低了教師的威信。在這樣的風氣影響下,教師的內心世界也日益失衡。由於職業形象的定位與教師的現行行為反差太大,必然受到社會的否定,這會使他們常常陷入心裡上的苦悶、彷徨和空虛,感受不到高尚的職業所帶來的自豪,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要克服這種為教不廉的不正之風,必須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幫助教師冷靜的、客觀的分析各種利益之間的關系,確立崇高的道德責任感,糾正一切有悖道德的行為,真正做到廉潔從教。 再次,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是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學校是精神文明的窗口,而教師則以他強烈的形象性和示範性影響著他們的勞動對象——學生。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從學校和教師那裡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獲取許多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為習慣上的營養,給學生人格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當學生走向社會,把他們的人格融入社會生產、生活中,就會對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促使教師把遵循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作為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威信,樹立光輝的形象,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學習的楷模和效仿的榜樣,這不僅可使學校教育的行業風氣得以凈化,而且將通過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起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培育教師的「愛心」 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有賴於適合於他們身心規律的教育環境。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需要合理的與情感相互作用,特別是當今時代,社會發展對人的個性與創造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教育過程中創設一種使學生的理智活動與情感活動處於和諧狀態的教育氛圍顯得尤為重要,而要營造這樣一種和諧的氛圍,關鍵在於教師要有一顆真誠「愛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著教師以美好的情感投入教育活動,調節師生關系,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使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愉快、自由、沒有壓力感,從而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心智、情感、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教會學生做人,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如何教會學生做人。則與教師的職業道德密切相關,教師,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其本身的道德品質水平和做人的方式就是一種教育力量。因為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教師是他們學習的模範和行為的榜樣,教師的道德品質、行為舉止、為人處事,雖然沒有寫進書本,但在教育過程中,實際是作為教育內容而客觀存在的。教師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會對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如何消除社會因素中不健康的、消極的因素,關鍵在於教師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並在長期反復教育中使學生持之以恆。而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自身必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特別是要有「愛心」。 另外,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也要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始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教育活動中,關注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細節,關心每一個學生每一方面的發展,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當然,這樣會加大教師工作的強度,消耗教師更大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勞動。但正因為如此,才要求教師從「愛」出發,盡心竭力的對待自己所承擔的工作職責,以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則作為精神支柱,樹立起獻身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 總之,強化教師職業道德,不但可提高教師對學生教育的責任心,更能培養教師的「愛心」;不但有利於教師立志從事教育事業,而且能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保障;不但可以使不良的教育行業風氣得以改變,而且可以使不正確的辦學方向得以糾正,從而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條件。
『柒』 如何推進教育改造體系標准化建設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根據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和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基本要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地激發每個學校的活力,更好地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捌』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代碼是045300還是050180啊,究竟屬於文學類還是教育學類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代碼是045300,它是屬於教育學類的。是統一標準的。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所整合設立的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屬於教育學類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是指面向海外母語非漢語者的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英文名稱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簡稱「MTCSOL」。
(8)文化教育類教指委專業建設規范擴展閱讀:
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的人員。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採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其中課程學習1年,實習及畢業論文1年)。
四、培養方式
採用課程學習與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相結合,漢語國際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播相結合, 校內導師指導與校內外導師聯合培養相結合的方式。
『玖』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一、辦學理念
(一)以德為先
堅持社會主義辦園方向和黨對教育的領導,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幼兒園工作,履行法律賦予園長的權利和義務,主動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和幼兒園管理工作,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職業道德規范,立德樹人,關愛幼兒,尊重教職工,為人師表,勤勉敬業,公正廉潔。
(二)幼兒為本
堅持幼兒為本的辦園理念,把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作為幼兒園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面向全體幼兒,平等對待不同民族、種族、性別、身體狀況及家庭狀況的幼兒;尊重個體差異,提供適宜教育,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全面發展;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與教育觀,使每個幼兒都能接受有質量的教育。
(三)引領發展
園長作為幼兒園改革與發展的帶頭人,擔負引領幼兒園和教師發展的重任。把握正確辦園方向,堅持依法辦園,建立健全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實施科學管理、民主管理,推動幼兒園可持續發展;尊重教師專業發展規律,激發教師自主成長的內在動力。
(四)能力為重
秉承先進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突出園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不斷提高規劃幼兒園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保育教育、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和調適外部環境等方面的能力;堅持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五)終身學習
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將學習作為園長專業發展、改進工作的重要途徑;優化專業知識結構,提高科學文化藝術素養;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注重學習型組織建設,使幼兒園成為園長、教師、家長與幼兒共同成長的家園。
二、專業要求
專業理解與認識
1.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充分認識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重視幼兒園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凝聚教職工智慧,建立共同發展願景,明確發展目標,形成辦園合力。
3.尊重幼兒教育規律,繼承優良辦園傳統,立足幼兒園實際,因地制宜辦好幼兒園。
專業知識與方法
4.掌握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熟悉《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
5.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趨勢,學習優質幼兒園的成功經驗。
6.掌握幼兒園發展規劃制定、實施與測評的理論、方法與技術。
專業能力與行為
7.把握幼兒園發展現狀,分析幼兒園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形成幼兒園發展思路。
8.組織專家、教職工、家長、社區人士等多方力量參與制定幼兒園發展規劃。
9.依據發展規劃指導教職工制訂並落實學年、學期工作計劃,提供人、財、物等條件支持。
10.監測幼兒園發展規劃實施過程與成效,根據實施情況修正幼兒園發展規劃,調整工作計劃,完善行動方案。
11.把文化育人作為辦園的重要內容與途徑,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12.重視幼兒園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文化建設。
13.將尊重和關愛師幼、體現人格尊嚴、感受和諧快樂作為幼兒園育人文化建設的核心,陶冶幼兒情操、啟迪幼兒智慧。
專業知識與方法
14.具備一定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藝術修養。
15.了解幼兒園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掌握促進優秀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16.掌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理解和欣賞幼兒的特有表達方式。
專業能力與行為
17.營造體現辦園理念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形成積極向上、寬容友善、充滿愛心、健康活潑的園風園貌。
18.營造陶冶教師和幼兒情操的育人氛圍,向教師推薦優秀的精神文化作品和幼兒經典讀物,防範不良文化的負面影響。
19.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接受能力,將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和游戲活動之中。20.凝聚幼兒園文化建設力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鼓勵社會(社區)和家庭參與幼兒園文化建設。
21.堅持保教結合的基本原則,把幼兒的安全與健康放在首位,對幼兒發展有合理期望。
22.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重視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培養。將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作為幼兒良好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教授小學內容,防止和克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23.尊重教師的保育教育經驗和智慧,積極推進保育教育改革。
專業知識與方法
24.掌握國家關於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
25.熟悉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活動等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的知識和方法。
26.了解國內外幼兒園保育教育的發展動態和改革經驗,了解教育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管理和保育教育活動中應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專業能力與行為
27.落實國家關於保育教育的相關規定,立足本園實際,組織制定並科學實施保育教育活動方案。
28.具備較強的課程領導和管理能力,指導幼兒園教師根據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
29.建立園長深入班級指導保育教育活動制度,利用日常觀察、觀摩活動等方式,及時了解、評價保育教育狀況並給予建設性反饋。
30.領導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動的開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
31.尊重、信任、團結和賞識每一位保教人員,促進保教人員的團結合作。
32.重視園長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積極創設條件,激勵教師的專業發展。
33.具有明確的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意識。
專業知識與方法
34.把握保教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明確幼兒園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35.熟悉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各階段的規律和特點,掌握指導教師開展保育教育實踐與研究的方法。
36.掌握園本教研、合作學習等學習型組織建設的方法以及激勵教師主動發展的策略。
專業能力與行為
37.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鼓勵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在職能力提升培訓,為教師創造並提供專業發展的條件和環境。
38.建立健全教師專業發展激勵和評價制度,構建教研訓一體的機制,落實每位教師五年一周期不少於360學時的培訓要求。
39.培養優良的師德師風,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和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引導支持教師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實學識、秉持仁愛之心,不斷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增強保教人員法治意識,嚴禁歧視、虐待、體罰和變相體罰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
40.維護和保障教職工合法權益和待遇,關愛教職工身心健康,建立優教優酬的激勵制度。
『拾』 職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多少個
根據教育部《關於公布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2019年)組成人員的通知》教職成函〔2015〕9號,全國共有56個各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行指委的主要職能是:分析研究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本行業職業崗位變化和人才需求的影響,提出本行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職業道德、知識和技能要求;指導推進相關職業院校與企業校企合作、聯合辦學,校企一體化和行業職業教育集團建設;指導推進本行業相關專業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推進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實施「雙證書」制度;研究本行業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基本要求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法,對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制定、課程開發、教材建設提出建議;參與本行業職業教育教學基本文件、專業教學標准、實訓教學儀器設備配備標准和教學評估標准及方案制定工作;參與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實施工作;組織本行業相關專業教學經驗交流活動等。
1.安全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報關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包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財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5.餐飲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6.測繪地理信息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7.船舶工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8.電力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9.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0.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1.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2.公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3.供銷合作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4.廣播影視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5.國土資源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6.航空工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7.環境保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8.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19.建材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0.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1.金融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2.糧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3.林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4.旅遊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5.煤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6.美發美容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7.民航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8.民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29.民族技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0.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1.氣象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2.輕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3.人口和計劃生育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5.商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6.生物技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7.石油和化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8.食品工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39.食品葯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0.水利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1.司法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2.體育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3.鐵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4.統計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5.外經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6.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7.文化藝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8.文物保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49.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50.新聞出版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51.驗光與配鏡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52.冶金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53.郵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54.有色金屬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55.中醫葯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56.住房和城鄉建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