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政治思想教育類電影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政治思想教育類電影

發布時間: 2021-03-17 04:05:56

1. 有沒有關於思想政治工作的電影或視頻

事在人為

2. 有沒有對政治社會影響深遠的電影作品

中國
1、活著1994年導演:張藝謀
余華的原著深沉的表達了生命的尊嚴,在生命被踐踏到底的時候固執的活下去的尊嚴。而張藝謀的電影則是一幅精確的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史詩畫卷,它精確的記錄了歷史,當然是以最普通的百姓的視角。而正是因為這種普通的視角,更准確的擊中了中國式的歷史悲劇的本質。
歷史的車輪為何總是這般無情,把我們這個純朴、多災多難的民族總是碾來碾去
2、芙蓉鎮1986年導演:謝晉
本片是謝晉、第四代導演,甚至也是反映中國政治運動電影的代表作品,特別是其中的悲天憫人,寬和沖淡,寵辱不驚的情懷,使謝晉具有了真正的大師的氣場。電影處處見精彩,見人心。胡玉音在墳前見到秦書田,問:你是人是鬼?秦答:這可怎麼說呢,有時候是人,有時候是鬼。那個很明顯原型就是江青的李組長,被紅衛兵鬥倒,和秦書田一起掃街,秦把掃把交給她說:學學吧。李罵道:反動右派!秦只淡淡回答說:你也是人。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是的,活下去總有希望,在強大的革命機器面前,人,特別是有良心的人,只能這樣卑微的活著,但象王秋赦那樣得了革命病的人,活下去就只能害人害己
3、藍風箏1993年導演:田壯壯
在中國第五代後導演涉及文革的四部影片中,《活著》是以下層百姓為視角的鬧劇,《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特權階級兒童眼中置身事外的喜劇,《霸王別姬》是以知識分子視角的悲劇,而只有田壯壯的《藍風箏》,是以最客觀平和的視角拍成,也因此最具有普世價值。
4、投奔怒海1982年導演:許鞍華
本片大概是香港電影中唯一一部具有歷史的厚重質地和沉痛感的歷史電影,它出自一個女性導演之手。許鞍華在這部早期作品中表現出了香港電影人包括新浪潮導演中難得的深沉大氣,她描繪的風雨飄搖的越南世界也表現了當時的一種社會心態。
5、巴山夜雨1980年導演:吳貽弓
第四代反思文革傷痛的代表作品,與第五代的犀利沉痛相比,吳貽弓的本片更加溫情,抱持的是苦難終將過去,光明的未來終會展來的善良願望,講述的是運載一位文革中被關押的詩人的夜航船上,將文革十年的歷史濃縮在幾個人的故事中,充滿了古典式的美學。
本片能讓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吃人的壓抑和人們嚮往自由、獨立以及對生活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6、千言萬語1999年導演:許鞍華
被英帝國所逼迫的印度王孫,放走了馬克思、恩格斯等反英的一百單八將,《千言萬語》有著一個黑色幽默的開頭,但帶來的卻是一個悲涼的故事,現實中的香港左派黃秋生在片中飾演的左翼神父是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他在傳道時給一個婦女送毛主席語錄,對方詫異的回答他:我游水過來的啊。
7、黑金1997年導演:麥當傑
黑金即政治的代名詞,電影將黑幫與政治聯系在一起,記錄黑幫轉型成為政黨的過程,表現了黑幫和政治本質上的相似(地下黑社會與地上白社會),麥氏兄弟對邪教、官員、黑幫等台灣社會的描述生動而精彩,梁家輝、李立群兩位實力派演員也為這部電影貢獻了精湛的演出。
8、楓1980年導演:張一、張翼
因為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被提及,很多人才知道了中國80年代曾有過這么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表現文革武鬥的電影,表現一對相愛的男女因參加不同的紅衛兵派別而在戰場上生死相搏,記住了電影結尾的那一幕:在武鬥而死的紅衛兵幕群前,孩子問父親:他們是烈士嗎?他們是敵人嗎?父親都答不是。孩子又問:那他們是什麼呢?父親平靜的回答:他們是歷史。
9、光榮的憤怒2007導演:曹保平
一部貌似荒誕實則深刻的寓言,在這場小型農民起義中,我們看到了歷史,看到了麻木的看客,看到了同去革命的阿Q,看到了「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看到曾經領導農民起義的四個正直的村官,最後在村民的習慣性畏懼中,在權力的不受監督中,已經隱隱將成為新的「四人幫
10、周恩來1991年導演:丁蔭楠
這是中國政治人物的電影中,較有人情味的一部,主要聚焦於周恩在文革十年中「忍辱負重」,鞠躬盡粹的最後歲月,一個大國的總理,只能幹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被迫與佔領工廠的紅衛兵談判、在陳毅批鬥大會上面對撲上來動武的紅衛兵小將,挺身而出與暴徒對峙,《周恩來》有相當的部分真實還原了歷史
國際
1、索多瑪120天1976年導演: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雖然電影的背景是真實存在的墨索里尼「薩羅共和國」,但其實卻是一部以高於人類的視角,審視人類歷史與政治的電影,四位變態的統治者被命名為總統、公爵、主教和法官(分別代表了政權、皇權、教權和法權),在這部引發不適的電影中,人類社會被凝縮成一個只有施暴者、受難者、幫凶(士兵和老妓女)、看客(僕人)四個群體的寓言。如果你理解了這部電影,那麼讓你反胃的將不是那些吃糞、雞奸之類的生理不適,而是對整個人類歷史與種族的丑惡與殘暴的精神不適。雖然充斥著種種的殘暴,帕索里尼的這部電影卻並不是階級斗爭式的二元對立,他讓人看到,受難者會相互出賣以求做穩了奴隸,施暴者同樣的恐懼和可憐,兩者不僅身份可以轉換而且並無太大的差異。它讓我們看到政治的本質是人性惡,就像即使「至今為止最不壞」的民主制度,塔可夫斯基也曾說過:任何人都看得到西方民主的偉大成就,但可悲的是,民主的基礎是人性惡,即認為人性是邪惡的,容易墮落的,必須以完善的法制和嚴謹的分權制度來控制人性的惡,這顯然讓這位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心中感到痛苦(可能讓他更痛苦的是,他的喊出了全人類最高尚的口號,宣稱要「有鋼鐵般意志,水晶般人格」(斯大林語)的祖國,干出了史上最丑惡的事跡)。《索多瑪120天》是一部充滿勇氣的電影,它直面了人類真正的「原罪」。它的意義是:只有認識到這種原罪,人類進化成為真正的人才有可能。
2、解放軍佔領巴黎1974年導演:讓·雅南
有人問:拍出《虎口脫險》等醜化德國鬼子電影的法國,和拍出《地雷戰》等醜化日本鬼子電影的中國有何區別?也許這個區別就是:法國人還能拍出《解放軍佔領巴黎》這樣嘲弄自身的電影,而中國不能。法國人既可以拍出像《中國姑娘》這樣嚮往烏托邦革命的電影,也能拍出像《解放軍佔領巴黎》這樣對自己的政治幼稚病極盡嘲笑之能事的電影——法國人很偉大。《解放軍佔領巴黎》嘲笑了法國在6、70年代的左翼運動,在這個虛構的電影故事中,解放軍揮師西進,一舉解放歐洲,法國總統望風而逃,軍隊找不到核鑰匙,法國人爭當法奸,紛紛要求入黨,在解放軍選擇大超市作為總部之後,法國偽政府為表忠誠而搬進了小賣鋪,《卡門》改成了《紅色娘子軍》,電視台開始斗資批修,在解放軍最終在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中迅速腐化墮落後,堅定的法國左派不能容忍這種修正主義,決心武裝起義捍衛共產主義的正統旗幟……看了這部荒唐的,讓人笑著反思,笑著感動的喜劇,你也許會理解為什麼那麼多影響這個世界進步的偉大理論和思想都出自法國——不管是理論性的天賦人權說,還是實用性的三權分立學說,因為法國人從未放棄思想的自由多元,並將之視為生命的終極目的。
3、大獨裁者1940年導演:查理·卓別林
電影拍攝於納粹與希特勒如日中天的時代,電影開頭,卓別林用自己編造的帶有德國口音的語言進行的演講將這位連蕭伯納也崇拜的五體投地的大獨裁者拉下神壇,有偷偷看到《大獨裁者》的德國佔領區的居民曾說:我們的身體是在1945年被解放的,但我們的精神是被《大獨裁者》解放的。《大獨裁者》中的卓別林塑造了一個最讓人難忘的夏爾洛,他一如以往的愚笨、善良,但當他被推上演講台時,他變成了滄桑與悲憫的卓別林,他對那個時代里陷入瘋狂的人們講了一番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銘記的話:「生活是自由美麗的,但是我們迷路了。貪婪毒害了人的靈魂,憎恨阻隔了世界,一步步讓我們走向血腥。知識讓我們玩世不恭,智慧讓我們冷酷無情。我們想的多,感受的少……現在我的聲音傳到數以百萬的,數以百萬的絕望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們的耳朵里,被那些在暴政制度下痛苦折磨的受難者聽到。我要對那些能夠聽到我講話的人們說,不要絕望恐怖!我們正經受的悲慘遭遇不過是那些畏懼人類進步的人一時貪婪所致。仇恨會過去,獨裁者會死亡,被他們奪走的權力將會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只要人類沒有滅亡,自由之火就永不會熄滅
4、毒太陽1994年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俄羅斯民族反思斯大林時代的電影代表作品,電影並未聚焦於宏大的歷史事件,百萬人受難的斯大林大清洗,電影中只表現了微不足道的兩個受害者,而這兩個受害者所展現的政治運動對人類良知的摧殘,其力量更大於對肉體的毀滅。兩個本來都還人格高尚,頗具個人魅力的個體,一個是紅軍師長、戰斗英雄科托夫,一個是白俄羅斯沒落貴族米迪亞,最後前者因為愛上了後者的愛人,而用權力將其調往國外,後者為了能早日回國和愛人重聚,出賣了自己了族人,而當他終於回到祖國時,發現愛人已經成為科托夫的妻子。最終,他帶來了科托夫的戰友斯大林的手令,將科托夫逮捕槍斃,最後,在飄浮在空中的巨大斯大林畫像前,在灼人的毒日前,他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
5、暗殺肯尼迪1991年導演:奧利弗·斯通
即使十幾年後斯通的懷疑被證明是不真實的,也無損於這部「獻給追求真理的年輕人」的影片的偉大。這部電影在美國飽受攻擊,愛國的、以自己的偉大祖國為榮的美國人不能接受這種政府殺總統的陰謀論,於是他們群起圍攻,但是也有美國人認識到:「這部電影的成就不在於它解答了肯尼迪遇刺的秘密,而在於它正試圖喚醒自1963年之後在人們心中漸漸逝去的民族精神」。正如電影結尾吉姆·加里森的演講中說的:「尋求真理,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人生價值。如果真理已經被政府謀殺,如果人民不再受到尊重,那麼這個地方就不是我出生的那個國家,肯定也將不是我想終生與之廝守的國家。」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不在於它是否從未犯錯,而在於它是否有尋求真理,不畏罪惡的勇氣。《暗殺肯尼迪》代表了這種勇氣。
6、再見列寧2003導演:沃爾夫岡·貝克
《再見列寧》讓我們看到的,是正如德國二戰後令人尊敬的重新崛起一般,經歷民族分裂的傷口後重新復興所需的精神力量。在1989年德國柏林牆倒塌的前夕,一個熱愛民主德國的母親發病昏迷,醒來後她所在的國家已經消失,兒子為了讓母親避免刺激,讓「民主德國在79平方米房間里延續」,他偽造了一系列的假新聞,讓淪落為計程車司機的前德國宇航員當選總統,講述起從太空中看地球時,感到人類爭斗的可笑,最終母親發現了兒子的秘密,但她裝作自己不知道,用自己生命的最後階段和兒子一起演完了這場善意的喜劇。這是一部中國人,至少是對這個國家尚懷有關懷的中國人絕對不應該錯過的電影,它讓我們學到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歷史和未來——在曾經的德國,一道牆分隔了兩種意識形態,而在中國則是一道海峽。
7、竊聽風暴2006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
一部中國人絕對不應錯過的德國電影,原因不是政治,而是這部德國電影向觀眾展示了,政治的改良不是口號,不是立場,而更加是人性的復甦。曾經冷酷無情的竊聽員,因為竊聽一位藝術家而改變了人生——他不是被藝術家的政治理念而打動,而是從藝術家的家庭情感藝術生活中,明白了自己所過的是怎樣一種機械冰冷毫無人性的生活。他幫助藝術家躲過了黑暗的時代,為此而犧牲了自己的前程。這部電影表現出了難得的寬容,包括在暴政中因軟弱而屈服的人。對於在《竊聽風雲》中連「竊聽的權力如何制約不致濫用」都無法表現的中國電影來說,《竊聽風暴》是重要的一課。
8、鐵皮鼓1979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
以一個小孩子的眼睛去看歷史,這個小孩子其實是一個拒絕長大的成人,只是他拒絕成人世界的丑惡。他頑固地守著自己的鼓,用可以震碎玻璃的尖叫警告想搶奪他鼓的大人。他看到了納粹黨的上台,看到了成人間在政治的夾縫中的丑惡表演,看到了納粹德國的覆滅,蘇軍的瘋狂報復。最後,他恢復了成長。《鐵皮鼓》是一個寓言,在一個瘋狂的年代裡,一個人用「停止成長」這個荒誕的方式逃離了這個瘋狂的世界,他成為了一個拒絕成人游戲的局外人。
9、給我一個爸1996導演:揚·斯維拉克
一部將親情與政治奇妙的結合起來的電影,在天鵝絨革命前夕,一位捷克老人在無奈中收養了一個蘇聯小孩兒,當時捷克人的痛恨蘇聯人,正如當年中國人的痛恨日本人(了解這點才能理解影片的意義),但老人最終還是與孩子建立了感情,當捷克國安局准備領走這個孩子時,老人帶著他逃離了,途中他們看到了發生革命的新聞,於是回到了布拉格,人山人海的捷克人中甚至還有審問他們的兩個國安局人員,也在揮舞著小旗,看到老人很不好意思的一笑。順說一句,去了解一下本片的歷史背景,你也許能因此理解姜文的那部晦澀的《太陽照常升起》。
10、焦點新聞(Z)1969年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政治電影」,由希臘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將數年前發生在希臘的,左派議員格里戈里斯·蘭布臘斯基被暗殺,軍事獨裁政府上台的事實搬上銀幕。電影表現了一個打著民主旗號的政府,怎樣打擊異己:威脅阻撓左派集會,組織流氓無賴沖擊會場,襲擊反對派領袖,在議員被殺,司法介入之後,收買威脅證人,散布謠言把議員的名聲搞臭,他們聲稱「防禦黴菌要噴灑三次農葯,同樣,思想上的黴菌,也要以預防為主」。當正直的法官終於把軍警政客們送上法庭時,所有證人均「死於意外」,最終軍政府上台。
如有幫助望採納

3. 思想政治教育電影有哪些

像《英雄兒女》《孔繁森》《雷鋒》《黃大年》《我的1919》都是很好的政治教育電影。還有《百團大戰》《戰狼》也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4. 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德育----突出愛國主義教育主旋律
許兵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之一,它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效國之才。多年來,我校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始終突出愛國主義這個主旋律,大膽地進行探索,取得了一 定的經驗,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以學科教育為主渠道,充分挖掘學科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校政教處,經常召開由語、政、史、地、藝等教研組組長參加的學校德育教育協調會,認真研究,合理實施,制訂各種愛國主義教育目標,一方面將具體的要求落實於各單元知識的傳授之中;另一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輔導活動,廣泛開展以「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為中心內容的教育活動,提高教育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如舉辦《共和國之最》知識競賽,《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比賽,「革命歷史歌曲演唱會」,「優秀電影歌曲演唱比賽」等,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升旗儀式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學校對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都有明確的規定。校長在升旗式上作簡短講話。並精心挑選,嚴格訓練出一 支由軍鼓隊、護旗隊與旗手組成的升旗隊伍,全體師生面對國旗,行注目禮,高唱國歌,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國旗,心中激發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上,舉辦了《當國旗升起的時候》、《我站在國旗下》等徵文活動,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觀念將銘刻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三、以團隊活動為依託,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增強愛國意識。我們注重發揮團隊組織在中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整體功能,並將其作為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強化學生愛國意識的重要手段和對中學生進行正面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依託。

通過舉辦業余團校、業余黨校等形式,分年級、分層次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信念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最主要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系統的對愛國主義教育理論的認識,並定期培訓團干、學干,充分發揮他們的骨幹作用,積極開展活動,廣泛吸收團內外積極分子參加,以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去年「五·四」青年節 ,團委舉行一次由1000名學生參加的入團宣誓儀式,起到了良好的正面誘導作用,不僅如此,團委還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特點,分層次多角度開展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如初一、初二年級,獨生子女較多,平時嬌生慣養,生活自理能力差,對他們著重進行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主體的「禮儀教育」,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來安中學生一日常規》為核心的規范教育,以及生存訓練為手段的挫折教育,以培養他們的愛國之情,高一和高二年級學生,世界觀初步形成,但不穩定,思想波動大,學習目標不太明確,著重進行科學人生觀和立志成才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為中華騰飛而讀書」的崇高理想,以培養他們的報國之志,初三、高三年級面對人生的理想選擇,容易產生兩極分化,著重對他們進行前途理想教育,通過問卷調查,主題班會等形式,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難題,確立以「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為人生的理想准則,使他們都成為效國之才。

四、以影視教育為手段,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性與直觀性。學校按照國家教委制定的《兩史一情教育總綱要》和《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結合四委部聯合發出《關於運用優秀的影視在全國中小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通知》的要求,學校每學期確定一個月作為「愛國主義電影月」,以團中央推薦的一百部優秀影片為基礎,集中放映一系列優秀愛國主義影片,組織學生觀看,語文組積極開展影評徵文活動,通過討論交流以加深對影片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前不久,我校組織觀看了以解放軍蘇寧烈士為原型拍攝的故事片《炮兵上校》,觀後學生圍繞「理想、精神和金錢」等方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實效。

五、以本地區歷史為資源,努力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我們來安有著豐富的德育資源,皖東革命根據地新四軍軍部就在半塔老區,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的工農業生產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有效地開發利用這些德育資源,建設完善的德育基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一環。每年清明節前後,我校都組織團員青年赴半塔烈士陵園進行祭掃活動,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讓學生在瞻仰革命史跡過程中接受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還聘請一些離退休的老革命、若幹部到我校舉辦了革命傳統教育講座,組織學生深入工廠、農村進行參觀調查,在耳聞目睹的事實中,增強學生的親近感、現實感,提高了教育的實效。為了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可接受性,我校明確提出愛祖國要從身邊愛起,首先愛父母、愛他人、愛班級、愛學校、愛家鄉,並同創文明學校、文明辨級、文明宿舍建設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愛國主義教育真切、具體、可行性強。通過教育,我校的校風較以往有了明顯的好轉。

六、以重大事件為契機,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如199l年華東地區發生了特大水災,1994年長江中下游一帶發生了百年未遇的旱災,我縣許多農村受災嚴重,有的農民生活難以維持,校團委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心系災民,奉獻愛心」的募捐活動,全體學生都踴躍捐款捐物,使救災活動成為生動的教育內容,今年為配合「希望工程」活動,學校開展以支援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為目的,以「手拉手、心連心」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利用櫥窗、黑板報答宣傳媒介,詳細介紹貧困地區少年兒童的學習困境,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使這些一直被人關心、愛護的中學生,內心湧起強烈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他們紛紛解囊相助,拿出自己的積蓄,節省了自己的零花錢,也使他們第一次感受到想著他人,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的快樂,這種實際效益是不能低估的。

由於我校在德育教育中突出愛國主義的主旋律,採取了以上幾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給我校政治思想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校的德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也深索出了一條新路子,目前學生的思想狀況也有了較大的改觀,概括地說為「三多三少」即:要求進步的多了,自甘落後的少了(有同學遞交了入黨申請);講文明禮貌的多了,違犯校紀的少了;自覺講究衛生的多了,衛生意識淡薄的少了。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但是我們也深知,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科學化、規范化、經常化的實施過程中,不斷注入新的內容,我們以後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愛國主義的主格局,竭力挖掘學校內部的德育資源,以身邊的事來教育身邊的人,一方面對學生內出現的好人好事,及時表彰,樹立正面的典型,弘揚正氣,垂範他人;另一方面對某些嚴重違紀的學生及時處理,使一些不良行為得到有效的遏制,在愛國主義這一主旋律指導下,我們不斷地強化規范教育與禮儀教育,促進養成教育的發展。

5. 有沒有適合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看的電影

《小孩不壞》,新加坡的,挺有教育意義的

6. 政治教育電影的電影對思想政治的影響

影視作品具有形象直觀、傳播廣泛、為人們喜聞樂見等特點,在人們總體文化水平還不是很高的中國,它還具有不受閱讀能力限制的優勢。因而擁有比印刷文字更為龐大的受眾群體。即使在娛樂消遣方式日趨多樣化的今天。「影視作品憑借其敘述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示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以及強烈的視聽效果等藝術手法,仍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首選」。此外,較之其他傳播媒介,影視作品在弘揚傳統美德、傳播優秀文化方面也更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因此,大學生現在熱衷於影視文化並不一定是壞事。關鍵在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確地看待和引導。只要處理得當,影視文化也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個極好的機遇。因為它比枯燥無味的說教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具體來說,影視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和正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拓展了時空,豐富了資源
影視文化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在自由開放,高速運轉的影視文化世界裡,由一部電影就可揮灑自如地演繹超越時空、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故事情節,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能運用影視文化這種方式。向大學生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引導他們參與思想政治教育論壇,接受各種思想教育的輔導:這就擺脫了耳提面授的傳統教育模式的諸多限制,極大地拓展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時空。現代一些大學校園通過觀看影片,寫觀後感以及知名教授對影片的講解都是對此理論的現實運用。另外,在影視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大量影片的不斷出爐,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大學生通過觀看影片可以隨時與思想大師、文化大師進行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從而升華自己的思想與靈魂。可以說,大量富有教育意義的影片的出爐,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資源,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減輕了他們的壓力。
2、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近幾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在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其中運用影視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實踐證明:優秀的愛國主義影視片蘊藏著豐富的思想、藝術內涵,具有形象、直觀、生動、可信、感染力強的特點,深受大學生的歡迎。當代大學生在欣賞這些愛國主義的影視作品中(如《英雄兒女》《董存瑞》、《地道戰》、《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我的1919》《任長霞》等),激發了愛國主義情感和理想主義情懷。
總之,用優秀影視片對廣大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素質教育,已成為國家、社會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重要措施。「影視、音像對大學生道德的養成、人格的塑造、審美的熏陶,影響之大,是父母和老師教誨的強有力的補充。積極向上的影視作品將成為大學生知識教育、科學普及、了解社會和個性發育的重要選擇之一」。電影電視作為宣傳媒體,必然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加深對影視作用的認識,有利於我們能動地利用這個有效工具,為素質教育服務。
3、擴大了大學生社會體驗的范圍、強化了大學生知識觀念的更新
作為大學生社會生活體驗的主要環境。家庭、學校在促進他們身心發育、智力發展和品德形成上有著巨大影響作用,但這種生活體驗往往比較狹窄單一。由於大學生年齡和學習生活的特殊性,其社會生活體驗往往受到眾多局限。影視文化作為現代新型傳媒文化。從根本上消除了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的阻隔,它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工具,還是製造現代人心靈、改變整個生活情境的新力量。影視文化豐富了大學生進行社會體驗的范圍。為大學生體驗社會生活提供了新的社會環境。
另外。從某種程度上看,我國的文化形式、范圍不夠寬泛,不能滿足和適應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大學生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潑新穎的文化產品有了更多的需求。影視文化以其廣泛性、新穎性、多樣性的特點,負載許多新的知識和現代觀念,既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又通過對舊觀念的沖擊,強化了大學生新的生活觀念的形成。大學生在影視文化長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下。擴大了知識容量,更新了思想觀念。並以新的知識和觀念面對世界,改變自己的命運。 影視文化信息在改革開放之後由信息匱乏走向信息充裕乃至信息過剩,港、澳、台以及海外影視信息通過合法與不合法的手段、途徑漂洋過海登陸中國。影視界、文化界要對之進行一一核實,看是否合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或是否符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是不太可能的。這些影視文化信息不僅僅過剩。而且其中還有很多是腐朽、頹廢、暴力、色情等的影視文化信息,那麼這些信息又給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的消極和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
1、影視文化信息的虛擬性可造成大學生的道德淪喪
人們的道德關系在於現實的真實世界之中,在現實的世界原本不存在任何的虛擬性。然而由於影視文化世界的多樣性、豐富性。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超越現實的虛擬的影視文化世界,它在為大學生提供一些不可取信息的同時,也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一些不可取的行為模式範本:如影視文化信息中的那些暴力傾向,古怪的行為模式等等。這在我們的現實世界都能找到依據,如大學生中存在的幫派行為、群架行為等等無不說明這一點。此外,色情信息也可引誘自律能力不強的大學生走上歧路,大學校園發生的****案件就可以為此提供佐證。大學生在寢室、影院、網上觀看色情、暴力影視文化信息的時候,憑的全是個人的道德自律行事,在影視文化信息上中,大學生可以擺脫成人的約束,鬆弛禁忌。
由於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尚未完全定型,在現實生活中一直沉浸於腐朽、頹廢的影視文化信息世界之中,因而容易在喪失約束的情況下放縱自己的行為。增加了越軌的可能性。因此,如果社會、校園對此不進行嚴格思想教育的話,讓他們一直沉迷於影視文化信息的那些「精彩片段」之中,並在現實中演繹這些「精彩片段」,必會導致不道德行為的無限性拓展。這對於是非辨別能力不高、自我約束力不強的大學生來說要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很困難的。因此,上述問題都應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對大學生道德問題的關注。
2、沉迷於影視文化虛擬世界易導致大學生疏遠現實的人際關系
由於一些大學生對現實的不滿,遭受到挫折打擊,產生消極厭世的情緒。他們選擇影視文化世界來逃避現實,再加上影視文化世界那些故事情節的完美性。如愛情片是演繹的如此完滿。恐怖片是如此的刺激與驚心動魄,色情片是如此的赤裸裸,如此這些對他們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就有了大學生沉迷於其中,樂此不疲,從而大大減少了參加社會的交往活動,疏遠了現實社會的人際關系。許多大學生反映他們停止觀看影片之後就變得更加空虛與失落,更加厭惡人際關系。

7. 找有思想有內涵的電影

香水 午夜守門人 百萬寶貝 勇敢的心

8. 有哪些思想道德教育為主題的電影

排開種群歧視.

我認為日本動畫片<火影忍者不錯>

如果是政治課,<地道戰><地雷戰><烈火金剛><寶蓮燈><雷鋒><離開雷鋒的日子><美麗的大腳><一個都不能少><世上只有媽媽好>

也可講些現代大家喜歡看的<阿甘正傳><星河戰隊>等,裡面都有激勵人的東西,貴在傳神,挖掘品質!

希望你的課程進行的順利.

9. 給我推薦幾部和政治有關的好電影(最好有點名氣),急需,請速,謝謝

華氏911;總統班底;阿甘正傳;東京審判;霸王別姬;豺狼的末日;世貿中心,,,